夏天热感冒容易感冒,怎样提防

初秋养生如何健脾化湿?
初秋养生如何健脾化湿?
  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中秋前算早秋,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渐缓,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皮肤干燥,或腹泻、等失调。
  中秋节今年适逢24个节气里的白露。此时阴气渐重,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露珠,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亦云:“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高热,但早晚已凉,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要提防鼻腔疾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生冷和辛辣甘肥的食物。
  夏液损耗严重,因此入秋要多吃些养阴生津之品。中医认为秋天与人体的相通,燥邪侵袭人体肺部,容易口干舌燥、干咳、喉咙痛,令多种疾患接踵而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尤其后多吃白色食物对滋部有益。
  中医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认为,肺属金,白色属金;白色食物入肺,能润肺清热,立秋后多吃白色食物对滋养肺部有益。虽然不可硬性划分白色食物都有润肺功能,但具有润肺食疗功效的食物,不少皆为白色,如雪梨、杏仁、雪耳、淮山、白萝卜、、甘蔗、马蹄()、、芝麻等等,皆入,并且大多有润肺和清肺的功能。
初秋养生,还讲究“”。中医讲究,认为秋天必须先把脾胃养好了,才能为冬天做好准备。素有的人不宜多吃寒凉食物;宜食莲子、淮山、、南瓜和藕,对脾胃很有好处。
润燥汤膳“”
“清补凉”有润燥的功效,是秋燥季节的合时食疗汤膳
  清、补、凉,包含了汤膳的多种食疗功能──如清热、清暑;补肝肾、;凉润、凉补等。此汤用料有沙参、、莲子、百合、南北杏、淮山、、芡实、等(可根据体质不同需要作汤料配搭),这些药材综合起来的功用,是既能清燥气,又有补益,兼具凉润之效,所以名为“清补凉”,合一年四季饮用。中医认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如肺气太强,容易口干舌燥、干咳、喉咙痛。而则会伤及元气,令多种疾患接踵而来。
  尤其沙参、玉竹这两味药材汤料,清补力强,滋润效果好。
  沙参()其味甘苦而性微寒,功能清肺中之热,祛肺中之痰,补肺中之气。治久咳,退寒热,安神。说:沙参清肺火,治久咳肺痿。前辈中医关于沙参的功用问题,认为肺有实热或者可用沙参。如肺有虚热,嗽痰咳血,潮热似痨症,不妨用沙参以退潮热,理。
  但要注意,凡初起,抑或患有,经常多白色痰涎者,皆不宜服用沙参。
  玉竹,味甘性平,功能去虚痨客热,除烦躁,止消渴,润心肺,调理五痨七伤。玉竹不寒不燥,民间常用玉竹配鸡煲汤,认为既可补血理肝虚不会因鸡性热燥引起肝火,因玉竹有柔肝熄风之效。
  中医认为玉竹有、生津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肺胃阴伤、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常与、沙参等配伍煎服。现代药理研究指玉竹有降血压和强心作用;并对症有抑制功效。因此,近年常被用作糖尿病人食疗。
  须注意玉竹滋腻,痰湿偏重,舌苔厚腻者不宜食用。
以上内容来自
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如何度过酷热的夏季?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辐射散热:
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员),因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能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易发生中暑。
⑵传导散热: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传导散热量取决于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
水的导热性好,在医院里,医生却常常应用冰帽、冰袋等对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这也是一种传导散热,因为水的传导率大,故传导散热已成为临床经常使用的降温方式之一。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易出汗。⑶对流散热: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 气温 、风速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温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闷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
⑷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每1.0g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4KJ。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皮肤约占2/3,肺占1/3)。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
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现的,∴若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汗腺缺乏(如烧伤病人)或汗腺分泌障碍者,在热环境中就可导致体温升高危及生命。
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一部分NaCl可被重吸收,从而使最终排出的汗液成为低渗。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NaCl。
(3)对流散热:这是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方式,是借助空气不断的流动而将体热散发到空气中间。对流散热受风速的影响较大,如在夏天炎热的骄阳下,一阵清风所送来的凉爽,这是我们都有体会的。我们也可以借助对流散热的原理,为高热病人宽衣,把他们安置于通风良好的居室或用电扇(避免直吹)进行物理降温。
(4)蒸发散热:是在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而不能借助辐射、传导、对流散热时可以采用的方法。通常人体内每1克水蒸发成水蒸气时要吸收约2.5千焦热量,所以可以借助汗液蒸发而带走大量的体热。蒸发散热是一个很主要的散热途径,平时我们虽然没有感到有明显的出汗现象,但在不知不觉中,24小时间人体可以有汗液量400-600毫升,医学上称之为不显汗。医生也往往利用这一机理给高热病人进行药物降温,如给予退热剂等。退热药品都有发汗作用,病人发汗后,可以由汗液的蒸发水分而带走大量体热,达到退热的目的,汗出热退而身凉的现象是我们经常可以遇见的。
既然人体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无时无刻都在产生热量,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人体器官的散热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体可以通过上述四种散热方式演变而成的多种途径进行散热,如呼吸、出汗、排尿、排便等。在人体散热的多种途径中,我们的皮肤起着重要的作用。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件“衣服”,它在人体表面的覆盖面积最大,散热与皮肤温度有直接的关系。皮肤温度的改变直接受交感神经的调节,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也随之减少;相反,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也随之增加。
&吹空调毕竟不是自然状态,它能使空气频率流动和振动,结果就像噪声一样,会损害人的神经功能。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久居空调房间,会令人感到头痛、头晕、失眠、胃肠不适、乏力身倦,还会有类似着凉感冒的症状,甚至降低抗感染能力。
&&&&使用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开着通宵睡觉;室内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免与外界温度相差过大;房间内要保持清洁卫生,禁止在室内吸烟。
电风扇直吹人体&&&&有人贪图凉快,经常在电风扇前直吹人体,这样会使人出现打喷嚏、流鼻涕、乏力、头痛、头晕、失眠、肩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这叫“风扇病”。预防“风扇病”,电风扇转速不要太快,使用时间不可过长,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其次,不宜直吹人体,也不要距离太近,吹一段时间后,应调换一下风扇或人体的位置,以免局部受凉过久;再次,不要开着风扇睡觉;大量出汗时,不要静坐猛吹。此外,年老体弱、小儿和久病未愈、感冒、关节炎患者,宜少用或不用。
凉水冲脚图凉快&&&&有人喜欢用凉水冲脚降温,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最低的,极易受凉;再者,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若经常用凉水冲脚,使脚进一步受凉,最终导致各种疾病。此外,因脚底的汗腺较发达,脚部突然受凉,会使毛孔骤然关闭,时间长了会引起排汗机能障碍。特别是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日久会诱发肢端小动脉痉挛、红斑性肢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大汗淋漓时洗冷水澡&&&&劳动或锻炼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多、皮肤血管扩张的状态。此时,如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使体热散发受阻,反而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会加大心脏负担。机体从热环境一下进入冷环境,来不及适应调整,容易患感冒或引起胃肠痉挛等。锻炼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这时再受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抽筋。夏季劳动或锻炼出汗时应适当饮用盐开水,休息1小时后做一些准备活动再洗冷水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洗温水澡。
带病坚持游泳&有些病人夏日消暑时也爱好游泳活动,但游泳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
&&&&下列病人就不适宜游泳:严重高血压患者,自觉症状较重,有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近期内有过心绞痛发作,稍做运动就感到胸部不适的冠心病患者;心瓣膜病及有心力衰竭可能的心脏病患者;精神病人及癫痫病人等,这些人绝对禁止游泳,以防在水中发生意外。
贪食冷藏西瓜&&&&&
食用长时间冷藏后的西瓜,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因为食用冷藏的西瓜时,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使人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还会伤及脾胃。儿童消化能力较差,食用冷藏的西瓜还会引起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正常人体产热和散热是保持动态平衡的,这些调节过程都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夏天应该多喝温热茶水。饮温热茶水可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助于消暑。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钾,有助于纠正倦怠无力和食欲减退。
洗热澡放松皮肤,加强散热。&夏季高温,许多人喜欢洗冷水澡。
殊不知当头部出汗时血管扩张,用冷水冲洗,引起全身血管收缩,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病变发生。还可能引起心绞痛的发作。这种以冷抗热的方式虽能解一时之急,却并非良策。&夏天在运动后,还是用洗热水澡的方式来降温比较好。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洗完热水澡后,全身是发凉的,皮肤是滑腻的。当温度的热水澡还能安抚神经,使全身肌肉组织得到放松,甚至还可起到一定的镇静、止痒、止痛、抗过敏等作用。虽然在夏天洗完热水澡后可能会感觉更热,但稍微休息一下,就会感觉到凉意和舒适。热水澡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洗的次数也不宜太多。另外,用热毛巾擦身、热水洗脚都是夏季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出热汗排毒;&出汗的首要功能,就是充当体温调节器的角色。冬天受点冷、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的这种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如果常待在空调房中,就会导致不知冷热、温度调节能力下降,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冒。二是与排尿一样,通过出汗将人体内各种代谢废物及细菌的毒素排出体外。过夏天,如果老憋着不出汗,就会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移到肾脏上,增加肾脏的负担。若无汗少尿,身体会因热、毒蓄积而引发代谢障碍、中暑等很多疾病和各种并发症。&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热症发生。尤其是人颅内的动脉血管对热冷的感觉是很敏感的,在高温季节,运动劳作后头部易出汗,这时血管扩张,如果用冷水冲洗,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发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大出血。可见“以冷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虽能解一时之急,却并非良策。反之,以热抗热反而结果更加好并且安全。&&&
抗热训练各出奇招,
在高温房间里呆了一个小时,喝下去的水刚下肚就全变成了汗水,感觉差点中暑。身体耐热性很差,中午只要一出办公楼就感觉热气蒸人,头晕目眩,午饭也不敢去外面吃了,只能躲在办公室中。高温瑜伽,试图用高温训练自己的身体。房间里温度高达40℃,跟着健身教练完成一个个动作时,感觉很闷,好像再怎么吸气也就只能得到一点氧气。一出高温瑜伽室,这才感觉回到了“人间”。刚训练一个星期,就感觉对高温明显适应多了。网上论坛中,不少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抗热训练方案。增强耐热性可以每天坚持洗热水澡。一边洗澡一边流汗,如同洗桑拿一样,这样耐热训练很有成效。则是拒绝一切空调和风扇。一般在家办公,即使38℃高温天也不开空调和电扇,完全靠自然通风散发体热,每年夏天都是如此。以前经常在空调房间让身体变得很怕热,温度一高就浑身冒虚汗,所以必须首先拒绝空调。
但高温瑜伽整个活动量不大,但在高温房间内,人体很容易出汗,加上呼吸有节奏地配合,可以加速脂肪燃烧。人体习惯了这一高温后,在外界38℃的高温天气下,就不会怕热了。不能想当然在家里开着热空调做瑜伽,这样很容易受伤。瑜伽教室房间温度一般控制在38℃至42℃之间,在一个小时内完成26个基础伸展动作。由于体温上升,加速了血液循环,能够柔化缺少运动引起的肌肉僵硬。如果在身体未热的情况下练习瑜伽,很容易受伤,因此必须在教练指导下进行,还可以随时帮助训练者控制运动量,这样训练才有效果。
不当抗热反伤身,
在高温天气中,不适合在太阳底下做剧烈运动。这样违背自然规律,对身体不利,也很容易中暑,对于长期“孵空调”的市民来说,适当进行有氧活动,增强抗热训练,反而容易度过盛夏。如果人处在高温环境中,体内的热应激蛋白合成增加,进出高温环境后人体的不适感觉会明显减轻。高温瑜伽一般是燃烧脂肪,或许会达到增强耐热能力的目的,但是不应该选择坚决不开空调等一些极端抗热训练方式。按照常理,气温越高,人就越容易焦躁不安,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老人由于有潜在疾病,如果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引起中暑、中风、心血管病、心绞痛等疾病爆发。将空调调至26℃,其实是人体的最佳适宜温度,反而避免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果气温高于28℃,湿度高于80%,体内热量瘀积不容易散发,反而容易中暑,因此应该适当降低运动量.如果在室内运动,最好打开门窗,自然散热。夏天由于大量出汗,每天必须补充大量的盐水。
高温天气易这八种人要特别小心
&&&&不难发现,前一段时间因为高温猝死的都是老年人。这是不是说,有特别偏好的人群呢?在大家都做好消暑准备的情况下,以下几种人群要特别小心,外出最好避开阳光强的时候,并且随身带中暑药。
&&&&室内的人
&&&&体弱多病的人
&&&其实体质差主要是说这样的人整体耐受力、身体的应激能力比较差。同样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好的人能承受较大负荷,顶的时间长,而体质差的人就不行,可能只坚持人家一半的时间,温度再提高一点,就马上中暑了。
&坐月子的妇女
&&&刚生完小孩都要坐月子,一般都是要在家里呆着,特别讲究不能见风。因此,不少人即使大热天里,也不让用风扇,还要捂得严严实实的。本来身体就虚弱,耐热性很差,再捂得一身汗,中暑也就不少见了。
&&&一般是在农村或者降温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中见得比较多,还有高温下外出也很容易导致小孩和老人中暑。因为幼儿的神经调节功能和皮肤的保护功能都没发育完全,无法抵挡高温和烈日,而老人的体质、调节功能已经走下坡路,所以这两类人也要注意防范。
&室外的人,室外工作的青壮年
&还有一些人都是青壮年,身体非常好,但却是往年送到医院的“中暑主力军”。这主要跟职业有关系了,仗着年轻身体好,室外的工作量、活动量特别大,这样反而更容易中暑。
&&开车的人
&轿车车厢也属于中暑高发的空间。因为轿车在外面停了半天,车厢内的温度比室外要高好几度,并且氧气也少。这会加重血管扩张,使司机供血不足加重,引发热衰竭可能。另外,车厢内的装饰材料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随着气温升高会散发出浓重的气味,也加重了人的不适应状况。因此,最好把车门先打开片刻,把空调开起来,然后再进去。
&月经期间的女性
月经期间,因为吃不下多少东西,加上很多女性本来就,一从房间走到高温的室外,马上觉得腿发软,接着低血糖的症状就出来了。而这个时候人的应激能力很低,非常容易发生中暑。
&特殊病人患有慢性的人
&&&听说长期喝酒伴有慢性的人比较容易中暑,谷主任说,实际上并不仅仅这样,应该说凡是慢性肝病的人都容易中暑,因为身体内部各种代谢产生的产物都要通过肝脏来负担。而随着气温增高,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这些人脆弱的肝脏就难以承受这么大的任务。所以他们的热量散发就比正常人差,容易把暑气憋在身体里,自然比较容易中暑。
&心肺有问题的人
心肺部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人体内部的热交换。就拿有的人来说吧,因为他们的血管结构比起正常人已经遭受了破坏,血管比较脆弱,或者是血管壁变得狭窄。因此,当气温升高后,脆弱的心血管无法正常扩张,或者出汗后黏稠的血液很难通过狭窄的血管,这样一来,体温调节的正常工作流程就受到了干扰。
众所周知,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而皮肤在正常情况下为
33℃。这4℃之差,使得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得以向皮肤传送,然后再经过皮肤的辐射、蒸发和空气对流将热量传送到体外,从而保证体温基本上恒定不变。因此,环境温度要低于33℃,人体才会感到舒适。从人对高温反应情况来说,30℃左右的气温是人体最佳感觉的温度,因为在这个气温下,人体一般不须“劳驾”汗腺来散热,也无需着衣保暖。而在穿衣(指单衣)情况下,气温在19℃至24℃时,人们感到冷热适中,清爽舒适。如果气温超过33℃,人体便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时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当气温达35℃时,皮肤的血管开始扩张,心跳开始加快,血液循环也随之加速,导致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好几倍,以增加体表的散热量。此时室内空调必须启动,或采取其它降温措施。当气温达35℃以上时,心脏泵血量会增加50%至70%。因此,不难理解把35℃看作是高温和中暑的预警温度的道理了。当气温超过38℃时,人的多个脏器都参加降温。当气温达39℃时,汗腺已相当疲劳而趋于衰竭,此时很容易出现心脏病猝发的危险。如果在一次夏季热浪中气温升到40℃以上时,高温则会令人头昏眼花,站立不稳,此时如果人的体温不能降至正常的体温,不仅有损于心脏,而且由于脑颅内组织过热,造成脑膜和大脑充血、出血和水肿等,会给大脑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因此,人中暑死亡的体温临线应该为41,42度左右。美国科学家所作的类似宇航试验表明,人体在与热魔作斗争时,自身体温可达40.3℃,全身失水可达10%。1、人类体温极限为44℃,低于25℃,一般不会出汗;(2)25℃至28℃,稍有出汗;(3)29℃至30℃,明显出汗;(4)34℃至38℃,(相对湿度低于30%)大量出汗;(5)41℃以上,中暑、热衰竭。
& 在夏天里,人们往往有干热和湿热的不同感觉。这说明人通过排汗来散热的能力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空气湿度、风有关。这是因为湿度和风,一可影响人体的对流换热速率,二可影响汗液蒸发速率。比如,夏季当有热风吹来时,由于通过增强对流和蒸发而使汗水散热加快,所以人体虽感到干热但不闷热。因此在相同气温下,有风时则会感到比无风时要舒服一点。至于湿度,也明显地制约着皮肤的排汗散热效率。湿度大时,皮肤也是潮湿的,导致不容易排汗,从而使得人体在夏天气温较低时也会感到闷热。如气温为26℃、相对湿度为90%时,人的感觉温度就如同气温为32℃、相对湿度为20%的情形。
一般来说,在不考虑风的情况下,当气温为30℃至31℃、相对湿度为85%;气温为38℃、相对湿度为50%;气温为40℃、相对湿度为30%时,人的体温调节就会受到障碍。不难看出,运用35℃这个高温和中暑预警温度,还要视当时具体天气情况,主要考虑空气潮湿与否和风力大小,上下“浮动”,灵活掌握。当然,在管理上,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在高温期间,应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特别是中午至下午3时。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盛夏期间,白天关好门窗,挂上窗帘,拒热浪于户外;晚上可开窗通风换气。干热天时,室内可常洒些清水,多喝些茶水和淡盐水,并自备一些清凉药品,如清凉油、仁丹等。条件允许时可装上空调,不过要防止染上“空调病”。
在炎夏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过度劳累,戒烟戒酒,适当服用一些养护心肌的药品或富含B族维生素的新鲜蔬菜瓜果。对于患有慢性心脏病的人应定期体检,还应提防其他部位的炎症感染而加重心脏负担。在相对比较凉爽的早晨到户外做力能所及的活动,如打拳、舞剑等,以便增强体质,不失为对付高温的有效办法。
夏季怎么吃?
饮水不能等渴了再喝水:
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一次喝多反中毒:
一次喝水过多,不仅对身体有害,严重的还会"中毒"。因为人在劳动、之后或者经过酷热煎熬后,身体出了很多汗,这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失去了不少盐分。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再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外,这样又失去更多的盐分,结果血液中的盐分就会变得太少,吸水能力就随之降低,使细胞水肿,造成"水中毒",人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口渴,严重的还会突然昏倒,医学上管这叫做“脱水低钠症”。
蔬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的种类。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其它;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
防晒霜的倍数根据你的出行情况而定,久久小编提醒你:防晒霜的指数只跟它的防晒时间长度有关,比如SPF30倍,有效防晒时间为2小时左右,SPF50倍的有效时间大概是4小时左右。如果是特殊需要,如海边,郊外等等,则不能单纯依靠曝晒时间来选择防晒指数了!
要记得遮阳伞和雨伞可不是一回事哦!雨伞看似将阳光抵挡在外,将你收集在阴凉之下,其实,雨伞是不具备抵御紫外线功能的,躲在阴影下的你,仍在被迫接受紫外线的“光顾”!着装: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天然元素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另外,要选择颜色偏浅的衣物,深色衣物,即使是纯棉,也会让你如火中烧!不信的话,就在明天穿一件黑色化纤衫试试看.
高温天气体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4、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我的更多文章:
( 09:14:54)( 10:45:11)( 14:31:17)( 14:26:32)( 11:28:28)( 11:54:26)( 11:48:18)( 10:33:42)( 09:54:09)( 09:11:2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天热感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