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著名的心理学家家、了解心情

心理咨询的技能讲座
心理咨询的技能讲座
徐清照 博士
第二节 咨询中的会谈技术
心理咨询的会谈比一般性交流复杂得多。从功能上看,咨询的会谈不仅仅是要交流信息,而且会谈双方还是特殊建立的人际关系。从这样上看,咨询中的会谈可分为收集材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和心理治疗式会谈。整个会谈过程要求咨询员和当事人都全情投入,而咨询员的会谈技术,对咨询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一、注意倾听技巧
所谓倾听,是指咨询员对当事人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并且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
1、开放性的提问
2、闭锁性问题
3、反应的技巧
开放性提问是指咨询员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能否&&&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让当事人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这是一种最有用的倾听技术,它可以引导当事人讲出更多有关的情况、想法、情绪等。
在这类问题中,每一种问题都可以引出对方较为特殊的反应,使咨询员得到想要了解的有关资料。例如:
&能不能告诉我、什么事令你有这样的烦恼?&&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以&能不能&&&&能&开始的这类提问,可以说是最为开放的提问了。这种提问有助于当事人做出自己独特的回答。
&什么样的情景令你最紧张?&&当时你有些什么反应?&这种包括&什么&在内的疑问句,可以帮助当事人找出某些与问题有关的特定的事实资料。
&对这件事你是怎样看的?&&你怎么知道别人有这种想法?&这类带有&怎么&的提问往往会引导出当事人自己的想法、看法,有助于咨询员了解当事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立场。
&为什么你觉得这样不公平?&&为什么你说别人都看不起你?&这类与&为什么&有关的提问有助于理解当事人的思维模式和他对各种问题的具体解释。
可见,开放性提问给当事人的回答以较大的自由度。虽然开放性提问可能会得到不同来访者的千百种不同的答复,但开放性提问的目标始终是趋于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通过这类提问,咨询员能获得与当事人问题有关的、全面系统的资料,有助于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所在。
咨询员在使用开放性提问时,要注意让当事人充分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即使有离题现象,也不要责备或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可用提醒的方法来引导他们朝着重要问题的方向来谈。有些问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以免过于咄咄逼人。辩论式、进攻式、语气强调式的发问与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就可能在当事人心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印象,前种发问让当事人认为咨询员有责怪、反对自己之意,后种则会被认为咨询员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帮助自己。
闭锁性问题是指咨询员引导当事人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词语来回答提问。比如:&你现在心情很沉重,是吗?&&你有没有想过其他的解决方法?&&我理解的对吗?&等问题就是闭锁性问题。这类问题有助于缩小讨论范围,澄清事实和帮助当事人集中注意某个主要问题。
但是,闭锁性问题的采用要适当,通常在咨询会谈的中后期才采用,而且应用次数不宜多,因为闭锁性问题不能提供较大的自由度给当事人,甚至限制当事人的思路和自我表达,这样不仅妨碍咨询员对当事人资料的收集和对问题的广泛深入的了解,也可能破坏咨询关系。
例如,曾有一位心理学系学生,在进行咨询会谈的演示时,他扮演咨询员,与扮演当事人的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咨询员: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吗?
当事人:哎,我心里很烦。
咨询员:能告诉我什么事令你烦恼吗?
当事人:哎,一言难尽。
咨询员:是不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了?
当事人:(摇头)
咨询员:是人际关系不好吗?
当事人:不是。
咨询员:是不是恋爱遇到 了挫折?
当事人:也不是
咨询员(生气地):那究竟是什么事让你烦恼?
在这段对话中,咨询员开始还采用开放性语句,但后来却不自觉地过早过多地用闭锁性语句,结果不仅没有找到当事人的问题所在,反而因为咨询员的生气而令咨访关系陷入紧张的状态,所以,应用闭锁性问题要适当。
反应的技巧
(3)情感反应
(5)引导和澄清
(& 6)沉默
咨询员在倾听时,不仅要听出对方的感受、观念,还要让他知道你在认真地听他讲话,所以要专心的看他,还要不时用点头、微笑或简短的词语如&恩&&恩&,&是这样&或&还有吗?&等来鼓励当事人讲下去。
重复当事人所讲的一些重要的话,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反应。它可以表明咨询员对当事人所讲内容的重视,也有助于引导谈话向某一方向的纵深部位进行。例如,当事人说:&我的人际关系不好,我觉得自己很难融入他人的交谈中,别人都不喜欢我。&这段话中咨询员可以重复:&你难以融入他人的交谈中&、&你觉得别人都不喜欢你&来鼓励当事人继续朝这个方向说下去。
把来访者所表明的感情由咨询员加以把握,并反应给对方的意思。通常,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都有一些负性情绪和内心的冲突,咨询员要敏锐的察觉,并及时给予反应。例如,对具有愤怒和敌意的当事人,咨询员可以这样反应:
&看起来,你好像气得不得了。&
&听起来,你好像恨死他了。&
&好像你对这件事情的安排都很厌恶。&
这样的情感反应,像一面&情感镜子&,令当事人能通过这种清晰的反应来了解自己的敌意情绪,从而给他提供一个自觉、自发、自动去改正的机会。
当事人:&在教室说话的不只我一个人,为什么只有我要受处罚?&
咨询员:&你觉得处罚并不公正?&
当事人:&同学们不喜欢我,现在我也不喜欢他们,为什么他们都这么恶劣,笑我穿得衣服。我家买不起像那些讨厌的家伙穿的衣服,他们不用喜欢我,可我希望他们不要再笑我。&
咨询员:&你觉得愤恨不平,觉得同学们不应该取笑你穿的衣服。&
这里,咨询员通过&你觉得&&&这样的句型,来反映当事人的情绪情感。当然情感的反应并不仅仅限于言语的反应,还应该包括非言语方面,譬如当来访者在谈话中很悲伤时,咨询员可以通过拥抱、握住对方的手以及递纸巾给对方等,来表达对其情感的关注。
情感反应技巧的使用,关键要看咨询员能否从当事人的身体及语言的线索中体会其真正的情感,并用适当的话表达出来。咨询员也可以从当事人的反应中觉察其效果。如果情感反应正确的话,当事人就会点头或以&对了,就是这样&的词语回答。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情感的反应是很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对方对自己的情绪的觉察和了解,也体现着咨询过程中的人情味。
总结。在咨询会谈中,咨询员把当事人所说所讲的事实、信息、情感、行为反应等进行分析、综合并加以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摘述可以说是会谈中咨询员倾听活动的结晶,他把当事人的有关资料清理成串、分门别类,并将其主要问题反馈给当事人。
摘述是咨询者每次会谈必用技巧之一,可以在结束会谈时进行,也可以在会谈中随时应用,只要判定对对方所说的某件事情的有关内容已基本掌握则可。比如:&从前所说的情况来看,你的自卑感要与你的形象不满有关。你觉得自己太胖了,是吗?&
从上述注意倾听的技巧看,咨询中的倾听活动对咨询员来说并非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记录事实与听取对方说话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情感投入的过程,这是咨询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引导和澄清
在倾听过程中,针对来访者的问题,给予具体化的、紧扣主要线索的询问。引导可以是直接询问,例如学生说:&那样的家,我真的不想回去&,咨询员可以直接引导:&为什么呢?&;也可以是间接的引导:&你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一点,在你眼里,那是怎样的家,它怎样使得你不想回去?&
引导语的以内用很重要,咨询过程中常用的引导语:
使用引导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引导必须是顺着来访者的谈话的思路、针对来访者某些重要的信息来引导,切忌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谈话或随意转换来访者的话题,否则,就是以咨询员为中心,而不是以来访者为中心了。
② 引导的语句要清晰,能让来访者理解;引导的声音特征也很重要,尤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恰当。
&③ 引导要酌情变化。在咨询员和来访者的关系没有确立前,应避免使用引导技术;当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后,使用间接引导比较好;只有双方都比较了解、彼此信任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直接引导技术。
来访者:&我唯一清楚的是我现在一片混乱,我想试,可是又不可能,我想坚强一点,可是又表现得软弱,我想要自己下决心,可是结果又让别人牵着鼻子,真是一塌糊涂&&&
咨询员:&你似乎很清楚自己的矛盾,你知道自己做的都不是自己想做的。&
来访者:&我和王老师、杨小明处不来,所以我不想上学。&
咨询员:&杨小明是谁?&
来访者:&就是坐在我前面的那个,&&你知道,就是王老师最宠爱的那个学生。&
&澄清与后面讲到的解释不同,咨询员在澄清时仍以来访者的参考构架为依据,并没有添加咨询员自己的想法或立场,而解释则加入了咨询员的思考。
一些咨询员认为,不说话的倾听以及保持沉默和短暂的静息状态,有时比说话还重要。深层次的治疗中咨询员说的话比一般咨询要少。但心理治疗的新手最怕治疗中出现没有话说的空挡,遇到这种情况就以为是自己无能,做错了事。这里涉及到如何评价沉默和中断现象的原因和意义,把握自己介入时机的问题。
访谈早期由来访者引起的静默,可能反映出窘迫、忧郁或阻抗,而在较好的治疗关系建立后出现的静默,恰恰可能是极有用的交流方式,可谓&沉默是金&。这时的来访者有玩手指、摇腿、流泪、表情木然、发愣等表现,内心却可能正发生着深刻的、激烈的认知和情感过程,比如回味刚才的访谈内容;考虑是否将其重要的秘密抖露出来;酝酿一项重大决定;搜索恰当的表达来辩解一桩丢脸的事;琢磨怎样&回敬&咨询员的进攻;处于礼貌或&考验&的目的而等待咨询员采取主动等等。所以,静默多带有一定的意义,有时是消极的,有时是积极的。当然,也确定有一个话题之后,没有马上洽谈另一个话题的情况,可能是在咨询员这一方真的出现了&枯竭&,还可能是一时决定不了选择几个话题中的哪一个。这样的静默会被对方理解为咨询员经验不足,&黔驴技穷&,应设法避免。恰当的幽默玩笑、自我潮解可以帮助接触尴尬。最好是在督导的情况下,宣布暂停几分种,与观察咨询员进行磋商,这时的咨询员可以主动汇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倾听督导员可以主动汇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倾听督导员对自己情感、行为的反映。
&根据以上的判断,咨询员可以决定是要给对方下台的台阶、尊重其思路,还是迫使其开口、鼓励进一步表达,抑或转变谈话方向等。
二、观察的技术
在咨询会谈 ,咨询员除了要倾听当事人的谈话之外,还要注意观察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以协助了解当事人的情绪、情感和内心的真实思想。比如,若当事人有紧张、神经质、羞愧和掩饰的情绪或内心活动,就可能出现这样一些非言语行为:不安地东张西望、脸上肌肉痉挛、频频搓手、手心冒汗、脸红、眼神不敢注视对方、咬指甲、允手指等。这些行为符号很可能具有特殊意义,敏锐地观察有助于增加咨询员判断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躯体行为如坐姿、身体运动和动作、与声音有关的各种特征和能够观察到的生理反应等。咨询员在咨询会谈中,需要对这些非言语的行为给予仔细观察和理解。
1、面部表情的观察
2、身体动作所传递的信息
3、声音特征
人的面部肌肉和皮肤是富于活动性的,当情绪、情感发生时,总要伴随着一定的表情动作。如眼睛可以传神,笑眯眯的半闭状是含情的表现;双眼大张、发愣是惊讶的表现;愤怒则是怒目圆睁;眼神温柔是神情和蔼的表现。眉毛也表现情绪状态,展眉欢欣,皱眉忧愁,扬眉得意,横眉冷对,竖眉愤怒,低眉慈悲。此外,如耸鼻显轻率,恐惧而屏息,愤怒生气则鼻孔大张。悲哀时口角下垂,欢笑时嘴角向上、张口露齿、面部肌肉由长变横,生气时嘴唇掀起,愤怒时咬牙切齿,羞愧时面红耳赤等都能表达当事人一定的情绪。
&由于面部表情与人的情绪相关联,因此面部被认为是可确认情绪反应是自然特征中的最重要的部位。在咨询过程中,面部表情所传递的情绪反应信息常常决定着咨询进程及方向。例如,当对一位来访者进行咨询时,他可能带着明显的苦恼、忧郁的神色,一看就知道他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愿意与咨询员进行讨论。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必须体察来访者面部表情的变化,紧张或放松,疑惑或领悟、悲伤或平静、抑郁或开怀等,并随时调整咨询内容与方向。
在面部表情中,尤为重要的是目光所传达的信息。如果我们想从对方寻求反馈,通常会与对方保持密切的目光接触。我们也可以用目光来开放或关闭信息传播的渠道。比如,我们对某人的观点感兴趣时,就会注视他或她的眼睛,开放交流的渠道。相反,如果对对方的观点无兴趣,则会中断目光的注视,关闭交流的渠道。
咨询中,一般来说咨询者应占主导地位,不论自己说话时,还是对方讲话时,目光一般都会盯着对方,进行观察。如果对方郁郁寡欢,那么,他不看人的时间就要多于看人的时间;如果对方认为地位低于咨询员,听讲时投来的目光就要多于自己讲话时;女性一般比男性更爱直眼看人,注视人的时间往往更长。理解目光交流的这些规律性,有助于咨询员更好地与当事人达到同感了解。
当然,在进行目光交流时,要注意:
第一,咨询员和当事人的距离要适中。
第二,咨询员在注视当事人时,注意目光的柔和性和注视次数适当。
第三,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仔细观察当事人视线的转移或中断的意义。比如,你若对一来访者说:&当一个人说自己的情况时,总是感到很困难,是吗?&对方回答说:&我可不这样。&但在谈话过程中却带着苦相,眼睛看着别处,此时的面部表情和目光所反映的信息比言语更为重要和真实。再比如,你对当事人说:&我这样解释你的问题,你觉得恰当吗?&对方回答:&很好啊&,但目光和表情流露出的却是不以为然的神色。这说明当事人并未真正领悟咨询员所提供的参照体系。所以咨询员要仔细体察对方的目光所蕴含的意义,以真正来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反应。
除面部表情外,人的全身动作也表现和传递着感情的作用。以头部活动为例,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低头表示屈服,垂头表示丧气。从身体动作来看,生气发怒时身体挺起,紧攥拳头,全身发抖;高兴时手舞足蹈,动作轻快;悲哀时动作缓慢,步履沉重;沮丧时全身松弛,有气无力。像&趾高气扬&、&垂头丧气、&抱头鼠窜&、&形容枯槁&、&神采飞扬&等成语都是形容情感产生时身体动作的表现。
身体动作还包括手势和身体的姿势。手势除了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主题、插入谈话的作用以外,还与身体姿势一起表达人的各种情绪。比如,一个情绪抑郁的人除了目光暗淡、双眉紧皱之外,他可能双肩微驼,双手持续做某个单调的动作,身体移动速度相对较慢,似乎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行。而一个焦虑的人,常会无休止的快速的运动手足,坐立不安,双手也可能在不断颤抖。一个行为退缩的人会始终将他自己的双手处于与身体紧密接触的部位,头部下垂;紧张或烦躁不安的人,往往会身体坐不稳,脚尖有节奏地抖动,手指不停地转动手上的东西,相互摩擦、摆弄衣服、乱摸头发等。这些身体动作都有意无意地传播了当事人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活动信息。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重视当事人的每一个身体动作,有时这些动作似乎是不经意的,但却反映了当事人无意识的内心活动。比如,某当事人开始可能以某种自然的姿势坐在椅子上,但是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他就改变了姿势:双手交叉在腋下,向后靠在椅背上迷惑跷起一条腿等。有时这些貌似无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对方内心的冲突与斗争,此时,他嘴上所说的和他心里所想的往往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当事人无意之间的体态变动所反映的信息常常比语言更多,尤其是在两种系统信息不一致时更是如此。
&有学者认为,对于来访者可能有欺骗或迷惑他人的企图,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言语所传达的信息的一致性来辨别。对方说谎时,首先要依赖面部表情的观察,其次是手的动作和腿的表现。因为面部是受注意最多的部位。手脚相对来说是最差的信息交流部位,因为它们传导时间长,可能出现的变化也少。但也正因为如此,脚部在泄露说谎信息时反而成为最重要的部位了,因为腿部的运动极少,而且也很少有意地移动。如果一个人说谎比较老练,颇能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那么,他的脚和腿的动作就成为辨别其说话真伪的关键点了。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节奏的变化 。声音被看作非言语传播,可以表现人的感情状态。比如,气愤时可以提高嗓门,加快讲话速度,更清晰地发音吐字;也可以更直截了当地用沉默来表达。在气头上和高兴时说出的话可以完全相同,但语调不同,其意义也不一样。譬如说:&我恨你&,这话可以让人听起来是愤怒的、玩笑的或冷酷的。人们常用一个词来代表我们语言背后的东西或言外之意&&这就是副语言。
如果对伴随着语言一起出现的声音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声音在反映人的情感方面有这样几方面:
(1)声音的强度。声音强度的改变可能会给某个词、某个句子或某段话带来影响。说话声音很大,常常表达了警告或烦恼之情;而声音变小变弱可能说明心情不快或表示失望。
(2)音调的分布,或提高、降低音调。音调的提高常常表示烦恼或警告,而音调的降低则可能表示强调或怀疑。
(3)扩大或压缩音域。这是对发言中的音调现象通常具有差别的非常明显的夸大或缩小。
(4)摩擦音和开朗的声音。这种声音的成分与生理上咽喉器官的肌肉紧张的程度有关。人越紧张,摩擦音就越明显。而人们轻松的讲话,其结果是使声音变得完全流畅和可靠。
(5)慢声慢气和快速的表达方式,是每个人语言节奏的特征性反应。
(6)节奏的加速和减慢,与上述的快速和慢速的说话方式不同,这种节奏的快速和慢速特征用于描述人们较长的发言。在许多情景下,说话节奏快表明人烦恼和焦虑的心情,而节奏慢则可能与不同的情况有关,不像节奏快那么确定。
在咨询会谈过程中,咨询员要生出&第三只耳朵&,注意辩明当事人的声音特征的表现和变化。在上述几种声音成分中,人的声音大小的变化所反映的情绪特征往往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来确认,说话节奏的快慢可能反映了每个人的个性特征。而语调和语速的变化中包含更多的情绪变化,声音的提高表明了人们所谈事情的看法(如强调、重视)和情绪(如激动、兴奋等);音调的降低也是这样,可能表明对方主观上意识到所谈的内容与人们一般看法不一致,或正是说到了使之痛苦忧郁的部分。说话节奏的变化可能表明情绪的激昂与兴奋,而节奏变慢可能说明对方正在进行某种思考,或要说某事心理上尚有阻力。咨询员对于这些声音成分的具体分析既要结合谈话的内容,又要联系整个会谈的前因后果。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时并不能马上确认,但只要留心注意,其中的含意可以搞清。
总之,非言语行为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声音变换和一些自发的生理反应(如出汗、脸红等),使言语信息如同书面语言加了标点符号那样,变得更加栩栩如生。它们的作用就像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句号所表示的完结,感叹号所表示的惊叹,重点符号所表示的强调,令说话者的思想、情感、个性等较为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咨询员在观察人的非言语行为上一定要下工夫。
通常,要较好地掌握理解他人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观察、观察、再观察。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你都要有意识地观察非言语行为的意义。你可以从他人的谈话过程中,从自己某些心境变化的非言语行为中,从电视电影的非言语交流中,获得经验的积累,从而更好更多地理解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
(2)不应鼓励地看待每一种非言语行为。必须看到,作为整体的人,伴随某一种非言语行为的,还有其他各方面的信息。咨询员要善于发现各种信息、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各方面信息来进行判别。比如有的来访者在会谈过程中,表情丰富,言语和动作比较夸张,所述内容犹如情节曲折的故事,以语气语速的变化引人入胜。这时,综合其谈话内容和个人生活经历等,咨询员也许会发现对方并没有什么迫切解决、求助的问题,他到咨询室仅仅是为了寻求注意。
(3)虽然我们可以从非言语传播的信息中观察到许多东西,但应注意避免这种非言语行为看成是对方永远存在的。每个人的某些非言语行为总有其特定的表现场合,而信息的含义与这个场合有密切、直接的联系,离开这个场合,其意义就可能不同了。比如用手向后梳理头发,这个动作如果出现在咨询室内与咨询员会谈时,可能反应当事人的敏感问题。相反,如果出现在与好朋友一块聊天时,可能反映当事人的怡然自得的心理。
三、影响对方的技术
咨询过程除了需要良好的咨访关系和较好的倾听、观察技巧外,还需要咨询员更为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个人的生活经验及对当事人特有的理解来影响对方,促进对方在认知、行为上的改变,进而获得心理上的健康。常用的影响对方的技术包括解释,引导,指导,结构技术,宽慰、安心和承诺技术,暗示技术,自我暴露,提供信息与忠告,影响性总结,终止技术等。
4、结构(STRUCTURING)技术
5、宽慰、安心和承诺技术
6、暗示(SUGGESTION)技术
7、自我暴露
8、提供信息与忠告
9、影响性总结
10、终止(TERMINATION)技术
&&& 解释是指咨询员在充分理解当事人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观点来说明当事人所述事件的意义,让对方能从新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问题。解释是一种重要的影响技术,因为当事人来咨询时,往往是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困难和苦恼。所以难以解决和应付,正是从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出发所导致的。解释通过向当事人提供另一个参照体系,帮助他们认知上的改变,进而改变其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解释有多种多样,一般来讲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各种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另一种则是根据咨询者个人的经验、实践与观察得出的。在前一种解释中,咨询中可依据各种学派的理论对当事人的问题进行解释,或是认知学派的解释,或是人本主义思想的解释。究竟选择哪一种理论,取决于咨询员本身所相信的理论学派。也有的咨询员根据不同的问题性质,来选择比较能为当事人接受的理论给予解释。
无论是哪一种解释,在具体应用时咨询员都必须注意:
(1)解释必须在充分了解求助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咨询员要了解问题的重点,再以自己的语言摘要陈述,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看法或解释。据此,解释的时间不宜过早,以免因为对当事人情况的不完全了解,而出现解释错误或不准确,影响当事人对咨询员的信任,使解释得不到应有的作用。
(2)解释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有的咨询员在进行解释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炫耀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解释中,一会儿是&潜意识&,一会儿是&心理情结&,令当事人不明所以;或者在解释时罗罗嗦嗦,反反复复。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当事人对咨询员解释的理解。
(3)解释要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不可用偏激的解释,造成对当事人的伤害。有时,咨询员对当事人的行为不接纳,于是就用一些恐吓性的言语解释。比如对一个手淫的男当事人说:&你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是你内心深处的性欲望太强所引起的,如果不下决心戒掉,就可能影响你将来的婚姻。&这个解释或许可以加强当事人改正手淫过度的决心,但同时也加重了当事人的内疚感和焦虑情绪,甚至感到更加自卑。
(4)解释要尽量采取试探性的保留态度,以便当事人有思考、接受或拒绝的余地。咨询员可以采用&也许&、&可能&、&我想大概是&等用语来进行解释,这样令当事人比较容易接纳。事实上,对咨询员的解释,当事人有时会持抗拒态度,尤其是出现下列情况时,解释更要谨慎:①当事人感到焦虑和紧张,这可能是咨询员的解释与当事人的背景有出入,或不当的解释所致。这时咨询员要暂时停顿,或用支持方法稳定其信心;②拒绝:可能因解释的不正确或当事人维护自尊而发生,这时咨询员要改变解释的角度;③漠不关心,当事人对咨询员的解释漠不关心,可能是解释不恰当,也可能是当事人正在想自己的问题。这时咨询员必须放慢解释的速度,甚至可以以暂时沉默的态度来引起当事人的关注。
总之,解释是影响技术中最为复杂的技巧。咨询员要合理、灵活、富有创造性地应用解释技术,在当事人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达到帮助当事人认清自己&庐山真面目&的作用。
&引导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涉及的是,咨询员的话语是落在来访者思路的前面还是后面;另一层意思是指的是,咨询员指引或影响来访者思路的程度。举例来说,提问比只发出&恩!&的声音更有影响力;静默的引导力更弱。在提问中,特殊疑问句与一般疑问句又有不同:&今天我们能帮您解决些什么麻烦?&给病人很大的选择权;&如果今天的治疗成功的话,你们家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对方的思路往未来方向、积极方向推演,但选择余地仍较大;&你妈妈的意思好象是说,每次你一坐到钢琴旁边就想说头晕肚子痛,是这样吗?&让被问的人只能选择&是&与&不是&中的一种来回答。
引导的程度随着访谈的进行越来越强,逐渐凸显咨询员带有自己流派特点的促进改变意图。但引导技术本身却一直影响治疗关系。应注意自然、灵活地转变话题却又不失主见;避免让对方觉得生硬、傲慢、太具操作性,否则易引起阻抗。面对身份特殊,通常又很有主见、不容易信任人、对治疗后果考虑较多的病人,医生比较温和、谦让,有些治疗干预在实施之前要做许多铺垫,这个过程有时会很长、非常迂回曲折。涉及到这些人的家庭、性问题及与其他人的关系问题时,尤其要谨慎试探,不宜太勉强。
指导是指咨询员告诉来访者应采取什么行动,包括直接让来访者做某些事或说某些话。指导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技巧,它应用各种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帮助当事人改变自己。指导技巧繁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指导技巧:
(1)指导言语的改变。此技巧的心理学原理是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与其认知模式密切相关,如果当事人有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或绝对化、或极端化,则会导致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如咨询员对当事人说:&请把你说的&我应该怎样&改为&我希望怎样&;把&我干不了&改成&我可能干得了&&等。
在咨询门诊中,当事人最多见的绝对化语句是&我应该怎样&或&一定要怎样&,于是,咨询员就要帮助当事人将&应该&改为&希望&;把&一定&改为&争取&。曾经一位女高中生来咨询,她因患强迫症思维和行为而困扰。在咨询中,我们发现她之所以出现强迫症,关键在于她具有不合理思维。她认为,她应该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学生,她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此,她学习很刻苦,特别重视每一次考试分数,经常担心自己在班上成绩排行榜上的名次会掉下来,压力也很大。有一次考试她发挥得不好,成绩不理想。为此,当事人焦虑万分,非常担心自己达不到考名牌大学的目的。于是,在过分焦虑中她出现了强迫性思维,总是不断地想:&人活着这么辛苦有什么意思,说不定哪一天地球就爆炸了。&在咨询中,咨询员要求当事人把&我应该在班上数一数二&改为&我希望在班上名列前茅&;&我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改为&我争取考上名牌大学&。这些语句不同,给当事人所带来的压力在程度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是绝对化,没有退路和调和余地,也是完全主观性的,没有考虑到客观因素或偶发因素的变化,后者则减轻了压力。
言语改变的指导除了在咨询过程中进行之外,也有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当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随时发现言语中的绝对化或极端思想,并及时改变自我用语,减轻压力,保持情绪的平静与稳定。
(2)角色扮演的指导。角色扮演的心理学原理是社会模仿学习原理。
① 空椅子技术:此技术仅需一人扮演,适合于当事人与别人交往发生困难时。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置,当事人坐其中一椅子,假装对面的空椅子就是使当事人发生交往困难的人。当事人想模拟彼此间曾有的对话,把它说出来,然后坐到对面椅子上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实施,往往会使当事人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别人。
② 角色互换:这种技术操作与前者类似,不过参与的人要有两个或更多。两个人开始谈论,在适当的时候,咨询员介入,让两者互换椅子和角色。为使谈话能顺利进行下去,在互换前,要重复刚才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③ 角色替代:一旦角色扮演进入情景后,咨询员可以找另一来访者替代主要扮演者,以帮助他对自己的情境有更多的觉察,也让原来的扮演者有机会以旁观者的立场看待自己,更加了解问题的症结。
④ 多重技巧:把主角整个人分成好几个部分:过去的他、现在的他和未来的他。由3个不同的助理演员分别饰演3个时段中的他,等于是把当事人的生命史一幕幕地展现出来,令当事人对自己有一个完全的认识。
⑤ 间歇刺激法:此法是用来测量和训练当事人扮演某一角色,扩充其角色能力范围的方法。比如让当事人扮演一个正准备考试的学生,咨询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安排一个角色,如父亲来责备他不认真,弟弟来吵他等等。通过不断改变刺激,可以了解当事人应付各种干扰刺激的能力,也有助于当事人应对干扰能力的提高。
角色扮演可以减轻当事人心理上的压力,帮助其学习各种与人交往或应付情景的技能,在团体咨询中也可以促进团体内情感的交流。咨询员在应用此技巧时,应该注意角色扮演的内容要着重于&此时此地&,而不是局限于过去;所出演的内容紧扣当事人的问题所在,并要求当事人尽量投入角色,自然真实;对角色扮演情境的涉及也需要实际具体和可操性,并重视角色扮演后的讨论和分析。同时,咨询员在使用角色扮演技术时,还应充分的同感去了解当事人所扮演角色的反应,并随时加以指导和调节。
(3)训练性指导。这种指导多以行为学习理论为依据,对当事人的各种行为训练提出具体的指导。咨询中常用的行为训练有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等。在训练之前和训练中,咨询员都会对当事人提出具体要求,指导他们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自身放松训练,箭称AT法。此放松方法广泛运用于各群体,帮助人民减轻焦虑和紧张,调节身心健康。咨询员在进行自身训练的指导时,首先要向受训者讲明此方法的作用和要求,并对训练中可能出现的具体反应给予说明。事实上,有的人在进行放松训练时除具有头脑清醒、心情平和、全身舒服的感觉之外,有时还会有一种特殊的自我感觉,如感觉肢体有刺痛或震颤,并伴有不随意运动;或肢体有漂浮感、麻木感或跳动感等。这些现象被称为&释放现象&,是由受试者内环境稳态重新组合所引起的、从交感神经控制向副交感神经控制的优势转化为一种表现。它具有调节人体心身功能和调整神经系统的作用,无须紧张。
然后,咨询员根据训练要求,通过语言的按时有次序地帮助受试者放松。先平静缓慢地呼吸,让受试者感到安静、发生;然后按照双脚&&踝关节&&膝关节&&臀部&&腹部&&双手&&手臂&&双肩&&脖子&&下巴&&额部&&整个身体的顺序逐步放松,引导当事人体会肢体的沉重感和温暖感;最后深吸一口气,慢慢睁开眼睛,感受全身从下至上的放松。整个过程一般20分钟。
每次放松训练后,咨询员还要和受训者讨论训练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并分析训练中需要改善的对方。同时,布置家庭联系任务,让受试者坚持每天两次的训练。许多当事人不能坚持自我联系,所以效果不佳。因此咨询员要和当事人订好和约,督促其坚持练习。一般来说,放松训练要坚持几个月以上才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在对来访者的问题、人格特点、人际关系、对治疗的期望、转诊背景等有一定了解之后,应对治疗过程的性质、条件、可能的努力方向、局限性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作适当的定义和结论,使得病人能够对自己在治疗中的位置、权利和义务有较清晰的定向,避免产生依赖的意向和神秘感、困惑感、不安全感,或者&心理治疗是漫无边际的瞎扯&的印象。这有点像与对方签一份合同。如果面对的是青少年问题,这&合同&要涉及具体、可行的步骤和目前的大致时间、整个疗程的大致时间及相关的费用;对于富于攻击性的来访者,可以告诉对方咨询室里可以无话不谈,但不准吵架式的交锋,咨询员不想做居委会的调解工作,我们最好多探究问题,少指责别人。
需不需要做出以及何时做出以上这些规范、调节性的努力,要因人事而异。常常不必要很正式、公开地以话语来实现,那样做有时会让访谈气氛变得太严肃,治疗毕竟不完全等同于工商、政治谈判。
使用让病人感到宽慰、安心和承诺的关键技术,是向病人提供支持(再次)保证,对其行为及有适应性系统进行强化性的奖赏,并培植对于将来奖赏的期望,使其对不断深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兴趣。&你配合得很好&;&有些人对心理治疗很有悟性,你应该算其中一个&;&你很理智&;&你非常能干&等等话语,都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另一个直接的作用是降低焦虑和不安全感。但适度的焦虑、紧张、困惑对激发和维持有利于发展和变化的动机是有益的,不一定要让病人马上获得&吃定心丸&般的安抚效应,那样会助长依赖。病人会想:&我终于找到救命恩人了。我的问题可以完全交给他了。&许多治疗者,尤其是江湖医生,民间健身术者,喜欢这种&奇迹&效果,而心理治疗在初始阶段不要走得那么远。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因为不切实际的担保与欺骗无异。不过,在有些情况下,作出有信心的保障很有必要。比如,对于伴有激越症状、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对于有惊恐发作的焦虑患者,要让其较早获得信心,为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耐性。
第三个用途是,在病人已经对问题有所领悟而尚不敢行动时,鼓励其开始尝试新的行为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作用对于一些症状,如攻击行为、妄想观念,将会成为副作用。
咨询员在进行工作时,一直对病人产生着一般性的暗示效应。咨询员的声望、职业权威、柔和而关切的声音、安全的环境,加上正在形成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强化、确认的期望,逐渐使对方的情绪和身体放松,感到内心的安静,对信心的接受性提高,意识相对狭窄,注意力集中,与主题有关的想象增加,思想受到诱导。这是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是为导入特异性干预所必需。这与催眠治疗之间有相似之处,差别在于诱导产生的非常意识状态或意识改变状态程度较浅,使用暗示的有益性和力度较弱。许多咨询员还没注意到这一点,更没有想到主动利用。
自我暴露技术是指咨询员在必要的情况下适当地将自己的感受、经验和行为与当事人分享,以增进当事人对自己问题的了解和获得自我改变的有益信息。
通常自我暴露产生的作用:①咨询员自我暴露内容与当事人经验相似,可以增加当事人对咨询员心理上认同,有助于沟通;②咨询员愿意将自己的私事表露出来,表示信任当事人,这样自然增加了当事人对咨询员的信任感;③一般而言,有困扰的当事人多倾向封闭自己,因此咨询员的自我暴露具有示范作用,让当事人学习并有效地开放自己;④经过咨询员的自我暴露,当事人不只是倾诉者,同时也是一个倾听者,从咨询员的经验当中,当事人可以看到一些自己忽略的地方,有利于其思考和自我改变。
咨询员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咨询员必须在认定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有所帮助的情况下才做自我暴露。自我暴露不是目的,而为一种促进当事人自我探讨、自我认识、自我改善的手段。
(2)咨询员自我暴露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让当事人怀疑真诚性,或加重当事人心理负担。
(3)咨询员自我暴露必须适可而止,避免反客为主。咨询员历程是以帮助当事人为前提,不可让重点转移到咨询员的发泄情绪。
这是咨询员借助为当事人提供建议、给予指导性信息,而达到帮助当事人目的的技术。通常,提供信息与忠告在职业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因为来访者进行咨询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有关方面的重要信息,并希望借助咨询员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来源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1)为当事人提高的信息要完全以当事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并尽可能使对方了解其根源。如果对方不以为然,咨询员应重新检查自己对对方问题和想法的了解。
(2)为当事人提供忠告时,要注意语言的措辞,&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可能会&&&等。措辞生硬可能会引起当事人抵触心理。
(3)忠告、建议不宜过多,毕竟咨询员有时并不真正了解对方的苦衷。因此,使用该技术时应持谨慎态度,一般当对方询问咨询员的意见时再给予,而不应主动提出过多。
影响性总结一般在会谈即将结束时进行,咨询员首先总结本次会谈,发现当事人都有些什么问题,然后讲一下此次咨询中重点对哪几个问题进行了工作,第三步可以概括一下本次会谈的要点。这有助于会谈双方对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当事人抓住会谈要点,加深学到东西印象。
影响性总结可以通过咨询员询问、当事人回答的形式进行,这样效果会更好。比如问&让我们回头看一下,这次会谈对你有什么帮助。&&试试看把你对这次会谈的感受说出来&。这有助于当事人清楚自己的行动方向。
如何结束一次访谈?如何结束一个疗程、接触治疗关系?
依据日常生活中的礼貌以及各个治疗方法特殊要求,在合适的时刻终止一次访谈。一般而言,40-50分钟是许多治疗流派用来计算治疗费用的单位时间,但家庭治疗稍长,常达到90-120分钟的长度。少于30分钟,大概做不了专门化的治疗,仅能提供有限的咨询。
如果在前&结构技术&中已经提前告诉本次治疗大致需要的时间,那么提醒注意治疗的结束时间就显得很自然。通常,为了强化访谈的效果,延长干预发生作用的时间,保持依从性,治疗者要对刚经历过的会谈进行总结和评论,反映、交流访谈中的印象和感受。特别要感谢对方的合作,指出其表现出的优点和长处。最后,预约下次访谈时间,并且布置间歇期间的&家庭作业&。
总疗程的长短变异更大,不仅不同流派之间不可同日而语,就以一个治疗者对同一种病所做的治疗来说,访谈频率、次数也依病人方面的相关数量、治疗关系质量和临场发挥而有不同。因此何时宣布治疗关系结束,要看情况而定。
&&最后修改于
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的心理学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