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发性抽多动冲动型多动症怎么治疗患儿的竞争反应训练?

抽动症一、小儿多发性抽动是儿童期表现为反复发作、不自主、多部位抽动、声音抽动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精神疾病,可有强迫症和注意力缺乏障碍等共病症。二、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1.发作特点:多部位、不自主、突发性肌肉抽动。2.发作顺序:先累及头面部,出现眨眼、撅嘴、喷鼻、点头、耸肩,然后发展到四肢和躯干,出现一侧投掷运动、转圈、踢腿、腹肌收缩等。3.发作频率:抽动发作频繁,一日十几次至数百次。4.伴随症状:部分患儿抽动时伴异常喉音,如犬吠声、吼叫声、喉鸣声、嘿嘿声等,或刻板地发出咒骂和淫秽词句,并有强迫性意向。5.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三、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㈠、健康教育教育参加人员包括患儿本人、患儿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与患儿有较多接触的人员。㈡、药物治疗1.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匹莫齐特,氟奋乃静,泰必利,舒必利,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喹硫平、氯氮平等。2.中枢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胍法辛等。3.丁苯那嗪: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但不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4.作用于GABA系统的药物:氯硝西泮、巴氯芬、托吡酯和乙拉西坦等。5.肉毒毒素:推荐用于局灶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㈢、心理行为治疗1.患儿:主要是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 对患儿进行支持性的心理咨询,鼓励患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心理,消除自卑心理;2.家长:进行支持性指导和行为疗法,合理安排患儿正常生活。㈣、手术治疗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可针对额叶、边缘系统、丘脑和小脑等部位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多不满意,一般不主张使用。一、儿童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症状多种多样,可伴有共患病,部分表现为难治性,了解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才能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抽动症。二、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呢?1.一般症状:发病年龄2~21岁,发病最多年龄5~10岁,发病最严重年龄10~12岁;性别以男性多见。2.抽动症状:2.1.抽动分类:A.感觉性抽动:多见于年长儿,约40%~55%的患儿有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等身体或局部不适。B.运动性抽动: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C.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腔、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2.2.抽动特点:(1)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2)抽动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3)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这是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之处;(4)抽动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5)抽动加重的常见因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6)抽动减轻的常见因素: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3.共患病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约半数患儿共患以上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多动症一、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神经行为障碍之一,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除了注意缺陷,多动,易冲动等核心症状,现在最新观点认为小儿时期症状可以延续到青春期或成人,那么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危害呢?二、小儿多动症危害,除了核心症状,还可以出现以下危害。1.破坏性行为障碍:多动症患儿会出现破坏性行为障碍。2.对立违抗或品行障碍:发生比例30%~93%之间不等。3.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25%。4.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比例19%~37%。5.抑郁障碍: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出现重度抑郁症。6.焦虑障碍:多动症患儿非常容易出现焦虑症。7.出现认知功能,学业和职业能力损害:学业和职业能力低于一般人群,出现学习困难、阅读水平差、留级、休学、退读或就读于特殊班级的比例高,需要更多的额外辅导。8.出现物质依赖、犯罪: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10倍,酒精成瘾或滥用,药物成瘾或滥用,被拘、监禁或违规驾车、车祸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9.人际关系和家庭状况:可以出现各种表现:被同伴拒绝,社交困难,母子冲突多,沟通困难,亲密程度低。三、总之,多动症患者多个领域的功能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损害,表现在破坏行为障碍及心境障碍几率更高,学业和职业成就差,更多的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等方面。一、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易冲动,多动症会对患儿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有的到青春期和成年期仍有相应症状,早期诊断,早期系统和规范治疗多动症至关重要。本话题主要说说治疗。二、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1.治疗目标:各相关学科的医生(儿童精神科,儿童神经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初级保健医生)应该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应首先制定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主管医生,家长,患儿与学校老师合作,应针对每一个体,明确一个恰当的个体化治疗目标以指导治疗。临床医生应该推荐恰当的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来改善多动症患儿的目标预后。如果为多动症患儿选择的治疗方法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临床医生应该评价初步诊段是否正确,所用的治疗方法是否恰当,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如何,是否有合并疾病等。临床医生应该对多动症患儿定期进行有计划的随访,从家长,老师和患儿汇总信息直接监控目标预后和不良反应。2.药物治疗: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丙咪嗪,去甲丙咪嗪,可乐定,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中医方剂。3.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正性强化法,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家长培训。学校干预。4.综合治疗: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和治疗形式。5.治疗多动症共患病: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症,心境障碍,抽动障碍,学习障碍,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物质滥用等。三、以上为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供参考。自闭症一、自闭症医学正式名称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1943年Leo Kanner医师首次报道儿童孤独症以来,有关孤独症及其相关障碍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不断变迁。早期报道孤独症为罕见病,近20多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均出现上升趋势,估计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孤独症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长期以来学者普遍认为多数孤独症患儿预后不良,成年后多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宝爸宝妈或其他宝宝看护人熟悉孤独症的早期行为是实现早期识别、转诊、确诊和干预的关键第一步。二、下面就孤独症交流缺陷的早期行为标志对父母做一个科普宣传:孤独症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在早期即可出现,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以下是孤独症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1.不看或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2.不应或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叫名反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的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孤独症,也可较好地分辨孤独症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在对孤独症患儿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14~15月龄即表现出较低与共同注意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因此共同注意缺陷也是"不应"的表现。3.不指或少指:是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4.不语或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是诊断孤独症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孤独症可能。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孤独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等。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以上五不行为,尽快看医生面诊检查确定有没有孤独症,尽早干预治疗。版权说明:部分医生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抽动症患儿父母需要哪些健康教育?据调查93.0%的患儿父母对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均无认识,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现眨眼、挤鼻等临床症状时,往往误认为孩子调皮、出怪相,不时指责、谩骂甚至殴打孩子,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些患儿在与父母就餐或看电视时,担心父母注视自己,而心情紧张恐惧、焦虑不安,从而使抽动症状加重,不利于患儿的康复.那么,抽动症患儿父母需要哪些健康教育?抽动症患儿父母需要哪些健康教育?1. 对于抽动障碍患儿所伴发的症状,如学习困难、情绪焦虑、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等应教父母对患儿进行正面教育,关心体贴他们,并积极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2. 对病因的了解:此病的病因迄今不明,既往研究认为有遗传、器质性、躯体、心理等因素有关,本调查发现抽动障碍的患儿往往与心理因素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关,部分患儿往往在感冒后症状加重,针对此原因,使父母了解到此病的诱发因素,使父母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避免对孩子进行指责、谩骂等方式,另外在患儿感冒时由于抽动症状加重,可配合服用治疗感冒药物使症状减轻.3.行为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所出现的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控制,当患儿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或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症状可暂时消失.根据此情况,可教给父母进行正确的行为治疗,当患儿出现各种抽动症状时,父母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漠视、不理睬等方式,同时可利用各种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给其讲故事、与其交谈学校的情况等,使其注意力转移,从而减轻抽动发作次数.4. 正确认识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必须让父母认识到,患儿的症状表现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5.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一般在患儿服药一周后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有些父母怕服药后影响孩子的学习,而自行停药,使症状出现,应教育父母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识,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提高服药依从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动冲动型多动症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