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百脉疗法是什么一个疗程效果好不好?

相信很多人都有手抖的经历,但你知道吗?有些手抖是因为特发性震颤,它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无法自理,但是有一位治疗中的患者通过祛风百脉疗法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分享一位用祛风百脉疗法治疗2个疗程的患者的经历,患者今年32岁,手抖有六七年了,主要在紧张,注意力集中,写字,做精细活,平时拿东西,或者手用力时出现手抖的症状,伴有心慌,失眠,等症状,生气时全身抖,去医院检查没有问题,安世杰大夫辩证分析,诊断患者患得是特发性震颤,采用祛风百脉疗法调理一个疗程左右,心慌,失眠有所改善,第二个疗程用药10天左右,手抖的幅度明显减轻了,目前正在进行治疗中。除了积极治疗,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宜的运动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手抖这种病症,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理解,尊重病人的痛苦和需要,帮助他们寻求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方式。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分享你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大家好,关于炙甘草的药用价值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药炙甘草的用途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炙甘草有何药用价值【药材类别】: 根茎类【性味】:甘,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无毒。③《本草衍义》:微凉。④《珍珠囊》:生甘,平;炙甘,温。【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入药部分】: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切厚片。切片,蜜炙。【产地和分布】:【形态特征】: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质稍黏。具焦香气,味甜。【用法用量】: 1.5~9g。【注意事项】:心力衰竭,胃肠虚弱,下利者,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不宜与京大戟、 芫花 、甘遂 同用。中满腹胀忌服。①《本草经集》:术, 干漆 、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②《医学入门》:痢疾初作,不可用。③《药品化义》:炙甘草因味厚而太甜,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祛风百脉:有炙甘草这个药吗?炙甘草的药用价值如下:1.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2.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3.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4.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甘草有那些药用价值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入十二经。【功效】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功效特点】本品实为脾胃之良药,生用偏凉,能清热解毒,炙用性温,能益气补虚,其甘缓之性,又能缓急止痛,故可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不足、气虚血少、心中动悸、痰嗽咳喘、腹痛挛急以及疮疡肿毒诸证。由于又能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同热药用之可缓其热,同寒药用之可缓其寒,能使补而不致于骤,使泻而不致于速,本药用之最广。然甘缓壅气令人中满,湿阻中满者不宜用。【功效主治】1.补脾润肺:①用于脾胃虚弱,中焦气虚,症见气短少食,肢软乏力,食少便溏,El淡腹胀等,可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②用于虚弱劳损,元气不足,体倦乏力,可与党参、黄芪同用。③用于肺虚咳喘、慢性支气管炎,症见久咳不止,痰少而黏,口燥咽干,咳声嘶哑等,可与川贝、麦冬、沙参、桔梗、陈皮等同用。2.益气复脉:用于气虚血少,心悸自汗,脉结代,可与生地、麦冬、党参、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汤。3.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筋肉挛急疼痛等。治疗胃脘剧烈疼痛(胃痉挛痛),可用甘草120克,白术30克,水煎服;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可单味熬膏服或与煅瓦楞子研末服;治疗脘腹及小腿肚痛(腓肠肌痛),可与白芍同用,如芍药甘草汤。4.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及农药、食物中毒治疗肿毒,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治疗湿疮和面部痤疮,可用甘草45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治疗咽痛,可与桔梗同用,或与忍冬藤等配伍;治疗农药、食物中毒,可与绿豆煮汤服。5.调和药性:在复方中用之,以减低或缓解药物的偏性或毒性。【鉴别应用】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生草梢,善治尿道痛、淋证;生草节,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取不同,则功效主治亦不同。【配伍应用】1.配芍药:芍药养血敛阴,平肝止痛;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合用,酸甘化阴,能滋阴养血,平肝缓急,解痉止痛。2.配滑石清热解暑,利水和中。滑石气轻能解肌,质重能清降,寒可泻热,滑可利窍,淡可渗湿,配以甘草泻热和中,既助滑石清暑祛热,又可缓其寒滑太过,有清暑利湿而不伤正、安和中焦又不致留邪的特点,二药一动一静,配合尤妙。3.配桔梗:清热利咽,排脓解毒。桔梗引药上行,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生甘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定痛。二药配合,一宣一清,共奏清热利咽、解毒排脓及宣肺祛痰之功。4.配桂枝:补益心阳。桂枝辛甘性温,行里达营;炙甘草味甘而温,补中益气。二药相伍,专人心营,有辛甘化阳之力,辛甘相资,助阳而不燥,补营而不寒,桂枝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甘草得桂枝,则补中和卫而扶阳。5.配干姜:温中复阳。甘草能和中缓急,干姜能温中逐寒,二味合用,辛甘助阳,一复中焦胃脘之阳,一温肺中寒饮之冷。6.配大黄: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大黄能通便泄热,解毒疗疮,活血祛瘀,然其攻破之力峻猛,最易损伤中焦脾胃而克伐生生之气;甘草能和中缓急,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二药合用,可助其功而杜其弊。7.配牛蒡子:解毒利咽。牛蒡子可升可降,有疏散风热、解毒利咽之功;生甘草可清可解,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之力。二药合用,既大增清肺疏风、解毒利咽的功效,又可缓牛蒡子之性冷滑利而固护脾胃,故善治肺经风热或郁火、热毒上炎的咽喉肿痛、声嘶音哑等。8.配黄芪:补中益气,补虚托毒。黄芪补脾肺、升清阳,甘草补脾胃、益中气。二药相须,取甘以守中,则补中益气之力大增,二药合用,共奏补虚托毒、排脓解毒之效,治疗气血不足、疮疡内陷、久不收口之证尤宜。9.配金银花:泻火解毒。金银花泻火化毒,生甘草清热解毒。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广泛用于外科疮疡毒肿的治疗,有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10.配乌梅:生津止渴。乌梅味酸而涩,配甘草之甘,则酸甘化阴,能滋阴养阴而生津止渴,善治虚热消渴诸证,同时,乌梅酸涩敛收,可收敛肺气,配甘草润肺祛痰,能治久咳肺气浮散之症。此外,乌梅能酸涩固肠,配甘草之补脾缓急,还可治疗脾虚久泻、大肠滑泄不止等证。【应用注意事项】1.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2.痢疾初起不宜用。3.中满者勿服。【用法用量】内服:3~10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甘草的功效与作用_甘草药用价值是什么
甘草虽然是一种中药材,但是对于人们来说,并不会觉得陌生。那么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甘草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呢?甘草的食用方法以及食用禁忌又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甘草的功效和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娇正异味
据分析甘草中含有甘草酸,味道极甜。置于1:20000的水溶液中,仍具有甜味。故在中药处方中,可扮演矫正其他诸药异味的角色。
解毒作用
甘草酸在体内可水解生成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两分子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具有皮质激素样的作用,能增加肝脏的解毒作用。
缓和药性
甘草酸属有机酸,可与中药中多种生物碱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易溶解的沉淀物,既将这些沉淀物在体内缓慢分解而逐渐发挥药效,又可使药性发作较缓,从而降低副作用。同时,甘草酸还具有类似药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吸咐多种药物中化学成分,在体内逐渐释放出来,缓慢发挥药效。
甘草能增强方剂中其它药的功效
这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有关。比如甘草酸芍药甙在镇痛、解痉、解热、抗炎、抑制胃液分泌和松弛平滑肌方面均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还具有“助溶作用”
与其它药同煎,可增强其它药万分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使药效增强。甘草本身虽无抗菌作用,但它能增强其它清热解毒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抑制胃酸分泌过多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镇咳祛痰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
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甘草是什么
甘草 ,(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本草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
《长沙要解》: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本草十八反》曰:“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87.5px。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一种萜。分子式C42H62O16。又称甘草甜素。为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苷(见苷),是甘草的甜味成份,存在于甘草属植物中,在乙酸中结成片状或棱柱状晶体。在220℃分解。溶于水。甘草次酸分子式C30H46O4。有两种同质异晶体。熔点分别为300~304℃和287~293℃,比旋光〔α〕D+163°。溶于乙醇。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脾气虚,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及配方中调和药性等。甘草现代多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腓肠肌痉挛,疟疾、痤疮、皮肤溃疡、冻伤等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抗心律失常、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保护发炎的咽喉气管黏膜,抗利尿、降脂肪、保肝及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虽好,也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
甘草如果食用过量,或者是长期食用的话,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受到损伤哦!这是因为,甘草在人体会发生保钠排钾的反应,让身体中的钠元素不能及时的排出,在短时间内,这一点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时间一长,就会使得身体受到影响了。
因此,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应慎用甘草及以甘草为主的中成药,如复方甘草片、甘草流浸膏等。必须服用时,也应该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以及尿量的变化。如发生头晕、心慌等表现,应及时停药。另外,甘草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药用价值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1.解毒作用:甘草甜素或其钙盐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对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对于一些过敏性疾患、动物实验性肝炎、河豚毒及蛇毒亦有解毒作用。其解毒作用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通过物理、化学方式的沉淀、吸附与结合,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以及甘草甜素的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也是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
2.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甘草次酸对大白鼠的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结核菌素反应、皮下肉芽囊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铵、甘草次酸钠能有效影响皮下肉芽囊性炎症的渗出期及增生期,其作用强度弱于或接近于可的松。甘草酸的各种制剂之抗炎作用,以琥珀酸盐的活性较高,但毒性亦大。甘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原理尚未完全阐明。
3.甘草有祛痰作用,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使痰容易咯出。
4.甘草次酸衍化物对豚鼠及猫的实验性咳嗽均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5.甘草的各种制剂对大白鼠实验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的水提出物有保护胃粘膜,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据临床与药理研究室观察,甘草水提物能增加胃粘膜细胞的“已糖胺”成分,使胃粘膜不受伤害。
6.对胃液分泌的影响:甘草流浸膏灌胃后,能吸附胃酸,故能降低胃酸浓度,但吸收后也能发挥作用。对基础分泌量亦有抑制作用。
7.解痉:甘草煎剂、流浸膏对动物离体肠管均有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等引起的肠痉挛有解痉作用。甘草对动物离体肠管及在体胃均有松驰作用。
8.甘草对于动物实验性肝损伤,使其肝脏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元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表明甘草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
9.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能使多种动物的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血钠上升,血钙降低,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甘草能使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类固醇排泄增加,结合型减少,小剂量表现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束状层幅度加宽,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降低等。甘草能显著增强和延长考的松的作用。甘草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的原理,有人认为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作用也相似,系一种直接作用;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间接作用即甘草次酸抑制了肾上腺皮质固醇类在体内的破坏,因而血液中皮质类固醇含量相应增加,而呈现较明显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0.甘草有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并能增强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11.抗癌:甘草次酸对于大白鼠实验性骨髓瘤及腹水肝瘤均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均有抑制作用。
12.甘草与芫花合用有相反作用:二者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显著增高,芫花与甘草同用,利尿、泻下作用受到抑制,能增强甘草毒性。
临床应用
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据50例以上至2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上下,尤以对活动期有疼痛症状者疗效更佳。一般在服药1~3周内疼痛消失或显着减轻,大便潜血转阴;半数以上X线显示壁龛消失。甘草对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十二指肠溃疡,对新鲜溃疡较陈旧者为好,治疗后症状的好转比X线改变早;但对有并发症的溃疡病,则往往无效;远期疗效尚欠满意,半数病例出现复发现象。
用法
一甘草流浸膏:一般每次10毫升,日服3次,4~6周为一疗程;也有每日量仅给15毫升的。但有人认为,每次用1毫升,每日4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剂量。
二33%甘草浸膏溶液:每日15~30毫升,3次分服,4周为一疗程。
三甘草粉:每次2.5~5.0克,每月3次,连用3~4周。
四甘草丸:每日12~15克,3次分服,连用6周。
经验
证明,甘草粉的疗效优于甘草流浸膏,因甘草粉包含全部甘草有效成分;而甘草流浸膏含有酒精及氯仿,对溃疡病不尽相宜,改用甘草浸膏溶液则无此弊。
副作用:甘草制剂能发生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影响电解质平衡,使血钠潴留,血钾降低,引起血压增高及水肿,部分病例呈低血钾心电图改变,个别病例出现糖尿。对高血压及水肿,一般限制食盐摄入残停药后即可消失,不影响治疗。
疗程以4~6周为限,超过此限,则心脏受累机会即增多。为了防止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副作用,有人曾合并使用双氢克尿塞。临床上还观察到,如以小剂量甘草浸膏配合吸着剂和收敛剂、或用脱甙甘草浸膏治疗,则副作用大大减少或完全避免,但疗效亦随之降低。鉴于甘草有潴钠排钾的副作用,故应禁用于肾脏病、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应用所致的心肌损害亦应予重视。
此外,临床上曾以甘草为主配合其它药物,如乌贼骨、瓦楞子、陈皮、蜂蜜等治疗溃疡病,效果亦佳。
2、治疗阿狄森氏病
据少数病例观察,对轻度或初期患者疗效较为显著,可使患者体重增加,体力增强,食欲增进,血压增高,皮肤色素沉着减退,血清电解质浓度有所改善,血清中钠、氯的浓度升高和钾的下降可至正常范围,尿中17-酮类甾醇排泄量增加;有些病例X线显示心脏明显增大,可达正常范围。对于重症或晚期患者,单独应用的效果不甚理想,甚至不能预防危象的发生,而必须加用皮质酮才能奏效;两者并用时,可减少后者的需要量,认为是一种互补作用。
甘草治疗本病的理论根据,一般认为是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次酸的作用与去氧皮质酮有类似之处,能使钠、氯化物及水滞留体内而血钾离子浓度降低,从而收到治疗效果。也有认为甘草治疗本病的作用,在性质上与醛固酮最为近似。
副作用:过量时可发生浮肿、气喘、头痛,伴以高血压,肺水肿,对老年患者可引发心脏性气喘等。
用法:采用甘草流浸膏,但剂量大小须视各别情况而定。各地报告颇不一致,每日量有用15毫升的,有用20~30毫升的,尚有渐增至30~60毫升的。
也有用甘草浸膏每日20~45克,或甘草酸6克,或甘草次酸3~5克的。维持剂量亦因人而异,持续应用数周后,患者可对甘草之敏感度增加,剂量应逐渐减少,有的病例维持量仅需开始量的1/1O。还有人用甘草粉,每日15~30克,认为其疗效优于甘草流浸膏。
3、治疗席汉氏综合征
甘草粉10克,日服3次,同时配合甲基睾丸素、甲状腺素、葡萄糖、维生素等。试治1例性腺机能减退型的席汉氏综合征,用药1周后体温升至正常,精神好转;2周后体重增加,饮食如常;1月后握力由10磅增至18磅,能自理生活,血压升至正常范围,心尖区杂音消失,空腹血糖由88毫克%增至110毫克%,有性欲表现;3月后月经来潮。翌年生-女孩,母女均健康。
4、治疗尿崩症
以甘草粉5克,日服4次,试治两例病吏已4~9年的尿崩症,收到一定效果。患者入院时水的出入量维持在8000毫升左右,服药后尿量显著减少,维持在3000~4000毫升,1例最少尿量曾低于2000毫升
5、治疗肺结核
在应用抗痨药的同时,并用甘草制剂,对长期经抗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恶化的患者,能收到较好疗效。不仅对浸润性病灶及胸膜炎能使炎症及渗液吸收、中毒症状短期消失,而且对球形病灶、脓胸等亦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据10余例至数十例的观察结果,用药后大部分病例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血沉下降,痰菌转阴;X线显示进步,肺部浸润病灶吸收或消失,胸腔内积液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纤维空洞型的空洞缩小。认为甘草有类似去氧皮质酮的作用,是其发生疗效的原因所在。
副作用亦与去氧皮质酮相似,如血压增高、浮肿,个别出现心动缓慢或心动过速、期外收缩。故高血压及心脏器质性病变或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用法:一煎剂:一般每日用生药50克,煎汁分3次服;但亦有每日量低至18.6克的。二流浸膏:每日5~10毫升,或10~15毫升,加水至60毫升。分3次服。
6、治疗支气管哮喘
用甘草粉5克或甘草流浸膏10毫升,每日3次。试治3例慢性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取得显著效果。哮喘症状均在1~3天消失或改善,支气管笛音亦于11天完全消失,肺活量显著增加。其中1例复发,再用甘草治疗时仍然有效,另有用甘草流浸膏治疗4例,亦获效果。
7、治疗传染性肝炎
100%甘草煎液15~20毫升,小儿减半,日服3次。治疗13例,平均黄疸指数在12.9天恢复正常,尿三胆试验在9.9天转为阴性,肝肿大在9.2天显著缩小,肝痛在7.8天消失
8、治疗急性血吸虫病
根据甘草有类似去氧皮质酮的药理作用,用其代替促肾上腺皮质素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获得较好效果。一般用药后1~2天即开始退热,5~10天内大部分退至正常,同时全身情况亦显著好转或恢复。用法:甘草粉每日30克,分3次服,热退后减为半量再服1周左右停药。总疗程约15~20天。治疗过程中可酌情配合其它辅助药物及支持疗法。
9、治疗疟疾
用甘草、甘遂等量研粉棍合,于疟疾发作前30分钟取药粉少许撒于肚脐眼,外贴黑膏药。经治109例。除2例因用药不及时无效外,均获效果。
10、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生甘草1两,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经治3例,均有效果。
11、治疗腓肠肌痉挛
甘草流浸膏成人10~15毫升,日服2次。经治254例,有显著疗效的241例,占94.8%。疗程最短3天,最长6天。
12、治疗先天性肌强直
甘草粉3克,日服3次,进低盐饮食,疗程15天。试治1例病史近两年的患者,用药4天后症状即有好转,疗程结束时症状基本消失。
13、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甘草流浸膏每日12~20毫升,或甘草50克水煎,均分3次饭前服。经治8例,除2例显著好转后因故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局部疼痛、浮肿及索条状物均消失。认为甘草治疗本病有消炎、止痛,增加机体抵抗力及制止肉芽组织增生之作用。个别病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浮肿及血压升高,减量后即消失。此外,曾以甘草流浸膏日服15毫升(分3次),治愈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用药3周后自觉症状消失,皮肤转红,皮肤温度、足趾关节运动皆恢复正常。
14、治疗子宫颈糜烂
先用1:4000过锰酸钾液冲洗阴道,以干棉签擦干后将甘草流浸膏涂于子宫颈上。本法对中度子宫颈糜烂疗效较好,一般治疗2~3疗程(每疗程5次)便能痊愈。如患有滴虫者须先治滴虫,再治宫颈糜烂。
15、治疗皮肤炎症
以2%甘草水局部湿敷,2小时1次,每次15~20分钟;治疗接触性皮炎12例,一般1~4天即见红肿消退,渗液停止,糜烂面愈合,继以氧化锌糊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敷数日即愈。用甘草1两,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对过敏性皮炎亦有效果。甘草次酸对湿疹、牛皮癣也有治疗作用。
16、治疗手足皲裂
取甘草1两切片,浸于75%酒精100毫升内,24小时滤出浸液,加入等量的甘油和水混合后涂搽患处。随访17例重症患者,效果均满意。
17、治疗眼科炎症
以5%或8~12%甘草酸钠盐溶液,或甘草次酸混悬液(每毫升含10毫克),或10~30%甘草浸膏液滴眼,根据病情需要,每1~2小时滴眼1次或每日滴3~4次,对下列眼病有效:一泡疹性眼炎:60例泡疹性角膜炎、角膜结膜炎及束状角膜炎患者,经治2~7天左右,56例获得痊愈(有2例因停药过早而复发);另文报告对泡疹性结膜炎用药2~14天,疼痛、充血及泡疹即渐减轻而消失。二上巩膜炎、巩膜炎:分别观察4例和5例,用药后在3~17日内结节消失,6~34日炎症消退。三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治疗6例,用药2~3日痒感与结膜充血显著减轻,但停药后立即复发,再用药又能控制。此外,对结核过敏性角膜炎及巩膜炎,亦有明显疗效;对深层角膜炎、角膜实质炎、角膜间质炎,能减轻充血及疼痛症状,但角膜浸润改变不明显;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亦可使充血及疼痛刺激症状减轻,但对前房内渗出物是否有控制作用,观察结果并不一致。另曾以甘草酸钠盐与少量考的松并用,同时服异烟胼,治疗1例结核性虹膜睫状体炎收到良好效果。
18、治疗冻伤
取甘草、芫花各3钱,加水2000毫升煎后浴洗冻伤部位,每日3次(每剂可洗3~5次),有破溃及坏死之创面洗后用黄连纱条换药。治疗手、足冻伤共76例,经用药1~8剂后,58例痊愈,其余结果不明。实践证明,对单纯红肿者效果最佳,半数以上用药1剂浴洗3~5次即愈;对红肿加皮肤坏死的创面,洗后肿痛消失,继之坏死组织脱落,创面呈现新鲜肉芽组织,用黄连换药后创面即迅速愈合;对冻裂创疗效稍逊,但经几次浴洗后可使患部由干燥发硬变为滑润柔软而渐痊愈;对三度冻伤胶体坏死者,洗后可使疼痛迅速消失,坏死组织分离,有利于早期外科治疗。
此外,曾以甘草制剂为主,配合其它药物或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扁桃体炎并发荨麻疹、风涅性关节炎、低血压、小舞蹈症、臂丛炎、颜面神经瘫痪及毒蕈中毒、木薯中毒等,虽然病例较少,但均取得较好效果。
甘草的食用禁忌是什么
1、湿病忌用甘草
《汤液本草》明确指出:“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者所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凡因湿所致的呕恶、痰饮、中满、水肿等症皆不用甘草,例如攻逐水饮的五苓散等。总之,“”之说,张仲景等医家虽未明言,但湿病用甘草之弊昭然已明。
2、急证少用甘草
历代医家公认,甘味药性缓而善守,而甘草为甘味药之代表,其甘缓柔润之性,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以《伤寒论》为例,阳明急下三证、少阴急下三证,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气汤,意在避其甘缓,急下以存阴。又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为治少阳兼腑实证的名方,现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的治疗,但其证显然比小柴胡汤证更为重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的甘草之类,增加大黄、枳实等防其甘缓。
3、肾病慎用甘草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灵枢·五味》篇提出:“肾病禁甘。”仲景宗此训,创制温补肾阳的“肾气丸”即不含甘草,后世医家据此而衍化的肾病诸方,如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都未用甘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水、钠潴溜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症,说明“肾病慎用甘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据医学专家介绍,甘草及其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1、过敏反应:主要是过敏性皮肤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2、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四肢麻木、不能战立行走、头痛、胸闷、血压升高、水肿、腹胀、血钾降低严重者可出现软瘫、肌溶、肾功衰竭;更甚者出现严重的心律紊乱、呼吸困难、低血钾、高血压、水肿、低醛固酮;
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兴奋、无故发笑,不能自主;
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泌乳及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所致不良反应;
6、还有报告显示,长期使用甘草,还会引起体重异常增加等副作用;
7、根据欧盟2008年的报告,过度使用甘草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肌肉无力,慢性疲劳,头痛,肿胀,男性睾酮水平降低等问题;
8、人们还认为,孕妇过量使用甘草可以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导致早产;
9、其他:还可以诱发肝性腹水及肝昏迷,长期大量应用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持续性呃逆、黑毛舌等特殊症状。
患有血压过高,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脏病,或肝脏和月经问题的人应避免摄入甘草。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存在性功能障碍的男性也应避免这种草药。正在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利尿剂药物(如阿司匹林,地高辛,皮质类固醇,胰岛素,口服避孕药和泻药)的人也应该避免使用甘草。
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当下很多糖果中都含有甘草的成分。这些糖果,虽然食用起来对于健康没有害处,但是食用过量同样会导致健康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含有甘草的保健品,更是要注意使用方式,最好咨询下医生。炙甘草的性味归经 炙甘草的性味归经 炙甘草的性味归经,炙甘草是生甘草跟炼蜜经过炮炙之后形成的品种,是甘而平的性味,归心经、肺经、脾经也归胃经,对我们的身体是很有帮助的,以下炙甘草的性味归经。
炙甘草的性味归经1
【中药名】炙甘草 zhigancao 【别名】炙草。 【英文名】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e 【药用部位】生药材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及根茎粗壮,皮红棕色。茎直立,带木质,有的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奇数羽状复叶长8~20cm;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l~3cnl,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两面均被短毛和腺体;托叶阔披针形,被白色纤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花冠蓝紫色,长1、4~2、5cm,无毛,旗瓣大,卵圆形,有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二体,(9+1)。荚果条形,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被刺毛状腺体。种子4~8,肾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全国大范围有,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四川一带。 【加工炮制】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蜜炙法: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蜜炙时,用炼蜜。除另有规定外,每100千克炮炙品用炼蜜25千克。)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心经、肺经、胃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2~10克,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动,脉结代。 【药理研究】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率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副等多种病症。 【化学成分】主要含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子丁香烯氧化物、甘草萜醇、18-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香豆精、刺芒柄花素、新甘草查耳酮D、光果甘草苷元、异甘草黄酮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炙甘草的性味归经2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 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 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等症,还可缓解药物之毒性、烈性。
1、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常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等,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气虚血亏所致心悸,自汗,脉结代者,可配伍人参、桂枝、生地、阿胶等,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2、润肺止咳
用于各种咳嗽气喘。风寒咳喘,常配伍麻黄、杏仁,即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肺热咳喘,常配伍麻黄、杏仁、石膏,即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阴虚干咳,常配伍沙参、麦冬、桑叶等,如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久咳不止,常配伍百部、白前、紫菀等,如止嗽散(《医学心悟》)。
3、清热解毒
用于疮疡肿痛,咽喉肿痛,热淋尿痛。治疮肿,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赤芍等;治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牛子、射干、玄参等;治尿淋刺痛,常配伍木通、车前子、大黄、扁蓄、滑石等。
4、缓急止痛
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常与芍药同用,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脾胃虚寒、脘腹挛急作痛者,可配桂枝、芍药、饴糖等,如小建中汤(《伤寒论》)。
5、调和药性
与补益药同用,使之缓和持久;与泻下药同用,使之泄而不猛;与温热药同用,使之热而不伤阴;与寒凉药同用,使之寒不败胃。
药理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炙甘草能使实验动物尿量和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血钠升高,血钙降低,肾上腺皮质萎缩。长期服用甘草及其制剂可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甘草能治疗轻症艾迪生病,但对重症则无效。甘草还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2、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Ⅰ~Ⅱ期炎症有抑制作用;炙甘草对过敏性休克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青霉噻唑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对消化系统作用 甘草酸、甘草次酸衍生物、甘草浸膏、甘草锌等都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溃疡的愈合。 甘草还能抑制肠管的痉挛,减轻四氯化碳所引起的肝损害,抗脂肪肝。
4、解毒作用
炙甘草能沉淀生物碱并吸附解毒,它在肝内分解产生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物结合也起解毒作用。甘草酸可解多种化学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甘草酸能解蛇毒、河鲀毒;与其他药物配合可解喜树碱、野百合碱等抗癌药的毒副作用。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甘草酸对艾滋病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能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对牛痘、麻疹病毒也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甘草醇提物、甘草次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
6、抗肿瘤作用
甘草对实验动物的艾氏腹水癌、吉田肉瘤、骨髓瘤均有抑制作用。甘草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7、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炙甘草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能降低血脂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8、镇咳祛痰作用
炙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分泌,使痰易于咳出,缓和炎症的刺激。
适宜人群
脾胃虚弱、咳嗽气喘、疮疡肿痛、咽喉肿痛、热淋尿痛者。
禁忌人群
1、味甘缓,容易壅滞气机,故胸闷腹胀、呕吐泛恶等气机壅滞者忌大量内服。 2、痈疡之发,多由于湿热内炽,即阴寒之证,亦必寒湿凝滞为患,甘草甘腻慎服。 3、有抗惊厥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急性肾炎患者忌用;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禁用。 5、提取物有雌激素样作用,阳痿患者忌用。 6、孕妇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菘菜、海菜;反河豚。
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①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②恶远志;③不宜与鹿茸同用。 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不宜与奎宁、阿托品、盐酸麻黄碱等生物碱合用,可产生沉淀,减少药物的吸收;②不宜与强心苷合用,可产生强心苷中毒;③不宜与排钾利尿药,可导致低钾血症;④甘草的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拮抗降糖药物的效应,不宜同用;⑤不宜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同用,能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⑥不宜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合用,会加重激素的副作用;⑦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易与降压药利血平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⑧甘草对水合氯醛、毒扁豆碱有对抗作用,不宜同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引起血钾降低,与噻嗪类利尿药并用会加重引起低血钾和瘫痪的危险;⑨可以抑制胰酶的活性,使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降低,因此不宜合用。
副作用
长期大剂量服用甘草和甘草制剂,约有20%病人可能发生水肿,四肢乏力,痉挛麻木,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老年人、心血管病人、肾脏病人尤其要慎重。
选购保存
以断面黄白色、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粉性足、味甜的甘草为佳。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防潮、防蛀。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3~9克。 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食疗药膳
1、大麦甘草茶
材料:大麦10克,炙甘草2克,冰糖适量。 做法:大麦和甘草放入一煮茶包中,将包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换中火煮上15分钟,加适量冰糖即可。 功效:清热泻火,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对小儿心经积热导致的夜啼有治疗作用。
2、乌梅甘草茶
材料:乌梅20克,炙甘草5克。 做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热泻火,解暑祛湿。用于夏日口淡,食之无味,饭前饮;或暑天口渴口干者。
3、参梅甘草茶
材料:太子参15克,乌梅15克,炙甘草6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煮药30分钟,再加冰糖少许,矫味。 功效:清热泻火,解暑祛湿。用于夏日中暑口渴汗多,疲乏无力。
4、甘草绿豆荷叶粥
材料:炙甘草6克,绿豆50克,荷叶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荷叶、甘草洗净,煎汤,去渣取液,加入绿豆,煮粥,煮熟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解暑祛湿。用于暑湿烦渴。
对症方剂
1、功能性心律失常,心悸心慌:炙甘草10克,人参5克,阿胶10克(烊化兑入),麦冬、生地黄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脾气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大枣7枚。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3、消化道溃疡,胃痛:甘草10克,桂枝10克,芍药15克,海螵蛸30克,白及6克,大枣7枚。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4、癔病、心烦失眠、心悸、情志失常:炙甘草10克,大麦15克,大枣10枚(剖开),百合10克,知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5、急性咽炎,咽喉疼痛: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玄参10克,山银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6、神经官能症:炙甘草、浮小麦各10克,大枣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7、心律不齐:炙甘草、党参各12克,生地黄15克,麻仁、麦冬、桂枝、阿胶(烊化)、生姜各10克,大枣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红花、甘草、苦参,以1∶2∶1的比例,共研为末,每次5克,每日3次。 8、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甘草12~20克,水煎服,每日2次分服。 9、尿崩症:生甘草粉5克口服,每日3~4次。 10、食物中毒:炙甘草9~15克,水煎频饮。重症用30克。 11、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2、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3、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14、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15、水火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炙甘草的性味归经3
炙甘草的作用 :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带血,心悸气短,心中温温液液,失眠多汗,脉虚细而数,或偶见结代。
炙甘草禁忌
炙甘草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甘草有哪些药用价值,可以泡茶喝吗?可以泡的。甘草的功效作用包括可以治疗咳嗽,胃溃疡,口腔溃疡,回肠炎,漏肠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如今,甘草提取物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这也是甘草有甜味的原因所在。甘草的功效主要有: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炙甘草的药用价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炙甘草的用途、炙甘草的药用价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祛风百脉疗法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