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鹅群鹅呼肠孤病毒发病症状的原因 什么因素导致鹅群感染鹅呼肠孤病毒发病症状?


禽医巴里讲鹅呼肠孤病毒的症状,如何治疗鹅呼肠孤病毒病鹅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患病耐过鹅,易诱发细菌(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继发感染。发病场地若不进行彻底消毒,下批鹅还会发生该病。消毒可以用国家认证的过硫酸氰钾复合盐消毒粉。
大群状态尚可,食欲和饮欲正常,但每天都会有鹅出现精神不振、缩头、软脚、呆立离群、死亡等临床症状。如果混感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等其它细菌的情况下,临床死亡率会更高。病鹅肝脏出现点状白色坏死,有的表面有出血斑;肾出血;脾脏出现点状白色坏死,病程时间长的坏死点周边呈现暗红色坏死。
要加强饲养环境卫生,不用发霉的垫草,垫料,禁喂发霉的饲料,鹅舍必须每天清扫消毒,保持舍内干燥,一旦发现鹅群感染此病,可以给鹅群使用强抗和克毒康+炎克,连用3天即可痊愈。我是专注禽病的禽医巴里,有问题百度搜索禽医巴里198+198+312+35=禽医巴里,分享更多禽医知识。
发布于 2022-07-25 16:23
}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肠孤病毒及番鸭花肝病和草鱼出血病的简介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1 概念和分类1.1 什么是呼肠孤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 )具有分节段的双链RNA
基因组的一类病毒,属于节肢介体病毒类在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细菌、高等植物和真菌上均有发现由呼吸道(Respiratory)肠道(Enteric)和孤儿(Orphan)三个词的词首命名的该科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的二十面体,外观往往呈球形,无包膜,病毒衣壳由13层蛋白外壳所组成,直径在6080nm之间病毒基因组为线形dsRNA,共有1012个RNA片段(各属之间片段数不同)单条RN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0.21063.0106之间,核酸约占病毒粒子重量的15%20%1.2
形态与基因结构1 概
2、念和分类每条双链的正义链5端有一个甲基化的核苷酸帽子结构,在负义链上有一个磷酸化末端,两条链都有3-OH,并且病毒的mRNA缺少3端Poly(A)尾巴在病毒粒子内至少含有三个结构蛋白,分为RNA聚合酶、参与mRNA合成的相关酶和与加帽有关的酶,此外有些小的蛋白可能也是病毒粒子的成分,在病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1 概念和分类1.3 呼肠孤病毒的分类1.3.1
根据植物病毒分类图谱. 洪健等编著. 2001. 可将呼肠孤病毒科分为以下九个属: 正呼肠孤病毒属 脊椎动物病毒 环状病毒属 脊椎动物病毒 轮状病毒属 哺乳动物和鸟类病毒 科罗拉多蜱传染病毒属 脊椎动物病毒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鱼类和头足类病
3、毒 质型多角体病毒属 昆虫病毒 植物呼肠孤病毒属 植物病毒 斐济病毒属 植物病毒 水稻病毒属 植物病毒1 概念和分类1.3.2 根据 . 2005呼肠孤病毒科包含了12个属,其中新增的3个属是: 苍蝇呼肠孤病毒属 虫源肠道孤病毒属 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1 概念和分类1.3. 3分类地位的论证 呼肠孤病毒科的系统发育分析 . 高芳銮等. 2008.
外壳蛋白是呼肠孤病毒科病毒的结构蛋白之一,较为保守, 进化缓慢, 而且几乎所有属的外层衣壳蛋白序列都有登录, 其覆盖面较广, 极具代表性, 可作为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标记1 概念和分类一. 概念和分类2 禽类呼肠孤病毒2.1特性和结构特点禽呼肠孤病毒
4、正呼肠孤病毒属2. 病毒基因组两端具有特征性的保守序列 5GCTTTTT和TATTCATC-33. 无凝血性,感染细胞能产生细胞融合4. 70%乙醇和0.5%有机碘即可灭活病毒2.2 致病性 禽呼肠孤病毒可感染鸡、鸭、鹅等其他禽类,它即可水平传递也可经卵传递。 禽类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性可分为三类: 型:只引起暂时消化系统紊乱、吸收不良障碍综合征
型:引起病毒性关节炎综合征 型:引起前两型疾病 患禽生长受阻,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积水、肠炎、肝炎、腔上囊和胸腺萎缩、骨短粗或急慢性呼吸道病2 禽类呼肠孤病毒番鸭2.3 番鸭呼肠孤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番
5、鸭 “花肝病”由于分节段的RNA病毒存在着频繁的基因交换和重组,及不同病毒株编码同一蛋白的基因片段存在差异,便可导致个别片段的电泳迁移位置呈多态性,也使不同病毒株编码同一蛋白的基因片段在电泳条带的顺序发生互换2.3.1病毒基因组 双链RNA,由分节段的10个基因片段组成 根据SDS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组: 三个大基因片段:L1、L2、L3
三个中基因片段:M1、M2、M3 四个小基因片段:S1、S2、S3、S4番鸭 “花肝病”2.3.2 致病性本病最早可见于7日龄的番鸭,通常最多见于10一25日龄的番鸭,潜伏期一般为3一11d,病程长短不一发病率通常为30一90%,最高可达100 %
6、,死亡率通常为60一95 %,严重时会出现全群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较少见,天气炎热、潮湿时发病率明显升高番鸭 “花肝病”2.3.3
病症患病番鸭表现为精神沉郁,拥挤成群,嘶叫,流泪,少食或不食,少饮,羽毛蓬松、直立且无光泽,全身乏力,脚软,呼吸急促,下白痢、绿痢,喜蹲伏,头颈无力下垂病程一般为2一14d,死亡高峰为发病后5一7d,死前以头部触地,部分鸭头向后扭转。死亡鸭俯卧、侧卧于地,通常被毛潮湿。两周龄以内患病番鸭能耐过的很少,病鸭耐过后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鸭,失去饲养价值。番鸭 “花肝病”番鸭
“花肝病”患病番鸭剖检可见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肠勃膜下层等组织局灶
7、性坏死其中肝脏尤为显著,肿大、出血呈淡褐红色,质脆,表面及实质有大量肉眼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番鸭 “花肝病”番鸭 “花肝病”2.3.4
致病机理番鸭感染该病毒后,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均有淋巴细胞侵润,这些淋巴细胞可释放大量NO等炎性介质,可引发细胞损伤与坏死,证实NO自由基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该病的发病机理之一体内LPO蓄积是导致番鸭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等组织损伤的重要机理之一番鸭 “花肝病”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番鸭 “花肝病”2.3.5 病害防治目前主要靠注射抗花肝病蛋黄抗体防治
综合防治措施是在810日龄注射抗番鸭花肝病、三周病双价蛋黄抗体(商品名番鸭细小病毒双价高免蛋
8、黄抗体),一般注射一次可维持67天,在1516日龄根据情况再注射一次。发病鸭出现死亡时,很多病鸭病变已很严重,因此在未发病时预防注射是关键。 番鸭 “花肝病”3 水生呼肠孤病毒3.1 特性和结构特点双股基因组有11个节段 ,分类,即个L,个,个该病毒宿主范围包括变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能在鱼类细胞系中有效增殖,在某些鱼类细胞上能形成蚀斑或合胞体 病毒呈水平传播,
尚未发现任何生物传播媒介 该类病毒在pH3一11范围内十分稳定 , 对氯仿与和乙醚有抗性该类病毒对热稳定 , 在56 钝化30min仍具有一定感染性草鱼 3.2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 irusGCRV草鱼出血
9、病1970年在湖北黄陂发现1980年中科院水生生物所鱼病室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当时命名为草鱼疱疹病毒(Herpes Virus of Grass Carp)1983年,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归属到呼肠孤病毒科,命名为草鱼呼肠孤病毒(Reovirus of Grass Carp),现定名为草鱼出血病毒(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GCHV)1988年,以江浙等省从草鱼出血病鱼另分离到不同于呼肠孤病毒的类似小RNA病毒,该病毒也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3.2.1 病毒基因组 GCRV 基因组含有11条双链RNA,其分段基因组RNA 的3端不含poly(A)尾巴 在5 和3 末
10、端各含有特异的重复保守序列, 为5 -GUUAUU 和 3-UCAUC 该基因组共编码12种蛋白, 其中7种为结构蛋白, 另外5种为非结构蛋白草鱼出血病
GCRV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对应图草鱼出血病能够在草鱼鳍条细胞(CF)、草鱼性腺细胞(CO)、草鱼肾脏细胞(CIK)、草鱼吻端细胞(ZC-7901)中增殖。病毒接种细胞后,2628中培养,一般在72h以后可引起细胞发生一系列相应的病理变化。严重病变细胞经Selles染色,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周围有月牙形或块状的嗜酸性包涵体。3.2.2 培养特性酸(pH 3)碱(pH
10)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对热(56,30min)稳定,而在651h完全被灭活。组
11、织中的病毒(置50%甘油磷酸缓冲液中)在1520保存两年仍有活力反复冻融,毒力下降或完全丧失病毒的外层衣壳可被胰蛋白酶消化除去,经此处理过的病毒悬液,其感染性提高用1%洗衣粉或肥皂处理1h可完全失活。聚乙烯戊环酮碘(PVP-1)对病毒有杀灭作用3.2.3 抵抗力 3. 2 .4 流行情况
流行地区:1970年首次发现,此后相继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各主要养鱼区流行 发病水温: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8 。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易发
12、生流行 草鱼出血病3.2.5 病程潜伏期:为13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不显示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及病毒浓度有密切关系,水温高,病毒浓度高,潜伏期短;反之,潜伏期则长。前趋期: 时间短,仅12天,鱼的体色发暗、发黑,离群独游,停止摄食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症状。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415天,一般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草鱼出血病3.2.6 病症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
13、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草鱼出血病3.2.7 组织病理和生理变化各脏器小血管内皮广泛受损 ,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形成微血栓,导致循环血量大为减少,使正常代谢发生障碍,导致脏器组织病变。草鱼感染GCRV后
,在潜伏期和发展期 ,鱼体红血球、血浆总蛋白 、血和尿素氮明显减少 ,病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紊乱 。草鱼出血病3.2.8 病害防治(1)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鹅常见29种病及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