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想做如何进行遗体捐赠赠需要什么条件。


捐献器官知识你知多少?专业人士为你解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羊城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肾脏捐献需要什么条件(捐献肾脏有什么补偿吗)1
文/图 羊城派记者 刘云
捐献器官、捐出遗体,你可能不陌生。但相关捐献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
5月28日上午,由广州越秀区红十字会、越秀区文明办主办的2018年纪念世界红十字日暨越秀区干部职工每月半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越秀公园东秀广场举行。该活动旨在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捐赠造血干细胞、遗体捐赠当中,支持红十字事业。
现场科普捐献知识为市民答疑解惑
4月14日凌晨1时许,49岁的广州特警庄飞闯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按照其生前提出捐献全部器官的心愿,爱人邱碧辉马上联系医院眼科,当晚就完成了庄飞闯双眼角膜的捐献。
生活中,正是有了庄飞闯们的无私捐献,每年约有上万名器官衰竭患者得以延续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实际上,这项捐献事业,需要更多像庄飞闯一样的崇高捐献者支持和参与。据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而仅有约1万名患者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还有大量患者等待器官进行移植手术。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让更多居民群众了解遗体捐献、器官捐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传播公益理念,主办方在现场设置了志愿服务摊位、造血干细胞采样及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咨询摊位。“我已经70多岁,但身体健康,能否捐献器官?”“器官捐献后,会有哪些用途?”……在宣传咨询摊位,对街坊们抛来的问题,现场志愿者逐一解答。
让器官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
捐献器官和遗体有违传统殡葬观念、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抽取骨髓影响身体健康……一直以来,关于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器官捐献等的误解一直存在。特别是对遗体捐献方面,不少人还认为,去世后捐献遗体、器官“死无全尸”,非常难以接受。活动现场,为消除居民群众对造血干细胞采样及遗体、器官捐献等的疑虑,除现场摊位咨询外,主办方特别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
通过志愿者的专业解答,记者了解到,器官捐献是挽救生命的一种行为,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器官均可捐献。所捐器官严格通过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分配,移植给器官衰竭的患者。让器官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是爱心延续生命的闪光之举。捐献的遗体则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医学研究、角膜移植和修补术等方面,对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得知只要身体健康,没有癌症、没有传染病者均可志愿成为遗体捐赠者,且捐献者去世后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也不需要要家属负担,一些街坊们均表示会考虑加入志愿捐献队伍。
全市共设4个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共有4个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分别设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志愿捐献遗体者,可到登记接受站领取《广州市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并按照表格要求填写。有意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的,则可登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进行线上登记。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市全市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1200余人。其中,越秀区共计招募161人,超额161%完成全年任务。遗体捐献方面,2017年广州市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正式受理申请登记285人,全年实现捐献129例,历年累计实现捐献668例。
主办方介绍,接下来,越秀区还将开展系列干部职工每月半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全社区营造浓厚的捐献氛围,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附】广州市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地址与联系电话
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电话:87330712
2.暨南大学医学院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电话: 85220251 85226230
3.南方医科大学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电话:61649810 18665000359
4.广州医科大学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
地址: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广州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电话:81340182 13318813157 13318813155
来源|羊城派
责编|郑宗敏
肾脏捐献需要什么条件(捐献肾脏有什么补偿吗)2
“如果有一天,你面临肾衰竭,需要做肾移植,你会愿意让家人捐一颗肾脏给你吗?”,或者换个角色,“如果有一天,你的妻子/丈夫/父母/孩子,需要肾移植,你会愿意把你的肾脏捐给他/她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医学、伦理、经济、情感等各方面,顾虑很多。
今天,我们先抛开其他纠结,单独从医学角度,有请上海长征医院傅尚希教授,跟大家聊聊,如果捐一颗肾脏出去,会给捐献者带来很大的健康问题吗?
目前,终末期肾脏病,即大家俗称的“尿毒症”,有3种替代治疗方案---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其中,肾移植,被认为是这3种替代治疗方案中,最理想的方法。肾脏来源有2种:一种是尸肾;一种是活体肾。
尸肾来源于公民去世后的自愿捐献。而活体肾来自于活人捐献,在国外可以是家人或朋友或陌生人自愿捐献,但我国活体肾来源仅限于3类关系的自愿捐献:
1.夫妻(结婚3年以上或育有子女)
2.亲属(直系血亲或3代内旁系血亲)
3.因帮扶关系形成的亲属关系(养父母、养子女、继父母、继子女)
截至2018年,我国活体肾移植数量已超过1万例。
活体肾移植的效果,优于尸体供肾。它的开展,为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重生希望。
但毕竟活体肾移植涉及捐献者,也就是供者的切取,属于侵袭性手术,供者需要做出自我牺牲,存在出现术后并发症和危及预期寿命的风险。
所以供者的安全性如何,是活体肾移植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本文将从短期影响(手术风险、术后肾功能恢复)和长期影响(健康问题、寿命)2方面进行讨论。
手术风险大吗?首先,我们聊聊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对于捐献者来说,切肾手术,手术本身问题大不大呢?”
任何手术都有一定风险,0风险是不可能的。不过,供者取肾的手术风险,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小的。
供者死亡是最严重并发症,近30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肾移植供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90天)约为0.03%。
死亡原因包括肺栓塞、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以及血管夹脱落导致的大出血。
大样本的对照研究表明,供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与没有做手术的人差不多,提示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供者自身的伴随疾病而非手术本身。
所以说,切肾手术本身,死亡风险是极低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出血、肠麻痹、气胸、感染、疝气、血栓。
应用Clavien系统对美国28个中心2004-2005年3074例活体捐赠供者研究发现,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严重并发症(需要放射或外科治疗)发生率为4.2%。
供体年纪比较大、肥胖、吸烟,有这些健康问题的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大一些。
术后供者的肾功能,会恢复吗?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的是: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供者,供者在肾移植手术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身体检查,供者体检是要比较健康,没有肾脏疾病,肾功能也是非常好的人。
我国活体肾移植指南推荐,供者的肾功能(双肾肾小球滤过率)不能少于80ml/(min·1.73m2)。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2颗肾(少数人先天或后天原因只有1颗肾),加起来200万左右的肾单位。一个健康的人,捐出去一颗,意味着50%肾单位没了。
所以,在手术后,观察到供者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是正常现象。
在此之后,剩下那颗健康的肾脏(留存肾),就会逐渐代偿起之前那颗肾脏的工作量。也就是1颗肾,会承担起之前2颗肾的工作任务,而一颗健康的肾足以支撑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Lentine等报道,肾移植术后,留存肾的代偿能力能增加20-40%,在供肾切除术后1周,肾功能就已经明显恢复。
Goldfarb等通过长期随访发现,供者肾功能长期维持在术前的70%以上,且健康状态良好。
有研究共纳入349例供者,其中321例供者血肌酐在术后1周内恢复稳定,所有供者的血肌酐,均在术后1年内稳定在正常水平。
所以,对于捐献者来说,捐出去一颗肾,对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供者而言,切肾手术本身,死亡风险极低。不过,术后可能少数供者,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只剩一颗肾,以后能行吗?会折寿吗?
活体肾移植之所以能在我国开展,就是因为有这个前提:
不会明显影响供者的健康和寿命。如果以伤害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来为另一个人续命,那这个手术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现有研究普遍支持肾脏捐献并不减少供者寿命。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肾脏捐献会增加供者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发生率,只是该发生率较低。
以供者存活到80岁计算,供者发生尿毒症的估算终生风险为0.9%,这一数据,明显高于健康人终身尿毒症风险(0.14%),但同时显著低于普通人群3.26%。
这么说,大家可能会比较懵,为什么供者的尿毒症风险,比健康人会高一点点,但又比普通人低一些呢?我们接下来来解释一下这项数据。
普通人群指的是一般人群,不一定都健康,没有剔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肾病高危或本身有肾病的人群。
而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供者本身是没有肾脏疾病的健康人。
再加上供者通常心态积极、有奉献精神、捐肾后他们可能会得到心灵上的升华和快乐、更会注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原因,所以供者终末期肾衰竭风险,比一般人群会低很多。
但跟同样是没有肾脏疾病的健康人、也没有捐肾的人相比,毕竟供者捐出去一颗肾,日后只有1颗肾脏工作了,所以供者终末期肾衰竭风险比同等健康人群高一点。
综上所述,从医学角度而言,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功能可代偿性恢复,术后长期安全性好,但也要对供者进行长期科学随访,以减少终末期肾衰竭的风险。
PS:本文只是从医学角度讨论,一旦涉及到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感情,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考虑。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活体供肾移植临床指南(2016版)
2.豆猛,郑秉暄,韩锋,丁晨光,潘晓鸣,丁小明,项和立,任莉,薛武军,田普训.活体肾移植供者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对供者长期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20,41(10):583-587.
3.Lentine KL, Patel A. Risks and outcomes of living donation. Adv Chronic Kidney Dis. 2012 Jul;19(4):220-8.
4.Morgan BR, Ibrahim HN. Long-term outcomes of kidney donors. Arab J Urol. 2011 Jun;9(2):79-84.
5.Goldfarb DA, Matin SF, Braun WE, Schreiber MJ, Mastroianni B, Papajcik D, Rolin HA, Flechner S, Goormastic M, Novick AC. Renal outcome 25 years after donor nephrectomy. J Urol. 2001
Dec;166(6):2043-7.
6.Lentine KL, Lam NN, Segev DL. Risks of Living Kidney Donation: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Outcomes Important to Donors.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9 Apr 5;14(4):597-608.
肾脏捐献需要什么条件(捐献肾脏有什么补偿吗)3
当癌症患者的生命走到最后,你会选择成为一抹黄土,还是成为一盏明灯?
他们的选择......
18岁的湖南高三女学生陈薇薇,本应该参加今年的高考,却在5月14日因淋巴瘤不幸去世。在生命弥留之际,薇薇委托父母将遗体捐献出去,用最后的人生为社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陈薇薇的父母表示:“自己现在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将爱心传递下去,让那些像她女儿那样脆弱的生命得到帮助,用爱心点燃希望,让生命重获健康!”
图源网络,侵删
著名歌手姚贝娜乳腺癌复发卧床期间曾提出,一旦去世,就把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出去。病情急转直下,姚贝娜终究没有战胜病魔,病危离世。2015年1月16日,姚贝娜成为第694位眼角膜捐献者。她的眼角膜,帮助多人再次看见世界的美丽,而她将以另外一种方式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53岁的贺明,肺癌晚期,四年跑完61场马拉松。他在绝境中奔跑的瘦弱模样,却如同一道光芒,点亮无数陌生人的黑暗。离世前,他反复交代家人要捐献遗体。从此,世界上有两个人因为贺明而重见光明。
器官捐献有风险
或许你会疑惑,癌症患者也能捐献器官遗体吗?是否会把癌细胞传给受捐者呢?
器官捐献包括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大器官和心脏瓣膜、皮肤、骨、角膜等组织。不同的器官、组织的捐献标准是有所不同的。
根据《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功能评估和维护专家共识(20版本)》指出,肾脏、肝脏等大器官,要排除存在对受者有致命威胁的系统性或感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颅内肿瘤除外)、感染性疾病、严重高血压等。
也就是说,癌症患者捐献大器官是对受捐者有风险的。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史上最悲惨的器官捐赠案例。
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曾报告了一个特殊的病例,4名曾接受肺、左肾、肝、右肾移植的患者,均在术后16个月至6年内,出现了组织学类型相似的乳腺癌。而这4名受捐者的器官均来自同一位捐赠者,且该捐赠者在捐赠时并未发现乳腺癌。
不幸的是,这4名受赠者有3名死于转移性乳腺癌,只有1名右肾移植者切除移植肾后经过免疫、化疗等手段才得以存活。而后得知,捐赠者当时或许出于非常早期的乳腺癌,只是尚未被检测出来,但是通过器官移植,却将癌细胞传给了4名受赠者。
从这个悲惨的案例来看,癌细胞过分狡猾,善于隐藏,冷不丁地就兴风作浪危害人体健康。鉴于此,癌症患者的器官必须谨慎评估再判断是否可用。
鉴于角膜组织的特殊性,我国《眼库标准》里规定角膜捐赠需要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败血症、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相比大器官来说,癌症不是眼角膜的绝对禁忌,而是相对禁忌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乳腺癌的患者是可以捐献眼角膜的,但其他癌症患者到底能不能捐献眼角膜,这就要看癌症种类了。角膜的捐献标准,并非像外界想的那么简单,并不是非癌症患者或传染病患者就可以捐献眼角膜,其实有些平常疾病的患者也可能不能捐献眼角膜。”李军花医生说,比如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就不能捐献眼角膜,因为多年的糖尿病会对眼角膜产生破坏。此外,李军花医生也表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角膜移植后,预后都很好。”
如何表达器官捐献意愿?
为了了解癌症患者捐赠器官一事,科普君拨打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癌症患者,愿意逝世后无偿捐赠器官救助他人,可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 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线上登记;
②支付宝搜索“器官捐献”或登录“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www.savelife.org.cn)进行线上登记;
③ 到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如果器官捐献者意愿发生改变,可随时变更或撤销。
当然,癌症患者表达捐献意愿后,并不意味着器官一定可用,还需要专业医生对所捐赠的器官进行医学上的评估,确认可用后方能提供给合适的受赠者。
写在最后:
今年的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是一首歌。当生命旅途走到终点时,死亡或许不是最终章,器官捐献为生命按下了重启键,让生命的旋律得以延续。
一面是生命离开,一面是生的期盼。如果死亡不可避免,那就让它更有意义。
器官捐献,你愿意吗?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文章参考:
1.《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捐献器官?爱心不分疾病、年龄》.人民网-科普中国.2018-12-14.
2.《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功能评估和维护专家共识(20版本)》
点分享
}
当前位置:小强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小强知识网
生活常识
2023-01-02 23:12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解的术语,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之所以称为老师,是为了表达对捐献者的尊敬,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
  目前,大体老师主要是靠:
  一、自愿捐献,这是医学院获得遗体的主要途径,在经过捐赠者家属同意后,捐赠者在生前要先写好的捐赠遗嘱,选择好死后遗体的用途,比如是用于研究解剖,还是用于制作标本!
  做好这一系列准备之后,会有专门的人员,在捐赠者去世8小时之内,将遗体急速冷冻到零下30度,等需要的时候,再将尸体复温到4度,我国的遗体捐赠条件很简单!年满18周岁,征得直系亲属同意后,就可以捐赠了!地方相关机构接收捐赠者的遗体后,一般还会有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并颁发《荣誉证书》,有些家属还能获得抚恤金!
  二、购买无人认领的遗体!比如孤儿院、流浪汉和一些交通事故和大型自然灾害之后,出现的无人认领的遗体!在保留一段时间还没有亲属认领的话,医院就会通过合法渠道卖给学校,而且通常价格会比较高,而在几十年前,大部分则是来自战争留下的无人认领的尸体
  三、死刑犯人,有些“大体老师”是来自无人认领遗体的死刑犯人,还有一些就是执法前自愿捐赠遗体的犯人!
  四、流体的婴儿,中国每年约有900多万例的人工流产!大部分婴儿在流产后,为了避免感染,医院会将其进行火化处理,有些已经成型的婴儿,医院可能会做将遗体做成标本!然后给学校用于医学研究。
  中国人去世后讲究入土为安!遗体捐献虽然倡导很多年,但是响应者很少,按照国际标准,每四个医学生要有一具医学遗体,而中国的这一项指标还相去甚远!解剖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解剖,就不了解人体结构,没有观察过器官、组织,就没有办法对症下药!我们应该对每个“大体老师”心怀尊重和感激!没有他们的奉献,人类医学无法发展至今!对于那些自愿捐赠的人,我们更应该致以更崇高的敬意!
  93岁的大体老师
  日前,有一名网友,发文怀念自己的外公。这位网友写道:“外公辞世之后,用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留,选择了一个崇高的职业——大体老师”
  在大理大学遗体捐献纪念墙上,贴着这位大体老师的“入职介绍”,老人生前是云南大理州的一名医生。
  发文的这位网友回忆,外公去世前说过:“宁愿医学生在我身上划上千刀万刀,也不愿在患者身上划错一刀”。
  大理大学医学科学馆的“行礼线”指示牌上,写着“因为有过生命,因此便有了尊严!”
  看到这位网友的分享,大家纷纷红了眼眶,并向老人致敬!
以上就是关于大体老师是什么意思(大体老师是怎么来的)的优质答案了,希望能够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若是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就请关注或收藏本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进行遗体捐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