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老人突然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随着岁数的增长,我们身上的器官也在不断的增长,特别是到了老年的时候,你身上的器官也会随之老去,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个问题,而其中的一个大家比较常提到的就是老年人会出现的耳鸣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老年人耳鸣的呢?又该如果去治疗呢?下面就让大家来跟着小编一起讨论一下吧。

发病病因:一、心血管系统病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血管硬化等几乎都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进而引起听力下降。内耳的血管管径极细,没有侧支循环。冠心病伴有听力减退的人,耳聋往往早于冠心病症状之前出现。

二、耳毒性药物: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作用敏感。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免疫功能和耐受能力等均有所下降。

三、吸烟:吸烟者可因烟中尼古丁的吸收而刺激神经系统,引起血管痉挛,使内耳供血不足,导致内耳听毛细胞的萎缩和退化。四、噪声:城市居民中,老年性耳聋发生的年龄较早,这与城市中的噪声多而强烈有关。五、精神紧张和疲劳:老年人应注意休息。如果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在身体疲劳状态时均易使耳鸣加重。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放松耳鸣患者的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都是有益的。

六、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的老年人很喜欢饮酒。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耳鸣虽然没有非凡的预防及护理,但按中医传统,从饮食方面加以注重或以将耳鸣“吃掉”。首先,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窜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其次,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日,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净,方能奏效。最后,塞耳法。麝香0.5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临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一夜,翌晨取出,有一定疗效。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有关于老年人耳鸣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方法了,不过老年人自身也要改掉一些会产生耳鸣的坏习惯,平时要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吃过于咸的重口味的食物,就算喜欢也要为了身体状况而改变,也要少喝浓茶等刺激性的食物。

}

听不见或者听不清,有多少老人在为这些问题而烦恼?有多少老人,因为担心麻烦别人而默默承受这些困扰,变得越来越沉默而孤独。预防和减缓老年听力损失,从什么时候开始?关爱家中老人的听力,我们又该怎么做?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刘博教授,日前做客健康大家谈直播间,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听力问题为我们答疑解惑。

问:都是同龄老人,为啥有的听不到?

刘博: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年人群年龄的界定:发达国家推荐以65岁为界限,发展中国家推荐以60岁为界限)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而老年性聋是特指随着生理年龄增加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所以,老年听力损失的概念比较大,涵盖了老年性聋。

虽然听力损失是一种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的常见表现,但并不意味所有的老人都一定听力不好,这里存在程度的差异。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不仅与年龄相关,还有其他综合且复杂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因为一些慢性疾病而引发听力损失;也有可能是在幼年或者中青年时候,出现各种耳科疾病引起听力下降,如中耳炎等。因此,当年龄再叠加疾病因素时,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的程度,就会比同龄老年人更显严重。

考虑到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听力下降的人,或者在个人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与遗传有关的听力损失,此时如果再叠加上年龄增长、慢性疾病、噪声损伤等因素,这样的听力损失一定会比同龄人更明显。

听不见可不是个好兆头!

问:听不清?听不见?要当心了!

刘博:同样是老年听力损失,可能因为病因不同而出现不同性质的听力损失。比如,与增龄有关的听力损失,可能是以高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低频听力还好;中耳炎引起的可能是全频率都有下降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一些慢性疾病、药物性聋、噪声性聋也会首先影响高频听力。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听力损失,临床表现都是相似的,首先就是听不见或者听不清。

很多老年人因为长期听不见、听不清影响到听觉言语交流能力,慢慢也就不太愿意和别人说话,似乎反应有点慢,还会表现出抑郁、紧张、孤独、焦虑、自我否定等社会隔离现象和情绪心理等问题。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当别人发出示警信息,例如“老张,前面有个小坎儿,有点危险,别迈过去”的时候,老年人也会因为听不到而影响安全。

问:老年听力损失可以逆转吗?

刘博:与年龄增加相关的听力损失不能逆转,只能用一些康复方案去改善听力,比如助听器。但是有些耳病,如突发性聋等,即使是老年人罹患突发性聋也要积极治疗,保护听力健康。这里要提醒一下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比如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都要注意预防听力损失。研究发现,糖尿病对老年人的听力有不小影响。

问:十聋九痴是真的吗?

刘博:国内外的研究都已经聚焦到老年听力下降和老年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轻度还是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来说,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下降程度等,都比听力正常的老年人高。所以老年听力损失不只是听不到的问题,还对大脑的神经活动有影响。

问:老年人听力时好时坏为哪般?

刘博:出现听力时好时坏的现象是复杂的。有的疾病会引起听力的波动,最常见的就是梅尼埃病。它主要有四个临床表现,分别是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其次,耳朵里有时会因为堵了东西导致听力不好,掏掏耳朵可能就缓解了。还有,感冒引起的听不见也会有时好时坏的情况。

整体来说,老年人如果有听力时好时坏的情况,应该去医院检查。

问:自我检测听力的小技巧

刘博:如何尽早识别自己有没有听力问题呢?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手指放在耳边搓一搓,有没有听力不好?另外,也可以通过耳语、机械表等生活中可以发声的东西等,有目的的去测试老年人对声音的反应。如果家属用言语声测试,要注意遮挡讲话的口型,避免通过唇语得到提示,影响判断。

在这里提醒一下老年朋友,当参加老同学、老朋友聚会时,如果听不清别人说话,但别人可以谈笑风生听得挺好时,就要去医院做听力检查了。

改善听力 破除这些误区

问:长期耳鸣是听力下降的前兆吗?

刘博:耳鸣和听力下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年轻人也会因为加班、熬夜等出现一过性的耳鸣,这并不一定代表他有听力下降。也有听力损失的患者并没有耳鸣的症状。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有家族性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出现耳鸣时,一定要去医院做听力检查。

如果听力检查没有问题,我们可以针对耳鸣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耳鸣的成因太多了。此外,老年人应该有听力筛查的概念,如果发现听不清,或者言语交流困难时,去医院做听力检查也是听力疾病早发现的方法。

问:听力损失,预防胜于治疗!

刘博:对于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针对不同原因临床上的干预方案很多。当然,预防远胜于治疗,听力健康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生活习惯要放在首位的。比如老年人戴耳机更要掌握“66原则”,就是音量不要超过60分贝,时长不要超过60分钟。还有就是不要在嘈杂环境中听耳机、不要经常熬夜并且要注意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等。

对于一些急性耳聋耳鸣患者来说,或者伴有眩晕症状的老年人来说,一定要积极干预,可进行药物治疗。当然,当老年人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且不能恢复时,就要选配助听器或者做人工耳蜗,而不是等着听力变得越来越差。

问:助听器必要时才戴上,可以吗?

刘博:很多老年朋友会觉得一旦戴上助听器,就离不开了,所以常在必要时候才愿意佩戴。有的老年人甚至觉得佩戴助听器,就是听力不好的特征,甚至会被贴上残疾人的标签,因此从心理上不愿意佩戴。实际上,使用助听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戴上助听器,使用起来可能没那么顺手。而且,助听器也需要保养,如果经常不使用,一旦突然佩戴,助听器可能也会“闹点小脾气”而显得不那么好使。

问:耳道里长耵聍怎么办?

刘博:耳道里有耵聍腺是会分泌耵聍的,就像汗腺会分泌汗液一样,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情况。一般来说,随着我们说话、咀嚼等,小耵聍片会自己脱落。但是,如果耵聍长得很硬很大,堵住耳道了就要去医院取出来。自己操作很容易伤害耳道或者鼓膜。

问:长期掏耳朵会影响听力吗?

刘博:耳科医生不建议掏耳朵。因为耳朵有自洁功能,不需要自己掏就能够保持耳道清洁。

当然,也有人会问,耳朵经常痒痒、每次洗完澡也管不住手,就喜欢掏耳朵,怎么办?需要强调,掏耳朵肯定不是好习惯,从一个耳科医生的角度来讲,不建议掏耳朵。

如果耳朵痒痒还经常流水,说明耳朵生病了。这时候去医院找医生治疗就好,不要自己掏。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大人掏耳朵,被旁边的小孩子模仿这种动作,也是有风险的。

治疗听力损失,你做对了吗?

问:药物性听力损失的老人,要坚持用药吗?

刘博:药物性听力损失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这里的药并不是指老年人长期使用的治疗慢性疾病的常规用药,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最常见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这些药的使用是要慎重的。当然,因为担心耳聋而不用药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问:网上购买的助听器可以相信吗?

刘博:现在,国内外都有了OTC(非处方)助听器,不用专业听力师去验配,可以根据听力图、验配小程序等自主购买,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技术上的调试和操作,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可能有难度。而且,如果老年人在没有经过医生诊断和听力评估的前提下,盲目购买助听器也不合适。对于同一款助听器,隔壁张伯伯觉得好使,自家老人不一定就好用。所以,购买助听器,科学验配很重要。如果确实要自行购买,最好提前做好疾病诊断和听觉评估等,在专业指导下去购买。

问:避免年老了听不清,记得这样做!

刘博:首先,保护听力,应该从小做起,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进展,以一个非常健康的身体状态进入老年。其次,老年朋友如果有听不清,同时还伴有耳鸣和眩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积极治疗。再次,不要觉得耳朵听不见是伴随衰老出现的正常现象,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可取。更不能否定自己,不与别人沟通和交流。

问:家有老年人听不清,我们应该怎么做?

刘博:面对听力不太好的长辈,或者和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交流时,不建议大家一味地提高音量,用特别大的声音去讲话或者“吼”。而是要主动将语速放慢,说话吐字要字正腔圆,还可以配合表情和肢体动作等,这样做,老人会比较容易“听清楚”。

当然,我们还要多给老人一些陪伴,经常聊聊天增进感情,预防他们认知能力下降。一旦老人自我意识到听力下降,家人可以尽快协助老人选配助听器。

老年人一定要意识到,听力损失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我们的老年朋友,都能拥有好的身体,好的听力,安享健康晚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突然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