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抖会引起头部抖动自己不知道是帕金森森吗,几率大吗?

2022年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防疫抗帕,全程管理”。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数据显示,我国约有300万帕金森病患者,65岁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7%,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

一、关注帕金森病的前驱症状:不单是手脚震颤

帕金森被称为老年性疾病,但不是所有老人都会得帕金森,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不会得帕金森。有数据显示,青年帕金森患者(小于45岁)占10%左右。

目前,帕金森的发病原因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基因遗传、环境问题(如农药、装修污染等)、年龄老化等因素有关。

多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黑质”在失去多巴胺或多巴胺能神经元时,就会患上帕金森病。

提起帕金森病,人们第一反应是“手抖”,不过,“帕”病的诸多早期症状,可并不止于此。帕金森病的症状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

目前,运动症状仍是诊断帕金森病的主要门槛,也是帕金森病人必有的一条症状,具体表现为抖、僵、慢等方面:

一般来说,手抖是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必备这个特点。有些患者仅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被称为非震颤性帕金森。

帕金森病人的手抖,有个专用名称——“搓丸样动作”,即拇指与屈曲的食指抖动时,像在揉搓一个药丸。

静止时出现或明显,能被意识暂时控制但不持久;

疲劳、激动、紧张或焦虑时加重;

震颤多由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均可受累,频率每秒4~6次。

02僵,像是戴了一副面具

僵,即“肌肉僵直”,是指肌肉变得紧绷,活动时感到僵硬、不灵活。

帕金森病会使人的脸部表情明显减少,眨眼次数减少,表情呆板,像是戴了一副面具,医学上称为“面具脸”,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03慢——脚像是被黏在了地上

“动作缓慢”是运动症状中最关键的表现,包括走路小碎步、讲话慢、写字变小;患者在刷牙、打鸡蛋、擀饺子皮等精细动作时,感觉不灵活。

正常人走路时,两臂是随意、对称性摆动。而帕金森病人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一只脚像黏在地上一样,抬脚高低不一致。

在早期,这些运动症状可能比较轻微,但是提示可能已经开始发病。

坐下后,将双手放在腿上,此时如果手在不自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微来回拖动,就像搓药丸一样的动作,而且1秒钟内出现4至6次这种动作,最好尽快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非运动症状,在运动症状出现前的5年、10年,甚至20年就开始出现,主要包括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包括睡眠间断和入睡困难,或夜间喊叫)、认知障碍、抑郁、便秘、小便困难、后背疼痛不适、腰腿疼痛以及流涎等。这些症状未必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几种,就应该引起注意。

二、得了帕金森病,别怕!

及时发现、系统治疗很重要

约35%~45%的帕金森病人伴发抑郁,亲友的疏导、心理医生的治疗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持。

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时,患者脑内的多巴胺往往已经减少了一半。有些药物能外源性补充多巴胺,有些能增加多巴胺的神经活性,以及通过保护神经元,预防多巴胺减少等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同的全程管理,终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擅自减量或停药可能导致症状恶化或严重副作用,且会影响后续治疗疗效。

通过脑立体定向技术,在头顶钻两个小孔,将脑起搏器植入特定部位,抑制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也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无论选择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配合运动和康复训练,帕金森的治疗原则是细水长流,重在改善生活质量。

很多患者怕摔跤,不敢锻炼和康复治疗,这是不对的。康复能提升患者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坚持有氧运动不但能保持肌肉力量和神经敏感性,还能预防和缓解便秘、失眠等并发症。

平时在家里有个姿势训练的简单方法可以一试:背靠一面墙,努力尝试后脑勺、臀部、脚后跟紧贴墙面站立,努力将肩胛骨向墙面贴近,站立不稳的话可以手扶适当高度的扶手,如桌面、椅背等。这个锻炼每次坚持5分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直立的体态,

面部肌肉锻炼:对着镜子做皱眉、用力睁闭眼、撅嘴、抿嘴、伸舌和鼓腮等表情动作,有助缓解“面具脸”。

锻炼双手:经常伸直手掌,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施压,以防关节畸形;还可以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合并、握拳动作。

语言障碍训练:坚持练习舌头重复地伸出和缩回、左右移动。另外,朗读、唱歌可以锻炼肺活量,改善说话底气不足的现象。

饮食管理是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目的在于维持患者较佳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通过调整饮食,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日常饮食注意“四多一少”:

多谷物:通常每天吃300~500克的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从谷类中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等营养,获取身体所需的能量,也不影响左旋多巴的药效。

多蔬菜水果:每天大约吃300克的蔬菜或瓜类,1~2只中等大小的水果,从中获得维生素A、B、C、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一些特殊蔬菜如蚕豆等可经常食用。另外,瓜子、杏仁、黑芝麻等富含酪氨酸,可能能促进左旋多巴合成,对患者有益。

多蛋白质:奶类含丰富的钙质,对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每天喝1杯牛奶或酸奶是补充身体钙质的极好方法,吃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也可以补充钙。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效果,建议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

多喝水:摄入充足的水分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能使身体排出较多的尿量,减少膀胱和尿道细菌感染的机会,能使粪便软化、易排,防止便秘的发生。如果出现口干、口渴、眼干的症状,可以尝试每天比前一天多喝半杯水的方法,逐渐增加饮水量至每天6-8杯。

少脂肪:建议用植物油烹调食物,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有助于防止由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从居室的光线到床边的护栏,从带有松紧带的裤子到带撕拉扣、方便穿脱的鞋子,从座椅的高度到手边的运动水壶,从浴室的防滑垫到水温的设定,对帕金森病患者照看和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保证他们生活质量的基础。

三、如何预防?做到以下几点

1、防治脑动脉硬化,重视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

2、远离有毒物品,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如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

3、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可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

4、适量的绿茶和咖啡对预防帕金森病也有一定益处。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而且有药可用,患者不要陷入悲观情绪,在医生指导、家庭支持、自我管理都做好的情况下,帕金森患者可以获得不错的生活质量。

}

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为1.6%~1.7%。据此推算,目前国内患者约有300万。提起帕金森病,我们可能会想到抖、僵、慢这些典型特征,而常常忽视了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焦虑、幻觉、失眠、便秘等。在此提醒大家,如果家里老人出现上述非运动症状,应及时诊治,给予帕金森病患者更多关爱。


帕金森病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变部位在大脑的黑质神经元(细胞),这一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多巴胺物质,此物质能够有效调控大脑运动功能,一旦多巴胺物质分泌减少,便会诱发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在发病初期,患者在做一些精细动作时,比如包饺子、写字等,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动作。如果此时得不到重视和治疗,患者症状会发展至手不受控制地动,医学上被称为震颤。但出现震颤并不意味着就是患上了帕金森,一方面其他疾病也可引发肢体震颤,另一方面,有些帕金森患者并不会表现出震颤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之为非震颤型帕金森,但患者会感到肢体有僵硬感,并且这种僵硬感会随着时间不断加重,逐渐发展为走路容易摔倒,最终只能卧床或靠轮椅外出。


除了肢体震颤、僵硬等运动症状,帕金森患者还会出现嗅觉失灵、智力减退、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非运动症状。其中一些是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后才出现,比如智力减退;但还有一些症状属于“预警症状”,在运动症状发生之前就已山现,比如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即在睡梦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甚至由于动作幅度过大,直接从床上掉下来,这一症状经常早于帕金森病数年甚至十余年发生,在临床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属于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需要坚持治疗,且现在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手术、功能康复等手段,控制运动症状、改善非运动症状、防治运动并发症,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目前,药物仍然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方法。通过上文我们知道,帕金森病是因为大脑里黑质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脑内多巴胺分泌量不足,而多巴胺在大脑神经控制功能发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脑神经元之间,它们主要通过突触完成神经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突触之间,需要一种专门的递质作为信号,只有具备足够的神经传输递质,控制信号才能更好的传递,进而实现神经控制行动的功能。

而多巴胺就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信号。药物治疗方法的核心就是围绕信号传递来进行。具体包含3种,一是补充传递需要的信号(多巴胺),比如左旋多巴类药物,帮助神经细胞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二是调节多巴胺发挥作用需要的受体,比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三是减少多巴胺分解速度(一些酶抑制剂),通过“开源节流”方式提高人脑内多巴胺浓度。


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药物治疗效果将会逐渐减弱,并且受药物副作用影响,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此时患者可以选择手术。当下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治疗方法就是在大脑病灶位置处,放置一根微小的电极,这种电极我们可称之为“脑起搏器(DBS)”,它将发挥着类似于交通枢纽的作用,使得整体神经网络变得更加兴奋,增强信号传递效率有效抑制症状恶化,最终达到改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到正规医院咨询。本号持续分享健康资讯,有兴趣的朋友关注后可在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资讯。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部抖动自己不知道是帕金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