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想学中医师承,怎么找老师呢?

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没有中医专业背景的人,想系统学中医,并考取合法资格的途径。根据卫生部 52 号令和卫计委 15 号令,中医师承可以选择跟师 3 年或者 5年。选择 52 号令报考中医师承的,通过中医师承出师考试之后,才算是中医入门。

连续跟师 3 年后取得师承出师证《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实习一年,凭此证可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选择 15 号令师承方式报考的,要跟师 5年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后可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具有处方资格,并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个人开办中医诊所。

许多的人对于中医师承比较感兴趣,但是,之前对于这一方面的了解比较少。匆忙之间,还是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那么中医师承的具体流程有哪些呢?怎样才能算是一个有师承的中医呢?

第一步呢。既然是师承中医,那么你就需要有一个老师。当然了,这个老师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说随随便便的一一个中医就可以当你的老师,这个老师呢,必须是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或者有超过十五年临床经验的中医执业医师。这个老师当然也是越厉害越好,这样你学习到的东西也会越多。

拥有一个优秀的老师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老师就直接可以决定你以后的学习高度。除了拜师的仪式,你需要到公证处去确立师承关系的认证。获得这样的一个作为基础条件的证明,你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拿着这个师承认证到当地的卫纪委换取师承认证表。

进行完相关信息的填写,还需要到当地政府、老师单位和当地中医药管理局进行扣章。全部完成这些任务,这个表格才算是具备了应有的法律效应。最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到中医管理局对这个表格进行报备,这样你的所有准备工作也就算是完成了。剩下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每周一篇心得,每月一份中医师承考试笔记,认真学习几年后,你就可以进行中医师承报名,通过之后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中医大夫啦。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如果你符合中医师承报考条件,有从事中医的想法,就行动起来吧!

}

广东药科大学自1981年成立中医教研室,历经30余年的发展,先后建立中医药研究院和中医学系,于2017年正式成立中医学院,2018年学院主体移至云浮校区并招生。

办学定位 “厚基础,重传承、强实践”。

办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医学英才。

我校中医学学科带头人郭姣教授是广东药科大学校长,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是中医学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广东省最高人才项目“南粤百杰”,中华中医药科技之星,丁颖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奖。

我校中医师资共115人。我院专任教师1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92.3%,异学缘结构教师占100%。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人,广东省名中医2人。

现有实践教学基地3家: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清远市中医院。

我院在郭姣教授的带领下,已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2009年)、国家中管局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糖脂代谢病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2016年)、国家级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3年)、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病国际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脂代谢三级实验室、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2016年)、广东省代谢病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等等。郭姣教授团队在糖脂代谢病的中医基础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全国前列,首次提出糖脂代谢病理论(GLMD),建立了枢纽肝代谢稳态调节系统和调肝启枢化浊法对GLMD进行综合一体化的防控策略。成立了国内外首个高水平的GLMD综合创新平台,达成“GLMD广州共识”,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清晰的防治药物6种,牵头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等。近5年,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7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代谢病专家的认可,在中医药治疗糖代谢疾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三年,主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4部。

我院教师在临床医学院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2016年,胡任飞老师获得教学竞赛一等奖,2017年胡任飞老师和许英老师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三等奖。

我院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校训精神,通过书院制管理、融合师承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办学模式,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构建中医学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中医人才。

1. 建立中医本科“师承制”教学体系

在充分评估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建立本科“师承制”教育体系的构想。通过择优式教育,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热情和动力,使中医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继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中医英才。

2. 开展中医文化教育

中医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开设中医文化课程,有利于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建立,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应用中医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近两年,多次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为学生传授中医学术和经验,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开展“杏林医学节”、“中医知识竞赛”、“医学实践三下乡”等活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思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中医学导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推拿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傅南琳教授学术讲座后和同学们合影

    胡任飞博士学术讲座后与同学们合影

    姜心禅博士学术讲座后与同学们合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师承费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