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因素有哪些?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黄卓垣,丁华野,陈景藻,李学荣,羊为民,吴必仑,李辑熙,陈济中,朱鹏九,牛中奇;[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7年02期
段立彦,谭维溢,谷澄寰,许昱;[J];中华理疗杂志;1997年01期
李雪平,陈景藻,杨红;[J];中华理疗杂志;1999年02期
张小平;[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5期
王文学;[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年04期
岳寿伟,时庆,王见军;[J];中华理疗杂志;1999年01期
曾东升,林华,林越汉,叶锦先,王文洲,茅福成;[J];学会;1999年07期
唐友军,王中和;[J];中华理疗杂志;1999年04期
曾祥元,白小红,陈莉,廉维,蒋燕;[J];四川医学;2002年10期
杨航,王庆堂,朱晓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李国光,邱书明,林崇文,张富鑫;[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5年03期
赵志刚,吴芬芳;[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

周围神经损伤可造成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有效修复治疗,愈后效果极差,可导致终身残疾。

周围神经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纤维是神经元胞体的突起,由轴索、髓鞘和施万(Schwann)鞘组织。

轴索构成神经纤维的中轴,内含有微丝、微管、线粒体和非颗粒性内质网组成的轴浆。轴索通过连接神经细胞体与肌肉、皮肤感受器,起传导信息作用。

髓鞘由髓磷脂和蛋白组成,包绕轴索,呈若干节段,中断部称郎飞结(Ranvier node),具有防止兴奋扩散作用。

施万鞘由Schwann细胞组成,是神经再生的通道。

按损伤程度、性质分类,常用Seddon分类法,可分为三类:
表现为暂时的感觉、运动丧失,神经纤维无结构改变,数日或数周内功能便自行恢复。多由轻度牵拉、短时间压近引起。
病理表现为断裂的轴索远端变性或脱髓鞘。神经内膜管完整,轴索可沿施万鞘管长入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多可自行恢复,由钝性打击或持续压近引起。
神经功能丧失,需经手术修复,方能修复功能。

神经断裂后,神经纤维、神经元胞体、靶器官均出现病理改变。
首先是神经纤维远端发生华勒(Waller)变性。远端轴索及髓鞘伤后数小时即发生结构改变,23天逐渐分解成小段或碎片,56天后,吞噬细胞增生,吞噬清除碎裂溶解的轴索与髓鞘。与此同时施万细胞增生。约在伤后3天达到高峰,持续23周,形成施万鞘包裹的中空管道,为近端再生的轴索长入奠定基础。近端亦发生类似变化,但范围仅限于12个郎飞结。神经胞体的改变称为轴索反应,即胞体肿大,胞质尼氏体溶解或消失。损伤部位距胞体愈近反应愈明显,甚至可致细胞死亡。神经终末靶器官(运动终板、感觉小体)也发生变性萎缩,甚至消失。

神经再生表现为伤后1周,近端轴索长出许多再生的支芽,如神经两断端连接,再生的支芽可长入远端的施万鞘内,以每天1~2mm的速度生长直至终末器官恢复功能。同时施万细胞逐渐围绕再生的轴索形成新的髓鞘。如神经两端不连接,近端再生的神经纤维组织迂曲呈球形膨大,称为假性神经瘤。远端施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神经胶质瘤。

有研究证明,伤后神经远端分泌释放一些神经活性物质,如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可诱导近端再生的神经纤维按感觉和运动特性定向长入远端,并能促进其生长。另外对神经损伤后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胞体的保护、防治神经纤维终末器官的不可逆变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可通过将运动神经植入失神经的肌肉内,形成新的运动终板而重建神经肌肉连接,恢复其功能;感觉神经亦可植入皮下而恢复良好的感觉功能。

神经修复后,要经过变性、再生,穿越修复处瘢痕及终末器官生长成熟等过程,生长周期长。

神经损伤后其支配的肌肉呈弛缓性瘫痪,主动运动、肌张力和腱反射均消失。应注意的是有些关节活动可被其他肌肉所替代,应逐一检查每块肌肉的肌力,加以判断。由于关节活动的肌力平衡失调,出现一些特殊的畸形,如桡神经肘上损伤的垂腕畸形,尺神经腕上损伤的爪形手等。肌萎缩逐渐发生,其程度和范围与神经损伤的间隔时间、程度和部位有关。

皮肤感觉有触、痛和温度觉。检查触觉用棉花,检查痛觉用针刺,检查温度觉分别用冷或热刺激。神经断裂后,皮肤感觉消失。由于感觉神经在某一区域有重叠支配,感觉消失的检查应以该神经的绝对支配区为准,如正中神经的绝对支配区为示、中指远节,尺神经为小指。部分神经损伤的感觉障碍表现为减退、过敏。感觉功能检查有助于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判断,特别是两点辨别觉,即同时刺激两点皮肤,病人在闭目状态下区别两点不同距离的能力,两点间的距离越小越敏感,正常手指近节为47mm,末节为35mm。可用分规的双脚同时刺激或特制的两点试验器来检查。神经断裂修复后替代视觉辨别物体质地和形状的实验感觉难以恢复。

以交感神经功能障碍为主,早期因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停止,表现为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等。晚期因血管收缩而表现为苍白、皮温降低、自觉寒冷,皮纹变光滑,指甲增厚、纵嵴、弯曲,生长缓慢等。

手指触摸皮肤和化学方法的汗腺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是否损伤、损伤后功能恢复情况。无汗表示神经损伤,从无汗到有汗则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恢复早期为多汗。

4、叩击试验(Tinel征)
局部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该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表示为神经损伤部位。若从神经修复处向远端沿神经干叩击,Tinel征阳性则是神经恢复的表现。因此Tinel征对神经损伤诊断及功能恢复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肌电检查和体感诱发电位对于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帮助观察损伤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有重要价值。

肌电图是将肌肉、神经兴奋时生物电流的变化描记成图,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正常肌松弛状态没有兴奋,不产生电位,描记图形呈一条直线,称电静息。轻收缩时,呈单个或多个运动单位电位,称单纯相。中度收缩时,有些电位相互重叠干扰,有些仍可见清晰的单个电位,称混合相。最大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密集、杂乱、互相干扰,称干扰相。神经损伤3周后,肌电图呈现失神经支配的纤颤、正相电位。神经修复后随着神经功能逐渐恢复,纤颤和正相电位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并出现新生电位,逐渐转为复合电位,直到恢复为混合相和干扰相肌电图。同时,还可利用肌电图测定单位时间内传导神经冲动的距离,称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四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一般为每秒40~70m。神经受损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在神经断裂时为0。由于肌电图检查也会受一些因素干扰,其结果应与临床结合分析判断。

体感诱发电位即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冲动,传播到大脑皮质的感觉区,从头部记录诱发电位,以了解感觉通路是否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神经断裂后,特别是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困难,从头部记录诱发电位,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观察神经恢复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治疗原则 尽可能早期恢复神经的连续性
(1)闭合性损伤:大部分神经为钝挫伤、牵拉伤,属于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和神经轴索断裂,多能自行恢复。因此,观察3个月,期间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和物理治疗,采用Tinel征和肌电图检查评估。若神经功能无恢复,或部分神经功能恢复后停留在一定水平不再有进展,则应手术探查。

(2)开放性损伤:可根据损伤的性质、程度和污染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一期修复,即伤后68小时内即行手术。适宜污染轻的切割伤,并且具备技术和设备条件。延期修复,伤后24周,未行一期修复神经,而伤口无感染者。二期修复为伤后2~4个月,适宜于伤口曾感染或火器伤、高速震荡伤,其伤的程度和范围不易确定。

另外,对碾压伤和撕脱伤所致神经缺损,断端不整齐,不能缝合且难以估计损伤范围,在初次手术时,应将神经断端与周围组织固定,以防回缩,以利二期修复。

2、手术方法 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
(1)神经松解术(neurolysis):是对神经周围或神经内的瘢痕组织进行切开或切除,以解除神经压迫,改善神经生长环境,恢复血液供应,有利于神经恢复。

neurosuture):有神经外膜缝合术和神经束膜缝合术。前者适用于含有运动和感觉功能束的混合神经,后者用于单一功能束的神经。缝合神经前应修整两断端或切除两断端的瘢痕直到正常神经束。根据神经的外形、表面血管的行走方向和神经断面神经束的形态和分布,尽可能将两断端准确对合,防止神经两断端扭曲、重叠。操作时勿伤及神经组织。用7-0至9-0的显微缝合针线缝合神经外膜或束膜。如有一定张力,可通过将神经近、远端游离;关节的位置改变;神经移植等措施加以解决。

(3)神经移植术(nerve transfer):神经缺损无法通过克服张力的方法解决,应进行神经移植。神经移植为体表感觉神经,常用自体腓肠神经。若需修复的神经干较粗,可采用多股移植神经行电缆式缝合。若神经缺损过长(>10cm),则采用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如带桡动脉的桡神经浅支移植,带腓浅动脉的腓浅神经移植。还可采用静脉蒂动脉化神经移植,如小隐静脉蒂腓肠神经。有关非神经组织移植物,如血管、硅胶管、假性滑膜管、肌组织、静脉等桥接神经缺损方法,尽管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临床应用因疗效不确切仍未广泛开展。

(4)神经移位术(nerve transposition):神经高位损伤无法修复者,可采用切断功能不重要的神经,将其近断端移位到功能重要的损伤神经远断端,以恢复肢体的重要功能。如臂丛神经根部撕脱伤,可将同侧副神经、颈丛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和健侧的颈7神经根,分别移位修复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等。

(5)神经植入术(nerve implantation):神经远端在其进入肌肉处损伤,无法缝接时,可将神经近端分成若干神经束,分别植入肌组织内,再生新的运动终板或重新长入原运动终板,恢复部分肌肉功能。亦可将感觉神经近端植入皮下形成新的感觉受体而恢复皮肤感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造成神经系统受损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