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购买回去后需要自己每天晨检不?

人工耳蜗是三类医疗器械,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植入体需要手术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处理器接受声音后处理,发射信号到植入体,植入体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电“刺激,是听到声音的途径。人工耳蜗是人类历史上个完全替代一个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蜗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器,不过因为听力损失不是线性的,所以目前更多用的是数字式助听器,不是简单放大,而是有的频率损失严重就放大多一些,有的频率损失小就小一点。这样助听器就可以有效补偿听力。还是对声音进行放大处理,通过鼓膜、听骨链、耳蜗、听神经到达大脑,算是耳朵的“增强设备”。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目前绝大部分的感觉神经性聋是无法单纯依靠医疗的手段达到治愈目的的,为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再辅以规范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才是让他们走出无声世界、融入主流社会的唯一科学有效的方法。但同样使用了助听器或人工耳蜗,采取了同样训练措施的不同个体,康复效果却会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作用不但与验配和植入的水平有关,与它们正确使用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为此在这些助听设备的使用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所谓“晨检”指得是早晨起床后对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1)电池电压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只有电池电压在额定状态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才能发挥至大的作用。检查的至好方法是使用电压测试仪,如果发现电压达不到额定的要求则需要及时更换。

如无法保证对电池性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可采取定期更换电池的方式保证助听的效果。

(2)助听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

有时尽管电池电压正常,但受助听器本身工作状态和耳模导声孔通畅度的影响,助听器的放大和输出也会产生变化。例如北方的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助听器的耳钩和耳模导管中很容易出现水蒸汽,导致助听器没有声音或声音异常;还有的小儿外耳道中的耵聍较多,容易将耳模声孔阻塞,影响声音的传导,需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每天早上,家长或老师要用助听器专用听筒,监听助听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是否有反馈啸叫?

戴上助听器后,出现反馈啸叫的主要原因是耳模配戴不到位,没有让耳模与相应部分充分吻合好,此时只需按步骤重新配戴即可。出现啸叫的第二个原因是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耳廓变大,耳模相对变小,两者之间不相吻合,密封程度降低,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新耳模。引起助听器啸叫的第三个原因是助听器耳钩或耳模耳钩有裂痕,也有可能是耳模胶管与耳钩衔接不好,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泄漏。需要对耳钩或胶管进行更换。助听器的啸叫,不但影响配戴者自己对声音的听取,还会对其他儿童的听取产生影响,需及时处理。

(4)小儿对声音听取的敏感度有无变化?

有许多原因会导致小儿出现一过性听力下降,如不能及时发现,会影响一整天的学习效果。因此每天早上,戴好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后要检查孩子对声音的听取状况。至简单的方法还是让他听取并复述a、i、u、m、s、sh六个英语字母的发音,如能准确复述,则说明听力补偿效果基本满意,如有异常,要查找原因,必要时要会同听力康复专业人员共同解决。

因为受年龄的影响,特别是初次配戴助听器的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并不深刻,对以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工作状态的异常改变不敏感或不能表述,如果不做好晨检,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助听设备的作用就得不到正常发挥,不但浪费了宝贵时间,有时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听力损伤。

二、听觉和言语训练的环境要相对安静

感觉神经性聋导致的听力障碍,不仅仅是听觉敏度的下降,至主要的是听觉分辨率的下降。在安静环境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作用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但在嘈杂环境里,噪声干扰了对言语声的听取,就会出现听得见但听不清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听觉和言语训练时,特别是初期,要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等小儿有了丰富的正确的声音概念后,抗噪音干扰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环境的影响就不那么重要了。

三、注意助听器听取的至佳距离

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使用麦克风输入方式时,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至佳距离在两米之内,超过这个距离,助听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聋儿学习说话时,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两米。同时还要注意,如果小儿只是配戴一只助听器或一耳植入了人工耳蜗时,应尽量在助听器配戴耳或人工耳蜗植入耳一侧与他交流。

四、人工耳蜗植入后,另一耳要坚持配戴助听器

对于听力的改善来说,人工耳蜗比助听器有着更多的优点,因此一些一耳已经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孩子的家长,就会放弃对另一耳残余听力的开发和利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按照常规一耳植入人工耳蜗,另一耳只要有残余听力就一定要坚持配戴助听器,这对于声源方向的定位、噪声条件下的听取有着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非责任耳“听觉剥夺”的发生。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声音输入方式至少有“M”和“T”两种,其中 “M”为麦克风输入方式,在此方式下,麦克风就可以直接将外界的声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进行放大,这是至常用的一种方式。而“T”表示磁电感应输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不能直接对外界的声音进行放大,而是通过内部的感应线圈切割磁场中的磁力线产生电流后再进行放大。它必须依赖于磁场的存在,因此磁场的建立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作用发挥的关键。发达在公共建筑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上已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预先在墙壁或地板内埋置了感应线圈,在一定范围内只要将“T”挡打开,无论距离多远,均可清楚的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利用一些特殊装置才能充分发挥“T”挡的作用。其中至常用的是磁电感应装置。该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一般为30-50m2)内产生一个磁力线均匀的磁场,在这个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只要使用“T”挡,就可以收听到来自这些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加大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有效距离,扩展了孩子学习的空间。同时由于这时助听设备接收到的只是进入该装置的声信号,周围环境的其他杂音不被放大,因此声音的清晰度比通过“M”档输入的要高的多。

六、争取使用无线调频(FM)系统

我们虽然远离广播电台,但通过收音机可以清楚地收听到电台播出的节目,这是因为电台可以以调频的形式将声音信号发射到空中,而只要收音机的接受频率与电台播放节目的频率一致,无论距离多远均可以收听到电台的声音。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用一特定的发射器将声音信号象电台一样以某种特定的频率播出,而只要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上安装一个调频接收器,同样可以清晰地接收到这个信号。目前这种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好。无线调频系统的至大优点是增大了声信号的强度,降低了噪声的强度,通过信噪比的变化增加了言语声的清晰度,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另外它还解决了距离对助听效果产生影响的问题。在发射器功率满足的前提下,只要教师或家长佩带了发射器,佩带了接受器的聋儿无论在何处均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的声音。与磁电感应装置一样,它可以用在一对一的家庭训练中,也可以用在一对多个的集体训练中。

}

孩子佩戴助听器后,怎样才能让助听器佩戴效果更好。... 孩子佩戴助听器后,怎样才能让助听器佩戴效果更好。

助听器的作用能否发挥得好坏,不但与其本身性能的优劣和验配水平的高低有关,而且与助听器使用的正确与否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小孩在使用过程中,家长(老师)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每天为助听器做好“晨检”,即早晨起床后对助听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2、 应掌握好助听器听取的至佳距离,如在教孩子学习说话时,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两米;
3、 学会并灵活使用助听器的“T”档,将“T”挡打开,进行磁电感应后,可清楚的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
4、 注意听觉和言语训练的环境要相对安静;
5、 在孩子语训中,争取使用无线调频(FM)系统,无线调频系统增大了声信号的强度,降低了噪声的强度,通过信噪比的变化增加了言语声的清晰度,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孩子佩戴助听器后要去语训学校语训,由老师纠正发音,反馈及时对助听器进行微调,这样才能听得好,说的标准

聋儿佩戴助听器后,要多戴,多适应,还要结合语训来佩戴效果会更佳,更明显。


· 超过3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您好,孩子佩戴助听器首先是在专业的儿童验配中心找专业的儿童验配师验配,选择合适的助听器调整到最佳位置,然后做好儿童助听的各项评估,最终确定好合适数据以后,按照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还应当再做调整,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培养孩子百戴助听器的兴趣初戴时同戴眼睛、镶假牙一样,开始都会感到不舒服,当孩子不愿佩戴助听器时,家长绝不能强迫孩子佩戴,否则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孩子不愿度戴助听器时可以带孩子出去玩玩,或给孩子一个喜欢吃的东西或一个孩子知爱玩的玩具用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其感觉戴上助听器后很高兴、很舒适,培养孩子戴助听器的良好习惯,慢慢增加佩戴时间。二.先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孩子初戴助听器时,不要到闹道市区或马路上,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耳内嘈杂、不舒服,应先在熟悉、安静的环境中使用,练习孩子聆听熟悉的声内音,例如,流水声、关门声、电话铃声等,逐步到容多样化的声音环境中佩戴,以培养孩子适应各种声音的能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助听器可为听障儿童提供听觉帮助。但是,在远距离(如上课)、嘈杂(如家庭聚餐)等一些特殊的收听环境中,助听器的功效便大打折扣,言语清晰度下降很多,需要借助一些辅听设备来改善。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是FM无线调频辅听系统或数字无线个人听力系统。以某瑞典品牌的数字无线个人听力系统为例,该系统由发射器接收声音并分析出语音,消除背景杂音,然后该声音被加密以数字信号无线传输形式传送到接收器;听障儿童可使用耳机、耳塞或透过环颈圈与助听器连接,这样,听障儿童就可以直接收听到接收器传送的声音,并可自由调节音量音调。设备减少了背景噪声的干扰,以及说话者同聆听者之间的距离所带来的影响。

国内市场上的FM无线调频辅听系统或数字无线个人听力系统多以外国公司的产品为主,并逐步开始应用于各个康复机构、聋校及部分听障儿童家庭。在课堂语训、家中语训过程中,听障儿童将接收器挂在胸前,老师或父母身配发射装置进行教学或对话,能够摒弃噪音干扰,帮助听障儿童接收更清晰的言语信号,提高言语可懂度。除此之外,FM无线调频辅听系统或数字无线个人听力系统还能满足听障儿童接电话、听音乐、看电视等方面的需求,使听障儿童处于一种更为宽广的康复环境之中。


在听能管理实施过程中,听力师、老师和家长要想发挥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有效推进听能管理的开展,为孩子做好听力服务,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听能管理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听力学知识。

(1)依据及内容:完整的听觉能力评估包括数量评估和功能评估。数量评估包括孩子的裸耳听阈及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后的声场助听听阈;功能评估是利用不同的语词测试词表,词表以汉语言语测听词表的编制规则为基础,同时考虑了儿童的发音及言语特点,尤其是听力障碍儿童对言语听觉理解的特点及其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评估的需要,以文、图、声并茂的表现形式呈现,分别进行声母、韵母、单双音节字词等项目的评测,以便听力师依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

(2)意义:完整的听觉能力评估后就能判断孩子的听力损失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或极重度),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助听效果属于什么级别(最适、适合、较适或看话),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设定是否理想,是否需要重新调试,孩子戴上助听设备后语词辨识率是多少,在日常生活中能识别多少语言等情况。定期的听觉能力评估是听能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如集体教学课堂中,因为环境噪声较大、离声源较远、在回声大的地方,听障儿童往往很难听清楚老师或同伴讲话,这时就需要改善教室的声学环境。在房间设计、装修之前,建筑师、建筑设计师、听力师、康复教师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共同讨论。听障儿童使用的教室一般要求信噪比(SNR)≥15dB,空室噪声强度≤30—35 dB,混响时间(RT)≤0.4s。可以通过对教室的墙壁、屋顶、地面进行吸声处理,或通过对家具的处理改善教室的声学特性,如使用无过敏现象的地毯、厚窗帘、为椅子腿垫上垫子,使用小的课桌,减少引起声反射的面积等。

3.无线调频系统(FM系统)

(1)构成:包含一个发射器、一个麦克风和一个接收器,只要发射器和接收器设定在同一个频道,便可以通过麦克风接收声音,传入发射器,再通过频率调幅将声音传送到与接收器连接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语言处理器中。

(2)意义: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克服噪音、混响和距离的影响,改善现有教室中的听能环境,帮助听障儿童听得更清楚,学得更轻松、更有成效。只有保证FM系统功能正常,频道设定正确,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服务于听障儿童。

(1)内容:包括听障儿童所在班级、听力状况、使用的助听设备、助听后的效果等。孩子每次接受听力服务的内容,听力检测的结果、助听辅具的功能状况、参数设定情况、是否做了调整、调整前后的差异、听力师的评语及对家长的建议等也记录在里面,服务过程中所有使用的表格都要填写完整、规范。

(2)意义:听能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对动态检测小儿的听力状况及康复教学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档案了解小儿听力补偿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和计划,或对家长提出必要的建议。

含义及意义: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主动、定期为所负责班级及个训的听障儿童进行裸耳听力、助听听阈和言语评估的检查,达到定期跟踪听障儿童听力和助听效果的目的。对于听力师而言,对听力稳定、助听效果好、康复顺利的听障儿童可以3—6个月追踪一次,对于听力有波动、新近会诊的孩子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追踪,一旦发现听力下降或助听效果不理想要及时查明原因。

班内老师可以通过对听障儿童点名为主来检查助听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中午在听障儿童休息时,检查助听设备,用监听耳机大致确定助听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及时进行助听器性能检测,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其中,助听器晨检的内容包括:助听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声音是否正常;耳模封闭性是否良好,是否有啸叫现象;耳模导声管壁是否有水珠;耳模出声孔处是否有耳垢堆积;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依据被测试儿童的语言基础可选择对Ling’s 6音的察知或识别进行助听后效果评估,有条件的可用便携式听觉评估仪选择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助听器效果进行快速的定量评估。

在听觉技能中与声音相关的四级层次:察觉、辨别、识别和理解。察觉是最基本的听觉技能,通过察觉声音的有无,判断声音存在还是不存在,通常通过让被测试者听到声音后做出反应的形式来训练;辨别主要是通过听来感知两个声音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被试者首先要察觉到两个声音,辨别比察觉难度高;识别能力是指被试者能够重复或指明所听到的声音,要求受试者察觉、辨别并确认听到的声音,比前两个更为高级;理解能力是最复杂也是最高级别的听觉技能,它要求受试者能够察觉、辨别、确认并理解声音或言语的含义。

(1)概念:Ling’s 6音是一种被实验证明既简单又实用的可以满足几乎所有音频评估需要的评估工具,可以真实反映孩子言语和听力的实际情况,实现对孩子基本交流能力的准确评估。
Ling’s 6音包含了低频、中频、高频的声音,按照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m、u、a、i、sh、s,其中m、u是低频音,a、i是中频音,sh、s是高频音。

(2)注意事项:刚开始测试时,若孩子耐性不足,可以用孩子平时不稳定的音作为测试;家长或老师记录下孩子对Ling’s 6可听到的距离(50cm、100cm或更远);发音时注意sh、s发成清音,声带不能振动,否则频率会降低,m不能发成mo,mo频率高,这样不能检测到对低频的反应。

注:本文材料信息来源于《听障儿童听能管理手册》


有别于助听器,听力康复中使用的FM(调频)系统属于听力辅助设备,主要目的是帮助听障人士在公共环境中听清楚目标声源,比如让有听障的学生在教室中能听到老师的言语信号。即用这一设备来克服由距离、嘈杂和/或有回响的听力环境所带来的听力问题。
FM系统实际是一个声源与听者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它由数个部件组成,是一套辅助听力设备(ALD)而非一个助听器。作为听觉康复技术的一部分,FM系统已被证实是辅助听障儿童在校学习的最成功的技术之一。与助听器独立应用于补偿个体听力损失不同的是,FM系统应用于对声源的处理。它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声源声音直接送到听障人士耳前,通过增强声源信号来提高信噪比。
基本来讲,FM调频系统就像我们平时在家使用的无线电收音机系统:广播站把要发送的声音信号利用天线发射到空中(加强声源信号),然后我们的FM无线电在家中接收、处理这个信号(克服长距离造成的信号衰减),最后把它发送到扬声器,让我们听到(把长距离信号送到耳前)。
一个完整的FM系统包括一个发射部分——将声音信号同载波频率信号一起发射到空中;一个远程接收部分——把接收到的原始信号和载波频率信号分离,然后把声音信号发送至扬声器。其中提到的载波频率信号就是我们通常在FM无线电设备上面看到的数字,比如:99.7,这个载波频率一般是由政府管理和分配的。比如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指定72至76MHz(百万赫兹)区间为听觉辅助设备可使用的载波频段。因此,每对发射器和接受器都被设计成只能在其专用的载波频率工作。在一个ALD的调频系统中,听觉信号被麦克风拾取,然后以无线电频率调制载波的形式被发射到达听觉受损者佩戴的远程个人接收器中。简单来讲,每个FM系统都包括一个带有特定无线电载波频率的发射器、一个天线和一个相匹配的接收器。在声源信号发射点,使用FM系统就好像把远处的说话者拉到听话者前方说话,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信噪比和信号的强度。当说话者对着FM系统的麦克风讲话时可以解决下面3个问题:听障者周围环境的噪声、回响(声音反射)、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距离。
根据FM系统接收装置点的不同,基本可划分出两种类型的FM系统:1、完整的FM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时,不需要佩戴助听设备,在FM接收器上有一个可以佩戴在接受者的身体上或放在与耳朵水平位置的环境麦克风,而接收器上的放大器也完全可以作为助听器来使用。2、个人FM系统,FM接收器可以和听障者自己的助听器连在一起使用。而且这一个人系统又被细分为两种类型:(1)直接耦合,接收器直接连接到助听器上;(2)间接耦合,FM接收器先将声音信号发送到一个环绕助听器的电磁感应环线上,然后由助听器中的电感再接收从电感环线传来的声音信号。直接耦合方式中的个人FM系统通常会和专门带音靴的耳背式助听器一起使用,FM接收器通过音靴上的直接音频输入端连接到助听器或者是将接收器安装在助听器上。间接耦合方式中的个人FM系统可以应用在各种带有电感的助听设备中,包括耳背式、耳甲腔式及耳道式助听器。
目前,市场上各主要助听设备生产商都提供不同类型的个人FM系统,比如:西门子、峰力、瑞声达、奥迪康、斯达克以及唯听。传统上,峰力提供了最完整的产品线。但通常这些系统的价格都很高,一个发射器加一个接收器一般都要超过20,000人民币。从实用性来讲,如果是在一个听障儿童人数很多的学校里,最好使用前面提到的一套“完整的FM系统”设备,这样可以使助听设备及设置更加规范化,从而减少日常设备维护的服务量,同时使整个听力辅助系统工作效率最优化。因为,如果每个儿童都使用自己的“个人FM系统”,那么学校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设备和系统都工作正常而进行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事实上,FM系统使用时也还存在其他许多问题。比如像上面提到的价格昂贵;另外一个问题是各系统之间干扰的存在。这些干扰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发射器或其他使用同样载波频率的设备。同时说话者的麦克风放置也是一个问题,会影响到对说话者声音的拾取水平:摆在不同的位置,如嘴边、领口上、桌子上等,可能会有6-8分贝的差异。
这就需要在使用FM系统的学校,需要有听力学专业人员参与,负责电声设备和场地的测试,帮助老师和每个学生进行设备养护,以确保学生能准确接受到老师的言语信号。同时要提到的是,FM系统的各个组件,如发射器、接收器、音靴或者接收器的感应线圈,各自都可能产生言语声失真。因此,使用前对整个FM系统进行适当的检查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FM系统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不仅已经成功应用在了学校,同时也还被应用在了许多其他场所,比如成人及老龄教育中使用的演讲大厅、装有感应线圈的机场公共广播系统。特别是随着现代化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助听设备,这将会进一步促进FM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加标准化、易用、价廉。


数字助听器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技术特征和临床使用价值一直都持肯定的态度[1、2],它使听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言语交流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即使是配戴了最先进的助听设备,也会在远距离、噪音环境、多人交谈、看电视、听电话等情景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聆听困难。为了解决在公众场合由于距离、环境噪声、回声等因素干扰,导致助听装置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普遍情况,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专门研发出一套无线音频系统,帮助听力障碍人士实现接收公众音频信息和与健听人群沟通的需求。
本组实验受试者选取北京、南京两地在训的听障儿童及其家长。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41名,家庭月收入在2000~10000元之间,平均月收入4808元,与一般地区家庭收入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受试听障儿童共24例,均为语前聋,助听听阈均为最适,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语训,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其中男14例(58.33%),女10例(41.67%)。
测试所选用的FM系统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残疾人信息无障碍示范应用》中子课题三《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数字化交互关键技术及产品》的听力补偿辅助产品。该产品目前已通过国家计量院的性能测试和国家专利局的专利认证。
1.3.1 问卷调查 主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原始资料收集,内容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语训时间、父母一般情况、患儿生活习惯和环境、患儿助听器配戴情况、聆听困难的情况对助听产品的了解情况等信息。
1.3.2 听力测试 在进行耳科相关检查及处理之后,对患儿进行纯音听力和助听听阈评估测试。测试选用Madsen  Itera听力计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隔声室内环境噪声≤30 dB(A)。
1.3.3 听觉能力测试 选用《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识别率测试CD》进行评估。测试采用CD播放、扬声器给声,声源位于测试者正前方,与患儿头部保持同一水平,调整好给声强度,确保测试时患儿头部所在位置的声源强度保持中等水平(65  dB  SPL)。设置3种场景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第一种,患儿只配戴助听器,声源距患儿头部1 m,测试环境为安静房间,背景噪声强度为50  dB  SPL。第二种,患儿配戴助听器+FM系统,声源距患儿30 m以上,声源距发射器麦克风1 m,声源强度65  dB  SPL。第三种,患儿配戴助听器+FM系统,同时给予言语声和言语噪声,言语声源距患儿30 m以上,噪声源距患儿1 m,强度为70
表4显示,助听器+FM远距离组和助听器+FM背景噪声组分别与助听器组进行比对,两次对比结果P值均小于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佩戴FM系统对患者在远距离和高背景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有很大提高 。
本研究显示,整体来看,一天中患儿在安静环境下聆听时间所占比例仅为19.64%(1.84/9.37),说明听障儿童在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处在非安静环境中的。因此,即使患儿在实验室测得的助听效果为最适,也不能保证其在非安静环境中的助听效果仍然保持最佳状态。表2显示,绝大多数的听障儿童在噪音、多人交流、远距离交谈、看电视/收音机/MP3/电话等情景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聆听困难。
患儿在佩戴FM系统前后的言语识别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如表4所示)。这说明在噪声环境下和远距离交流中联合使用FM调频系统与助听器对改善声音信号质量以及提高言语可懂度方面有极为显著的作用,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助听器。这是因为单纯配戴助听器有效的声源接受范围通常为1~2 m左右。当声源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能量一定时,声音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与声源距离增加2、3、4倍时,声音的能量相应减少1/4、1/9、1/16。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听障者配戴了助听器,效果也未必很好。另外,虽然目前有许多助听器具有方向性麦克风和降噪功能,但是在信噪比低的情况下,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而FM系统就是将言语信号经由麦克风转变为电信号,传送至发射器,由发射器将电信号转变为无线音频电波,接收器接收相应的无线音频电波信号后,再将其转变为电信号,助听器/人工耳蜗就会接收到清晰的声音,并且不受外界环境噪音和距离的影响,从而将声音信号有效拉近,将说话者的声音直接传至聆听者。在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信号强度的降低,信噪比大大提高,保证佩戴者能听得更清楚。所以佩戴FM系统可有效地提高佩戴者的言语识别能力。
FM系统对儿童尤为适用,因为对健听儿童而言,5 dB的信噪比足以使他们在教室中听清老师的言语,但对有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5  dB的信噪比是不够的,他们需要15~20  dB的信噪比,FM系统能提供这一信噪比。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或幼儿园里听老师讲课,信号发声源(老师)比较稳定,并且使用不受聋儿或老师活动的限制,因此也适用于聋儿的户外教学。除了在学校里使用外,还可在家中和其他地方使用。例如,在看电视机或听音乐时,可将调频信号发射器与电视机或MP3的输出端相连,减少失真,使聋儿能听清声音。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磁电感应装置和无线音频系统(FM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学校、机场、火车站、会议厅、体育场等大型公共场所。早在1991年美国言语-语言和听力协会就建议对听障婴幼儿使用FM系统以直接促进其言语发育。但目前在我国,家庭对FM系统的认识还较少。
总之,FM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噪声环境下的言语可懂度,更可以延伸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助听设备的有效工作范围,从而增进聋儿与他人的交流,对其言语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佩戴助听器需要去医院检查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