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和双香豆素主要不良反应及纠正?

* * 叶酸(folic acid) 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 喋啶核 对氨苯甲酸 谷氨酸 叶酸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特点:骨髓里的幼稚红细胞量多,红细胞核发育不良,成为特殊的巨幼红细胞 二氢叶酸 还原酶 dTMP合成酶 dUMP dTMP 丝氨酸转羟甲基酶 四氢叶酸 N5,10-甲烯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 【药理作用】 参与氨基酸和核酸合成 还原、甲基化为5-甲基四氢叶酸 促Vit.B12甲基化、自身变为四氢叶酸 与一碳单位结合成四氢叶酸类辅酶传递一碳单位。 【临床应用】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补充疗法,与维生素B12合 用效果更好。 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 治疗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甲氨蝶呤、乙胺嘧啶所致者用亚叶酸钙。 Vit.B12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内因子)结合, 免受胃液消化而进入空肠吸收。 胃粘膜萎缩所致内因子缺乏可影响Vit.B12吸收, 引起“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 Vit.B12 存在形式:氰钴胺、羟钴胺 甲钴胺、5‘-脱氧腺苷钴胺, 药理作用: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必需 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参与THFA类辅酶的循环利用 促进脂肪代谢 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辅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叶酸的循环受阻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影响神经纤维功能 神经损害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 多能干细胞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这些因子是由骨髓细胞或者是外周组织产生的 为糖蛋白,低浓度下就有活性 促细胞分化、增殖,及抗炎抗癌的作用 红细胞生成素 EPO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GM-CSF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用于慢性肾衰 所致贫血等。 用于骨髓移植、化疗、再障等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中、低和小分子的葡萄糖聚合物(右旋糖酐70、40及20和10Da)。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渗透性利尿 降低血液粘稠度 阻止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 阻止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聚集和抑制因子Ⅱ,且作用强度和维持时间随分子量不同而有异。 右旋糖酐 dextran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中毒性、外伤性及失血性 休克,以低、小分子量药 为佳。 防治心肌梗死心绞痛、脑 血栓形成、血管闭塞性脉 管炎和视网膜血栓等。 【临床应用】 偶见过敏、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 连续用药可见少量大分子所致凝血障碍或出血 血小板减少、出血及血浆纤维酶原低下者禁用 【不良反应】 目标要求 能够说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贫血药,促凝血药的概念和分类; 能够阐述肝素、香豆素类、铁剂、叶酸、Vit.B12、双嘧达莫、链激酶、尿激酶、右旋糖酐等的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思考题 试比较肝素与双香豆素的异同。 华法林的作用会受哪些药物影响,并简述原因。 试述铁剂、叶酸和Vit.B12的作用和用途。 * 血液流动性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 HIT至少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HIT较常见,不是免疫性反应,很可能与肝 素直接激活血小板有关,是一种良性反应。血小板计数多大于100×109/L,极少显 著降低;且可自行恢复。 Ⅱ型HIT则是免疫介导的综合征。与很多因素有关,各种给药方式都可引发,如静 脉、皮下注射,甚至接触极少量肝素(如肝素管道冲洗或置入涂有肝素的肺动脉导 syndro me, HITTS,即HIT伴血栓形成综合征)。 * * 依他尼酸,又称利尿酸,不良反应有-静注有发生胃肠出血倾向, 糖皮质激素,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ACEI 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合成而控制高血压 * 当初人们在牧场牲畜因抗凝作用导致内出血致死的过程中发现的双香豆素,意识到了这一类物质的抗凝作用 1939年6月 ,美国生化学家Link ,从苜蓿中提取出了双香豆素,2年以后又合成了华法林 * 阻碍Vit.K的循环再利

}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能够在血管里不断的循环流动,既不溢出血管外,也不在血管内凝固,有赖于机体强大的止血、凝血和纤溶系统,需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依赖于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而出血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止血机制异常所致的疾病统称,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部位的出血。今天来一起梳理一下出血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常用止血药物。 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不外乎以下几点因素: (1)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2)血小板数量异常或质量异常(血小板功能缺陷);(3)凝血因子含量减少、缺乏或结构异常;(4)抗凝或纤溶机制增强。 生理性止血过程可分为二期完成: 一期止血,主要由血管壁(血管收缩激活)和血小板活化(粘附-聚集-分泌/释放促凝血活性物质-血块收缩-维护血管内皮完整)完成,形成血小板血栓,反应迅速,因为没有纤维蛋白原参与,形成的血栓不牢固; 二期止血,由凝血因子参与,形成牢固的红色血栓,但反应慢。但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精细调控,维持机体正常止血过程。 不同原因所致出血临床表现也多样: (1)皮肤瘀点、瘀斑、紫癜; (2)粘膜瘀点、出血如口鼻腔、牙龈出血; (3)皮下大片状出血; (4)肌肉血肿; (5)关节出血; (6)内脏出血如消化道、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 (7)手术创伤出血。 各类因素所致出血特点   分类 初期止血功能障碍 后期止血功能障碍 血管因素 血小板因素 重型 轻型 抗凝物质 纤溶亢进 综合因素 皮肤粘膜瘀点 + ++ - - - - + 瘀斑 ++ + 少见 少见 ++ 延长 减少 正常 正常 正常 II +- 延长 正常或增多 正常 正常 正常 Ⅲ - 延长 正常 正常 延长 正常 Ⅳ - 正常 正常 可延长 延长 正常 V   -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延长 VI   +- 正常或延长 正常 正常或延长 延长 延长 VII 常规实验结果类型说明 类型I:各种原因所致血管性紫癜,如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如无紫癜表现,因外伤或手术后持续性出血、有既往史,需考虑少见的因子XIII缺乏、先天性纤溶亢进(a2-PI缺乏症)、轻型或亚临床型血友病。 类型II: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 类型III: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如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异常球蛋白血症;可进一步检查血块收缩实验。 类型Ⅳ:见于vWF缺乏,如遗传性vWF缺陷,即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cvWDW)。 类型V:见于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缺陷,如:XII、XI、IX、VIII因子缺乏,也可见于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如抗因子VIII、IX抗体,肝素样抗凝物质。   类型VI:主要见于因子VII缺陷。 类型VII: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血循环中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 出血性疾病诊断的筛选实验: (1)一期止血缺陷筛选实验:一期止血多由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致,筛选实验看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2)二期止血缺陷多为凝血因子异常和抗凝物质异常所致,其筛选实验看APTT、PT及其纠正实验; (3)纤溶过度所致出血筛选实验看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时间(TT)、3P实验等。 出血性疾病确诊实验: 血管因素:毛细血管镜检查 血小板因素:骨髓检查;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测定如PAIgG、PAIgM、PAIgA以及PA-C3、PA-C4;血小板寿命测定;血小板功能检查如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释放试验、血小板因子III活性测定、血浆血栓烷A2水平测定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病理性抗凝物质:血浆凝血因子抗体测定、肝素样抗凝物质测定、抗磷脂或抗心磷脂抗体测定 纤溶系统因子:抗血清检测纤溶酶原、t-PA、u-PA、PAI-1、a2-PI抗原。 常用止血药物汇总: 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维生素P:常用芦丁,增强毛细血管抗力,因溶解度差,肠道吸收少,作用缓慢; 肾上腺色腙片(安络血):用于毛细血管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对大血管出血无效。 卡巴克络:增强毛细血管抗力,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酸性糖胺聚糖,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出血时间; 酚磺乙胺(止血敏):增强血小板的黏附功能,缩短出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维生素C:保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减低; 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和加压素,收缩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收缩冠状血管。用于产后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副作用有心悸、胸闷、腹痛、血压升高,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患者;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a受体激动作用,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血管收缩而达到止血目的。消化道出血冷盐水稀释,每次1~3mg,1日3次; 糖皮质激素: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脆性。 作用于血小板的药物 酚磺乙胺:具有改善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有一定的升血小板作用。 去氨加压素(抗利尿激素):轻型血友病及I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在进行小型外科手术时预防或控制出血;因尿毒症、肝硬化及先天性或药物诱发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出血的预防和控制。 ,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16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知识一》备考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知识一》备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可以给诸位考生提供帮助。

  1、肝素的强大抗凝作用与下列何种理化特性有关?

  D 分子中带有大量的正电荷

  E 分子中带有大量的负电荷

  2、肝素体内抗凝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为:

  3、肝素的抗凝作用机制是:

  B 抑制血小板聚集

  C 加速凝血因子Ⅸa、Ⅹa、Ⅺa和Ⅻa的灭活

  E 影响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活化

  4、抗凝作用最强、最快的药物是:

  5、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药物是:

  6、肝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7、肝素应用过量可注射:

  8、肝素及双香豆素均可用于:

  A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B 血栓栓塞性疾病

  9、双香豆素的抗凝机制是:

  A 抑制血小板聚集

  C 促进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D 阻止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谷氨酸残基的羧化

  E 阻止凝血因子Ⅱ、Ⅸ、Ⅹ、Ⅺ和Ⅻ谷氨酸残基的羧化

  10、抗凝作用慢而持久的药物是:

  11、确定香豆素类抗凝效果的最好方法是测定:

  12、香豆素类与下列哪种药物合用作用增强?

  13、双嘧达莫的抗凝作用机制是:

  B 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降解减少

  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生成增多

  14、噻氯匹啶的作用机制是:

  A 阻止维生素K的作用

  B 增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E 抑制血小板聚集

  15、前列环素的作用机制是:

  A 抑制YXA2合成酶

  B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

  C 抑制磷酸二酯酶

  16、对纤维蛋白有一定程度特异性的纤维蛋白溶解药是:

  A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C 茴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17、维生素K参与合成:

  B 凝血因子Ⅱ、Ⅸ、Ⅹ、Ⅺ和Ⅻ

  C 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

  18、氨甲苯酸的最隹适应证是:

  A 手术后伤口渗血

  D 香豆素过量所致的出血

  E 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

  19、下列组合中最有利于铁剂吸收的是:

  A 果糖+枸椽酸铁铵

  B 维生素C+硫酸亚铁

  C 碳酸钙+硫酸亚铁

  D 同型半胱氨酸+富马酸亚铁

  E 四环素+硫酸亚铁

  20、铁剂宜用于治疗: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21、铁剂急性中毒的特殊解毒剂是:

  22、参与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的叶酸是下列哪种形式?

  A 5-甲基四氢叶酸

  B 5-甲酰四氢叶酸

  C 10-甲酰四氢叶酸

  D 5,10-甲炔四氢叶酸

  E 5,10-甲四氢叶酸(5,10-甲撑四氢叶酸)

  23、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需要下列哪种维生素B12同类物参与?

  B 5`-脱氧腺苷酸

  E 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

  24、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

  D 5`-脱氧腺苷钴胺

  25、甲酰四氢叶酸主要用于:

  B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素的不良反应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