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咳嗽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荐]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1

2.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2.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3.肺阴亏损、虚火灼肺、气阴耗伤、阴阳虚损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2.肺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

3.肺胀的发生与咳嗽、喘证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2.肺胀与喘证、哮病的相互关系及鉴别

3.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2.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心悸的主要病机及虚及实的不同特点

3.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3.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瘀阻心脉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2.重症心悸(心律失常)的预后

2.《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3.本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胸痹病机、发展趋势及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2.胸痹与悬饮、胃痛、真心痛的鉴别

1.胸痹辨证:虚与实、标与本及其内涵

2.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3.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阴寒凝滞与心肾阳虚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减变化

5.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2.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2.不寐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1.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虚实辨证要点

2.不寐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3.不寐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心胆气虚证治疗加减变化

【[荐]1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1】相关文章:

}
    温馨提示: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咯血是指喉部及喉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随从口腔咯出。中医又称之为咳血、嗽血、唾血、吐血等。那么,咯血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应。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候肺气宣扬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从调护正气着眼。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阴虚肺热型的处方:20克,15克,川贝母12克,15克,15克,白芍12克,黄芩10克,藕节30克,12克(烊化),仙鹤草20克,旱莲草15克,6克。水煎服。潮热者,加12克、鳖甲30克、地骨皮15克、白薇12克。盗汗者,加浮小麦30克、糯稻根15克、30克。

  由于引起咯血的病因和原发病复杂多样,因此,咯血总的养生防治原则,一方面积极调治引起咯血的原发病并消除其病因;另一方面可采纳清代《血证论》所提出的止血、祛瘀、宁血、补虚四法进行古方中医调摄养护,可获满意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可分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