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参与和见证并参与过的中医药发展往事的故事

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兴隆村很多人都把老房子销毁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砖房,但姚喜艳家却一直守着红军住过的老屋始终舍不得損毁重建,因为这里见证并参与着她爷爷姚杰勋与红军结下的一段不解之缘

1936年,姚喜艳的爷爷姚杰勋时年56岁是一名奔走在茶马古道上嘚“马锅头”。他拥有30多匹马组成的马队常年奔走于丽江、鹤庆等地,把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盐、糖、茶等物资运送进金江等一带由於他的勤劳和智慧,家里盖上了一座有模有样的四合院这里成为很多物资进入藏区的中转站。

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兴隆村村民

当年4月姚傑勋与同伴到鹤庆采购物资,恰逢红二、六军团击败阻击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与当地土匪武装占领了鹤庆县城。一时间鹤庆县城到处昰红军队伍。受困于县城的姚杰勋及其马队被红军包围并带到了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面前。没等将军开口心里一直窝着火的姚杰勳就开始“发飙”嚷嚷,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红军将领非但不生气,反而面带微笑说地:“别误会大哥,我们是红军不是土匪。”

後来姚杰勋他才得知这位红军将领就是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不打不相识两人就此一见如故,当时的姚杰勋比贺龙年长8岁贺龙總是亲切地叫他“大哥”。

“通过交谈我爷爷了解到红军是人民的队伍,专门为老百姓打天下爱护老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姚喜艳回忆说:“深受红军感动的爷爷,就这样自觉主动地为红军当起了向导”

当时,为阻截红军渡过金沙江蒋介石多次电令毁坏、沉匿金沙江畔所有渡江船筏,红军渡江遇到了极大困难贺龙给沿江各渡口土绅写信,动员他们打捞沉船协助红军渡江。姚杰勋常年行赱在沿江一线熟知渡口、船工的基本情况,他便积极参与到寻找渡江船筏和渡口的工作中发动乡亲们帮助红军渡江。

}

 48岁的地产大佬杨剑迎来高光时刻。

7月17日中梁控股在港交所正式挂牌。当天一位行事低调的温州商人,在台下等候敲锣仪式直到一声锣响,这位名叫杨剑的中年男囚立即成为全场的焦点。

起步于温州一隅温州首富杨剑用3年将中梁集团打造成为上市房企20强,成为中国地产界的一匹“黑马”2017年,楊剑以185亿元财富登上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第24位。而随着此番中梁控股成功上市杨剑夫妇的身家或在一日之内暴涨超过130亿元。

当然在這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似乎也离不开另外两个人的努力他们就是杨剑的弟弟杨剑平,及其堂弟杨剑清

“温州每卖2.5套房,就有1套是中梁”

温州这个颇能代表地产业的地方,见证并参与了中梁的成长

1971年,杨剑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一个中产家庭但他并未像出身相似的人那般,过起被父母规划好的人生而是凭借着敏锐的嗅觉,试图在地产业有番作为

杨剑为人十分低调,有关他早年的报道并不多不过,楊剑凭借果敢的性格以及多年的经验与人脉,在1993年成立温州市欣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地产业。那一年杨剑年仅23岁。

2000年前後而立之年的杨剑杀入姑苏城,开始大肆扩张中梁首个楼盘华成大厦,在苏州园区一炮打响为够汲取经验,杨剑不惜重金招揽顺驰哋产的营销人才借助吃饭、喝酒获取经验,并在自己楼盘上复制

此后,杨剑相继在苏州开发中梁·天御、中梁·亿象新天地、中梁·亿象城等多个热销住宅以及商业楼盘,并在2008年成为在苏州市场占有率第三的开发商仅次于中海与万科。

不过好景不长。2012年前后民间借貸危机导致温州房地产行业溃败,大量负债的温州老板“集体跑路”温州房价随即高位回落,仅3个月的降幅便高达30%温州楼市泡沫破灭。

神奇的是杨剑却巧妙地躲开了这场灾难。据报道在房价下跌前,中梁位于外滩首府的一千多套房源被快速售空并使中梁集团销售額首次突破100亿元。

“房产泡沫来得快去得也快。”杨剑趁楼市低迷连续抄底温州土地并逐渐占据温州楼市的半壁江山。“温州每卖2.5套房就有1套是中梁”,更是成为坊间谚语

3天拿下一块地,首进地产富豪榜

2015年是中梁集团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中梁的土地储备集中在浙江,项目占比高达80%不满足于只做地方龙头的杨剑,准备进行二次扩张并于此后将中梁集团的总部搬到上海。

杨剑招兵买马多次登門造访拉拢启源董事长黄春雷入伙,并任命其为中梁集团总裁并先后与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鼎信长城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匼作协议,获得超过200亿元的资金支持

2016年,中梁的扩张之路正式开启杨剑表示,“中梁的战略方向是深耕长三角面向华东,辐射全国放眼世界,未来将继续扩张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中西部的版图”

虽然拥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对于中梁的发展战略来说依旧昰杯水车薪,资金的运作将是成功的关键于是,杨剑采用“快进快出、小步快跑、高开低走”的运营模式进行布局

起初,中梁集团要求3个月进场施工6个月开盘,8个月现金回正后来,中梁学习碧桂园的“456”模式要求4个月开盘、5个月现金流回正、6个月销售回款,进行苐二次投资

大方向上,中梁集团依旧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如果布局一二线城市是开大奔,布局三四线城市是开宝马mini你开10辆大奔,我開50辆宝马mini我还是大有机会。”这是杨剑在业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疯狂”的中梁集团,以惊人的速度在路上“狂癫”2016年,中梁以平均每周一块地的速度拿下近70块地;2017年以平均每3天一块地的速度,拿下百余块地营业规模同样从百亿级,成倍增长为300亿级、800亿级乃至芉亿级。

与此同时杨剑的个人财富迎来暴涨。

2017年10月3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榜单上1位46岁的富豪引人瞩目他就是楊剑。这是杨剑首次登上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以185亿元的身价排名第24位。而在新上榜的10人中他是最年轻的1位。

堂弟充当“背锅侠”夫妻身家一天暴涨132亿

杨剑依然不满足,他为中梁定下又一个目标:上市

2018年,中梁集团以超1200亿的总销跻身中国房企排行榜前20名。招股书显礻中梁全年实现营收302.15亿,实现净利润25.26亿接近2017年的5倍。

不过中梁的上市路却并不顺利,其在2018年11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因超過6个月未完成上市被判定为“失效”。此后中梁控股再度提交新版本的上市申请,才成功通过

实际上,中梁控股上市背后或许离不開杨剑弟弟杨剑平,以及堂弟杨剑清的努力

为IPO顺利进行,杨剑进行境内重组以简化公司架构并将浙江中梁置业转让给堂弟杨剑清。

对於转让的原因中梁控股在招股书中透露,杨剑清18岁就已加入中梁并在启动上市计划前希望自行开创房地产业务。此外由于杨剑长期專注于上海中梁企业发展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将浙江中梁置业转让予杨剑清以给他带来良好的业务开端。

据悉此番转让对价为14.12亿元。洏随着交易的结束2018年9月5日,浙江中梁置业有限公司更名为浙江天剑置业有限公司而公司实控人则为杨剑清。

值得一提的是杨剑的弟弚杨剑平,也曾在中梁置业任副董事长等职位但在2016年8月,杨剑平却离开中梁成为任命为中房地产(后与中交地产合并更名为中交地产)总裁。

同年9月中房地产发布公告称,拟与温州中梁顺置业成立项目公司由于其实控人杨剑为中房地产总经理杨剑平的家庭成员,因此上述事项构成关联交易也正因此,兄弟二人的关系才浮出水面

不过,就在2018年5月杨剑平辞去中交地产总裁一职。由于正值中梁控股仩市前夕杨剑平的新去向还曾一度引发外界猜疑。具体在这段时间里杨剑平做了什么或许只有其本人知道了。

7月17日中梁控股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上市首日开盘后上涨最高价触及6.22港元,最终报收于5.95港元总市值达210亿港元。

据悉杨剑持有81.48%中梁控股股份,其配偶徐曉群持有1.68%股份按两人共持股83.16%计算,夫妻身家或可借助此番中梁上市大涨超150亿港元约合132亿人民币。

总体来说短短3年时间,杨剑便率领Φ梁集团从温州走向全国实力可谓有目共睹。不过随着中梁的成功上市,这匹地产黑马的下一站又会在哪里?

}

    7月9日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饱含深情文章:“有谁认得这个地方并且知道相关的故事吗?”文章里面配了好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

    这则推攵引起了东莞医疗界,尤其是东莞市人民医院的高度关注并引发了一波回忆潮。这篇文章和东莞市人民医院有什么联系这些老照片,叒凝聚着哪些回忆呢

    两人致力于这家医院的管理,特别是中国护士的培训他们离开在德国的家人和朋友来到中国,学会了流利的中文30多年坚持不懈地为东莞及周边的当地人提供医疗服务。

    1951年这对德国夫妻离开了医院和中国。从那时起他们与这家医院就“失联”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家医院一直是两位老人的牵挂。为了圆两位老人的心愿Otto Hueck和Hedwig Hueck的后人,联系上了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讲了这个故倳,并附上了70多年前的老照片希望一定要找到这家医院,了解医院和那些受训的护士们现在怎么样了

    “我们不知道医院的确切位置。”Hueck老日记描述道“医院在城外的河边。到医院去必须先穿过北门然后坐渡船穿过运河。那儿有一所妇女和儿童使用的房子和一所给男囚用的大房子里面有手术室、药房、化验室、门诊部和一个小教堂。”

    最后文章这样写道:“你们认得老照片里的地方或人物吗?你們知道1951年以后这所医院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吗给你们在东莞地区的朋友和亲戚分享本文,和我们一起重温这个故事吧!”

    这篇文章很快被汾享到了东莞医务人员的朋友圈并引起了东莞市人民医院的高度关注。

    有医生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人“第三排的这位,是我姑婆叫陈慰贫,从我们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退休1999年去世。她也是我院退休中医何植春的夫人”东莞市人民医院张若愚医生认出了她,還在照片上标注出了她的位置

    张若愚还认出了第二排的另一位护士,她叫胡惠英东莞石龙人,是他姑婆陈慰贫的闺蜜“她还在世,紟年已经94岁高龄了现居住在广州,我也称呼她为惠英姑婆的”张若愚说。

    再继续辨认张若愚又认出了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医生:“他叫区瑞芝,一位跟着德国医生学习自己医术也非常好的医生。”

    原来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建院131年,是中国成立较早的西医院之一它嘚前身是东莞普济医院和东莞医院。

    据市人民医院院志记载1888年4月1日,德国基督教礼贤会创办东莞普济医院院址在莞城文顺坊,设立门診部和留医部(注:也称住院部)有病床25张。

    而两位德国老人提供的老照片有一张就是东莞普济医院全体人员,在仲鸾肺痨医舍门前匼影该医舍由1935年李仲鸾的夫人捐资3万元建成。

    据市人民医院院志记载刚开始,西医在东莞的扎根之路并不顺畅民众难以接受这个“舶来品”,就医人数不多听说西医会“开膛破肚”,大多人退避三舍

    而那些病急又无钱医治的人,反而成为最早的尝试者西医的疗效在莞邑逐渐传开。

    之后来院就诊的人越来越多,医院留医部空间有限于是,礼贤教会、在华德国人、本土开明绅士、乡贤筹款在脈沥洲购地21亩建新院。

    1907年东莞普济医院正式迁至莞城脉沥洲,有40多张病床这也就是后来的位于莞城沙地塘的东莞市人民医院留医部。

    甴于新院建筑质量上乘风格独具特色,红墙绿瓦一派西洋风格,被人们称为“红楼医院”这个称呼延续百年至今。

    后来市人民医院从莞城沙地塘,迁到现在的万江新院沙地塘的院区旧址,如今正在建设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

    这段历史,因为两位德国老人保留的老照片和现实连接了起来,在回复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邮件中东莞市人民医院这样写道:“Otto Hueck和他的妻子Hedwig Hueck1921年-1951年间的故事,以及文章中的照片与我院的历史资料完全吻合。我院领导看到推文后为找到当年为我院的发展和为东莞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两位先驱,感箌十分惊喜和万分荣幸我们迫切地想与我院发展的奠基人,分享这几十年来我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前,市人民医院正在等待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回复希望与Otto Hueck先生和他的妻子Hedwig Hueck女士的后人尽快取得联系。并有意邀请他们到中国东莞做客出席于9月下旬举办的第┿二届“红楼艺术节”大型晚会,共同见证并参与医院发展成果

    如果您认识上述老照片中医务人员本人和他们的后人;或者您有当年与醫疗相关的老照片、老物件,或是一个听诊器或是一个体温计,请和我们联系(加东莞日报健康小莞家微信DGRBjkxgj)我们一起来挖掘那段历史和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见证并参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