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治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吃药越来越严重

第09版: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台州日报社旗下媒体:
不规范吃药是帕金森病治疗“死穴”
  提醒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记者&林樱    近年来,帕金森患病人数在不断上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5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作为一种致残率高、病程长的慢性病,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是中晚期。不过,专家表示,帕金森病只要能及时发现、系统治疗,病人的情况可以得到控制,有些病人甚至可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程度。  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云玲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帕金森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呈现出很大程度的上升。坐门诊时,王云玲每天都能遇到两三个帕金森病人,大部分都是60—80岁的老人。  据了解,帕金森病到了晚期,很多病人会出现并发症,治疗难度大,有时候只用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很多人对这个病没有认识,以至于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出现时大家都不在意,以为是老年人行动缓慢所致。“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大多是家人发觉不对劲,比如病人走路不摆臂、脸部表情僵硬等。但很少是病人自己发现情况不对的,因为很多人都没这个意识。”她提醒,如果老年人发现自己最近行动缓慢,比如穿衣服、解纽扣、吃饭都没以前利索,或者手抖、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迈不开步、表情呆板、手脚僵硬及肌肉发紧等症状,就要警惕是不是帕金森病,尽快到正规医院请专家确诊。  最令王云玲忧心的是,绝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最常见的就是用药不规范。”她告诉记者,帕金森病的药物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不规范使用药物,轻则疗效变差,重则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她接诊的不少帕金森病患者在遵医嘱方面都做得不好,很多病人吃药都很随意。比如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吃,但有些患者却要在饭后吃,结果用药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疗效很差,病情得不到控制;有的病人用了药,一看病情有所好转,就擅自停药;还有的为了追求疗效,一味加大药量,结果带来各种并发症。  王云玲强调,确诊了的病人,一定要遵医嘱,按照规范用药。同时定期就诊,请医生根据自己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晚期病人并发症多,不要自己凭“经验”吃药,因为有些药合用会产生毒副作用,一定要由医生统筹安排用药。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常见的帕金森的用药误区-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常见的帕金森的用药误区
目前关于的用药存在着很大的,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这方面认识也不够全面,总是觉得能控制病情就好。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帕金森的用药误区。
一、害怕用药后症状出现波动,疾病早期拒绝服药治疗
有些帕金森病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迟迟不愿服药治疗,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后,出现了症状波动,如开关现象(药物发生作用时运动功能改善,或恢复到正常人的功能状态,为“开期”,药效过后,又出现帕金森状,如患者不能行走,为“关期”)、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恶化)以及精神症状,更让他们陷入了是用药、还是不用药的两难境地。
其实,一旦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后,患者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自己的健康打一场持久的保卫战。因为发现症状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临床证实,发病后1~3年内开始用药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用药的患者。另外,早治疗还可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而降低治疗费用,因为帕金森病晚期治疗费用远大于早中期费用。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多种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出现,联合用药延缓了左旋多巴副作用的出现,并且,安装脑起搏器也为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解开“运动枷锁”。
二、服用抗帕金森病药,但从不调整用药量和品种
有一些患者是在服用医生开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很少去医院复诊,多年服用同种、同剂量的药物。实际上,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一方面会依据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会衡量治疗对伴发疾病的影响,避免治疗方案对伴发病症有不良影响。如对于伴有智能减退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对于伴有、心动过速与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司来吉兰;对于伴有肌无力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安坦等。而对于伴有的患者,医生可能给患者应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可见,患者若不及时与有经验的医生交流,及时调整用药,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三、安装脑起搏器,可一劳永逸,从此不需再服药
脑起搏器治疗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元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该疗法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治疗后的最大进展,特别适合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证实,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仅通过服药治疗是无法克服长期的“关期”,但通过定时服药,同时进行脑起搏24小时刺激,患者可保持24小时“开期”,摆脱木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脑起搏器治疗手段疗效稳定、安全,但脑起搏器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也就是说,安装脑起搏器后,大部分患者仍需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只是脑起搏器治疗术后,大部分病人的服药剂量可降低1/3~2/3,个别病人甚至可停用药物。但对术前服药剂量偏大、有明显副作用的患者,医生会酌情为患者减量。注意,疾病晚期安装脑起搏器的患者,减药速度应该缓慢。
四、抗帕金森病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抗帕金森病药物需用到足够疗程(往往需要经过数月),足够剂量,方能判断是否有效。因此,患者不要用药数天,便急于要求医生换药。
2.抗帕金森病药物宜在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规律性服药。
3.平时,患者可多食瓜子、、和等食物,以促进多巴胺合成,改善病症。
4.抗帕金森病药物有恶心的副作用,服药时,患者可摄入少量碳水化合物,以减轻恶心症状。
以上关于常见的帕金森的用药误区,希望对引起患者及期家属的重视。相关帕金森病的其它内容,可参阅大众网。
3596阅读4524阅读4516阅读3890阅读3333阅读4338阅读3341阅读
3860阅读4290阅读4515阅读3683阅读4827阅读4610阅读3012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