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高血压患者为什么朋友,因为有称糖尿病患者输葡萄糖为糖友的

一半糖友有高血压和高血脂_网易新闻
一半糖友有高血压和高血脂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一半糖友有高血压和高血脂)
三者之间互为因果,害处叠加,“糖尿病及三高怎么吃”讲座23日在广联礼堂开讲
  图@视觉中国
  马方教授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不是孤立的,三者之间不仅互为因果,而且害处也是叠加的。4月23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将在位于广州越秀区陵园西路17号的广联礼堂举办糖尿病防治专题讲座。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马方教授将作“糖尿病及三高症患者营养及饮食”的专题讲座,详解“三高”的预防和治疗。(文/方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属于终身病马方介绍,三高指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高血糖三种病症。这三种病症都属于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属于终身病,更是生活方式病。“在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高血压导致的残疾率、死亡率是最高的,可以说,高血压已成为国人第一疾病。”马方说,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在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8.6%,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达30%~50%。近年来还有年轻化的趋势。马方提醒,血脂异常是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主要因素,危及人体的各个器官,长期不治疗,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中风等疾病。糖尿病是内外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不但会导致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发展成为糖尿病,还可能使人产生肾功能不全、失明、足部疾病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互为因果、害处叠加“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高血糖这三种病症很容易互为因果。”马方说,如果得了其中一种,却不积极干预,就很容易患上其他两种。马方介绍,从表面上看,“三高”都有各自不同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但从实质来分析,“三高”实际上是一回事,只要患上其中一种,患上其他两种疾病的风险就会比一般人大很多倍,三者之间互为因果、害处叠加。首先,高血糖患者胰岛素不足时,就会减低体内脂酶活性,使血脂增高,而另一方面,肥胖伴有高血脂的患者,也更易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诱发糖尿病。其次,高血糖和高血压可能存在着共同的遗传基因,通常情况下,血糖高也会引起血压升高。第三,血脂增高极易引发高血压,血压升高,反过来又会造成血脂异常,所以,高血压和高血脂症通常会互为因果。马方介绍,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40%~45%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血脂异常,5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活动信息:内容:“糖尿病及三高症患者营养及饮食”专题讲座时间:4月23日上午8:00~11:00地点:广联礼堂(越秀区陵园西路17号,东风大酒店旁)&报名电话(免费):(广州)400-、(佛山)6、(顺德)5参与福利:凡成功报名者均可享受以下健康福利:1.领取马方教授“糖尿病及三高怎么吃”讲座门票一张。2.价值358元的品牌血糖仪1台+300元全年试纸120条(每月领10条),或领用一年亚麻籽油(128元/瓶,每月领1瓶)。3.先进的血管三维彩超检测。4.心脑肝肾等脏腑预警筛查。特别提醒:&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活动仅限500个座位,需先电话报名索取门票。专家简介:马方,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中国烹调协会营养执行委员。从事临床营养工作20余年,擅长糖尿病、痛风、肥胖等慢性病的营养治疗。在大众健康膳食营养管理、常见病营养支持与治疗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主编医学及科普书籍十余部,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并主持多项科研课题。2007年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委,带领协会主要进行营养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并受卫生部医政司委托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172家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试点工作及组织编写了《临床营养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营养诊疗指南》。专稿
(原标题:一半糖友有高血压和高血脂)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非常重要!
  作者:郭艺芳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二者并存时可以显著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因此应该更为严格的控制血压。
  首先介绍一个病例: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间断头晕5年来诊。患者于5年前出现间断头晕,劳累或情绪波动后加重,未行特殊诊治。3年前确诊2型糖尿病,间断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门诊查体:血压170/96 mmHg,心率78次/分,心律规整,双肺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空腹血糖8.2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4%。
  门诊诊断:高血压病2级;2型糖尿病。
  治疗:予以培哚普利(4mg/日)与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日)降压治疗,并应用二甲双胍(850 mg,b.i.d)与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日)控制血糖。治疗3周后复诊,血压140/80mmHg,空腹血糖5.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加用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日)治疗,其余药物不变。4周后复诊时血压为125/75 mmHg,空腹血糖5.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值?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UKPDS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可使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减少12%,使糖尿病相关死亡降低15%,使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1%。这一获益幅度显著超越了强化降糖治疗所带来的获益,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比强化降糖治疗更为重要。
  我国现行高血压指南推荐,将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虽然近年来先后更新的欧美国家指南均不同程度的放宽了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但对于我国糖尿病患者而言,卒中的发病风险很高,因此强化血压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仍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在本病例中,经过联合应用三种降压药物使其血压降低至125/75 mmHg,可以认为是一个理想的水平。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
  与普通高血压患者不同,在为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确定降压治疗方案时需要注意降压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
  现有证据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可能对糖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钙通道阻滞剂(CCB)对糖代谢无显著影响,而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能对其具有不利影响。
  因此在为本病例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选用了培哚普利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经过二种药物治疗后患者血压仍未达到理想水平,此时需要加用第三种药物。本病例为老年患者,噻嗪类利尿剂则更适合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而为其选用了吲达帕胺缓释片。后者剂量很小,对糖代谢的不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患者并存冠心病,则应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此类药物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
  lili@yxj.o<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100~1000元
  来稿仅接受word文档,谢谢配合
  小编微信:LiliEmilyCat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糖友自我管理重在综合 
  文/谷伟军
  [作者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作者简介]
  2013年,一项最新的全国范围的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发布,再次刷新了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11.6%,按照这一新的患病率估测,我国18岁以上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4亿!与如此庞大的人数不相称的是,已知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不足1/3。严峻形势下糖尿病防控的重点在哪里?目前糖尿病患者每年与主治医生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患者做好在家的自我管理就成为糖尿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对此,谷伟军也进一步给“糖友”提出了以下建议。
  老年患者要淡定 年轻患者要平衡
  谷伟军认为,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认识和态度。临床上对待糖尿病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的心态大有不同。老年患者的态度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无知者无畏”,由于对糖尿病缺乏了解而满不在乎,自己感觉没什么不舒服就不去治疗,以至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另一种是“过度在意”而悲观失望,觉得“得了糖尿病,这辈子就完了”,没有被糖尿病打倒,先被抑郁打倒了。或者对血糖值特别敏感,略有超标就紧张得吃不下、睡不着。对老年患者,要学会淡定!重视糖尿病但不畏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打赢与糖尿病的“持久战”。
  年轻一些的患者还处于工作状态,工作压力下常常难以坚持自我管理。国内有调查显示,相对于年纪大和病程长的患者,年龄小于50岁、病程小于3年的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水平都较差。谷伟军提醒年轻糖友,以积极心态与糖尿病“和解”,就可以工作、抗糖、生活三者平衡。比如,在治疗方案上,可以与主治医生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简化治疗方案;在改善生活方式上,作息规律,少吃多餐,适当运动,坚持监测血糖,一旦形成习惯,不但有助于血糖控制,整个人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也都会更好。
  五管齐下 延缓并发症
  许多糖友对糖尿病并发症都不陌生,甚至不少糖友认识糖尿病就是从得了并发症开始的。感到非常惋惜,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寿命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通过综合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此,给糖友的建议是,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做到综合管理、全面达标:降糖、降压、调脂、降低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
  糖友的血糖一般应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但也不能过于教条,血糖的控制目标因人而异:年龄偏大、病程较长、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可以适当放宽;对于自我管理能力差、更易发低血糖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要以“减少严重低血糖”为第一考虑,做到“安全达标”。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控制比一般患者应更严格。普通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就够了,但糖尿病患者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140/80mmHg以下。普通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37 mmol/L即可,但糖尿病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已经合并冠心病的糖友则需要更加严格,控制在1.8 mmol/L以下。
  此外,糖友还需要关注体重、戒烟限酒、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一年内要定期做并发症筛查,如查尿蛋白、眼底、血管超声、肝肾功能监测,3~6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永远是管理2型糖尿病的基石。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糖友自我管理重在综合”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糖友自我管理重在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许多糖友对糖尿病并发症都不陌生,甚至不少糖友认识糖尿病就是从得了并发症开始的。对此,谷伟军感到非常惋惜,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寿命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通过综合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此,谷伟军给糖友的建议是,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做到综合管理、全面达标:降糖、降压、调脂、降低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
原标题:糖友自我管理重在综合
博士,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及诊治,对甲状腺、肾上腺及垂体等疾病亦有较深入研究。目前为《药品评价》编委,《国际糖尿病》青年编委,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 英文审稿人。2013年,一项最新的全国范围的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发布,再次刷新了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11.6%,按照这一新的患病率估测,我国18岁以上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4亿!与如此庞大的人数不相称的是,已知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不足1/3。严峻形势下糖尿病防控的重点在哪里?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谷伟军认为,目前糖尿病患者每年与主治医生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患者做好在家的自我管理就成为糖尿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对此,谷伟军也进一步给“糖友”提出了以下建议。老年患者要淡定 年轻患者要平衡谷伟军认为,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认识和态度。临床上对待糖尿病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的心态大有不同。老年患者的态度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无知者无畏”,由于对糖尿病缺乏了解而满不在乎,自己感觉没什么不舒服就不去治疗,以至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另一种是“过度在意”而悲观失望,觉得“得了糖尿病,这辈子就完了”,没有被糖尿病打倒,先被抑郁打倒了。或者对血糖值特别敏感,略有超标就紧张得吃不下、睡不着。对老年患者,谷伟军给的建议是,淡定!重视糖尿病但不畏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打赢与糖尿病的“持久战”。年轻一些的患者还处于工作状态,工作压力下常常难以坚持自我管理。国内有调查显示,相对于年纪大和病程长的患者,年龄小于50岁、病程小于3年的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水平都较差。谷伟军提醒年轻糖友,以积极心态与糖尿病“和解”,就可以工作、抗糖、生活三者平衡。比如,在治疗方案上,可以与主治医生沟通,选择适合自己的简化治疗方案;在改善生活方式上,作息规律,少吃多餐,适当运动,坚持监测血糖,一旦形成习惯,不但有助于血糖控制,整个人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也都会更好。五管齐下
延缓并发症 许多糖友对糖尿病并发症都不陌生,甚至不少糖友认识糖尿病就是从得了并发症开始的。对此,谷伟军感到非常惋惜,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寿命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通过综合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此,谷伟军给糖友的建议是,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做到综合管理、全面达标:降糖、降压、调脂、降低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糖友的血糖一般应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但也不能过于教条,血糖的控制目标因人而异:年龄偏大、病程较长、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可以适当放宽;对于自我管理能力差、更易发低血糖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要以“减少严重低血糖”为第一考虑,做到“安全达标”。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控制比一般患者应更严格。普通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就够了,但糖尿病患者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140/80mmHg以下。普通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37 mmol/L即可,但糖尿病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已经合并冠心病的糖友则需要更加严格,控制在1.8 mmol/L以下。此外,糖友还需要关注体重、戒烟限酒、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一年内要定期做并发症筛查,如查尿蛋白、眼底、血管超声、肝肾功能监测,3-6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用谷伟军的话说:“改善生活方式永远是管理2型糖尿病的基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患者吃什么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