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与兽药双黄连连注射液配法

→ 如何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液
如何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液
女 | 0个月
悬赏2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笔者作为一个常年从事医疗工作的业内人士,非常关注最近的“刺五加”事件, “茵栀黄”事件和“双黄连”事件.笔者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所有中药注射剂的不良事件的发生都源于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它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例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中药剂型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在某些急症的作用上优于一些常规的西药制剂.针对现在的“双黄连”事件,笔者认为更应该合理的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据笔者了解这三起不良事件都是由于联合应用头孢类药物和利巴韦林等造成的.据笔者分析此次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如下:一,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类药物联合用药.1,据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剂与头孢曲松钠等头孢类抗生素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不宜配伍使用;2,头孢类药物本身具有过敏反应性,即使经过皮试筛查过敏体质,仍然可能存在迟发型过敏反应,所以双黄连注射液类中药注射剂应该与西药类抗生素类药物合用时,如果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也分不清是头孢类制剂还是双黄连注射液的问题;3,因为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类抗生素有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即使分开使用,两组注射剂在体内消除都需要时间,当滴注第二组时,血液中还可能留有高浓度的第一组成分,也存在体内混合之后产生续发反应的可能. 二,双黄连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据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液被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时往往发生有效成分析出,出现不溶性微粒的现象,所以双黄连注射液不能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三,双黄连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用药.据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合用时易产生沉淀,所以不能配伍.另外,笔者还查阅了大量文献,有许多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液存在其他配伍禁忌,现分述如下,供业界同仁参考:一,据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剂与氨苄青霉素配伍后颜色变深,紫外吸收值降低,不宜配伍.二,据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配伍后,出现混浊,不能配伍.三,据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液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配伍立即产生沉淀,不能配伍.四,据文献报道双黄连注射液与乳糖酸红霉素按临床常用剂量配伍,放置片刻产生沉淀;与磷霉素配伍,产生混浊;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产生沉淀;双黄连注射液与林可霉素配伍,产生沉淀.所以上述药物均不能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综上所述,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一定要分析患者的病因,如果是单纯的病毒性感冒,只要单独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就可以了,不要再加用其他西药抗生素,也不要使用西药抗病毒类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单纯用西药抗生素,不要加用中药类注射剂,可以考虑口服类中药制剂;如果考虑细菌和病毒双重感染来的,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和其他类抗生素时,一定要分开注射,中间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冲洗静点通道100ml以上,最好间隔一个西药类的半衰期再用双黄连注射液.以上笔者的浅见,请业界同仁指正.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首先对于上面的总结给予肯定的同时,往往好多的西医大夫没有注意的问题我在这里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中医讲的辨证论治,这是应用中药或者中成药的关键.双黄连注射液属于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应用在风热感冒症状的,并且说明书上说的也明白,而好多的西医大夫不分风寒还是风热感冒,只要是感冒发烧统统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好的快有的好的慢的原因.另外还有所谓的输液反应,那也是不加以辨证论治的结果.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很好.你提的建议很值得学习.谢谢!
iiyi-xiaoxiao小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支持!我有同感!学习了!非常赞同您的总结.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一个私人门诊,一个主任想当然为一个感冒又有腹泻的病人输液配药时用5%葡萄糖注射双黄连注射+庆大霉素配在一起.结果立即出现混浊产生沉淀.当然没有用.本病人看到了最后没治走了. &&&&&&以上是对“如何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液”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感冒(别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发烧,发热,伤风)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流清涕、打喷嚏、发烧、咳嗽、畏寒、易疲乏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30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29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o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
参考价格:¥18.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78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78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监测,不良反应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访问出错了 | 列表网
哎呀~这个页面走丢了
别担心,你还可以回家&&&
猜你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双黄连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及问题浅析
  【摘要】 中药注射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尤以过敏反应居多。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理使用方法,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中国论文网 /6/view-2528646.htm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安全   双黄连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份为金银花、黄芩、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也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疗效较好。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有些患者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后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   1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1 皮疹、瘙痒    输液后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分布大小不等的鲜红色丘疹及红斑,继而遍及全身,瘙痒剧烈,伴有发热、烦躁不安等,此种过敏反应发生较多,但对机体损伤较小。?   1?2 消化系统   患者在使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即可自行缓解。?   1?3 循环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输液后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心慌、血管疼痛等反应的出现。?   1?4 呼吸系统   有些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过敏性哮喘、呼吸困难等情况。?   1?5 过敏性休克   有些患者在静脉滴注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后先出现局部瘙痒、皮疹,继而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较严重的症状。?   2 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2?1 处方因素   双黄连注射液是从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因此其成分复杂,且有未知的成分存在。金银花中含有绿原酸,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则会产生高致敏反应??[1]?。药物中若存在药物大颗粒、高分子蛋白及杂质等,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临床用药因素?   2?2?1 给药量   给药量过大或浓度偏高,静脉点滴速度过快,均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2?2 给药途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不同的给药浓度和给药速度,都会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影响。?   2?2?3 配伍   双黄连注射剂如与化学药抗生素合并使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凝聚、析出,因而发生不良反应。部颁标准规定双黄连注射液pH5?0~7?0,静脉滴注时常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者5%~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配伍,而葡萄糖注射液pH3?2~5?5,双黄连注射液中的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在pH较低的溶液中溶解度会下降,易产生药物颗粒增多的现象。?   另外,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由于混合后pH发生改变常会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例如,在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注射用青霉素钠可增加变态反应,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乳糖酸红霉素或者甲硝唑注射液合用时均会出现沉淀,加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即出现不溶微粒增多现象。?   2?2?4 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代谢酶及免疫系统存在差异,对药物的反应液不相同,过敏体质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常人。?   3 双黄连注射液的合理使用?    中药的应用应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随意使用中药注射液,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疗效,反而加剧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双黄连注射液的使用中,应在多方面注意。?   3?1 用药前掌握患者情况   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为了防范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除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外,还应尽量保证在几天的用药中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用药前患者如果曾有过敏史或皮疹表现,则不应再用双黄连注射液,要掌握药物特性,在诊疗中了解好患者的个体差异,避免盲目用药。?   3?2 尽量单独使用,注意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液应该单独使用,已经成为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等头孢类抗生素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不宜配伍使用;据文献报道,它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氨苄青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小诺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磷霉素以及甲硝唑注射液、林可霉素等同时使用均会产生浑浊、沉淀或变色情况,因此不宜配伍使用??[2]?。另外,双黄连注射液与pH值≤4?0的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易产生黄芩苷析出,在使用时最好与氯化钠注射液或PH值高于4?0的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所以,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一定要分析患者的病因,若只是单纯的病毒性感冒,单独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即可,不需要再加用其他西药抗生素,也不要使用西药抗病毒类药物;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单纯用西药抗生素,不要加用中药类注射剂,可以考虑口服类中药制剂;若是细菌和病毒双重感染而引起的,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和其他类抗生素时,一定要分开注射,中间一定要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静点通道100 ml以上,尽量在间隔一个西药类的半衰期再用双黄连注射液。?   3?3 用药时注意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时尽量稀释后使用,滴速不宜过快, 注意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般控制在15~30滴/min。初次使用时,应尽量减慢滴速,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尤其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及时给予脱敏治疗;若滴注30 min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出现,可改为40~60滴/min,继续观察患者情况,对小儿和老年人尤其注意。?   参 考 文 献?   [1] 蔡皓东?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36?40??   [2] 华丽霞?双黄连注射液的配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524?52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药注射剂备受争议,真的“不该”使用吗?-中医养生-本草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药注射剂备受争议,真的“不该”使用吗?
文章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接连发布公告,修订了参麦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的说明书,对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点,这些注射液说明书中【禁忌】项下,均加上了特殊人群(新生儿、婴幼儿、儿童或孕妇)禁用。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布公告,决定修订天麻素注射液的说明书,在其【儿童用药】项下增加“未进行儿童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儿童慎用”。
至此,中药注射剂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何中药注射剂麻烦不断?中药注射剂真的“不该”使用吗?
了解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注射剂型,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将中药注射剂定义为:“系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中药辨证施治的特点,而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和多领域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药品,既有中医药的特色又有注射剂优点,是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新剂型。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等领域,其优势与特点已被公认。
✔&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某些品种已成为急诊常备用药。
✔& 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 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销售额已超过1100亿元,TOP20品牌中注射剂占比高达70%。其中,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均名列前茅。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个别品种引起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2008年的“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和2009年的“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象严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数量居高不下,且其还容易引起某些过敏反应,症状较严重,预后较差。如莲必治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以及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莪术油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具有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和较高的死亡率。
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认识不足
1. 一方面,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而导致用药时忽视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情况时有发生。即便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5个品种,其药物警戒表述也不够详细,很容易给公众造成“没有不良反应”的印象。
2.另一方面,随着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事件不断发生,也有不少报道称中药注射剂毒副作用大、不安全等。过度偏激报道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仅不利于其安全性问题的解决,还把一些本来不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也归咎于此,如“刺五加注射液事件”是由人为因素引起药品污染造成的,而非药品本身的问题。过度夸大的报道给人们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带来了极大偏差。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药品自身因素。
制剂工艺与质量
中药注射剂成分相对复杂,其质量控制较化学药品注射剂有更大的难度,对不同药厂生产的同一品种或是同一药厂生产的不同批号间产品对其质量的把握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同厂家的产品以及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间产品,在主要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清开灵注射剂中主含黄芩、水牛角等药物的提取物,其中所含的黄芩苷对人体有致敏作用,水牛角提取物中所含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也会激发某些敏感抗体,从而引起过敏等。
如研发时处方药物选择了一些难溶性的矿物质、富含异种蛋白的动物药或是树脂、树胶等,会给某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留下隐患。
2.主观因素:临床使用不规范。
缺乏辨证论治
中医药学历来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法统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临床若辨证失误、用药不当,或不经辨证、随意滥用,是发生毒副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清开灵注射剂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具有阴寒药性,用于表证有遏制阳气之弊,故表证患者,无论表寒、表热或表里同病,均不宜使用。
某些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可产生浑浊、沉淀、变色等现象。如双黄连注射液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配伍时会产生沉淀;清开灵注射液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维生素B6、环丙沙星等多种药物配伍时产生浑浊或沉淀,亦可与稀释所用的溶媒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产生不溶性微粒或使原有不溶性微粒增加。
超剂量使用、滴注速度、加药方法不当
这些临床用药因素都可能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3.患者个体差异
不同的患者个体由于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态,尤其是在遗传、新陈代谢、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酶系统及个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水平,因此导致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患者过敏体质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同一药物、剂量,过敏体质、老年、婴幼儿、肝肾疾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常人。
对于传统中医药来说,采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中药注射剂的疗效高于部分化学药品。
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要采用合理的对策积极应对,以保障中药注射剂的长期发展。上述中药注射液说明书的修订,让我们看到了药品监管的决心和力度。
只有从中药注射剂研发和监管的源头抓起,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监管,重视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和标准建设,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才能真正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张冰,吴嘉瑞。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兽用双黄连主要治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