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输血常见四大不良反应应是在哪个时间段

  【摘 要】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导致了血液成分的复杂化,而且因受血"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3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导致了血液成分的复杂化,而且因受血者个体差异的不同,使输血过程中会出现潜在的输血反应,所以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血者安全。 中国论文网 /6/view-5004141.htm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导致了血液成分的复杂化,而且因受血者个体差异的不同,使输血过程中会出现潜在的输血反应,所以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血者安全。现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输血5867例(包括反复输注者),其中输注全血54例,红细胞悬液(简称红悬)3729例,洗涤红细胞12例,血浆2025例,血小板47例。5867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37例,年龄5~82岁。   1.2统计方法 每次输血均填写《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单》。患者输血的全程情况记录在《输血记录单》上,保存于病历中;输血后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24h内回报至输血科,由输血科统计《输血反应回报单》情况,并记录发生反应的病状。   2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回报的输血不良反应37例,发生率为0.63%。其中红悬12例,发生率为0.21%;血浆22例,发生率为0.38%;全血3例,发生率为0.05%。输注洗涤红细胞和血小板未发生任何反应。所发生的反应中发热反应22例,占59.45%,过敏反应14例,占37.83%,其他反应1例,占2.72%。   3讨论   3.1输血不良反应原因   临床37例输血反应中主要症状有三种。①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引起发热反应的自身原因是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外在原因是由致热原或输血时未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而引起。②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有过敏体质的受血者。由于供血者血内可能含有致敏物质,而受血者体内有相应的lgE、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导致抗原抗体反应并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或反复输血后受血者体内产生过敏抗体等原因。③其它反应。如溶血反应、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等。   3.2临床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要立即针对症状判断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2.1发热反应。患者在输血后15分钟左右出现症状,有时发生在输血结束后1-2个小时。出现先有发冷、寒战,继而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40℃左右,并伴有头痛、皮肤潮红、恶心呕吐、血压多无变化,一般于1-2小时后逐渐缓解。在全身麻醉情况下,发热反应常不显著。22例发热反应的患者中轻者16例,占72.7%;严重者4例,占27.3%。轻度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症,并给与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暖,发热者可给与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和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必要时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血袋一并送检。   3.2.2过敏反应。出现的14例过敏反应中,中重度过敏反应1例。在输血前要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和妊娠史,认真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短期内多次输血者,输血前应作抗体筛查试验。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轻者仅为皮肤瘙痒或荨麻疹,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根据过敏反应的程度给予对症处理,轻度过敏反应,可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用药后症状逐渐缓解;中重度过敏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根据医嘱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监测生命体症变化。   3.2.3其它反应。本次调查中,无溶血反应。一旦出现溶血反应时要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送检剩余血液、患者尿标本和血标本,热敷双侧腰部,保护肾脏,碱化尿液,及时纠正休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短时间大量输注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及皮肤黏膜、伤口有无出血倾向,输库存血3-5个单位,应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并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每输5个单位库存血,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预防发生低血钙。对老年人、贫血及心肺疾病患者输血时要根据患者情况控制输血量及减慢点滴速度,定时观察病情,防止出现心脏负荷过重导致的急性左心衰。   总之,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具有其它任何药物不可代替的疗效,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及输血操作技术进行,在加强血液和血液制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提高科学用血意识,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输血的不良反应
输血的不良反应
范文一: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
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这些反应属于血浆蛋白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1、原因:(1)IgA抗体:有些受血者缺乏IgA,当输血或其他刺激后产生抗IgA抗体(可不一定有输血或妊娠史),当输入相应IgA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2)过敏体质:对普通变应原(如花粉、尘埃等)敏感的人,易发生中度至严重荨麻疹,这可能由于IgE抗特应性变应原所致。(3)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如青霉素)通过输血传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种患者当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易发生过敏反应。2、症状和体征(1)轻度: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2)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二、发热反应状者。1、原因(1)热原: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
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细菌产物。(2)免疫反应: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入血细胞(也可是全血)时可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2、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摄氏度。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5-120分钟内发生,当患者白细胞凝集素效价高时,可在开始输血5分钟就出现面潮红、热感,输血后1小时出现高热。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和头痛,反应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后完全消退。三、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之分。1、原因(1)免疫性溶血反应:一、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发生的溶血有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四、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此类反应较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过热或机械操作作破坏红细胞;某些药物的混入;献血或受血者红细胞有缺损(如某些红细胞缺陷性疾病)2、症状和体征(1)这类反应多半在输血过程初期,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2)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一步引起DIC。(3)迟发性溶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网织红细胞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球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四、细菌污染的反应 在现代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细菌污染,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细菌污染仍然或多或少地发生。1、原因(1)血袋、采输血器具消毒不严、破损。(2)开放式采血和制备血液成分、输血。(3)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采血部位有化脓(4)血液保存、管理不严。2、症状和体征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出血,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和急肾衰而死亡。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休克为温暖型,皮肤潮红而干燥。体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和创而渗血,而无寒战与发热。五、循环系统负荷过重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输血可致心衰、肺水肿,严重者则可在数分钟内死亡。这是由于输血过多过快、超过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1、原因(1)老年心功能较差、儿童血容量少,这都不能耐受大量输血。(2)原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慢性严重贫血者。(3)大量快速输血输液,或输注高浓度白蛋白(20-25%)而引起大量组
织间隙水分进入血管内,引起心脏负担过重。
(4)血浆胶体压下降(如低蛋白血症)或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如大面积肺炎)时输入量虽不多,但只要血管内压升高,即易引起肺水肿。2、症状 早期的信号是全身静脉压升高,伴肺血管内血量增加和肺少量减少。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胸紧、头痛、头胀,发绀、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时颈静脉怒张、肺部出现湿性罗音,可发生心房颤或心房扑动,严重可于数分钟内死亡。临床症状加上收缩压迅速增加6.7kPa以上时,可作此诊断。六、高血钾
全血和红细胞在保存期间,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其血浆中的钾含量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中K+的外溢,大量输血可引起钾中毒,患者血浆中钾浓度达到8毫摩尔/L时,可引起心电图显著改变,约为10毫摩尔/L时,可认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七、枸橼酸盐中毒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大多数是用ACD或CPD抗凝,当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中的枸橼酸盐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1g/L),这是由于过量的枸橼酸盐同血钙结合成整合物,而引起低血钙。八、氨血症与酸碱失衡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度可约等于新鲜血中氨浓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应给大量贮存血。临床医师在考虑输血或输成分血时,应权衡对患者的利弊,在患者具有明确适应证,并考虑到输血的价值大于可能的危险性和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时,才能决定输血;检验科和输血科(或血库)人员应做好实验室检查;护理人员应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输血治疗的危险性。原文地址: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
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这些反应属于血浆蛋白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1、原因:(1)IgA抗体:有些受血者缺乏IgA,当输血或其他刺激后产生抗IgA抗体(可不一定有输血或妊娠史),当输入相应IgA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2)过敏体质:对普通变应原(如花粉、尘埃等)敏感的人,易发生中度至严重荨麻疹,这可能由于IgE抗特应性变应原所致。(3)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如青霉素)通过输血传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种患者当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易发生过敏反应。2、症状和体征(1)轻度: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2)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二、发热反应状者。1、原因(1)热原: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
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细菌产物。(2)免疫反应: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入血细胞(也可是全血)时可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2、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摄氏度。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5-120分钟内发生,当患者白细胞凝集素效价高时,可在开始输血5分钟就出现面潮红、热感,输血后1小时出现高热。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和头痛,反应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后完全消退。三、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之分。1、原因(1)免疫性溶血反应:一、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发生的溶血有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四、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此类反应较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过热或机械操作作破坏红细胞;某些药物的混入;献血或受血者红细胞有缺损(如某些红细胞缺陷性疾病)2、症状和体征(1)这类反应多半在输血过程初期,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2)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一步引起DIC。(3)迟发性溶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网织红细胞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球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四、细菌污染的反应 在现代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细菌污染,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细菌污染仍然或多或少地发生。1、原因(1)血袋、采输血器具消毒不严、破损。(2)开放式采血和制备血液成分、输血。(3)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采血部位有化脓(4)血液保存、管理不严。2、症状和体征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出血,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和急肾衰而死亡。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休克为温暖型,皮肤潮红而干燥。体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和创而渗血,而无寒战与发热。五、循环系统负荷过重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输血可致心衰、肺水肿,严重者则可在数分钟内死亡。这是由于输血过多过快、超过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1、原因(1)老年心功能较差、儿童血容量少,这都不能耐受大量输血。(2)原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慢性严重贫血者。(3)大量快速输血输液,或输注高浓度白蛋白(20-25%)而引起大量组
织间隙水分进入血管内,引起心脏负担过重。
(4)血浆胶体压下降(如低蛋白血症)或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如大面积肺炎)时输入量虽不多,但只要血管内压升高,即易引起肺水肿。2、症状 早期的信号是全身静脉压升高,伴肺血管内血量增加和肺少量减少。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胸紧、头痛、头胀,发绀、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时颈静脉怒张、肺部出现湿性罗音,可发生心房颤或心房扑动,严重可于数分钟内死亡。临床症状加上收缩压迅速增加6.7kPa以上时,可作此诊断。六、高血钾
全血和红细胞在保存期间,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其血浆中的钾含量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中K+的外溢,大量输血可引起钾中毒,患者血浆中钾浓度达到8毫摩尔/L时,可引起心电图显著改变,约为10毫摩尔/L时,可认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七、枸橼酸盐中毒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大多数是用ACD或CPD抗凝,当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中的枸橼酸盐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1g/L),这是由于过量的枸橼酸盐同血钙结合成整合物,而引起低血钙。八、氨血症与酸碱失衡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度可约等于新鲜血中氨浓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应给大量贮存血。临床医师在考虑输血或输成分血时,应权衡对患者的利弊,在患者具有明确适应证,并考虑到输血的价值大于可能的危险性和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时,才能决定输血;检验科和输血科(或血库)人员应做好实验室检查;护理人员应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输血治疗的危险性。
范文二:【摘要】 目的:观察成分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输注成分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查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结论: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才能达到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1   临床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其对挽救生命的作用是其他药物所不能代替的。近年来虽然血型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较常见[1]。由于人类的血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2个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2]。成分输血是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把有效成分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目的的补充患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3] 。为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输注成分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调查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输血后有输血不良反应时由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卡,填报送输血科,输血科统计后上报给医务科。   2. 结果   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   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急诊病人的重要医疗措施。由于人类的血   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而人类自身的血液是有限的,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还不能进行人工合成,只能来源于自身,因此,人的血液是很宝贵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4]。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密度不一样,采用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临床上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输注治疗,避免了有效成分以外的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5]。本文中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可见输注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制品会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因此,进行成分输血只是输注患者所需要补充的血液成分,降低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治疗的针对性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成分输血输注的量与输全血相比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心脏和血管的负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也节约了血液资源。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和冷沉淀等5大类。   综上所述,输注成分血进行治疗的优点主要是:(1)高效: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高、针对性治疗效果好。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制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都是经过分离、提纯、浓缩的容量很小,但是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很高,可以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2)安全性高:全血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成分输血可以避免将不必要的血液成份输入患者体内所致的不良反应。由于病毒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因而各种血液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不同,病毒通过白细胞传播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小。而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能够降低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和性传染病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6]。(3)使用方便节约血液资源:血液成分制剂的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和运输,全血白细胞中的粒细胞不容易保存而血小板只能保存在(22±2)℃且震荡条件下与全血的储存条件不相同而且相对全血的需要量少很多,使用方便,例如:白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等几种血液成分的制品,可以分别输给几个需要不同血液成分的患者,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能充分利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节约了血液资源。(4)价格便宜,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重视成分血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和应用。在医院临床的各个科室树立成分输血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血液的利用价值,提高临床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664.[2]刘备叶,覃灵芝,曾凡萍.临床输血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3]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吴彩霞,吴岩.浅谈成分输血[J].中国社区医师,2007,9(I):3~4   [5]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 阳光辉.输全血与成分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l1 34~11 35.
范文三:整体护理查房记录时间:
地点:健康教育室 主持:查房目的:规范输血流程,杜绝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
输血不良反应的管理与改进措施
主持人: 汇报事件经过:护师**介绍事件经过:22床,于25日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示,HGB:g/l,于当日晚遵医嘱给予红细胞悬液护士立即通知医生,立即停止输入,遵医嘱给药。命体征,尤其是体温。2.首次评估病人病情不完善。3.首诊医师询问病史不仔细4.抽取交叉配血时未询问病人有无发热史。
吸。2.责任护士做好入院评估,详细询问病史3.抽取交叉配血前测体温。护师**提出加强业务学习的重要性:一、 预防
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严格管理和使用输血用具。二、发热反应的症状: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h内发生。初起畏寒、寒战,继之体温升至39度以上,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有的病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三、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1.主要是由致热原引起,如保养液或输血器具被致热原污染;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而造成污染等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抗体而引起发热。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2、 通知医生。
3、 对症处理,如病人高热时,进行物理降温,寒战时,给热水 袋、热饮料、加盖被子等进行保暖。
4、 按医嘱给解热镇痛和抗过敏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5、做好记录,必要时上报。 6、 保留血袋和输血装置,送检。护师**补充:留取第一次小便送检,以区分溶血反应。护士**提出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报告医生→对症处理→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上报检验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加强病情观察
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输血前的评估,正确采集标本,输血时做好“三查八对 ” ,注意输血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做好相关记录。
范文四:输血反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E 细菌污染反应2、一卵巢癌患者,输血儿毫升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A 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B 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C 停止输血口服阿斯匹林D 停止输血应用肝素E 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3、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A 过敏反应B 发热反应C 细菌污染反应 D 溶血反应 E 血液凝集反应4、一患者,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16/12kpa,应考虑为: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C 疟疾感染D 体温中枢受损 E 过敏反应5、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A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B 腰背部剧痛,心前压迫感C 头部胀痛,恶心呕吐D 粘膜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E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6、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A 循环超负荷B 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D 细菌污染反应E 溶血反应7、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A 15 分钟~2 小时B 30 分钟C 2~3 小时D 3~4 小时E 5 小时8、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A 伤口渗血和低血压B 腰背酸痛C 胸闷、呼吸困难D 寒战、高热E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9、女性病人,35 岁,输血开始后 1 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过去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A 过敏反应B 发热反应C 溶血反应D 细菌污染反应E 以上都不是10、男性病人,70 岁,输血后 30min 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
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30 次/ min。临床诊断是:A 心功能衰竭B 溶血反应C 过敏反应D 细菌污染反应E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____,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____。2、输血反应中,细菌污染反应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___,有时也可为革兰阳性球菌或(所谓的)非致病菌。3、溶血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____、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 DIC、保
护肾功能、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入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者可行换血治疗。4、输血不良反应中,____最常见,它是指与输血相关但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体温升高1℃或1℃以上,发生率为2%-10%。三、简答题试述最常见的输血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答案:选择题:ABDBB
BAABA填空题:1. 发热反应、溶血反应2. 大肠杆菌3. 抗休克4. 发热反应简答题: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原因:1、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的受血者,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 引起免疫反应 2、致热源污染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 3、其他输血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细菌污染或溶血。 临床表现: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在输血后15 分钟-2 小时内,持续0.5-2 小时后消退。治疗措施:减慢输血速度,严重的应停止输血,并可给予退热药物。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致热原技术和消毒技术;2、已多次输血者,可在输血前肌注度冷丁或异丙嗪;或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范文五: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有关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规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对措施。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当怀疑或认定为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传播感染性疾病。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3、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4、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如果污染了治病性强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5、出血倾向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7、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8、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是患者输入了具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引起的,其发病率比较低,死亡率很高,几乎达到百分之会死亡.其症状类似于骨髓移植的抗宿主病.其发病机理为患者输入了含有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制品,而患者的免疫系统又没有把这些淋巴细胞识别出来,这些有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就会对患者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攻击,从而引起患者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导致患者死亡.9、血液传染性疾病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各型肝炎主要为乙肝和丙肝、艾滋病、梅毒,以及所有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范文六:输血不良反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E 细菌污染反应2、一卵巢癌患者,输血儿毫升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
)A 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
B 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
C 停止输血口服阿斯匹林
D 停止输血应用肝素
E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3、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A 过敏反应
B 发热反应
C 细菌污染反应
D 溶血反应
E 血液凝集反应4、一患者,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16/12kpa,应考虑为:(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疟疾感染
D 体温中枢受损 E 过敏反应5、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
)A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B 腰背部剧痛,心前压迫感
C 头部胀痛,恶心呕吐 D 粘膜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
E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6、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循环超负荷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7、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A 15 分钟~2 小时 B 30 分钟C 2~3 小时D 3~4 小时E 5 小时8、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
)A 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B 腰背酸痛
C 胸闷、呼吸困难
D 寒战、高热
E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9、女性病人,35 岁,输血开始后1 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 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过去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以上都不是10、男性病人,70 岁,输血后30min 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30 次/ min。临床诊断是:(
A心功能衰竭
D细菌污染反应
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____,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____。2、输血反应中,细菌污染反应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___,有时
也可为革兰阳性球菌或(所谓的)非致病菌。3、溶血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____、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DIC、保护肾功能、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入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者可行换血治疗。4、输血不良反应中,____最常见,它是指与输血相关但不能用其它原因
解释的体温升高1℃或1℃以上,发生率为2%-10%。三、简答题试述最常见的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答案:选择题:ABDBB
BAABA填空题:1. 发热反应、溶血反应2. 大肠杆菌3. 抗休克4. 发热反应简答题:临床表现: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在输血后15 分
钟 — 2 小
0.5-2 小时后消退。治疗措施:减慢输血速度,严重的应停止输血,并可给予退热药物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致热原技术和消毒技术;2、已多次输血者,可在输血前肌注度冷丁或异丙嗪;或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细胞的 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E 细菌污染反应2、一卵巢癌患者,输血儿毫升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
)A 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
B 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
C 停止输血口服阿斯匹林
D 停止输血应用肝素
E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3、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A 过敏反应
B 发热反应
C 细菌污染反应
D 溶血反应
E 血液凝集反应4、一患者,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16/12kpa,应考虑为:(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疟疾感染
D 体温中枢受损 E 过敏反应5、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
)A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B 腰背部剧痛,心前压迫感
C 头部胀痛,恶心呕吐 D 粘膜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
E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6、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循环超负荷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7、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A 15 分钟~2 小时 B 30 分钟C 2~3 小时D 3~4 小时E 5 小时8、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
)A 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B 腰背酸痛
C 胸闷、呼吸困难
D 寒战、高热
E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9、女性病人,35 岁,输血开始后1 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 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过去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以上都不是10、男性病人,70 岁,输血后30min 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30 次/ min。临床诊断是:(
A心功能衰竭
D细菌污染反应
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____,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____。2、输血反应中,细菌污染反应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___,有时
也可为革兰阳性球菌或(所谓的)非致病菌。3、溶血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____、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DIC、保护肾功能、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入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者可行换血治疗。4、输血不良反应中,____最常见,它是指与输血相关但不能用其它原因
解释的体温升高1℃或1℃以上,发生率为2%-10%。三、简答题试述最常见的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答案:选择题:ABDBB
BAABA填空题:1. 发热反应、溶血反应2. 大肠杆菌3. 抗休克4. 发热反应简答题:临床表现: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在输血后15 分
钟 — 2 小
0.5-2 小时后消退。治疗措施:减慢输血速度,严重的应停止输血,并可给予退热药物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致热原技术和消毒技术;2、已多次输血者,可在输血前肌注度冷丁或异丙嗪;或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细胞的 红细胞
范文七:蚌医二附院输血知识系列学习材料输血不良反应症状、识别标准识别标准: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24小时后)。按免疫学分类,可分为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见表1)。表1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1、发热反应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几乎有一半左右是发热反应。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很多,这里专指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简称发热反应)。其定义是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小时内,受血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和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发热。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两类,前者为多次输血或妊娠,受血者体内逐渐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再次输血时,可与供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发热;后者为热原所致,主要由污染热原质的非一次性采、输血器材引起,现已少见。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要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二者虽然都有发热,但前者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病情很快缓解,血压多无改变;后者多有高热、休克、皮肤充血(暖休克)三大特征,停止输血并经对症处理无效,必须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积极抗休克治疗有望抢救成功。(二) 过敏反应输入全血、血浆及血液成分制品(主要是血浆蛋白)后可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荨麻疹或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比较多见);重者可发生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广泛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比较少见)。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过敏体质的人,平素对某些物质过敏,对他人的血,特别是含有变性蛋白的血也会过敏;某些免疫球蛋白含有多聚体,这些多聚体进入病人体内可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目前认为输血后产生的抗IgA抗体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即某些受血者缺乏IgA,多次输血可刺激产生IgA抗体,再次输入含有IgA血液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选用洗涤红细胞。严重过敏反应者要输洗涤5次或6次的红细胞(常规只洗涤3次)。(三) 溶血反应给受血者输入不相容的血液会引起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前者多由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人为差错是其主要原因,以误认受血者身份最为常见;后者多由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以Rh血型系统不相容最为常见,临床上极易漏诊,输血前检查不规范是其主要原因。急性溶血反应多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腰背痛,贫血、黄疸、尿色深(酱油样或浓茶样),可导致昏迷、休克、心、肾衰。全麻病人只表现为伤口渗血不止和低血压。迟发性溶血反应多在输血后3~7天发生,表现为发热(多半低热)、黄疸(柠檬黄)、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高,甚至下降。尿色正常(因血管外溶血居多,一般无血红蛋白尿)。医生很难与数日前的输血联系在一起而漏诊。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者约占1/3,死亡率高达36%,应积极组织抢救;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较缓和,严重者少见,只要及时诊断并作出相应处理多能转危为安。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必须重视血液标本、坚持正反定型、做好抗体筛选及严格交叉配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严格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检查程序中防止发生错误的最后一道“安全岗”。所谓“严格交叉配血”是指所采用的方法必须能检出ABO不相容及ABO系统之外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虽然盐水法配血最为简便、快速、成本低,但有局限性,它不能检出IgG抗体(如Rh系统的抗体)。欧美国家常用抗球蛋白法检测IgG抗体,我国适合应用凝聚胺法,因为凝聚胺对Rh系统特别敏感。我国以Rh系统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反应最为常见。因此,为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联合应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如有条件可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又称卡式配血)则更为安全、可靠。(四) 细菌污染反应这种不良反应是由于受到细菌污染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引起的。近年来,由于血小板的用量不断增多,而血小板必须在22℃保存,细菌比较容易生长,因此血小板输注引起的细菌污染反应有所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采、供血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可以受到细菌污染,如:血袋破损、采血和成分制备无菌操作不严格、血液贮存温度过高或血液输注前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献血者本身有菌血症等。
污染血液最常见的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内毒素引起的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有人称这类病人的休克为“暖休克”。一旦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将血袋内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找细菌,发现了细菌就是确诊依据。看不到细菌不能排除它的存在,应该做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温度分别为4℃、22℃、和37℃。这类反应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常会致命,病人多死于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在采供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输血前仔细观察血液外观特别显得重要。如果血袋内的血液有凝块、溶血、较多气泡、颜色呈现不正常的紫色等则不应发出或输注,以策安全。(五) 循环超负荷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循环或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咳嗽、咯大量血性泡沫样痰、烦躁不安、紫绀、颈静脉恕张、两肺布满湿性罗音。抢救不及时,病人可迅速死亡。一旦诊断输血引起的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让病人半坐位,双腿不垂,吸氧,静脉注射西地兰及速效利尿剂。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每肢体结扎15分钟,以减少回心血量。如上述措施无效,则可考虑放血,放血量相当于输入的全部或部分血量。对于年老体弱、儿童及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以及所有慢性贫血病人要控制输血速度,尽可能不输全血以预防循环超负荷的发生。(六) 肺微血管栓塞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由白细胞、血小板、细胞碎片、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大小不等,直径为20~80μm的微聚物。在大量输血时,这些微聚物可以通过孔径为170μm的标准输血滤器进入病人体内,可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造成所谓“输血后肺功能不全综合征”(又称肺微血管栓塞)。病人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死亡。心脏手术施行体外循环时,微聚物可直接引起脑部微血管栓塞,造成偏瘫。肺微血管栓塞应重在预防,方法是:大量输血应选用保存期短(7天内)、含微聚物少的血液。如果缺乏7天内的血液,亦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七) 酸碱平衡失调大量输入保存时间过长的血液常有一时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由于保存血中的钾出自红细胞,输入体内后可返回新生的红细胞内,大量输血后一般很少引起钾中毒。但对已有高钾血症的病人(如挤压伤合并肾功能不全),应提高警惕。而另一方面,大量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出现低血钾。因此,对大量输血的病人,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结果进行适当处理。过去有人认为每输保存血1000ml就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以预防枸橼酸盐中毒引起的低钙血症。现在认为大量输血引起的枸橼酸盐中毒比较少见,成人每输保存血液ml才需要静注葡萄糖酸钙1.0g。(八)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本病是由于输入含有与受血者白细胞抗原相应的抗-HLA抗体、抗粒细胞特异性抗体的全血或含有血浆的血液成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或非心源性肺水肿。发病率约0.02%,男女相等,与年龄无关。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抗体90%以上来自献血者,少数来自受血者。献血者往往是妊娠3次以上的妇女。病人常在输血后1~6小时内突然发热、寒战、咳嗽、气喘、紫绀、血压下降,两肺可闻及细湿罗音,但无心力衰竭表现。X线检查可见双侧肺浸润。临床上如输血量不大或输血速度不是太快而发生酷似急性肺水肿的表现,应当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在排除输血所致支气管痉挛、肺微血管栓塞和循环超负荷后可以诊断为本病。发生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吸氧或机械通气,给予对症治疗,如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物、利尿剂等。一般抢救及时能转危为安。本病重在预防,妊娠3次以上的女性不宜献血。如血液已经采出则应去除血浆,如:制备洗涤红细胞供临床输用。(九)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TA-GVHD是输入含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后发生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发病率为0.01%~0.1%,有人统计恶性淋巴瘤发生TA-GVHD为0.1%~2.0%,亦有报告强烈化疗及放疗病人TA-GVHD发生率高。据观察发现,本病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病人多为一、二级亲属间输血。本病的发病机制是供者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在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的受血者体内植活、增殖,进而攻击和破坏受血者体内的细胞和组织,引起一系列病理症候群。TA-GVHD的发病与受血者的免疫状态、供者的HLA抗原及输入的淋巴细胞数量有关。TA-GVHD一般发生在输血后2~30天(平均21天),多数在输血后1~2周发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症状极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主要受损的靶器官是皮肤、骨髓、肠和肝。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述靶器官受损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临床症状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多见。
该病治疗效果极差,应重视预防。采用γ射线辐照血液是预防TA-GVHD的唯一可靠方法。除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冰冻红细胞外,临床输注的其余血液成分均需要辐照处理。同时要避免亲属间输血,尽可能不用新鲜全血,因为新鲜全血中所含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数量最多。(十) 输血后紫癜(PTP)此种反应罕见,大多数发生在妊娠过的妇女。输血后5~10天发病,起病急,有畏寒、发热、荨麻疹、皮肤瘀斑及其他部位出血。病因是受血者体内有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即抗PIA1(抗HPA-1a)。白种人群中只有2.1%的人PIA1抗原阴性,我国人群中阴性者更少,加上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发病5~10天后恢复,故报道较少。本病虽有血小板减少,但输注随机供者血小板无效。正确治疗是类固醇药物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必要时可输注PIA1阴性血小板,但要筛查到合适供者较费力。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及流程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制定本规范及流程。第一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第二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8、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9、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10、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第三条 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第四条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 为100%。第五条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
范文八:【摘要】 目的 对我院本年度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和手段。方法 通过对我院本年度共计输注血液制品6359人/次进行统计与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加以记录。结果 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1%,处于较低水平,不良反应概率最高见于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发生率为77%;输注血浆者不良反应多数为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8%;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者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多见,发生率为74%。结论 加强对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够有效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输血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及急救手段,在把握输血指征的条件下,输血兼备短期抢救与长期治疗的临床效果,能够起到其它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作用。但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类型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性,如果输血应用不当,将直接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出血倾向,溶血反应,酸碱平衡失调,细菌污染,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等。[1]笔者根据我院本年度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如下总结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本年度,我院共计输注血液制品6359人/次,其中输注全血124人/次,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4230人/次,输注血浆1892人/次,输注机制血小板113人/次。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临床护士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进行统一保存。  1.2 研究方法 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为:输血前,应确定患者有无发热现象,在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38℃或升高1℃以上,则判断为发热反应;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出现的胸闷、呼吸困难或皮肤潮红、瘙痒、过敏性荨麻疹者则判断为过敏反应。[2]2 结 果  本年度,我院共输注血液制品6359人/次,回报发生不良反应者共计39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61%。在不良反应中,发热反应29例,所占比例最高,约为74%,过敏反应7例,约占18%。其它反应3例,约占8%。39例不良反应中,由输注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为30例,约占77%,由输注冰冻血浆引起的为9例,约占23%。3 讨 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和输血后2h内出现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且不能用原发性疾病解释症状者。输血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医疗救治方法,对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挽救危险患者,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血液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就造成了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溶血性反应和非溶血性反应两类。[3]在本资料数据中,不良反应以发热最高,共计29例,发生率为74%。其次是过敏反应7例,发生率为18%。其它反应3例,发生率8%。本组资料显示,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要高于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本组数据中,未发现有溶血性不良反应发生,这说明伴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溶血性反应已经大大的减少了。此外,本组结果显示,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机制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常见。  根据以上资料数据分析,为了有效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学习应用新型血液制品和输血新技术方法。在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时主要应注意确定病人有无过敏史,或者在必要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措施;在输入浓缩红细胞悬液时,也可采取去除白细胞或者使用辐照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新型血液制品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4]  经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输血这一治疗手段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输血的不良反应保持谨慎。我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避免和减少促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建立健全规范的用血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临床用血时,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全面考虑输血方法所带来的影响;参考患者的既往病史及过敏史,必要时采取抗过敏的预防措施,血库工作人员应做好血液制品的正确贮存和日常检查;临床护理人员也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记录,认真观察,谨慎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使临床输血工作达到安全、科学、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夏琳,临床输血诊疗技术[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乐虹,严莎.我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5-7.  [3]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4] 袁举.马建新.河南省人民医院219D-2005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范文九:【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01   【摘要】将血液或血液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从而达到挽救患者性命或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式称为输血。目前,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人类血液中成分复杂多样,输血也可能使受血者发生不良反应或感染血液传染病,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甚至死亡。所以认识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输血;输血治疗;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反应称为输血不良反应。由于各种血液成分输注引起的输血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不同,对患者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应了解引起各种输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占输血反应率的52%,临床表现为输血期间或输血1~2小时内,患者体温升高10C以上,并伴有发热及寒颤。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输血过程中输入了致热源,如细菌毒素、一些细菌碎片、蛋白质等,或者是多次输入HLA不相合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输血前除去血液中所含致热源、白细胞及其碎片是常用的预防方法。    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溶血反应,由于患者接受了不相容的红细胞或对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的血浆后,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溶血反应临床表现很不一致,轻者类似发热反应,严重者迅速死亡,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与输入量有关。多在输血开始10~30分钟出现寒战、发热、心悸、头胀、面红、腰背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也有患者在输血后1天或数天后才发生溶血反应,表现为黄疸、发热、贫血等。发现溶血现象应立即终止输血,运用大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以保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并纠正低血压,防治肾衰竭和DIC,必要时需进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发生反应的常见原因就是输入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的血液制品。所以在输血前认真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等免疫学检查是预防该反应的必要措施。    输血后患者还可能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引起输血过敏的原因很多,如患者是过敏体质,血液制品中的蛋白质就易诱发过敏,对此类患者,我们在使用血液制品时推荐使用洗涤红细胞,去除蛋白质和其他过敏原的影响;有些患者则是体内缺乏IgA免疫球蛋白,当输血或其他刺激使患者产生了抗IgA抗体后,再次输入相应的IgA时便发生了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某些患者可能是因为接受了带有某些抗体(如青霉素)的血液,当接触到相应的抗原时发生免疫反应。对于轻度过敏者可使用一些抗过敏药,严重的可使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喉头水肿的可做气管切开,及时抗休克治疗。   除上述不良反应外,我们还会遇见其它多种不良反应,比如:免疫缺陷患者输入含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的血液制品后,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大量增殖,然后向受血者(宿主)的骨髓发起攻击,导致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该病发病率估计为0.1%~1%,发病快,疗效差,死亡率高达90%,是一种免疫反应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皮肤、骨髓细胞、肝、肠等器官受损,一般应用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抗体、抗T细胞抗体等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佳,也可以通过辐射照射灭活淋巴细胞或过滤等方法去除淋巴细胞来预防此病的发生;输入含有白细胞凝集素等白细胞抗体的血液制品使患者体内白细胞聚集,滞留于肺微循环导致肺浸润,同时激活补体引发肺功能障碍,此病发病急,输血后30分钟到1小时就可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哮喘、呼吸困难和发绀,可伴有血压下降、休克、肝肾功能衰竭等;当患者输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不同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时会产生相应抗体,再次输入相同抗原的血小板后血小板会被破坏,甚至患者自身的血小板也会被破坏,导致患者出现畏寒、寒战、高热、荨麻疹及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血浆置换是治疗此病安全有效的手段;采血、制备成分血、血液保存、输血时无菌条件差可致细菌性输血反应,轻型细菌性输血反应以发热为主,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出现该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尽快使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并及时治疗休克、DIC和急性肾衰;短时间内大量输血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患者循环系统负荷能力,会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重者可致死亡,老年人心功能较差,婴幼儿、儿童心功能发育不健全,不耐受大量输血,易发生循环超负荷;当大量输血时,血液制品中过量的枸橼酸盐消耗患者体内钙离子,从而引起低钙血症和枸橼酸中毒,受血者会出现不自主的肌震颤、手足抽搐、出血、血压下降等症状,要避免该情况可使用浓缩红细胞,并预防性使用适量的钙剂。    输血反应类型很多,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当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先立即停止输血,再查找原因,并根据症状及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   输血有风险,使用血液制品前医务工作者应对患者和供血者作详细的免疫血液学检查,保证输入的血液成分在患者体内正常存活,不被抗体破坏,而减少一些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单位:675005 云南省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上接第419页)   [1] 王茂斌主编.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2] Antonios N,Carnaby-Mann G,Crary M,et al.Analysis of a Physician Tool for Evaluating Dysphagia on an Inpatient Stroke Unit:The 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49-57.   [3] 窦祖林主编.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单位:40001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范文十:输血不良反应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即发反应 迟发反应免疫性反应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溶血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非免疫性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空气栓塞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血栓性静脉炎某些输血相关疾病二、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常见原因是什么?1、非免疫性反应:能够引起发热反应的各种微量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药物中杂质、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杂质等。尤其是细菌性热源,其内毒素致热作用最强。2、免疫反应:与多次输入HLA 不相合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有关。有人发现54%的发热反应受血者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反应呈阳性,输血次数与阳性反应率呈平行关系。由于多次接受输血,受血者血中产生白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再次接受含有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输血,则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使白细胞、血小板溶解,释放热原,导致发热反应。其发热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输入血液成分中白细胞数量有关。3、其他反应的早期症状: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等早期或轻症也可表现为发热,要加以鉴别。4、目前血站提供的血液全部经滤除白细胞,发热反应明显减少。三、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有何临床症状?如何治疗和预防?1、临床症状: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畏寒、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部分受血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血压多无变化,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渐缓解,7~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2、治疗:(1)当有发热先兆,出现寒战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但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给予对症治疗,用镇静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2)严重者进行物理降温,伴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苯巴比妥。(3)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1次。3、预防:采、输血器具和血液成分制剂的制备过程要做到无热原;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要选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四、输血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与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1、原因:(1)过敏体质的受血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埃、虾蟹、鸡蛋等,特别是输血时血浆中含有变性血浆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2)献血者对某些物质过敏,并已产生抗体,随血液输注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或献血者血液含有高效价的HLA抗体,如将其血液输注给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3)多次输血使IgA缺乏的受血者对献血者血浆的IgA产生类特异性抗一IgA,当再次输血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2、症状: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一般不发热;较重者可有发热,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和眼睑结膜充血,口唇增厚感;喉头粘膜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发生过敏性休克者,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IgA缺乏者如有高效价抗一IgA存在,仅输入4~8ml血液,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3、治疗:(1)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用抗组胺类药物如非那根、苯海拉明或糖皮质激素等即可消退。(2)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1.5ml。(3)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包括使用肾上腺素、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液等。如发生严重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须实行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4)IgA缺乏者输血过敏反应虽很少见,但这种反应发生迅速而严重,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4、预防:(1)对有过敏史的献血者进行筛除。(2)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在输血前30分钟,口服抗组胺药物。(3)IgA缺乏需要输血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五、什么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其输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什么?1、受血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的献血者血浆,使献血者红细胞或/和自身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2、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1)输入不相容红细胞的量。(2)血浆中抗体效价和激活补体的能力、补体的活性。(3)抗原的特性(红细胞膜上抗原决定簇的数目)。(4)抗体特性(IgM抗体多造成血管内溶血,IgG多导致血管外溶血)。(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6)输血速度。六、如何判断受血者已经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受血者即可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潮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或手术全麻状态下受血者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七、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实验室应做哪些检查?1、核对献血者的血样、受血者的血样和血袋标签的血型是否一致。2、立即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观察血浆颜色,,溶血后游离血红蛋白立即升高,1-2小时达高峰。3、用输血前、后血液标本复查ABO血型与RhD血型、抗体筛查,并分别与血袋内剩余血液重复交叉配血试验。4、收集受血者输血后第一次尿,肉眼及生化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及尿胆元。5、血浆结合珠蛋白与间接胆红素测定。6、溶血反应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7、立即对受血者血样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8、立即将受血者血液做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红细胞碎片。八、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一旦确定应迅速采取哪些救治措施?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率很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在治疗上,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抢救溶血性输血反应成功与否的关键。1、发现和怀疑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路,密切观察受血者的脉
搏、呼吸、血压和体温,尿量和尿色,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等。立即采集受血者血样标本(抗凝和不抗凝),连同所剩的剩余血送输血科(血库)进行复查。2、迅速补充血容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应限制液体输人量。3、贫血严重者,应输O型洗涤红细胞。4、严重溶血反应,应尽早实行换血疗法,换血量的多少应根据病情轻重或误输异型血量多少而不同。5、尽早利用利尿药物:如静脉注射利尿酸钠25~50mg或呋塞米20~40mg等,每日1~2次。6、应用碱性药物:在利尿基础上加用5%碳酸氢钠溶液l00ml~250 ml。7、预防DIC发生:除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外,可静滴潘生丁400~600mg,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先静滴4000U,以后1500U/h,维持6~24小时,但有出血危险性。8、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输血反应症状,防止过敏性休克,静滴氢化可的松300~6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9、其他治疗:为预防肾功能衰竭可用扩张肾血管药物,如静滴多巴胺或苄胺唑啉。九、什么情况下可发生非免疫性溶血输血反应?冰箱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库存血保存不当(正常温度2-6℃)、血液制品在室温中放置时间过长、运输过程中受到剧烈振荡、血液中加入不等渗溶液及某些药物、输血时的不当加温等,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受到损伤破坏即可溶血,输入体内产生高血红蛋白血症,可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