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热空气会杀死肺癌呼吸困难细胞吗?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正文
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吗?
 来源:&&   |
【提问】痰液找癌细胞3次均为阴性怎么是癌呢?
【回答】学员jjwx08175,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痰液检查阳性率不高,3次均为阴性不是肺癌的主要诊断标准。多次痰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肺中带血丝,伴左胸痛、发热,X线片示右上肺4cm&2.5cm大小的阴影,边缘模糊。
肺癌症状:
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但很快又会复发。
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根据题干临床表现,判断为肺癌。
快考试了,加油!不明白的及时在答疑板上问,老师们会及时为您解答。^_^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追问】不懂
【回答】学员,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多次痰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根据题干临床表现,判断为肺癌。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痰液找癌细胞3次均为阴性怎么是癌呢?应该三次都是阳性才能诊断是癌症
【回答】学员,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痰液检查阳性率不高,3次均为阴性不是肺癌的主要诊断标准。多次痰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肺中带血丝,伴左胸痛、发热,X线片示右上肺4cm&2.5cm大小的阴影,边缘模糊。
肺癌症状:
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但很快又会复发。
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根据题干临床表现,判断为肺癌。
祝您学习愉快!
★问题所属科目:---
护士资格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护士资格考试辅导
教学服务教学材料
其他推荐: |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疾病常识/小细胞肺癌
疾病介绍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的20%,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容易复发,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 疾病分类 病理组织学上SCLC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包括以往的燕麦细胞癌)、混合性癌(即小细胞癌与鳞或腺癌的混合型)。 目前SCLC治疗领域最常用的分期系统为美国退伍军人医院肺癌研究小组制定的SCLC分期系统:如果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包括其引流的区域淋巴结,如同侧肺门、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且能被纳入一个放射治疗野即为局限期(Limited Disease,LD),如果肿瘤超出局限期范围即为广泛期(Extensive Disease,ED),其中前者约占1/3,后者占2/3。这种分期方法简单、易行,与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TNM分期目前也用于SCLC的分期。基本知识医保疾病:是患病比例:0.015%易感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传染方式:无传染性并发症:肺炎心律失常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外科 胸外科 内科 呼吸内科 肿瘤科 肿瘤外科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1-5年治愈率:局限期平均生存(MS)12-20个月,5年生存率(SR)10-20%;广泛期MS 7-12个月,5年SR小于2%。常用药品:六甲蜜胺肠溶片依托泊苷软胶囊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 100000元)温馨提示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多餐,食物合理搭配,食谱多样化。病因机制发病原因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SCLC与吸烟关系密切。根据对年世界范围内吸烟与肺癌的汇总分析,肺癌与吸烟强度(吸烟量)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SCLC的关系最为明显。发病机制过去几十年中SCLC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提示SCLC的发生可能包含多种基因的参与。有研究认为抑癌基因p53、RB基因(视神经母细胞瘤基因),癌基因Bcl-2基因、Myc基因, 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等均与SCLC的发病有一定关系。病理生理一般认为小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嗜银细胞),属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decarboxylation)瘤。也有人认为其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中可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干细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分化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一 型。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生长迅速,转移较早。光镜下,癌细胞小而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浆少,形似裸核。癌细胞密集成群排列,由结缔组织加以分隔,有时 癌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成团。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瘤细胞胞浆中含有典型的轴样神经内分泌颗粒,但颗粒的量多少不等,并证明和5-HT及ACTH有关。从免疫 组织化学研究看,瘤细胞对NSE,5-HT,CgA,另有部分病例(10%)对Sy呈阳性反应,证明小细胞癌具有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另外,在同一肿瘤中同 时对CK和EMA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预防方法肺癌的预防胜于治疗,主要分为三级预防。预防针对健康人群,主要包括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污染。尽量避免室外空气污染、厨房油烟。选用环保型装修材料。营养均衡,多食谷物、蔬菜、水果。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适应力。预防即康复性预防,肺癌患者应遵医嘱按期到医院复查。并发病症肺炎、心律失常1、呼吸道并发症:肺炎、痰液潴留等是最常见的小细胞肺癌呼吸道并发症。这是因为当患者做完手术后,咳嗽现象往往会因为伤口的疼痛受到限制,所以就会很容易导致痰液留积现象的发生,从而引肺不张等肺部疾病。2、血胸、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这是在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是发病率往往是比较低的。一旦发生血胸,必须要及时地救治,因为此病的危害很大。脓胸往往是由于支气管以及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所引起的。支气管胸膜瘘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支气管残端癌存留等所引起的。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血压、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小细胞肺癌
多发群体吸烟人群为高发人群,小细胞肺癌患者中90%以上的人有吸烟史。发病年龄35-68岁,平均发病年龄60岁,男性多于女性。疾病症状小细胞肺癌早期可无症状,诊断时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80%)、咳嗽(70%)、气短(60%)、体重下降(55%)、疼痛(40-50%)、咯血(25%)。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一)咳嗽: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可出现持续性、高调金属音咳嗽。咳嗽多伴少量黏液痰,当继发感染时可合并脓痰。(二)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少数因侵蚀大血管出现大咯血。(三)胸闷、气短: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或肿瘤转移至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气管隆突。二、肿瘤在胸腔内扩展所致的症状和体征(一)胸痛: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或胸壁,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如肿瘤侵犯胸膜,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二)上腔静脉综合征:多为上腔静脉受压迫或较少见的腔内瘤栓阻塞所致,表现为颜面、颈部、上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胸前部淤血及静脉曲张,可伴头晕、头涨、头痛。(三)咽下困难:肿瘤侵犯或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四)呛咳:气管食管瘘或喉返神经麻痹引起饮水或进食流质食物时呛咳。(五)声音嘶哑:肿瘤直接压迫或转移致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多为左侧)时出现。(六)Horner综合征:位于肺上尖部的肺癌称为肺上沟癌(Pancoast癌),当压迫颈8、胸1交感神经干,出现典型的Horner综合征,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颜面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侵犯臂丛是出现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称为Pancoast综合征。(七)肺部感染:由于肿瘤阻塞气道引起的、在同一部位可以呈反复发生的炎症,亦称作阻塞性肺炎。三、肿瘤肺外转移引起的症状体征(一)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固定,质地坚硬,逐渐增大、增多、融合,多无痛感。(二)转移至胸膜:引起胸痛、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血性。(三)转移至骨:多呈隐匿经过,仅1/3有局部症状,如疼痛、病理性骨折。当转移至脊柱压迫脊髓神经根时,疼痛为持续性且夜间加重。脊髓内转移可于短时间内迅速出现不可逆的截瘫症候群。(四)转移至脑:可由于颅内病灶水肿造成颅高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也可由于占位效应导致复视、共济失调、颅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五)转移至心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出现心包压塞的表现,呼吸困难,平卧时明显,颈静脉怒张,血压降低,脉压差缩小,体循环淤血,尿量减少等。(五)转移至肾上腺、肝脏等部位,引起局部周围脏器功能紊乱。四、肿瘤肺外表现及全身症状:肿瘤肺外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乏力、厌食、体重下降。还包括副肿瘤综合征,常见的以下几种:(一)类癌综合征:因5-羟色胺分泌过多导致哮喘样呼吸困难、阵发性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二)Eaton-Lambert综合征:即肿瘤引起的神经肌肉综合征,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三)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S):表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食欲欠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甚至定向力障碍。(四)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杵状指,指端疼痛,肥大性骨关节病。(五)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肿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脂肪重新分布等。
诊断鉴别/小细胞肺癌
辅助检查胸部普通X线检查,是最简单易行,且廉价的检查方法。胸部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能显示普通X线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病变,显示肺门淋巴结及纵隔内受累的范围及程度。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发现肺部小病灶方面不如CT,但可较明显显示肿瘤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在明确有无颅内转移时,增强MRI为首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全身PET在确定肺内肿块、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方面精确性明显高于CT及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肿瘤所在的部位、大小,痰的质量、是否并发感染等有关,中心型肺癌检出率较高,但难以明确类型,目前已不推荐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支气管腔内浸润范围,并取得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气道内超声(Endobronchial Ultrasound,EBUS)是一项新技术,对于仅有气道受压而无腔内肿物的病变,此检查可以帮助明确病变范围,提高透壁活检的准确性。经皮穿刺肺活检:在CT引导下完成,活检阳性率高达90%,若肿瘤含大部分坏死区则常呈假阴性。纵隔镜:对于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可考虑纵隔镜活检,对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或前纵隔淋巴结侵犯的诊断意义较大。胸腔镜和开胸活检:对难以确诊的周围型病变、纵隔病变或胸膜病变可考虑胸腔镜或开胸探查活检。浅表淋巴结超声:SCLC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超声扫查颈部、锁骨上、腋窝等处确定淋巴结转移分期。腹部超声、CT或MRI:肝脏及肾上腺是SCLC容易转移的部位,初诊患者应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明确分期。头颅增强MRI:增强MRI对脑转移灶较CT更为敏感。全身骨扫描:全身骨扫描提示高代谢的部位,应仔细询问病史、结合MRI确定是否为转移。肿瘤标记物检查:主要标记物为NSE、CEA、SCC、CYFR21-1等,缺乏特异性,对病情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鉴别诊断最终通过病理学检查与其他类型的肺癌相鉴别。
治疗方案/小细胞肺癌
治疗概述就诊科室:外科 胸外科 内科 呼吸内科 肿瘤科 肿瘤外科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1-5年治愈率:局限期平均生存(MS)12-20个月,5年生存率(SR)10-20%;广泛期MS 7-12个月,5年SR小于2%。常用药品:六甲蜜胺肠溶片依托泊苷软胶囊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 100000元)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可以联合或序贯以放疗,对于不到5%的仅限于肺实质内的早期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局限期 SCLC以同步放化疗或化疗、放疗序贯治疗为主,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治疗,同步放化疗应尽早,并应给予预防性全脑放疗,预防性全脑放疗对生存的益处显着。广泛期SCLC以化疗为主,择期行局部或转移灶治疗。手术治疗按照TNM分期T1-2N0M0的患者经纵隔镜或外科分期证实者可行手术切除,即使是达到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亦需行化疗。药物治疗单药方案,1990s以前针对许多药物单药对SCLC的疗效的研究较多。2000年以前多个在SC LC广泛期患者中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证实了EP方案、CAV方案等在延长生存方面较单药所具有的优势。目前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主要是联合化疗方案,如下:EP方案:依托泊甙 联合 顺铂。CAV方案: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1。伊立替康 联合 顺铂。一线后可考虑选用托泊替康、紫杉类及氨柔比星等。放射治疗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治疗两种,剂量 60-70Gy/2Gy/f。疾病预后局限期平均生存(MS)12-20个月,5年生存率(SR)10-20%;广泛期MS 7-12个月,5年SR小于2%。护理方法主要针对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吸烟20年以上,20岁以下开始吸烟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经常接触煤烟、煤焦油和油烟者,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采矿者等)、慢性咳嗽、痰中带血者及有肺癌家族史者。高危人群最好能每年定期全面体检,有条件的行CT检查。如出现刺激性咳嗽、血痰火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医院就诊。饮食保健患者化疗饮食宜清淡,忌肥腻、不易消化食品及油炸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多餐,食物合理搭配,食谱多样化,均衡膳食。放、化疗间期注意避免劳累,注意休息,规律作息,避免感染。宜1、饮食宜清淡;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少食多餐; 4、食物合理搭配,食谱多样化,均衡膳食。忌1、忌肥腻、不易消化食品及油炸食品; 2、忌烟酒;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疾病预防/小细胞肺癌
肺癌的预防胜于治疗,主要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针对健康人群,主要包括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污染。尽量避免室外空气污染、厨房油烟。选用环保型装修材料。营养均衡,多食谷物、蔬菜、水果。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适应力。二级预防早诊、早治针对高危人群,主要针对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吸烟20年以上,20岁以下开始吸烟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经常接触煤烟、煤焦油和油烟者,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采矿者等)、慢性咳嗽、痰中带血者及有肺癌家族史者。高危人群最好能每年定期全面体检,有条件的行CT检查。如出现刺激性咳嗽、血痰火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医院就诊。三级预防即康复性预防,肺癌患者应遵医嘱按期到医院复查。
发展方向/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肺癌亚型,约占肺癌的15~20%。顾名思义,形态学上看,其癌细胞比较小,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小细胞肺癌细胞个头虽小,但活动能量大更易早期转移,尤其是脑转移的比例较高,大约三分之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病情发展更快,生物学行为更差。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治疗方案不同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治疗更强调全身治疗。因此,全身化疗是小细胞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并非主要治疗手段。放疗和EP方案联合是目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最佳的方案,特别是,放疗早期参与明显优于晚参与,一般临床上在化疗开始后1-2周期后,即给予放疗,这样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不推荐常规胸部放疗,因为不改善生存。放疗还可以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转移、脊髓压迫以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等。但如果是远处转移灶完全缓解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胸部病灶的同期化放疗可能有生存受益。小细胞肺癌治疗对于化疗很敏感。在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时,大约有40%~70%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也可以获得20%完全缓解。近年来,一些新药和新的联合化疗方案被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包括伊立替康、紫杉醇、异环磷酰胺、拓扑替康、吉西他滨、洛铂、氨柔吡星、培美曲塞等等,单药或联合化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癌症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6次
参与编辑人数:2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37:38
贡献光荣榜破坏环境的危害 【范文十篇】
破坏环境的危害
范文一:自从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有的人面临着这么严重的环境污染,却还没有意识到危害的征兆已经降临。
在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白色环境污染”相当多。例如:人们上商场、菜市场等购物,都用白色的塑料袋装着。说是因为白色的塑料袋卫生。但是人们用了以后就扔在地上,哪里顾及这会带来多大的污染。
还有大气污染,许多有钱的大老板开着小汽车东奔西跑。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富有的表现。但是,在懂得这种污染危害之大的人看来,却是不文明的表现。这些人把整个城市搞的乌烟瘴气,却不以为然自己在破坏环境。
在农村里,有花草树木,空气当然好,环境污染也就会相应减少。但是人们不懂得去保护,反而去破坏。例如:人们滥砍滥伐,把一个充满空气和活力的山砍的伤痕累累,毫无生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还有河水里沼泽遍地。
人类面临着这么多的环境问题,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为了人类不再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我们应该发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一草一木,就是关爱人类的生存”的号召。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努力吧!
难道人们就不想有一个天常蓝、水常碧、鸟齐鸣的生态环境吗?如果在这样任意糟蹋下去,几时百年以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变成:空中弥漫着工厂排出的滚滚浓烟;河里到处流淌着工厂排除的污水……后果不堪设想啊!
人们啊!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吧!
范文二:破坏环境的危害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报道,世界上有110个国家可耕地的肥
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
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
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
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造
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
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
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造成温室效应严重
威胁着全人类。
据专家预计,由于温室效应海平面将升高,许
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
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温室效应示意图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积的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八、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范文三:破壞環境帶來的危害
1、什麼是水體感官性污染?
(1)色澤變化。天然水是無色透明的。水體受污染後可使水色發生變化,
從而影響感官。如印染廢水污染往往使水色變紅,煉油廢水污染可使水色黑褐,等等,水色變化,不僅影響感官,破壞風景,有時還很難處理。
(2)濁度變化。水體中含有泥沙、有機質以及無機物質的懸浮物和膠體物,產生混濁現象,以致降低水的透明度,而影響感官甚至影響水生生物的生活。
(3)泡狀物。許多污染物排入水中會產生泡沫,如洗滌劑等。漂浮於水面的泡沫,不僅影響觀感,還可在其孔隙中棲存細菌,造成生活用水污染。
(4)臭味。水體發生臭味是一種常見的污染現象。水體發臭多屬有機質在嫌氣狀態腐敗發臭,屬綜合性惡臭,有明顯的陰溝臭。惡臭的危害是使人憋氣、噁心,水產品無法食用,水體失去旅遊功能等。
2、什麼是水體有機污染?
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業和造紙工業等排放含有大量有機物的廢水所造成的污染。這些污染物在水中進行生物氧化分解過程中,需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旦水體中氧氣供應不足,會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機物的厭氧發酵,散發出惡臭,污染環境,毒害水生生物。
3、什麼是水體無機污染?
指酸、堿和無機鹽類對水體的污染,首先是使水的PH值發生變化,破壞其自然緩衝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長,阻礙水體自淨作用。同時,還會增大水中無機鹽類和水的硬度,給工業和生活用水帶來不利影響。
4、什麼是水體的有毒物質污染?
各類有毒物質進入水體後,在高濃度時,會殺死水中生物;在低濃度時可在生物體內富集,並通過食物鏈逐級濃縮,最後影響到人體。
5、什麼是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
含植物營養物質的廢水進入水體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使藻類大量繁殖並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從而導致魚類等窒息和死亡。
6、什麼是水體油污染?
沿海及河口石油的開發、油輪運輸、煉油工業廢水的排放等,而且當油在水面形成油膜後,影響氧氣進入水體,對生物造成危害。此外,油污染還破壞海灘休養地、風景區的景觀與鳥類的生存。
7、什麼是水體的熱污染?
熱電廠等的冷卻水是熱污染的主要來源。這種廢水直接排入天然水體,可引起水溫升高,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還會使水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溫升高對魚類的影響最大,可引起魚類的種群改變與死亡。
8、什麼是水體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生活污水、醫院污水以及屠宰肉類加工等污水,含有各類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體會傳播各種疾病。
9、氰化物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是什麼?
在電鍍等行業中能產生大量含氰化物廢水、氰化物可通過呼吸道、食道及皮膚浸入而引起中毒。輕者有粘膜刺激症狀,唇舌麻木、氣喘、噁心、嘔吐、心悸。 重者,呼吸不規則,意識逐漸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
氰化物中毒治癒後還可能發生神經系統後遺症,水的氰化物濃度超過0.03毫克/ 升時,魚類中毒。
10、鉻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是什麼?
鉻的工業用途很廣,主要有金屬加工、電鍍、制革行業,這些行業排放的廢水和廢氣是環境中的主要污染源。
鉻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過量的鉻對人體健康有害;六價鉻的毒性更強,更為被人體吸收,有致癌作用,而且可在體內蓄積。過量的(超過10ppm)三價鉻和六價鉻對水生物都有致死作用。
11、洗滌劑的污染及其危害是什麼?
合成洗滌劑的有效成份是表面活性劑和增淨劑,此外,還有漂白劑等多種輔助成分。表面活性劑按其分子構型和基團的類型,可分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三類。後兩種在工業和生活中大量使用。
含合成洗滌劑的廢水主要有洗滌齊生產廢水,工業用洗滌劑清洗水、洗衣工廠排水和餐飲業以及生活污水。排入水體後,消耗溶解氧,並對水生生物有輕微毒性,能造成魚類畸型,其中所含磷酸鹽溶劑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12、有機氯農藥污染及其危害是什麼?
有機氯農藥基本上分為以基為原料的以環二烯為原料的兩大類化合物。氯苯結構較穩定,生物體內酶難於降解,所以積存在動、植物體內的有機氯農藥分子消失緩慢。由於這一特性,它通過生物富集和食物鏈的作用,環境中的殘留農藥會進一步得到農集和擴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的有機氯農藥能在肝、腎、心臟等組織中蓄積,特別是由於這類農藥脂溶性大,所以在體內脂肪中的積極因素貯 更突出。蓄積的殘留農藥也能通過母乳排出,或轉入卵蛋等組織,影響後代。
中國於六十年代已開始禁止將DDT、六六六用於疏菜、茶葉、煙草等作物上。
13、什麼是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所含的有機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時所消耗的氧氣量。是一種以微生物學原理為基礎的測定方法。所有影響微生物降解的因素, 如溫度的時間等將影響BOD的測定。最終的BOD是指全部的有機物質經生化降解 至簡單的最終產物所需的氧量。一般採用20℃和培養5天的時間作為標準。以 BOD表示,通常用亳克/升或ppm作為BOD的量度單位。
14、什麼是化學需氧量(COD)?
化學需氧量(COD),是在一定條件,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所消耗 的氧化劑的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它是指示水體被還原性物質污染的主要指標,還原性物質包括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和硫化物等,但水樣受有機物污染是極為普遍的,因此化學需氧量可做有機物相對含量的指標之一。化學需 氧量的測定,根據所用氧化劑的不同,分為高錳酸鉀法和重鉻酸鉀法。高錳酸鉀
四法操作簡便,所需時間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狀況,常被用於污染程度較輕的水樣,重鉻酸鉀法對有機物氧化比較完全、適用于各種水樣。
15、溫室效應及對全球氣候變化有何影響?
地球表面的溫度及氣候由太陽輻射決定,地球從太陽吸收的能量必須與地球和大氣層向外釋放的輻射能量相平衡,地球的溫度才能穩定在一定範圍內。為了維持這種平衡,地球上的外釋能量的一部份由輻射性的大氣層氣體(即溫室氣體)吸收並再反射回地球,進而減少向外太空的能量淨排放,這就是溫室效應。自 然界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水蒸汽、甲烷、一氧化氮和臭氧。人類活動
一方面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礦物燃料使用量不斷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又大量地毀壞森林、草原,使地球正在不斷地失去二氧化碳儲備庫,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在迅速增加,至使地球與向外釋放能量減緩,造成不正常的溫室效應。不正常的溫室效應的直接危害在於它使全球的氣溫升高。據科學家計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將會使全球平均溫度增加1.5~7℃,高緯度地區增加4~10℃,這樣迅速升高的溫度將會引起地球上的冰川融化,導至海洋平面上升,使許多沿海城市遭受滅頂之災。
科學家經過大量觀測,不正常的溫室效應是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最主要在於地球上過量的二氧化碳,過去一百年地球表面溫度已上升0.3~0.6,當然學術界對此還有分歧,但多數人認為,全球變暖將給人類造成極嚴重的社會經常問題,所以必須及早採取切實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16、臭氧層破壞及其危害是什麼?
臭氧層是指距地球表面10至50公里的大氣層中由臭氧構成的氣層。臭氧是一種氣體,其分子結構為三個氧原子,即O3。臭氧層的主要功能在於吸收來自宇宙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萬物免受紫外線幅射的危害,所以,臭氧層被稱之為地球的保護傘。但如今,臭氧層已被人類嚴重破壞,本世紀開始人類大量使用高度穩定的合成化合物,如空調器、冰箱工業、溶劑、航空航太用製冷劑、噴霧劑、清洗劑中含氯氟烴化合的揮發出來,通過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與臭氧發生化學反
應而將其摧毀。1984年科學家們首先在南極上空發現了臭氧層空洞,最近在北極上空也發現了臭氧層空洞,臭氧層破壞的直接後果是使太陽輻射的紫外線長趨直入,危害人類及其他生物。科學家們證實:大氣中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線就增加2%,皮膚癌的發病率則增加約4%,此
外還會損害人的免疫系統,使人們罹患白內障和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大,同時,也損害海洋生物,阻礙植物生長。最近的環境科學研究結果表明:臭氧層破壞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17、光化學煙霧污染方式及其危害是什麼?
汽車、工廠(主要是汽車尾氣)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第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光)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第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體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稱為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成分複雜,它們對人及動物的傷害主要表現在眼睛和粘膜受刺激、頭痛、呼吸障礙、慢性呼和浩特吸道疾病惡化、兒童肺功能異常等。
18、惡臭的等級及其危害是什麼?
惡臭是一種飄浮在空氣中的細微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的有硫化氫、硫醇類、氨、甲基硫、甲醛、酚類和各種蛋白質的分解產物等。惡臭靠風擴散和傳播,其強度可劃分為六級:0級,無臭;1級,勉強感到輕微臭味;2級,容易感到輕微臭味;3級,明顯感到臭味;4級,強烈臭味;5級,無法忍受惡臭對人體呼吸、消化,心血管,內分泌及神經系統都會造成影響。高濃度的惡臭還可使接觸者發生肺水腫甚至窒息死亡。長期反復受到惡臭物質的刺激,還會引起嗅覺疲勞,導致嗅覺失靈。
19、二氧化硫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二氧化硫(SO2)是無色氣體、具有刺激性氣味。大氣中SO2濃度達1—5ppm 時,刺激呼吸道並增大氣流阻力,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兒童比成年人更敏感。高濃度SO2能使敏感的針葉樹脫葉甚至枯死,還會造成酸雨。
20、鉛污染的方式及其危害是什麼?
鉛污染是重金屬污染中毒性較大的一種。城市大氣中鉛污染主要來自汽車尾氣中的烷基鉛。鉛對人體的污染途徑呼吸道和飲食,通過呼吸道攝入吸收效率高,速度也快。
鉛對人體全身各器官系統均有作用,但以神經系統、血液和心血管系統為主。最常見的是貧血、鉛絞痛和鉛中毒性肝炎。在神經系統的症狀為植物神經衰弱(如頭痛、頭錯、乏力、煩燥、睡眠不好、記憶力衰退等)和多發性神經炎。
21、多環芳烴污染及其危害是什麼?
含有兩個以上苯的氫化合物統稱為多環芳烴。環境中的多環芳烴主要來源於煤和石油的燃燒。燃燒生成的多環芳烴大部份附著在煙塵粒子上排入大氣。柴油機和汽油機的排氣中,煤氣廠和瀝青加工廠等所排出的廢氣和廢水中,都有多環芳烴。多環芳烴還存在於薰制的食物和煙霧中。
多環芳烴對人體的危害發現較早,1915年科學家就證實,煤焦油對家兔有致癌作用。多環芳烴並不是直接致癌物,它在體內經過酶的作用後生成終致癌物。
經致癌物與DNA或RNA等結合後產生不可修復的損害而導至癌症。
22、電磁波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電磁波是傳播著的交變電磁場,按波長可分為長波、中波、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波段,按頻率可分為低頻、高頻、超高頻和特高頻。電磁輻射污染是重要的環境污染要素之一。它在無形中對人產生傷害。
電磁波輻射源的輸出功率越大,波長越短,頻率越高,距離輻射源越近,接觸輻射時間越長,環境溫度越高,濕度越大,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就越大。人若長期生活在電磁波輻射污染的環境中,會出現乏力、記憶力減退為主的神經衰弱症,易激動和月經紊亂等症狀。
微波對人體的傷害以熱效應為主,以對視覺器官的危害最突出。使用“大哥大”會改變人腦神經及其血流方面,久而久之,人腦受損病變。
23、什麼是有毒化學品污染?
有毒化學品是指進入環境後以通過環境蓄積、生物蓄積、生物轉化或化學反應等方式損害健康和環境,或者通過接觸對人體具有嚴重危害和具有潛在危險的化學品。
由於全球有毒化學品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以及國際間貿易的擴大,大多數有毒化學品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還不完全清楚。它們在環境中的遷移也難以控制,對人類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於有毒化學品洩漏和運輸所造成的事故的特點是突發性強,污染速度快、範圍大,持續時間長,特別是一些惡性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嚴重;以及由於有毒化學品所產生的有害廢物對人類環境構成長期潛在危害,有毒化學品問題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環境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把部分廢物轉移到第三世界,雖然已經有了《巴塞爾公編印》,但仍屢禁不止,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有害廢物的事件經常發生。
范文四:破坏环境的危害     自从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有的人面临着这么严重的环境污染,却还没有意识到危害的征兆已经降临。     在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白色环境污染”相当多。例如:人们上商场、菜市场等购物,都用白色的塑料袋装着。说是因为白色的塑料袋卫生。但是人们用了以后就扔在地上,哪里顾及这会带来多大的污染。     还有大气污染,许多有钱的大老板开着小汽车东奔西跑。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富有的表现。但是,在懂得这种污染危害之大的人看来,却是不文明的表现。这些人把整个城市搞的乌烟瘴气,却不以为然自己在破坏环境。     在农村里,有花草树木,空气当然好,环境污染也就会相应减少。但是人们不懂得去保护,反而去破坏。例如:人们滥砍滥伐,把一个充满空气和活力的山砍的伤痕累累,毫无生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还有河水里沼泽遍地。     人类面临着这么多的环境问题,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为了人类不再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我们应该发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一草一木,就是关爱人类的生存”的号召。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努力吧!     难道人们就不想有一个天常蓝、水常碧、鸟齐鸣的生态环境吗?如果在这样任意糟蹋下去,几时百年以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变成:空中弥漫着工厂排出的滚滚浓烟;河里到处流淌着工厂排除的污水……后果不堪设想啊!     人们啊!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吧!
范文五: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破坏(又叫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 。各种预测都认为,这种能源结构至少将维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国油气贮量有限,而水电 核电价格相对较昂贵。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 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 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 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 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它给人类 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 2等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 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 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 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积累的结果。 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CO 2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者 ,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4,他们对世界环境的恶化应负主要责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意味着 比较低的能源效率;另一个所面临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技术工艺落 后,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排入大气的烟尘90%的SO 2和85%的CO 2均来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 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却逐渐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这一矛盾。
破坏环境的危害主题班队会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父母及家人的多度宠爱,变得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迈进校门之后,由于不懂得最基本的卫生和环保知识。常常表现出某些不好的行为习惯,随便乱扔垃圾,随便乱丢纸屑,造成了学校环境的恶劣。如果不改变这些行为习惯,必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活动目标:
要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学习和了解基本的保护环境的常识。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卫生,和爱护学校班级卫生的意识,做一个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三、活动形式:
朗诵儿歌、唱歌、知识问答、游戏。
四、活动准备和分工:
1、 搜索《小学生基本卫生常识》
搜索儿歌,《保护环境童谣》。搜集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修改歌词)。
2、挑选安排学生主持人。
3、布置教室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宣布班会开始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走进校门,我们就成了学校的一员。你们认为谁是学校的主人呢?
老师:在这里,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
全班集体朗诵:小学生需要牢记的个人卫生常识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3、勤剪指甲;
4、要注意读写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5、随时随地勤洗手;
6、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7、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8、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9、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10、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老师小结:同学们:要讲卫生,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从讲究个人卫生做起。只有我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生病,有了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可能在,爱护学校环境卫生中,做的更好。贡献出自己最大的能力。
老师:让我们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安排活动:
1、朗诵儿歌
学生主持人甲:同学们,我们一切朗诵儿歌,《保护环境童谣》 伸伸手,弯弯腰,校园卫生要搞好。
废纸屑,瓜果皮,随手乱丢可不要。
垃圾桶,对你笑,赶快让它吃个饱。
废弃物,不乱扔,肮脏大家有责任。
节约水,节约电,不乱花掉一分钱。
清清水,欢乐流,随手关掉水龙头。
校园越来越美好,你欢笑来我欢跳。
老师:同学们朗诵得真好,你们平时是这样做的吗?做到的同学自己夸夸自己(学生双手竖起大拇指摇三下),没有做到批评一下自己。(学生刮三下自己的鼻子)
2、环保知识互动问答。(学生主持轮流提问)
答对的:主持人带领大家:大家竖起大拇指,鼓励他说:XX。XX你真棒。
答错的:另外找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是错的。
(1)牛奶不是零食,可以带进学校。(错)
(2)学校规定不让带零食进学校,我在校门口吃完再进来。(错)
(3)我看见水龙头开了,赶紧跑过去关好。(对)
(4)我发现同学要下草坪捉蜗牛,我马上制止他。(对)
(5)小华的小便实在憋不住了,他想就在洗手池里撒一次吧。(错)
(6)保护校园和教室干净整洁是我的责任。(对)
(7)秋天来了,我们喜欢的树叶掉下来了,我把它们都捡起来放在课桌里。(错)
(8)洗手池里有一张纸,看来快要堵住洗手池了,我还小,这可不关我的事。(错)
(9)冬天也要适当的通风换气。(对)
(10)楼道的窗户不要轻易打开。(对)
(11)今天小红不想做卫生,赶紧找个人来替她做。(错)
(12) 我愿意帮助值日生做卫生。(对)
(13)同学们都还小,走路的时候可以摸着墙壁走。(错)
(14)不在室内外乱扔纸屑和果皮。(对)
(15)小刚坐在窗户边,他常常向外扔东西。(错)
老师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但也有一些不文明的人破坏环境的,你知道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很为你们骄傲,自豪!
3:让保护环境之歌处处飞。我们一起合唱一首《咱们从小保护环境》。
(《咱们从小讲礼貌》改编)。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小朋友啊,欢欢喜喜进学校。见了纸屑捡起来,捡起来,花草树木对我笑,对我笑。纸屑捡起来,垃圾不见了,咱们从小讲卫生,咱们从小保护环境。
好儿童,志气高,讲卫生,护环境,小朋友啊,咱们一定要记牢。保护环境,讲卫生,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抛,不乱抛。卫生要做到,环境要保护,咱们从小讲卫生,咱们从小保护环境。
班主任总结
师:同学们,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是我钔的责任,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我们每一个同学要时时刻刻牢记这个责任,
宣布班会结束
师:现在我宣布,《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主题班会结束!
范文七: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
生态破坏(又叫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 。各种预测都认为,这种能源结构至少将维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国油气贮量有限,而水电 核电价格相对较昂贵。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 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 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 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 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 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它给人类 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 2等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 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 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目前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 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积累的结果。 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CO 2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者 ,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4,他们对世界环境的恶化应负主要责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意味着 比较低的能源效率;另一个所面临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技术工艺落 后,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排入大气的烟尘90%的SO 2和85%的CO 2均来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 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却逐渐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这一矛盾。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注目。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众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提供木材的一面,其实它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要比提供木材的价值大得多。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下列十一点:
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的作用 森林与一切绿色植物一样,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10 000 m2阔叶林每天就能吸收二氧化碳1 000 kg,放出氧气730 kg。这对于保护空气的清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和一切动物以及好氧性的微生物,都要靠氧气生活,排出的二氧化碳又需要经过绿色植物转化,才能够维持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气体的交换和循环。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居民每人至少需要10 m2的林木草地,才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吸收有毒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现代工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燃烧过程也在不断地放出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来污染环境。试验证明,林木能够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被污染了的空气得到净化。
选育抵抗有毒气体能力强、净化效能高的植物,通过造林绿化,净化大气,是环境保护措施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利用敏感植物,并测定其伤害阈值来监测、指示大气污染情况,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监测的重要内容。有些植物对某种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往往在人们还没有感觉到的浓度下,便出现了伤害症状,从而起了“报警”作用。
驱菌和杀菌的作用 据调查,绿化区与无绿化区比较,绿化区空气的单位体积内含菌量较少。据调查,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约为城区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许多林木能够分泌有强大杀菌力的挥发性物质,称为杀菌素。如橙、柠檬、桧、黑核桃、法国梧桐等都能够分泌这种杀菌素。因此,林区空气中的含菌量大大减少。
阻滞粉尘的作用 空气中的粉尘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林木对于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的作用。林木枝叶茂盛,能够降低风速,从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茸毛,有些植物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因而又能吸附滞留在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据统计,10 000 m2高大的森林,其叶面积的总和可比其占地面积大75倍。因此,森林具有强大的吸尘能力。每10 000 m2松树林一年滞尘总量为34 t。针叶树的吸附粉尘能力比白杨树大30倍。蒙尘的树木经雨水淋洗后,又能恢复吸尘能力。
消减噪声的作用 城市的强烈噪声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森林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够减弱这种有害的噪声。
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在当代,放射性物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源。
利用某些抗放射性树种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御放射性的污染。
产生微风驱散大气污染物的作用 一般的有毒气体大都比空气重,下沉于地面,产生危害。森林可以在无风的情况下产生微风,驱散有害气体,促进空气的流通。据资料分析,夏季晴天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温度比林阴下面高16 ℃,裸露地面的气温比草地高3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因而产生了水平压力向热空气区流动。城市中心的热空气,因为密度小,而向天空上升。在大气平静无风时,大片林地内的冷空气向无林区流动的速度,可达每秒1 m,因而可以把污染空气向天空驱散,减轻地面的污染。
美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作用 林木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风景区、旅游区和疗养地必不可少的内容。林木也是任何城市和整个大自然的美化所必需的。森林又是许许多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宝贵的动物资源是离不开森林的保护的。没有森林,它们就无法生存。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森林能够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低地表径流的速度,使其获得缓慢下渗的机会。林地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因此林地能将全部或大部分降落在地面的水分贮存起来,而不使其流失。据试验,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56%的水分。但是,如果有10 m宽的林带,就能吸收84%的水分。随着林带的加宽,这种吸水能力还可加强。当林带达80 m宽时,地表径流则可以完全被转变为地下径流而贮蓄起来,就像水库一样。
防风固沙的作用 森林能够通过林冠的摆动和树身的阻挡而降低风速。据测定,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以降低30%,田间水分蒸发量减少10%~20%,相对湿度提高10%左右,农作物的蒸腾量减少20%,无霜期延长。因此,有防护林比没有防护林的农田,一般可增产20%左右。
发达的树根密布于土壤中,交错在一起,具有保水固沙的作用。同时根系还能分泌多种有机酸,促进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林木很深,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养分,然后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归还给表层土壤。这些枯枝落叶的腐烂,便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使土壤不断地得到改良。
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向空中散发水分。据研究,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掉2 000 L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地高15%~25%,降水量也有所增加。同时,林冠还能截留15%~40%的降水,这些水分又随着森林的蒸腾而回到空中,为再次降水创造了条件。这种空中蓄水的方式,既能涵养水源,又能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还需要吸热。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要向空中蒸腾8 000 t水,蒸腾这么多水分要消耗热1.68×1010 kJ。因此,在森林及其附近空气中湿度增加的同时,温度下降,气候就变得比较凉爽和湿润。在生长季节内,天气愈燥热,这种作用也愈大。加上林冠挡光的作用,因此人们在树阴下感到凉快。成片的森林,密集的林冠,也是人们避暑乘凉的好地方。
由此可见,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我国和国外有些国家,在制定城市的长远规划时,已经考虑到森林绿地的面积。根据工业水平和人口数量,提出相应的绿地面积,以便保证城市空气的新鲜和居民的健康。
沙暴又叫沙尘暴、尘暴,通称风沙,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色昏黄的现象。沙暴可以分成若干级,严重时水平能见度小于几十米。沙暴在我国主要由冷空气南下、大风卷起尘沙所致。森林植被等的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促进了我国沙暴的频繁发生。沙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水华和赤潮
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毒素──湖靛,湖靛能杀死鱼虾等水生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腐败和分解后,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会使水体产生恶臭。某些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废水流入河流、湖泊等,都可以引起水华的形成。
赤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多发生在河口湾和近岸水域,有时也发生在海洋中。一般认为,大量含氮、含磷的有机营养物的浓集是产生赤潮的条件,城市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大量排放有助于赤潮的出现。海水颜色随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如夜光虫类产生的赤潮呈桃红色,腰鞭毛虫类产生的赤潮呈褐色,束丝藻类产生的赤潮呈红色。发生赤潮时,海水腥臭并带有黏性,能杀死贝类和鱼虾,对渔业危害甚大。我国的渤海、黄海口和浙江定海和南海沿海等处都出现过赤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岸,每隔两三年就发生一次赤潮。
范文八:8破坏环境危害健康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保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防止污染的方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心健康,树立珍爱自我的意识。
3、培养正确的环保观念,观察分析和应变能力。掌握防止污染的途径,学会共同生活。 二、教学重点:正确污染危害 三、教学难点:环境保护
四、教学方法: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了解环境污染 1.
教师为学生介绍一些由于环境污染危害生命健康案例,提问:“环
境的破坏严重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你了解哪些?”
2. 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讨论交流。
二、 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 1. 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然后推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小组中个人员的分工。 2. 制订计划,开展活动。
(1) 制订计划。“调查家乡的环境”活动
“调查家乡的环境“观察计划
“调查家乡的环境”采访计划
(2) 开展活动,搜集整理资料。
①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通过观察、采访、查找资料等方式广发搜集资料。
②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所搜集到的资料,使这些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可采用填表的方法将搜集到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3.
学生在活动小组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各活动小组推举代表在班
上汇报。 4. 交流调查后的感受和体会。
8.破坏环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环境污染如何危及我们的健康,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3、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 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数字,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健康。
4、白色污染的危害,让学生讨论。 5、让学生思考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 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 四、 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
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八、 小记者的调查
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九、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总结延伸
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 2、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维护健康。
范文十:破坏环境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白色污染的危害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美丽的自然带来愉悦的心情,愉悦的心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享受。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很大的污染。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
2、星期天,老师让同学们对家乡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请大家谈谈你们的调查情况? 师:看来我们周围也存在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你想知道这些环境污染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课题——破坏环境 危及健康(板书)
二、探究讨论,明确污染的种类、危害和根源 (
请阅读课本34—38页,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以分组讨论抢答的方式)
1、文中主要讲了哪几种污染?各有什么危害?
2、掌握各种污染的相关知识。
3、讨论探究造成这些污染的根源是什么?
4、给加点的字注音: 砷.
有机氯.农药
佝偻..病
师:这节课,我们来一场抢答赛。请听规则: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哪个小组回答的问的称号,好不好? (
(二)探究明理
以学生抢答的形式回答
1、环境污染的种类
2、以学生抢答的形式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掌握环境污染有关知识和字词注音等) 种类题好,就送给他一面小红旗,到最后,哪个小组的红旗最多,我们就送他的称号,好不好? (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掌握环境污染有关知识和字词注音等) 种类
3、学生探究 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
根源:人类活动
三、升华明理,感悟践行
1、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如何保护环境(教师适时点拨并总结)
对自己:1、丰富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对他人:1、宣传破坏环境的危害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尽己所能阻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2、学生给市长提建议并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四、课堂检测和总结
1、以小组抢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具体内容见课件)
2、这节课,第
组抢答的问题又多又好,他们就是我们的环保卫士,请组长谈获奖感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破坏环境,会对我们人类自身造成极大危害,所以,我们要珍爱自然,环境,关键要从自身点滴小事做起,同时,要说服他人不要随意破坏环境。 3、师生一同欣赏一组优美的自然景观视频,进一步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五、拓展延伸 课后,每个小组办一份“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在班级进行展评
【10种疾病的饮食禁忌】1、上火者忌橘子;2、风寒感冒者忌螃蟹;3、胃病患者忌暴饮暴食;4、糖尿病者忌喝粥;5、肝病患者忌酒;6、痛风患者忌动物内脏;7、青光眼患者忌饮料;8、冠心病忌红烧肉;9、胆道疾病患者忌油炸;10、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收藏吧,生病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避免病情加重!
实用小百科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58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三、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护环境的决心。
四、、教学任务和重点难点:
1、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专题教材,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
3、利用周一晨会和周五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
五、、工作措施:
1、注重知识渗透,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重视环保实践教育。
六、、工作安排:
上学期1-9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呼吸后背疼是肺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