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邮编自治区通辽市王薄荷中医诊所

疾病调理:
当前位置: >
重点推荐:[767人顶][1448人顶][823人顶][1333人顶][319人顶][2168人顶][2525人顶]
焦点内容:[1225人顶][17人顶][3人顶][217人顶][1226人顶][106人顶][1405人顶][387人顶][1340人顶][444人顶]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会喜欢看:*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 通辽市看哮喘那个医院最好...
"网友求助"通辽市看哮喘那个医院最好...已回复
通辽市看哮喘那个医院最好,请问吃什么药好?医生你好,我爷爷一直有哮喘的习惯,我看着他发病的时候真的很痛苦,我自己平时感冒了咳嗽的时候都感觉很辛苦,爷爷得了哮喘那样每天都咳嗽是不是更痛苦啊,我心疼啊,爷爷对我那么好,我不想看见他痛苦埃通辽市看哮喘那个医院最好。
会员 您好!根据您的提问,寻医助手为您查询到以下结果:
通辽市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共2位网友提供帮助
会员9228187 07:18:16
你好,缓解期哮喘多无明显异常,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会员9227677 07:18:20
你好,缓解期就要注意室内保暖了,如果是在冬季的话开窗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比较温暖的午后,以免外面过冷的空气让病人受寒。饮食适宜清淡,不要使用有刺激性气味或味道的食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吃,咖啡对这个疾病有意想不到功效,所以平日也可适当饮用咖啡,食量的话要做到少食多餐,未饱先止。
问通辽市看哮喘那个医院最好
专长:抽动症、手足口病、血管瘤
&&已帮助用户:220715
你好,缓解期哮喘多无明显异常,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问沈阳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
专长:外科其它、前列腺、男性不育
&&已帮助用户:218754
沈阳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你好,不知道是否第一次气喘,可以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如果已反复多次气喘,特别是1年内气喘超过3次以上,要考虑哮喘。现在的咳嗽与2个因素有关,感染后咳嗽过敏因素,建议可以口服抗生素一段时间,顺尔宁美普清治疗,能继续激素雾化几天更好。但以后演变为哮喘的概率非常高。
问广东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
专长:外科其它、前列腺、男性不育
&&已帮助用户:218754
广东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你好,哮喘的典型的发作症状:胸闷、咳嗽、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紫绀。数分钟内症状达到最严重程度。夜间~清晨出现或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建议:你好,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且有着不同的类型,要想治愈哮喘,就需要患者能够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法,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不同的哮喘类型患者也就导致治疗方法的不同。
问重庆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
专长:生发、植发、皮肤过敏
&&已帮助用户:221369
重庆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你好,您咳嗽、咳痰者可用甘草片,咳嗽剧烈无痰可用咳必清。发热常口服扑热息痛,注射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症状重者可滴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戒烟,避免烟尘吸入。祝您降!
问湖北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
专长:小儿腹泻、新生儿疾病
&&已帮助用户:221654
湖北那个医院看哮喘最好,你好,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过敏性哮喘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除了忌食肯定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的食物以外,应避免对其他食物忌口,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平衡.
问通辽市看哮喘医院在
专长:器官移植、性功能障碍、心血管外科
&&已帮助用户:220741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有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夏天旧能不在空调室呆得过久,即使用空调,也不要低于26℃。同时尽量早起多晒太阳,只要注意避免中暑或大汗淋漓,以微微出汗为度。同时也要注意空调房的通气,和定期对空调进行清洁。建议:方药:肾气丸加味。方中以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并少入桂枝,附片温补肾中之阳。阳虚明显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阴虚者去温补之品,配麦冬、龟板胶;肾虚不纳气加胡桃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
病症名称:
咨询标题:
病情介绍: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免费向百万名专家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中医药常识 【范文十篇】
中医药常识
范文一:中医中药小常识
一、中医的把脉和治病
1、把脉就能知病治病吗?
许多患者以为中医诊病主要靠“把脉”。传说:某某大夫把脉可准了,不用患者说病一把脉把病都给你说出来。其实诊脉只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一个小部分,只有通过“四诊”全面详细的收集到患者的各种体征才能准确的按照中医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经络,三焦”等立辩证方法,分析出患者的病因病机,然后再对症治疗。这是一个科学的理法方药的全过程,而一些没有正规学习的所谓医生,喜欢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利用一些患者对中医的不了解来卖弄自己的“高明”打造自己的“名声”而已。
古代时,因为没有科学仪器,只能依据人体各部位的动脉动在医生指下的感受来推断某些病症的寒热虚实,在里在表等,古时称为“三部九侯”手腕上的寸口脉只是其中的一部,后因其他部位诊查时的不方便只保留寸口诊脉,同时必须结合四诊的其他资料来做综合分析。个别医生通过不动声色的望闻和变通问诊的方式掌握了患者的大概病机。反过来却在患者面前大肆渲染把脉的“神妙”,于是便造成流传和误导。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利用外行人对些行无知的“行业
骗术”。认真的患者可以调查一下,凡是这种只靠把脉便能诊病的医生,他们实际治疗效果往往是低能而无果。这种做法极大地危害了中医的科学性,伤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其实高明的医生理注重望,闻,问诊,最重要的是舌诊和问诊,他们不用脉诊照样能取得充好的效果,古代医学家“舍脉从证”的病例数不胜数,同时疗效也十分彰显。
2、治病不能急功近利。
原始社会的人就长心肝脾肺肾,就吃山珍海味蔬菜与米粮,人体变化和其他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是绝对缓慢的。世界上最难的科研课题就是人体本身,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未知数太多太多,切不可幻想撞大运,有什么特效药一用就好。中医汤药虽然难吃,方法陈旧。但是它却是经过世界上历史最长考验的有效方法。也是唯一的一种灵活辩证,一人一方,针对性最强的治病方法。几千年来,尽管它又“土”又难吃,但就是因为它的实践效果,使得任何先进的医疗技术都无法取代这古老而又生机盎然的“汤药”(包括针灸按摩等绿色中医疗法,目前国际上正在快速推广)。人一量有病,一定要找个好医生,科学辩证施治,不要急于求效。许多疑难重病是不能迅速治愈的,正常的病程应该是逐步轻症状与痛苦的同时,疾病会不知不觉中慢慢治愈(急性外感病等除外)。
二、中医的观舌诊病
观舌诊病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舌苔的变化主要反映气血的盛衰,而舌苔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因此,通过看舌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观舌质:正常情况下,舌质为色泽淡红,胖瘦适中,运动自如。舌淡为阳虚,气血不足;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状则为气虚,阳虚;舌红色深则多为执证,舌质越红就说明热象越重(热证相当于西医的炎症性疾病);舌表紫则可能为热证也可能为寒证(即阳气不足以对抗寒邪)。这就需要根据身体的其他表现加以综合判断;而舌有瘀点或班点,则多体内有瘀血,舌歪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观舌苔:在中医看来,舌苔的表现往往可以反映出胃肠道 的状况。正常舌苔为薄白一层,干湿知足。厚苔多表示病情较盛,或有胃肠积滞,有胀气,消化不良等。舌苔越厚表示“邪”越盛,病情越重。但倘若少舌苔甚至没有舌苔的话,则表示身体机体正气不足,胃气大虚。此外,舌苔的颜色也颇有讲究;热证多表现为黄苔,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说明热越重;还有一种是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说明消化系统的状态很差。
当然,公观看舌头,只能粗粗“相一相”身体状况,如果要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并做出诊断,还需要有经验的中医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三、中医常用的内治法
1、清热: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执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2、解毒:指解除病毒的一种治法。“毒”有热毒,寒毒,疫毒,蛊毒,湿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方法。临床上以毒症较为多见,常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山豆根等。
3、降火:指治疗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
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
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长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常用药物如有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4、疏肝: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肝气郁结而
致胸闷胁胀,嗳气吞酸等症。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铃子等。
5、活血:指流畅血行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行不畅,经脉阻滞,如女子经行不畅,小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胁或肢节疼痛及外伤所致的瘀块肿痛等症。常用药物如桃仁,当归,红花,川芎,丹参等。
6、健脾: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塘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参芩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7、化痰: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痰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常用药物如夏,陈皮,茯苓,贝母等。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澡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
8、滋阴: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常用药物如沙参,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9、益气:指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赢,而见气短懒言,面色青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耆,白术,甘草等。
10、补血:指补益阴血的一种治法。可分为重镇安神的养心安神两种。重镇安神适用于惊悸不寐,头痛头晕、耳鸣、
目眩等症,常用药物如磁石,朱砂、龙齿等。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常用药物如丹参、枣仁、柏子仁、远志等。
四、“肾虚”和肾病
“肾虚”是中医常用语术。很多人一听到肾虚立即肾炎和肾病,但必须指出,中医的肾与西医所说的肾不完全相同。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五脏六腑的根基,肾气的虚实变化,主宰着人一生的生长,发育,青少年时期,肾气充盛,人逐渐长大,发育成熟,中年以后,肾气亏虚,人体逐渐走向衰老。这是“肾为先天之本”的第一个功能;生殖,遗传能力是肾的第二个功能;肾的第三个功能是主宰人体一身的水液代谢,主管排尿和排便;第四,肾还主管骨骼的发育,控制骨髓,脑髓的生长;第五,它对呼吸功能还有调节功能,能使吸入之气深沉绵长。总之,中医学所说的肾脏至少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功能,几乎涵盖了西医学内分泌系统,生死系统,泌尿系统,运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的诸多环节,既全面多样,又笼统概括。
在中医临床上,精神萎靡,腰酸腰痛,体力不支,睡眠不佳(包括失眠,多梦,嗜睡),性功能减退,遗精,尿量多或尿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干,盗汗,低热,手足心热等都可以归纳为“肾虚”。对这些症状进行仔细分析会发现,中医所说的肾虚和西医认可的亚健康状态颇有相似之处。其一,它们的症状相似。其二,它们的定义都很抽象,都是以一堆症状来确定的。不同点是肾虚的概念由来已久,往往把一些器质性疾病也列入其中。
因此,即使是临床上许多疾病可以按中医学的理论称为“肾虚”但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疾病表现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医生会针对不同病症开出不同的药方,同样病人也不要因为自己“肾虚”而不加选择地乱服“补肾壮阳”中药。
五、中医治疗有优势的疾病
1、功能性疾病 许多人自觉身体不适,出现头晕目眩、乏力、心悸、盗汗、失眠、健忘、肢麻、便秘、腹泻等症状,但经化验、拍片等检查后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时宜看中医。
2、病毒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疗没多大效果,而采用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效果明显
3、 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回乳等妇科疾病,中医采用固肾、调气血等方剂治疗,往往能药到病除。
4、 儿科疾病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病时,无法表述病情,而中医儿科可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对小儿的消化不良、哮喘、遗尿、厌食、贫血等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
5、 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
病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6、 疑难杂症
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体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再如,对阳痿、面瘫、脱发等疑难疾病,看中医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7、 对西药过敏的人所患疾病
对西药有过敏反应的人所患的疾病,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8、大病初愈
大病一场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体虚症状。此时,采用中医药治疗,能使患者较快地恢复健康。
六、中医养生的三大误区。
1、误区一:养生不关年轻人的事
切勿认为养生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同时也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现代人的压力大了,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呈现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是必不可少的。
2、误区二: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西医将人体当做机器,如某个部件损坏,就更换维修。而中医则将身体与精神当做一体,阴阳二气互立互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是将身体恢复到阴阳平衡的状态,疾病也就治愈了。所以预防疾病中医更有效。主要调整途径有内服和外敷,及各种中医养生方法。
3、误区三:轻微不舒服就赶紧吃药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频繁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及自我恢复能力,因此要健康,增强自己抵抗能力非常重要。要懂得一些中医保健知道,既能防患于未然,也可自行调养恢复。健康养生网提醒:养生方法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乱试。
七、煎中药的三大法
1、煎药的正确程序
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2、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3、为什么某些饮片在煎煮时要“后下”
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
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
八、服中药的饮食禁忌
1、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国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2、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3、浮华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4、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5、患有疮、皮肤病者忌食鱼、虾、蟹及羊肉等食物。水肿患者忌食盐。肝炎患者忌食辛食盐。肝炎患者忌食辛、辣、油腻。
范文二: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从“食”到“充”,是从对人体必须,到可有可无的次序,所以,五谷杂粮对人最好。
2)中医还认为,万物按照五行阴阳分类,食物也一样,不同性质的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应按照人体质阴阳不同,选择相应的食物调整人体健康。 “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病在心,…禁温食。
病在脾,…禁温食饱食。
病在肺,…禁寒饮食。
病在肾,…禁犯焠(火矣)热食。
3)中国人多调护脾胃:
按传统文化,中国人属土,故肤色黄,脾胃弱,易患脾胃疾,饮食当调摄善护脾胃,应少或不食过寒物,多食藿香、茴香等。
而西方人属金,故肤色白,肺气弱,患感冒等卫、气分病易加重,金得火方活,故金中蕴火,喜食冰。
四方人配四方色: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东为木,金克木疏以解郁,故东方喜辛辣;西为金,食酸以防肝太伤,故西方人喜食酸。
3.、风水养生:
所谓的风水养生,实际上是讲的人的行住坐卧的地理方位对人健康的影响。
中国文化,讲究外圆内方,住所既要活,又要稳,既要通,又要存,故传统建筑讲究位要正,正房坐北朝南,在整个建筑群中最高,西房次之,东房再次,南面无房或最低,院门开在南面或东南,这样整个院落形成自西北向东南的错落层次,以迎东南阳气;各房之间留有一定空间,房皆起脊,院门测开或正开而臵影壁,于是既清通明亮,又使阳气至而得留驻,且拒暴邪之气。是谓明地文,调养身心也。
中国文化讲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有:行、住、坐、卧,皆当得其宜,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之说。又且人生天地间,与万物相感,故“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衣着上,中国传统服饰,从来都是胸腹间双层,夏天再热,国人也要戴兜肚;而西方人则不同,典型的西服是背后双层,胸前敞领系一、二扣或不系扣;这与体质有关,按传统文化,中国人属土,故肤色黄,脾胃弱,易患脾胃疾,饮食上应少或不食过寒物,生活起居上当调摄善护脾胃;而西方人属金,故肤色白,肺气弱,患感冒等卫、气分病易加重,故衣着自然善护肺卫(衣背双层),而金得火方活,故金中蕴火,喜食冰。
国人言:寒从下焦起。故我们常见三九天里农民下田干活,上身光膀子而下身着棉裤, 旧时还要打腿带。旧时国人常喜盘腿而坐,以双腿相叠,经络相感交,不唯血气以活,更且内外相温护,寒无得入也。
病在肝…禁当风。病在心,…禁热衣。
病在脾,愈…禁温湿地濡衣。病在肺,…禁寒衣。
病在肾,…禁温炙衣。4.心病还要心药医:
子曰:礼者理也,义者宜也。就是说,礼者循理而为,义者所当宜也。这既是我们面对人际关系,更是我们与自然共处所当遵循的法则。现代医学将人的健康状态定义为:身体、心理、人际关系均处于良好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中的这个理字,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就是自然万物的规律。身体上,我们必须遵循人体的规律,这是毋庸臵疑的。心理上呢,我们知道,一个人若是生了气,或是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脸色就会很难看,做起事情来就不如平时漂亮,外表已经如此,内里的变化当然更不容忽视,许多重大疾病都是从这里肇始的。 如果说,心理保健人们还易于接受的话,改善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健康,人们就更少关注了。但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们办事效率提高,人际关系紧张
的人会感到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一种人心身舒泰,另一种人则会疲惫憔悴,则尽人皆知。
但是这却有一个分寸把握的问题,其一,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不是一个可以用硬指标度量的问题;其二,这还是一个必须将之放到社会及宇宙大环境中考察的问题,即我们必须站在人是与环境(人文和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立场上来考虑人的心、身、交往健康。所以我们的祖先才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所以,循理而为之谓礼,为适其宜即成义。是必责之于心,乃可以依证,故谓良心。所谓良心,求于内心而得诸其所应通于天地万物之本心,且必然可证之于天地人间而为正道者也。 就是说,良心者,求诸内心而证之于行止。
5. 您是主人医是客:
中医治病,讲求的是医生辅助病人自身的恢复,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范文三:竹篙镇卫生院
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表
1、 生姜可以治疗呕吐吗?(
2、一般烫伤后,用盐敷有效吗?(
3、针灸疗法对面瘫病有效吗?(
4、对中医药治病的疗效如何看待?(
B、效果不明显
5、针灸牵引等治疗慢性疾病是否有效?(
6、你听说过张仲景吗?(
B、没有听说过
7、你知道麻黄汤可以治疗什么疾病吗?(
B、不是很清楚
8、六味地黄丸是中成药吗?(
9、中药与西药相比较副作用大吗?(
10、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疗效如何看待?
范文四: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时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的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的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的“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其实,“邪实”只是外因,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还有一类情况是:并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于自身的虚弱而造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正虚”。
“邪实”分为风、热、瘀、寒、水五小类,“正虚”也分为五小类:阴、阳、气、血、津液。
对于“正虚”,中医采取的办法是进行“补虚/扶正”。
“补阴”: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吃个王八补一补。龟鳖在深水里,属于“阴”所以用来补阴,而不是补阳。
“补阳”:鹿茸是用来补阳的。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喝鹿血能够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补阳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补气”:我们常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
“补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同样,送礼的阿胶,也是用来补血的中药。
“补津液”: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据说是因为他听从老中医的遵嘱,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这样,可以让你多神奇的中药有着清晰地把握。尽管中药有几百种之多,但是,都离不开上述的清晰分类。中医药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它以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其特色。在中医方面有脏腑经络等学说,重视舌苔、脉象的变化。在中药方面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中医中药共同构成一个独特的、完整的、统一的理论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传统医药都不具备的。
范文五: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1、怎么看待“人”和“人的健康”
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宋?悟真篇》)
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易传》)
2)人的健康:
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
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
2、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3、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从“食”到“充”,是从对人体必须,到可有可无的次序,所以,五谷杂粮对人最好。
2)中医还认为,万物按照五行阴阳分类,食物也一样,不同性质的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应按照人体质阴阳不同,选择相应的食物调整人体健康。
“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病在心,…禁温食。
病在脾,…禁温食饱食。
病在肺,…禁寒饮食。
病在肾,…禁犯焠(火矣)热食。
3)中国人多调护脾胃:
按传统文化,中国人属土,故肤色黄,脾胃弱,易患脾胃疾,饮食当调摄善护脾胃,应少或不食过寒物,多食藿香、茴香等。 而西方人属金,故肤色白,肺气弱,患感冒等卫、气分病易加重,金得火方活,故金中蕴火,喜食冰。
四方人配四方色: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东为木,金克木疏以解郁,故东方喜辛辣;西为金,食酸以防肝太伤,故西方人喜食酸。
4、风水养生:
所谓的风水养生,实际上是讲的人的行住坐卧的地理方位对人健康的影响。
中国文化,讲究外圆内方,住所既要活,又要稳,既要通,又要存,故传统建筑讲究位要正,正房坐北朝南,在整个建筑群中最高,西房次之,东房再次,南面无房或最低,院门开在南面或东南,这样整个院落形成自西北向东南的错落层次,以迎东南阳气;各房之间留有一定空间,房皆起脊,院门测开或正开而置影壁,于是既清通明亮,又使阳气至而得留驻,且拒暴邪之气。是谓明地文,调养身心也。
中国文化讲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有:行、住、坐、卧,皆当得其宜,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之说。又且人生天地间,与万物相感,故“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衣着上,中国传统服饰,从来都是胸腹间双层,夏天再热,国人也要戴兜肚;而西方人则不同,典型的西服是背后双层,胸前敞领系一、二扣或不系扣;这与体质有关,按传统文化,中国人属土,故肤色黄,脾胃弱,易患脾胃疾,饮食上应少或不食过寒物,生活起居上当调摄善护脾胃;而西方人属金,故肤色白,肺气弱,患感冒等卫、气分病易加重,故衣着自然善护肺卫(衣背双层),而金得火方活,故金中蕴火,喜食冰。
国人言:寒从下焦起。故我们常见三九天里农民下田干活,上身光膀子而下身着棉裤, 旧时还要打腿带。旧时国人常喜盘腿而坐,以双腿相叠,经络相感交,不唯血气以活,更且内外相温护,寒无得入也。
病在肝…禁当风。
病在心,…禁热衣。
病在脾,愈…禁温湿地濡衣。
病在肺,…禁寒衣。
病在肾,…禁温炙衣。
5、心病还要心药医:
子曰:礼者理也,义者宜也。就是说,礼者循理而为,义者所当宜也。这既是我们面对人际关系,更是我们与自然共处所当遵循的法则。现代医学将人的健康状态定义为:身体、心理、人际关系均处于良好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中的这个理字,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就是自然万物的规律。身体上,我们必须遵循人体的规律,这是毋庸置疑的。心理上呢,我们知道,一个人若是生了气,或是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脸色就会很难看,做起事情来就不如平时漂亮,外表已经如此,内里的变化当然更不容忽视,许多重大疾病都是从这里肇始的。
如果说,心理保健人们还易于接受的话,改善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健康,人们就更少关注了。但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们办事效率提高,人际关系紧张的人会感到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一种人心身舒泰,另一种人则会疲惫憔悴,则尽人皆知。
但是这却有一个分寸把握的问题,其一,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不是一个可以用硬指标度量的问题;其二,这还是一个必须将之放到社会及宇宙大环境中考察的问题,即我们必须站在人是与环境
(人文和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立场上来考虑人的心、身、交往健康。所以我们的祖先才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所以,循理而为之谓礼,为适其宜即成义。是必责之于心,乃可以依证,故谓良心。所谓良心,求于内心而得诸其所应通于天地万物之本心,且必然可证之于天地人间而为正道者也。 就是说,良心者,求诸内心而证之于行止。
6、 您是主人医是客:
中医治病,讲求的是医生辅助病人自身的恢复,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范文六:揭秘《红楼梦》中的医药常识 女子忌用虎狼之药是什么
《红楼梦》里关于中医药的描述占据全书篇幅的十八分之一
●当中记载的很多方剂,如今还在临床上应用
提起《红楼梦》,从古至今都不缺乏话题。最近,李少红新版《红楼梦》在全国各地的热播,更是掀起了一股新的“红楼”热。一部《红楼梦》,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中还有很多古人养生智慧,其中与健康和养生有关的场景和章节更是数不胜数。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里涉及的中药有一百多种,方剂四十多个,而喝茶、吃酒、饮食、美容等的描写则更是数不胜数,其中隐藏的养生玄机让很多读者充满了探秘的兴趣。
为此,《每日保健》拟在本次国庆长假推出《红楼养生经》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介绍红楼梦里的养生方法,并采访现代的中医和西医,对这些记载作出点评,分析哪些值得褒扬借鉴,哪些需要摒弃。
红楼养生经之药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它的“奇”不仅在于情节和人物,更在于它对一个庞大封建家族生活事无巨细的刻画,简直就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而在中医眼中,《红楼梦》中更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尤其是中医药膳和治病良方。冷香丸是不是曹公一时兴起的杜撰?“女子不可用虎狼药”是宝玉的怜香惜玉还是有理可据?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池晓玲教授对红楼梦养生情有独钟。她指出,《红楼梦》中提及的很多中药方确实有据可循,而且不少还沿用至今。
医学指导/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池晓玲教授 文、图/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宋莉萍、吴远团、谢玉宝(署名除外)
中医药描写
占全书十八分之一
“《红楼梦》可算是我的中医入门,,启蒙书",让我找到学中医的乐趣。”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池晓玲教授对红楼梦养生情有独钟。她说,红楼梦里所言及的中医学知识,包括从基础理论到临床疾病的诊疗、方药、针灸、推拿、保健养
生,以及与中医药有关的风俗习惯等,几乎涵盖了中医药体系的各方面,足见曹雪芹深厚的中医学造诣。
据池晓玲统计,《红楼梦》120回中,涉及疾病与医药的有66回,涉及中医描写的有290多处,五万余字,约占总篇幅的十八分之一。其中使用医学术语达161条,各类医疗人员14人,描写了114个病例,详细的中医病案有13个,方剂45个,中药127种。
书中人物生过病的有五十多人,共计100多人次。而所提及的110多种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精神科范畴。所涉及的疾病既有风寒感冒、肠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也有黛玉的痨症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肺结核、贾瑞的精神病等重症。
逍遥散治妇科病 冷香丸难验证
《红楼梦》中收录的不少中医常用方至今沿用。例如人参养荣丸、独参汤、八珍益母丸、左归丸、右归丸、祛邪守灵丹、开窍通神散、天王补心丹、黑逍遥散、金刚丸、菩萨散等。
“,,逍遥散"也称,,逍遥丸"。”池晓玲说,该方主要有柴胡、白术、白芍、当归等,可起归脾、固金、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等妇科病和肝病,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疗。黛玉体弱,常吃的人参养荣丸,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如今临床上也多常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病后虚弱等证。
而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当属宝钗所用“冷香丸”,此方因制作工艺复杂,用料精妙而闻名,却是曹公首创用来治疗哮喘的。第七回中说道,宝钗从娘胎里带出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需用是春天的白牡丹花、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花、冬天的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两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两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冷香丸是否有效?至今仍有争议。池晓玲指出,“冷香丸”制作要求近乎苛刻,如今鲜少有人复制用于治疗病患。
不过,此方确实符合中医五行五色归经理论。因为咳嗽属肺部疾患,而肺属白色,用此方可达肺经。“到现在,我国西部还有人在七月炎夏,到雪山上取阴坡的雪和面,做薄饼和奶茶一起喝。”这种“雪山奶饼”有健脾益气、宣肺理气之效。
钩藤治肋痛 女子忌用虎狼之药
曹雪芹在小说中,对不少药材的性质、用途有准确的表述,用方纯熟。例如,在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中提及,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怄得肝气上逆,左肋作痛。“宝钗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的煎了一碗,给他母亲吃了。
又和秋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停了一会儿,略觉安顿。”池晓玲指出,钩藤可用来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是治疗小儿惊风、妇人子痫、高血压等病症所常用之品。
因患肺痨,体质阴虚的黛玉经常不思饮食,只靠补药支撑身体。宝钗认为药方中人参肉桂太多了,并推荐她吃燕窝粥。“人参可益气补神,但人参肉桂太多,容易助火,”池晓玲解释,黛玉所患的是肺痨,要注意“平火”,因此宝钗的见解是正确的。而燕窝粥可滋阴润肺,“用西医的话说,就是可提高免疫力,有益肺痨患者。”
曹雪芹中医造诣之深厚,甚至能假借人物之口,指出病例治疗不当之处。例如《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晴雯因外感内滞,患小伤寒。府中先请来一位大夫,开了紫苏、桔梗、防风、荆芥、枳实、麻黄,结果被宝玉指出,枳实、麻黄为“虎狼之药”,为女孩子体质所不能承受。后请来王太医,将后几味药材换为当归、白皮,药材分量稍减。
而这一换药的理由,也被中医所认可。麻黄作为一味常用药材,有温散寒邪、平喘之效,可治疗外感风寒。但是,由于其发汗力较强,因此,一般临床认为,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
试试“胭脂鹅脯”
《红楼梦》第62 回中提到,柳家人为宝玉等人送来四菜一饭,有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腌的胭脂鹅脯,奶油松瓤卷酥,以及绿畦香稻粳米饭。因唱戏怕坏嗓子的芳官只挑了鹅脯吃了几块。
“胭脂鹅脯口味鲜香,颜色红润呈胭脂色。”池晓玲说,有人以为鹅肉为“发物”,其实鹅肉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的作用,可利肺、润喉、下气,对呼吸系统有益。她建议,久咳不愈、药物性皮疹、药物性肝炎患者不妨试试这道菜。
用料:广东清远鹅一只、红曲粉适量、蓑衣黄瓜300克、盐8克、绍兴黄酒30毫升、白糖25克、蜂蜜10克。葱段、姜片、桂叶各适量、苹果500克、清汤适量。
做法:1.将鹅宰杀,煺毛洗净。取出内脏,洗净后将鹅体剖为两半,放入锅内用水煮,煮尽血水,捞出后另起锅加水、盐、黄酒、葱段、姜片、桂叶、苹果等煮至脱骨,取出骨即成鹅脯。
2.将鹅脯置锅中,加入适量清汤、白糖、蜂蜜、盐、红曲粉入味,待汤汁浓时淋入少许香油即成。食时以蓑衣黄瓜围边。
范文七: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分
处方药系指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获取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简称R,在处方左上角常可见到。
处方药大都属于如下情况:
◎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 ◎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癌药物等;
◎某些疾病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进行确诊,使用药物需医生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心血管疾病药物等。
非处方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取的药物,简称为OTC Drug,略称或代称为OTC。患者可根据病情自我判断,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有选择地购药,用以缓解轻微短期病症及不适,治疗轻微病症并按规定方法使用是安全有效的。这些药物大都属于如下情况:感冒、发烧、咳嗽;消化系统疾病;头痛;关节疾病;鼻炎等过敏症;营养补剂,如维生素、某些中药补剂等。患者自己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这类药毒副作用较少、较轻,而且也容易察觉,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也小,在 临床上使用多年,
二、指压止血法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当受外伤,引起大出血,其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四分之一,生命就会发生危险。指压止血法是指较大的动脉出血后,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 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液。
1.颞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头顶及颞部动脉出血。方法是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
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肋部及颜面部的出血。用拇 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外,将动脉血管压于下颌骨上。
3.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常用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用其 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方法是在气管外侧,胸锁乳深肌前缘, 将伤侧颈动脉向后压于第五颈椎上。但禁止双侧同时压迫。
4.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出血。 方法是用拇指在锁骨上凹摸
到动脉跳动处,其余四指放在病人 颈后,以拇指向下内方压向第一肋骨。
5.肱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后面,用拇指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 动脉血管。
一般小动脉和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较大的动脉 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在紧急情况下,须先用压迫法止血, 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它止血法。
三、烧伤程度
龄、伤前健康状况、伤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等因素有关。其中烧伤面积和深度是判断烧伤严重程度的基本指标。
烧伤面积估计: 烧伤面积是指烧伤皮肤区域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常用的估计方法有九分法与手掌法。中国九分法:在100%的体表总面积中:头颈部占9%(9×1)(头部、面部、颈部各占3%);双上肢占18%(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躯干前后包括会阴1%占27%(9×3)(前躯13%,后躯13%,会阴1%);双下肢(含臀部)占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9×5+1),(女性双足和臀各占6%)。手掌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掌(包括手指掌面)其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1%,以此计算小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时用100减去用病人手掌测量未伤皮肤,以此计算烧伤面积。手掌法一般用于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分散分布的烧伤面积的估计。
临床上通常把成人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二度烧伤称为轻度烧伤;烧伤面积11-30%或是三度烧伤10%以下称为中度烧伤;烧伤面积31-50%或三度烧伤11-20%称为重度烧伤。以上病人如果伴有休克,中度吸入性损伤或是伴有合并伤者则严重程度升一级。总烧伤面积超过50%或三度烧伤超过20%则称为特重度烧伤。
烧伤深度估计: 常用3度4办法,即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一般将Ⅰ度和浅Ⅱ度合称为浅度烧伤,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合称为深度烧伤。
Ⅰ度烧伤只伤及表皮浅层,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深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
Ⅱ度烧伤又分为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水泡大小不一,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并有蛋白凝固的胶冻物。水泡破裂后创面潮红、湿润,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可见脉络状或颗粒状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伤后1—2天更为明显,治疗后1─2周左右愈合,不留疤痕,开始时有色素沉着。深Ⅱ胀,质地较韧、表面较白或棕黄,并有较小的水泡,去除坏死表皮后,创面湿润微红或红白相间,感觉迟钝,温度较低,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红色小点,伤后1─2天更为明显,系汗腺及毛囊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 ,甚至深达皮下脂肪、肌肉或骨骼 ,局部颜色可有苍白、焦黄或炭化 ,表面干燥、发凉、无水泡、无知觉 ,焦痂干燥后可见粗大的血管网,为皮下及脂肪层的血管栓塞所致。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 ,创面已无上皮再生来源 ,因此创面修复要靠周围健康上皮向中心扩展长入 ,创面大者需手术植皮。
四、世界日
世界湿地日2.2 国际气象节2.10 全国爱耳日3.3 国际警察日3.14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 世界森林日3.21 世界水日3.22 世界气象日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24 世界卫生日4.7 世界地球日4.22 全国碘缺乏病日5.5 世界红十字日5.8 国际护士节5.12 国际家庭日5.15 世界电信日5.17 国际博物馆日5.18 全国助残日5.19
全国学生营养日5.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 国际牛奶日5.23 国际无烟日5.31 世界环境日6.5 全国爱眼日6.6 世界献血者日6.14 国际奥林匹克日6.23 全国土地日6.25 国际反毒品日6.26 世界人口日7.11 国际扫盲节9.8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 国际和平日9.17 国际爱牙日9.20 国际聋人节9.22 世界旅游日9.27 国际音乐节10.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2 世界动物日10.4 国际住房日10.7 全国高血压日10.8 世界视觉日10.8 世界邮政日10.9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节10.16 世界消除贫苦日10.17 联合国日10.24 中国记者日11.1 消防宣传日11.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国际大学生节11.17 世界艾滋病日12.1 世界残疾人日12.3 世界足球日12.9
范文八:责任编辑:Tourmaline | 栏目出处: 医药常识 | 发布时间:日
我国中药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成分 ,中药汤剂是中医应用于临床较为广泛的一种常用剂型。其特点是应用范围广,吸收快,药味加减灵活,服用方便。
临床治疗效果如何除辩证施治,配方用药外,汤剂的煎煮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注意中药的煎煮方法。
水的用量及浸泡时间
容器的选择
火候及煎药时间的选择
药物的特殊煎法
中药的毒性
用药中的错误
长期实践和现代科学分析结果证明煎煮中药的容器选用砂锅为最好,因砂锅受热均匀,不与中药所含化学成份发生反应,如若无砂锅,亦可用搪瓷缸或锅代替,忌用铁锅、铜锅和铅锅等金属器皿煎煮,否则可使中药里羧酸与金属离子结合,从而使生物碱的利用率减低,有效成份煎出减少,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就随之而降低。
如铜锅煎五味子时可煎出铜离子。
铁易与药中甙类、鞣质等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成分,使药液颜色变为深紫色,墨绿色或紫黑色,味色气腥,有令人恶心的铁锈味。
因为药材中所含生物碱多数须与鞣质、有机酸结合生成盐,才能溶于水,如铁与鞣质等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鞣质损失,就必然影响生物碱浸出,使疗效降低。
《本草纲目.卷六》提出煎药的正确方法是用“深罐密封“,密封就是加盖,这样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深罐可使药液煮沸后不容易外溢。
水的用量及浸泡时间
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杂质少。一般来说,凡是人民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以煎药。而一些含重金属量过高,被工业废水、农药、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则不宜用来煎药。
煎中药前应先用冷水浸泡5~20分,(苦杏仁用开水泡)。这样既可缩短煎药时间,还有利于有效成份煎出。
一般情况下,水为药物总量的3~5倍。水浸没过药3~5厘米左右,加水少,不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加水过多,一则煎煮费时,二则过久煎煮会破坏其中某些有效成份。
第二、三遍煎煮时,加水只高出药面约1厘米即可,不同的药物,因其治疗作用不同.也可使为加水量的依据。如治感冒的解表药,加水量可适当多些。
煎煮中药使用的火候和时间,对药影响极大,煎药一般都采用直火加热的方法,并进行不断翻动,一般认为,治疗感冒的解表药,通利大便的泻下药,芳香开窍药,醒脾药,含挥发油的药,煎煮时火力宜大,迅速煎煮后,再煮l0~1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否则有效成份挥发而失去解表,开窍、醒脾等作用,泻下药煎煮时间过久而失去攻下效能。
治疗虚弱病症的滋补药和其他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宜煮沸后改用文火,时间要长些,煮沸后再煮30-40分钟即可,草药第二煎,第三煎一般用小火微大缓缓煎煮30分钟左右。滋补药可煎到40分钟左右,这样煎出的汤剂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某些药物的特殊煎法
按药性确定煎煮方法:中药品种众多.药性各不相同。除上述几点注意外.还要注意药物的性质.而确定一些特殊的煎煮方法。
矿物贝壳动物类,如磁石、牡蛎、珍珠母等,这些药物大部分质地坚硬致密,与其它同煎煮很难将其有效成分煎出,若延长煎煮时间,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亦可被破坏,因此,将这些药物先煎半小时左右,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
主要含芳香性、挥发性、维生素、花叶类药物、薄荷、细辛、 白蔻仁等,如煎煮时间过长,其有效成份会大量丧失,因此,必须后下,煎煮l0分钟即可。
胶类、糖、无机盐类如鹿角胶、阿胶饴糖等,不与其他药物同煎,其有效成份可粘附于药渣上,而丧失其应有的作用。此类药物其汤剂煎好后,将其例入药液中,加热使其溶化,混匀后服用。
主要为颗粒子药、有粘性、毛茸和粉末类药材如车前子、亭苈子、蒲黄、海金沙等,用小布包好,与其他药物同煎。
对于贵重的药品,如人参、羚羊角片等,应采取另煎的方法,这些药质量好,价格贵,如与其他同煎,可被其他粘渣吸附,因此,这些药须单独久煎,或放入器皿中加水另炖,使其有效成分煎出。
总之,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关于中药的煎煮方法必须予以重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药与“毒”是对立统一的,毒药既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也有治疗疾病的一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
二是有毒成分便是有效成分,即以其毒性来治疗疾病,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乌头类药物,其乌头类生物碱有剧毒;马钱子的番木鳖碱,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如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有毒物质的含量来减少毒性,保持一定的药效。
因此有毒的药物用之得当可以防治疾病,用之不当则会中毒。中药的治疗作用与毒性作用是相对的,也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有些认为无毒的药物如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滋补身体的上品,但若长期连续服用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心烦意乱、头痛、眩晕、失眠、心律不齐、血压升高、上消化道出血等毒副反应。
鹿茸是补精填髓的良药,如若服用不当,往往出现吐血、衄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晕厥等症状。
蛤蚧有补肺益肾定喘之效,但儿童服用可引起性早熟。
中药用药中的种种错误
错误一:藏入冰箱。
有些人认为中药藏在冰箱内可以长期保存, 于是常把一些贵重的药材,如人参、天麻、鹿茸等放入冰箱保存。其实这一做法并不科学。由于中药存放在冰箱内与其他食物混放,时间一久,不但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容易受湖, 破坏药性。
错误二:煎药前用水洗。
有些人认为中药材脏,常在煎煮之前用水洗一下,其实此举得不偿失。因为不少中药成分中含有的糖和苷类等物质能溶于水。如果煎药前用水洗,会失去中药的一部分有效成分。再者,有不少中药是经过加工炮炙的,常添加蜜、酒、醋等辅助材料,用水洗后会影响炮制的作用,降低药力。
错误三:用开水煎药。
有些人为了节省时间,喜欢用开水煎煮中药,其实用此法煎药速度虽快但质量差。因为用开水煎煮干燥的植物饮片时,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骤然受高热冲击会立刻凝固、紧缩,尤其是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了一层不可逆性的变性层,阻止水分的渗入,致使组织内部溶解的成分难以析出,这样药物成分的释放受限,严重地影响了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率,药效势必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错误四:煎药过夜。
有些人在煎煮中药汤剂时,不现煎现服,常把煎过的汤药留到第2天服用,即煎药过夜。研究发现沉淀反应会影响中药汤剂中的有效成分。因为中药汤剂中大多由多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在此过程中,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物,如鞣质和生物碱,蛋白质、生物碱和苷类。这些物质与有机酸相遇后均可发生沉淀反应, 生成新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药液放置时间一长,便为产生沉淀反应创造了条件。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成分就减少。
错误五:冷服与热服不分。
中药煎好后,药汁不冷不热时服叫温服, 一般病人多采用此种方法服药。但也有一些病人需要冷服或热服。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属寒症者,及外感风寒感冒时就需要热服,热服可助出汗,疏解风寒。患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而高热的病人,中医往往使用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的凉性中药,而且须冷一冷再服。这种温药热服、寒药凉服,是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而定的,也是中医治病用药的一个原则。注意中药的冷服与热服,不但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范文九:食疗要掌握好寒热虚实   老张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常半夜咳醒,纳食不香,口淡无味。看病时,听一位病友说,用雪梨炖冰糖效果好,便照法进行食疗。殊不知,越食疗,咳嗽越严重。   原来,老张的老慢支属于脾肺虚寒、寒痰内阻起来的,本应温肺化痰、补益脾胃的,而雪梨炖冰糖却起到相反的清热凉肺的作用,当然效果不理想了。   中医治疗或食疗,讲究寒热虚实,首先要掌握好药物或食物的性能。性能是指药物或食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与功能。药物的基本作用,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所决定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这些特性统称为中药的性能,古人又称之为药物或食物的偏性。   四气、五味为中药或食物的基本药性。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大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多属于热性或温性。一般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补气等作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治病的法则,也是寒热药性运用的基本原则。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味药味。另外,有些药物还有淡味和涩味。一般认为,淡附于甘,涩乃酸之变味,所以习惯上仍称五味。人们在长期尝试药物或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味道的药物对疾病可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于是加以总结归纳如下。辛味能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甘味能补益、和中、缓急;酸味能收敛固涩;苦味能泻燥;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淡味能渗湿利尿。   四气五味是中药或食物性能的核心内容,是论述药性的重要依据,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俗话说:“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到厨房,后到药房。”食疗治病,在我国源远流长。由于中医治病,重视阴阳寒热辨证,食疗亦当先了解食物的属寒属热,属阴属阳,才能有的放矢。如让素体偏热的人,吃鸭、甲鱼、泥鳅等寒凉养阴的食物,让素体偏寒的人,常吃韭菜、荔枝、核桃肉等性温补阳的食物,则有利于纠正机体阴阳的平衡。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如能结合自己的寒热特异性,以蔬菜、水果代替打针吃药,对病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也是最“绿色”的保健措施。   煎好中药要注意哪些环节   煎药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病的效果。   用具:煎药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陶瓷器皿中的沙锅、沙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温性能好。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煎药,忌用铁锅、铝制品器具等金属器皿。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用水:煎药时的用水也有考究。水质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火候:要掌握煎药的火候。煎药的火候,一般均宜先武后文(武火即大火,文火即小火),也就是说开始用大火煎药,煎沸后改用小火煎煮。   时间:要把握好煎药的时间。煎煮时间的计算,是以药物煮沸后开始计时的。一般可分为三类:芳香类药物宜煮沸10~15分钟;一般药物宜煮沸20~30分钟;滋补类、坚实的药材及有毒药物宜煮沸40~60分钟,煎煮时间的确定,要根据药性而定。掌握好煎煮时间的目的,既要避免因煎煮时间过久而药性挥发,又要防止有效成分未能充分溶出而降低疗效。   方法:煎药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药物放入洗净的容器内,加入冷水量以淹没药物3厘米左右(二、三煎水稍少),浸泡约1小时,置炉上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煎煮。煎煮过程中既要防止药汁外溢,又要防止火候过小,中途要将药物上下翻动一次,使药汁充分溶出。如果不小心将药物煮出,则应当弃去。   入药先后:煎煮中药时,除了掌握好煎药器具、用水、火候及时间外,还要注意入药方法。   1)先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川乌、附子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其他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2)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极细,及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4)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糊,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6)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
范文十:  常用中药常识
  1.感冒常用药
  (1)风寒表证: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香薷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淡豆豉
  (2)风热表证:薄荷牛蒡子蝉衣浮萍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蔓荆子葛根升麻柴胡淡豆豉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李岩
  (3)暑湿表证:藿香佩兰紫苏大腹皮香薷白扁豆厚朴
  (4)暑热表证:青蒿滑石金银花露通草连翘绿豆荷叶白扁豆西瓜翠衣淡竹叶香薷
  2.气分实热证常用药:石膏知母寒水石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竹叶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3.营分血分实热证常用药(包括热入心包证):
  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黄连连翘赤芍丹皮丹参莲子心连翘心连心麦冬竹叶卷心
  4.温毒发斑证常用药:水牛角玄参生地赤芍丹皮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羚羊角升麻番红花
  5.湿温暑温证常用药:白豆蔻薏苡仁杏仁藿香佩兰青蒿黄芩滑石通草香薷茵陈厚朴清水豆卷黄连金银花露绿豆荷叶
  6.温邪发热、骨蒸劳热证常用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女贞子牡蛎玄参泽泻丹皮熟地黄生地黄知母黄柏
  7.咳嗽常用药
  (1)寒痰阻肺证: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生姜皂角子半夏天南星白果
  (2)湿痰阻肺证:半夏天南星白前旋复花橘皮枳壳茯苓苍术厚朴白术香橼佛手桔梗
  (3)热痰阻肺证:瓜蒌贝母知母青黛海蛤壳胆南星竹茹竹沥瓦楞子海浮石车前子石韦冬瓜子芦根天花粉前胡四季青鸡矢藤
  (4)燥痰阻肺证:知母贝母桑叶沙参杏仁天花粉阿胶百合麦门冬天门冬玉竹百部紫菀款冬花梨皮荸荠
  8.肺痨常用药:百合地黄天门冬麦门冬阿胶西洋参知母五味子川贝百部沙参紫菀款冬花冬虫夏草枸杞子黄柏龟板仙鹤草白及三七丹皮山栀紫珠血余炭花蕊石郁金
  9.喘证常用药
  (1)肺热壅遏证:石膏麻黄杏仁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牛蒡子
  前胡地龙鱼腥草马兜铃枇杷叶金荞麦瓜蒌海蛤壳旋复花白前羚羊角
  (2)寒饮涉肺证:麻黄干姜细辛桂枝苏子沉香五味子厚朴
  肉桂磁石
  (3)痰浊阻肺证:陈皮半夏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旋复花皂荚白前
  (4)肺肾虚喘证:人参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五味子补骨脂紫河车山萸肉沉香磁石钟乳石诃子硫黄黑锡
  10.痞证常用药
  (1)脾胃气滞证:橘皮枳实枳壳木香苏梗乌药砂仁白豆蔻厚朴
  沉香檀香降香柿蒂大腹皮槟榔甘松薤白
  (2)湿滞伤中证: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白豆蔻砂仁白扁豆草豆蔻香薷陈皮大腹皮
  11.胃脘痛常用药
  (1)寒邪客胃证:高良姜干姜吴茱萸生姜小茴香胡椒乌药
丁香砂仁荜拨荜澄茄白豆蔻
  (2)脾胃虚寒证: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干姜桂枝蜂蜜大枣饴糖
  (3)肝胃气滞证:香附青木香半夏吴茱萸佛手香橼木香
  12.呕吐常用药
  (1)胃寒呕吐证:半夏生姜吴茱萸砂仁木香丁香橘皮柿蒂刀豆灶心土旋复花藿香佩兰代赭石
  (2)胃热呕吐证:竹茹黄连芦根枇杷叶黄芩生石膏栀子
  13.呃逆常用药:丁香柿蒂刀豆沉香荜拨荜澄茄
  14.腹痛常用药
  (1)寒邪内阻证:高良姜吴茱萸荜拨荜澄茄乌药丁香小茴香花椒胡椒白芷檀香草豆蔻
  (2)脾肾虚寒证:黄芪干姜桂枝芍药益智仁乌头附子肉桂蜂蜜饴糖
  15.便秘常用药
  (1)热结肠燥证: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牵牛子枳实
  (2)津枯肠燥证:火麻仁郁李仁蜂蜜杏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瓜蒌仁决明子冬葵子苏子知母天门冬麦门冬玄参
  (3)血虚肠燥证:桑椹黑芝麻当归生首乌胡桃肉锁阳肉苁蓉
  (4)气滞肠燥证:槟榔枳实木香厚朴郁李仁
  (5)阳虚寒凝证:巴豆干姜硫黄半夏肉苁蓉锁阳
  16.泄泻常用药
  (1)暑湿蕴结证: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木通车前子藿香香薷白扁豆荷叶穿心连地锦草拳参鸡矢藤
  (2)食滞肠胃证:山楂神曲莱菔子鸡矢藤枳实青皮槟榔
  (3)脾胃虚弱证: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砂仁苍术厚朴
  (4)脾肾阳虚证: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干姜白术菟丝子仙茅益智仁附子肉桂葫芦巴
  17.痢疾常用药
  (1)湿热壅滞证: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胡黄连马尾连三颗针拳参鸡矢藤马齿苋椿根皮穿心连地锦草
  (2)疫毒蕴结证: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地榆马齿苋鸦胆子银花炭山楂炭鸡冠花
  18.久泻久痢常用药:罂粟壳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赤石脂禹余粮肉豆蔻菟丝子金樱子石榴皮五味子椿根皮芡实灶心土
  19.蛔虫蛲虫病常用药:使君子苦楝皮苦楝子鹤虱芜荑榧子槟榔雷丸川椒乌梅牵牛子扁蓄石榴皮百部
  20.绦虫病常用药:槟榔南瓜子雷丸鹤草芽贯众山楂干漆雄黄穿山甲
  21.钩虫病常用药: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仲大蒜
  22.胁痛常用药
  (1)肝郁气滞证:柴胡白芍郁金川芎香附乌药青皮青木香白蒺藜延胡索佛手香橼枸橘川楝子荔枝核娑罗子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九香虫橘叶橘核
  (2)肝胃气滞证:佛手枳壳香橼青木香甘松娑罗子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
  (3)瘀血阻滞证:延胡索川芎郁金姜黄五灵脂三棱莪术丹参红花牡蛎鳖甲
  23.黄疸常用药
  (1)湿热蕴蒸证(阳黄):茵陈栀子黄柏黄
连大黄虎杖金钱草秦艽苦参白鲜皮猪胆汁大青叶板蓝根垂盆草地耳草龙胆草蒲公英柴胡黄芩郁金珍珠草水飞蓟熊胆半边莲
  (2)寒湿阻遏证(阴黄):茵陈茯苓苍术泽泻桂枝猪苓附子干姜金钱草
  24.癥瘕积聚常用药:丹参红花桃仁郁金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鳖甲生牡蛎昆布鸡内金山楂干漆穿山甲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麝香凌霄花山慈菇黄药子
  25.梅核气常用药:紫苏半夏厚朴茯苓柴胡郁金绿萼梅旋复花八月札全瓜蒌大贝母
  26.眩晕常用药
  (1)肝阳上亢证:羚羊角钩藤天麻石决明珍珠母磁石代赭石白蒺藜生龙骨生牡蛎罗布麻紫石英紫贝齿菊花桑叶桑白皮夏枯草青葙子白芍玳瑁
  (2)肝肾阴虚证:龟板鳖甲牛膝杜仲桑寄生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
  (3)痰浊中阻证: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生姜枳实竹茹
  27.痉证常用药
  (1)肝风实证: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玳瑁紫石英菊花青黛蚤休水牛角龙胆草熊胆
  (2)虚肝风证:龟板鳖甲阿胶牡蛎白芍生地黄鸡子黄麦冬五味子天麻
  28.破伤风证常用药:白附子天麻天南星防风蝉衣白芷拳参僵蚕全蝎蜈蚣守宫
  29.中风中经络常用药
  (1)脉络空虚,风痰阻络证:羌活秦艽防风川芎当归地龙黄芪全蝎蜈蚣白附子半夏天南星皂荚远志菖蒲生姜汁
  (2)肝阳化风,痰瘀阻络证:龙骨牡蛎龟甲代赭石天麻钩藤菊花白芍牛膝石决明羚羊角牛黄天竺黄竹沥竹茹胆南星猴枣礞石沉香大黄菖蒲郁金
  30.中脏腑闭证常用药
  (1)寒闭证:麝香苏合香安息香皂荚细辛樟脑菖蒲生姜汁
  (2)热闭证:麝香冰片牛黄羚羊角竹沥礞石大黄郁金白矾猴枣
  31.中脏腑脱证常用药
  (1)亡阳证:附子人参干姜肉桂甘草葱白山茱萸龙骨牡蛎
  (2)亡阴证: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西洋参32.郁证常用药:
  (1)肝气郁滞证: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芍青皮郁金合欢皮合欢花远志菖蒲
  (2)气郁化火证:丹皮栀子赤芍柴胡当归龙胆草川楝子延胡索郁金菖蒲远志
  (3)心肝血虚证: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合欢花龙眼肉茯神郁金菖蒲远志小麦大枣甘草
  33.痫证常用药
  (1)风痰闭阻证:白附子半夏天南星皂荚远志菖蒲生姜汁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
  (2)痰火阻窍证:牛黄天竺黄竹沥竹茹枳实胆南星大贝母猴枣礞石沉香大黄黄芩菖蒲郁金白矾天麻钩藤羚羊角僵蚕全蝎蜈蚣地龙
  34.癫证常用药痰气郁结证:半夏陈皮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茯苓厚朴远志菖蒲郁金木香香附檀香沉香苏合香麝香安息
  35.狂证常用药痰火上扰证:牛黄竹沥天竺黄大贝母胆南星郁金白矾茯神远志菖蒲竹茹礞石丹参朱砂黄芩黄连冰片麝香珍珠生铁落
  36.自汗证常用药
  (1)肺气不足证:生黄芪白术浮小麦糯稻根须人参牡蛎麻黄根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冬虫夏草
  (2)营卫不和证: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龙骨牡蛎
  37.盗汗证常用药阴虚火旺证: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五倍子山萸肉白芍龟板鳖甲天门冬酸枣仁柏子仁丹皮地骨皮牡蛎龙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须
  38.鼻衄常用药
  (1)邪热犯肺证: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白茅根丹皮侧柏叶槐花生地大蓟小蓟藕节鲜艾叶
  (2)胃火炽盛证:石膏
  知母黄连栀子黄芩丹皮牛膝白茅根侧柏叶槐花羊蹄大蓟小蓟藕节茜草大黄
  (3)肝火上炎证:龙胆草柴胡栀子桑白皮黄芩郁金丹皮赤芍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荷叶藕节茜草蒲黄槐花旱莲草
  39.齿衄常用药
  (1)胃火炽盛证:黄连大黄黄芩白茅根大蓟小蓟侧柏叶丹皮赤芍槐花地榆羊蹄茜草蒲黄紫珠仙鹤草
  (2)阴虚火旺证:生地麦冬玄参知母黄柏牛膝丹皮赤芍水牛角屑蓟小蓟侧柏叶槐花藕节地榆羊蹄茜草蒲黄紫珠仙鹤草阿胶
  40.咳血常用药
  (1)燥热伤肺证:桑叶沙参杏仁玉竹麦冬贝母栀子丹皮黄芩桑白皮鱼腥草白茅根大蓟小蓟侧柏叶槐花藕节茜草仙鹤草生地阿胶
  (2)肝火犯肺证:青黛海蛤壳栀子海浮石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白茅根大蓟小蓟侧柏叶槐花藕节茜草血余炭蒲黄仙鹤草生地紫珠草阿胶鳖甲白薇
  41.吐血常用
  (1)胃热壅盛证:黄芩黄连大黄代赭石竹茹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槐花地榆荷叶羊蹄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血余炭藕节
  (2)肝火犯胃证: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郁金川楝子丹皮赤芍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槐花地榆羊蹄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血余炭藕节
  (3)气不摄血,阳虚失血证:人参白术黄芪附子灶心土炮姜鹿角胶艾叶阿胶仙鹤草棕榈炭藕节
  42.便血常用药
  (1)大肠湿热证:地榆槐花槐角黄芩黄连黄柏防风炭枳壳赤石脂三七花蕊石茜草降香
  (2)脾胃虚寒证:灶心土党参白术附子炮姜鹿角胶艾叶阿胶白及乌贼骨棕榈炭仙鹤草三七花蕊石
  43.紫斑常用药
  (1)血热妄行证:生地水牛角赤芍丹皮紫草白茅根侧柏叶大蓟小蓟槐花地榆羊蹄大黄茜草
  (2)阴虚火旺证:生地玄参女贞子旱莲草棕榈炭藕节蒲黄茜草紫珠
  (3)气不摄血证:人参白术黄芪仙鹤草棕榈炭藕节茜草紫珠
  44.胸
  (1)瘀血痹阻证: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苏木降香蒲黄五灵脂山楂益母草三七郁金羊红膻
  (2)气滞血瘀证: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降香檀香丹参红花橘皮青木香莪术三棱
  (3)痰浊痹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枳实桂枝橘皮生姜
  (4)阴寒凝滞证:附子乌头干姜桂枝高良姜荜拨檀香延胡索苏合香麝香冰片
  (5)气阴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地黄当归丹参山楂红花降香延胡索
  45.心悸常用药
  (1)心胆气虚证:人参茯苓白术远志菖蒲五灵脂磁石朱砂珍珠珍珠母龙齿龙骨牡蛎紫贝齿
  (2)心脾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灵芝景天三七五味子
  (3)阴虚火旺证:生地玄参麦冬天冬五味子知母黄柏当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远志朱砂龙骨牡蛎珍珠母
  (4)心阳不振证:桂枝甘草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珍珠母紫贝齿琥珀
  (5)水气凌心证: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甘草附子干姜白芍生姜葶苈子龙骨牡蛎
  (6)心血瘀阻证: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延胡索郁金当归桂枝龙骨牡蛎
  46.不寐常用药
  (1)肝郁化火证: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郁金赤芍泽泻车前子朱砂磁石龙骨牡蛎珍珠母合欢皮合欢花夜交藤
  (2)痰热内扰证:黄芩黄连栀子郁金胆南星大贝母茯苓橘皮竹茹半夏莪术珍珠母龙骨牡蛎朱砂磁石
  (3)阴虚火旺证:生地玄参麦冬五味子阿胶鸡子黄当归郁金黄连丹参朱砂牡蛎龟板磁石柏子仁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
  (4)心脾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龙眼肉合欢花夜交藤龙骨牡蛎
  (5)心胆气虚证:人参茯苓茯神菖蒲远志酸枣仁龙骨牡蛎
  47.健忘常用药
  (1)心脾两虚证: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菖蒲龟板
  (2)肾精亏耗证:熟地山芋肉山药枸杞子黄精补骨脂阿胶菟丝子紫河车鹿角胶酸枣仁五味子远志菖蒲龟板
  48.水肿常用药
  (1)肺失宣降证:麻黄杏仁浮萍桑白皮葶苈子槟榔生姜皮桂枝防己
  (2)脾虚湿盛证:茯苓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赤小豆猪苓泽泻大腹皮苍术厚朴葫芦玉米须泽漆荠菜
  (3)脾肾阳虚证:附子肉桂干姜桂枝茯苓黄芪白术泽泻车前子
  (4)湿热壅遏证:车前子滑石泽泻猪苓木通通草防己萆解冬瓜皮葶苈子桑白皮椒目大黄灯心草白茅根半边莲栀子淡竹叶益母草泽漆赤小豆冬葵子
  (5)阳实水肿证:甘遂大戟芫花葶苈子番泻叶商陆乌桕根皮牵牛子千金子巴豆
  49.脚气常用药
  (1)湿热下注证:黄柏苍术牛膝防
己萆薢滑石薏苡仁木瓜槟榔木通
  (2)寒湿下注证:薏苡仁木瓜赤小豆蚕砂
  吴茱萸生姜紫苏胡芦巴槟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