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医调理脐针调理范围

坎艮共取了女红.留针三时不放松.
减肥效果坎兑坤.女加震巽苗条身.
坎位一针一天整.腰突重病去九成.
近视坎离进两针.视力准见日日新.
颈椎离位平三针.震坎三十度角补.
图片见于QQ空间日志
王某,痔疮,兑主口,上下口,并且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乾,主大肠, 坎主肾,肾主前后二阴,且肾与三焦别通。
产后90天,右侧坐骨神经痛,坎主骨,艮主右下肢。七次愈&
咳喘不得平卧,兑和乾为金互为表里,坤为土,培土生金&
偏头痛,巽主胆,胆经循行于侧头,乾先天八卦为首
脐针基础知识脐针的特点:
一穴多治:脐针疗法,仅取神阙,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一穴多针:传统针刺技术一般都是一针一穴,每个穴位都有一个主要功能。但脐针不同,仅神阙一穴,可根据临床需要一穴一针,也可以一穴多针。特别在多脏器疾病、多系统疾病、疑难病、危重病的病例中更多地使用一穴多针技术。
一穴多效:既然一穴可以多治,也就可以一穴多效。在治疗中只要思路正确,一穴既可多效,一针也可多效。比如,一个病人既有脑部疾病又有眼部疾病,再兼有口舌咽喉疾病,只用一针既可同时见效。这不仅给病人减少了治疗上的步骤,也减少了肉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内外兼治:传统针刺疗法对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疗效颇隹。相对而言,对脏腑疾病就要逊色一些。但脐针不但对功能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效果很好,对一些脏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操作简便、经济实惠:脐针使用1寸毫针,现医药商店已有已灭菌的一次性毫针,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携带方便。如遇紧急情况,随身又无毫针,也可用笔代针或以棍代针在脐部治疗,均可收到预期效果。但须提醒的是,凡用代用品,均不可刺破皮肤,只要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点压病人感到疼痛就行了。
脐针投入极少,回报较高,它不需其它高级的医疗设备,也不需辅助设施,仅一针一床足矣!
脐针的定位进针原则:
脐针的操作技术,定位是关键,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其原则如下:
寻找压痛点:一般约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病人可以在脐壁、脐谷、脐蕊处寻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越是急性病,压痛点越明显。只要用探针找到这个压痛点,往往一针即可见效。
寻找皮下结节法:许多慢性病人因长期患病,在脐部相应的体表投影区产生了一些皮下结节,与皮肤同色,质硬,活动度差,大小如同小米粒大小,按之有疼痛,但可忍受。如发现结节后,不必针刺,可让病人用手指按压,每日数次。经数周按压后结节会自然消失,疾病也就治愈了。
脐洛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运动系统疾病、急性病可按脐洛书全息律寻找压痛点。如左肩疼痛取脐左上相应的左肩部位,右腰扭伤取脐右下相应的右腰部位,然后进针。
脐八卦全息进针法:在临床上遇到脏腑疾病、一般慢性病(未找到结节者)可按脐八卦全息律,在其脏腑对应的脐部位置进针,或根据疾病的性质,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进针。脐八卦全息律是脐针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
脐针临床治疗原则:治疗顺序:脐针在临床治疗中,其顺序是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其意思是,在治疗中脐针的定位进针首先对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比如急性腰扭伤,应先予以止痛。许多疾病往往因症状解除了,疾病也随之消失。其次寻找疾病所属的系统,根据该系统在脐八卦全息律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位进针。比如,支气管炎伴咳嗽、咳痰,应属呼吸系统,我们取脐八卦全息的兑位(主呼吸系统),往往收到不错的疗效。有些疾病已非常明确,我们可根据该病的全息定位,直接予以治疗。比如肝炎或胆囊炎,可取其对应的震位或巽位进针。
手法原则:“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须含补泻”。因为脐针治疗并非传统针刺学的定点治疗(多直刺),而是定位治疗(以脐蕊为中心,呈放射性地向外斜刺或横刺),在脐针的进针中带有明显的方位性,而这个方位的选择应该是脐针疗法的灵魂。有了方位,也就有了补泻。根据病情,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然,临床上也采用手法补泻。
脐针的基础知识脐针治疗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小儿及妊娠妇女不宜脐针治疗。对大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脏器衰竭、脑卒中、急性传染病、癌症晚期、恶液质、低蛋白水肿、血友病等及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烧烫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因直接有生命危险,不应考虑。
治疗时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
进针方式:以脐蕊为中心,作放射性向外斜横刺,一般深度为刺激强度:在一般治疗中不主张强刺激,因为脐部特别敏感,只要进针了就起到效果。但对于急性疼痛性疾病,可采用间断性强刺激。
留针时间:进针后一般留针10~20分钟。急性病留针时间短,慢性病留针时间长,疼痛性疾病一般痛止即拔,不作留针。
一般注意事项:饭后一小时后进行治疗。脐部术前常规皮肤消毒,特别对脐孔较深、污垢较多的患者,可用松节油去除污垢,然后再常规消毒。冬季注意保暖。
副作用:只要操作得当,一般没有副作用。从针刺理论上讲,病人可能出现晕针、滞针,但我至今未遇到一例。如采用强刺激可引起头晕、腹痛、恶心,严重者可能会有呕吐。
齐氏脐诊法简介:
脐部粗看似乎每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几乎很少有人相同。脐眼的大小、脐孔的深浅、脐蕊的高低、脐壁有无倾斜都不尽相同,观脐诊病就是看脐部的这些变化来诊断疾病。
正常人的脐孔直径约0.8-1.5厘米,如果直径超过2.0厘米,我们称为大脐眼。直径小于0.5厘米我们称为小脐眼。脐眼的大小一般来讲取决于胎儿时期与母体相连接的脐带的粗细,脐带越粗,一般脐眼越大,子体先天足,个体强壮。反之脐眼越小,先天禀赋不足,个体胤弱。俗话说“脐大容杏,不富也贵”,说明了脐大的人身体健康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来讲看病人的脐眼大小可基本判定他的先天禀赋及身体素质如何。
脐孔的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这说明其营养状态好。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较少。如脐孔过深提示营养过剩,则应考虑脂肪肝、老板综合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
 圆形:脐圆而下半部丰厚朝上,提示血压正常,内脏健康,肾功能强,精力充沛,为男性最佳脐形。
 椭圆:脐形椭圆为女性最佳,提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凸形:脐外凸较少者多见婴幼儿,或见极少运动内脏张力减弱,内脏器官下垂。脐外凸较多者多见有严重水肿,卵巢囊肿。也是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另外脐外凸应与脐疝鉴别。
 凹形: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或见于暴吐之后。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毒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佳。
浅小形:此形人不论男女身体较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全身乏力,此为先天不足,后天气虚。此外提示精神神经系统脆弱,受刺激易诱发精神障碍。这类人易激动,有歇斯底里倾向。
闭合形:脐眼与脐孔密闭,形成一个闭合性腔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原因是皮下脂肪松弛,提示卵巢功能减弱。
脐位上移:脐向上延长成三角形为气滞、气逆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或提示胃、胆囊、胰腺有病。或腹内有较大的肿瘤,因瘤体的位置牵拉引起脐位上移。
 脐位下移:多为肾虚、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子宫脱出及脱肛。
 脐位右移:多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瘫痪。并提示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
 脐位左移:多为血虚,见于各种贫血、寄生虫病人及右侧肢体瘫痪。也提示肠胃不佳、肠粘连、便秘。
色泽:脐部色泽的改变可提示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色泽又分全脐色和局部色两种,全脐色较易判定,而局部色则需根据脐八卦全息来判定相因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白:提示机能低下。全脐色白多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常与脐凹陷、少腹凉并存。局部色白则反映相应脏器的机能低下。
 赤:提示热毒内蕴。全脐色赤多反映心火重,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毒溢于脐。可见口渴、便秘、心烦等症状。局部色赤为相应脏器的急性炎症。
 黑:预示病症凶险。全脐色黑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常与呼吸急促、神识昏迷等危象并存。脐周出现对称性黑色素沉着,并有角质增生应注意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胃癌。
 黄:提示湿热之邪内蕴或过食肥甘所致。临床可见痞满纳呆、大便不爽,可有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征状。
 青: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如局部色青则提示相应的脏腑功能欠佳,或见痛证。
 紫:为内有瘀积之色,也可见腹内或盆腔内肿瘤,常伴有脐部瘀斑。
体毛:脐周有毛并与会阴相连提示精力旺盛,性欲强。如突生体毛并累及颜面和全身则应注意体内癌症。
血管:脐周静脉曲张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常合有脐周色泽暗黑。
角化:脐周皮肤局部点状角化提示相应脏器有结石存在的可能。
分泌物:脐孔有油性分泌物提示过食油腻。
脐孔虽小,却能窥探全身的健康与否。在脐诊中应该注意光线的变化,必要时还须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另外,腹部暴露要有一定的范围,最好上达肋缘,下抵髂前上棘,以便观察。望脐断病是一种技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逐渐提高。
两种脐诊法:
  脐全息是脐针疗法的三大理论基石之一,她不仅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也可用于诊断疾病,笔者称其为脐诊法。这个脐诊不同于近代名医朱莘农先生的脐诊。朱氏脐诊是以手掌鱼际按切病人的脐部,一如切脉之举,按、推、寻,作轻、重、浅、深之按切,以体会脐动脉之动势。而齐氏脐诊则以观察病人脐部的皮肤色泽、脐孔大小、脐部外形、脐蕊皱折等来判断病人的先天禀赋、疾病发生、转归与预后等。简言之,朱氏脐诊重在切按,为中医四诊中的切诊,而齐氏脐诊重在观看,属中医四诊的望诊。
脐针的基础知识时间医学/六经辩证与脐针疗法
1.时间医学:
时间医学是研究不同时间与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预防等之间的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分支。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节律变化,称为人体生物钟节律。内分泌激素测定方法的进展则是医学科学对生物钟节律研究而新兴的边缘学,即时间生物学。而时间生物学引入现代医学后,逐步发展和丰富了时间医学的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生物钟: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具有周期性的节律变化,而生物体内控制这种生物节律的机制则是生物钟。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身体状况就以二十三天为周期进行循环变化。其中每周期的前11天为健康最佳期,后半期为健康衰退期。重要的是每个周期的第12天和第13天,身体处于变化的临界状态,此时各系统组织、器官很不协调,疾病发生率上升,尤以第12天为著。生物钟的规律给我们提示了预防和养生的理论根据。
月经周期:人体最明显的节律变化莫过于成年女性的月经周期的变化,它是呈月节律变化,有人认为这与地月的引力有关。“月经来潮”有以下几个涵义:其一是每一个经潮的时间,以及经潮与经潮之间的时间间隔都相对固定。其二是这个间隔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月亮每月圆满一次,而月事每月一潮,与大自然中潮汐类同,月满而潮。月相的变化与女性的月经周期及潮汐的涨落息息相关,这是真正的“天人相应”的具体表现。
根据女性月经来潮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应该进一步确定是圆满潮还是月晦潮,是上弦潮还是下弦潮。有人专门探讨月经来潮的时间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发现,凡在月满或接近月满这段时间来月经的,不孕症的发生率很低。而不在月满的时间来潮,离月满时间越远,甚至在月晦来潮的女性,不孕症发生率就会很高,并且其他妇科病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月满而潮的人[1]。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月经来潮是由于子宫内膜的脱落,而子宫内膜脱落又由女性激素的分泌水平决定,其分泌呈一个周期性,而这个周期正好与月周期相当。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女性激素分泌有一个月周期的变化,那么,男性的激素分泌有没有一个类似的周期变化呢?这个周期变化是否与日的周期相当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时间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人体健康是受到生物钟支配的。人体的血压、脉搏、体温、内分泌、血糖、血红蛋白、肝脏的合成代谢,红细胞的分裂速度,各种酶的活度,血液粘稠度等动力性变化,乃至记忆、情绪均呈不一样的节律变化。而人类的疾病更是与生物钟密切相关。例如肺结核、风湿等慢性疾病,往往上午体温正常,下午低烧,医学上称之为“午后潮热”,就像潮汐涨落那样富有节律。慢性气管炎往往夜间咳嗽频繁,心源性哮喘也多在午夜发作,医学上称其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现代医学研究中大量地应用了时间医学知识到临床。如人体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早晨8点其分泌量达到高峰,中午较少,晚上最少。用这个规律可指导临床用药。在治疗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和风湿热,常需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生物钟原则,服用这类药物要符合皮质激素的正常节律,即和生理分泌同步,如按一日三次的平均分配法服用,早晨的量就会不够,中午和晚上的量就会太多,毒副作用就会增大。如将一日量的皮质激素在早晨一次性服下,药量甚至可以减少一些,疗效又好,毒副作用又少,又节省了部份药物,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可根据人体骨髓造血功能的昼夜节律,服用生血药物,因势利导促进更多的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加快细胞生成,提高治疗血液病的疗效。
根据每月满月前后溃疡病出血的发生规律,在高发时间给予H2受体拮抗剂来预防出血。
根据急性心肌梗阻塞(AMI)发病率高的时辰,提前给药进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夜半子时有明显集中趋势,在临床上给予特别的关注并进行急救前的心理准备。以及抗抑郁药氟米帕明在治疗精神病时白天效果最好。而免疫抑制剂因其毒性极强,动物实验证实每日给药一次最合理,应选择在非活动期(夜间)为好,等等。丰富了时间医学的内容,也指导了临床医疗。
时间医学在中医中的应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息息相通,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阴阳四时,无时不在转化、调整,人体内的生物节律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时辰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
中医的圆运动: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圆的规律。《易?泰卦?九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反映了天道是循环往复的,天体的运动是呈周期性的,一切事物都呈现着周期的、动态的循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动呈圆的循环、旋转,因此自然界气候产生了阴阳消长、昼夜寒暑的周期性循环。于物则出现萌、长、茂、枯、死,于人则为生、长、壮、老、亡的动态往复。
圆道对中医影响较大,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经络循环、营卫循环无不以圆的规律出现。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把人视为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天道如此,人道岂能例外?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圆运动是中医的精髓,这个圆运动是以脾胃居中,心肾分上下,肝肺各居左右的圆道。这个圆运动和文王(后天)八卦相吻合,故心应离卦,肾应坎卦,肝应震卦,肺应兑卦。中医气机升降圆运动是脏腑气化的表现形式。
用药:中医择时用药是调节生命节律,以顺应天地之时而御病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反映:第一,不同药物的择季应用,强调凡用药应顺应四时,如《脾胃论?用药禁忌论》曰:“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冬使阳气不动也。”第二,不同性质的药物应择时应用,阳药当昼进,阴药当夜服。第三,不同类型方剂应择时应用,如汗剂当选择人体阳气旺盛的午前服用,下剂当选择人体阳气渐衰而阴气渐生的午后服用。
针灸:人体的经络循行无论十二经或奇经八脉都呈现着圆的循环。十二经络的循行,自肺经起始经过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又复传至肺,如是十二经分值十二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其分值时序歌括为: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都遵循上述时间规律。
在中医学中与时间医学关系最大的莫过于子午流注,其认为人体气血在各时间运行时,皆循一定的经络,因此针法必须在十二经气血运行规律及其在肘、膝以下六十五俞穴的疏注、开合规律下按时开穴。这些穴位不仅是经气出入、阴阳交会之处,也是运用时间医学穴位开阖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近年来,有人采用穴位电阻测定仪对十二经五输穴皮肤电阻连续12小时跟踪测定,认为十二经脉气血在十二时辰中有盛时和衰时,并与十二经气血流注有着基本一致的昼夜节律[2]。
2、六经辩证与时间医学: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时间医学概念,但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时间医学的思想,特别是六经辩证中疾病自愈的时间特点,更提示了时间医学的临床应用。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巳至卯上”。这几条揭示了六经之气在一日内有相对旺盛时间,六经病证在时辰中自愈或减轻的特点。
欲解时关系到部分的诊断问题,但实际上病人更注重的是疾病的发生或加剧的问题,故有人提出一个相对的概念叫“欲作时”或“欲剧时”[3],这在临床上更为方便、实用。
既然有一个欲解时,必然会有一个欲剧时(经气相对衰退时间)或欲作时,其必定在欲解时相对的位置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上面几条经文更改为:
“太阳病,欲作时,从亥至丑上”;“阳明病,欲作时,从寅至辰上”;“少阳病,欲作时,从申至戌上”;“太阴病,欲作时,从巳至未上”;“少阴病,欲作时,从午至申上”;“厥阴病,欲作时,从未至酉上”。(关于六经辩证的欲解时和欲作时见图1-图6)
六经辩证是根据人体内经脉气血流注理论来进行辩证,即某种病在某经脉循行时辰多发或加重,即可辩证为此经脉的病。
人的气血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即人在日周期、月周期或年周期中阴阳盛衰均有类似的规律,这就是中医的相关性。如一日之中寅时为晨,而在年周期中则为正月,在季为春。它们的共同相关性是阳气升发,人体气血开始逐渐加盛,这样提示我们在考虑六经辩证时,不应局限于一日之中的时间规律,还应考虑月周期和年周期。比如“阳明病,欲作时,从寅至辰上”,提示我们在一日之中,寅卯辰三个时辰(3时—9时之间)中,疾病发作或加剧的病人,应该考虑到是阳明病的可能。除此之外,一个病人如每年在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时常旧病复发或加剧,并极有规律,也应考虑是阳明病的可能。其他各经依此类推。
3、脐针疗法与时间医学:
脐针疗法是针剌神阙穴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新的针剌方法,在脐针治疗中,采用治疗的定位进针方法较多:有压痛点进针法、寻找皮下结节法、脐洛书全息进针法、脐八卦全息进针法、五行生克制化进针法等(所著文章均分别发表在各种杂志上)。其中有一种定位进针方法与时间医学有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使用极为方便,即脐地支全息进针法。
3.1脐地支全息进针法:这种方法多用于临床上有明显时辰规律的慢性病,范围涉及到各科,只要有固定的发作时间,并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无论是什么病,均可应用此法,而且疗效不错。
首先我们把肚脐(神阙)看作一个地支图(图7),然后根据地支相应的时间,寻找与疾病发作时或加剧时相同的时间,并在脐壁上进行定位。
比如五更泻,我们可以在丑时(3—5时)相应的脐壁上(时钟的7点处)进行针剌,疗效很好。除了在时间医学上相应外,五更泻又为脾胃之病,丑时为土,扎之疗效确切。
再如有明显发作时间规律的神经性头痛,只要我们找到这个时间规律,按脐地支全息相应的脐壁上扎针即可。
脐地支进针法中的补泻问题:
方位补泻:脐针疗法是定位治疗,在治疗时进针有明显的方向性。方位是脐针疗法的灵魂,有了方位就有了补泻,这是原则。脐地支全息进针法的方位补泻是:在与疾病时间性相同的脐壁上进针是平补平泻法,即酉时(17—19时)的咳嗽,在脐壁的酉时位(时钟三点处)进针是平补平泻。
对虚证的治疗是选用患病后一个时辰方位进行针剌为补法,以补其不足。如照样是酉时(17—19时)的虚咳,在脐壁的戌时位(时钟四点处)进针是补法,以土生金。
对实证的治疗采用患病前一个时辰方位进行针剌则为泻法,以泻其有余。如还是以酉时(17—19时)的实咳为例在脐壁的申时位(时钟的二点处)进行针剌是为泻法。
手法补泻:与体针治疗一样,强剌激为泻,留针为补。临床上对一些疾病时间较长的慢性病例中,我们多采用方位补泻与手法补泻相结合,合二而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脐地支全息进针法极其实用,在临床上治疗一系列定时发作的奇难杂证,均有极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脐地支全息进针法是脐针疗法中诸多进针法的一种,在临床治疗中取何种进针方法取决于医师临证思维和习惯。但脐地支全息进针法只是对有明显时间规律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可不必太在意诊断、症状,只要抓住时间规律,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就行了。
在进针时按照脐针的原则,以脐蕊为中心,向时辰相应的脐壁上作向外横剌或斜剌,切不可直剌。进针深度0.1-1寸,一般留针10-20分钟为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作者/齐永⊙编辑/李剑光我们的身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多余的,任何部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肚脐同样如此,只是我们并没有认识而已。肚脐作为人体的一个附属物与我们休戚相关,我们却没有去关注它、认识它、开发和利用它,甚至忘却了它。无视它的存在给我们自身带来生命极大浪费的现象。因为忘却,所以从来没有在肚脐这个人体结构里得到应有的收获。肚脐是人体的“缺陷”,又是人体上最美丽的“缺点”,通过这个“缺陷”我们可以窥探人体奥秘,了解机体信息。如果在这个“缺陷”里扎针可以治疗目前人类的许多疾病,既快捷又方便。在使用易医脐针治疗的同时,又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肚脐的作用和其存在真正而深层的意义。1995年8月,笔者由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助理的位置调派到温州市气功疗养院任业务院长。从西医系统转入中医首先应该进行思维的转换和业务的熟悉,除了原本的西医外科知识就是进行西医内科和中医知识的充电和更新,并进行特殊的气功训练。刚上任第一年,每年一度的气功年会在杭州举行,笔者与已退休的老院长马有忠先生共同赴会,因为温州市气功疗养院是浙江省唯一由国家投资建立的国有气功专科医院,身为该院的新任院长,笔者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三天的会议中笔者有幸结识了浙江省武警学校的医官毛开漠先生,会议时我们相邻而坐,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私下讨论。一次例会中毛先生突然问笔者:“我们治疗腰痛都用一些什么方法?”回答说有很多方法,比如中医可用针灸、推拿,西医可用牵引,西药等。他却告诉笔者说:“藏医治疗腰痛是治疗肚脐。”这句话令笔者吃了一惊,从肚脐治疗腰痛的方法闻所未闻。忙问如何治疗?他说:“用气功点穴。”转而又说:“就是用食指在患者肚脐上戳。”并示范给笔者看。问大概多少时间能起效,回答:“大概20分钟就有效。”他都试过,疗效十分可靠。这是我们在会议里开小差时对话中的一部分,但这段话却深深地留在了笔者的脑海里。回到温州的第二天正好是我们中学同学会,在聚会中有一个女同学请笔者治疗她的腰痛。第二天这位女同学和她先生一起来到笔者的单位,笔者用从毛先生那里听到的方法用食指在该同学的肚脐上作点穴治疗,时间过去大约20分钟,果然这个同学的腰痛消失了。送走了同学夫妇,笔者一直想为什么用手指点肚脐可以治疗腰痛?而且确有疗效。虽然笔者没想明白,但治疗腰痛的事实已经证明肚脐的治疗效果。此后笔者用手指点肚脐治疗腰痛,可以说百发百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治腰痛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笔者发现这种治疗方法的弊端。用这种方法治疗腰痛既花时间又花体力,治一位患者就需要20分钟,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只能陪在患者的身边,根本没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连上厕所都是问题。第二,治疗了几个患者手指就吃不消,手指僵直,无法弯曲,疼痛难忍。一天,在单位搞基建的施工员突发急性腰扭伤,刚上班他就来找笔者要求治疗,正打算治疗时,办公室主任来告知开会的时间已到,为了留住他就想了一个招,用针扎在他的肚脐,原本想留针到会议结束再治疗,刚扎上针这个小子就嚷嚷说要起针,说自己已经好了。笔者心想这小子脾气还挺臭,还耍脾气,就问:“真的好了?”“真的好了!”“腰不痛了?”“真的不痛了!”起了针,他就从床上跳下来,像好人一样轻松地走出治疗室。这天的会议是怎么开的,早已忘记,但清楚地记得在会议的过程中始终满脑子都是“针扎肚脐疗效会那么好!那么快!真的让人不可思议”。如果能用针代替用手指点穴,那不就解放我的时间了?解救我的手指了?简直太好了!从此,改用针替手指治疗腰痛。时间一长又发现问题了,用针治疗腰痛其疗效仅50%左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用手指点穴治疗疗效高达90%以上,用针扎其疗效仅只有50%呢?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笔者开始观察和研究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同一个人体部位所得到不同的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发现玄机在哪里了。因为用手指治疗时,手指比较粗正好将整个肚脐完全塞满,用手指做点穴治疗实际上是对整个肚脐进行了按压和冲击,其治疗效果就好。用针刺治疗就存在着一个问题,针较细而整个肚脐较大,用针扎什么部位就对治疗起到不同的效果,扎的不对就可能没有任何疗效,这个结论提醒笔者,用针治疗一定要在肚脐相应的部位才能获得相应的疗效。明白了针扎肚脐要获得治疗效果必须要了解肚脐与人体各部位相对应的关系,而这个相对应的关系又存在在什么地方?这是笔者必须要搞清楚的。于是乎笔者开始了最原始的脐针研究,相信在中医书籍里肯定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翻阅了大量的中医书籍,结局却令人瞠目结舌,书中不但没有记载所需要的肚脐与人体结构相对应的关系,而且所有的记录都是“脐部禁针”,“脐只灸不针”的告诫。看到上述先人的教诲,笔者头部充血,全身出汗。我在干什么?难道是在挑战我们的先人?难道是去触摸“神阙禁针”这个高压线?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先人的教诲肯定是对的,但是用针在这个禁区治疗的的确确是有疗效的,这里就存在着一种契机,就是应该如何避免危险却又能获得临床疗效,只要掌握了这个平衡点我想是可以如愿以偿的。为了寻求脐针治疗中既可以避免危险又可以达到疗效的这个平衡点,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再次翻阅医书。与上次所不同,这次翻阅的书从现代变为古籍,尽量寻觅那些最古老的中医书籍,聆听一下先人的高见和教诲,从中借鉴和领悟一些什么。先人的告诫应该使我们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解剖知识表明脐部是可以进行针刺的,只是在操作时要细心谨慎。时至今日,国内外还没有一本权威医学书籍支持神阙可以进针,要得到医疗权威们的认可和支持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只有兢兢业业地治愈每一个患者,呈现脐针的临床疗效,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用大量的病例证实神阙进针的可行性,才能扭转世人对神阙禁针的看法。解决了脐部进针的安危法度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出现了,难道脐针只是解决腰痛的问题?除了腰痛,脐针还能治疗什么疾病?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笔者开始了脐针治疗疾病范围的研究,在近十年的研究和探索中攻克了一个个疾病,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易医脐针疗法,真可谓: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能吞吴;十年磨剑,一针神阙送春风。脐针,是指施术者在患者的脐部下针,用以调节阴阳、祛除疾病。中国针灸学里的针法很多,从传统的体针到现代的鼻针、耳针、眼针、腹针等,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脐针与上述的针法都不同,是一种全新的针刺疗法。很多人不明白脐针,只是将其与其他针刺方法混为一谈,认为脐针只不过是一种针法而已,其实这是对脐针的不了解,可以说,脐针是一门新兴的针刺疗法,它与其他的针法有着太多的不同之处。一、脐针与其他针法的区别脐针与其他针法的不同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理论方面的不同我们所知的一切针法都离不开传统的经络学、腧穴学理论,他们所用的穴位、全息都离不开传统理论。而脐针疗法却是易医理论,是以易经的理论、易医的思维来指导脐针的临床实践,故称其为易医学的入门之法。(二)全息方面的不同其他针法虽然也用全息图,但基本上都是一种全息,比如鼻针有自己的鼻全息,但只有一种全息。耳针也有自己的全息,但只有一种全息,而脐针疗法至少有四个全息,它讲究的是四图共参,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获取最佳的全息。(三)所行经气的不同传统的体针和现在的耳针、鼻针、眼针及腹针都是作用于人体的后天经气,而脐针疗法则是走的先天经气,故其治疗效果就与其他针法不同,应该说更快、更好。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什么值得买?
超级震惊 一老人在湖边钓鱼,一男人问:鱼这么干净,湖里没水草吗?老人:我钓鱼30年...
1&整天打你&,&骂你&,&说你笨蛋&,&不让你抽烟的女...
&提醒:点击上方 "品味健康"即可免费订阅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在家创业 推动"三调养...
个段子胜过你今年读的所有微信1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
11月开始了,这注定是一个充满着泪水与苦难的月份,能不能顺利的过完这个月,完全取决...
10月22日,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王玉梅,被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授予"辽宁好人 最美人物...
放下人生如旅,奔波的人忙碌的人,放下手里的活小憩片刻,享受闲适,暗合禅意的放下故...
  包头下起了??细雨,参加"美丽乡村-‘十个全覆盖’网络名人行"活动的网络名人们如...
1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2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处处呈鲜花美景.3世...
今天小编带大家游意大利,梵蒂冈~大家坐好,小编带你飞~~,
比利时进口&Corsendonk&科胜道&双料/三料/红啤酒,
请点击上面  看劲爆视频! 超级震惊 一老人在湖边钓鱼,一男人问:鱼这么干净,湖里...
关注微信gif6666看下一集,
导演:&任贤齐&/&罗安得&&&编剧:&罗安得&/&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调理身体中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