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改道代26号三腔导尿管膀胱冲洗有必要吗本人糖尿病神精源性膀胱要长期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一针一药)与预混人胰岛素皮下注射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DM)合并肺结核(PTB)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的比较观察.60例DM合并PTB患者被随机分为一针一药治疗组和预混入胰岛素治疗组.观察两组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用量,观察两组痰菌转阴情况及X线病灶吸收、好转情况.结果:两组FPG控制达标时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0,P<0.05).两组餐后血糖(2PG)控制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t =1.860,P>0.05).两组血糖波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0,P<0.05).一针一药治疗组低血糖发生例数显著低于预混人胰岛素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540,P<0.01).两组胰岛素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721,P<0.05).两组痰菌转阴率、x线病灶吸收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9,P>0.05;x2=1.476,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一针一药方案,胰岛素用量小,FPG达标快,血糖波动相对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简化了糖尿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更安全、更方便控制血糖.
LI Cui-ping
JIN Zhou-de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结核合并糖尿病疗区,吉林长春,130123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神经源性膀胱 - 搜狗百科
神经源性膀胱
词条已锁定
&&&&&&& 神经源性膀胱控制排尿功能的或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Donnelly于1972年随访了370例在时由所致的病员,结果90%有。在死亡的截瘫伤员中,405死于衰竭。
神经源性膀胱
崔喆,双卫兵
Textbook of the Neurogenic Bladder Adults and Children
疾病名称:神经源性膀胱所属部位:生殖部位就诊科室:症状体征:|与遗尿
诊断神经原性膀胱包括两个部份,首先应明确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变所引起,其次为神经原性膀胱属于哪一类型。
一、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病变所引起
  1.病史 ①排尿功能障碍伴排便功能紊乱(如便秘、等)者,有神经病变的经原性膀胱的可能。②注意有无外伤、手术、糖尿病、等病史或药物应用史。③注意有无尿意、膀胱膨胀等感觉的减退或丧失,如膀胱的感觉有明显减退或增丧失,即可确诊为神经原性膀胱。
  2.检查 ①当有会阴部感觉减退,张力减退或增强时就可确诊为神经原性膀胱,但缺乏这些体征也不能排除神经原性膀胱的可能。②注意有无脊柱裂、、发育不良等畸形。③有,但无下尿路机械性梗阻。④试验,此法主要试验膀胱和尿道的脊髓神经是否完整(即有无病变)以及自至阴部(脊髓中枢)的神经元有无病变(有无病变)。因此,这个试验即可诊断是滞为神经原性膀胱,又可区分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无反射)和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二、鉴别两种神经原性膀胱的方法
  1.在测量膀胱内压时,观察是否有无抑制性收缩;必要地采用站立位测压、咳嗽、牵拉等激发方法。如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即属逼尿肌反射亢进一类。否则,属一类。
  本试验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①膀胱有炎症、结石、肿瘤及下(如)时,非神经原性膀胱病人也可出现无抑制性收缩。②逼尿肌反射亢进病人在测压时,部分病人需激发发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
  2.冰水试验 用导尿管排空膀胱后,快速注入60ml14℃冰水。如系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在数秒钟内,冰水(如连同导尿管)从尿道中被喷射而出;逼尿肌反射膀胱,冰水自导尿管缓慢汉出。
  3.肛门括约肌张力 者属逼尿肌无反射一类。
  4.尿道闭合压力图 最大尿道闭合压力正常或高于正常者属逼尿肌反射亢进,最大尿道闭合压力低于正常者属逼尿肌无反射。
  5.尿道阻力测定 正常尿道阻力为10.6kPa(80mmHg)。逼尿肌无反射者尿道低于正常。
  以上各项检查中,观察是否有无抑制性收缩比较准确,其他几乎检查,错误机会较多。错误的原因可能为“混合”病变一类(Bors分类)神经原性膀胱,即逼尿肌的神经病变与尿道外的神经病变不属于同一水平。
  治疗神经原性膀胱的主要保护肾脏功能,防止肾盂,导致;其次是改善排尿症状以减轻其生活上的痛苦。治疗的具体措施是采用各种非手术或手术方法减少残余尿量,残余尿量被消除或减至很少(50ml以下)之后可减少尿路并发症。但必须注意,有少数患者虽然残余量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但仍发生、、肾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因这些患者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强烈,膀胱内压可高达19.72kPa(200cmH2O)以上(正常应在6.9kPa即7cmH2O以下)。这些病员应及早进行治疗,解除下尿路梗阻。   现将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于下:   一、非手术疗法   1.间歇导尿或连续引流 在后的期或有大量残余尿或者,如肾功能正常,可用间歇。初时由医护人员操作。如患者全身情况较好,可训练病人自行导尿。间歇导尿在女性较为适宜。如各种手术疗法均无效果,可终生进行自家间歇导尿。如病人全身情况不佳或肾功能有损害,应用留置导尿管连续引流。   2. 凡膀胱残余尿量较多的患者,不论是否有、尿急、等逼尿肌反射的症状,都应首先应用以减少残余尿。如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可同时应用碱、等增加膀胱收缩力的药物。对于有逼尿肌反射亢进症状(尿频、尿急、遗尿)而无残余尿或残余的很少的患者可应用抑制膀胱收缩的药物如尿多灵、异搏停、等。对于有轻度而没有残余尿者可应用、等促进膀胱颈部和收缩的药物。对于能功能有损害的患者,应首先采取措施使尿液引流畅通,而不是应用药物改善排尿症状。   3. 针灸治疗糖尿病所致的感觉麻痹性膀胱有较好效果,对于早期病变疗效尤其显著。   4. 此法由Bors所倡用,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逼尿肌反射亢进)。对于病变(逼尿肌无反射)效果不佳。封闭后效果良好者,残余尿量显著减少,排尿症状明显好转。少数患者在封闭1次之后,效果能维持数月至1年之久。这些患者只需定期进行土产,无需采用手术。   封闭疗法按下列次序进行:①粘膜封闭:用导尿管排空膀胱,注入0.25%潘妥卡因溶液90ml,10~20分钟后排出。②双侧阴部神经阻滞。③选择性骶神经阻滞:每次阻滞S2~4中的一对骶神经。如无效果,可作S2和S4和S4联合阻滞。   5.膀胱训练和扩张 对尿频、严重,无残余尿或残余量很少者可采用此法治疗。嘱患者白天定时饮水,每小时饮200ml。将排尿间隔时间尽力延长,使膀胱容易逐步扩大。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在非手术疗法无效并在神经病变稳定后进行。如具备4道程或6道程检查仪者,通过检查结果,明确功能性下尿路梗阻的部位和性质后进行手术,解除梗阻。   1.手术原则 ①泌尿系有机械性梗阻者(如前列腺增生),应先去除机械性梗阻。②逼尿肌无反射患者,首先考虑经尿道膀胱颈部切开。③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或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者,如阴部神经阻滞仅有短暂效果,可作经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或切除术。④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如选择性骶神经阻滞有短暂效果,可行相应的骶神经注射或相应的骶神经根切断术。⑤剧烈的症状(急迫性排尿综合征),无残余尿或残余尿量很少,经药物治疗、封闭疗法、膀胱训练和扩张均无效果者可考虑行膀胱神经剥脱术或经用无水酒精或6%注射膀胱底部两旁的盆神经。⑥逼尿肌反射亢线患者,如各种封闭疗法均无效果,作膀胱颈部切开术。⑦后尿道全长切开术:此术只适用于男性,使患者的尿道内括约肌均失去控制膀胱内尿液外流的功能,造成无阻力性,尿液引流畅通。患者需终生用及集尿袋收集尿液。采用这种手术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降至1%以下。其缺点为病人在生活上较不方便。   2.后尿道全长切开术及尿流改道指征 ①经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后仍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肾积水或不能控制的肾肾炎。②经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后仍有严重的排尿症状。③肾功能已有严重损害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者。   在上述情况,尿道保留导致管对女性病人是一种良好的处理方法。   3.无阻力性尿失禁(无残余尿的严重尿失禁)的处理 男性患者可用阴茎夹或集尿袋,女性患者可用尿道夹或作尿流改道手术。有条件者可考虑行人工尿道括约肌装置。   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经过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后,仍需长期定期随访每年应行残余尿测定、、及1~2次,以观察有无排尿功能减退及尿路并发症。
最近在神经泌尿学领域重要的进展是神经电调节和神经电刺激。为目前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最具前景的途径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如:脊髓刺激,骶神经刺激,外周的盆神经,阴部神经刺激,和逼尿肌等效应器官刺激。BTX-A也被作为一种调节剂来调节膀胱尿道功能。这些技术的进展为我们展示了较好的前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技术和它们的适应症,首先有必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① SARS:用以诱导一次能够导致膀胱排空的膀胱收缩,从这种意义上说,在完整的脊髓损伤(SCI)患者中,SARS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膀胱起博器”。目前SARS在临床上仅用于与完全性骶神经去传入术(SDAF)相结合来进行:SDAF即对所有能够将传入冲动输送进入S2-S4骶髓节段的传入背侧进行外科横断。只有这种后根切断术,才能够将膀胱由低的反射亢进状态转换为高顺应性的无反射状态。允许膀胱在低压力状态下能够连续储存大量尿液,达到控尿和保护上尿路功能的目的。 Brindley研究出一种刺激系统,其将电极放置于硬膜内的双侧骶神经前根或;去传入术也在硬膜内进行;的能量通过一体外的发出;经过无线电传输后由埋植于体内皮下的天线所接收、进而传递到电极。理论上讲, SARS+SDAF相结合的观念已成为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康复的一种理想方法,能够达到改善排尿、控尿和顺应性的效果,大约80%的患者可以获得足够的膀胱收缩产生有效排尿,但术后要加强对上尿路的随访,因为本治疗具有一定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完全切断骶神经后根导致患者残存的勃起和射精功能损害、便秘症状加重、电极装置故障、电极植入部位感染和疼痛、等[8]。 ②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已有30多年历史;SNM的效果主要是由能够将传入冲动输送入S2-S4骶髓节段、或/和中脑排尿中枢的δ髓鞘纤维的电活动来实现的。因此,SNM主要被用于治疗那些具有能够达到的完整感觉传入通路的特发性排尿功能障碍,如运动型及感觉型急迫性、收缩无力等。适应证为急迫性尿失禁、严重的尿急尿频综合症和无膀胱出口梗阻的原发性。目前美国FDA尚未将神经源性膀胱列入适应证,但研究提示,SNS对于部分神经源性膀胱(如隐性骶裂等)也有治疗作用。 SNS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可以恢复尿路控制系统内部兴奋与抑制之间的正常平衡关系,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SNS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传入和传出两条途径实现。在运动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中,临床有效率达到70-90%。
在尿潴留患者中也可以获得相似的疗效,以重建排尿功能。 骶神经调节术分经皮穿刺骶神经调节测试和刺激装置永久植入两阶段进行。测试期间通过排尿日记和症状改善程度评估疗效,测试7-10天,如观察指标或患者主观症状改善50%以上,即可进行刺激装置的永久植入。主要并发症有电极植入部位感染、疼痛、电极移位、电极被包裹纤维化等[9]。 目前双导程的植入装置已经问世,因此可进行双侧、或两个节段的骶髓传入神经电刺激,以增加临床效果。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可调节的电流特征、或不同的电极设计,以进一步改善疗效。
  1.脊髓或。   2.中枢神经手术或广泛盆腔手术 如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等。   3. 如、、畸形、骶骨发育不良等。   4.药物作用 对交感、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酒、尼石丁以及用于降血压、脱敏、抗组织胺等药物均可影响排尿中枢神经。   5.某些疾病 糖尿病、梅毒、震颤性、脊髓症质炎、脑炎、中风、等。   6.原因不明。   
神经原性膀胱分类的方法很多,过去常用的分类方法为Bors分类法,分类下列5类:   1.上变 病变在脊髓中枢(S2~S4)以上,包括感觉支和运动支。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位于脊髓中枢(S2~S4)或中枢以下的,包括感觉支与运动支。   3.原发性运动神经元病变 病变只限于运动支,感觉支无病变,如。   4.原发生病变 病变只限于感觉支。运动神经元病变,如糖尿病及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5.“混合”病变 有关排尿的自主运动神经元病变(副交感神经)与体运动神经元病变不在同一水平,其中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运动神经元,或一个有病变另一个无病变。   这种分类方法虽较详尽,但太复杂,对治疗方法的选择缺乏指导意义。近年来国际上依膀胱充盈时逼尿肌有否无抑制性收缩分成二类:   1. 逼尿肌对刺激的反应有反射亢进现象,在测量膀胱内压时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可伴或不伴尿道的功能障碍。   2. 这一类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对刺激无反射或反射减退。在测量膀胱内压时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约肌的功能障碍。  
  由102例排尿症状的分析显示,神经原性膀胱的泌尿系症状与一般相似,较为特殊的有尿意丧失,伴有排例功能紊乱及反射性排尿。排尿症状与神经原性膀胱的类型除反射性排尿(属逼尿肌反射亢进一类)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症状分析对区分为两类神经原性膀胱的意义不大。
尿路感染是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并发症,10%~15%的患者可发生,在神经病源性膀胱中发生率为10%~40%,通常为可逆性,当排尿情况改善,剩余尿减少,膀胱压力减低时有自行好转的可能。还可并发,肾功能衰竭,、肾功能减退。
   书 名: 神经源性膀胱   作 者:双  :   出版时间: 2009  : 4  开本: 16  定价: 129.00 元
  《神经源性膀胱》一书由国内从事排尿功能障碍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中青年专家共同撰写,反映了我国对神经源性膀胱认识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神经源性膀胱》共分二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尿路功能解剖、排尿与储尿生理、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以及对该症具有重要意义的,随后系统地介绍了颅部疾病、先天性、、其他脊髓疾病等疾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以及糖尿病和其他外周神经病变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并对与神经源性膀胱密切相关的与夜尿症加以介绍。同时论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方法。  《神经源性膀胱》内容涉及泌尿外科、、骨科、、康复、护理等多个学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在强调理论的同时,更加着重实用性,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有帮助。
  ,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1999年获医学。现于该院附属泌尿外科任、副教授,导师。现为编委, 主编助理,湖北省腔内学组委员,欧洲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曾赴意大利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旧金山分校学习深造。  临床工作中主要从事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主持科研课题“dsRNA激活细胞的RNAa机制研究”、参与科研课题“双层PLCL管结合脂肪源于细胞构建功能性尿道的”均为项目,同时还获得湖北省及武汉市科研课题多项。参与课题“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奖一等奖、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国内外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0篇,非第一作者论文60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视听教材、,主译,参与全国专升本教材、本科生教材、研究生教材及专科医师教材等的编写工作,参与《》、《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成形术》、、等9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崔喆,1965年出生。社员。1989年毕业于,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泌尿外科教授、、行政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委员。  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于1999年5月在率先开展检查工作,在天津市多次进行尿动力学知识讲座,普及了尿动力学知识,为天津市的尿控疾病的精确诊断以及尿动力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课题“下性疾病尿动力学检查和研究”获2005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压力一流率测定诊断下尿路梗阻” “尿动力学多项参数分析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的应用”分别获得年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泌尿外科相关文章近20篇。率先培养了天津市尿控学领域3名硕士研究生。  双,1974年出生。九三学社社员。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现工作于泌尿外科。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专业信息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委员,山西省泌尿外科青年医师沙龙召集人,山西省卫生经济学会,欧洲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国际腔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尿动力学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卫生经济与研究。主持“改变在脊髓损伤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意义”、“膀胱老化的机制与干预研究”等和参与“糖尿病膀胱逼尿肌细胞内浓度及其膜通道与受体改变的研究”等包括在内的科研课题十余项,参与并完成2项全国有关膀胱功能新药的临床观察的研究工作。《糖尿病膀胱逼尿肌损伤的系列研究》《膀胱出口梗阻评判指标分析》等获山西省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各一项,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参编著作有: 《常见疾病家庭护理丛书》 (常务副主编)、  《》 (副主编)、  《过程及论文写作》 (编委)。
  《神经源性膀胱》共二十二章,由相关解剖、生理、动物模型、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不同原因的神经源性膀胱的系统介绍、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措施、护理、随访等构成,对于遗尿症、夜尿症、间歇导尿等和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内容也作了介绍。试图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循序渐进地阐述有关神经源性膀胱的各项知识点,将有关基础理论和尿动力学原理与有关的临床实践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一些正确信息,从更深的角度理解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涉及泌尿外科、神经科、骨科、内分泌科、护理、康复等多个学科,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在强调理论的同时,更加着重实用性,适用于有一定尿动力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泌尿外科、神经科、骨科、、、内分泌科、康复科医生和护理人员阅读。
第一章 尿路功能解剖学 第一节 尿路的组织胚胎学演变 一、上尿路的 二、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第二节 上尿路的功能解剖学 一、肾脏的形态和结构 二、输尿管的走行 三、肾盂、输尿管肌肉解剖和生理 四、上尿路尿液输送 第三节 膀胱功能解剖学 一、膀胱的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 二、膀胱肌肉结构 三、膀胱壁组织结构. 第四节 尿道功能解剖学 一、概述 二、尿道的肌肉结构 三、尿道粘膜下层 四,尿道的神经 第五节 盆底解剖及相关的支持结构 一、 二、尾骨肌 三、盆筋膜 四、尿生殖膈
第二章 储屎与排屎生理掌 第一节 储尿与排尿的基本机制 一、膀胱和尿道的固有特性 二、膀胱尿道的神经源性反应 三、储尿与排尿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对排尿的调控 一、 二、背侧丘脑 三、内囊 四、 五、 六、小脑 七、 八、 九、 十、 十一、脊髓中枢 第三节 储尿与 一、储尿反射 二、排尿反射 三、意志性中断排尿和启动排尿 第四节 下尿路的神经支配 一、概述 二、膀胱、尿道及盆底的神经支配 三、结论 第五节 膀胱尿道的神经受体与递质 一、概述 二、及其受体 三、及其受体 四、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五、及其受体 六、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七、肽类递质及其受体 八、及其受体 九、一氧化碳及其受体 十、类递质及其受体 十一、结论
第三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 第一节 神经源性膀胱的动物模型分型 第二节 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常用动物 一、大鼠 二、猫 三、小型猪 四、家免 第三节 常用动物模型麻醉方法 一、麻醉的目的和原则 二、主要方法 三、常用动物麻醉 第四节 常用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简介 一、大鼠脊髓横断模型 二、大鼠脊髓动物模型 三、损伤模型 四、大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 五、小型猪膀胱去神经模型 六、猫神经干切断术诱发神经源性膀胱模型 七、模型简介 八、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模型
第四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掌 第一节 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血管意外 二、 三、 四、 五、脊髓闭合不全 六、 七、其他 第二节 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 二、盆腔手术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 一、 二、 三、HTLV-1相关性 四、
第五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分类 第一节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三、感染性疾病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第二节 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 一、Bors-Comarr分娄 二、Hald-Bradley分娄 三、Lapides分类 四、尿动力学分类 五、国际尿控学会分类
第六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 第一节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史采集与 一、病史采集 二、临床表现 三、体格检查 第二节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评估 一、生活质量的评估 二、化验检查 三、排尿日记 四,尿垫测试 第三节 神经源性膀胱的 一、意识和精神状态 二.脑神经检查 三、运动功能检查 四、反射功能检查 五、感觉功能检查 六、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四节 评估 一、体感 二、动作诱发电位 三、 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 一、 二、X线检查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 四、磁共振成像检查 五、 第六节
…… 第七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悄动力学检查及分析 第八章 先天性导致的神经源膀胱 第九章 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章 其他脊髓疾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一章 颅部疾病性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二章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三章 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第十四章 与夜尿症 第十五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保守治疗 第十六章 间歇性 第十七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刺激治疗 第十八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阻断治疗 第十九章 膀胱扩大术和膀胱替代成形术 第二十章 神经源性膀胱并发症 第二十一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第二十二章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与随访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特殊性质的疾病,其发病率还在呈逐年增高趋势。虽然随着现代技术的应用,对患者某一阶段的膀胱尿道功能有较为准确的临床评价,但大部分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明了。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亦颇为复杂,涉及泌尿外科、内科、骨科、神经外科、和护理医学等多个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虽然总的来说当前的治疗手段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排尿功能的完全恢复,但能为许多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改善排尿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肾脏功能,使死亡率显著降低。 国内外有关神经源性膀胱的专著相对比较贫乏。目前仅有加拿大的Jacques Corcos教授(国际尿控学会神经泌尿外科学委员会现任主席)于2004年组织编写了一本《神经源性膀胱》专著,较为系统介绍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知识。国内仅有鹿尔驯教授等的译作《临床神经泌尿学》。该书为翻译Robert jK和Mike BS 1979年写的《Clinical Neuro-Urology》。时隔28年,有关神经源性膀胱的许多认识都发生了改变,并出现了许多新的药物、治疗设备及方法,该书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的需要,许多相关知识亟待更新。虽然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有关尿动力学及的专著,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了~些介绍,但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入。而且国内的许多同仁及相关医务人员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认识重视不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对脊髓损伤的患者,重视肢体的康复而忽视膀胱排尿功能的管理;重视排尿期排尿能力的恢复,而忽视安全储尿的重要性。一些好的治疗方法也没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如对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大多数采取外接尿袋、等,而没有很好的应用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技术。因而我们亟需一本专门针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系统而全面阐述的书籍,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临床表现、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治流程。 由、崔喆、双卫兵三位医师主编,26位长期从事神经泌尿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中青年专家所编写的《神经源性膀胱》一书系统介绍了与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神经解剖及排尿生理背景,着重强调具有我国疾病谱特点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措施,重点体现其临床指导作用,为目前国内介绍神经源性膀胱最为全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的出版,在我国泌尿外科学的著作中,又增添了一部完整的新颖的学术著作。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排尿功能障碍研究工作的学者,我热烈地祝贺本书的出版发行,并确信本书将有助于提高广大专业工作者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认知,从而提高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造福于病人,造福于社会;同时,本书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希望更多的学者来关心和参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及治疗工作,不断改进,勇于创新,以推动我国泌尿外科学,特别是神经泌尿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合作伙伴:
全球医院网是专业医疗信息门户网,提供前沿医疗健康信息服务。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尿管膀胱冲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