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病变上皮组织病变还需要做病理吗

→ 病理诊断:(直肠)高级别腺上皮..
病理诊断:(直肠)高级别腺上皮..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病理诊断:(直肠)高级别腺上皮瘤变及可疑浸润,腺癌可能性大.此结论怎样对待?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王医生医师
擅长: 肿瘤,糖尿病
帮助网友:20187称赞:221
&&&&&&您好,复发转移患者手术意义不大,如果担心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会使病人本来虚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可以采取中药治疗.
擅长: 胃癌,肝癌,食道癌,鼻咽癌,肠癌等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815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你好,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诊,有手术机会及时手术,术后积极巩固治疗,防止复发或转移.
提供、推荐服务有(就诊服务、义诊服务)
范医生诊室会员
擅长: 肿瘤
帮助网友:13014称赞:324
&&&&&&您好,恶性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治疗肿瘤的不同方法均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如手术治疗对早期和局限性肿瘤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但在局部复发,肿瘤范围较大或有转移时则效果差.放射治疗对一些肿瘤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但是一种局部疗法.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的方法,但多数化疗药物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常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认为治疗肿瘤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补气养血,滋阴培元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目的.&&&&&&
&&&&&&以上是对“病理诊断:(直肠)高级别腺上皮..”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晚期恶性肿瘤(癌症)
帮助网友:78469称赞:1516
&&&&&&您好,患者可以通过纯天然的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见效快,对晚期恶性肿瘤及直肠腺癌都有独特的疗效,而且安全,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能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治疗效果,中草药对萎缩肿瘤血管(毛细血管)有特殊的功能,不让肿瘤得到一丝养分,得不到养分的肿瘤自然就萎缩了,(只要肿瘤死了,癌细胞就会消失).这才是治愈恶性肿瘤(癌症)的真正手段.
帮助网友:381395称赞:25
&&&&&&你好,这种情况建议先检查一下,先明确病变的性质然后再采取治疗措施,同时给你几点建议1.适当吃一些粗杂粮。2.养成每日喝酸奶的习惯,调整肠道菌群。3.饮食宜清淡。4.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同时服用中药人参皂苷Rh2,经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单方产品效果最佳,胶囊类的外包装有利于人体肠道吸收,同时科学研究表明成分含量在16.2%是最适宜人体吸收
更多人在找的人参皂苷Rh2产品
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成分含量:每100g含人参皂苷 Rh2 16.2g查看详情
帮助网友:6532称赞:267
&&&&&&(一)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二)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三)直肠指检:是硕导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自然直肠指检被毕业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四)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介入组织作病检 &&&&&&  (五)梗阻症状 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粪少便闭,伴腹痛,腹胀.甚者可见肠型并有肠鸣亢强等.
帮助网友:1683称赞:305
&&&&&&应行全身检查,看是否有转移,如无转移,治疗应以根治疗性手术切除为主,低位的直肠癌往往需要行乙状结肠造口,术后行放,化疗;如有转移,不宜手术,应尽量保守治疗,口服中药或抗癌药物,行放,化疗治疗.
&&&&&&以上是对“病理诊断:(直肠)高级别腺上皮..”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帮助网友:261称赞:39
&&&&&&所谓肿瘤不是一日长成的,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像直肠一般是正常上皮---上皮瘤变---癌,上皮瘤变是介于正常组织和癌之间的一种状态,就好像人的进化是一步步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变化不是同步的,所以在一块病变里面可能同时存在正常组织瘤变的组织和癌变的组织,也就是说你的病理报告显示直肠的病变以瘤变为主,不排除部分癌变的可能,癌变的病理类型腺癌的可能性大,分化程度是高分化的,所谓高中低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饿恶性程度,高分化的即分化较好和正常组织接近,恶性程度比中分化,低分化的低.面对这种结果建议手术切除,术中病检,术后病检,然后根据具体的结果进行具体的治疗.
帮助网友:262称赞:17
&&&&&&这个检查结果提示直肠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且高级别腺上皮瘤变及有可疑浸润,就算不是腺癌的话,恶变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建议按照直肠腺癌的治疗方法,采取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做快速冰冻再次病理,根据结果再决定手术的范围.临床上需将直肠癌将位置分为低位直肠癌,中位直肠癌,高位直肠癌,这种分类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临床上,凡能切除的直肠癌如无手术禁忌症,都应尽早施行直肠癌根治术,切除的范围包括癌肿,足够的两端肠段,已侵犯的邻近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四周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及全直肠系膜和淋巴结.如不能进行根治性切除时,亦应进行姑息性切除,使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分为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瘤体小,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主要手术方式有经肛局部切除术和骶后径路局部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原则上适用于腹膜折返以下的直肠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远端,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以及肛门周围约3~5cm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门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原则上要求远端切缘距癌肿下缘3cm以上.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195
参考价格:19.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伤寒,副伤寒。...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
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及制备碘[131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癌吗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癌吗
09-01-17 &匿名提问
其实恶性肿瘤(癌症)、脑瘤、血管瘤这种病也不是绝对的绝症,多数患者都是病急乱投医,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或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案,最后才会演变成不可救治的癌病绝症。 其实人体内外所有的血管瘤和肿瘤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妇女,乳腺增生、乳房纤维瘤、子宫肌瘤和宫颈肌瘤等,西医的治疗手段那就是一刀切除,切掉了一位正常女性本该拥有的东西,造成身体有了缺陷,心灵有了创伤,夫妻之间就会有不协调之处,手术之后,一刀切掉了一位正常女性一辈子的心理健康)。只要是人体内外先天生长的器官,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如果手术一刀切除了,人体就缺少一项功能,能健康吗,也就是这样一句古语,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就是说人体缺少了任何的器官都是不行的。其实肿瘤就是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就是癌症,肿瘤有着千万条的毛细血管在吸收人体的血液和养份,吸收的养份越多,肿瘤会大的越快,大到一定的时候,肿瘤的外包皮开始破裂,这时候肿瘤细胞开始脱落,也就是癌细胞转移了,转移后,患者身体很多部位会出现疼痛。而西医的治疗手段,只有做手术及放、化疗。手术只不过割掉表面的肿瘤,而割不掉肿瘤下面千万条的毛细血管(肿瘤的根基),所以手术、放化疗只能消除表面肿瘤,而不能根治肿瘤,反而使肿瘤细胞(癌细胞)加快复发扩散转移,可能还会留下许多想象不到的手术后遗症,过不了多长时间,患者就会发现肿瘤复发和扩散转移也就这道理。只有中草药才能对以上病发症采取补救治疗,而且安全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的产生,中草药对萎缩肿瘤血管(毛细血管)有特殊功能,不让肿瘤得到一丝的养份,得不到养份的肿瘤,自然就萎缩了(只要肿瘤死了、癌细胞就消失了),这才是彻底治愈恶性肿瘤(癌症)的真正手段。本秘方草药有萎缩肿瘤血管的特殊功能,(本秘方草药对肿瘤血管有靶向性作用,针对肿瘤血管产生萎缩作用,对人体正常血管不受伤害无任何副作用)。专治肿瘤生长在身体的要害部位,不能做手术的病人和晚期癌症(复发转移)病人。只要患者有一定的食欲胃口和一定的抵抗力,就能够承受本秘方草药的药性和药量,病情继续恶化的患者,危重患者只要服用半个至一个疗程,就能控制正在继续恶化的病情,只要病情一得到控制,患者在一个疗程左右就能从表面看到明显疗效,脸色会有明显改善(出现红润),胃口食欲会有明显增加,睡眠质量会有明显改善,疼痛感觉会明显减轻,患者体重会有明显增加,体力和抵抗力也明显增加。(没有手术的患者效果会更好)。本秘方草药对癌症晚期危重病人,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命是肯定的,但治愈希望也是非常大的,(本秘方草药粉剂、一个疗程的药量是450-500克),如果患者被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癌症),患者及家属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要冷静思考治疗方案,不能因病急而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案,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到最后才会演变成不可救治的癌病绝症。 因为做手术及放、化疗容易造成癌细胞转移扩散,手术及放、化疗会出现想象不到的后遗症及副作用,会造成人体很多器官的衰竭,病人很多部位会出现疼痛,或造成病人没有食欲和胃口,如果严重的话任何食物都吃不了,只能喝点凉开水,可以把病人活活饿死,这就是手术及放化疗以后的后遗症副作用。 提醒患者及家属:如果采用中药治疗的 患者,服中药超过15天没见效果的(就是从表面看不到病情有所好转的),等于这中药吃了白吃,一点效果都没有,应该立即停药,否则只会耽误了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只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最后才会演变成不可救治的癌病绝症。(对癌症有治疗效果的中草药,10-15天,就会让一位癌病重症患者从失望看到希望,病急乱投医的患者及家属想要看到的就是治疗效果)。
   这是本人写给[肿瘤]癌症患者的一篇文章 直接搜索[癌症患者您们好]就是我的文章, 看了以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康复和延长生命有着很大的帮助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子宫内膜癌主要的两种类型,内膜样癌(Ⅰ型癌,占80%以上,预后较好)和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Ⅱ型癌,约占5%~10%),各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水平的表现。这两种癌的癌前病变各不相同。Ⅰ型癌的癌前病变Ⅰ型癌前病变最早的分子学改变(包括KRAS突变和PTEN功能丧失)可在腺体发生任何形态学变化前检测出来。这些病变最初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的,已被命名为子宫内膜上皮内肿瘤(EIN)。EIN的基本诊断标准包括:① 结构:局部间质内腺体过度生长。② 细胞学改变:灶状密集腺体和背景腺体的细胞学表现不同,有不典型增生的腺体改变。③ 体积&1 mm3,最大直径&1 mm。EIN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别是很困难的。从细胞学特征难以区别,目前认为有无间质反应是鉴别的重要依据。Kurman等(1994年)提出判断浸润的主要形态指征有以下几点:① 腺体不规则浸润伴有间质反应。与正常增殖期内膜间质细胞的区别是细胞为梭形,胞浆红染,而增殖期间质细胞为卵圆形,胞浆空或嗜碱性。② 腺体融合,单个腺体之间无间质分隔,腺体互相连接形成一复杂“迷宫”样结构。有的腺体上皮搭桥或“出芽”,有的表现为“背靠背”。WHO(2003年)提出一种以腺体拥挤融合、间质消失为特征的新的间质侵袭方式,称为扩张性侵袭。这一新概念的引入可以减少Ⅰ型癌的漏诊。③ 复杂的乳头状结构。有的乳头中央有少量纤维分枝,有的乳头中央纤维、血管轴心非常纤细,几乎看不到血管,呈绒毛管状结构。④内膜广泛鳞状上皮化生伴有核异型,超过2 mm2区域。关于内膜增生与内膜癌的关系,一般认为不典型增生是Ⅰ型癌的“前驱病变”。Ferenzy和Beergeron等(1989年)对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1~26.7年,癌变率在非典型增生中为33%,而在无非典型增生病变中为0。Kurman等(1985年)报告170例未经治疗的内膜非典型增生病例,随访26年,约25%进展为Ⅰ型癌。Ⅱ型癌的癌前病变对于UPSC癌前病变的认识尚不一致。UPSC预后差,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对于UPSC癌前病变的认识非常重要。早期UPSC的名称子宫内膜上皮内癌(EIC)一词被作为UPSC的“前驱病变”(原位型UPSC)。这种暂定的UPSC前驱病变,现今被WHO分类称为浆液性EIC(Serous EIC),最初由Sherman于1992年提出,并由Ambros等于1995年开始正式使用。几乎同时,Spiegel等(1995年)将这种病变描述为子宫内膜原位癌(ECIS)。EIC或ECIS的定义是形态等同于UPSC的明显恶性的肿瘤细胞取代子宫内膜表面上皮或腺体,而没有肌层和间质侵犯。两者的概念不完全相同,ECIS的诊断名称未被广泛采用。在活检病理诊断中,仅根据形态学表现难以区分内膜高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同时由于子宫内膜正常组织与宫颈不同,它没有基底膜,而腺体有基底膜,因此,子宫内膜腺体原位癌是存在的。子宫内膜癌间质浸润而没有肌层浸润,称为内膜内的子宫内膜癌。子宫表面癌(USC或SSC)与EIC的含义基本相同,患者预后也相似,不同之点是USC内膜间质局部有浸润,分期为Ⅰ期或ⅡA期。Wheeler等(2000年)把EIC和USC肿瘤直径≤1 cm的病例统称为子宫微小浆液性癌(MUSC)。他们认为EIC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原位癌,它可能表现为子宫内膜局部没有浸润现象,而有子宫外的病变存在,是一种特殊的临床分期。用EIC和USC不能完全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可能误导临床医师认为此瘤仅仅是内膜表面的癌,因此推荐用MUSC的名称,有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意义。Zheng等(2004年)提出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EmGD)的概念,作为静止的良性腺体和浆液性EIC之间的过渡类型。EIC病理组织学特征扁平的EIC:表面上皮或腺上皮含恶性上皮细胞仅1~2层。多层的EIC:表面上皮或腺上皮含恶性上皮细胞5层以上。微乳头突起:乳头形成1~2 mm突起,含有被以恶性细胞的纤维血管轴心,有时形成肉眼上可见到的外生性肿物,组织学为UPSC;细胞极向消失,呈多角形,有鞋钉细胞(hobnail cell),胞浆红染,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EIC癌细胞累及萎缩的内膜腺体,癌细胞插入基底细胞与表面上皮细胞之间,形成相似于乳腺导管Paget病样蔓延。EIC生物学行为相当数量的EIC或ⅠA期UPSC同时伴有子宫外的病变,且具有高复发率,均不支持它仅仅是一种上皮内癌(原位型UPSC)。EmGD与EIC的关系EmGD与浆液性EIC之间以及浆液性EIC与UPSC之间常有形态学过渡,而EmGD与UPSC之间没有直接过渡(在UPSC病例中,EmGD常为多灶状)。除密切相连外,EmGD的细胞学非典型性尚达不到浆液性EIC。EmGD的p53和MIB-1增生指数低于浆液性EIC而高于静止的良性内膜。EmGD常显示多个染色体部位,尤其是17p(TP53)和1p杂合性缺失。此外,在分子学对应研究中,EmGD与浆液性EIC或UPSC具有一致的杂合性缺失。有的作者提出UPSC发生模型:静止内膜—EmGD—浆液性EIC—UPSC,根据这个模型,p53改变是一个早期事件,累及EmGD、浆液性EIC、UPSC。p53免疫组化染色和p53突变分析有助于UPSC的早期发现。Soslow等(1998年)研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表达在高级别子宫内膜癌,在浆液性癌则丢失。钙黏蛋白E(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可能与浆液性癌子宫外沉积有关。有关临床治疗的探讨目前公认的是,EIC、MUSC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存在子宫外病变,无子宫外病变即使不加放化疗,患者预后仍良好,反之,子宫外病变即使仅在显微镜下见到,患者预后亦很差。至于现在提出的新名称EmGD的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因其可能是良性或低度恶性,乃至于是肯定的恶性。这有待于观察EmGD是否为UPSC的真正的前驱病变。作者曾见1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刮宫,内膜病理诊断为EmGD,临床行阴式全子宫及附件切除,子宫切除标本仍为EmGD,同时见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卵巢表面微小UPSC(直径&1 mm),术后3个月复查盆腔未见异常,术后10个月复查发现血性腹水,腹水涂片中查见癌细胞(图7~9)。从该患者的发展过程,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病理诊断为EmGD,临床手术是否需要腹腔探查,术中和术后是否需要腹腔化疗?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2.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痛重时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  3.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4.其他药物治疗 在用抗炎药物时,也可同时采用α-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个别患者局部或全身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药。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停药时注意逐渐减量。  5.手术治疗 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子宫内膜癌主要的两种类型,内膜样癌(Ⅰ型癌,占80%以上,预后较好)和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Ⅱ型癌,约占5%~10%),各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水平的表现。这两种癌的癌前病变各不相同。Ⅰ型癌的癌前病变Ⅰ型癌前病变最早的分子学改变(包括KRAS突变和PTEN功能丧失)可在腺体发生任何形态学变化前检测出来。这些病变最初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的,已被命名为子宫内膜上皮内肿瘤(EIN)。EIN的基本诊断标准包括:① 结构:局部间质内腺体过度生长。② 细胞学改变:灶状密集腺体和背景腺体的细胞学表现不同,有不典型增生的腺体改变。③ 体积&1 mm3,最大直径&1 mm。EIN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别是很困难的。从细胞学特征难以区别,目前认为有无间质反应是鉴别的重要依据。Kurman等(1994年)提出判断浸润的主要形态指征有以下几点:① 腺体不规则浸润伴有间质反应。与正常增殖期内膜间质细胞的区别是细胞为梭形,胞浆红染,而增殖期间质细胞为卵圆形,胞浆空或嗜碱性。② 腺体融合,单个腺体之间无间质分隔,腺体互相连接形成一复杂“迷宫”样结构。有的腺体上皮搭桥或“出芽”,有的表现为“背靠背”。WHO(2003年)提出一种以腺体拥挤融合、间质消失为特征的新的间质侵袭方式,称为扩张性侵袭。这一新概念的引入可以减少Ⅰ型癌的漏诊。③ 复杂的乳头状结构。有的乳头中央有少量纤维分枝,有的乳头中央纤维、血管轴心非常纤细,几乎看不到血管,呈绒毛管状结构。④内膜广泛鳞状上皮化生伴有核异型,超过2 mm2区域。关于内膜增生与内膜癌的关系,一般认为不典型增生是Ⅰ型癌的“前驱病变”。Ferenzy和Beergeron等(1989年)对子宫内膜增生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1~26.7年,癌变率在非典型增生中为33%,而在无非典型增生病变中为0。Kurman等(1985年)报告170例未经治疗的内膜非典型增生病例,随访26年,约25%进展为Ⅰ型癌。Ⅱ型癌的癌前病变对于UPSC癌前病变的认识尚不一致。UPSC预后差,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对于UPSC癌前病变的认识非常重要。早期UPSC的名称子宫内膜上皮内癌(EIC)一词被作为UPSC的“前驱病变”(原位型UPSC)。这种暂定的UPSC前驱病变,现今被WHO分类称为浆液性EIC(Serous EIC),最初由Sherman于1992年提出,并由Ambros等于1995年开始正式使用。几乎同时,Spiegel等(1995年)将这种病变描述为子宫内膜原位癌(ECIS)。EIC或ECIS的定义是形态等同于UPSC的明显恶性的肿瘤细胞取代子宫内膜表面上皮或腺体,而没有肌层和间质侵犯。两者的概念不完全相同,ECIS的诊断名称未被广泛采用。在活检病理诊断中,仅根据形态学表现难以区分内膜高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同时由于子宫内膜正常组织与宫颈不同,它没有基底膜,而腺体有基底膜,因此,子宫内膜腺体原位癌是存在的。子宫内膜癌间质浸润而没有肌层浸润,称为内膜内的子宫内膜癌。子宫表面癌(USC或SSC)与EIC的含义基本相同,患者预后也相似,不同之点是USC内膜间质局部有浸润,分期为Ⅰ期或ⅡA期。Wheeler等(2000年)把EIC和USC肿瘤直径≤1 cm的病例统称为子宫微小浆液性癌(MUSC)。他们认为EIC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原位癌,它可能表现为子宫内膜局部没有浸润现象,而有子宫外的病变存在,是一种特殊的临床分期。用EIC和USC不能完全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可能误导临床医师认为此瘤仅仅是内膜表面的癌,因此推荐用MUSC的名称,有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意义。Zheng等(2004年)提出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EmGD)的概念,作为静止的良性腺体和浆液性EIC之间的过渡类型。EIC病理组织学特征扁平的EIC:表面上皮或腺上皮含恶性上皮细胞仅1~2层。多层的EIC:表面上皮或腺上皮含恶性上皮细胞5层以上。微乳头突起:乳头形成1~2 mm突起,含有被以恶性细胞的纤维血管轴心,有时形成肉眼上可见到的外生性肿物,组织学为UPSC;细胞极向消失,呈多角形,有鞋钉细胞(hobnail cell),胞浆红染,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EIC癌细胞累及萎缩的内膜腺体,癌细胞插入基底细胞与表面上皮细胞之间,形成相似于乳腺导管Paget病样蔓延。EIC生物学行为相当数量的EIC或ⅠA期UPSC同时伴有子宫外的病变,且具有高复发率,均不支持它仅仅是一种上皮内癌(原位型UPSC)。EmGD与EIC的关系EmGD与浆液性EIC之间以及浆液性EIC与UPSC之间常有形态学过渡,而EmGD与UPSC之间没有直接过渡(在UPSC病例中,EmGD常为多灶状)。除密切相连外,EmGD的细胞学非典型性尚达不到浆液性EIC。EmGD的p53和MIB-1增生指数低于浆液性EIC而高于静止的良性内膜。EmGD常显示多个染色体部位,尤其是17p(TP53)和1p杂合性缺失。此外,在分子学对应研究中,EmGD与浆液性EIC或UPSC具有一致的杂合性缺失。有的作者提出UPSC发生模型:静止内膜—EmGD—浆液性EIC—UPSC,根据这个模型,p53改变是一个早期事件,累及EmGD、浆液性EIC、UPSC。p53免疫组化染色和p53突变分析有助于UPSC的早期发现。Soslow等(1998年)研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表达在高级别子宫内膜癌,在浆液性癌则丢失。钙黏蛋白E(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可能与浆液性癌子宫外沉积有关。有关临床治疗的探讨目前公认的是,EIC、MUSC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存在子宫外病变,无子宫外病变即使不加放化疗,患者预后仍良好,反之,子宫外病变即使仅在显微镜下见到,患者预后亦很差。至于现在提出的新名称EmGD的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因其可能是良性或低度恶性,乃至于是肯定的恶性。这有待于观察EmGD是否为UPSC的真正的前驱病变。作者曾见1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刮宫,内膜病理诊断为EmGD,临床行阴式全子宫及附件切除,子宫切除标本仍为EmGD,同时见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卵巢表面微小UPSC(直径&1 mm),术后3个月复查盆腔未见异常,术后10个月复查发现血性腹水,腹水涂片中查见癌细胞(图7~9)。从该患者的发展过程,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病理诊断为EmGD,临床手术是否需要腹腔探查,术中和术后是否需要腹腔化疗?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属于哪个
匿名用户|女|35岁|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属于哪个等级的病?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1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0
病情分析:宫颈癌前病变是鳞状上皮的癌前病变,又称上皮内瘤变
指导意见:建议到医院先做个活检,确认一下,明确疾病程度,对症治疗 。
有关的更多问题,
擅长:儿科综合
擅长:儿科综合
擅长:药剂调养
高级别鳞状上...文章→ 宫颈病理检查化验说上皮组织高度病变要紧吗
宫颈病理检查化验说上皮组织高度病变要紧吗
健康咨询描述:
没有体检做阴道镜检查说慢性宫颈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未开始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治,费用如何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313称赞:14
&&&&&&病情分析:&&&&&&因慢性宫颈炎的症状常为其他妇科病所掩蔽,故多在例行妇科检查时始发现。通过窥器视诊可见宫颈有亮红色细颗粒糜烂区及颈管分泌脓性粘液样白带,即可得出诊断,有的则宫颈局部充血、肥大。&&&&&&指导意见:&&&&&&药物治疗::&&&&&&  1.局部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灌洗可用1∶5000过锰酸钾溶液,1∶1000新洁尔灭溶液,1%醋酸溶液或0.5~1%乳酸溶液。轻度表浅者可用棉签蘸5~10%碘酊或5~10%硝酸银溶液局部腐蚀糜烂面,1周1次,能促进糜烂面痊愈。但应用时须注意避免药液漏到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粘膜上。涂硝酸银后,随即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蘸擦,现已少用。局部应用氯考片(氯霉素250mg与强的松5mg制成片),每晚或隔晚放于阴道深部,连用10次为1疗程,其效果与一般消毒药剂灌洗不相上下,可根据情况选用。&&&&&&  2.阴道侧穹窿封闭:详见其他疗法章封闭疗法。可用于慢性子宫颈炎合并子宫颈旁结缔组织炎、腰骶痛及宫颈举痛明显、严重影响性生活者。&&&&&&  3.中药洗剂的洁尔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宫颈炎。其主要成分是蛇床子,黄柏、苦参、苍术。一般用10%的药液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二)物理疗法: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糜烂疗效较好、疗程最短的方法。适用于糜烂面较大和炎症浸润较深的病例。一般只需治疗1次即可治愈。&&&&&&  1.电凝法(electrocoagulation):以往采用辐射线状(radial fashion)电烙法(electrocauterization),愈合时间较久(6~8周),目前多改用电凝法,将整个糜烂熨平,故又称电熨(electric ironing)。根据山东医科大学附院2095例的总结,电熨疗法治疗宫颈糜烂1次有效率为100%。具体操作,先安置好电熨器,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用阴道窥器暴露好宫颈,将电熨头接触糜烂面,均匀电熨,范围略超过糜烂面。电熨深度约0.2cm,过深可致出血,愈合较慢;过浅影响疗效。电熨后创面喷撒呋喃西林粉或涂以金霉素甘油。&&&&&&  2.冷冻疗法:系一种超低温治疗(ultralow temperature therapy),制冷源为液氮,温度为-196℃。治疗时根据糜烂情况选择适当探头。为提高疗效可采用冻—溶—冻法,即冷冻1分钟,复温3分钟、再冷冻1分钟。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术后很少发生出血及颈管狭窄。缺点是术后阴道排液多。&&&&&&  3.激光治疗:是一种高温治疗,温度可达700℃以上。主要使糜烂组织炭化结痂,待痂脱落后,创面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治疗宫颈糜烂一般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波长为10.6μm的红外光。治疗前的准备同电熨术。其优点除热效应外,还有压力、光化学及电磁场效应,因而在治疗上有消炎(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防御免疫机能)、止痛(使组织水肿消退,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化学性与机械性刺激)及促进组织修复(增强上皮细胞的合成代谢作用,促进上皮增生,加速创面修复),故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  物理疗法的治疗时间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时禁用。物理疗法术后阴道分泌物增多,应保持外阴清洁,在创面尚未愈合前(术后4~8周)应避免盆浴、性交及阴道冲洗。如行冷冻治疗,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病史,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有心脏病者禁用。&&&&&&费用要看你所使用的方法而定
疾病百科| 宫颈炎
挂号科室:妇科
温馨提示:注意流产后及产褥期的卫生,预防感染。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因子宫颈管阴道部鳞状上皮与阴道鳞状相延续,阴道炎症均可引起子宫颈阴道部炎症。由于子宫颈管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发生...
好发人群:女性
是否医保:--
常见症状:急性宫颈炎、白带增多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请阅读宫颈炎的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8
参考价格:19.8
参考价格:2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湿热,止带下。用于因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
参考价格:¥11.3
本品用于清热燥湿、去腐生肌。用于宫颈炎、急性宫颈...
参考价格:¥27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级别病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