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您当前的位置: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发布: | 分类: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专题页面精选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倡议后,“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文化将如何发挥应有作用?文化产业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什 ...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倡议后,“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文化将如何发挥应有作用?文化产业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近期在本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在工商交往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提到,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同时,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也有重要作用。
  姜增伟在文章中表示,软实力体现出一个国家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把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向世界传播。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之路。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促进文化交流,才能对丝路国家实现更深层次的开放。
  尽管中国 ...全文地址:
本文关键词: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加入经管之家,拥有更多权限。间:日15时
点:人民网强国访谈室
宾: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第二任秘书长 张祥
题: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9月4日15时,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第二任秘书长张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文字直播间隔
<option value="分钟
<option value="分钟
自动刷新&&
&&&&nbsp张祥,男,1941年出生于上海市。曾任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
&&&&文化实力的竞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整个文化要求的一个总领性的要求,突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之路
热搜词: &&&&&&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之路
  日,英国《卫报》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写道,“三叉戟、军队和贸易可能是英国位列国际上宾的最终保证人。但当海伦&#183;米伦在奥斯卡上挥舞英国国旗,她也是在为英国的全球影响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莎士比亚的软实力和导弹的硬实力一样是现代世界的一部分”。这些评论以及众多生动的事实一而再地提醒我们: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那么,面对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的世界图景,我们又当如何选择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之路呢?
    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即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以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根本点,不能不首先定位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
    这里的“文化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虽然我们始终不懈地推动着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客观而言,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仅占所调查人群的1.98%,而根据类似调查方案得到的其他国家和实体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美国25%(2005年)、欧盟24%(2005年)、加拿大4%(1989年)、日本3%(1991年)。显而易见,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明显偏低。另外,在国民受教育年限、国民阅读率等关乎国民文化素质的关键性指标方面,我们都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我们经常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实大声洪,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独树一帜。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断地听到关于国人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近还是远的诘问。我们应当有文化的自信、自尊与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素质、文化软实力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转化为民众的文化素质,才能成为活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只有内化于民众的心胸,转变为民众的文化素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有一笔优秀的文化资源供我们守望诚然可贵,而能够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我们民众的文化素质则更可贵。总之,综合构建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体系,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本所在。
    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文化软实力,只有在传播中才能让人感知,并发挥其作为一种实力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即塑造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美国30多个民间组织成立“公民外交联盟”,向出国的美国公民发放《世界公民指南》,强调“每个公民在每次与人握手时”的权利和责任;英国文化协会和英国驻华使馆在中国多座城市举办“创意英国”宣传活动;德国政府直接主导“德国-创意之国”大型宣传活动,努力向世人展示热情好客、宽怀大度、时髦现代、创意迭出等形象,这些都是塑造与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努力。近些年来,我们在许多国家进行了“中国文化年”的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开设了致力于文化传播和汉语推广的“孔子学院”,都是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我们应当格外注重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形象的现代元素。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国家文化及其形象符号,其中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主要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我们不难发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感知更多的是源于并且止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使得现代中国文化主体形象日益模糊不清。为中国文化形象注入更多的现代性的、积极性的元素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借助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文化品牌,在不断的创新和超越中实现中国文化形象的现代性重构,使世界各国人民普遍产生“中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明古国,更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这样一种认知,为中国文化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喝彩。
    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我们应当格外注重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形象的核心元素。国家文化形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但其最为核心的元素应该体现在思想与价值观的层面上。没有思想与价值观支撑的文化,是没有软实力意义的文化。美国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被称为“铁盒里的大使”,就因为其巧妙而又鲜明地蕴含和传播着“美国价值观”。我们的国家文化形象塑造,同样应当注重价值观的锻造,使得我们的文化形象具有鲜活的灵魂,且这种灵魂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感召力。
    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
    在文化的交流、激荡与竞争中,文化发展的高度或者说文化的先进性,是关乎文化兴衰存亡的根本所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也唯有占据制高点的文化,才有可以应对众多挑战的软实力。
    中华文化曾经引领潮向,尽展风流,“当吾国文明全盛之时,泱泱国风,为东洋诸国所表则。稽之远古,则有重译之来朝。洎乎唐代,百济、新罗、日本、交趾,争谴子弟来学于太学。中华经籍,都为异国之典谟。纸贵鸡林,以觇诗人之声价。猗欤盛哉!大国之风也”(胡适语)。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中华文化也曾经长期“濡滞不进”。在当今时代,我们只有站在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充分凸显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扩散力、渗透力,成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一支强有力的文化力量。
    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必须将文化发展奠立在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所有人类文化创造积极成果的既有高度之上,熔铸古今,广采中外。我们还必须充分观照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尤其是针对当今世界所普遍关注的经济发展、民族和解、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恐怖活动、毒品走私、疾病传播等共同议题,发出中国的强音,为确立世界文化新秩序、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谓“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预言。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还必须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自立意识、自信意识以及基于此的文化创新意识。这是我们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中国”的重要基点。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的合流,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源泉与新形态。纽约联邦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雷&#183;罗森说:“我们的经济将向何处发展?什么能够带动我们前进?――那就是文化。”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产业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同时也是政治的较量,是国力的综合较量。因此,世界各国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是这一轮竞争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推动者。最新数据表明,英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越了美国,这主要归功于英国创意文化产业近些年来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我国虽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文化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世界公认的文化经济弱国。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文化产业增长值、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文化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处于落后的位置,还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深刻阐明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思想和基本路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制订和完善一系列加强宏观管理、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原始创新的法律法规,特别要抓紧制订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发展战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我们要在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演进趋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配置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基本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文化产业主体的壮大和民族文化产业世界品牌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形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在现代高新技术环境下,高新技术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后发优势”的基础平台,必须把高新技术作为提升文化产业水平和能力的新引擎,在科技与文化的联姻中努力探寻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并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尤其是要注重“数字化时代”内容产业的发展。(沈壮海: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发林:武汉大学博士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提升文化软实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