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邦自炎农唐虞揖让三杯酒以前,

您的当前位置: &&
&& 资料信息
Copyright ©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ICP证08013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北京总公司 | 客服部:010-/7 传真:010- | 编辑部:010- | 商务合作:010-
中关村分部 | 电话:010- 传真:010-
江苏分公司 | 电话:9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汤海涛律师 北京北环律师事务所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大清国库面临危机 李鸿章访法对金库兴趣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在李鸿章环球访问的过程当中,各国关于他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所到之地也都相应引发了中国热,为了满足民众的好奇心,其中有一家法国报纸在7月20日就刊登了一位,游历过中国的法国人,提供的见闻。他说
外交留器物强国痕迹 遭鄙夷
双叟咖啡馆是法国巴黎的一个著名咖啡馆,之所以取名双叟是因为店里一根柱子上,有两个中国买办的坐像,西蒙波娃、萨特、海明威、毕加索,曾是这里的常客。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和超现实主义的老巢,双叟咖啡馆打建成那天起,就一直在巴黎的文化圈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服务生:Lesdeuxmagots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是,他们做在的那两个箱子。
林祖强(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文化艺术节目记者):那发文里面的magots,其实就是他们这两个官员坐的这个箱子,其实就是一个百宝箱,换句话说两个百宝箱的意思。
解说:无论是西方海盗的百宝箱,还是中国神话的聚宝盆,都承载着人类追求民主、自由的美妙幻想,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事,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而李鸿章的器物强国梦,却遭到同时代梁启超的鄙夷在梁启超为李鸿章所著的《李鸿章传》中曾直言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源。&
然后1895年,李鸿章在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作序时,曾写到,&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赢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究竟李鸿章愿意天下为公,民主之,还是愿意天下为私君主之,在他的外交生涯中留给我们的,大多只有器物强国的痕迹。
林祖强:当年李鸿章到法国来的时候,是要看法国的民生,就是他们这的老百姓,穿什么吃什么,他们把玩的艺术品是什么,那今天当苏菲把中国古老的香云纱带到法国来,海钟把你的具有纯粹的中国传统画精神的作品,带到巴黎来的时候,好像我们这个时代是倒过来了。
红丽芬(服务设计师):文化的交流很重要,我们接受他们的文化,他们也接受我们的文化,做一个交流一个沟通,因为现在真的太方便了。
解说:文化、艺术、古老的东方技术,在时间的轮回中螺旋上升,就像屹立在远处高高的铁塔上,所投射的探照灯,一圈圈地寻找历史中的痕迹。
在中国今天可以找到的资料中,曾经这样记载了李鸿章与铁塔的故事,7月18日晚,李鸿章登上埃菲尔铁塔眺望全巴黎,巴黎外交部宴请李鸿章的地方,选在了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主人向李鸿章介绍这是1889年为了纪念共和胜利一百周年而建,并邀请李鸿章可以更上一层楼。其实该塔内已经安装电梯,上下十分便利,但李鸿章还是谢绝了,处于人生低谷,急於谋求政治翻身的李鸿章,为何没有听从法方的建议,更上一层楼,而这更上一层楼究竟在老迈残躯的李鸿章,在故步自封的清廷,在积极寻求贸易扩张的法国政府之间,代表怎样的意义,谜底只有各方内心自己明白。
王龙(历史研究者作家):李鸿章他对西方工业文明,他还是始终停留在一个器物的层面,始终还是没有能够突破这种,刚才讲的中体西用这个,没有逾越中体西用这个雷池半步,这也可以说是李鸿章终身的一个遗憾。
雷頣(历史学家):因为大家多认为他对清政府,尤其晚清办洋务办了很多很重要的事业,但他自己说实际上我只是个裱糊匠,这个房子已经腐朽了,我只是在它上面,贴了几层光纤的纸而已。
陈晓楠:在当下的文献当中,记载了李鸿章在法国的21天的行程,其中更煞费笔墨的提到在巴黎皇家动物园,当中巧遇中国麋鹿的情节,如今巴黎动物园早已难觅昔日中国皇家园林当中,麋鹿的踪影,只剩下花斑豹虎视眈眈下的几只幼麝。据说很多法国香水的尾味当中,都是包含了麝香的成分,而麝是古老中国的特有物种,对于十九世纪的西方来讲,大清如同麝香的味道,是充满了强烈诱惑的,在《李鸿章出使欧美真相》一书当中十分演绎的记载了,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花四百法郎买香水的故事,就在这持久芳香的包围当中,李鸿章一行众人做着器物强国的大清梦,英吉利海峡踏上了大英帝国的行程。在哪里他将要面对的是另外一个女人,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请继续收看,亦敌亦友。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靖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90645
播放数:123261
播放数:172892
播放数:78933
48小时点击排行李鸿章访问法国考察共和:拒登埃菲尔塔_历史文化_新闻频道_全景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主人向李鸿章介绍,这是1889年为了纪念共和胜利一百周年而建,并邀请李鸿章可以更上一层楼。其时,艾菲尔铁塔内已经安装电梯,上下十分便利,但李鸿章还是谢绝了,其原因已成历史之谜。1896年李鸿章访问法国,法国报" />
李鸿章访问法国考察共和:拒登埃菲尔塔
  主人向李鸿章介绍,这是1889年为了纪念共和胜利一百周年而建,并邀请李鸿章可以更上一层楼。其时,艾菲尔铁塔内已经安装电梯,上下十分便利,但李鸿章还是谢绝了,其原因已成历史之谜。
<font face="楷体_GB年李鸿章访问法国,法国报纸刊登他的素描。(资料图)
  初春的风依然料峭,尤其是在纽约哈德逊河的入海口。
  我和所有的人一样,裹紧了冬衣,戴上了帽子。能在寒风中依然挺拔矗立的,只有她――一手拿着独立宣言、一手高擎着火炬的自由女神。
  她一直这样站立着,迎接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这群人中,曾有一个来自中国的老人,他的名字就叫李鸿章。
  李鸿章当然不知道,他眼前这座巨大的雕像,后来被中国人称为“自由女神”。“女神”一词,是中文里特别加上的,令这座雕像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其英文原文(Statue of Liberty,自由雕像),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这或许是中国人对这座雕像的独特贡献。
  李鸿章只知道,这座雕像叫“自主女神”。在他抵达纽约前的10年(1886年),出使美国的张荫桓,在日记中记载道:“西人谋事至深远矣。此为法国赠美国自主之像,当华盛顿叛英时,法实为之助。”
  很长时间里,“自由”一词在大清国虽然算不上敏感词,但却乏人运用。黄遵宪对这个词的解释是:“人各有身,身各自由,为上者不能压抑之、束缚之也。”而严复则更是一针见血:“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在见到纽约的自由女神之前,李鸿章已经访问了自由女神的娘家法兰西,并在那里第一次切身经历了“自由”。
  “目无君父”的共和国
  日,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庆。在这个法国人砍下自己君主头颅的纪念日,李鸿章这位来自世界上最古老、庞大、腐朽的君主国最有势力的官僚,却受到了法兰西公民们(不是“臣民”)的热烈欢迎。
  李鸿章在这一天觐见了法国总统富尔,并参加了阅兵式和塞纳河上的焰火晚会。
  从7月13日到8月2日,李鸿章在法国整整停留了21天,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成为法国报刊追踪的焦点,甚至连发行量超过百万的法国第一大报、也是欧洲第一家日报的Le Petit Journal,在7月20日用头版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李鸿章身着黄马褂的大幅彩色画像。纵览这家报纸直到1944年停刊为止的全部历史,除了欧洲的君主们以外,以个人肖像、尤其是一个东方人的个人肖像作为封面人物,仅此一次。
  实地考察这样一个没有君主的共和国,对于李鸿章、乃至他的使团中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相当新鲜和震撼的。在李鸿章子侄辈编撰、并由其亲自审阅的《李傅相游历各国日记》中,记录了7月16日法国总统在爱丽舍宫(旧译“一粒西宫”)为李鸿章举行的欢迎晚会。大清代表团惊诧地发现总统与其本国臣民也行宾主礼,而不是臣礼,看上去自贬身价,却“人卒无敢戏渝也者,情与义交尽也”,这样的官民关系远比大清来得“鱼水情深”。
  在李鸿章到访之前的7月8日,法国国会专门讨论了大清代表团的接待规格问题,最后确认采用高规格,并拨出公款为大清代表团租赁豪华宾馆。法国有媒体在事后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接待李鸿章耗费了上百万法郎的民脂民膏,是对纳税人的亵渎。法国政府无奈,只好在报章上公布了所有细账,总价不超过8万法郎,只相当于白银2万两,这才令舆论平息。相信大清代表团应该注意到了这些争议,但历史资料没能记录下李鸿章对法国政府在民意面前如此“弱势”和谨小慎微的观感。
  对于这种“目无君父”的共和国,中国人甚至还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词汇去描写。在当年的中文资料中,法国总统就任前的住所被称为“潜邸”,甚至数十年后,一些皇家专用的词汇,如“万岁”等,也还被原样地套在改穿中山装或西服的新元首。
  但当年,有一个词却已经破天荒地开始运用:“民主”,即“民选之主”的意思,指的是那些在共和制下取代了“以君为主”的“君主”的总统们。这一词汇,运用并不长久,而终被“总统”所替代,或许因为“总统”一词更能反映强人们“为民作主”“总而统之”、而非 “民选之主”的愿望?
  “李民主”、“李总统”
  李鸿章在这与“共和”亲密接触的21天时间内,除了官民关系外,他似乎并没有感到法兰西与俄、德那样的君主国家有什么区别:在大清的巨大购买力前,共和国和君主国都同样对李鸿章敞开了大门,政治理念在国家利益面前,无非是个婢女而已。在李鸿章的经验中,列强所加诸在中国身上的欺凌,与列强的国家体制、意识形态毫无关系,在压榨中国方面,列强们人人平等。
  与访问俄、德不同的是,在这21天中,李鸿章足足安排了6天时间,参观银行、报社、织绸厂、提花厂、煤矿铁矿等,是本次出访中对民生相关产业最为密集的考察。在出访其他国家时多为重点考察对象的军火企业,倒在法国之行中成为配角。有研究者认为,在李鸿章眼中,法国的军事能力实在是稀松得狠,十多年前的中法战争,法国在军事上丝毫也没有占有优势。到了“民主”统治下的共和国,多看看民生产业,倒也符合共和国的定位。
  尽管没有任何记录显示李鸿章对法兰西那样的共和国的直接评价,但在出访前一年(1895年),李鸿章在为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作序时,却极为大胆地写道: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赢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甚至认为,“至我大清,海禁大开,而中外之气始畅行而无隔阂,此剖判未有之奇,圣贤莫测之理,郁泻勃然而大发,非常于今日,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
  这样的观点,显然并不符合大清帝国政治正确的主旋律,却是李鸿章一生中难得表露出来的思想闪电和理论锋芒。
  再看看李鸿章随后在另一个共和国美国,面对新闻界所发表的大量言论,尺度相当开放,完全是一个世界大势了然于胸的达者。梁启超日后所谓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若不是借题发挥,便是纯粹抹黑了,或者是被李鸿章的“劲气内敛”(曾国藩的评语)所蒙蔽?
  李鸿章曾经离最高权力、包括成为中国第一任“民主”,只有一步之遥。中俄伊犁之战时,他的好朋友戈登就鼓动他“黄袍加身”。而在1900年春夏之交的义和团运动中,远在南国的李鸿章再度被国内外多种势力看好,纷纷鼓动他搞独立,乃至建立共和国。梁启超分析说:“当是时,为李鸿章计者曰,拥两广自立为亚细亚洲开一新政体,上也;督兵北上,勤王剿拳,以谢万国,中也;受命入京,投身虎口,行将为顽固党所甘心,下也。”但他认为,李鸿章并不具备“非常之学识、非常之气魄”敢于自立,并为此对李鸿章冷嘲热讽。
  在梁氏这样将反政府作为饭碗的人眼中,民主也好,共和也罢,归根到底还是要夺权,甚至成了夺权的手段和旗号。即使李中堂果然成了“李民主”或“李总统”,则或许在他的笔下又成了袁世凯一般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了。
  拒登埃菲尔塔
  甲午战争后,在左派、右派争论着中国走帝制还是共和时,最有发言分量的李鸿章,却对这个无聊问题不争论,成为一个左右逢源或者说左右为难的实干派,真正成了孤临秋风、独舞宝剑的孤臣。
  实干是艰难的。在法期间,李鸿章参观了巴黎大银行,并与银行的总办就贷款与国家信用的问题,有一段看似闲扯实则意味深长的对话。
  李鸿章问:“中国借洋款,一般都被要求有抵押,如今俄国从贵银行借款,有抵押吗?”
  总办说:“没有。”
  李鸿章就说:“那不是对中国不信任吗?”
  总办解释说:“不是我们对中国不信任,而是这样的贷款都要发行债券去筹集,法国人如不能信任,则债券无人购买,款就难以筹齐了。”这等于说:不是银行、而是法国的投资人对大清不信任。
  文献的记载是李鸿章一笑而过,这一笑,该是会心的苦笑。其实,大清所借的洋债,大部分的利息并不很高,但因为清政府的行政效率十分低下,公务运作多是黑箱进行,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被当做国家机密,老外们实在没有信心,只好多索取抵押物。而其中,管理最为透明、且掌握在洋干部们手中的海关关税,是最受欢迎的抵押品。而诸如厘金等国内外公认的苛政,却又因被作为某些贷款的抵押品,而最后影响到了其改革。李鸿章自然是深解其中酸苦,但他除了一笑置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法国外交部宴请李鸿章的地方,选在了著名的艾菲尔铁塔。主人向李鸿章介绍,这是1889年为了纪念共和胜利一百周年而建,并邀请李鸿章可以更上一层楼。其时,该塔内已经安装电梯,上下十分便利,但李鸿章还是谢绝了,其原因已成历史之谜。或许,李鸿章这样的明白人,早已洞悉在更上一层楼之后,从这个共和国的高处,能看到自己在苦苦裱糊的大清破茅屋的将来?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李鸿章为何拒登埃菲尔铁塔?
   初春的风依然料峭,尤其是在纽约哈德逊河的入海口。
   我和所有的人一样,裹紧了冬衣,戴上了帽子。能在寒风中依然挺拔矗立的,只有她&&一手拿着独立宣言、一手高擎着火炬的自由女神。
   她一直这样站立着,迎接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这群人中,曾有一个来自的老人,他的名字就叫李鸿章。
   李鸿章当然不知道,他眼前这座巨大的雕像,后来被中国人称为&自由女神&。&女神&一词,是中文里特别加上的,这令这座雕像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其英文原文(Statue of Liberty,自由雕像),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这或许是中国人对这座雕像的独特贡献。
   李鸿章只知道,这座雕像叫&自主女神&。在他抵达纽约前的10年(1886年),出使的张荫桓,在日记中记载道:&西人谋事至深远矣。此为赠美国自主之像,当华盛顿叛英时,法实为之助。&
   很长时间里,&自由&一词在大清国虽然算不上敏感词,但却乏人运用。黄遵宪对这个词的解释是:&人各有身,身各自由,为上者不能压抑之、束缚之也。&而严复则更是一针见血:&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在见到纽约的自由女神之前,李鸿章已经访问了自由女神的娘家法兰西,并在那里第一次切身经历了&自由&。
  &目无君父&的共和国
   日,的国庆。在这个法国人砍下自己君主头颅的纪念日,李鸿章这位来自世界上最古老、庞大、腐朽的君主国的最有势力的官僚,却受到了法兰西公民们(不是&臣民&)的热烈欢迎。
   李鸿章在这一天觐见了法国总统富尔,并参加了阅兵式和塞纳河上的焰火晚会。
   从7月13日到8月2日,李鸿章在法国整整停留了21天,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成为法国报刊追踪的焦点,甚至连发行量超过百万的法国第一大报、也是欧洲第一家日报的Le Petit Journal,也在7月20日用头版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李鸿章身着黄马褂的大幅彩色画像。纵览这家报纸直到1944年停刊为止的全部历史,除了欧洲的君主们以外,以个人肖像、尤其是一个东方人的个人肖像作为封面人物,仅此一次。
   实地考察这样一个没有君主的共和国,对于李鸿章、乃至他的使团中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相当新鲜和震撼的。在李鸿章子侄辈编撰、并由其亲自审阅的《李傅相游历各国日记》中,记录了7月16日法国总统在爱丽舍宫(旧译&一粒西宫&)为李鸿章举行的欢迎晚会。大清代表团惊诧地发现总统与其本国臣民也行宾主礼,而不是臣礼,看上去自贬身价,却&人卒无敢戏渝也者,情与义交尽也&,这样的官民关系远比大清来得&鱼水情深&。
   在李鸿章到访之前的7月8日,法国国会专门讨论了大清代表团的接待规格问题,最后确认采用高规格,并拨出公款为大清代表团租赁豪华宾馆。法国有媒体在事后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接待李鸿章耗费了上百万法郎的民脂民膏,是对纳税人的亵渎。法国政府无奈,只好在报章上公布了所有细账,总价不超过8万法郎,只相当于白银2万两,这才令舆论平息。相信大清代表团应该注意到了这些争议,但历史资料没能记录下李鸿章对法国政府在民意面前如此&弱势&和谨小慎微的观感。
   对于这种&目无君父&的共和国,中国人甚至还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词汇去描写。在当年的中文资料中,法国总统就任前的住所被称为&潜邸&,甚至数十年后,一些皇家专用的词汇,如&万岁&等,也还被原样地套在改穿中山装或西服的新元首。
   但当年,有一个词却已经破天荒地开始运用:&民主&,即&民选之主&的意思,指的是那些在共和制下取代了&以君为主&的&君主&的总统们。这一词汇,运用并不长久,而终被&总统&所替代,或许因为&总统&一词更能反映强人们&为民作主&&总而统之&、而非 &民选之主&的愿望?
  &李民主&、&李总统&
   李鸿章在这与&共和&亲密接触的21天时间内,除了官民关系外,他似乎并没有感到法兰西与俄、德那样的君主国家有什么区别:在大清的巨大购买力前,共和国和君主国都同样对李鸿章畅开了大门,政治理念在国家利益面前,无非是个婢女而已。在李鸿章的经验中,列强所加诸在中国身上的欺凌,与列强的国家体制、意识形态毫无关系,在压榨中国方面,列强们人人平等。
   与访问俄、德不同的是,在这21天中,李鸿章足足安排了6天时间,参观银行、报社、织绸厂、提花厂、煤矿铁矿等,是本次出访中对民生相关产业最为密集的考察。在出访其他国家时多为重点考察对象的军火企业,倒在法国之行中成为配角。有研究者认为,在李鸿章眼中,法国的军事能力实在是稀松得狠,十多年前的中法战争,法国在军事上丝毫也没有占有优势。到了&民主&统治下的共和国,多看看民生产业,倒也符合共和国的定位。
   尽管没有任何记录显示李鸿章对法兰西那样的共和国的直接评价,但在出访前一年(1895年),李鸿章在为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作序时,却极为大胆地写道: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赢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甚至认为,&至我大清,海禁大开,而中外之气始畅行而无隔阂,此剖判未有之奇,圣贤莫测之理,郁泻勃然而大发,非常于今日,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
   这样的观点,显然并不符合大清帝国政治正确的主旋律,却是李鸿章一生中难得表露出来的思想闪电和理论锋芒。
   再看看李鸿章随后在另一个共和国美国,面对新闻界所发表的大量言论,尺度相当开放,完全是一个世界大势了然于胸的达者。梁启超日后所谓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若不是借题发挥,便是纯粹抹黑了,或者是被李鸿章的&劲气内敛&(曾国藩的评语)所蒙蔽?
   李鸿章曾经离最高权力、包括成为中国第一任&民主&,只有一步之遥。中俄伊犁之战时,他的好朋友戈登就鼓动他&黄袍加身&。而在1900年春夏之交的义和团运动中,远在南国的李鸿章再度被国内外多种势力看好,纷纷鼓动他搞独立,乃至建立共和国。梁启超分析说:&当是时,为李鸿章计者曰,拥两广自立为亚细亚洲开一新政体,上也;督兵北上,勤王剿拳,以谢万国,中也;受命入京,投身虎口,行将为顽固党所甘心,下也。&但他认为,李鸿章并不具备&非常之学识、非常之气魄&敢于自立,并为此对李鸿章冷嘲热讽。
   在梁氏这样将反政府作为饭碗的人眼中,民主也好,共和也罢,归根到底还是要夺权,甚至成了夺权的手段和旗号。即使李中堂果然成了&李民主&或&李总统&,则或许在他的笔下又成了袁世凯一般的野心家和阴谋家了。
  拒登埃菲尔塔
   甲午战争后,在左派、右派争论着中国走帝制还是共和时,最有发言分量的李鸿章,却对这个无聊问题不争论,成为一个左右逢源或者说左右为难的实干派,真正成了孤临秋风、独舞宝剑的孤臣。
   实干是艰难的。在法期间,李鸿章参观了巴黎大银行,并与银行的总办就贷款与国家信用的问题,有一段看似闲扯实则意味深长的对话。
   李鸿章问:&中国借洋款,一般都被要求有抵押,如今俄国从贵银行借款,有抵押吗?&
   总办说:&没有。&
   李鸿章就说:&那不是对中国不信任吗?&
   总办解释说:&不是我们对中国不信任,而是这样的贷款都要发行债券去筹集,法国人如不能信任,则债券无人购买,款就难以筹齐了。&这等于说:不是银行、而是法国的投资人对大清不信任。
   文献的记载是李鸿章一笑而过,这一笑,该是会心的苦笑。其实,大清所借的洋债,大部分的利息并不很高,但因为清政府的行政效率十分低下,公务运作多是黑箱进行,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被当做国家机密,老外们实在没有信心,只好多索取抵押物。而其中,管理最为透明、且掌握在洋干部们手中的海关关税,是最受欢迎的抵押品。而诸如厘金等国内外公认的苛政,却又因被作为某些贷款的抵押品,而最后影响到了其改革。李鸿章自然是深解其中酸苦,但他除了一笑置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法国外交部宴请李鸿章的地方,选在了著名的艾菲尔铁塔。主人向李鸿章介绍,这是1889年为了纪念共和胜利一百周年而建,并邀请李鸿章可以更上一层楼。其时,该塔内已经安装电梯,上下十分便利,但李鸿章还是谢绝了,其原因已成历史之迷。或许,李鸿章这样的明白人,早已洞悉在更上一层楼之后,从这个共和国的高处,能看到自己在苦苦裱糊的大清破茅屋的将来?
  责编:孙晓璇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在宋朝,鉴于规谏皇帝还可以直言不讳,那么纠察百官就更加挥洒自如了,于是就出现
  某男人喜新厌旧,爱上新欢之后居然抛妻弃子,结果老丈人暴怒,带着一帮外村人冲进
  8岁的康熙克承大统后,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设府设县,抵御外辱签订尼布楚条约,
  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
  “玄武门政变”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虽然已被李世民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不可多得的农民思想家,其理论之深湛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更扩及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
  阴差阳错做皇后,黄老之学治帝国  汉文帝窦皇后(?-前135)名漪,清河郡(
  关于“醉打金枝”可谓家喻户晓,里面讲述了郭子仪之子郭暧与升平公主夫妻的故事。
他幼年登基却没有上过学。“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极
  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
  女真人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他们被称为肃慎,《国语.鲁语》有关于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六辑整理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收录的文献揭示了春秋时期郑
  中新网长沙4月24日电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自己消灾除罪的金简
  关宁铁骑是由明末袁崇焕编练的一支由辽东本地人组成的重骑兵,其主要装备三眼火铳
  日,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岸上村,商中早期墓葬群发现地。  4
  当地时间4月28日,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工人在修下水道时偶然发现了一堆铜币,据悉
  明朝当时思想界的开放和活跃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和地步,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明朝
  乌喇那拉氏皇后(即那拉氏皇后,1718年一1766年),满洲正黄旗人,为佐领
  刘备和诸葛亮,早在见面之前,便已经彼此闻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来,神交于
  《三国演义》说曹操借献宝刀为由,要想刺死董卓,未能成功,情虚脱逃。董卓行文各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全世界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
  参考消息网4月5日报道近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边境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史家对望都之战大多诟病王超,曰其“临阵寡谋,拙于战斗”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中肯
  辽军一面与宋军大阵相峙,一面派出大批部队围攻王继忠,宋史记载“围数十重,士皆
  辽军指挥官是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和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宋方指挥人员主帅是镇定高阳关
  徐河之战耶律休哥被重创后河北的战况较为平静。但宋太宗死后,辽国针对宋朝政局变
  在中国战争史上宋,辽两个庞大帝国在几十年残酷战争中发生过多次主力重兵集团之间
  宋军背城立阵,侧后无忧,并处于守势,加上宋军大阵对于正面的先天优势,辽军虽然
  威虏军骑兵大会战是宋辽之间的一场骑兵的战斗。是宋辽历史上少见的骑兵大会战,是
  尹继伦战后以功领长州刺史,虽然辽方的纪录掩盖了战败的事实,但是宋朝从辽方逃归
  打击补给线是辽军耶律休哥的老战术了,此番故伎重演企图一洗唐河战败的耻辱。但他
  端拱一年辽帝国南下连破宋军,幸得宋将李继隆违诏出战,会战于唐河,重创耶律休哥
  朴槿惠喜欢赵云,赵云暗恋孙尚香,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无厘头,甚至有点儿天方夜谭?
  这件事的原因有很多,要先从黄权说起。  黄权,字横公,是如今四川阆中人,在他
  独孤媛是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长女,自小国色天香,楚楚动人。刚刚及笄,前来求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
关于金蝉子在灵山的经历,全书中几乎没有写到,仅仅是借镇元子之口,提到一笔:“那和
  薛灵芸乃魏文帝曹丕的妃子,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
明清时候的神魔小说,虽然成书时间有先后,所写的故事背景不同、年代也不一样,但总归
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蜀汉政权被严重神化,在小说后半段利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
  吕四娘,女,清朝雍正时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
  野史记载吕四娘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吕留良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
在三国鼎立形成以后,很多人会注意刘禅的无能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多再关注一下阴险
三国演义中说到桃园结义,也正是天佑这三兄弟,刚结义完了,就有两个中山国的大商人,
现代人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从来都不遗余力,似乎只要是在封建社会中存在过的、为封建王朝
一树一树梨花,又开了。“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梨花,盛开在暮春三月、
(指点江山谈“儒释道”第二十一期)“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我飞升。”道门网言论
明末有四位复社骨干,均为风流名士,分别是: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其中,
  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流在世的精品古钱币虽然并不多,
  2015年,一枚品相完好的“光绪元宝”以价格200万的天价成交,轰动了整个收
  说起光绪元宝相信好多人都知道,有的人家中可能还有一辆枚,有的说光绪元宝就值几
  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
  光绪元宝,发行于1887年,结束于1912年,短短的25年,却见证了华夏20
  从钱币的名字可以反映当时的朝代,开元通宝也就是一个新世纪的开始,这枚古钱币身
  “打水浒”既是高淳一项民家传统文化艺术,又是一套高淳人民自创的拳法,但这个拳
  中国民间有“六十星宿”信仰,“六十星宿”缘起于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干支纪年
  古代宫廷建筑以矩阵为多,但皇帝们都知道把这些盒子式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产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组合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并产生了一些严格的规矩
  屋分两间,故有立柱三,每间各有一门,门扉双扇。上端有斗拱承枋,枋上更有斗拱作
  宫殿建筑为汉族建筑之精华。北京紫禁城(故宫)为明代修建,清承明制,有所增益。
  自古到今,汉族上衣右衽(大襟)的特点始终保留。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
  一个地区有本地的禁忌习俗,它传承古老传统地域文化与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
  汉族先民很早就发明了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普遍出
  汉族分布地区广,传统民居依地区不同而产生不同式样。  1.华北民居  华北平
  在对色彩的崇尚上,汉族有尚红色、贵黄色的习俗。  尚红,早在《礼记·檀弓上》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虞之际 于斯为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