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血管瘤毛丝血管出血的症状

→ 我这是毛丝血管扩涨;有好多红血..
我这是毛丝血管扩涨;有好多红血..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我这是毛丝血管扩涨;有好多红血丝呢;
ask4483402n
其他类似问题
2个回答2个回答3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毛细血管扩张症,有原发型和继发型之分.原发型见于遗传性出血型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瘤,血管角皮瘤等.继发型多见于慢性光线性皮炎,长期冷热刺激,长期接触焦油制品,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放射皮炎,外伤等.但在临床上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异,患者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状,点状,线状或是芒状损害.大多较密集,从远望去,恰似两团红晕,常使一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备感苦恼. &&&&&&在治疗上以往多采用电灼或电解,使扩张的血管一根一根闭塞.这种方法适用于少量毛细血管扩张者.液氮冷冻也是一种治疗办法,但只适用于部分病例.现今一种先进的激光机,治疗疗效显著.其特点是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由于激光能精确地发出可选择性吸收的波长,并只对患病组织起作用,不影响正常的皮肤组织,因此在皮肤表面不留疤痕.治疗所需时间很短,术后护理也十分简便.是一种深受患者欢迎的治疗措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专业名称:毛细血管扩张症
别称:高原红、血红丝
平均费用:5910元
红血丝又称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也有人称“高原红”、“红二团”,它是指皮肤和黏膜表浅小血管持续性扩张,形成红色或紫红色斑块状、斑点状、线状或星...
手术项目:
红血丝亲身体验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4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
看过的人还看了
参考价格:44.6
参考价格:45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修护淡化红血丝现象;补充肌肤流失营养养分,加倍修...
参考价格:¥55
主要用于缓解因尘埃、感冒、过敏、揉眼、佩戴角膜接...
参考价格:¥2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  &  & 身上的皮肤毛细血管破裂和肝病有关吗?想向您咨询下:我母亲今年54,在10多年前就绝经了,可是在2006下半年开始在身体比较疲劳时就会发生阴道出血水的症状,陆续在上海几个 医院做过检查都没有查出病因,现在情况更严重了,发展成为正常的血,出血的频率也多,医生只是建议最好开掉子宫,以绝后患,可是我母亲血糖高,不太合适做手术.不知该怎么办?&另外我母亲去年被查出患有丙肝,现已发展成为肝硬化.不过从2006年底开始头颈处陆续有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慢慢发展到前胸后背,腹部,两臂,而且很奇怪双足莫名肤色变黑,已漫延到小腿三分之一处.毛丝血管破裂的症状和足变黑都不疼不痒的,可是严重影响美容,请问这和肝病有关吗?该如何治疗?&另外想请教下,肝不好加上血糖不稳定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多吃点什么比较好?&谢谢~ | 08-07-29 好评回答 | 08-07-29 长期的肝硬化,由于肝功能代偿受阻,都会有出血倾向;&还有更多的“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贫血、浮肿”等;&每个人的具体表现不很一样。&&其实,肝硬化容易诱发高血糖症,很可能是你母亲耽误了肝脏疾病的治疗而产生的糖尿病。糖尿病更容易引发毛细血管末端坏死,看来你母亲的病情发展较快。&&其阴道出血水的症状应该认为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因为肝硬化的出血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减退而影响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的合成;同时又因脾功能亢进和骨髓巨核细胞无效生成。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膜的磷脂、糖蛋白结构异常而粘附和聚集功能低下,从而产生失血的因素。&&&现在的情况给与下面几点建议:&1/糖尿病要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吃降糖药已经非常不适宜。&2/积极与医院配合对肝硬化进行主要治疗。&3/饮食上,要&A)“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对于已损害的肝细胞具有促进修复作用,但是如果有“肝性昏迷”则马上停止“高蛋白”。&B)“高维生素饮食”;为保护肝脏功能,应注意供给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类片剂。&忌食:盐,油,扁豆、萝卜、蒜、洋葱、菠菜等。&&&&&...   其他答案 (共1 个回答)人老了病也多了。&还是直接到 里问医生吧。&&&&&&&&&&&  | 08-07-29 评论(0) 类似病状 1问:   答: 一般来说,公务员的招考,每年两次 下半年11月份是国家公务员,其中也有省级机关的名额,只不过报考人数会比较多,而且要求比较高 上半年是省公务员,招考的人数会...  2  回答1  3  回答1  4  回答1  5  回答1  心血管内科相关知识症状  预防  治疗  1问: 答: 这里有一篇详细的调查报告,太多了,粘不上去,来这里看看: 2  回答1  3  回答1  4  回答1  5  回答1  大家还关注    第1/2页 |||[经络穴位]董氏奇穴针灸学5_经络穴位-牛bb文章网
[经络穴位]董氏奇穴针灸学5_经络穴位
本文话题:,
【玉火穴】 部位:在眼中央直下之颧骨直下陷处。【附图】 解剖:(心、肝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四肢痛、膝盖痛、颧骨痛、腮骨痛。 取穴:当眼中央正下方之颧骨直下陷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鼻翼穴】 部位:在鼻翼上端之沟陷中。【附图】 解剖:(肺、肾、脾神经) 主治:眉棱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 取穴:当鼻翼中央上端之沟陷中取之。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玉火及鼻翼二穴均为镇痛要穴;玉火善治血虚血瘀所致之各种疼痛,鼻翼善治气虚、气郁所致之各种疼痛。 ※鼻翼穴尚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尤为妙用。余常用治全身酸痛极效。 ※余常用此穴治坐骨神经痛亦极效。 【州火穴】 部位:在耳尖上一寸半。【附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心跳、风湿性心脏病、四肢无力及腰痛。 取穴:用手压耳抵头,在耳尖上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州金穴】 部位:在州火穴后一寸。【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病。 取穴:从州火穴向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一至三分。 【州水穴】 部位:在后脑高骨之中央及其上八分。【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腰部脊椎骨痛、下肢麻痹、神经无力。 取穴:在后脑高骨之尖端中央一穴,其上八分又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第十一章◎后背部位 【分枝上穴】 部位:在肩胛骨与肱骨连接之叉口下。【附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 取穴:在肩峰突起后侧直下之腋缝中,当肩胛关节之下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分枝下穴】 部位:在分枝上穴稍向内斜下一寸半。【附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乳炎。 取穴:当分枝上穴之直下一寸半再向内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本穴通常为分枝上穴之配针。 【七星穴】 部位: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其下一寸之分枢穴,下二寸之时枢穴,以及向两旁横开八分去发一寸之支禹穴,及支禹穴下一寸之士禹穴(共七穴)。【附图】 解剖:(总枢、分枢及时枢三穴属脑总神经,两支禹及士禹属肺分支神经)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以总枢、分枢、时枢三穴为主,支禹、士禹穴为配针。 注意:放血时,应用拇指及食指捏起穴位肌肉,然后对准穴位扎针出血,扎小儿应特别注意,以免上伤脑部总神经,下伤丹田,致耳聋音哑。 说明及发挥: ※总枢穴在前述十十部位之总枢穴已有说明。分枢在总枢下一寸,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分枢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佳。由于穴位相近取风府、哑门疗效亦同。但以刺血为主。 【五岭穴】 部位:包括五道穴线,第一道穴线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起,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穴为止,共十穴。第二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金北穴起每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共八穴。第三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间隔约一寸。【附图】 解剖:(从火云穴至火门穴属心之神经从土月穴至土克穴属脾之神经。从火金穴以上属心肺交叉神经。从火金穴以下,左边属肺神经,右边属肝神经,从金神穴以上属肺之神经。从金神穴以下,左边属肺脾交叉神经,右边属肝肺交叉神经)。 主治:血压高、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乱、呕吐及各种痧症、血管硬化之腰痛,干霍乱、急性胃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血。 注意:扎针部位应先以酒精棉花擦净,然后以手指或针柄按压穴位始可扎之。 说明及发挥: ※五岭穴因针刺穴位成五行排列,且位于身体较高之背脊部位,故称五岭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为脊椎线,自第二椎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十穴。第二行自第二椎旁开三寸起下一椎一穴,计有八穴,第三行自第二椎旁开六寸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七穴,上述各穴除第一行位于脊椎只有一条外,第二三行左右对称排列,因此总计有四十穴。 ※为了便于应用,可以如下之方法记忆:“二椎直下连十穴,二椎旁三连八穴,二椎旁六连七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与督脉重复,第二行与膀胱经重复,穴位不再比对说明,因系以点刺治疗,作用与督脉及膀胱经有出入,因此另立穴名。 ※治疗时不必四十针均针,可针对上述各病之发病原因及症状牵连脏腑,按前述解剖有关之脏腑神经解剖部位施针,完全以点刺出血为主。 【双凤穴】 部位:从大椎骨以下第2与第3脊椎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风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密七穴”右左共十四穴)。【附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手痛脚痛、手麻脚麻、手足血管硬化。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双凤穴顾名思义计有两行,位置为自第二椎旁开寸半起每下一寸一穴连续七穴(双偶计十四穴),点刺时以患侧为主,左病针左穴,右病针右穴。 【九猴穴】 部位:包括火凤、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附图】 解剖:(心、肺神经) 主治:喉痧。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本穴之排列共分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主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疗猴痧之要穴,故称九猴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旁三连四穴,二椎旁六连二穴”。 【三金穴】 部位: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附图】 解剖:(心、肝交叉神经) 主治:膝盖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左痛取左穴;右痛取右穴;两脚痛则双边取穴。 说明及发挥: ※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于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关节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精枝穴】 部位:包括金精、金枝两穴。【附图】 解剖:(肺肾交叉神经) 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精枝穴含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处,点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金林穴】 部位: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附图】 解剖:(肺总神经、右属肝肾交叉神经,左属脾肾交叉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卓效。 【顶柱穴】 部位:包括金吉、金陵、火金、金神、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十一穴(两边共二十二穴)。【附图】 解剖:(右属心肝肺交叉神经,左属心肝脾交叉神经) 主治: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顶柱穴计有十一穴,两侧合计则为二十二穴,分二行排列。第四椎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第四椎至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六穴,四椎旁六连五穴”。 【后心穴】 部位: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分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风寒入里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治羊毛痧(羊毛疔)时,用三棱针对着紫点(重者现黑点)将毛丝抽出,治疔疮、心脏衰弱及胃病用三棱针出血(限于四肢及面部之疔疮)。 说明及发挥: ※后心穴计有十三穴,两侧合计则为廿六穴,位置分别为一、第一行自第四椎起(含第四椎)每下一椎一穴,计六穴。二、第二行自第四椎至第七椎计四椎,每椎旁开寸半各一穴,共四穴。三、第三行自第四椎至第六椎计三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共三穴。本穴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可以如下方法记忆“四椎直下连六穴。四椎寸半连四穴,四椎旁三连三穴”。 【感冒三穴】 部位:包括安全、金斗(两边)三穴。【附图】 解剖:(安全穴为脊椎总神经及四肢神经所在、金斗穴为心脏奕瓣神经所在) 主治:重感冒。 取穴:安全穴在大椎骨下缘陷凹处,金斗穴在大椎之下第五椎旁开四指处。 手术:用毫针针入皮下即效。 说明及发挥: ※此处所指之安全应系指督脉之陶道而言,金斗穴即膀胱经之魄户穴。 ※陶道连同两侧之魄户计三穴治感冒甚效,故称“感冒三穴”。用三棱针点刺效更佳。 【水中穴】 部位:在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肾亏、肾脏炎、妇科经脉不调、便秘、口揭、腰脊椎骨痛。 取穴:当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水中穴位置与膀胱经之三焦俞位置相符。 【水腑穴】 部位:在第十四椎下旁开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痛及弯曲困难、妇女经脉不调、肾虚、肾脏炎、口渴、便秘、肠炎、失眠、阳萎、早泄、头痛、糖尿病、闪腰、岔气、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急性肾炎、膀胱结石、小便不通、死胎不下。 取穴:当第十四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水腑穴位置与膀胱经之肾俞位置相符。 【三江穴】 部位:包括第十三椎下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风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开四指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附图】 解剖:(肾神经及六腑神经) 主治:经闭、子宫炎、肠炎、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三江穴包含两侧之双河穴及中央十三椎下每下一椎一穴之连续七穴。计有三行,故称为三江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亦含有双河穴之疗效,可记为“十三椎下连七穴,十四旁三连六穴”。 【双河穴】 部位: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附图】 解剖:(肾神经、六腑交叉神经) 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注意:出黑血有效,出红血无效。 说明及发挥: ※双河穴亦为两行,位置为自第十四椎旁开三寸起,每下一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两侧合计十二穴,其位置分布与膀胱经符合,记为“十四旁三连六穴”。 【冲霄穴】 部位: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穴,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上对穴下之一寸之上高穴,共三穴。【附图】 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冲霄穴治疗上述各症及后头痛,确具卓效。 第十二章◎前胸部位 【喉蛾九穴】 部位: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九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其状如哮喘)。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 注意:扎针时需将穴部皮肉捏起,以免扎伤筋及软骨。 说明:喉蛾九穴因治喉蛾(白喉),并且有九穴而得名。 【十二猴穴】 部位:平行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五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痧(猩红热)、血管硬化之哮喘、肝霍乱、下痢不止。(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喉痧)(注:阙P154,金五穴由《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补入)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十二猴穴因治猴痧(猩红热),并且有十二穴而得名。 【金五穴】 部位: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为金肝穴,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附图】 解剖位置:(心神经、气管神经。) 主治:肝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金五穴之金肝穴即任脉之天突穴,其下之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四穴亦即任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等穴。 【胃毛七穴】 部位:从岐骨下缘陷凹处起,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附图】 解剖:(心胃交叉神经)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治羊毛痧则需抽出毛丝。 说明及发挥: ※(注:据《董氏奇针灸发挥》,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内侧各五分一穴,两侧计四穴,总共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腑巢二十三穴】 部位:肚脐直上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两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肠炎、子宫炎、肾炎、肾痛、脐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腹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穴之多,但并不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四旁各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 第二篇◎治疗学 董氏奇穴原书,原仅有穴位部份,而无治疗学。本编之治疗学,系笔者追随董师学习多年,并综合个人临床七余万人次之经验整理编写而成。其临床效果,多经验证。值得广泛发挥应用。 第一章◎头面颈项 一、头部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2.补灵骨,立可缓和疼痛。 3.背部五岭穴点刺,亦可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四)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疼痛。 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 3.五虎四。 (五)头晕: 1.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六)脑神经不清: 1.针正会,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七)脑膜炎: 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八)脑瘤: 1.先针州昆、州仑、火光,再在三重穴用倒马针法。 2.配上瘤穴,效果更佳。 (九)脑骨肿大: 1.针正筋,配上溜穴,效果更佳。 (十)脑积水: 1.针正筋,上瘤,有良好效果。 二、眼疾病 (一)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二)偷针眼: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 (三)目赤(角膜炎):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2.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 3.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 4.背部五岭穴点刺。 5.驷马穴。 (四)目干涩: 1.针明黄有效。 2.配复溜(光明)效更佳。 (五)两眼睁不开: 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 2.针光明、人皇。 (六)沙眼: 1.脸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 (七)视线模糊(视四指如五指): 1.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加针复溜,效更佳。 (八)散光: 1.针中白有效。 (九)眼球歪斜: 1.针下三皇,极有效。 (十)眉棱骨痛: 1.针火菊特效。 (十一)白内障: 1.针下三皇,长期治疗有卓效。 2.肾关、光明。 (十二)夜盲: 1.针夜盲穴特效。 (十三)见风流泪: 1.针木穴特效。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久年老病,可于三重穴先行点刺。 (十四)眼跳: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2.针风市、复溜。 (十五)青光眼: 1.针下三皇、光明,有卓效。 三、鼻疾病 ※鼻部各病,驷马穴皆有特效。 (一)鼻干: 1.针驷马穴。 (二)鼻塞: 1.感冒鼻塞、针肩中,有卓效。 2.侧三里留针半小时,亦有效。 3.针门金亦有效, (三)鼻膜炎(含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1,驷马、通天、通关。 (四)酒渣鼻(鼻头红晕): 1.正本用三棱针或七星针点刺出血,三四次即愈。 2.背部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有卓效。 (五)鼻衄(鼻出血): 1.针肩中立止。 四、耳疾病 (一)中耳炎: 1.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二)耳痛: 1.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三)耳内胀: 1.曲陵,中白,留针半小时。 (四)耳鸣: 1.泻驷马,补肾关,可即停止。 2.曲陵用泻法,再补明黄,亦可停止。 3.针驷马,无名穴放血。 4.驷马、肾关。 5.中九里。 (五)聋哑: 1.先三重放血,再驷马穴六针同下。 2.总枢穴点刺出血。 五、口舌齿疾病: (一)下颌骨痛(口不能张): 1.针火硬,配解溪效果更佳。 2.耳背点刺。 (二)口眼歪斜: 1.四花外点刺,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三重点刺,再针驷马、通肾。 (三)舌强难言(中风失语): 1.针肩中、配商丘更佳。 (四)舌下肿: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有效。(可于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效果更佳) (五)口内生瘤: 1.四花中点刺、针四花上。 (六)牙痛: 1.针灵骨,交刺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四花外亦有效。 六、颜面疾病 (一)颜面神经抽掣: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及中九里(风市)有效。 2.面部神经紧张一驷马。 3.腕顺一、二。 (二)面麻: 1.三重放血,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半面脸麻痹一风市、偶三里。 (三)颧骨疼痛: 1.三重点刺出血。 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四)三叉神经痛: 1.侧三里、侧下三里(外膝眼)。 七、咽喉疾病 (一)鱼骨刺喉: 1.针足千金有特效。 (二)喉痛: 1.耳后青筋放血。 2.三重穴放血。 3.足千金放血。 l1、颈项疾病 (一)颈疬(瘰疬): 1.针三重、六完,取患侧穴位非常有效。 2.三重放血,再针承扶、秩边。效果极佳。 (二)大颈泡: 1.先于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足千针,足五金。 (三)甲状腺眼突: 1.驷马。 (四)颈项皮肤病; 1.针肩中有效。 (五)项强:(颈痛) 1.针正筋、正宗立能转侧。 2.花骨一穴。 (六)痄腮(腮腺炎或耳下腺炎): 1.耳背放血。 (七)肩颈痛: 1.肾关上、髀关。 (八)落枕: 1.重子、重仙。 2.正筋、正宗。 3.木留。 第二章◎四肢躯干 九、上肢疾病 (一)手指麻: 1.针肾关,复溜特效。 (二)食指痛: 1.针四花中穴特效。 2.五虎一特效。 (三)手酸: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四)中指(趾)麻: 1.针通关、通山。 (五)指关节痛: 1.针五虎一特效。 2.针人士。 (六)腕关节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特效。 (七)腱鞘炎: 1.五虎一特效。 (八)手臂不能举: 1.针肾关特效(对侧)。 2.针四花中亦特效(同侧)。 3.针足千金,足五金效果亦佳。 4.花骨二穴。 (九)手痛不能握物; 1.针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 2.重子、重仙。 3.肾关。 (十)肩关节扭伤: 1.针法同手不能举。 (十一)上臂痛: 1.针对侧侧三里、六完有效。 2.再在对侧上曲,用三棱针放血。 3.左臂痛,在膝眼下针即愈,四花中放血亦效。 (十二)肩凝:(五十肩) 1.针法同手臂不能举。 2.针肩中亦有效。 (十三)肩痛: 1.针法同肩凝。 2。肾关、九里。 (十四)肩峰痛:(发肿) 1.通肾、通胃、通背。 2.九里、侧下三里。 (十五)肘关节痛; 1.针灵骨特效。 2.中九里亦效。 3.四花中特效。 (十六)手抽筋: 1.针对侧火山。 (十七)两手拘挛: 1.泻曲陵、针肾关。 十、下肢疾病 (一)坐骨神经痛: 1.针灵骨、大白特效、 2.针鼻翼亦特效。 3.金林点刺亦佳。 4.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二)大腿痛: 1.针叉三特效。 2.金林点刺亦特效。 3.七里、九里。 (三)脚抽筋: L针正筋。 2.针次白。 (四)足跟痛 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五)足酸难行: 1.针次白或委中青筋上放血。 (六)腿软无力(兼心跳): 1.针肩中、通天特效。 2.针木枝亦佳。 (七)脚麻: 1.外驷马。 2.再针对侧肩中。 (八)趾麻: 1.针下三皇。 (九)腿冷痛: 1.双凤穴点刺出血。 2.再针通天,通胃。 (十)膝盖冷痛: 1.针单侧通天、通山。 2.肩中。 (十一)膝盖痛: 1.针肩中有特效。 2.三金穴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3.中间亦有效。 4.胆穴。 5.心门。 (十二)踝扭伤: 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 2.针五虎四。 3.针小节尤其特效。 (十三)脚痛不能履地: 1.针对侧九里,下针即愈。 (十四)下腿风湿痛: 1.针对侧九里。 (十五)脚痛: 1.背心穴及双风穴点刺。 (十六)小腿胀痛(酸痛): 1.针次白特效。 2.针肩中亦佳。 3.精枝放血尤佳。 (十七)大趾生瘤: 1.针天皇,通肾。 (十八)两腿酸: 1.刺背面穴出血即愈. 2.水通、水全。 3.对侧之七里、九里。 (十九)脚掌(背)痛: 1.五虎三、四。 (二十)脚趾痛: 1.五虎三。 十一、胸腹病 (二)胸腹侧痛(压痛): 1.针驷马穴,倒马针法。 (二)胸膜炎: 1.四花中点刺,再针驷马穴。 (三)小腹侧痛: 1.针驷马、通天、通胃。 (四)肋膜炎(肋间神经痛): 1.针驷马。 (五)腹中绞痛(绞肠痧): 1.腑巢二十三穴点刺。 (六)胸闷: 1.火山、火陵同时下针(禁用双手)。 2.四花中点刺甚佳。 (七)少腹痛: 1.针门金,特效。 2.针肝门、曲陵针向下刺亦效。 (八)肚脐周围痛及腰痛: 1.腕顺一、二。 (九)大肠部胀痛: 1.针肠门。 2.针门金。 (十)腹胀: 1.针曲陵、门金。 2.腹胀痛,单针门金。 3.针灵骨、大白。 (十一)胸部打伤: 1.针驷马穴。 2.四花中,外点刺亦佳。 (十二)胸腹部任脉线上痛: 1.针水相穴。 (十三)胸连背痛: 1.驷马,然后承山。 2.肾关。 3.上白。 十二、腰背病 (一)背痛: 1.单背痛,针重子、重仙立止痛。 2.双背痛,针正士、搏球。 3.针通天、通背亦有效。 4.针驷马穴亦特效。 (二)背连下腿痛: 1.针马快水,有卓效。 (三)肩背痛: 1.针重子、重仙特效。 2.针通肾、通胃、通背亦特效。 (四)背脊畸形: 1.明黄、其黄、通天,下针有效。 (五)脊椎肥大生芽(长骨刺): 1.委中点刺有卓效,配合针明黄更佳。 2.针九时,腕顺一穴亦特效。 3.四花中、副(四花中、副又当削骨针用)。 (六)脊椎压痛: 1.针同(五)。 (七)脊椎闪痛: 1.针正筋,搏球有效。 2.委中点刺有特效。 3.七里、九里。 (八)腰痛: 1.水金、水通,有效。 2.二角明有效。(向外扎) 3.委中放血,亦有效。 4.针下三皇亦有效。 5.马金水颇有效。 6.灵骨、大白亦极有效。 (九)肾虚腰痛: 1.针中白,配腕顺一更佳。 2.水金、水通有效。 3.肾关配复溜亦极有效。 (十)闪腰岔气: 1.针马金水、水通有效。 2.针二角明。 3.委中,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效果尤速)。 (十一)脊椎正中线痛。 l,委中点刺出血,再针双昆仑。 (十二)尾椎痛: 1.大都(海豹)。 第三章◎脏腑疾病 十三、心脏病 (一)真心痛(心肌炎、心绞痛): 1.火包穴,三棱针点刺放出黑血,有特效。 (二)心下胀: 1.针心门。 2.针通关、通山亦有效。 (三)心跳过速: 1.心门有特效。 2.针通关,通天亦有效。 3.四花中、外,点刺放血亦有效。 (四)心脏麻痹: 1.曲陵放血极有效。 2.四花中、外,放血亦佳。 (五)心口痛(心侧痛)(风湿性心脏病): 1.通关、通天、通山。 2.四花中、副,点刺出血亦佳。 (六)心两侧痛(血管硬化): 1.四花中、副,点刺放出紫黑色血。 (七)心肌炎: 1.针心门。 十四、肝胆病 (一)肝硬化: 1.肝俞点刺出血,再针上三黄。 2.上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针肝门,明黄。 (二)肝炎: 1.针肝门、明黄,不论急性、慢性,均有特效,加针肠门更佳。 (三)胆囊炎: 1.针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左右足同针。 (四)胆石痛: 1.针木枝穴特效。 十五、肺病 (一)肺部胀闷(肺气肿): 1.四花中、外穴三棱针点刺,出血立舒。 (二)肺炎: 1.针重子,重仙、大白。 (三)支气管炎(咳嗽): 1.针水金、水通特效。 (四)肺结核: 1.四花中、外穴点刺,再针驷马极效。 (五)气喘: 1.水金、水通特效。 2.大白、重子、重仙亦有效。 3.土水穴特效。 十六、脾胃病 (一)脾肿大: 1.针木斗,木留。 2.针三重穴。 (二)胃病: 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再针通关、通山特效。 (三)胃穿孔(胃溃疡): 1.针同(二)。 (四)呕吐: 1.总枢穴点刺特效。 2.四花中点刺亦有效。 3.针水金、水通亦有效。 (五)胃酸过多: 1.针天皇、肾关。 2.针通天、通胃。 (六)急性胃痛, 1.四花中点刺特效。 2.针上L水穴。 (七)翻胃: 1.针天皇、肾关: 2.总枢穴点刺出血。 (八)胃炎: 1.针门金。 (九)食欲不振: 1.灵骨。 (十)十二指肠溃疡: 1.四花中、外、点刺特效。 2.解溪穴附近点刺亦效。 十七、肾、膀胱病 (一)肾炎: 1.针通肾、通胃、通背甚效。 2.水俞,三棱针刺出黄水。 (二)肾结石: 1.针马金水穴。 (三)水肿: 1.针通天。(治腿肿) 2.针通肾、通胃、通背。(治脸肿全身肿) (四)膀胱结石; 1.针马快水。 十八、大小肠病 (一)急性肠炎: 1.四花中、外,点刺特效。 2.针门全亦特效。 (二)肠炎: 1.针门金特效。 2.肠门、足千金。 (三)小腹胀: 1.腕顺一、二。 (四)肠出血: 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再针姐妹穴。 (五)痔: 1.委中出血特效。 2.其门、其正、其角亦效。 (六)小肠疝气。 1.内踝至三阴交一带点刺出血。 2.大间、小间、外间、中间、浮间任选三至四穴用针。 (七)盲肠炎: 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第四章◎其它疾病 十九、前后阴病 (一)睾丸炎: 1.内踝至三阴交一带点刺出血。 (二)尿意频数: 1.针海豹、木妇特效。 2.针马快水亦可。 3.肾关尤具特效。 (三)淋浊: 1.针通肾、通胃、通背。 2.马快水。 (四)遗精: 1.针下三皇。 (五)小便出血: 1.针下三皇。 (六)尿道痛: 1.针李白、云白、浮间。 2.马快水。 3.灵骨、火主。 (七)小便夜闭: 1.针肩中,云白,下曲。 2.针下三皇。 (八)龟头炎: 1.针下三皇(加中极更佳)。 (九)阳萎早泄: 1.针下三皇(配水金、水通更佳)。 二十、妇科病 (一)子宫痛: 1.针妇科穴特效。 2.还巢可作配穴。 (二)输卵管闭塞: 1.针妇科穴特效。 2.还巢、木妇可作配穴。 (三)子宫瘤: 1.还巢,姐妹三。 2.重子至重仙直线上点刺,再针还巢。 3.妇科穴亦特效。 (四)赤白带: 1.针还巢。 2.针妇科穴。 3.针姐妹三、木妇。 4.针通肾、通背、通胃亦效。 (五)阴肿: 1.针还巢, 2.针妇科穴。 (六)阴道炎: 1.针云白、海豹。 2.针妇科穴。 (七)子宫炎(经痛): 1.针木妇。 2.针妇科穴。 3.门金穴特效。 (八)子宫病: 1.针水曲。 2.妇科穴。 (九)难产: 1.针火包。 (十)久年不孕: 1.妇科穴特效。 2.还巢穴亦有效。 3.妇科、还巢,左右交刺尤效。 二十一、中风症 (一)半身不遂(偏枯): 1.灵骨、大白特效。 2.九里倒马亦特效。 3.对侧重子、重仙,效亦佳。 4.肾关。 5.正会、后会。 (二)中风(昏迷不语): 1.正会、前会、后会、灵骨。 (三)中风舌强不语: 1.商丘、正会。 (四)四肢发抖(帕金森症): 1.肾关、复溜、明黄。 2.明黄、其黄、肾关。 3.正会、前会、木枝。 (五)中风手拘挛: 1.针对侧重子,重仙有效。 二十二、难症 (一)高血压: 1.五岭穴之(第四胸椎至第七胸椎两旁一寸半,膀胱经线上的厥阴俞至膈俞)火云至土泄,点刺放血。 2.委中青筋点刺出血。 3.四花中、外,点刺出血。 4.中白穴亦有效。 (二)黄疸: 1.针上三黄。 (三)糖尿病: 1.针涌泉、下三皇(针向内斜刺)。口渴加针通肾。 (四)四肢浮肿: 1.针下三皇、通天。 (五)风疹: 1.天皇至人皇线上及门金点上放血,再针驷马、九里。 2.耳背点刺出血特效,再针驷马、九里。 (六)失眠。 1.针下三皇配镇静,效果极佳。 (七)发高热: l,针大白退热效果极佳。 2.背部五岭穴点刺亦佳。 (八)酒醉: 1.刺耳环出血,配针素s更佳。 (九)癫痫: 1.背部第三椎旁开寸半之金吉、金陵(即肺俞、厥阴俞)点刺出血,经过一个疗程即愈。 (十)昏迷: 1.神识昏迷。刺火硬、正会、前会,并于五岭穴点刺。 (十一)解晕针: 1.针手解穴,透下白,一针即醒。 (十二)解经血错乱: 1.针解穴。 (十三)感冒: 1.五岭穴点刺出血,热度即退。 2.鼻塞取侧三里,一针即通。 (十四)失音: 1.针失音穴。 (十五)霍乱抽筋: 1.四花中、外点刺出血,针搏球。 (十六)脂肪瘤: 1.针明黄有特效, 2.外三关亦有效。 (十七)静脉瘤: 1.痛的上下静脉放血。 (十八)血管硬化: 1.委中点刺有效。 2.四花中、外点刺亦有特效。 3.五岭穴(四至七椎旁开寸半及三寸)点刺亦有特效。 (十九)白血球过少: 1.针其黄,肝门。 (二十)红血球过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1.针肝门。 2.三黄亦有效。 (廿一)白血球过多: 1.针三黄有特效。 (廿二)睡中咬牙: 1.针四花下有特效。 (廿三)精神疲劳: 1.针叉三可消除疲劳。 2.针鼻冀可预防疲劳。 (廿四)皮肤敏感: 1.驷马穴特效。 (廿五)牛皮癣: 1.驷马特效。 2.耳背刺血亦特效。 (廿六)青春痘: 1.驷马特效。 2.耳背刺血亦特效。 3.背部刺血亦特效。分享: >
延伸阅读:
“经络穴位”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部扭伤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