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治疗费用可以有侧支循环代替吗

丁香园专访饶明俐教授: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治疗
专家简介:
饶明俐教授 饶明俐,女,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吉林省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神经内科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顾问,脑血管病学组组长,国际神经病理学会会员,东北地区及吉林省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总编、名誉主编及国内20份专业杂志编委、顾问等。 专长:脑血管疾病、脑炎及脱髓鞘疾病,发表论文280余篇,获各种科技进步奖17项。已培养博士生40名,硕士生16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评为长春名医,省优秀教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其事迹已被英国剑桥、美国IBM及国内《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等20多部名人辞典、传记收录。
丁香园就“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治疗”专访饶明俐教授
丁香园:饶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现状? 饶明俐教授:最近我们并没有做这方面的调查,关于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大概是在十年以前,从当时的调查情况看,脑卒中的发病率确实比较高,大概是每年200万人以上,患病率也比较高,目前至少有700万人以上,每年的死亡率至少是150万,所以脑卒中是引起国家卫生部非常重视,作为全国重点防治的一个疾病。国家成立了脑血管疾病防治与筛查小组,组长是陈竺,目前在全国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大家极力想把脑卒中当作全国最重点的疾病来防治,从而减少它的患病率、残废率和死亡率,更多的减少国家医疗费用。 丁香园:造成该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饶明俐教授:现在危险因素越来越多,根据现在的调查,真正的危险因素已经超过300种,实际上常见的危险因素还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肥胖等等,这些是最主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不可预防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基因。能预防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要进行很好地控制。 丁香园:目前,脑卒中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如何更加有效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一直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饶明俐教授: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急性期,另一部分是在慢性期。慢性期的治疗是做疾病的二级预防,急性期的脑卒中要积极治疗,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重建血循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危险因素、抗栓、脱水、降颅压等,特别严重的脑卒中要做手术治疗。急性期病人如果处于溶栓时间窗内(一般是3-4.5小时,在中国可以放宽到6小时之内)应该积极地进行溶栓治疗,这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溶栓的病人不是很多,因为病人来医院都比较晚,错过溶栓时间窗,另一方面是医务人员不够重视,所以有一部分病人没有能够进行溶栓治疗,这部分病人可以进行其他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促进侧支循环、脑细胞保护、抗栓等等,其中比较重视的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丁香园: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难点在哪里? 饶明俐教授:主要是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这个应该更好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在中国溶栓治疗做得比较少,但是重视这项工作的医院做得病人就比较多,效果还是很好的。 丁香园:《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恢复或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是整个治疗的重心。在去年,同样也是天普药业主办的脑卒中治疗新策略全国巡讲会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avid S.Liebeskind教授指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作为改善脑血流灌注的一条重要途径,已获得国际学者及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请您简单介绍下什么是侧支循环?以及有效地侧支循环如何形成? 饶明俐教授:最早在300多年以前,Wills在解剖书里提到wills环,即脑底动脉环,这是最早在解剖学上描写得比较完整的侧支循环,即一级侧支循环,它是作为整个颅内血管代偿很重要的侧支循环。后来我们发现,侧支循环应该分为三级,一级侧支循环是wills环,它是天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存在变异,比如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之间有变异,wills环可能就会不完整;后交通动脉也有变异,使得前循环与后循环的联系不太好;也有人后交通动脉很细或者缺如,大脑后动脉直接从颈内动脉发出,称为胚胎大脑后动脉,这样wills动脉环就不完整,如果一侧大脑出现梗死,另一侧的动脉也不好进行代偿。 二级侧支循环就是很多血管和血管之间的联系,包括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联系、脑膜中动脉和颅内血管的联系、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末梢血管之间的联系等。现在发现二级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和疾病的预后有密切的联系。很多病人脑血管狭窄很严重,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几乎完全闭塞,但是没有出现瘫痪等临床症状,这是因为他的侧支循环好,可以完全代偿。这是侧支循环和脑卒中的发病之间的关系。在患有脑卒中之后,可以通过促进侧支循环来治疗,减少梗死的面积,帮助病人恢复。同时侧支循环好的病人预后也很好。 三级侧支循环就是新生的血管,新生血管可以从小血管的内皮细胞长出,另外也可以通过给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我们称之为分子搭桥术,这样可以形成更多的侧支循环。怎样增加VEGF来形成更好的侧支循环是我们治疗脑卒中的靶点。 二级侧支循环和三级侧支循环可以促进梗死部位更好地恢复,是作为治疗的靶点,现在也有药物针对这方面起作用,比如尤瑞克林,它是在2005年上市,从基础实验到临床应用都证实它有一定的效果,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丁香园:侧支循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有什么意义? 饶明俐教授: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有密切的联系。在预防方面,促进侧支循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在治疗方面,促进侧支循环可以帮助病人早恢复。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机制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同样是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侧支循环好的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要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好的患者。从治疗角度,侧支循环可以影响到溶栓治疗的疗效,侧支循环好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再灌注的情况会更好一些。此外,侧支循环还会影响到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并降低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风险。 丁香园: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怎样的影响? 饶明俐教授:侧支循环好的病人预后也很好。在预测临床结局方面,对接受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willis环结构完整的患者更容易获得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和3个月的生活自理。对于颅内或颈部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DSA能准确评估患者的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否,从而判断预后,有侧枝循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枝循环患者。 丁香园: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还存在哪些问题? 饶明俐教授:我们还需要研究更多这方面的药物用于治疗脑卒中,特别是在预防方面,早期应用口服药物促进侧支循环减少发病率。 丁香园: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治疗前景是怎样的? 饶明俐教授:治疗前景是非常好的。随着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脑侧支循环的认识将更将深入,也非常有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干预侧支循环的方法,侧支循环也将成为缺血性卒中的新的有力干预手段。 丁香园:好的,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卒中相关文章
脑血管病相关文章
高血压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饶明俐教授专访: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治疗
字体大小:
丁香园:饶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现状?
饶明俐教授:最近我们并没有做这方面的调查,关于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大概是在十年以前,从当时的调查情况看,脑卒中的发病率确实比较高,大概是每年200万人以上,患病率也比较高,目前至少有700万人以上,每年的死亡率至少是150万,所以脑卒中是引起国家卫生部非常重视,作为全国重点防治的一个疾病。国家成立了脑血管疾病防治与筛查小组,组长是陈竺,目前在全国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大家极力想把脑卒中当作全国最重点的疾病来防治,从而减少它的患病率、残废率和死亡率,更多的减少国家医疗费用。
丁香园:造成该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饶明俐教授:现在危险因素越来越多,根据现在的调查,真正的危险因素已经超过300种,实际上常见的危险因素还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肥胖等等,这些是最主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不可预防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基因。能预防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要进行很好地控制。
丁香园:目前,脑卒中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如何更加有效地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一直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饶明俐教授: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急性期,另一部分是在慢性期。慢性期的治疗是做疾病的二级预防,急性期的脑卒中要积极治疗,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重建血循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危险因素、抗栓、脱水、降颅压等,特别严重的脑卒中要做手术治疗。急性期病人如果处于溶栓时间窗内(一般是3-4.5小时,在中国可以放宽到6小时之内)应该积极地进行溶栓治疗,这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溶栓的病人不是很多,因为病人来医院都比较晚,错过溶栓时间窗,另一方面是医务人员不够重视,所以有一部分病人没有能够进行溶栓治疗,这部分病人可以进行其他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促进侧支循环、脑细胞保护、抗栓等等,其中比较重视的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丁香园: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难点在哪里?
饶明俐教授:主要是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这个应该更好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在中国溶栓治疗做得比较少,但是重视这项工作的医院做得病人就比较多,效果还是很好的。
丁香园:《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恢复或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是整个治疗的重心。在去年,同样也是天普药业主办的脑卒中治疗新策略全国巡讲会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avid S.Liebeskind教授指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作为改善脑血流灌注的一条重要途径,已获得国际学者及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请您简单介绍下什么是侧支循环?以及有效地侧支循环如何形成?
饶明俐教授:最早在300多年以前,Wills在解剖书里提到wills环,即脑底动脉环,这是最早在解剖学上描写得比较完整的侧支循环,即一级侧支循环,它是作为整个颅内血管代偿很重要的侧支循环。后来我们发现,侧支循环应该分为三级,一级侧支循环是wills环,它是天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存在变异,比如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之间有变异,wills环可能就会不完整;后交通动脉也有变异,使得前循环与后循环的联系不太好;也有人后交通动脉很细或者缺如,大脑后动脉直接从颈内动脉发出,称为胚胎大脑后动脉,这样wills动脉环就不完整,如果一侧大脑出现梗死,另一侧的动脉也不好进行代偿。
二级侧支循环就是很多血管和血管之间的联系,包括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联系、脑膜中动脉和颅内血管的联系、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末梢血管之间的联系等。现在发现二级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和疾病的预后有密切的联系。很多病人脑血管狭窄很严重,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几乎完全闭塞,但是没有出现瘫痪等临床症状,这是因为他的侧支循环好,可以完全代偿。这是侧支循环和脑卒中的发病之间的关系。在患有脑卒中之后,可以通过促进侧支循环来治疗,减少梗死的面积,帮助病人恢复。同时侧支循环好的病人预后也很好。
三级侧支循环就是新生的血管,新生血管可以从小血管的内皮细胞长出,另外也可以通过给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我们称之为分子搭桥术,这样可以形成更多的侧支循环。怎样增加VEGF来形成更好的侧支循环是我们治疗脑卒中的靶点。
二级侧支循环和三级侧支循环可以促进梗死部位更好地恢复,是作为治疗的靶点,现在也有药物针对这方面起作用,比如尤瑞克林,它是在2005年上市,从基础实验到临床应用都证实它有一定的效果,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丁香园:侧支循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有什么意义?
饶明俐教授: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有密切的联系。在预防方面,促进侧支循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在治疗方面,促进侧支循环可以帮助病人早恢复。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机制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同样是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侧支循环好的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要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好的患者。从治疗角度,侧支循环可以影响到溶栓治疗的疗效,侧支循环好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再灌注的情况会更好一些。此外,侧支循环还会影响到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并降低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风险。
丁香园: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怎样的影响?
饶明俐教授:侧支循环好的病人预后也很好。在预测临床结局方面,对接受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willis环结构完整的患者更容易获得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和3个月的生活自理。对于颅内或颈部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DSA能准确评估患者的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否,从而判断预后,有侧枝循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枝循环患者。
丁香园: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还存在哪些问题?
饶明俐教授:我们还需要研究更多这方面的药物用于治疗脑卒中,特别是在预防方面,早期应用口服药物促进侧支循环减少发病率。
丁香园: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治疗前景是怎样的?
饶明俐教授:治疗前景是非常好的。随着影像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脑侧支循环的认识将更将深入,也非常有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干预侧支循环的方法,侧支循环也将成为缺血性卒中的新的有力干预手段。
丁香园:好的,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侧支循环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价值
关于丁香园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并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选择符合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共150例,评估其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并对其入院时及治疗两周后进行NIHSS评分,对比分析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在150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存在侧支循环的患者有124例。74例患者初级侧支循环开放,其中仅有前交通动脉开放19例、仅有后交通动脉开放20例、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有35例。50例患者次级侧支循环开放(分别为软脑膜动脉代偿29例、眼动脉代偿21例)。剩余26例患者属于0级——即无侧支循环开放。入院时及治疗两周后0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与初级、次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与次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两周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DSA能良好的显示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无侧支循环和侧支循环的程度与患者是否发生卒中和卒中的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有侧支循环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轻,预后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R743.3【目录】:
摘要4-5ABSTRACT5-7符号说明7-9前言9-12资料和方法12-18结果18-28讨论28-31结论31-32参考文献32-34综述34-46 综述参考文献43-46致谢46-4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7-48个人简历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述花,于铁链,张云亭,刘国栋,陆国庆,范红;[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9期
许寅宏;邱少东;徐恩;;[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维;;[J];当代医学;2009年07期
张国来;陈光辉;郑永豫;刘碧英;;[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陈立芳;王龙胜;郑穗生;陈贵林;许玲;杜北珏;;[J];安徽医学;2012年07期
马守亮;侯志峰;蔡永亮;吴云虎;王艳昕;徐磊;许珍晶;徐明安;朱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11期
王云玲;罗琳;;[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张文;翟登月;朱幼玲;朱双根;张卫;;[J];贵州医药;2015年09期
方琼;余永强;刘斌;江安红;;[J];解剖与临床;2007年06期
吕达平;韩咏竹;李慎茂;张鹏;;[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年03期
孟璇;王欣;王超美;童明辉;;[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吉训明;段丽芬;朱榆红;李淑婷;甘解华;凌峰;罗玉敏;;[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燕;[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王小玲;[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仲骏,丁美修;[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年02期
杨秀军,陈桦,韩再德,彭仁罗;[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年11期
周晓辉,贺春钰;[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Nathoe H.M.;Koerselman J.;Buskens E. ;P.P.T. de J宁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11期
艾志兵;罗国君;何国厚;张晓东;孙强;;[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陈晨;刘训灿;冯加纯;;[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5期
周化鑫;[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2年01期
程自平,徐岩,朱润硕,许邦龙,陈斌;[J];实用老年医学;2003年01期
张毓英;李为民;刘文慧;赵连东;;[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1期
毛建雄;刘磊;;[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23期
Longhurst JC;[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3年03期
马守华,张亮,苏建忠;[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年02期
王拥军;;[J];中国卒中杂志;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静;李晓红;;[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杨晶晶;张梅;刘晓玲;冯民;;[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斌;韩雅玲;李毅;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王耿;栾波;王效增;;[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姬卫东;徐丽君;周玉珍;;[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杨鹏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刘作勤;;[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王红星;励建安;路鹏;;[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黄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高晶;苏娟;励建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杨煜;夏勇;潘德锋;徐晤;张超群;钱文浩;徐通达;郝湛军;吴建东;李东野;;[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13年
本报记者 王海洋;[N];医药经济报;2013年
张翔炜 丁邦晗 张敏州;[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辉;[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孙振;[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刘文华;[D];南京大学;2011年
肖明月;[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梁艺海;[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张昌来;[D];山东大学;2006年
李传昶;[D];中南大学;2007年
陆晓;[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林爱翠;[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武华;[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张卫涛;[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胡峥;[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杨娟;[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孙明裕;[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张志良;[D];郑州大学;2015年
吴竹青;[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侯胜男;[D];山东大学;2015年
孟相君;[D];吉林大学;2010年
姚德斌;[D];南昌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分级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分级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摘 要: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和程度,并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经全脑DSA检查证实存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患者49例,评价其侧支循环
【题 名】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分级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作 者】贾伟华 周立春 周意明
【机 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介入科
【刊 名】《中国综合临床》2010年 第5期 513-515页 共3页
【关键词】颈动脉重度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侧支循环 临床结局
【文 摘】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途径和程度,并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经全脑DSA检查证实存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患者49例,评价其侧支循环开放的途径和程度。观察12个月后新发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①49例患者,无侧支循环开放9例(18.4%,9/49),初级侧支循环开放39例(79.6%,39/49),次级侧支循环开放25例(51.0%,25/49)。开放途径与临床结局无明显相关。②49例患者侧支开放程度0级9例(18.4%,9/49),并发症发生率44.44%(4/9),1、2级15例(30.6%,15/49),并发症发生率50.66%(8/15),3、4级25例(51.O%,25/49),并发症发生率24.00%(6/25),3、4级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显著高于0级和1、2级患者(Х^2值分别为4.856、3.242,P均〈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时,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与临床结局无明显相关,侧支循环程度与临床结局显著相关。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颈动脉重度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侧支循环,临床结局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