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和精神药品处方别保存多少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保存期为多少年_百度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保存期为多少年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保存期为2年。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加强管理。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加强管理。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据此,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保存不得少于2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精一处方到底保存几年?_医学教育网论坛
帖子主题:
精一处方到底保存几年?
论坛级别: ★学员
学术等级: 兼职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
年,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
年《处方管理办法》中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
年精一处方到底保存几年?
论坛级别: 初级会员
学术等级: 兼职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麻醉、精一3年精二、毒2年普通、急诊1年
论坛级别: ★★学员
学术等级: 兼职
鲜花:<span id='flower
勋章:<span id='medal
儿急普 1年
毒精二 2年&&麻精一 3年
我的新动态> 问题详情
麻醉药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A.1年 B.2年 C.3年 D.5年 E.4年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麻醉药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A.1年B.2年C.3年D.5年E.4年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普通处方、急诊处方保存期限为( )。A.1年B.2年C.3年D.5年E.4年2医疗机构变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制剂室负责人的( )。A.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天内将变更人员简历及学历证明等有关情况报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B.在变更前30天,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C.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天内报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D.应当在有关部门核准变更后30天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E.应当重新提交材料,经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3医疗机构增加配制范围或者改变配制地址的( )。A.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天内将变更人员简历及学历证明等有关情况报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B.在变更前30天,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C.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天内报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D.应当在有关部门核准变更后30天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E.应当重新提交材料,经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4医疗机构变更法定代表人的( )。A.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天内将变更人员简历及学历证明等有关情况报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B.在变更前30天,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原发证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C.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天内报所在地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D.应当在有关部门核准变更后30天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E.应当重新提交材料,经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变更登记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您的位置: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来源:十堰市人民医院 日期: 17:01:00 人气: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十堰市人民医院陈先祥Tel:
陈先祥个人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副院长、肝胆胰腺外科技术主任,普外科大主任,国家级及湖北省医院评审专家,国家大型医院巡查员&&& 专家门诊:周一、周二上午&&& Email:
&&& 湖北省腹腔镜学会常务委员、省普通外科委员、省胰腺病学会委员,中德医学协会常务理事,抗癌协会肝癌学组常务理事,十堰市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侯任主委,十堰市医院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处方管理办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公布&&& 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五条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日国务院令第442号公布,自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五年八月三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进出口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以下称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上市销售但尚未列入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或者第二类精神药品发生滥用,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该药品和该物质列入目录或者将该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四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除本条例另有规定的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进行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
第二章 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 第十三条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试验,不得以健康人为受试对象。
第三章 经 营&&& 第二十八条 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向医疗机构销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将药品送至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不得自行提货。&&& 第三十条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 禁止使用现金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交易,但是个人合法购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 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凭执业医师出具的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并将处方保存2年备查;禁止超剂量或者无处方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第二类精神药品。
第四章 使 用&&&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以下称印鉴卡)。医疗机构应当凭印鉴卡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批发企业购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发给医疗机构印鉴卡时,应当将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情况抄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将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的定点批发企业通报。&&&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取得印鉴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专职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 (二)有获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三)有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的设施和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本单位执业医师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医疗机构应当将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名单及其变更情况,定期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并抄送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十九条 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根据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应当满足其合理用药需求。在医疗机构就诊的癌症疼痛患者和其他危重患者得不到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时,患者或者其亲属可以向执业医师提出申请。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认为要求合理的,应当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加强管理。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而本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时,可以从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定点批发企业紧急借用;抢救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将借用情况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因治疗疾病需要,个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本人身份证明,可以携带单张处方最大用量以内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携带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出入境的,由海关根据自用、合理的原则放行。&&& 医务人员为了医疗需要携带少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出入境的,应当持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携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证明。海关凭携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证明放行。&&&&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戒毒机构以开展戒毒治疗为目的,可以使用美沙酮或者国家确定的其他用于戒毒治疗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章 储 存&&& 第四十七条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设立专库或者专柜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第四十八条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区域性批发企业、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单位以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并建立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用账册。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做到账物相符。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第七章 审批程序和监督管理&&& 第六十一条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对过期、损坏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当登记造册,并向所在地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销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到场监督销毁。医疗机构对存放在本单位的过期、损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当按照本条规定的程序向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销毁。&&& 对依法收缴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除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用于科学研究外,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销毁。&&& 第六十四条 发生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的,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同时报告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发生上述情形的,还应当报告其主管部门。&&&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举报,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时,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2]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 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一)未依照规定购买、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二)未依照规定保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用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处方专册登记的;&&& (三)未依照规定报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进货、库存、使用数量的;&&& (四)紧急借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后未备案的;&&& (五)未依照规定销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 第七十三条 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由其所在医疗机构取消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执业医师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或者未使用专用处方开具第二类精神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核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第七十七条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健康人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受试对象造成损害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依法承担治疗和赔偿责任。&&& 第八十条 发生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盗、被抢、丢失案件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或者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报告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致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危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许可证明文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通报所在地同级公安机关,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案件以及相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
第九章 附 则&&& 第八十五条 麻醉药品目录中的罂粟壳只能用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以及医疗配方使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三、处方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 53 号&&& 《处方管理办法》已于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日起施行。                      &&&&&&
&&&&&&&& 部 长  高 强                         &&&&&&& 二七年二月十四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四条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五条 处方标准(附件1)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 第六条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第七条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第三章 处方权的获得&&&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药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本机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十二条 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十三条 进修医师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对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授予相应的处方权。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第十七条 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医师开具院内制剂处方时应当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医师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开具处方。&&& 第十八条 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第十九条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 (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三)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第二十二条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三条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第二十五条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第二十六条 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第五章 处方的调剂&&& 第二十九条 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第三十条 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第三十一条 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第三十三条 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第三十四条 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第三十六条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第三十七条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三十九条 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第四十条 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 第四十二条 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附件2),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第四十六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取消:&&&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 (二)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三)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四)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第五十条 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医师和药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二)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医师未按照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三)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 第五十七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一)未取得处方权或者被取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 (三)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八条 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处方药品,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其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
正在获取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