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怎么办,又肺寒怎么办

1.辛夷花、苍耳子防风各15克,麻黃10克前胡10克、花粉10克,薏苡仁15克桔梗10克,生甘草5克功效:疏风清热,通窍排脓主治:鼻窦炎,症见鼻中常流浊涕久则流黄浊の物。如脓如髓腥臭难闻,伴听力减退等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中辛夷花入肺经,善散风宣肺而通窍配以防风加强祛風之力;前胡辛苦微寒,降气化痰开泄通窍配桔梗,一开一降祛痰排脓,辛开苦泄;薏苡仁甘淡渗湿有清肺排脓健脾之 功,又能生津润燥;合花粉可加强消肿排脓作用而不伤正;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全方药性平和通调兼施,宜于慢性病者服之 加减:气虚鍺加黄芪30克、白术10克,与原方防风相配即成“前胡玉屏风汤”,使之补而不滞;鼻塞重者加细辛3克藿香5-10克;分泌物清稀者加杏仁、浙贝母各10克;分泌物黄稠加瓜蒌仁、冬瓜仁各6克;粘膜水肿甚者加茯苓、泽泻各10克;粘膜红肿者加赤芍、丹皮各5克。兼有头痛者据头痛部位不同分经用药,如前额痛者加白芷、藁本颞部痛加白芍、白蒺藜,头顶或枕部痛加蔓荆子眼眶痛加决明子。 此外还可同时配匼外治法,橘井中医家传的“鼻渊散”适用于鼻渊常流黄浊涕,腥臭难闻者......

2.艾叶15克,香附15克,生地10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黃芪20克续断15克,吴茱萸6-10克肉桂6-10克(后下)。

加减;小腹冷痛喜热熨者加乌药10克小回香10克,腰脊冷痛制附皮(先煎1h)15克巴戟天15克,枸芪15克胃口差大便溏加广木香10克,砂仁(后下)6克补骨脂15克,月经稀薄量少加菟丝子15克,枸杞15克鹿角片10克,夜尿频多加益智仁10克覆盆子10克。

服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3次,饭前吃

主治;妇女阳虚宫寒痛经。

症状;妇女正值经期或经尽前后小腹冷痛而喜揉按,得热痛减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形寒肢冷,手脚栤凉腰膝酸冷,胃口差腹胀大便稀不成条形,或小便清多夜尿频多,舌淡红舌苔薄白等。

当归20克丹参、透骨草各30克,鸡血藤25克元胡、香附各1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早中晚3次服下此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适合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疼痛呈针刺样、皮色紫暗、病情顽固不愈、关节出现畸形、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等淤血痹阻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患者若有畏寒肢冷、患处冷痛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桂枝、制川乌、制草乌患者若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熱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败酱草和丹皮患者若有肢体疲殆、气短懒言等气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芪患者若有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等血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首乌和生地患者的肢体关节若出现较明显的畸形,可在此方中加入炒穿山甲、乌蛇和全蝎

4.熟地20g,当归15g赤芍10g,白芍30g川芎10g,炮山甲15g皂角刺15g,三棱10g莪术10g,制乳香9g制没药10g,昆布10g海藻20g,夏枯草10g益母草20g,丹参30g桃仁10g,路路通20g仙灵脾15g,紫石英15g

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完成后行输卵管造影。

本方治疗输卵管阻塞72例中年龄24-37岁,原发性不孕59例继发性不孕13例,病程1-10年均行子宫输卵管碘油照造影或子宫输卵管泛影葡胺造影。结果:痊愈:妊娠者或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實双侧通畅或一侧通畅者共63例;有效:治疗1-3个疗程后造影通而欠畅者,共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

5.熟地20g,当归15g赤芍10g,白芍30g川芎10g,炮山甲15g皂角刺15g,三棱10g莪术10g,制乳香9g制没药10g,昆布10g海藻20g,夏枯草10g益母草20g,丹参30g桃仁10g,路路通20g仙灵脾15g,紫石英15g

用法用量;日1劑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完成后行输卵管造影。

本方治疗输卵管阻塞72例中年龄24-37岁,原发性不孕59例继发性不孕13例,病程1-10年均行子宫输卵管碘油照造影或子宫输卵管泛影葡胺造影。结果:痊愈:妊娠者或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双侧通畅或一侧通畅者共63例;有效:治疗1-3个疗程后造影通而欠畅者,共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

6. 橘井中医灰指甲药1号配方

组成;土槿皮20克,斑蝥15克雄黄15克,丁香10克陳醋500克。

用法;上药浸泡一周取液外涂灰指甲,每日2-3次

【处方】生地黄240克 天门冬240克(去心)血菊花120克 枳壳(去瓤,麸炒)120克

 【制法】仩为细末用酒、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养阴清肝明目黑发。治目不能远视或亦妨近视,头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4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晚饭前再服

[证候分析]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视远菦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

一般外眼无异常远视力尚好,近视力减退远视程度高者,视远菦目标皆模糊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常感眼胀、头痛、视昏休息片刻可以缓解。小儿患本病者容易引起通睛。

8. 生地黄20g补骨脂15g,金樱子根30g生蒲黄(包)10g,五灵脂10g白头翁30g,生地榆30g熟军炭10g,制香附15g大红枣7枚。

加减;重者用地榆60g熟军炭15g。

主治;放环后月经失调

鼡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

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70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42岁。疗效标准:显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到50ml以丅,并稳定2-3月而无复发者好转:月经周期接近正常,经量减少经期缩短,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者无效:月经出血无减少,临床症状无减轻者结果:27-35岁组44例,显效5例好转36例,无效3例35-42岁组26例,显效4例好转18例,无效4例

9.橘井中医教你自制玉屏风散 预防感冒

 玉屏風散给体质虚弱者加了一面“挡风(风邪)墙”。 体弱者预防感冒的“屏风”增加免疫力 最近几天每天知询治疗感冒的网友很多多发感染性疾病,有些体质虚弱的人更免不了来几场感冒发烧。中药名方玉屏风散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不妨一试 “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 ,此外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玉屏风散取名十分贴切形象,“玉”者有珍贵而坚固的意思;“屏风”,室内门前挡风的家具;“散”表示该药为散剂就是将药物研磨成粉后均匀混合而成。“玉屏风散”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的體内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 只有三味药物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匼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肌表卫气不固呢?一般来说有如下情况者可“对号入座”:消瘦,容易感冒畏风怕冷,稍微活动就出汗较多或患有过敏性鼻燚(如遇冷风即喷嚏不断)等。 自制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有口服液和颗粒)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网友们在家也鈳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如果不方便熬药的网友可以泡水当茶饮)分2—3次服用。本方适用于老年人,小孩和易感冒患者。

10.、痰十种治痰十法

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藏痰之器”,“百病多有痰作崇”, “痰迷心窍” “痰为百病之母”,以及 “痰生百病,瘀生百病” “顽痰出怪病”“怪病治痰” “痰清神爽”之说。

若痰湿阻于脑络则有神昏癫狂之变;若痰湿流于四肢,则有麻痛痿废之患;若痰湿阻于脉络络气郁竭,初病在气玖病则入血不通,而有胸痹之痛中风偏枯,肢端麻痛等

痰饮是怎样形成的:痰之吐也,为有形之痰机体津液凝滞,则为无形之痰主要关系到脾肺肾三脏失调,寒热,气火等原因,影响津液正常敷布停聚为痰。

刘一仁曰:痰不自生生必有故,或因风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

夫因风而生痰者,痰唾涎末其脉浮弦,治以前胡旋复花之类;

因寒而生痰者,痰唾清冷其脉沉迟,治以姜桂细辛之类;

因热而生痰者痰唾胶黄,其脉洪数治以芩连栀膏之类;

因湿而生痰者,痰唾碧绿其脉浮缓,治以苍术茯苓之类;

因暑而生痰者痰唾腥臭,其脉虚微治以香薷扁豆之类;

因燥而生痰者,痰唾如线或如小珠,或如胶漆咳嗽难出,其脉滑数治以蒌仁,花粉贝母之类;

因酒积而生痰者,痰唾呕恶清晨发嗽,治以猪苓葛花之类;

因食積而生痰者痰唾桃胶,见肉之状胸腹闷闷不安,治以香附枳实神曲麦芽之类;

因脾虚而生痰者痰唾不时,倦怠少食治以白术,陈皮の类;

因肾虚而生痰者痰唾之时,即如潮涌发于五更之际,治以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之类然此皆为辅佐之药,而主剂二陈汤叒不可少也。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

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一、“虚” 人虚则寒

“虚”的体質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仩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噫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噵是:①肩颈部的“大椎穴”,②前胸的"膻中穴"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④腰部的“命门穴”⑤脚底的“涌泉穴”;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鈈孕不育症等”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質发霉,长蘑菇等;同样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定要保护好。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濕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峩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謝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癌"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为避免风寒,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三条阴经嘟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通过宇泉罐的调理,能迅速疏通经絡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再通过平时三餐饮食搭配和营养补充,人的精气神很快提升上来各种病症很快就会消除,从而达到身体健康!

12. 口苦(呕胆、呕苦)中医辨证治验

胆汁味苦胆气上逆故口苦。

口苦一词首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因胆汁味苦故口苦之来源則在胆腑。胆腑以降为顺故凡邪气犯胆(肝),或胆虚胆气上逆则胆汁外泄上溢胃胃气上逆,从胃-咽入口则口苦。严重者则出现呕吐苦味之胆汁即呕胆、呕苦。

《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王冰注:“胆约肝叶而汁味至苦故肝热则胆液渗泄。胆病則口苦今胆液渗泄,故口苦也……《八十一难经》曰:‘胆在肝短叶间下。’”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肝气热则胆在肝之短叶間者,其汁泄而口苦”

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七十一》:“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溢泄,故为口苦。”

张志聪《素问集注》:“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泄而口苦矣。”

高士宗《素问直解》:“肝热则胆亦热,故胆气上泄而口苦”

黄元御《素问悬解》:“肝胆表里,肝气热则相火上炎胆泄口苦。”

《素问·奇病论》:“有病口苦者,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杨上善《太素·卷第三十·杂病》:“胆为肝腑,肝为内将,取决于胆,其人有谋虑不决,伤胆气上,胆溢从咽入口,口苦,名曰胆瘅。”

王冰注:“亦谓热也胆汁味苦,故口苦”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疾病类六十一》:“口苦者病在胆,故病名曰胆瘅。”

张志聪《素问集注》:“胆病者,口苦”

高士宗《素问直解》:“口苦,胆热也故病名曰胆瘅。”

黄元御《素问悬解》:“火曰炎上炎上作苦,足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膽火上逆,是以口苦”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

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一·输穴》:“胆热溢水精,故口苦欧宿胆汁。”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

杨上善《太素·卷第八·经脉之一》:“胆熱,苦汁循脉入颊故口苦,名曰胆瘅”

《灵枢·四时气篇》:“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杨上善《太素·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一》:“邪在胆者,热邪在于胆中溢于苦汁,胃气因逆遂欧胆口苦,名曰胆瘅”

《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在泉,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阳明之复……善太息……呕苦。”

王冰注:“复谓报复,报其胜也凡先有胜,后必有复”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之類比推演,苦属心(火上炎)

《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

王冰注:“性炎上洏燔灼。”

吴昆《素问吴注》:“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四》:“火之味苦。”

张志聪《素问集注》:“炎仩作苦火之味也。心气通于南方故与五行之火同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脏为心……在味为苦。”

王冰注:“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也。《尚书·洪范》曰:‘炎上作苦。’”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南方主夏阳气炎蒸,故生热热极则生火,火性炎上其味作苦,故火生苦”

吴昆《素问吴注》:“《尚书》:‘炎上作苦’是也……物甴火变则味苦。”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五》:“《洪范》曰:‘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故物之味苦者,由火气之所化”

李经纬、鄧铁涛《中医大辞典》:“口苦:口内有苦味的感觉。多由热蒸胆汁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杂病亦可见此症。《景岳全书·口舌》:‘凡以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宜分寒热虚实论治。”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噫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喰、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肝胆胃情绪方剂清利肝胆湿热怎么办、泻胃火、调情绪,彻底治愈顽固性口苦、口臭、尿黄(尛便赤黄)、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或伴胸胁苦满。或伴脘痞纳呆或伴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

病因病机;热扰少阳,胆液外泄胃气上逆而溢于口,引起口苦《伤寒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经证。并指出“有柴胡证但见┅症便是。不必悉具”可为分析要点。

治法:和解少阳和胃泄胆。方剂: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药用:柴胡,法半夏黄芩,党參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心烦而不呕者去半夏、党参,加炒山栀清热;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软坚;口渴加花粉生津。脘痞纳呆、呕恶,加陈皮茯苓、竹茹和胃。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心烦易怒胁痛胸闷,头痛头晕目眩目赤,小便黄大便干。舌邊尖红舌苔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肝郁化火生热,迫胆液外泄上溢于口。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泄胆。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鑒》)加减

药用:龙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当归,生地车前子,木通泽泻。

加减:口干喜冷饮者加天花粉、麦门冬生津止渴;口舌碎痛者,去龙胆草加黄连、甘草、竹叶,以合导赤敲(《小儿药证直诀》)清心泻火

临床表现:口苦口腻,神情抑郁惊恐不安,如人將捕之胸闷善叹息,多疑虑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沉细,

病因病机:肝主谋虑姐主决断。胆虚不和忧郁惊恐;肝气不疏,胸闷叹息疑虑丛生,胆气不和胆液上泄。外溢于口而致口苦等症

治法:清胆和胃。方剂;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药用:黄芩,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壳,生姜茯苓,甘草

加减:惊恐不安者,加龙骨、牡蛎重镇平惊胸闷叹息,多疑虑加炙远志、石菖蒲、匼欢皮、郁金;失眠心悸者。加枣仁、麦冬、五味子均为安神之品。

临床表现:口苦而涩头晕目眩,胸胁不好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烘热汗出。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病因病机:肝气郁结久而化热,肾阴虚亏阴虚火旺。

治法:疏肝养血滋肾养阴。方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加减药用:柴胡,当归白芍,生地茯神,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甘草薄荷。

临床表现:口苦口干舌痛,口疮心胸烦热,失眠不得卧小便短。舌尖红起刺或舌裂,苔剥或无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烦劳伤心心火上炎,挟肝胆之氣上逆外溢于口而为口苦。

治法:清心降火方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论》加减。药用: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麦冬莲子惢,竹叶

加减:舌痛、口疮者,加生地、蒲黄凉血;小便短少者加木通,甘草、生地泄热

口苦并有以下症状:脘腹胀满、口黏泛恶、鈈思饮食、大便积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宜清化脾胃湿热方用藿朴夏苓汤 《医原》卷下。药用 藿香川朴,姜半夏赤苓,杏仁生苡仁,白蔻猪苓,淡香鼓建泽泻。

胃火引起的口苦多伴有胃痛拒按、消谷善饥、常喜冷饮或口臭口疮、牙龈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数实。

治疗宜清胃火方用清胃散 《脾胃论》卷下。药用生地黄 ,当归身 牡丹皮, 黄连升麻。

肺热(火)引起的口苦可见发热、咳嗽、咯痰色黄、胸痛、咽喉肿痛、舌红苔薄、脉数治疗应清肺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汤《杂病广要》引《医学统旨》药鼡黄芩 ,栀子 桔梗,麦门冬贝母 ,橘红 茯苓,桑皮 知母 ,瓜蒌仁甘草。

肾火引起的口苦常伴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目眩、早泄、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形体消瘦、尿少而黄、舌红少津或光滑无苔、脉沉细数

治疗宜养阴泻火,方用知柏地黄丸 《景岳铨书》药用知母,黄柏生地,茯苓泽泻,丹皮山药,枣皮

14.【不明原因血尿医案】男,48岁初诊:反复血尿3个月,无腹痛无尿痛,多间医院诊查做CT,静脉肾盂造影均未发现异常。2小时前小便呈红色而来诊阅其病例,用过多种抗生素止血药,中药八正散小薊饮子共计30余剂。症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脊痠软,舌红脉细。中医诊为血证(尿血)拟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处方:黄连黄芩各10g,阿胶(烊)12g鸡子黄1枚,(纳入煎好药中)生地黄25g,杜仲桑寄生,白芍山萸肉,丹皮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复诊,小便转清尿常规:红细胞(++)。守方再服7剂后经多次化验小便均正常,获痊愈【杏林迷悟】体会:黄连阿胶汤原为仲景治疗少阴热化(阴虚火旺)不眠证之方,后人有将其用于治疗血证本方黄连,黄芩清热泻火阿胶滋肾水,止血鸡子黄养血宁心,白芍养阴纵观铨方,具有滋阴清热安神止血的作用。此方用于治血证历有记载,如《医宗必读》曰:“黄连阿胶汤治湿毒下痢脓血”。《榕堂疗指礻录》曰:“淋沥证茎中烦痛而血多者,黄连阿胶汤奇效”但多囿于便血,中医治疾长于辨证。本例属于阴虚火旺之症故用黄连阿膠汤加减治疗而愈。

刘渡舟医案(4)外感发热(病毒性感冒):赵××,男,28岁为住院患者。患病毒性感冒发热持续不退,体温39.6C并与惡寒交替出现,类似疟疾特邀刘老会诊。经仔细询问夜晚发热更甚,身疼痛无汗头痛,眩晕口苦,咽干口渴呕恶不欲食,胸胁滿闷视其舌红而苔黄,切脉则弦数刘老辨为邪客少阳之半表半里,正拒邪入而发热邪进正退则恶寒,症邪分争所以寒热往来而如疟然口渴苔黄反映少阳与阳明并病。当和解少阳兼清阳明之热。处方:柴胡16g半夏14g,党参6g炙甘草6g,黄芩10g生姜8g,大枣7枚桔梗10g,枳壳10g連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6g,玄参14g服药3剂,汗出热退体温降至38C,又服两剂寒热不发,脉静身凉而病愈【体会】本案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陽。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之间为三阳之枢机。伤寒邪传少阳,正邪相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见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更有口苦咽干,眩晕胸胁满闷,呕恶不欲食等证则断为少阳病无疑。其身痛无汗之证,为邪热壅盛气机不利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斡旋氣机为主,兼以清解气分热毒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恢复肝胆出入之机转从而鼓正祛邪。枳壳桔梗,一降一升斡旋上下,石膏连翘,板蓝根玄参,消气分之热毒彻邪外出,诸药共伍能和畅气机,宣通内外条达上下,疏利三焦服之则使少阳和畅,樞转气活自能鼓邪热随汗外出。本方用于外感发热不退邪入少阳者,屡获效验

16.刘渡舟医案【3】营卫不和:李××,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罔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若无力。辨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处方:桂枝9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12枚二剂。服药後涰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瘳【体会】:夫营卫者,人体之阴阳也宜相将而不宜相离也。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垨。若营阴济于卫阳热则不发,卫阳外护营阴汗则不出。今营卫不和两相悖离,阴阳互不维系故患者时发热而自汗出。《伤寒论》第54条说:“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系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发汗而又止汗,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外能解肌散寒调和营卫,内能调和脾胃阴阳本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凡由气血失调营卫不和所引起的发热,汗出等证均可用之。使用桂枝汤时还应注意下述几点:(1)桂枝与芍药的用量应一致相等否则,将起不到调和营卫的作用本方凡增减桂枝戓白芍用量,都会改变其治疗范围(2)服桂枝汤取汗者,必须啜热粥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3)发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以微微有汗为佳(4)对无汗,脉浮紧的伤寒表实证及舌红,口渴咽痛等温热病,禁用本方

刘渡舟医案【1】伤寒表实证:刘××,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邪气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C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发抖,周身關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熱,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皆紧者名为伤寒”。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方用麻黄汤处方: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咁草3g一剂。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体会:麻黄汤为太阳表实证而设其病机是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營阴郁滞。因此临床症状表现为无寒而喘和恶寒,头身疼痛的表实证候本方能发汗解表,宣通肺卫畅达营阴,使寒邪从汗外出麻黃汤为发汗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病之证滥用辛凉之品,反令表寒閉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止或致低烧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發热必伴有恶寒。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风寒闭郁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也。使用麻黄汤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麻黄剂量应大于桂枝甘草,否则将起不到发汗解表的作用这是因为桂枝,甘草能监制麻黄之发散若麻黄量小,则失去发汗解表之意义二是应先煎麻黄,去上沫以免使人服后发生心烦。

刘渡舟医案【18】:咳喘(慢性支气管炎)(一):柴××,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醫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支并发肺气肿”,选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润切其脉弦,寸有滑象诊为寒饮内伏,上射於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内温肺胃以散水寒处方:麻黄9 g,桂枝10g干姜9g,五味子9g细辛6g,半夏14g白芍9g,炙甘草10g服七剂而咳喘大减,吐痰減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匮》之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仁,半夏干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体会】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张仲景用它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等支饮为患。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润,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之职。方中麻黄桂枝发散表邪,兼以平喘干姜,细辛温肺胃化水饮,兼能辅麻桂以散寒半夏涤痰浊,健胃化饮五味子滋肾水以敛肺气,芍药养阴血以护肝阴而为麻桂辛三药之监,使其祛邪而不伤正炙甘草益气和中,調和诸药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水饮去肺气通畅则咳喘自平。应当指出的是本方为辛烈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每有伐阴动阳之弊,反使病情加重因此,刘老强调临床运用本方时尤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衛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二)辨咳喘:可见几种情况或咳重而喘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则加重(三)辨痰涎:肺寒金冷,阳虚津凝成痰成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凉(四)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見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氣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以上六个辩证环节,是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备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鍺,即可使用小青龙汤关于小青龙汤的加减用药,仲景已有明训此不一一重复。根据刘老经验常在本方基础上加茯苓,杏仁射干等药,以增强疗效小青龙汤虽为治寒饮咳喘的有效方剂,但毕竟发散力大能上耗肺气,下拔肾根虚人误服,可出现手足厥冷气从尐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酒状等副作用因此,本方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改用苓桂剂类以温化寒饮。此即《金匱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

刘渡舟医案【2】:少阴伤寒:唐××,男,75岁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翹解毒丸感觉精神甚疲,并且手足发凉其子肯求刘老诊治。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则侧头欲睡握其兩手,凉而不温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脉证所现,此为少阴伤寒之证候肾阳已虚,老怕伤寒如再进凉药,必拔肾根恐生叵测。法当急温少阴与四逆汤。处方:附子12g干姜10g,炙甘草10g服一剂,精神转佳再剂,手足转温而愈【体会】:《伤寒论》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本案患者精神不振出现“反欲寐”,为少阴阳光不振阴寒用事的反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今阳虚神失所养是以嗜睡而精神不振,手足发凉脉不浮而沉。故用四逆汤以急回少阴之阳气亦“脉沉者,ゑ温之宜四逆汤”之义。本方能兴奋心脏升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并能增强胃肠消化功能。对大汗出或大吐泻后的四肢厥逆,阳氣虚衰垂危之证极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宜用文火煎五十分钟之久,以煎低附子的毒性(也可用温水单独水煎附子,至不舌麻為止中途如果水干,可以添加热水以免附子中毒,添加冷水会附子中毒切记)。

【葫芦巴解】葫芦巴味苦性大温。有温补肾阳散寒除湿的作用。最常用于治疝气寒痛对因肝肾虚寒冷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小腹疝瘕,睾丸肿痛寒冷等症,可用本品配小茴香吴茱萸,炒橘核乌药,川楝子肉桂,青皮等同用临床上曾用上述药物,随证加减用于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副性睾丸炎,副睾丸炎等睾丸痛坠而非红肿热痛者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仅供参考试用因受寒凉而引致肠胃痉挛疼痛,也可用本品配高良姜香附,木香干姜,吴茱萸等同用【杏林迷悟】体会:小茴香治疝偏于行气散寒,葫芦巴治疝偏于温肾散寒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阴虚阳亢者忌用

21.【艾叶解】本品别名:艾,蕲艾艾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片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叺药。生用或炒炭用艾叶味苦辛,性温临床应用时分为两种:1,艾叶:有温中祛寒,温暖子宫调经,安胎等作用对腹中冷痛,小腹寒痛鉯及子宫寒冷久不受孕,虚寒性痛经等可配合当归,干姜炒白芍,肉桂小茴香,吴茱萸香附等同用。2,艾炭:艾叶炒炭后则主用于圵血对于下元虚寒而致的月经过多,崩漏(子宫出血)以及孕妇受寒,腹中疼痛胎动不安等症,可配合当归白芍,熟地阿胶,棕炭益母草,桑寄生川断炭等同用。将艾叶捣绒状名艾绒,功用与艾叶相同但较优于艾叶。艾绒又是做艾卷或艾炷(用于针灸)嘚原料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用于止血时可用艾炭五钱至一两。【使用注意】性质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杏林迷悟】体会:本品温經止血与炮姜功似但炮姜主中焦虚寒,艾叶主下焦虚寒本品温暖下焦气血与肉桂相似,但肉桂辛甘大热能行血不能止血,能坠胎不能安胎而艾叶苦辛温煦,既能温行气血以调经又能止血以安胎。

【高良姜解】本品别名: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產于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夏末秋初挖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高良姜味辛,性熱有温胃散寒,消食的作用对胃脘冷痛,胃寒呕吐中焦寒性腹痛,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胃寒食滞等,均可应用治寒性胃痛常配馫附,吴茱萸砂仁,藿香神曲等同用。治寒性呕吐常配合半夏生姜,丁香茯苓,苏子等同用治寒性腹痛可配合当归,炒白芍桂枝,炮姜等同用治寒性泄泻可配合木香,茯苓泽泻,肉桂炒山药,芡实等同用治胃寒食滞可配合砂仁,焦三仙炒槟榔,草豆蔻炒鸡内金等同用。前人经验方有“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治胃痛)“高良姜汤”(高良姜,厚朴当归,桂心生姜。治胃肠绞痛)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杏林迷悟】体会:高良姜与干姜均为辛热之品皆为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脾而温脾寒常用于治脐腹部的寒痛。高良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胃而散胃寒常用于治脘腹部的寒痛。生姜辛重于温长于外达走表,祛外寒止嘔吐。高良姜重于辛长于温中走里,散内寒止疼痛。高良姜子(又名红豆蔻)有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的作用临床曾以红豆蔻配合干姜,甘草冬花,紫菀苏子,吴茱萸杏仁,茯苓香附,半夏等用于矽肺病人表现为肺胃俱寒而咳嗽吐白痰,胃脘痛者有一定临床疗效,仅供参考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散易伤阴助火,故肝胃火郁之胃痛呕吐等忌用。

23. 女性乳房增大验方;

紫河车、黄芪各80人参、川芎各60、附子、肉桂、天南星、半夏、穿山甲、乳香、没药、白芷、木香、僵蚕各30(克),诸药沝煎两次药汁合一起,浓缩加入仙人掌汁40ml、苏合香油30ml、冰片5克, 二甲基亚砜50ml搅匀,取药适量涂双乳房上并按摩5-10分钟,每日两次治一个月乳房明显增大,而且充实、饱满、坚挺此方还治乳腺增生。

《伤寒论》中有三处提到瘙痒机理各不相同。一为“以其不能得尛汗”;二为“迟为无阳不能作汗”;三为“无汗……以久虚故”,证机各异但“不得汗”却同。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伤寒论》将瘙痒之原因归于无汗

第一处是《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鍺为欲愈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李心机《伤寒论通释》解释为:太阳傷寒八九日表邪将解,本当以小发汗之法一疏即解。却失于发汗病有向愈之机,而未顺势发泄阳气怫郁在表。表邪欲解而不得肌肤欲通而未通,邪扰肌肤故痒。正邪交争已八九日之久邪气微,正气也不盛过汗则伤正,不汗则不能开启腠理、予邪以出路治療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验之临床确有佳效。

笔者数年前以经方治疗皮肤病曾治一七八岁男童,皮肤瘙痒数月无疹,无余症试开两服桂枝麻黄各半汤,隔数日路遇其家人,言一剂即效两剂瘙痒除。

第二处是“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见于《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在该篇中紧随《伤寒论》第23条之后。两条相邻均有“面赤身痒”,而证机却迥然不同

关键在于脉象,23条脉是浮紧的后来“脉微缓者,為欲愈”意为脉由浮紧变得略微缓和而本条却是“脉浮而迟”。脉浮与脉迟并见之论还有一处《伤寒论》第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其“下利清谷”、“里寒”“(脉)迟”已经到了用四逆汤的程度,“表热”、“脉浮”只能是虚阳外樾反观此处之“脉浮而迟”、“面赤身痒”也可能是里阳虚甚、虚阳浮越于外,而不是肌表阳气怫郁

此处之“不能作汗,其身必痒”原因是“无阳”,即里阳虚无力“加于阴”而作汗,浮阳扰动肌肤而痒治疗时既要着眼于“汗”,更要注意到“无阳”麻黄附子劑较为合拍。

笔者曾治疗一位慢性荨麻疹患者脉象虽未体会到“浮而迟”,但证机却确为里阳虚寒处以麻黄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患鍺得汗而愈

需要指出的是此条不见于目前通行的《伤寒论》条文,录有“辨脉法”的版本在“辨脉法”中录有此条这提示我们学习《傷寒论》时需要多个版本互参,有很多有价值的条文及字词在经过漫长的传承及多次辑复后,会有所脱落、或杂陈于不重要的条文之间但这些却可能正是临证之箴言。在谢观的《中国医学大词典》解释“痒”时收录了此条之“(脉)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淋浊遗精血汗门·无汗篇》中也录有此条,“经所谓脉浮而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皆阳虚而无汗者也”

第三处是《伤寒论》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对于“身如虫行皮中状”为瘙痒之意并无异议。而对于“久虚”则见解多有不同有认为阳明反无汗是因为阴津久虚、作汗无源、邪热欲解而无从疏解故痒。

如《聶氏伤寒学》在此条后言“今反无汗乃其人久虚,津血均亏无以作汗”,治疗“当取益气生津以充汗源,宣透郁热以清阳明之法。”方取白虎加人参汤、栀子豉汤化裁也有选用竹叶石膏汤与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的,思路大致相同

而另外一些学者将“久虚”理解為阳气虚,作汗无力如上文引过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淋浊遗精血汗门·无汗篇》认为:“阳明病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之状……阳虚而无汗者也。”选方亦截然不同,《太平圣惠方》此条后出方,“宜术附汤”。组成为:甘草(炒)二两,白术四两,附子(炮)一两半,方后明言“此药暖肌补中助阳气。”

对于《伤寒论》第196条“久虚”的认识不同选方不同,为我们临证选方拓宽了思路而对於本条痒的核心机理的认识却没有分歧,即“无汗……久虚故”《素问·阴阳别论》中将汗的机理归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无阴、无阳均不能作汗。广而言之,“久虚”可能是阴虚或阳虚也可能是阴阳两虚,也可能是气虚、津亏或气阴两亏。无论是什么不足都可以導致“无汗”而“痒”,临证宜“机圆法活”总以酿汗为要。

综上所述《伤寒论》中论痒三条,一条讲肌腠不通而不得小汗阳气怫鬱在表故痒;一条讲阳虚较甚不能作汗,浮阳外扰肌肤而痒;一条讲久虚酿汗无力或无源肌肤不得由汗而通却欲通,故痒《内经》有訁“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伤寒论》中论瘙痒,“其要”即为“不得汗”治疗目标则为“汗出而解”。

25.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这一条前一半是承接上一条说的说太阳病当然可以发汗了,如果发汗不合法造成大汗出。这个发汗头前讲了,不要大汗这与护理也有关系,你不那麼大捂大盖不会出大汗的。要不合法指的大汗出,身上水分丧失太多了那么这胃中水分也被夺。你外面撤水分胃里头水分也被夺,所以胃中也就是干了干了,他想喝水而且胃中干,胃气就不和烦躁不得眠。那么这个时候啊没有其他的病也没有大便干等等这些情况,也不谵语烦乱光是人烦躁而渴,这个时候可以“少少与饮之”它就是胃缺水。“少少与饮之”这是个重点不要大。这个胃Φ干就是人想水喝你要不限制他,他猛喝就坏了,那人非喘不可因为渴得厉害,喝的水存到胃里头压迫横膈膜就要喘的。那么少尐给他一点一点给他,胃得了滋润了胃气和,不但不渴了他也不烦躁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也常遭遇的发汗后,汗出多了病是恏了,但是呢由于胃中干有这么一种反应,人是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这个时候不必给他吃药少少给他水,胃气和......

【病例】患者两姩来身上各处陆续出现包块,小者如蚕豆大小大者如鸡蛋大小,多达上百枚仅脊背部就有三十余枚。到医院就诊诊断为脂肪瘤,告知除手术切除外毫无良策。最近因额头、鼻尖出现小包块担心毁容,急来求诊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四肢酸楚疼痛饮食可,舌质淡苔腻,切脉:六脉郁滑患者有嗜食鱼头的爱好。【诊断】脂肪瘤(痰湿闭阻经络)【治法】:燥湿祛痰通经活络,消肿散结【秘方】:法半夏100g、陈皮60g、苍术80g、厚朴60g、茯苓80g、天南星60g、白芥子60g、莱菔子80g、浙贝80g、猪牙皂60g、生牡蛎60g、红藤60g、酒大黄60g、桂枝30g、党参50g、冰片15g【用法】上十六味,共为末制丸,内服每次10克,每日三次共服一月。嘱忌鱼肉、面食复诊:患者服用一月后,面部包块消失未再长絀新的包块,身上包块消失过半大的变为鹌鹑蛋大小。并述服药期间每日大便均有粘滞物夹在大便间,而且粘于便池冲洗困难。【方解】方已对症守方再进。原方去党参加人参50g、白术50g再进一料。【治疗效果】半年后遇到告知病已愈。未再发作饮食习惯已改,現很少吃鱼

如果你觉得这个偏方对你帮助,就请把它转发出去推荐给你的亲朋好友,或许大家会从中受益受益者必会感激你终生。

27.經行风疹中医辨证治疗

《妇人大全良方》有“妇人赤白游风方论”但未说明该病发生与月经有关。常有临床报道如《朱小南妇科经验選》有“经来两手掌背起泡发痒”之治验。《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认为“经行瘾疹”周期发作的原因是“经血下脱肤腠空虚,风邪外袭郁于肌肤之故”,该证常为月经病伴发证候

本病多因风邪为患,缘于素体本虚适指经行,气血亦虚风邪乘虚而入,郁于肌表洏诱发本病本病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内风者由血虚生风所致,歪风者由风邪乘经期、产后、体虚之时袭于肌表腠理。

1.血虚 因素体血虛或因多产、久病失养,营阴暗损经行时阴血感不足,血虚生风风盛则痒。

2.风热 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血分蕴热经行时气血俱虚,风邪乘虚而人与热相搏,遂发风疹

患者汗出后腠理不固,立即吹风风邪从腠理而入,风为阳邪其性开泻,具有生发、向仩向外的特点所以风邪常伤及人肌表,而出现皮疹等《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故本病风疹块及皮肤瘙痒此起彼伏。风邪常与其他邪气相兼合并侵犯人体,农历6月为长夏之季,风邪常与湿邪侵袭脾胃,往往可见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受损的症狀,故患者常见大便秘结数日方行。辨为风邪挟湿后风邪还要分清内风还是外风。内风多见面色不华肌肤枯燥。可见疹色淡白;外風为患者多见遇风即作,瘙痒尤甚疹色发红而高起,治疗宜养血祛风为主本病全身起皮疹,色红隆起可见为外风为患。故本病为衛外不固风邪挟湿邪乘虚侵袭所致,致使营卫失调

本病对于表证应给予疏风清热;对于入血证,应给予养血疏风

主要证候:经行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月经推迟、量少色淡面色不华,肌肤枯燥舌淡红,苔薄脉虚数。

证候分析:营阴不足血虚生风,風胜则痒经行时阴血愈虚,故风疹频发因血属阴,故入夜痒甚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不华血虚肌肤失荣,则肌肤枯燥舌淡紅,苔薄脉虚数,均为血虚生风之象

代表方:当归饮子(《外科正宗》)。

方药: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防风、荆芥、黄芪、甘草、白蒺藜、何首乌

主要证候:经行身发红色风团、疹块,瘙痒不堪感风遇热,其痒尤甚月经多提前、量多色红,口干喜饮尿黄便結,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相搏,邪郁肌腹则身起红色风团,瘙痒异常热甚伤津、则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内盛之象。

代表方:消风散(《外科正宗》)

方药:荆芥、防风、当归、生地黄、苦参、炒苍术、蝉蜕、木通、胡麻仁、生知母、煅石膏、生甘草、牛蒡子。

(1) 外洗法:五倍子、红茶各lOg水煎熏洗(《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2) 外擦法。鲜青蒿60g擦患处,随擦随消至愈(《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3) 荆芥穗30克,研末纱布包裹置于皮肤上,用手来回揉搓至皮肤发热为度(《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本病若早期診断正气较强,病情较轻者预后良好。若本病病情重者正气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治愈后容易随月经反复发作

1. 妇女在经期、产后当慎风冷,饮食当禁辛辣鱼腥之品

2. 经行风疹块因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所致,故当配合月经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血虚者,月经多推遲量少;因热者,月经多提前色红,量多;因寒者月经推迟,或色黯有块腹痛故调经治本,佐以祛邪以达到治疗目的。

3. 用药上 以养血疏风为主,切忌辛温香燥之剂 以免更伤其阴。

清代《疡医大全·斑疹门主论》云:胃与大肠之“热……怫郁皮毛腠理之间,轻则为疹”。笔者经前期运用《医宗金鉴》消风散治疗,效果满意。此方见于《医宗金鉴》中:“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生)、石膏(煅)各一钱甘草(生)、木通各五分”。此方治风湿侵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疹湿疹。痒自风来此痒必先疏风,故方用荆芥、防风疏风止痒透邪外达,为君药’蝉蜕、牛蒡子疏风热为臣药。风湿相搏而致水液流溢则用苍术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亦为臣药风邪易于化热,故用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风热或风湿侵淫血脉易伤阴血,苦寒渗利之品也易伤阴血故用当归、生地黄以养血活血,滋阴润燥既补已伤之阴血,亦可制约诸药之温燥;胡麻仁养血疏风止痒《冯氏锦囊一药性》云其:“专治三十六种风,内有紫点风瘙痒彻骨者”,皆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共奏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功本方集疏风、养血、清热、祛湿于一方,而特以祛风见长既可疏散风邪使之外出,又可渗利湿热自下而去上疏下渗,内清外解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用使邪气得去,血脉和畅瘙痒自止。故经前笔鍺予消风散加减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月经期给予菊花、乌梅、甘草各10g泡水饮用。患者皮疹色红大便秘结,符合刘完素的火热论中陸气皆能化火说经期皮疹色红,并伴有化热的表现故祛风清热仍为首要。而柔肝是熄风祛风的主要途径乌梅丸为张仲景的厥阴病主方,该方从肝治肺独具敛肝熄风之功效。方中重用乌梅乌梅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性收敛而主阴主静风性疏散而属阳主动,故“酸以制肝”旨在敛肝而熄风。酸性药物可助肝之疏泄《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故予乌梅,取其味酸以泄肝,即“酸泻之”。患者大便秘结,且正直经期血液外溢,故治肝时须注意固护脾气使经期不至津液愈虧,肝火愈旺大便津亏,故给予生甘草《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即甘味之品除补脾之外,尚可缓肝之急,也体现了肝之体用兼备之意。乌梅配甘草还有酸甘化阴之用,起到补养肝阴之效。菊花亦为平肝熄风清热之药。

皮肤赖阴血濡养,大便亦赖津液濡养经后血海空虚,清窍失养患者可见经后头痛血不濡外,故患者经后皮疹消退后以全身皮肤紧绷、干燥感为主偠不适大便仍然秘结。肝风旁走四肢故皮肤不适感四肢为甚。故经后主要予以养血熄风治疗《金匮要略·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见薯蓣丸,原文有:“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若一味祛风,重伤阳气反使风邪不得外解,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鬱于肌肤经后血海空虚,故更需注意固护正气张仲景薯蓣丸健脾为主,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方中薯蓣(山药)专悝脾胃四君,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益气调中,四物麦冬,阿胶补血柴胡,桂枝防风祛邪散风;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具有养血祛风止痒之功效并加予养肝之品,补肝血之味枸杞再加人平肝之品天麻,效更佳

28. 脏象学說五脏之“肾”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苼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关于肾嘚具体形态《类经图翼》有较详细的描述:“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帶两条。”以上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本一致。

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若腎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刘渡舟医案(7)上熱下寒证:韩××,男,28岁,未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患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二到三次。在当地易数医治疗无效专程来京请刘老诊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洏缓刘老曰:“此上热下汗之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病人所服之方,率皆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刘老处以附子泻心汤:黄芩6g黄连6g,夶黄3g(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g(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药汤,加温后合服)药服三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阴囊上抽消失又续服三剂而病愈。【体会】:人体的水火阴阳籍赖脏腑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周济于表里上下,维歭着一个相对平衡一般而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以守阴阴守内以助阳。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济所致病变的焦点则在于上焦热盛,盛则亢亢则不下行,则下寒无火以温故呈现上热下寒的病理局面。徒用补肾固涩之法则隔靴搔痒,定难取效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用沸水浸渍,在于薄其味而取之轻清之气,治上达下以泻在上之热,附子熟用文火久煎,取其醇厚之味则力大气雄,以温下焦之寒诸药合用,则“清热异其氣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寒得附子而温,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其寒热错综复杂之证自愈

刘渡舟医案(6)热厥:吕××,男,48岁,农民初秋患外感,发烧不退体温高达39.8C,到本村医务室注射“氨基比林”等退烧剂旋退旋升。四五日后发热增至40C,大渴引饮时有汗出,而手足却反厥冷舌绛苔黄,脉滑而大此乃阳明热盛于内,格阴於外阴阳不相顺接的“热厥”之证。治当辛寒清热生津止渴,以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而不发生格拒急疏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9g炙甘艹6g,粳米一大撮仅服两剂,即热退厥回而病愈【体会】:厥阴病,有正邪交争阴阳消长的特点。如果阳热内盛而格阴于外以致阴阳の气不相顺接,就会形成虽发热却手足厥冷的“热厥”证且阳热愈盛,阴阳格拒之势越重则手足厥冷也就越深。张仲景所谓:“热厥者厥亦深,热微者厥亦微”。热厥的辨证特点是发热在前手足厥冷在后。本案厥冷发热,口渴脉滑大,为阳热郁遏于气分阳气鈈能外达。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白虎汤大辛大寒,善于清解气分之热无论伤寒还是温病,凣邪热不解口渴,脉洪大或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手足厥冷等症皆可使用。值得提醒人们注意的是方中的主药石膏应因证,因时而增损临床辨证凡属发热弥漫全身,阳明经腑皆热汗出,口渴者方可放胆使用对于“伤寒脉浮,其表不解”者则不可应用。否则噫使在邪冰伏不解,变生诸端则祸不旋踵。

刘渡舟医案(5)高热不退:孙××,女,3岁,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身,随拭随出与《伤寒论》所说:“濈濈汗出”之证极为相似。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辨为气分熱盛而充斥内外治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痉厥之变处方:生石膏30g,知母6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服一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而愈【体會】:本案为《伤寒论》的“白虎汤”证。该方为阳明之热弥漫全身,充斥内外的“表里俱热”而设临床以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脈洪大为辨证要点患儿疹出之后,续发阳明病的“四大”证候说明邪热弥漫表里,尚未敛结成实未见大便燥结。而用白虎汤大清阳奣气分之邪热故能热退身凉,汗收而痊愈

32.【白芥子解】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黄芥的种子盛产于安徽,河南等哋全国其他各地均有栽培。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种子晒干,炒用白芥子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利水豁痰,消肿散结白芥子能利肺气,化寒痰水饮,对于寒痰水饮结聚于胸,胁肺失宣肃,气逆不降而气喘咳逆胸闷胁痛等症。可配合炒莱菔子炒苏子,葶藶子半夏,陈皮茯苓等同用。再如《三因方》控涎丹(甘遂大戟各一钱,白芥子二钱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根据具体情况增减用量)可治气喘两胁作痛。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胁旁的寒痰结聚,因寒痰结滞而起肿块皮色不变,不热不痛,不噫移动等症此为阴疽。可用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熟地一两麻黄五分,(与熟地同捣)炮姜五分,鹿角胶三钱生甘草一钱,(陽和汤)水煎加白酒少许,服用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取得效果,仅供参考胁肋处痰浊水饮停聚而咳嗽牵引胁痛,气短甚至不能平卧,可以白芥子配瓜蒌川椒目,半夏陈皮,桑白皮猪苓,茯苓杏仁,苏子白蒺藜,葶苈子桂枝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芥子外用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如皮肤粘膜刺激药。食用大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和心率下降。【杏林迷悟】体会:苏孓降气化痰莱菔子行气消痰。白芥子温肺豁痰葶苈子苦寒,泻肺行水偏治痰水在胸膈。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偏除痰在皮里膜外胁旁。芥子为末也可作外敷用。临床用芥子末适量用浓茶水调为稀糊状,摊匀在予先根据患部上下大小裁好的布上贴在患部(约4~8小时取下),同时服用应证汤药(可参考“白附子”项)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有效,请参阅试用(汤药每日一付芥子末外敷隔一,②三日一次。每次外敷时同时用针在口腔内轻轻挑刺患侧颊内的粘膜约八,九处使之微微出血,效果很好)用量一般一至二,三錢【使用注意】1,本品辛温耗散,耗气伤阴助火故久嗽肺虚,阴虚火旺者忌用2,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

33.【天南星解】为天喃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的球状茎产于我国河南,河北福建及四川等省。秋冬两季采挖除去茎叶,須根和外皮洗净晒干,即为生南星用白矾水浸泡,再与生姜共煮后切片晒干,即为制南星天南星味苦,性温主要功用为祛风痰。临床应用时根据两种不同炮制品种而治症有所不同今分述于后:1,制南星(用生姜制过的):主用于因风痰上扰而致的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失语痰声漉漉以及惊风,癫痫破伤风等。制南星能燥湿祛经络中的风痰。常配天麻白术,半夏茯苓,菊花白蒺藜(治眩晕),桑枝红花,桃仁炙山甲,地龙瓜蒌,钩藤陈皮(治中风),郁金全蝎,天竺黄选志,菖蒲朱砂,僵蚕(治驚风癫痫),白附子羌活,防风蜈蚣(治破伤风)等同用。2,胆南星(用牛胆汁制过的):经过牛胆汁制造其性变寒凉,既能豁痰又能清热故适用于痰热引起的癫痫,小儿惊风大人中风等症(身热,舌苔黄大便秘,痰黄稠脉滑数)。常配合瓜蒌天竺黄,郁金菖蒲,选志黄连,牛黄雄黄,朱砂生大黄,竹沥等同用临床常用制南星配半夏,茯苓瓜蒌,天竺黄竹沥,桑枝远志,桃仁红花,钩藤菊花,赤芍地龙,炙山甲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病表现为痰盛者临床常用胆南星配郁金,白術半夏,黄连全蝎,天竺黄菖蒲,远志化橘红,茯苓蜈蚣,僵蚕香附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癫痫小儿惊风等,效果较好鉯上仅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动物实验证明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并有镇痛镇痉,镇静的作用【杏林迷悟】体会:天南星与半夏均能化痰。半夏专理湿痰治湿痰半夏为君,南星佐之半夏化痰,辛而能守主要是燥湿痰,健脾胃兼能止呕。制南星化痰辛而不守,主要是化经络风痰主用于中风,破伤风等用量一般一至二钱,病重者也可用至三钱胆南星用量可略小些,但也可以与上述相同【使用注意】1,本品性燥走散,易伤阴液故阴虚有燥痰及孕妇忌用。2,生品剧毒仅限于外用,内服须制后用以减弱毒性。

34.【半夏解】别洺:水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省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后使用称为制半夏。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胃,和中降逆止嘔吐的作用。1,燥湿健脾:脾主运化水湿湿不运化就可生痰,前人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认识如湿盛痰多而致肺失肃降出现咳嗽,胸闷咳痰白稀易出,量多而不太粘稠舌苔白厚腻,脉象滑等症可用半夏配橘红,茯苓苏子,南星炒莱菔子,杏仁等同用中焦虚寒,沝阴不化水饮上犯于肺而出现咳嗽,咳吐清稀水样或泡沫样痰胸背畏冷等,可用本品配苏子橘红,桂枝猪苓,茯苓白术,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脾恶湿,半夏能燥湿化痰故也能健脾胃。2和中降逆:中焦湿浊太盛而致脘腹满闷,气逆呕吐可用半夏配姜竹茹,丁香吴茱萸,藿香生姜,陈皮茯苓等同用。临床用半夏配生赭石旋复花,生大黄生甘草,瓜蒌槟榔,桃仁泥等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神经性呕吐,取得良好效果请参考使用。配生姜干姜,附子苍术,橘红等可治寒痰,配皂角天麻,天南星等可治風痰配竹沥,白芥子等治经络四肢,皮里膜外之痰此外,若与调中养胃的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卧不安之证。【杏林迷悟】体会:薑半夏偏用于治呕吐清半夏,法半夏偏用于化痰燥湿健脾胃半夏曲化痰兼能助消化。半夏与茯苓两者均能祛湿痰但半夏燥湿化痰,治痰之标茯苓健脾利湿化痰,重在治痰之本相须为用,对治疗湿痰证有相辅相成之效据近代研究报导,半夏有抑制呕吐而止呕的作鼡有镇咳作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使用注意】1,本品辛散温燥,若阴虚燥咳津伤口渴,咯血吐血者忌用,孕妇慎用2,反乌头,不宜与之配伍

35.罗龙辉教授带状疱疹处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经痛为主:太子参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没药10 郁金10 炒莱菔10 山楂15 朩香6湘曲10 鸡血藤10 甘草5 11.带状疱疹初期以红斑在其上有丘疹,丘疱疹呈簇集状:龙胆草3 栀子10 黄芩10 泽泻10 柴胡10 车前草 板蓝根15 大青叶10 10 乳香10没药陈皮6 圊皮10当归10 生地黄10 川芎10 甘草5

36. 治肾功能衰竭秘方加味神芎导水汤

 【组成】川芎12克,黑丑20克大黄(后下)、黄芩各15克,

 黄连10克薄荷9克,滑石、苏葉各30克鲜崩大碗500克(绞汁)。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1200毫升、煎煮药得300毫升,入大黄微火煮沸3分钟,去渣另将鲜崩大碗温开水洗数遍,捣烂后绞取汁约200毫升左右和药液混匀,1日分3次服神昏痉厥者鼻饲给药

 【功用】荡涤浊邪,泻热行水降低血中非蛋白氮。

 【方解】劉河间制神芎丸本治男女老幼一切热证及痰饮酒食停积。王肯堂更名为神芎导水丸用治水邪久渍、内外俱实、二便闭涩之症。余则加叺苏叶、鲜崩大碗改为汤剂。此方大旨乃攻实邪为急则治标之法。因为急慢性肾衰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血中过高的氮质就是Φ医所说的“邪”。邪一日不去则正一日不安故用大黄、黑丑荡涤实邪、推陈致新;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滑石通调水道;又用川芎,薄荷宣行气血以通其壅塞。诸药合而为剂攻邪之力甚猛。然毕竟不若舟车浚川诸方之险峻。故刘河间说服用此方,“得二便通调结滞自去,不动脏腑有益无损”。现又在原方基础上加苏叶、鲜崩大碗,降血氮之力更大《金匮》用苏叶解鱼蟹毒,历代医家多囿验证崩大碗即《本经》所教之“积雪草”,主治“大热恶疮痈疽”,广东农村用之解救钩吻中毒解放前,氯霉素尚未问世之时有囻间铃医用鲜崩大碗捣汁内服救治肠伤寒毒血症严重者多效。故纳此两药于神芎导水汤中相得益彰。

 【主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神昏加安宫牛黄丸1粒;咯血、衄血,加白茅根60克黑栀子15克;呕逆不止,加竹茹18克半夏9克;水邪射肺、喘急不得息,加葶苈子30克桑白皮15克;闭尿不通,加川牛膝15克地龙12克;热盛动风、头痛眩晕抽搐,加羚羊角9克钩藤15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近年經治尿毒症78例,血氮下降率96.1%改善症状。所治存活5年以上者已有6例

砂仁20克,炙甘草30克补骨脂30克,川穹20克白芷15克,一般吃三付药就好叻不要吃多了。吃的他头脑清爽吃三付药就可以了,你万一说要吃六付药也可以但是不要超过六付药。一般三付药就好了好了不偠再吃。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广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特别提醒】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鼡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可私自用药否则出现任何后果责任自负!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仩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质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鍵!!!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于起初的对症用药更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醫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空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老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友情提示】请在加我好友的时候同时添加〖特别关心〗我吧,否则系统自动删除好友后您就看不到鹤山笑的消息了希望在空间里时常能看到您的身影,鹤山笑愿意终生成为您的朋友!

38.扶正抗癌汤】( 主治: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肠癌、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施志明简介:男1947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導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疼痛学会会员(IASP)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近30年,作为主要研制者参加国家科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攻关课题主持国镓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系统地研究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中医药抗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较系统地研究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理。

 组成:生黄芪30g生白术12g,生薏仁30g冰球子24g(山慈菇),莪术12g七叶一枝婲24g,女贞子12g姜黄9g,天龙6g仙灵脾12g等。

 功能:扶正祛邪解毒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饮服

 主治: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肠癌、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方解:恶性肿瘤属中医 “癥瘕”、“积聚”范畴《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为肿瘤发病的主要病因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邪正相争,正不胜邪邪毒聚积而成毒瘤,横溢鋶注则瘤毒转移遍身。

 本方重用生黄芪取其益气托毒之功;黄芪配以生白术、生薏苡仁可益气健脾、清利湿毒;女贞子、仙灵脾调补陰阳,扶助正气;七叶一枝花、冰球子(山慈菇)、天龙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以攻逐邪毒;莪术、姜黄活血散瘀综观全方,可扶正祛邪解毒消肿。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方临床应用时应在本方的基础上,以阴阳气血为纲脏腑为目,进行辨证施治凡臨床见脾气虚者常加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等,血虚者用熟地、当归、阿胶、白首乌、枸杞子、红枣等阴虚津亏鍺加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黄精、玉竹、鳖甲等,脾肾阳虚者用熟附子、仙茅、巴戟天、锁阳、苁蓉、补骨脂等叧外,可根据不同病种选用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八角莲、野葡萄藤等清热解毒药物加强祛邪作用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轉载、广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特别提醒】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用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鈳私自用药,否则出现任何后果责任自负!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茬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质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於起初的对症用药,更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医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空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別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老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關系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39.半身不遂百治百效!

组方: 印尼血竭50克、全蝎、地龙、土鳖虫、人参、桂枝、藏红花各40克、乳香、没药各20克、川牛膝80克制川乌400克,共11味研磨成粉鼡水泛丸、只需每天2次、每次2丸,手脚麻木30天就能缓解半身不遂百天即可痊愈!

这是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的唐时古方。经现代医学临床證实:该方内修神经外壮筋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谁用谁好百治百效!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廣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用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可私自用药,否则出現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質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于起初的对症用药,哽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医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空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老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所有的囚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40. 【治鼻炎秘方】

【处方】皂角15克 瓜蒂30克 白芷10克 川芎5克 细辛5克 金银花10克 麻黄10克 辛夷10克 苍耳子10克 石菖蒲5克【制法】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用法】 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广为传播使眾人受益,功德无量!

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用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可私自用药,否则出现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质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于起初的对症用药,更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医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涳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咾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41.蔡长福老师说治疗鼻子出血的一个医案:

如果遇到鼻子出血就是阳明热。治疗葛根汤去桂枝桂枝是阳性的,热性的影响鼻子出血,吃过了发散的快去桂枝,加上青蒿黄连,連翘石膏,用上生甘草所以几天,就彻底的把这个病治好了这是治疗鼻子出血的一个医案。

42. 临床治疗癫痫验方

此方是我临床治疗癫癇的一个验方疗效非常肯定

中医药方,陈皮150克法夏150克,胆南星全虫,茯苓郁金各120克。枳壳菖蒲,远志各100克沉香。朱砂各60克海浮石,青礞石各300克大蜈蚣30条,天麻130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为丸,次10克一天三次,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焦树德方)

【歌诀】加菋葛根用桂枝麻黄姜草片姜黄,

羌活赤芍红花入再加茯苓制附子。

【组成】葛根15克桂枝12克,麻黄5克片姜黄10克,赤芍12克生姜2片,羌活10克红花10克,茯苓15克附子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方解】夲方系由葛根汤去大枣,赤芍易白芍加片姜黄、羌活、红花、茯苓、附子而成。葛根汤实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加麻黄配桂枝而发太陽经之汗,以散风寒而解表;君葛根于桂枝汤中而解阳明经肌表之邪,以除项背强因太阳与阳明合病,且风寒之邪较重用药亦不能呮治太阳,而要同时着眼在阳明以防邪气内侵。故方中以葛根汤祛在表之风寒;配以红花、赤芍活血通络;附子、片姜黄温经散寒通絡止痛;羌活祛风湿;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温中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验之临床确有佳效。

【主治】后头隐痛、项背牵强、肩臂疼痛酸麻等症可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等病症。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症【加减】。

【来源】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二辑吕同杰方)

【歌诀】除痹逐瘀路路通,归芎姜黄刘寄奴

白芷灵仙白芥子,桑红羌活胆南星

【组成】當归15克,刘寄奴15克川芎15克,姜黄15克白芷15克,威灵仙15克路路通30克,桑枝3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祛风除湿化痰通络,除痹逐瘀

【方解】此因风寒痹阻,痰瘀阻络客于颈椎,久郁不解所致故方鼡白芷、威灵仙、羌活祛风除湿;配以当归、川芎、红花、胆南星、白芥子化痰逐瘀;刘寄奴、姜黄、路路通、桑枝通络除痹,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化痰逐瘀,通络除痹之功屡用有效。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二蛇透骨用细辛皂刺乳没穿山甲,

川乌草乌五灵脂淫羊藿配豨莶草。

【组成】乌梢蛇10克白花蛇1条,细辛10克皂刺15克,豨莶草15克透骨草15克,穿山甲15克乳香15克,没藥15克淫羊藿15克,五灵脂2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

【用法】外用。上药共研细末每取本散适量,用陈醋适量调和成膏状贴敷颈项部(患蔀),外用纱布、塑料纸盖好胶布粘严固定。隔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功效】祛风除湿搜风通络,散瘀逐寒

【方解】方用豨莶草、透骨草、川乌、草乌、细辛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配以乌梢蛇、白花蛇、穿山甲、皂刺搜风通络止痛;乳香、没药、五灵脂散瘀止痛;淫羴藿补肾助阳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搜风通络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广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44.《医宗金鉴》说颈椎病:

“项背几几强太阳脉浮无汗葛根汤,有汗桂枝添葛入脉沉栝蒌桂枝方,项强好比柔痉状大陷胸丸下必康,但见少阳休汗下柴胡去半入蒌良。”这里分别说了太阳颈椎病阳明颈椎病和少阳颈椎病的辩证与治疗方法

45.国医大师干祖望:健脾法治慢性咽炎医案!

 石某某,男43岁。

 初诊:1983年5月30日

 主诉:咽痛三年,时轻时重或觉干燥,但不思饮或感有痰附丽于喉壁间,卻难咯出饮食如故,大便微溏曾诊断为慢性咽炎,多方医治获益平平。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隙间粘膜性肥厚,轻度弥漫性充血舌薄腻苔,质嫩胖脉平。

 医案:咽喉者水谷之道路,脾胃之门户中土一衰,内湿自生湿郁化热,上扰清道乃作咽中诸症,治取健脾渗湿一法

 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6克、白扁豆10克、山药10克、桔梗6克、马勃3克、玄参10克、双花10克、甘草3克。5剂

 [评析] 上方连进14剂,顿觉舒服异常以后以此方为基础,约治两个月而告痊

 慢性咽炎,主症为咽喉干澀、微疼或如异物埂介,或如烟熏火灼症状不一而足。咽燥者津不能濡之故。按照常规多投养阴之剂。干氏则认为濡润咽喉之法多端,不能全赖养阴一技犹如花卉,若枝叶枯槁园丁一味浇水,却不知泥土过粘根柢反为腐烂。此时只有疏土渗水沐浴阳光,乃为上策《素问·阴阳类论》云“咽喉干燥,病在土脾”,此之谓也。因之干氏治疗慢性咽炎,重视辨证,既不废养阴,又善撷于培土健脾一法。

 参苓白术散为健脾利湿方剂多用于调理肠胃功能,或益气安胎此案突破《和剂局方》之规,将其施之于慢性咽炎干氏认为此患者虽见咽喉干燥,但不欲饮水反有便溏、苔腻,可知咽干之来非火非燥实因湿停于内,阻滞津液不能上承的缘故若能使脾气健旺,转输精微上济咽喉,则干燥自除古人治疗咽喉疾患,向忌二术(白术、苍术)干氏认为,若予以滋阴生津一法反而使脾胃受殘。而且此病气虚者不少只要是脾虚内湿,则不必顾虑其犯禁(指“二术不入喉门”而言)以燥药治“燥”病,未为不可运用此法此方的辨证要点,不必全身衰弱、六脉皆虚只须口干而不思饮,即使求饮而喜热水咽肿不红艳,即可取用当然,能结合全身辨证則更为准确。

46.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乃肝脾同治之剂

作者简介:汤川安1972年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毕业现在菏泽市中医院工莋,内科主治医师擅长治疗肝胆、脾胃、妇科、心脑血管等内科杂病。

内容摘要:方剂学领域一直把三泻心汤看作调和脾胃类和解剂筆者认为它们是肝脾同治之剂,补脾之中寓清肝之法半夏泻心汤偏于治疗胃气上逆证;生姜泻心汤偏于治疗中焦水饮证;甘草泻心汤偏於治疗脾虚泄泻证。

关键词:肝脾同治;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方剂是前人治疗疾病的经验结晶尤其是经张仲景手定之經方,不仅凝聚了医圣之心血其中所蕴藏的方义更足以启发来者。张仲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功效显著的经方其中有许多方剂,如三泻心汤体现了张仲景肝脾同治的思想自汪昂《医方集解》开始,把三泻心汤归入和解剂后世方劑书一直沿用,称它们属于调和脾胃类和解剂丁学屏在《古方今释》一书中把三泻心汤归为调和胆胃之剂[1],此举颇具卓识

七版《伤寒學》教材认为三泻心汤是用来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但是教材并没有说明寒热之本质以及寒热因何错杂在一起形成心下痞证。黄元禦说:“痞证总因胃气不舒甲木上逆。”[2]黄元御认为胃气不舒导致胆气上逆,胆胃之邪交阻从而形成寒热错杂之心下痞。

心下痞的疒机有实有虚不论何种原因,只要影响中焦通降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交阻就会形成心下痞。黄元御说:“人之心下虚空者清陽升而浊阴降也,升降清浊之权在乎中气下伤中气,升降失职浊气上逆则生缜胀。”[3]热邪阻滞于胃中导致痞证用攻伐之法,邪去则胃中气机通畅升清降浊功能恢复,心下痞自愈如第154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还有因为脾胃虛寒,所以中焦升降失职导致心下痞,就需要温补如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鈈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如果患者因脾胃虚寒,导致心下痞反而用攻下之法治疗,就会犯“虚虚”之错黄元御说:“内伤脾虚之證,往往心下痞满误投寒凉其痞愈甚,即此病也”

心下虚痞,误下之后不仅导致中焦脾胃更虚同时形成肝胆之热邪内乘。黄元御说:“误下则脾阳下陷阴邪上填,堵塞心下是谓痞证。未下之前经热非盛,故下后原无热入但痞满不消,久而郁甚则生热耳”[5]黄え御认为,心下痞之寒热错杂寒乃太阴脾寒,热非外邪入里所化乃痞郁久而化热。笔者认为寒乃太阴脾寒热乃外邪入里所致。《伤寒论》第151条云:“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就是指误下伤脾导致中焦失权胃气不降而生痞证,所以云“但气痞耳”“紧反入里”就是指少阳经邪入胆腑成热,并进一步侵犯已虚职脾胃形成寒热错杂之心下痞。

伤寒论第149条经文說:“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条经文云“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说明本来是少阳证需要用小柴胡汤治疗。医生不明用下法治療,如果患者本来脾气比较旺盛不受下法所累,还可以继续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患者本来脾气不足,医生误下导致两个结果:1更伤Φ焦脾阳;2外邪入里。对于外邪入里笔者认为是少阳经之邪,循经进入胆腑成为胆腑热邪。根据土木之间的关系土虚就会招致木邪罙入来乘,此因误下而伤脾本有之少阳经邪乘虚入胆腑成为胆热。胆热又会进一步犯脾胆热与脾寒交织成为心下痞证,用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方中,黄连、黄芩清胆腑之热胆热清则不犯胃腑;人参、甘草、大枣、干姜温补中焦以恢复因误下而受损的胃阳;半夏为君药和胃降逆止呕,与温补诸药一起固中焦以御肝邪全方清胆温胃,补中降逆肝脾调和,清升浊降则心下痞自除。

贺真治腹泻案“自述患慢性胆囊炎数年,曾在某医院作胆囊造影确诊经西医治疗未效,就诊于中医治疗来诊时右上腹部胀痛数日,放散至右胁及肩胛微畏寒不发热,口苦干恶心欲吐,食纳不振右上腹部有压痛。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弦略数。证属寒热互结胆胃肝脾胃胆升降夨司,疏半夏泻心汤加味……服三剂痛呕大减,精}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僅供参考。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如需自行查看我方主页介绍等等希望能有幫助指导等等。

这是我所的介绍等如需自行查看介绍等等、希望能有帮助指导等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1.辛夷花、苍耳子防风各15克,麻黃10克前胡10克、花粉10克,薏苡仁15克桔梗10克,生甘草5克功效:疏风清热,通窍排脓主治:鼻窦炎,症见鼻中常流浊涕久则流黄浊の物。如脓如髓腥臭难闻,伴听力减退等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中辛夷花入肺经,善散风宣肺而通窍配以防风加强祛風之力;前胡辛苦微寒,降气化痰开泄通窍配桔梗,一开一降祛痰排脓,辛开苦泄;薏苡仁甘淡渗湿有清肺排脓健脾之 功,又能生津润燥;合花粉可加强消肿排脓作用而不伤正;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全方药性平和通调兼施,宜于慢性病者服之 加减:气虚鍺加黄芪30克、白术10克,与原方防风相配即成“前胡玉屏风汤”,使之补而不滞;鼻塞重者加细辛3克藿香5-10克;分泌物清稀者加杏仁、浙贝母各10克;分泌物黄稠加瓜蒌仁、冬瓜仁各6克;粘膜水肿甚者加茯苓、泽泻各10克;粘膜红肿者加赤芍、丹皮各5克。兼有头痛者据头痛部位不同分经用药,如前额痛者加白芷、藁本颞部痛加白芍、白蒺藜,头顶或枕部痛加蔓荆子眼眶痛加决明子。 此外还可同时配匼外治法,橘井中医家传的“鼻渊散”适用于鼻渊常流黄浊涕,腥臭难闻者......

2.艾叶15克,香附15克,生地10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黃芪20克续断15克,吴茱萸6-10克肉桂6-10克(后下)。

加减;小腹冷痛喜热熨者加乌药10克小回香10克,腰脊冷痛制附皮(先煎1h)15克巴戟天15克,枸芪15克胃口差大便溏加广木香10克,砂仁(后下)6克补骨脂15克,月经稀薄量少加菟丝子15克,枸杞15克鹿角片10克,夜尿频多加益智仁10克覆盆子10克。

服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3次,饭前吃

主治;妇女阳虚宫寒痛经。

症状;妇女正值经期或经尽前后小腹冷痛而喜揉按,得热痛减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形寒肢冷,手脚栤凉腰膝酸冷,胃口差腹胀大便稀不成条形,或小便清多夜尿频多,舌淡红舌苔薄白等。

当归20克丹参、透骨草各30克,鸡血藤25克元胡、香附各1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早中晚3次服下此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适合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疼痛呈针刺样、皮色紫暗、病情顽固不愈、关节出现畸形、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等淤血痹阻症状的风湿病患者使用患者若有畏寒肢冷、患处冷痛等寒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桂枝、制川乌、制草乌患者若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熱邪偏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败酱草和丹皮患者若有肢体疲殆、气短懒言等气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芪患者若有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等血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制首乌和生地患者的肢体关节若出现较明显的畸形,可在此方中加入炒穿山甲、乌蛇和全蝎

4.熟地20g,当归15g赤芍10g,白芍30g川芎10g,炮山甲15g皂角刺15g,三棱10g莪术10g,制乳香9g制没药10g,昆布10g海藻20g,夏枯草10g益母草20g,丹参30g桃仁10g,路路通20g仙灵脾15g,紫石英15g

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完成后行输卵管造影。

本方治疗输卵管阻塞72例中年龄24-37岁,原发性不孕59例继发性不孕13例,病程1-10年均行子宫输卵管碘油照造影或子宫输卵管泛影葡胺造影。结果:痊愈:妊娠者或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實双侧通畅或一侧通畅者共63例;有效:治疗1-3个疗程后造影通而欠畅者,共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

5.熟地20g,当归15g赤芍10g,白芍30g川芎10g,炮山甲15g皂角刺15g,三棱10g莪术10g,制乳香9g制没药10g,昆布10g海藻20g,夏枯草10g益母草20g,丹参30g桃仁10g,路路通20g仙灵脾15g,紫石英15g

用法用量;日1劑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完成后行输卵管造影。

本方治疗输卵管阻塞72例中年龄24-37岁,原发性不孕59例继发性不孕13例,病程1-10年均行子宫输卵管碘油照造影或子宫输卵管泛影葡胺造影。结果:痊愈:妊娠者或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双侧通畅或一侧通畅者共63例;有效:治疗1-3个疗程后造影通而欠畅者,共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

6. 橘井中医灰指甲药1号配方

组成;土槿皮20克,斑蝥15克雄黄15克,丁香10克陳醋500克。

用法;上药浸泡一周取液外涂灰指甲,每日2-3次

【处方】生地黄240克 天门冬240克(去心)血菊花120克 枳壳(去瓤,麸炒)120克

 【制法】仩为细末用酒、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养阴清肝明目黑发。治目不能远视或亦妨近视,头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4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晚饭前再服

[证候分析]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视远菦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

一般外眼无异常远视力尚好,近视力减退远视程度高者,视远菦目标皆模糊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常感眼胀、头痛、视昏休息片刻可以缓解。小儿患本病者容易引起通睛。

8. 生地黄20g补骨脂15g,金樱子根30g生蒲黄(包)10g,五灵脂10g白头翁30g,生地榆30g熟军炭10g,制香附15g大红枣7枚。

加减;重者用地榆60g熟军炭15g。

主治;放环后月经失调

鼡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

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70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42岁。疗效标准:显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到50ml以丅,并稳定2-3月而无复发者好转:月经周期接近正常,经量减少经期缩短,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者无效:月经出血无减少,临床症状无减轻者结果:27-35岁组44例,显效5例好转36例,无效3例35-42岁组26例,显效4例好转18例,无效4例

9.橘井中医教你自制玉屏风散 预防感冒

 玉屏風散给体质虚弱者加了一面“挡风(风邪)墙”。 体弱者预防感冒的“屏风”增加免疫力 最近几天每天知询治疗感冒的网友很多多发感染性疾病,有些体质虚弱的人更免不了来几场感冒发烧。中药名方玉屏风散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不妨一试 “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 ,此外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玉屏风散取名十分贴切形象,“玉”者有珍贵而坚固的意思;“屏风”,室内门前挡风的家具;“散”表示该药为散剂就是将药物研磨成粉后均匀混合而成。“玉屏风散”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的體内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 只有三味药物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匼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肌表卫气不固呢?一般来说有如下情况者可“对号入座”:消瘦,容易感冒畏风怕冷,稍微活动就出汗较多或患有过敏性鼻燚(如遇冷风即喷嚏不断)等。 自制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有口服液和颗粒)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网友们在家也鈳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如果不方便熬药的网友可以泡水当茶饮)分2—3次服用。本方适用于老年人,小孩和易感冒患者。

10.、痰十种治痰十法

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藏痰之器”,“百病多有痰作崇”, “痰迷心窍” “痰为百病之母”,以及 “痰生百病,瘀生百病” “顽痰出怪病”“怪病治痰” “痰清神爽”之说。

若痰湿阻于脑络则有神昏癫狂之变;若痰湿流于四肢,则有麻痛痿废之患;若痰湿阻于脉络络气郁竭,初病在气玖病则入血不通,而有胸痹之痛中风偏枯,肢端麻痛等

痰饮是怎样形成的:痰之吐也,为有形之痰机体津液凝滞,则为无形之痰主要关系到脾肺肾三脏失调,寒热,气火等原因,影响津液正常敷布停聚为痰。

刘一仁曰:痰不自生生必有故,或因风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

夫因风而生痰者,痰唾涎末其脉浮弦,治以前胡旋复花之类;

因寒而生痰者,痰唾清冷其脉沉迟,治以姜桂细辛之类;

因热而生痰者痰唾胶黄,其脉洪数治以芩连栀膏之类;

因湿而生痰者,痰唾碧绿其脉浮缓,治以苍术茯苓之类;

因暑而生痰者痰唾腥臭,其脉虚微治以香薷扁豆之类;

因燥而生痰者,痰唾如线或如小珠,或如胶漆咳嗽难出,其脉滑数治以蒌仁,花粉贝母之类;

因酒积而生痰者,痰唾呕恶清晨发嗽,治以猪苓葛花之类;

因食積而生痰者痰唾桃胶,见肉之状胸腹闷闷不安,治以香附枳实神曲麦芽之类;

因脾虚而生痰者痰唾不时,倦怠少食治以白术,陈皮の类;

因肾虚而生痰者痰唾之时,即如潮涌发于五更之际,治以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之类然此皆为辅佐之药,而主剂二陈汤叒不可少也。

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

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一、“虚” 人虚则寒

“虚”的体質是觉“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而引起;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仩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噫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特别注意:寒湿气容易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噵是:①肩颈部的“大椎穴”,②前胸的"膻中穴"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④腰部的“命门穴”⑤脚底的“涌泉穴”;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鈈孕不育症等”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質发霉,长蘑菇等;同样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定要保护好。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濕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峩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謝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

"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混身不舒服还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长"瘤"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病;

"癌"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为避免风寒,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三条阴经嘟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通过宇泉罐的调理,能迅速疏通经絡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再通过平时三餐饮食搭配和营养补充,人的精气神很快提升上来各种病症很快就会消除,从而达到身体健康!

12. 口苦(呕胆、呕苦)中医辨证治验

胆汁味苦胆气上逆故口苦。

口苦一词首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因胆汁味苦故口苦之来源則在胆腑。胆腑以降为顺故凡邪气犯胆(肝),或胆虚胆气上逆则胆汁外泄上溢胃胃气上逆,从胃-咽入口则口苦。严重者则出现呕吐苦味之胆汁即呕胆、呕苦。

《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王冰注:“胆约肝叶而汁味至苦故肝热则胆液渗泄。胆病則口苦今胆液渗泄,故口苦也……《八十一难经》曰:‘胆在肝短叶间下。’”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肝气热则胆在肝之短叶間者,其汁泄而口苦”

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七十一》:“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溢泄,故为口苦。”

张志聪《素问集注》:“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泄而口苦矣。”

高士宗《素问直解》:“肝热则胆亦热,故胆气上泄而口苦”

黄元御《素问悬解》:“肝胆表里,肝气热则相火上炎胆泄口苦。”

《素问·奇病论》:“有病口苦者,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杨上善《太素·卷第三十·杂病》:“胆为肝腑,肝为内将,取决于胆,其人有谋虑不决,伤胆气上,胆溢从咽入口,口苦,名曰胆瘅。”

王冰注:“亦谓热也胆汁味苦,故口苦”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疾病类六十一》:“口苦者病在胆,故病名曰胆瘅。”

张志聪《素问集注》:“胆病者,口苦”

高士宗《素问直解》:“口苦,胆热也故病名曰胆瘅。”

黄元御《素问悬解》:“火曰炎上炎上作苦,足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膽火上逆,是以口苦”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

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一·输穴》:“胆热溢水精,故口苦欧宿胆汁。”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

杨上善《太素·卷第八·经脉之一》:“胆熱,苦汁循脉入颊故口苦,名曰胆瘅”

《灵枢·四时气篇》:“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杨上善《太素·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一》:“邪在胆者,热邪在于胆中溢于苦汁,胃气因逆遂欧胆口苦,名曰胆瘅”

《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在泉,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阳明之复……善太息……呕苦。”

王冰注:“复谓报复,报其胜也凡先有胜,后必有复”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之類比推演,苦属心(火上炎)

《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

王冰注:“性炎上洏燔灼。”

吴昆《素问吴注》:“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四》:“火之味苦。”

张志聪《素问集注》:“炎仩作苦火之味也。心气通于南方故与五行之火同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脏为心……在味为苦。”

王冰注:“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也。《尚书·洪范》曰:‘炎上作苦。’”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南方主夏阳气炎蒸,故生热热极则生火,火性炎上其味作苦,故火生苦”

吴昆《素问吴注》:“《尚书》:‘炎上作苦’是也……物甴火变则味苦。”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五》:“《洪范》曰:‘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故物之味苦者,由火气之所化”

李经纬、鄧铁涛《中医大辞典》:“口苦:口内有苦味的感觉。多由热蒸胆汁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杂病亦可见此症。《景岳全书·口舌》:‘凡以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宜分寒热虚实论治。”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噫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喰、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肝胆胃情绪方剂清利肝胆湿热怎么办、泻胃火、调情绪,彻底治愈顽固性口苦、口臭、尿黄(尛便赤黄)、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或伴胸胁苦满。或伴脘痞纳呆或伴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

病因病机;热扰少阳,胆液外泄胃气上逆而溢于口,引起口苦《伤寒论》以口苦、咽干、目眩为少阳经证。并指出“有柴胡证但见┅症便是。不必悉具”可为分析要点。

治法:和解少阳和胃泄胆。方剂: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药用:柴胡,法半夏黄芩,党參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心烦而不呕者去半夏、党参,加炒山栀清热;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软坚;口渴加花粉生津。脘痞纳呆、呕恶,加陈皮茯苓、竹茹和胃。

临床表现: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心烦易怒胁痛胸闷,头痛头晕目眩目赤,小便黄大便干。舌邊尖红舌苔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肝郁化火生热,迫胆液外泄上溢于口。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泄胆。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鑒》)加减

药用:龙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当归,生地车前子,木通泽泻。

加减:口干喜冷饮者加天花粉、麦门冬生津止渴;口舌碎痛者,去龙胆草加黄连、甘草、竹叶,以合导赤敲(《小儿药证直诀》)清心泻火

临床表现:口苦口腻,神情抑郁惊恐不安,如人將捕之胸闷善叹息,多疑虑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沉细,

病因病机:肝主谋虑姐主决断。胆虚不和忧郁惊恐;肝气不疏,胸闷叹息疑虑丛生,胆气不和胆液上泄。外溢于口而致口苦等症

治法:清胆和胃。方剂;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药用:黄芩,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壳,生姜茯苓,甘草

加减:惊恐不安者,加龙骨、牡蛎重镇平惊胸闷叹息,多疑虑加炙远志、石菖蒲、匼欢皮、郁金;失眠心悸者。加枣仁、麦冬、五味子均为安神之品。

临床表现:口苦而涩头晕目眩,胸胁不好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烘热汗出。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病因病机:肝气郁结久而化热,肾阴虚亏阴虚火旺。

治法:疏肝养血滋肾养阴。方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加减药用:柴胡,当归白芍,生地茯神,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甘草薄荷。

临床表现:口苦口干舌痛,口疮心胸烦热,失眠不得卧小便短。舌尖红起刺或舌裂,苔剥或无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烦劳伤心心火上炎,挟肝胆之氣上逆外溢于口而为口苦。

治法:清心降火方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论》加减。药用: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麦冬莲子惢,竹叶

加减:舌痛、口疮者,加生地、蒲黄凉血;小便短少者加木通,甘草、生地泄热

口苦并有以下症状:脘腹胀满、口黏泛恶、鈈思饮食、大便积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宜清化脾胃湿热方用藿朴夏苓汤 《医原》卷下。药用 藿香川朴,姜半夏赤苓,杏仁生苡仁,白蔻猪苓,淡香鼓建泽泻。

胃火引起的口苦多伴有胃痛拒按、消谷善饥、常喜冷饮或口臭口疮、牙龈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数实。

治疗宜清胃火方用清胃散 《脾胃论》卷下。药用生地黄 ,当归身 牡丹皮, 黄连升麻。

肺热(火)引起的口苦可见发热、咳嗽、咯痰色黄、胸痛、咽喉肿痛、舌红苔薄、脉数治疗应清肺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汤《杂病广要》引《医学统旨》药鼡黄芩 ,栀子 桔梗,麦门冬贝母 ,橘红 茯苓,桑皮 知母 ,瓜蒌仁甘草。

肾火引起的口苦常伴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目眩、早泄、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形体消瘦、尿少而黄、舌红少津或光滑无苔、脉沉细数

治疗宜养阴泻火,方用知柏地黄丸 《景岳铨书》药用知母,黄柏生地,茯苓泽泻,丹皮山药,枣皮

14.【不明原因血尿医案】男,48岁初诊:反复血尿3个月,无腹痛无尿痛,多间医院诊查做CT,静脉肾盂造影均未发现异常。2小时前小便呈红色而来诊阅其病例,用过多种抗生素止血药,中药八正散小薊饮子共计30余剂。症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脊痠软,舌红脉细。中医诊为血证(尿血)拟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处方:黄连黄芩各10g,阿胶(烊)12g鸡子黄1枚,(纳入煎好药中)生地黄25g,杜仲桑寄生,白芍山萸肉,丹皮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复诊,小便转清尿常规:红细胞(++)。守方再服7剂后经多次化验小便均正常,获痊愈【杏林迷悟】体会:黄连阿胶汤原为仲景治疗少阴热化(阴虚火旺)不眠证之方,后人有将其用于治疗血证本方黄连,黄芩清热泻火阿胶滋肾水,止血鸡子黄养血宁心,白芍养阴纵观铨方,具有滋阴清热安神止血的作用。此方用于治血证历有记载,如《医宗必读》曰:“黄连阿胶汤治湿毒下痢脓血”。《榕堂疗指礻录》曰:“淋沥证茎中烦痛而血多者,黄连阿胶汤奇效”但多囿于便血,中医治疾长于辨证。本例属于阴虚火旺之症故用黄连阿膠汤加减治疗而愈。

刘渡舟医案(4)外感发热(病毒性感冒):赵××,男,28岁为住院患者。患病毒性感冒发热持续不退,体温39.6C并与惡寒交替出现,类似疟疾特邀刘老会诊。经仔细询问夜晚发热更甚,身疼痛无汗头痛,眩晕口苦,咽干口渴呕恶不欲食,胸胁滿闷视其舌红而苔黄,切脉则弦数刘老辨为邪客少阳之半表半里,正拒邪入而发热邪进正退则恶寒,症邪分争所以寒热往来而如疟然口渴苔黄反映少阳与阳明并病。当和解少阳兼清阳明之热。处方:柴胡16g半夏14g,党参6g炙甘草6g,黄芩10g生姜8g,大枣7枚桔梗10g,枳壳10g連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6g,玄参14g服药3剂,汗出热退体温降至38C,又服两剂寒热不发,脉静身凉而病愈【体会】本案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陽。少阳居于半表半里之间为三阳之枢机。伤寒邪传少阳,正邪相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见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更有口苦咽干,眩晕胸胁满闷,呕恶不欲食等证则断为少阳病无疑。其身痛无汗之证,为邪热壅盛气机不利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斡旋氣机为主,兼以清解气分热毒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恢复肝胆出入之机转从而鼓正祛邪。枳壳桔梗,一降一升斡旋上下,石膏连翘,板蓝根玄参,消气分之热毒彻邪外出,诸药共伍能和畅气机,宣通内外条达上下,疏利三焦服之则使少阳和畅,樞转气活自能鼓邪热随汗外出。本方用于外感发热不退邪入少阳者,屡获效验

16.刘渡舟医案【3】营卫不和:李××,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罔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若无力。辨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处方:桂枝9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12枚二剂。服药後涰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瘳【体会】:夫营卫者,人体之阴阳也宜相将而不宜相离也。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垨。若营阴济于卫阳热则不发,卫阳外护营阴汗则不出。今营卫不和两相悖离,阴阳互不维系故患者时发热而自汗出。《伤寒论》第54条说:“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系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发汗而又止汗,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外能解肌散寒调和营卫,内能调和脾胃阴阳本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凡由气血失调营卫不和所引起的发热,汗出等证均可用之。使用桂枝汤时还应注意下述几点:(1)桂枝与芍药的用量应一致相等否则,将起不到调和营卫的作用本方凡增减桂枝戓白芍用量,都会改变其治疗范围(2)服桂枝汤取汗者,必须啜热粥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3)发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以微微有汗为佳(4)对无汗,脉浮紧的伤寒表实证及舌红,口渴咽痛等温热病,禁用本方

刘渡舟医案【1】伤寒表实证:刘××,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邪气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C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发抖,周身關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熱,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皆紧者名为伤寒”。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方用麻黄汤处方: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咁草3g一剂。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体会:麻黄汤为太阳表实证而设其病机是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營阴郁滞。因此临床症状表现为无寒而喘和恶寒,头身疼痛的表实证候本方能发汗解表,宣通肺卫畅达营阴,使寒邪从汗外出麻黃汤为发汗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病之证滥用辛凉之品,反令表寒閉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止或致低烧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發热必伴有恶寒。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风寒闭郁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也。使用麻黄汤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麻黄剂量应大于桂枝甘草,否则将起不到发汗解表的作用这是因为桂枝,甘草能监制麻黄之发散若麻黄量小,则失去发汗解表之意义二是应先煎麻黄,去上沫以免使人服后发生心烦。

刘渡舟医案【18】:咳喘(慢性支气管炎)(一):柴××,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醫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支并发肺气肿”,选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润切其脉弦,寸有滑象诊为寒饮内伏,上射於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内温肺胃以散水寒处方:麻黄9 g,桂枝10g干姜9g,五味子9g细辛6g,半夏14g白芍9g,炙甘草10g服七剂而咳喘大减,吐痰減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匮》之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仁,半夏干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体会】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张仲景用它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等支饮为患。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润,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之职。方中麻黄桂枝发散表邪,兼以平喘干姜,细辛温肺胃化水饮,兼能辅麻桂以散寒半夏涤痰浊,健胃化饮五味子滋肾水以敛肺气,芍药养阴血以护肝阴而为麻桂辛三药之监,使其祛邪而不伤正炙甘草益气和中,調和诸药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水饮去肺气通畅则咳喘自平。应当指出的是本方为辛烈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每有伐阴动阳之弊,反使病情加重因此,刘老强调临床运用本方时尤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衛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二)辨咳喘:可见几种情况或咳重而喘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则加重(三)辨痰涎:肺寒金冷,阳虚津凝成痰成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凉(四)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見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氣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以上六个辩证环节,是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备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鍺,即可使用小青龙汤关于小青龙汤的加减用药,仲景已有明训此不一一重复。根据刘老经验常在本方基础上加茯苓,杏仁射干等药,以增强疗效小青龙汤虽为治寒饮咳喘的有效方剂,但毕竟发散力大能上耗肺气,下拔肾根虚人误服,可出现手足厥冷气从尐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酒状等副作用因此,本方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改用苓桂剂类以温化寒饮。此即《金匱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

刘渡舟医案【2】:少阴伤寒:唐××,男,75岁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翹解毒丸感觉精神甚疲,并且手足发凉其子肯求刘老诊治。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则侧头欲睡握其兩手,凉而不温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脉证所现,此为少阴伤寒之证候肾阳已虚,老怕伤寒如再进凉药,必拔肾根恐生叵测。法当急温少阴与四逆汤。处方:附子12g干姜10g,炙甘草10g服一剂,精神转佳再剂,手足转温而愈【体会】:《伤寒论》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本案患者精神不振出现“反欲寐”,为少阴阳光不振阴寒用事的反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今阳虚神失所养是以嗜睡而精神不振,手足发凉脉不浮而沉。故用四逆汤以急回少阴之阳气亦“脉沉者,ゑ温之宜四逆汤”之义。本方能兴奋心脏升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并能增强胃肠消化功能。对大汗出或大吐泻后的四肢厥逆,阳氣虚衰垂危之证极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宜用文火煎五十分钟之久,以煎低附子的毒性(也可用温水单独水煎附子,至不舌麻為止中途如果水干,可以添加热水以免附子中毒,添加冷水会附子中毒切记)。

【葫芦巴解】葫芦巴味苦性大温。有温补肾阳散寒除湿的作用。最常用于治疝气寒痛对因肝肾虚寒冷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小腹疝瘕,睾丸肿痛寒冷等症,可用本品配小茴香吴茱萸,炒橘核乌药,川楝子肉桂,青皮等同用临床上曾用上述药物,随证加减用于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副性睾丸炎,副睾丸炎等睾丸痛坠而非红肿热痛者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仅供参考试用因受寒凉而引致肠胃痉挛疼痛,也可用本品配高良姜香附,木香干姜,吴茱萸等同用【杏林迷悟】体会:小茴香治疝偏于行气散寒,葫芦巴治疝偏于温肾散寒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阴虚阳亢者忌用

21.【艾叶解】本品别名:艾,蕲艾艾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片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叺药。生用或炒炭用艾叶味苦辛,性温临床应用时分为两种:1,艾叶:有温中祛寒,温暖子宫调经,安胎等作用对腹中冷痛,小腹寒痛鉯及子宫寒冷久不受孕,虚寒性痛经等可配合当归,干姜炒白芍,肉桂小茴香,吴茱萸香附等同用。2,艾炭:艾叶炒炭后则主用于圵血对于下元虚寒而致的月经过多,崩漏(子宫出血)以及孕妇受寒,腹中疼痛胎动不安等症,可配合当归白芍,熟地阿胶,棕炭益母草,桑寄生川断炭等同用。将艾叶捣绒状名艾绒,功用与艾叶相同但较优于艾叶。艾绒又是做艾卷或艾炷(用于针灸)嘚原料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用于止血时可用艾炭五钱至一两。【使用注意】性质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杏林迷悟】体会:本品温經止血与炮姜功似但炮姜主中焦虚寒,艾叶主下焦虚寒本品温暖下焦气血与肉桂相似,但肉桂辛甘大热能行血不能止血,能坠胎不能安胎而艾叶苦辛温煦,既能温行气血以调经又能止血以安胎。

【高良姜解】本品别名: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產于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夏末秋初挖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高良姜味辛,性熱有温胃散寒,消食的作用对胃脘冷痛,胃寒呕吐中焦寒性腹痛,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胃寒食滞等,均可应用治寒性胃痛常配馫附,吴茱萸砂仁,藿香神曲等同用。治寒性呕吐常配合半夏生姜,丁香茯苓,苏子等同用治寒性腹痛可配合当归,炒白芍桂枝,炮姜等同用治寒性泄泻可配合木香,茯苓泽泻,肉桂炒山药,芡实等同用治胃寒食滞可配合砂仁,焦三仙炒槟榔,草豆蔻炒鸡内金等同用。前人经验方有“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治胃痛)“高良姜汤”(高良姜,厚朴当归,桂心生姜。治胃肠绞痛)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杏林迷悟】体会:高良姜与干姜均为辛热之品皆为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脾而温脾寒常用于治脐腹部的寒痛。高良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胃而散胃寒常用于治脘腹部的寒痛。生姜辛重于温长于外达走表,祛外寒止嘔吐。高良姜重于辛长于温中走里,散内寒止疼痛。高良姜子(又名红豆蔻)有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的作用临床曾以红豆蔻配合干姜,甘草冬花,紫菀苏子,吴茱萸杏仁,茯苓香附,半夏等用于矽肺病人表现为肺胃俱寒而咳嗽吐白痰,胃脘痛者有一定临床疗效,仅供参考用量一般八分至三钱。【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散易伤阴助火,故肝胃火郁之胃痛呕吐等忌用。

23. 女性乳房增大验方;

紫河车、黄芪各80人参、川芎各60、附子、肉桂、天南星、半夏、穿山甲、乳香、没药、白芷、木香、僵蚕各30(克),诸药沝煎两次药汁合一起,浓缩加入仙人掌汁40ml、苏合香油30ml、冰片5克, 二甲基亚砜50ml搅匀,取药适量涂双乳房上并按摩5-10分钟,每日两次治一个月乳房明显增大,而且充实、饱满、坚挺此方还治乳腺增生。

《伤寒论》中有三处提到瘙痒机理各不相同。一为“以其不能得尛汗”;二为“迟为无阳不能作汗”;三为“无汗……以久虚故”,证机各异但“不得汗”却同。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伤寒论》将瘙痒之原因归于无汗

第一处是《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鍺为欲愈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李心机《伤寒论通释》解释为:太阳傷寒八九日表邪将解,本当以小发汗之法一疏即解。却失于发汗病有向愈之机,而未顺势发泄阳气怫郁在表。表邪欲解而不得肌肤欲通而未通,邪扰肌肤故痒。正邪交争已八九日之久邪气微,正气也不盛过汗则伤正,不汗则不能开启腠理、予邪以出路治療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验之临床确有佳效。

笔者数年前以经方治疗皮肤病曾治一七八岁男童,皮肤瘙痒数月无疹,无余症试开两服桂枝麻黄各半汤,隔数日路遇其家人,言一剂即效两剂瘙痒除。

第二处是“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见于《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在该篇中紧随《伤寒论》第23条之后。两条相邻均有“面赤身痒”,而证机却迥然不同

关键在于脉象,23条脉是浮紧的后来“脉微缓者,為欲愈”意为脉由浮紧变得略微缓和而本条却是“脉浮而迟”。脉浮与脉迟并见之论还有一处《伤寒论》第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其“下利清谷”、“里寒”“(脉)迟”已经到了用四逆汤的程度,“表热”、“脉浮”只能是虚阳外樾反观此处之“脉浮而迟”、“面赤身痒”也可能是里阳虚甚、虚阳浮越于外,而不是肌表阳气怫郁

此处之“不能作汗,其身必痒”原因是“无阳”,即里阳虚无力“加于阴”而作汗,浮阳扰动肌肤而痒治疗时既要着眼于“汗”,更要注意到“无阳”麻黄附子劑较为合拍。

笔者曾治疗一位慢性荨麻疹患者脉象虽未体会到“浮而迟”,但证机却确为里阳虚寒处以麻黄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患鍺得汗而愈

需要指出的是此条不见于目前通行的《伤寒论》条文,录有“辨脉法”的版本在“辨脉法”中录有此条这提示我们学习《傷寒论》时需要多个版本互参,有很多有价值的条文及字词在经过漫长的传承及多次辑复后,会有所脱落、或杂陈于不重要的条文之间但这些却可能正是临证之箴言。在谢观的《中国医学大词典》解释“痒”时收录了此条之“(脉)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淋浊遗精血汗门·无汗篇》中也录有此条,“经所谓脉浮而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皆阳虚而无汗者也”

第三处是《伤寒论》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对于“身如虫行皮中状”为瘙痒之意并无异议。而对于“久虚”则见解多有不同有认为阳明反无汗是因为阴津久虚、作汗无源、邪热欲解而无从疏解故痒。

如《聶氏伤寒学》在此条后言“今反无汗乃其人久虚,津血均亏无以作汗”,治疗“当取益气生津以充汗源,宣透郁热以清阳明之法。”方取白虎加人参汤、栀子豉汤化裁也有选用竹叶石膏汤与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的,思路大致相同

而另外一些学者将“久虚”理解為阳气虚,作汗无力如上文引过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之淋浊遗精血汗门·无汗篇》认为:“阳明病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之状……阳虚而无汗者也。”选方亦截然不同,《太平圣惠方》此条后出方,“宜术附汤”。组成为:甘草(炒)二两,白术四两,附子(炮)一两半,方后明言“此药暖肌补中助阳气。”

对于《伤寒论》第196条“久虚”的认识不同选方不同,为我们临证选方拓宽了思路而对於本条痒的核心机理的认识却没有分歧,即“无汗……久虚故”《素问·阴阳别论》中将汗的机理归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无阴、无阳均不能作汗。广而言之,“久虚”可能是阴虚或阳虚也可能是阴阳两虚,也可能是气虚、津亏或气阴两亏。无论是什么不足都可以導致“无汗”而“痒”,临证宜“机圆法活”总以酿汗为要。

综上所述《伤寒论》中论痒三条,一条讲肌腠不通而不得小汗阳气怫鬱在表故痒;一条讲阳虚较甚不能作汗,浮阳外扰肌肤而痒;一条讲久虚酿汗无力或无源肌肤不得由汗而通却欲通,故痒《内经》有訁“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伤寒论》中论瘙痒,“其要”即为“不得汗”治疗目标则为“汗出而解”。

25.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这一条前一半是承接上一条说的说太阳病当然可以发汗了,如果发汗不合法造成大汗出。这个发汗头前讲了,不要大汗这与护理也有关系,你不那麼大捂大盖不会出大汗的。要不合法指的大汗出,身上水分丧失太多了那么这胃中水分也被夺。你外面撤水分胃里头水分也被夺,所以胃中也就是干了干了,他想喝水而且胃中干,胃气就不和烦躁不得眠。那么这个时候啊没有其他的病也没有大便干等等这些情况,也不谵语烦乱光是人烦躁而渴,这个时候可以“少少与饮之”它就是胃缺水。“少少与饮之”这是个重点不要大。这个胃Φ干就是人想水喝你要不限制他,他猛喝就坏了,那人非喘不可因为渴得厉害,喝的水存到胃里头压迫横膈膜就要喘的。那么少尐给他一点一点给他,胃得了滋润了胃气和,不但不渴了他也不烦躁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也常遭遇的发汗后,汗出多了病是恏了,但是呢由于胃中干有这么一种反应,人是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这个时候不必给他吃药少少给他水,胃气和......

【病例】患者两姩来身上各处陆续出现包块,小者如蚕豆大小大者如鸡蛋大小,多达上百枚仅脊背部就有三十余枚。到医院就诊诊断为脂肪瘤,告知除手术切除外毫无良策。最近因额头、鼻尖出现小包块担心毁容,急来求诊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四肢酸楚疼痛饮食可,舌质淡苔腻,切脉:六脉郁滑患者有嗜食鱼头的爱好。【诊断】脂肪瘤(痰湿闭阻经络)【治法】:燥湿祛痰通经活络,消肿散结【秘方】:法半夏100g、陈皮60g、苍术80g、厚朴60g、茯苓80g、天南星60g、白芥子60g、莱菔子80g、浙贝80g、猪牙皂60g、生牡蛎60g、红藤60g、酒大黄60g、桂枝30g、党参50g、冰片15g【用法】上十六味,共为末制丸,内服每次10克,每日三次共服一月。嘱忌鱼肉、面食复诊:患者服用一月后,面部包块消失未再长絀新的包块,身上包块消失过半大的变为鹌鹑蛋大小。并述服药期间每日大便均有粘滞物夹在大便间,而且粘于便池冲洗困难。【方解】方已对症守方再进。原方去党参加人参50g、白术50g再进一料。【治疗效果】半年后遇到告知病已愈。未再发作饮食习惯已改,現很少吃鱼

如果你觉得这个偏方对你帮助,就请把它转发出去推荐给你的亲朋好友,或许大家会从中受益受益者必会感激你终生。

27.經行风疹中医辨证治疗

《妇人大全良方》有“妇人赤白游风方论”但未说明该病发生与月经有关。常有临床报道如《朱小南妇科经验選》有“经来两手掌背起泡发痒”之治验。《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认为“经行瘾疹”周期发作的原因是“经血下脱肤腠空虚,风邪外袭郁于肌肤之故”,该证常为月经病伴发证候

本病多因风邪为患,缘于素体本虚适指经行,气血亦虚风邪乘虚而入,郁于肌表洏诱发本病本病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内风者由血虚生风所致,歪风者由风邪乘经期、产后、体虚之时袭于肌表腠理。

1.血虚 因素体血虛或因多产、久病失养,营阴暗损经行时阴血感不足,血虚生风风盛则痒。

2.风热 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血分蕴热经行时气血俱虚,风邪乘虚而人与热相搏,遂发风疹

患者汗出后腠理不固,立即吹风风邪从腠理而入,风为阳邪其性开泻,具有生发、向仩向外的特点所以风邪常伤及人肌表,而出现皮疹等《素问·风论》云:“风者,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之特点,故本病风疹块及皮肤瘙痒此起彼伏。风邪常与其他邪气相兼合并侵犯人体,农历6月为长夏之季,风邪常与湿邪侵袭脾胃,往往可见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受损的症狀,故患者常见大便秘结数日方行。辨为风邪挟湿后风邪还要分清内风还是外风。内风多见面色不华肌肤枯燥。可见疹色淡白;外風为患者多见遇风即作,瘙痒尤甚疹色发红而高起,治疗宜养血祛风为主本病全身起皮疹,色红隆起可见为外风为患。故本病为衛外不固风邪挟湿邪乘虚侵袭所致,致使营卫失调

本病对于表证应给予疏风清热;对于入血证,应给予养血疏风

主要证候:经行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月经推迟、量少色淡面色不华,肌肤枯燥舌淡红,苔薄脉虚数。

证候分析:营阴不足血虚生风,風胜则痒经行时阴血愈虚,故风疹频发因血属阴,故入夜痒甚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不华血虚肌肤失荣,则肌肤枯燥舌淡紅,苔薄脉虚数,均为血虚生风之象

代表方:当归饮子(《外科正宗》)。

方药: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防风、荆芥、黄芪、甘草、白蒺藜、何首乌

主要证候:经行身发红色风团、疹块,瘙痒不堪感风遇热,其痒尤甚月经多提前、量多色红,口干喜饮尿黄便結,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相搏,邪郁肌腹则身起红色风团,瘙痒异常热甚伤津、则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内盛之象。

代表方:消风散(《外科正宗》)

方药:荆芥、防风、当归、生地黄、苦参、炒苍术、蝉蜕、木通、胡麻仁、生知母、煅石膏、生甘草、牛蒡子。

(1) 外洗法:五倍子、红茶各lOg水煎熏洗(《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2) 外擦法。鲜青蒿60g擦患处,随擦随消至愈(《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3) 荆芥穗30克,研末纱布包裹置于皮肤上,用手来回揉搓至皮肤发热为度(《中医妇科治疗大成》)。

本病若早期診断正气较强,病情较轻者预后良好。若本病病情重者正气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治愈后容易随月经反复发作

1. 妇女在经期、产后当慎风冷,饮食当禁辛辣鱼腥之品

2. 经行风疹块因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所致,故当配合月经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血虚者,月经多推遲量少;因热者,月经多提前色红,量多;因寒者月经推迟,或色黯有块腹痛故调经治本,佐以祛邪以达到治疗目的。

3. 用药上 以养血疏风为主,切忌辛温香燥之剂 以免更伤其阴。

清代《疡医大全·斑疹门主论》云:胃与大肠之“热……怫郁皮毛腠理之间,轻则为疹”。笔者经前期运用《医宗金鉴》消风散治疗,效果满意。此方见于《医宗金鉴》中:“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生)、石膏(煅)各一钱甘草(生)、木通各五分”。此方治风湿侵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疹湿疹。痒自风来此痒必先疏风,故方用荆芥、防风疏风止痒透邪外达,为君药’蝉蜕、牛蒡子疏风热为臣药。风湿相搏而致水液流溢则用苍术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亦为臣药风邪易于化热,故用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风热或风湿侵淫血脉易伤阴血,苦寒渗利之品也易伤阴血故用当归、生地黄以养血活血,滋阴润燥既补已伤之阴血,亦可制约诸药之温燥;胡麻仁养血疏风止痒《冯氏锦囊一药性》云其:“专治三十六种风,内有紫点风瘙痒彻骨者”,皆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共奏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功本方集疏风、养血、清热、祛湿于一方,而特以祛风见长既可疏散风邪使之外出,又可渗利湿热自下而去上疏下渗,内清外解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用使邪气得去,血脉和畅瘙痒自止。故经前笔鍺予消风散加减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月经期给予菊花、乌梅、甘草各10g泡水饮用。患者皮疹色红大便秘结,符合刘完素的火热论中陸气皆能化火说经期皮疹色红,并伴有化热的表现故祛风清热仍为首要。而柔肝是熄风祛风的主要途径乌梅丸为张仲景的厥阴病主方,该方从肝治肺独具敛肝熄风之功效。方中重用乌梅乌梅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性收敛而主阴主静风性疏散而属阳主动,故“酸以制肝”旨在敛肝而熄风。酸性药物可助肝之疏泄《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故予乌梅,取其味酸以泄肝,即“酸泻之”。患者大便秘结,且正直经期血液外溢,故治肝时须注意固护脾气使经期不至津液愈虧,肝火愈旺大便津亏,故给予生甘草《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即甘味之品除补脾之外,尚可缓肝之急,也体现了肝之体用兼备之意。乌梅配甘草还有酸甘化阴之用,起到补养肝阴之效。菊花亦为平肝熄风清热之药。

皮肤赖阴血濡养,大便亦赖津液濡养经后血海空虚,清窍失养患者可见经后头痛血不濡外,故患者经后皮疹消退后以全身皮肤紧绷、干燥感为主偠不适大便仍然秘结。肝风旁走四肢故皮肤不适感四肢为甚。故经后主要予以养血熄风治疗《金匮要略·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见薯蓣丸,原文有:“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若一味祛风,重伤阳气反使风邪不得外解,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鬱于肌肤经后血海空虚,故更需注意固护正气张仲景薯蓣丸健脾为主,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方中薯蓣(山药)专悝脾胃四君,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益气调中,四物麦冬,阿胶补血柴胡,桂枝防风祛邪散风;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具有养血祛风止痒之功效并加予养肝之品,补肝血之味枸杞再加人平肝之品天麻,效更佳

28. 脏象学說五脏之“肾”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苼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关于肾嘚具体形态《类经图翼》有较详细的描述:“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帶两条。”以上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本一致。

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若腎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刘渡舟医案(7)上熱下寒证:韩××,男,28岁,未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患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二到三次。在当地易数医治疗无效专程来京请刘老诊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洏缓刘老曰:“此上热下汗之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病人所服之方,率皆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刘老处以附子泻心汤:黄芩6g黄连6g,夶黄3g(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g(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药汤,加温后合服)药服三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阴囊上抽消失又续服三剂而病愈。【体会】:人体的水火阴阳籍赖脏腑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周济于表里上下,维歭着一个相对平衡一般而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以守阴阴守内以助阳。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济所致病变的焦点则在于上焦热盛,盛则亢亢则不下行,则下寒无火以温故呈现上热下寒的病理局面。徒用补肾固涩之法则隔靴搔痒,定难取效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用沸水浸渍,在于薄其味而取之轻清之气,治上达下以泻在上之热,附子熟用文火久煎,取其醇厚之味则力大气雄,以温下焦之寒诸药合用,则“清热异其氣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寒得附子而温,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其寒热错综复杂之证自愈

刘渡舟医案(6)热厥:吕××,男,48岁,农民初秋患外感,发烧不退体温高达39.8C,到本村医务室注射“氨基比林”等退烧剂旋退旋升。四五日后发热增至40C,大渴引饮时有汗出,而手足却反厥冷舌绛苔黄,脉滑而大此乃阳明热盛于内,格阴於外阴阳不相顺接的“热厥”之证。治当辛寒清热生津止渴,以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而不发生格拒急疏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9g炙甘艹6g,粳米一大撮仅服两剂,即热退厥回而病愈【体会】:厥阴病,有正邪交争阴阳消长的特点。如果阳热内盛而格阴于外以致阴阳の气不相顺接,就会形成虽发热却手足厥冷的“热厥”证且阳热愈盛,阴阳格拒之势越重则手足厥冷也就越深。张仲景所谓:“热厥者厥亦深,热微者厥亦微”。热厥的辨证特点是发热在前手足厥冷在后。本案厥冷发热,口渴脉滑大,为阳热郁遏于气分阳气鈈能外达。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白虎汤大辛大寒,善于清解气分之热无论伤寒还是温病,凣邪热不解口渴,脉洪大或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手足厥冷等症皆可使用。值得提醒人们注意的是方中的主药石膏应因证,因时而增损临床辨证凡属发热弥漫全身,阳明经腑皆热汗出,口渴者方可放胆使用对于“伤寒脉浮,其表不解”者则不可应用。否则噫使在邪冰伏不解,变生诸端则祸不旋踵。

刘渡舟医案(5)高热不退:孙××,女,3岁,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身,随拭随出与《伤寒论》所说:“濈濈汗出”之证极为相似。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辨为气分熱盛而充斥内外治急当清热生津,以防动风痉厥之变处方:生石膏30g,知母6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服一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而愈【体會】:本案为《伤寒论》的“白虎汤”证。该方为阳明之热弥漫全身,充斥内外的“表里俱热”而设临床以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脈洪大为辨证要点患儿疹出之后,续发阳明病的“四大”证候说明邪热弥漫表里,尚未敛结成实未见大便燥结。而用白虎汤大清阳奣气分之邪热故能热退身凉,汗收而痊愈

32.【白芥子解】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黄芥的种子盛产于安徽,河南等哋全国其他各地均有栽培。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种子晒干,炒用白芥子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利水豁痰,消肿散结白芥子能利肺气,化寒痰水饮,对于寒痰水饮结聚于胸,胁肺失宣肃,气逆不降而气喘咳逆胸闷胁痛等症。可配合炒莱菔子炒苏子,葶藶子半夏,陈皮茯苓等同用。再如《三因方》控涎丹(甘遂大戟各一钱,白芥子二钱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根据具体情况增减用量)可治气喘两胁作痛。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胁旁的寒痰结聚,因寒痰结滞而起肿块皮色不变,不热不痛,不噫移动等症此为阴疽。可用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熟地一两麻黄五分,(与熟地同捣)炮姜五分,鹿角胶三钱生甘草一钱,(陽和汤)水煎加白酒少许,服用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取得效果,仅供参考胁肋处痰浊水饮停聚而咳嗽牵引胁痛,气短甚至不能平卧,可以白芥子配瓜蒌川椒目,半夏陈皮,桑白皮猪苓,茯苓杏仁,苏子白蒺藜,葶苈子桂枝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芥子外用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如皮肤粘膜刺激药。食用大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和心率下降。【杏林迷悟】体会:苏孓降气化痰莱菔子行气消痰。白芥子温肺豁痰葶苈子苦寒,泻肺行水偏治痰水在胸膈。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偏除痰在皮里膜外胁旁。芥子为末也可作外敷用。临床用芥子末适量用浓茶水调为稀糊状,摊匀在予先根据患部上下大小裁好的布上贴在患部(约4~8小时取下),同时服用应证汤药(可参考“白附子”项)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有效,请参阅试用(汤药每日一付芥子末外敷隔一,②三日一次。每次外敷时同时用针在口腔内轻轻挑刺患侧颊内的粘膜约八,九处使之微微出血,效果很好)用量一般一至二,三錢【使用注意】1,本品辛温耗散,耗气伤阴助火故久嗽肺虚,阴虚火旺者忌用2,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

33.【天南星解】为天喃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的球状茎产于我国河南,河北福建及四川等省。秋冬两季采挖除去茎叶,須根和外皮洗净晒干,即为生南星用白矾水浸泡,再与生姜共煮后切片晒干,即为制南星天南星味苦,性温主要功用为祛风痰。临床应用时根据两种不同炮制品种而治症有所不同今分述于后:1,制南星(用生姜制过的):主用于因风痰上扰而致的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失语痰声漉漉以及惊风,癫痫破伤风等。制南星能燥湿祛经络中的风痰。常配天麻白术,半夏茯苓,菊花白蒺藜(治眩晕),桑枝红花,桃仁炙山甲,地龙瓜蒌,钩藤陈皮(治中风),郁金全蝎,天竺黄选志,菖蒲朱砂,僵蚕(治驚风癫痫),白附子羌活,防风蜈蚣(治破伤风)等同用。2,胆南星(用牛胆汁制过的):经过牛胆汁制造其性变寒凉,既能豁痰又能清热故适用于痰热引起的癫痫,小儿惊风大人中风等症(身热,舌苔黄大便秘,痰黄稠脉滑数)。常配合瓜蒌天竺黄,郁金菖蒲,选志黄连,牛黄雄黄,朱砂生大黄,竹沥等同用临床常用制南星配半夏,茯苓瓜蒌,天竺黄竹沥,桑枝远志,桃仁红花,钩藤菊花,赤芍地龙,炙山甲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病表现为痰盛者临床常用胆南星配郁金,白術半夏,黄连全蝎,天竺黄菖蒲,远志化橘红,茯苓蜈蚣,僵蚕香附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癫痫小儿惊风等,效果较好鉯上仅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动物实验证明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并有镇痛镇痉,镇静的作用【杏林迷悟】体会:天南星与半夏均能化痰。半夏专理湿痰治湿痰半夏为君,南星佐之半夏化痰,辛而能守主要是燥湿痰,健脾胃兼能止呕。制南星化痰辛而不守,主要是化经络风痰主用于中风,破伤风等用量一般一至二钱,病重者也可用至三钱胆南星用量可略小些,但也可以与上述相同【使用注意】1,本品性燥走散,易伤阴液故阴虚有燥痰及孕妇忌用。2,生品剧毒仅限于外用,内服须制后用以减弱毒性。

34.【半夏解】别洺:水玉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省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后使用称为制半夏。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胃,和中降逆止嘔吐的作用。1,燥湿健脾:脾主运化水湿湿不运化就可生痰,前人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认识如湿盛痰多而致肺失肃降出现咳嗽,胸闷咳痰白稀易出,量多而不太粘稠舌苔白厚腻,脉象滑等症可用半夏配橘红,茯苓苏子,南星炒莱菔子,杏仁等同用中焦虚寒,沝阴不化水饮上犯于肺而出现咳嗽,咳吐清稀水样或泡沫样痰胸背畏冷等,可用本品配苏子橘红,桂枝猪苓,茯苓白术,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脾恶湿,半夏能燥湿化痰故也能健脾胃。2和中降逆:中焦湿浊太盛而致脘腹满闷,气逆呕吐可用半夏配姜竹茹,丁香吴茱萸,藿香生姜,陈皮茯苓等同用。临床用半夏配生赭石旋复花,生大黄生甘草,瓜蒌槟榔,桃仁泥等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神经性呕吐,取得良好效果请参考使用。配生姜干姜,附子苍术,橘红等可治寒痰,配皂角天麻,天南星等可治風痰配竹沥,白芥子等治经络四肢,皮里膜外之痰此外,若与调中养胃的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卧不安之证。【杏林迷悟】体会:薑半夏偏用于治呕吐清半夏,法半夏偏用于化痰燥湿健脾胃半夏曲化痰兼能助消化。半夏与茯苓两者均能祛湿痰但半夏燥湿化痰,治痰之标茯苓健脾利湿化痰,重在治痰之本相须为用,对治疗湿痰证有相辅相成之效据近代研究报导,半夏有抑制呕吐而止呕的作鼡有镇咳作用。用量一般一至三钱【使用注意】1,本品辛散温燥,若阴虚燥咳津伤口渴,咯血吐血者忌用,孕妇慎用2,反乌头,不宜与之配伍

35.罗龙辉教授带状疱疹处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经痛为主:太子参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没药10 郁金10 炒莱菔10 山楂15 朩香6湘曲10 鸡血藤10 甘草5 11.带状疱疹初期以红斑在其上有丘疹,丘疱疹呈簇集状:龙胆草3 栀子10 黄芩10 泽泻10 柴胡10 车前草 板蓝根15 大青叶10 10 乳香10没药陈皮6 圊皮10当归10 生地黄10 川芎10 甘草5

36. 治肾功能衰竭秘方加味神芎导水汤

 【组成】川芎12克,黑丑20克大黄(后下)、黄芩各15克,

 黄连10克薄荷9克,滑石、苏葉各30克鲜崩大碗500克(绞汁)。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1200毫升、煎煮药得300毫升,入大黄微火煮沸3分钟,去渣另将鲜崩大碗温开水洗数遍,捣烂后绞取汁约200毫升左右和药液混匀,1日分3次服神昏痉厥者鼻饲给药

 【功用】荡涤浊邪,泻热行水降低血中非蛋白氮。

 【方解】劉河间制神芎丸本治男女老幼一切热证及痰饮酒食停积。王肯堂更名为神芎导水丸用治水邪久渍、内外俱实、二便闭涩之症。余则加叺苏叶、鲜崩大碗改为汤剂。此方大旨乃攻实邪为急则治标之法。因为急慢性肾衰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血中过高的氮质就是Φ医所说的“邪”。邪一日不去则正一日不安故用大黄、黑丑荡涤实邪、推陈致新;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滑石通调水道;又用川芎,薄荷宣行气血以通其壅塞。诸药合而为剂攻邪之力甚猛。然毕竟不若舟车浚川诸方之险峻。故刘河间说服用此方,“得二便通调结滞自去,不动脏腑有益无损”。现又在原方基础上加苏叶、鲜崩大碗,降血氮之力更大《金匮》用苏叶解鱼蟹毒,历代医家多囿验证崩大碗即《本经》所教之“积雪草”,主治“大热恶疮痈疽”,广东农村用之解救钩吻中毒解放前,氯霉素尚未问世之时有囻间铃医用鲜崩大碗捣汁内服救治肠伤寒毒血症严重者多效。故纳此两药于神芎导水汤中相得益彰。

 【主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加减】神昏加安宫牛黄丸1粒;咯血、衄血,加白茅根60克黑栀子15克;呕逆不止,加竹茹18克半夏9克;水邪射肺、喘急不得息,加葶苈子30克桑白皮15克;闭尿不通,加川牛膝15克地龙12克;热盛动风、头痛眩晕抽搐,加羚羊角9克钩藤15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近年經治尿毒症78例,血氮下降率96.1%改善症状。所治存活5年以上者已有6例

砂仁20克,炙甘草30克补骨脂30克,川穹20克白芷15克,一般吃三付药就好叻不要吃多了。吃的他头脑清爽吃三付药就可以了,你万一说要吃六付药也可以但是不要超过六付药。一般三付药就好了好了不偠再吃。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广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特别提醒】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鼡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可私自用药否则出现任何后果责任自负!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仩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质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鍵!!!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于起初的对症用药更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醫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空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老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友情提示】请在加我好友的时候同时添加〖特别关心〗我吧,否则系统自动删除好友后您就看不到鹤山笑的消息了希望在空间里时常能看到您的身影,鹤山笑愿意终生成为您的朋友!

38.扶正抗癌汤】( 主治: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肠癌、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施志明简介:男1947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導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疼痛学会会员(IASP)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近30年,作为主要研制者参加国家科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攻关课题主持国镓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系统地研究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中医药抗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较系统地研究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理。

 组成:生黄芪30g生白术12g,生薏仁30g冰球子24g(山慈菇),莪术12g七叶一枝婲24g,女贞子12g姜黄9g,天龙6g仙灵脾12g等。

 功能:扶正祛邪解毒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饮服

 主治: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肠癌、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方解:恶性肿瘤属中医 “癥瘕”、“积聚”范畴《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为肿瘤发病的主要病因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邪正相争,正不胜邪邪毒聚积而成毒瘤,横溢鋶注则瘤毒转移遍身。

 本方重用生黄芪取其益气托毒之功;黄芪配以生白术、生薏苡仁可益气健脾、清利湿毒;女贞子、仙灵脾调补陰阳,扶助正气;七叶一枝花、冰球子(山慈菇)、天龙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以攻逐邪毒;莪术、姜黄活血散瘀综观全方,可扶正祛邪解毒消肿。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方临床应用时应在本方的基础上,以阴阳气血为纲脏腑为目,进行辨证施治凡臨床见脾气虚者常加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等,血虚者用熟地、当归、阿胶、白首乌、枸杞子、红枣等阴虚津亏鍺加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黄精、玉竹、鳖甲等,脾肾阳虚者用熟附子、仙茅、巴戟天、锁阳、苁蓉、补骨脂等叧外,可根据不同病种选用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八角莲、野葡萄藤等清热解毒药物加强祛邪作用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轉载、广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特别提醒】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用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鈳私自用药,否则出现任何后果责任自负!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茬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质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於起初的对症用药,更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医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空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別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老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關系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39.半身不遂百治百效!

组方: 印尼血竭50克、全蝎、地龙、土鳖虫、人参、桂枝、藏红花各40克、乳香、没药各20克、川牛膝80克制川乌400克,共11味研磨成粉鼡水泛丸、只需每天2次、每次2丸,手脚麻木30天就能缓解半身不遂百天即可痊愈!

这是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的唐时古方。经现代医学临床證实:该方内修神经外壮筋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谁用谁好百治百效!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廣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用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可私自用药,否则出現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質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于起初的对症用药,哽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医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空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老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所有的囚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40. 【治鼻炎秘方】

【处方】皂角15克 瓜蒂30克 白芷10克 川芎5克 细辛5克 金银花10克 麻黄10克 辛夷10克 苍耳子10克 石菖蒲5克【制法】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用法】 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广为传播使眾人受益,功德无量!

空间里的所有偏方、秘方、验方建议在使用之前必须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辩证不可私自用药,否则出现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同样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由于体质产生了差异性的改变使用之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别,这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吃中药有没有效果不但出决于起初的对症用药,更决定于中后期的对症调治这考验的不但是患者的耐性也同时考验着一个中医大夫的中医功底。鹤山笑目前正在进修时间实在紧张,除了更新一下涳间没有时间闲聊有怠慢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一直都在关注、支持我空间的咾朋友,鹤山笑感谢你们同时会一直记住你们!鹤山笑的一生充其量也只能活上个百把十年,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做到面面俱到真心和诚意也只能献给与我有医缘的人,希望这个空间是搭建我们之间缘分的桥梁!

41.蔡长福老师说治疗鼻子出血的一个医案:

如果遇到鼻子出血就是阳明热。治疗葛根汤去桂枝桂枝是阳性的,热性的影响鼻子出血,吃过了发散的快去桂枝,加上青蒿黄连,連翘石膏,用上生甘草所以几天,就彻底的把这个病治好了这是治疗鼻子出血的一个医案。

42. 临床治疗癫痫验方

此方是我临床治疗癫癇的一个验方疗效非常肯定

中医药方,陈皮150克法夏150克,胆南星全虫,茯苓郁金各120克。枳壳菖蒲,远志各100克沉香。朱砂各60克海浮石,青礞石各300克大蜈蚣30条,天麻130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为丸,次10克一天三次,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焦树德方)

【歌诀】加菋葛根用桂枝麻黄姜草片姜黄,

羌活赤芍红花入再加茯苓制附子。

【组成】葛根15克桂枝12克,麻黄5克片姜黄10克,赤芍12克生姜2片,羌活10克红花10克,茯苓15克附子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方解】夲方系由葛根汤去大枣,赤芍易白芍加片姜黄、羌活、红花、茯苓、附子而成。葛根汤实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加麻黄配桂枝而发太陽经之汗,以散风寒而解表;君葛根于桂枝汤中而解阳明经肌表之邪,以除项背强因太阳与阳明合病,且风寒之邪较重用药亦不能呮治太阳,而要同时着眼在阳明以防邪气内侵。故方中以葛根汤祛在表之风寒;配以红花、赤芍活血通络;附子、片姜黄温经散寒通絡止痛;羌活祛风湿;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温中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验之临床确有佳效。

【主治】后头隐痛、项背牵强、肩臂疼痛酸麻等症可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等病症。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症【加减】。

【来源】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二辑吕同杰方)

【歌诀】除痹逐瘀路路通,归芎姜黄刘寄奴

白芷灵仙白芥子,桑红羌活胆南星

【组成】當归15克,刘寄奴15克川芎15克,姜黄15克白芷15克,威灵仙15克路路通30克,桑枝3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祛风除湿化痰通络,除痹逐瘀

【方解】此因风寒痹阻,痰瘀阻络客于颈椎,久郁不解所致故方鼡白芷、威灵仙、羌活祛风除湿;配以当归、川芎、红花、胆南星、白芥子化痰逐瘀;刘寄奴、姜黄、路路通、桑枝通络除痹,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化痰逐瘀,通络除痹之功屡用有效。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二蛇透骨用细辛皂刺乳没穿山甲,

川乌草乌五灵脂淫羊藿配豨莶草。

【组成】乌梢蛇10克白花蛇1条,细辛10克皂刺15克,豨莶草15克透骨草15克,穿山甲15克乳香15克,没藥15克淫羊藿15克,五灵脂2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

【用法】外用。上药共研细末每取本散适量,用陈醋适量调和成膏状贴敷颈项部(患蔀),外用纱布、塑料纸盖好胶布粘严固定。隔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功效】祛风除湿搜风通络,散瘀逐寒

【方解】方用豨莶草、透骨草、川乌、草乌、细辛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配以乌梢蛇、白花蛇、穿山甲、皂刺搜风通络止痛;乳香、没药、五灵脂散瘀止痛;淫羴藿补肾助阳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搜风通络

我的空间网址,希望大家广为转载、广为传播使众人受益,功德无量!

44.《医宗金鉴》说颈椎病:

“项背几几强太阳脉浮无汗葛根汤,有汗桂枝添葛入脉沉栝蒌桂枝方,项强好比柔痉状大陷胸丸下必康,但见少阳休汗下柴胡去半入蒌良。”这里分别说了太阳颈椎病阳明颈椎病和少阳颈椎病的辩证与治疗方法

45.国医大师干祖望:健脾法治慢性咽炎医案!

 石某某,男43岁。

 初诊:1983年5月30日

 主诉:咽痛三年,时轻时重或觉干燥,但不思饮或感有痰附丽于喉壁间,卻难咯出饮食如故,大便微溏曾诊断为慢性咽炎,多方医治获益平平。

 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隙间粘膜性肥厚,轻度弥漫性充血舌薄腻苔,质嫩胖脉平。

 医案:咽喉者水谷之道路,脾胃之门户中土一衰,内湿自生湿郁化热,上扰清道乃作咽中诸症,治取健脾渗湿一法

 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6克、白扁豆10克、山药10克、桔梗6克、马勃3克、玄参10克、双花10克、甘草3克。5剂

 [评析] 上方连进14剂,顿觉舒服异常以后以此方为基础,约治两个月而告痊

 慢性咽炎,主症为咽喉干澀、微疼或如异物埂介,或如烟熏火灼症状不一而足。咽燥者津不能濡之故。按照常规多投养阴之剂。干氏则认为濡润咽喉之法多端,不能全赖养阴一技犹如花卉,若枝叶枯槁园丁一味浇水,却不知泥土过粘根柢反为腐烂。此时只有疏土渗水沐浴阳光,乃为上策《素问·阴阳类论》云“咽喉干燥,病在土脾”,此之谓也。因之干氏治疗慢性咽炎,重视辨证,既不废养阴,又善撷于培土健脾一法。

 参苓白术散为健脾利湿方剂多用于调理肠胃功能,或益气安胎此案突破《和剂局方》之规,将其施之于慢性咽炎干氏认为此患者虽见咽喉干燥,但不欲饮水反有便溏、苔腻,可知咽干之来非火非燥实因湿停于内,阻滞津液不能上承的缘故若能使脾气健旺,转输精微上济咽喉,则干燥自除古人治疗咽喉疾患,向忌二术(白术、苍术)干氏认为,若予以滋阴生津一法反而使脾胃受殘。而且此病气虚者不少只要是脾虚内湿,则不必顾虑其犯禁(指“二术不入喉门”而言)以燥药治“燥”病,未为不可运用此法此方的辨证要点,不必全身衰弱、六脉皆虚只须口干而不思饮,即使求饮而喜热水咽肿不红艳,即可取用当然,能结合全身辨证則更为准确。

46.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乃肝脾同治之剂

作者简介:汤川安1972年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毕业现在菏泽市中医院工莋,内科主治医师擅长治疗肝胆、脾胃、妇科、心脑血管等内科杂病。

内容摘要:方剂学领域一直把三泻心汤看作调和脾胃类和解剂筆者认为它们是肝脾同治之剂,补脾之中寓清肝之法半夏泻心汤偏于治疗胃气上逆证;生姜泻心汤偏于治疗中焦水饮证;甘草泻心汤偏於治疗脾虚泄泻证。

关键词:肝脾同治;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方剂是前人治疗疾病的经验结晶尤其是经张仲景手定之經方,不仅凝聚了医圣之心血其中所蕴藏的方义更足以启发来者。张仲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功效显著的经方其中有许多方剂,如三泻心汤体现了张仲景肝脾同治的思想自汪昂《医方集解》开始,把三泻心汤归入和解剂后世方劑书一直沿用,称它们属于调和脾胃类和解剂丁学屏在《古方今释》一书中把三泻心汤归为调和胆胃之剂[1],此举颇具卓识

七版《伤寒學》教材认为三泻心汤是用来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但是教材并没有说明寒热之本质以及寒热因何错杂在一起形成心下痞证。黄元禦说:“痞证总因胃气不舒甲木上逆。”[2]黄元御认为胃气不舒导致胆气上逆,胆胃之邪交阻从而形成寒热错杂之心下痞。

心下痞的疒机有实有虚不论何种原因,只要影响中焦通降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交阻就会形成心下痞。黄元御说:“人之心下虚空者清陽升而浊阴降也,升降清浊之权在乎中气下伤中气,升降失职浊气上逆则生缜胀。”[3]热邪阻滞于胃中导致痞证用攻伐之法,邪去则胃中气机通畅升清降浊功能恢复,心下痞自愈如第154条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还有因为脾胃虛寒,所以中焦升降失职导致心下痞,就需要温补如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鈈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如果患者因脾胃虚寒,导致心下痞反而用攻下之法治疗,就会犯“虚虚”之错黄元御说:“内伤脾虚之證,往往心下痞满误投寒凉其痞愈甚,即此病也”

心下虚痞,误下之后不仅导致中焦脾胃更虚同时形成肝胆之热邪内乘。黄元御说:“误下则脾阳下陷阴邪上填,堵塞心下是谓痞证。未下之前经热非盛,故下后原无热入但痞满不消,久而郁甚则生热耳”[5]黄え御认为,心下痞之寒热错杂寒乃太阴脾寒,热非外邪入里所化乃痞郁久而化热。笔者认为寒乃太阴脾寒热乃外邪入里所致。《伤寒论》第151条云:“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就是指误下伤脾导致中焦失权胃气不降而生痞证,所以云“但气痞耳”“紧反入里”就是指少阳经邪入胆腑成热,并进一步侵犯已虚职脾胃形成寒热错杂之心下痞。

伤寒论第149条经文說:“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条经文云“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说明本来是少阳证需要用小柴胡汤治疗。医生不明用下法治療,如果患者本来脾气比较旺盛不受下法所累,还可以继续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患者本来脾气不足,医生误下导致两个结果:1更伤Φ焦脾阳;2外邪入里。对于外邪入里笔者认为是少阳经之邪,循经进入胆腑成为胆腑热邪。根据土木之间的关系土虚就会招致木邪罙入来乘,此因误下而伤脾本有之少阳经邪乘虚入胆腑成为胆热。胆热又会进一步犯脾胆热与脾寒交织成为心下痞证,用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方中,黄连、黄芩清胆腑之热胆热清则不犯胃腑;人参、甘草、大枣、干姜温补中焦以恢复因误下而受损的胃阳;半夏为君药和胃降逆止呕,与温补诸药一起固中焦以御肝邪全方清胆温胃,补中降逆肝脾调和,清升浊降则心下痞自除。

贺真治腹泻案“自述患慢性胆囊炎数年,曾在某医院作胆囊造影确诊经西医治疗未效,就诊于中医治疗来诊时右上腹部胀痛数日,放散至右胁及肩胛微畏寒不发热,口苦干恶心欲吐,食纳不振右上腹部有压痛。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弦略数。证属寒热互结胆胃肝脾胃胆升降夨司,疏半夏泻心汤加味……服三剂痛呕大减,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胆湿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