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疗养院南京军区疗养院到山叠泉多少距离?

南昌-庐山三日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南昌-庐山三日游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华网福建频道地方网群-宁德
&&※ 宁 德 概 况
&&&&  宁德俗称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我国“黄金海岸”中段,新设立的地级宁德市是一个新兴滨海城市,土地面积1. 35万平方公里, 直接相邻的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人口320多万人,其中畲族人口 17 万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近30万人。
&&※ 经 济 建 设
您现在的位置:
新华网福建频道
【福州鼓山】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8公里处。北接鼓岭,南临闽江,西连福州平原,东界大磨溪。南北长6公里,东西长4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因山巅巨石形如鼓,每当风雨交加,声似鼓鸣,故名。一般高度海拔700-800米,最高大顶峰海拔919.1米。早在一千多年前鼓山就已名闻遐迩。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
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鼓山大顶峰西南侧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历史的涌泉寺。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苍松翠柏掩映,层峦叠障环抱,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鼓山风景区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5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2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
【福州旗山】  旗山,又名"翠旗山",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境内。它处在福州盆地西部,脉延闽侯县南屿、上街两镇,东西宽约5.4公里,绵延16公里。主峰海拔775米,与福州鼓山遥遥相峙。晋朝郭璞在《迁城记》中写道:"右旗左鼓,全闽二绝"。这右旗即指旗山。  旗山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素有"三十六洞天、一百零八奇岩"之美誉。这里古时曾是佛教圣地,在清朝之前仅山南山北就有"九庵十八寺"。据《闽都记》载,旗山寺观鼎盛时期,曾是"钟声佛号闻十里,路上行人半是僧"。后多次毁于兵匪和火灾,现存8个庵寺。较有名气的有石松寺、注福寺。旗山诸胜景中,以棋盘峰、五峰里、双峰顶、福厝岭、龙泉等景区的景点较为集中,是人们揽胜探幽的好去处。
  棋盘峰位于闽侯南屿镇316国道西侧3公里处,主峰棋盘顶海拔535米。景点以古寺、奇石、洞府为著。石松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初名灵凤寺。宋绍兴十年,寺僧天石在石缝种松,改名石松寺,至今寺左的3棵龙爪松,枝牙横空,苍虬遒劲。该寺木构大殿结构严谨古朴,现仍保存较完好。寺内还有一个宋绍兴年间石槽,刻有"石松寺"及花草鸟禽浮雕。寺后侧岩壁上有"坐禅室"题记,"灵凤山"题刻,植树题记,以及祖天书的七绝诗刻等,均为宋刻。位于石松寺至棋盘峰顶的半山腰小路左旁,有一组巨石林立,似几个形状各异的罗汉,面朝西天跪拜。在罗汉拜西天巨石群中的两块岩石之上,托有一块与众不同的岩石,人称"飞来石"。整块石头高约4米,厚约3米多,抱围10余米。此石底部与下座石接触面极小,1/3悬在峭壁上,似乎摇摇欲坠。  在飞来石东侧,有个大石酷似兽头骨,人称"兽骨石"。在"罗汉拜西天"西侧几十米处有一大石,中间裂开一缝,象一对恋人相拥接吻,情意绵绵。有诗赞云:"雷霹顽石成异景,恰似情侣俩依依。"  从接吻石上行,路右有一大石如床,称"游仙卧床"。路左一巨石上,刻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8个大字。  棋盘峰奇洞主要有3个:游仙洞、勾漏洞和蝙蝠洞。在构成棋盘峰顶的一组巨石下方深数十米的石洞,洞口有摩崖题刻"游仙洞"三个大字,这是明末林应起所题,字体劲秀。洞左边对石耸立,称"侧身岩",仅容游客侧身收腹而过。侧身岩上有明朝林春泽83岁时题刻的"翠旗衍秀"。洞右边为"风雨岩"。  从游仙洞旁边天然石隙攀登上去。站在棋盘峰的绝顶,棋盘峰顶由三块大岩石组成,上面平整,可容纳近百人,象块大棋盘。中间一块岩石窄长,上刻"楚河"、"汉界",另一块岩石上刻有"翠旗山"三个大字。在棋盘石旁石壁上有陈子波、陈子惠的题刻:"携筇觅径上高丘,稍立棋盘怯久留;一局未终人事改,不知尘世几春秋"。传说吕洞宾与铁拐李在此对奕。一日,有一砍柴人略通棋艺,趋前观战。然而一盘棋尚未终局,小伙子回家时已是万物皆非,无一人认识。真是"仙界才一日,世上几百年"。伫立棋盘峰顶,极目纵横,鸟瞰福州全貌,尽收眼底,飘飘若仙。  沿"蹲猴岩"旁小路翻过勾漏峰就到棋盘峰西麓的半山腰,这里就是传说为仙人炼丹处的勾漏洞。洞口是由3块长方形岩石隆起构成。勾漏洞里面大洞套小洞,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又称"连环洞"。洞中有天然的石桌、石椅、石床、石蒲团等。洞壁藤蔓侧挂,洞底水声潺潺,身历其间,别有洞天,超然仙界。古书载:"洞深不可测,藤罗为户,栖禽好作人声,云烟积而成两块"。曾有猎奇者入内探险,但都无人走到勾漏洞的尽头。
  在勾漏洞的下方有"蝙蝠洞"。洞内高二三丈,可容纳五六十人。据说,以前有数百只蝙蝠栖息其中。有一种形如菊花头的特大蝙蝠,展开翅膀犹如小乌鸦。
【福州于山】  于山,福州"三山"之一。因公元前200多年,闽越王无诸曾在重阳节选择于山登高设宴,故又称九日山。汉代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位于福州老城区的东南隅,五一广场的西北侧,海拔52.2米,面积0.47平方公里,怪石嶙峋。山上林木参天,景色秀丽,历为游览胜地。于山名胜古迹甚多,古时称大鳌24奇景,民国后因年久失修,逐渐荒芜。1979年后,开始修复景点。主要景点:白塔、戚公祠、九仙观、天君殿、大士殿等。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摩崖石刻100多处。  于山白塔,高七层,八角粉妆素裹,登塔顶纵览全市景色,令人心胸豁然开阔。白塔始建于唐天复二年(902年),系为王审知为庆祝母寿,报恩当孝子所建。因在山西麓坡地上挖基时,掘出一颗五彩宝珠,故将塔命名为"报恩多宝定光塔"。附属的寺庙亦称"定光塔寺"。在白塔的正南方有一座由青石盘龙大柱撑起的庙宇,人称"法雨堂",曾是和尚打坐诵经做功课的地方。相传,古时福州干旱,有和尚义收在此积薪自焚祈雨。他的举动感动了福海龙王,偷出东海龙王的令箭为福州普降及时雨。后人感恩在此建了"法雨堂",塑其断臂金身。无独有偶在清朝末年,当中国民族思维极其干旱的时节,有个严复拖着邪猪尾巴"辫子,在法雨堂船政学堂的临时课堂上学习英语和西方进步科技理论,从此走上一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远征之路,为民族思维干旱求得西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甘露,系统地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成为近代启蒙思想家。  从"法雨堂"向东,便进入戚公祠风景区。它是于山文化景观之精华,可以说,不游戚公祠,不算到于山。依山而筑,小巧玲珑的戚公祠厅、平远台、补山精舍、醉石亭影影绰绰地散布在古榕和白玉兰树丛中。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东征得胜,福州老百姓在这里设宴庆功。酒后的戚继光曾在一块形同巨榻的平石上酣睡一阵,后人在此勒"醉石"二字,并建"醉石亭"以纪念。历史传说大多反映人民心中美好的祝愿,是因为有了这块如床巨石才编出了将军醉洒的故事,还是说先有了这美好的故事才有了醉石的命名?但有一点可以相信,抗日战争时期大文豪郁达夫便是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在醉石台上挥毫泼墨引吭高歌《满江红》:"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两个抗倭志士,一个"拔剑光寒倭寇胆,拔云手指天心月";一个空怀壮志最后客死苏门答腊。他们的灵魂在于山上对话交融。  在民族危难之中,在此仰慕仿效戚继光的不只郁达夫一人。如戚公祠南尚有保存完好的平远台,那是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兴建的。八一三事变之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九路军从上海退到福建参加"剿共"。在共产党人的引导下,蔡廷锴等人在于山"补山精舍"策划了"闽变"会议,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位于榕寿岩旁的"补山精舍",原是白塔寺和尚接待达官贵人大施主的地方,因其小巧玲珑而得名。蔡廷锴看上它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便作为"闽变"的指挥部。"补山精舍"的东侧是平远台。平远台上的摩崖石刻分正斜两部分。台石椅同武将的头盔,顶部镇有一方小石塔,这是地震之后术士们怕平远台再度倾斜而施的。  从戚公祠景区东门出来,经廓然台、九仙洞、炼丹井,可望于山之鳌顶峰。在揽鳌亭下有大士殿、护国寺和西龙庵一群古建筑。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的革命军前敌指挥部和总攻阵地便设在这里,如今被辟为福州市博物馆,以图片、实物和图表等,陈列并展示着福州2200年来的历史沿革。  可以说,福州城内的于山是仙山,是灵山。它的精灵来自我们民族千千万万寻求进步的灵魂。他们在这里修炼、在这里求索、在这里献身。在于山的石头上,在这只老神鳌的甲壳上,记载着福州文化,记载着中国历史,记载着人类的进步。它是一座福州文化的丰碑。
【福州乌山】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福州"三山"之一。位市福州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镶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钤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驰名远播。  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从山东南麓拾级登山至天香台,向西折至"冲天台"。相传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携青田白鹤在此地冲天飞逸,后人建"放鹤亭"。亭子后崖石上镌有"古放鹤亭"4字,台侧亦有程师孟篆书"冲天台",遒劲有力。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巨崖,崖顶凌空飞越一天然条岩,称天台桥。此桥险绝,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顺台阶又行数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迤至天章台。元朝杰出诗人萨都剌曾咏有"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苍崖之上。过天章台奋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顶有霹雳岩,此石长达9米,中分两半,微露一隙,据史载,唐嗣圣年间,有一高僧手持《华严经》在此诵读,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为室,高僧遂宴坐其间"。霹雳岩由此得名。  霹雳岩左面石岗上矗有一座长方形亭子。离亭约200步,一块崖石上镌刻着"乌石在、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鹏举,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犯闽,闽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卵,当时身为指挥佥事的的黎公亲率将士,在马尾至闽安镇一线与敌寇浴血作战,杀得倭寇弃尸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复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纪念这一位民族英雄。  霹雳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清冷"是静肃之意,意在勉励自己为国家干事。可是他华而不实,时常摆宴于此。到任数月,即身败名裂,亭台亦随之圮废。  由清冷台踏上数十层石阶至先薯亭。该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陈振龙侨居菲律宾。菲律宾曾为西班牙殖民地。故菲律宾曾引种美洲印第安人发现的番薯。陈振龙为躲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检查,将番薯枝条系于船底,带回大陆后,又在福州南台纱帽池辟地种植,当年即获丰收,后又经金学曾推广。金著有《金薯传习录》。  从先薯亭北出即至"观音岩",传说晚唐时岩壁遭雷火袭击,壁上显出隐隐约约的观音形象。岩畔有朱子楷书"福"字,长三四米,坎与鼓山"寿"字镶匹。  乌石山最高点为凌霄台,蔡襄曾写有《凌霄台诗》,其中:"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传为绝唱。  乌石山除36奇景之外,还有摩崖石刻200多处,最著名的首推华严岩侧的唐朝李阳冰《般若台铭》。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书法界称为"大小李"。《般若台铭》与浙江处州《新驿记》、缙云的《城隍记》、丽水的《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此外程师孟、陈襄、赵汝愚、梁克家、叶向高等在乌山也皆有题刻。  作为道教名山,乌石山历代建造的道观祠堂亦有不少。如纪念理学大师朱熹的"朱子祠",纪念福建9位名学者杨时、游酡胡安国、罗从周、蔡文才、蔡沈、黄干、真德秀的"九贤祠";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祠"以及"先薯祠"等。
【福州屏山】  屏山,福州"三山"之一。之所以称屏山,是因立于城中闹市看此山,其形如屏。屏山又曾称样楼山、越王山等,据说当年闽越王故都建在此山麓,所以屏山一度名为越王山。屏山历史悠久,古时常有要人驻此,因此遗留下的古迹景致就特别的多,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有二十九胜。如山的东麓曾有冶山之称,为闽越王建都的具体地点,有欧冶池,后唐剌史裴次之辟球场于山南,曾建有望凉山、观海亭、玉泉池等胜迹;南麓原有越王饮马池、琴石金鸡井,特别珍贵的是有宋代的古建筑华林寺;北麓则存有龙舌泉;而屏山山巅曾立有环锋亭、胜会亭、翠涛亭,并建有镇海楼等。可惜的是,数百年风风雨雨,朝代更换,屏山许多胜迹多不复存在。万幸的是,南麓的宋代木构建筑华林寺得以保存,尤其近年来人民政府重视,拨款筹资,再次大兴土木,已修葺一新。  倘伫立屏山绿草如茵、树木如盖的山丘之上,若举目四眺,难免使人思古忆旧,仿佛山之东麓传来闽越王的声声战令,山之南麓闽越王的饮马池畔咴咴声不绝,似是闽越王的战马在仰首嘶鸣。又闻得山巅各座亭阁里吟诗声,对弈声不息……透过密林朝空望去,见一团一簇的云彩从山那边汇涌过来,这也许就是闽越王当年征战后留下的硝烟战雾……屏山北麓的龙腰山,过去曾是福州市最大的垃圾山,而今却是一个美丽的公园,且就定名为屏山公园。此园面积约10公顷(148亩)。登高望去,园内一派南国风光,上百个品种三四千株的乔灌木遍布整个公园,近5千平方米的草皮,使整个公园绿茵茵的景致独具。园内深处,名花贵草就更加的集中,红橙黄绿青蓝紫,七颜八色的争奇斗艳,比如那鸡冠花、太阳花、兰花、南洋杉、假槟榔、大龙柏等等。该红的红,该绿的绿,映透出大自然之美。在红花绿树丛中,恋人双双,情侣对对,更是一番美中至美的景象。信步一条小鹅卵石铺就的通幽小径,用小石拼成的几个字竟是:自由恋爱、成双成对。有此为青年男女呼吁之声,恋人们便远远近近地喜欢聚此倾诉情肠。  园内除山情野趣之外,还辟有1公顷多的小湖泊绕园而流,湖岸上密布依依的垂柳。  屏山头上筑有一亭,似乎很有些气度,书"忠义堂"三字。"忠义堂"下有一座小供庙。据说是由台北弟子阮玉辉先生捐建的"谢仁公庙",左右柱上有副楹联,书的是:"举念奸邪任你烧香无益,心存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劝导世人做人之道。
【福州烟台山】  烟台山,位于福州市区南台岛北端仓前山梅坞(亦名藤山)顶,北临滔滔闽江。据《藤山志》载:"自元末迨清初,中洲设有炮台、炮城,因于隔江藤峰绝顶,设立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烟台山。旧时有屯盐仓数十间,因而又称仓前山。山上有天宁寺(天安寺)故又名天宁山。传说明朝戚继光入闽剿寇的营防设此,马厂街就是当时戚家军养马处。古时梅坞至程埔头,盛植梅花,有"琼花玉岛"之称,故称为梅花坞,简称梅坞。据志书载,"梅岭冬晴"是南台十景之一。明徐通《藤山观梅》诗,有"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的佳句。明代谢肇制、曹学亻全等也都有《藤山看梅》诗。每年冬春之交,满山香透,城里人士来此赏梅的络绎不绝,多休憩于明真庵(遗址在今烟台山公园入口处)。从中洲南端,远望梅坞,有如雪海。今洲上"梅花道"即以此得名。明末清初,梅林毁于战火,山渐荒芜,蔓草遍地,荆棘丛生。1965年辟为公园。公园占地2公顷,大门口石阶宽阔,石狮雄踞,园内有假山、喷水池、花圃、盆景、游泳池、灯光球场、画廊、阅览室等。石椅、石桌点缀其间,布局雅致。夹道种有榕、樟、木棉、梧桐、美洲松和南洋杉等名树。近年来,园中还补种各种梅树百余株,并兴建一座精美的观梅亭,重建公园人口处,扩大公园的规模。
  走进烟台山公园,迎面是一个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上有青翠古榕、琉璃凉亭、飞流瀑布,还有几只顽皮的小猴,跳跃其间,更见趣味无穷。绕过喷水池往南走,穿过一个幽静的小广场,沿朱红的曲亭蜿蜒而上,在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旁边,便是一座小巧玲珑的观梅亭,亭旁种有梅树百株,每到严冬腊月,红梅含笑,雪梅披霜,腊梅吐蕊,暗香袭人。古时万梅争妍的景致,今可略见一斑。
  山顶有古炮台。烟山古炮台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告假归里,乘扁舟巡视闽江,在此增设重修的,为福州沿海水路的第三道防线。炮台雄踞悬崖峭壁之上,虎视山脚波涛澎湃的闽江,可谓巧夺天工。古炮台是福州人民反侵略的历史见证,也是福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沿山北往下走,还有老人活动中心、戏剧院等。这里是离退休老人的天下。天刚拂晓,就有老人在这里翩翩起舞,或是三五成群在一起打牌、谈天、消遣。
【连江青芝山】  青芝山,又名百洞山。位于连江县倌头镇西北秦川溪畔。相传因过去山上盛产青色灵芝,又因山势奇伟,岩洞众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闽海观日、青峰、龟山4个景区组成的青芝百洞山风景区,总面积11.37平方公里。山上岩秀石奇,树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台、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等108个景点。自从明代董应举致力青芝山开辟自然景观之后,山间奇石怪岩,各具其名,又垒砌各种形状的洞穴,或浅或深,或大或小,林林总总,俗称"百洞"。  青芝山有石洞10个,可容人进入的小石洞则有上百个,引人人胜。如果从秦川溪边拱屿村旧路上山,入山的第一亭,有副柱联:"初地引人徐入胜;好山一望始开怀。"亭的周边有许多景观:"蛤螟上山"、"木鱼岩"、"伏地狮"、"独鲤朝阳"、"杜鹃泣血"、"鳖石"等,纯取奇形怪状的岩石,间以山林景色,组成各具特色的胜景。顺着石蹬而上,树林茂密,有一亭冀然,这座30年代筑建的钢筋混凝土半山亭,较为别致。一副面向闽江口的、楹联写:"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记述了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时,闽江口人民奋起反抗侵略,金牌炮台游击杨金宝开炮,击毙敌舰首领孤拔的事迹。  "半山"而上,沿途丛林幽径,清静宜人。蝙蝠洞,距青芝寺仅有300步。洞口前刻篆体"蝙蝠洞"3字,洞里幽邃阴暗,常有蝙蝠栖息。明代叶向高有"古洞云深藏蝙蝠",此洞为山中最大的穴洞,能容纳300人。可惜久已淤塞,现仅通入数米。洞口甫道之下,有一巨石,如鲤跃上,便是"鲤岩"。而巨石周围新砌湖岸,湖水清澈,倒影山光林色,宛如一帧彩色绚丽的画面。湖岸花圃卉地,四季姹紫嫣红,好似山中的公园,供人驻足小憩。附近莲湖畔,有座华侨捐建的"观光亭",书刻柱联:"观止人皆推百洞;光临客独恋斯亭。"表示湖山林丛的秀色恋人。还另有一副对联:"异域羁留怀故土,名山点缀开新湖。"  湖岸东侧,有一阔大的平埕,立有林森先生藏骨塔。塔身由青石雕刻砌建,花饰图案精美,四方罗汉造像逼真,自见传统的古建筑艺术风采。林森先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而后出任参议院议长、国府主席等。他与青芝山水结有深缘。从重建青芝寺大雄宝殿,到开拓别墅"啸余庐"等,为青芝胜地皆竭力筹划。  登山路入"栩园",仰俯远近岩石山色,各得乐趣。如猴抱桃啦、仙人摇橹啦、西施浣纱啦....引人流连。逶迤上山,从梅花楼人寺侧,好像置身江南园林境地。既有"翠壑"假山盆景式花地,又有苍松拱抱的"松风阁",皆见恬静清雅。  青芝寺建在山间,依扼山势,两殿相连。前殿外似洋楼,青砖砌墙,内按传统宫殿式构筑,有楼附立。称大雄宝殿,成为国内唯独一家建筑格局的佛寺。殿后分左右石级登入后殿,神龛前展示一枚竹节大灵芝,人称"镇山之宝",为寺名作了注释,名副其实。它和大雄宝殿由整块楠木雕成的"如来佛"像,视为寺内的珍品。  出寺门向下,履潺岩,过石径,进入"观仙洞",经九曲,才能窥天。洞壁石刻明代叶向高七律二首,以"天开灵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壮客游"传为佳句。传说叶向高、林友我和董应举3人攻读山,一日暮返林问,路上闻人传语:"三人同行两宰相。"叶、林不闻其声,而董却听见其语,回头寻谁戏弄,竟不见人,只听回应:"回头看我是侍郎"。后来,董果然出任工部右侍郎,而叶、林二人都居相位。其实,这是神化古洞的民间传说,与"观仙洞"无涉。因为,董应举开山前,已有洞在,不过那时不叫"观仙洞",只称"石良"或"五曲洞"。民国初年,林焕章等组织微社,因从此洞口可观"八仙岩",改名"观仙洞"。洞里还有李兆珍书刻的明末曹学位诗章。再从石阶下行,石丛中有一石似蹲猿兀立,周围乱石参差,垒成穴洞。从"引人人胜"刻石入口,向下历5曲,到了洞的中心处,见一平旷石室,能容几十人,四壁上空,别有洞天。前行孔道,过三四曲,直通"悬石洞"。只见双石相悬倚立,构成天然门户。左侧,连"星窝洞",上覆盖一石,圆形,斑痕点点,含有磷质,暗夜闪光,称"石覆洞",又称"星辰洞"。从此北行,有"宛宛门",内洞上一巨石垂盖,自成方室,这便是董应举山中读书处"定光石室"。洞后山壁上,山泉溅珠,形成翠帘,俗称"翠帘洞"。至于寺侧左上,有三巨石亭状夹立,自成洞境,转折处另有小洞,径旁又见"天路"、"天巷"诸胜。而在"栩园"之后,垒石亦奇,原以"太虚洞"定名,只是董应举未及辟成,留一憾事。  距寺700余步的"虎洞",有15曲上下串通。啸余庐为核心境地。入口经一曲、二曲,到了"三友岩",植松竹梅。顺石径而上与西地交错,到了第10曲"一线天"。出庐见"一片瓦",山亦有曲.洞天通道,有玉佛龛,依"东觉岩",为一稀世艺术品。山中108景,包括5峰、10洞、16岩、35石、1湖、2室、3台、4泉,皆风光妍秀。
【永泰青云山】  青云山,在永泰县南13千米处。主峰海拔1130米。南宋时萧国梁在山中苦读,以后赴京礼部试,一举夺魁,状元及第,成为永泰县"一县七里三状元"的第一个状元。因此称山为"青云",寓意"直上青云夺状元"。青云山孕育了像萧国梁这样的大文人,的确是不平凡的。  青云山属环太平洋火山地带地貌,其火山喷发大约在2200万年前的第三纪中期。由于火山口的喷发,造成地层畸形断裂和许多星星点点般的岩壑,于是一方面是群峦叠起,笔挺笋拔,云封雾绕,如匡庐世界;另一方面是深沟大壑,流瀑成群,飞珠溅玉,蔚为壮观。风景区全在一条10千米左右的峡谷内。过山门,沿溪边小径适应而上,路尚平缓。不远处扑入眼帘的便有100多米高的"龙潭峡谷"景观。"龙潭"似乎处处都是,但真正的峡谷实不多见。特别是青云山的"龙潭峡谷"宽只有三四米,有溪川流而下,水声潺潺,激流成瀑。溪的两岸皆一笔悬岩,如大刀阔斧力劈而成的两列长廊石林,若铜墙铁壁一般,叫鸟儿有翅也难飞。临溪流处,岩石皆被剥蚀得像太湖石般干奇万状,妖烧多姿,令人惊叹不迭。  从"峡谷"往上经"森林驿道",过"青春驿站",沿路星星点点,有许多景观,如"仙人足"、"鲤鱼跳"、"悟空岩"、"羚羊壁"、"神龟戏水"、"天犬望月"、"狮子戏球"等,但更为世人叹为观止的是瀑布群和岩洞群,大多集中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最高处,计有"珠帘瀑布"、"新月瀑布"、"石龙瀑布"、"青龙瀑布"、"凤尾瀑布"和"如意洞"、"红军洞"等。因为岩洞太多了,有许多至今还没有个适当的命名呢!因此游客倒有跃跃欲试的机会,以博有个五彩斑澜的人文景观。所有岩洞的岩石都是由灰黑色的火山岩构成,不由叫人想象在千万年之前的那一场火山爆发,是如何的惊天地泣鬼神。"火滚焰腾天门闭,山崩地裂鸟兽无",却造就了今天的千古奇观。最奇的是"青龙瀑布"。"青龙崖"高80米,"一崖高耸接云天"。崖顶有一个呈半圆凹槽的断壁。水流从断壁的槽口跌落而下,被半空的一片岩石挡住。水石相击,铿铿锵锵;然后又再泻而下。如此经过类似的5个回合,形成美丽的"五叠泉",比庐山的"三叠泉"景观有过之而无不及。"青龙瀑布"经几个场次的飞珠溅玉之后,集中水力又以雷霆万钧之势,凌空直下"青龙潭"。这个"青龙潭"也是古代火山的喷发口之一,今天却溪水盈盈,有竹排让人游戈,颇有一番诗情画意。  "凤尾瀑布"距"青龙瀑布"仅20多米。有两股泓流成风尾巴一般自崖壁飘落,注入乱石堆叠的岩谷里。有趣的是这岩谷却不积水,附近也没有溪流。这水到哪里去了呢?想来一定有一条"地下河流",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青云山顶多奇峰,皆由巨大的岩石壁立而成,若剑拔弩张,直插云霄,其中有天池的"凝眸双峰",有"将军骑马",有"观音拜月",有"神笔",有"状元靴"等,宛如造物者在这里叠一盆假山那么隽秀、挺拔,令人百看而不厌。在岩峰夹缝的土层里,长有许多奇草异树,最令人惊羡的是在"青龙瀑布"对面岩峰底下,长着10多株"刺沙椤"。"刺沙椤"有3米多高,像公园里的"鱼尾葵",但它却是几亿年前恐龙时代的"活化石",至今在青云山仍然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让我们有一睹芳颜的机会,不能不说也是一大的享受。
【福清石竹山】  石竹山,位于福清县宏路镇西2.5千米处。此山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明朝徐霞客游记中说:"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从东张水库管理局东侧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级台阶,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可至石竹寺。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巫相史诰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  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从石竹寺西出至"炼丹灶",经"仙泉"、"朝斗石"、"伏虎石"直抵主峰状元峰。峰巅海拔534米。在此观景:四周峰峦奔突、云山雾沼,晴日里鲤鱼湖碧波万顷,溪流蛇行蜿蜒山间;远眺东海则浩渺接天,岛屿若隐若现,游人疑入海上瀛洲。  状元峰顶有一块巨石,称沧海石,石上布满海中贝壳类动物化石。沧海石作为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引发游人无穷遐想。  从主峰折返,中经石竹寺,距寺数十步有紫云洞。洞内宽敞清幽,塑林晃真人塑像。传说林晃为五代后梁人,在此炼丹济众,求医者络绎不绝。洞口有"应接不暇"摩崖题刻为证。与紫云洞隔湖相对的正南方鲤尾山上,有紫云塔。塔建于明代,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8角7层、高24米;塔内有石梯可攀登至塔顶。  观音岩在半山亭西侧,有巨石如檐,横空而出,离地高10米,似巨瓦一片,故民间称"一片瓦"。崖壁苔痕斑驳,缝隙泄泉,树根盘错其上,岩上"石竹"镌刻,字迹苍然。观音岩附近还有仙人坪、仙床、鹤影石、鸳鸯石、化龙窝等奇石。  从石竹寺下永瑞亭仰登狭径,过蟠桃洞,曲径通幽至小蓬莱即到"一线天"。巨岩如神剑中劈,两壁峭立,中间隙道有石蹬。隙道总长10多米,仰望一线蓝天。隙道出口处上方有一巨石悬空,望之欲坠。道中一树挡路。"险崖阻行,巨木挡道",至艰至险。  从一线天沿石磴登攀而上百米远处,陡然断崖临空,峭壁欲倾。古榕气根咬定青崖。仰望崖顶,三处石崖伸展似檐似剑,故名三重搪。此地险绝,可望而不可及也。  石竹寺西侧有"通天洞",洞高2.8米,深7,2米。洞顶有孔望天,故名。石竹山下有鲤鱼湖。湖面15平方千米,湖内有一小岛形如鲤鱼。岛上常年栖有数千白鹭,傍晚,白鹭归巢,热闹非凡,平添佳趣。乘游艇环湖观赏湖光山色。湖面碧波荡漾,偶见湖鱼跃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谓悠哉游哉,如入人间仙境。
【雪峰山】  雪峰山,是福州市避暑度假胜地。位于闽侯县大湖乡,海拔800米。传说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到山上朝圣,得知"山顶暑日,犹有积雪",便下令把山名定为雪峰山。雪峰山与鼓山、旗山合称"全闽三绝",有"琼瑶第一峰"之誉。山有罗汉岩、文殊石、磨香石、虎迹石、留香堂、难提塔、应潮泉、无字碑等24景。
  南麓崇圣寺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比涌泉寺早30多年,
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华寺、马来西亚的小筑等4个禅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80年代以来,东南亚不少高僧来此学禅。寺南枯木庵树腹碑,为国内金石史上之奇迹。
【福州白岩山】  白云山,位于戴云山脉前段,距福州50公里,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故名。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曾游此山,并在岩石上手书"八闽岳祖"四个大字。白岩山群峰挺拔,顶峰海拔1237米,山顶终年白云如纱,山中古木参天,松柏森森。有望月台,天岩桥、骆驼峰、珍珠帘、一线天、一片瓦等百余景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山中千年古刹白云寺建于宋仁宋年代,寺内建有大雄宝殿、斋堂、观音阁,素有"八闽第一禅林"之称,千百年来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寺侧背后为杜鹃山,阳春三月杜鹃盛天,每逢中秋民间歌手于此对唱山歌歌声与山景令人陶醉。白云山最高点的腹桂山坳里有一湖,为凤凰湖,湖中常年云雾飘渺,置身于其中,使人如临仙境,飘然欲仙。神奇的棋盘古石、仙人洞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福清灵石山】  灵石山,位于福清市西部,距福州市63公里,福厦公路16公里。历史上灵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优美的风景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遐尔,自唐宋以来,就是闽中沿海的著名风景胜地。灵石山凭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绝美的自然山水辅之以悠久的历史古迹,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恬静秀美,瑰丽迷人的旅游渡假避暑胜地。  灵石山具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树奇、峰险、壑幽"等自然风景特色,十大景区百处景点令人留连忘返,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灵石寺、三塔墓、福字石、雌雄石充满神秘色彩,更有许多迷人传说,古往今来到灵石山游玩的文人骚客吟咏留题,流传千古。
【同安北辰山】  北辰山,俗称北山岩,地处厦门市同安区东北隅,在同安五显镇境内,毗邻南安,距同安城区12公里。1998年被省政府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
  北山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同安历传"先有北山,后有同安"。唐末,王审如"北山竹林拜剑,剑竟三拜而三升。"起义军欲拥立为王,王审知尊兄为主,五代十国,王审知受后梁朱温封为"闽王"后,施政有方,恩泽八闽,被尊为"开闽第一",后人称为"开闽王"。宋太祖御赐"八闽太祖"匾额。百姓为纪念王审知,特建"忠惠尊王庙"及"闽王衣冠冢"。清雍正元年,重建忠惠尊王庙前殿和中殿,清咸丰已未年再次重建,后圮于文革,1982年复建,1994年修建北辰山雄伟山门。农历二月十二日是闽王成仙之日,前后五天,北辰山庙会空前,香火不断,人山人海。南曲与高甲戏演唱,通宵达旦;"宋江阵"大显身手;八方香客燃香顶礼,诚敬朝拜开闽王。
  北山岩主要景点有:千年古刹"广利庙",又名"忠惠尊王庙"、北辰山山门、十二龙潭瀑布、闽王衣冠冢、水天洞(又名仙宫)、龙潭石刻、仙姑洞、十二龙壁、八仙过海彩塑、牛岭峰、仙女瀑、绿潭、林海听涛、镜碧澄湖(竹坝水库)、百花岩、石龟、石牛、石桥、石船等。漫步景区,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处处山青水碧,步步鸟语花香。龙谭观瀑,百丈龙潭千仞山,万年飞瀑气势宏;林海听涛,风声鸟声协作曲,秋声赋耳心神怡;镜湖游览,湖岸蜿蜒多妖姿,山泉淙淙细水流;牛岭远眺,刀削斧劈神来笔,山奇水奇石更奇,重重青山裹白云,条条帘瀑飞珠练,阵阵林涛飘然至,尊尊怪石迎客来。
【莆田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莆田市城西1公里处,因形如凤凰展翼,故名凤凰山,又称南山。凤凰山南麓的广化寺是福建著名古刹之一,景区内还有景观十多处。  凤凰山中部是著名的"石室藏烟"景观,山上有古人穴居的海蚀洞多处,故称"石室岩"。唐代名僧妙应禅师在此坐禅,出入常跨两只驯虎,故又名伏虎岩。
  凤凰山蜿蜒的上山小路,铺百余级石级,道旁的杜松大可两人合抱;松石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路边有块巨石,上刻宋方左钺书的篆体"伏虎岩"三字,其上便是"石室岩精舍"。旁落的玉皇殿前有一对盘龙八仙石柱,雕技精湛,形象逼真,为石雕艺术珍品。寺后耸立着一座七层的四角形砖塔,精巧古朴,别具丰采。附近有块巨石突兀于岩群之上,长约二丈,形如舌头,故称"龙舌石"。山上古松盘石而生,枝繁叶茂,挺拔苍劲。松树下有座乘风亭,游人至此小憩,远近风光,涉目成赏。每届春日晨昏,常有云雾飘浮在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翠峰碧树忽隐忽现,故有"石室藏烟"之誉。石室岩上还有仙迹、虎源、曲水池、空观台、涅台、海印石等景观,以及多处宋以来的摩崖题刻。
  寓石室岩西北1公里许,为凤凰山另一著名景点"智泉珠瀑"。智泉溪从弥勒岩而来,溪床上怪石错落,名梅花祭。传说古代有人在此牧牛,忽有白发老翁叱问他,说这地方是仙人种菜庄园,牛饮水污了水源。明正德年间,莆田书画家陈伯献在此隐居,称之为智泉,明万历中莆田知县何南金建来苏亭。现在溪里存有大小石刻群数十处,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东岩山】  东岩山,位于莆田市区西北角,因山形如麒麟,亦名麟山。每当凌晨,登临眺望东海日出,奇幻莫测,气象万千,素有"东山晓旭"著称。半山腰有座"报恩东岩教寺",建于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主殿后有座三层、空心、八角形的宋代石塔,基座浮雕36只狮子,形态各异,维妙维肖;守卫塔门的金刚力士,威武雄壮,造型古朴。寺的右下方有一座祀奉三教创始人林兆恩(别号龙江)的明代古祠,因林兆恩倡导儒、道、释三教合一学训,世称"三教先生"、"三一教主"。他生前在此讲学,门徒遍天下,南京、北京等地曾建有三教祠。现在东南亚国家兴化华侨聚居之处,也大多建有三教祠,故东岩山三教祠又称"麟山祖祠"。  三教祠附近有东晋年间培植至今的千年古樟一株,胸围13.8米,高15米许,干分三大杈,至今仍枝叶茂盛,郁郁葱葱。
【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仅2公里。清源山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21.3度C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清源山素以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赐恩岩、南台岩、清源洞、虎乳泉、灵山伊斯兰圣墓等诸胜为著,自晋至今,均为游览胜地,素享"闽海蓬莱第一山"之誉。  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经过历代的开发,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等大型石雕7
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景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4处享有"中国之最"的文物景点:位于羽仙岩下的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造像,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位于碧霄岩的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东南的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唐武德中,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传教,殁葬灵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墓,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到此祷告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泉州九日山】  九日山,位于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i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v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  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尝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漳州芝山】  芝山,位于漳州市区西北隅,原名登高山。明洪武年间(年),发现山上生长紫色灵芝,故改名紫芝山,简称芝山。  芝山南麓的红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原为浔源中学校长住宅。民国21年(1932年)4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就住在这二层红楼里。楼为砖石结构,楼上有毛泽东的卧室和工作室,楼下住过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红楼现辟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毛泽东用过的桌椅、煤油灯、雨伞、行军米袋、公文包、一对马口铁箱子和红军游击队使用的武器、袖章、文告等其它革命文物。楼外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的标语口号。  1992年,在红楼前右侧建起一座高19.32米的赭红色花岗岩纪念碑,纪念1932年红军入漳。  芝山上林木繁茂,浓荫蔽日。日华、甘露、威镇三亭皆为明代始建,成鼎立之状。原有众多寺院,现只剩断碣残碑。
【诏安九侯山】  九侯山,位于诏安县城东北15公里处,为乌山支脉,有九峰并列,最高为天柱峰。据宋《漳州图经》记载:"夏禹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故名。  方圆十余里,峰峦叠翠,怪石嶙峋,有天开门、九侯禅寺、五儒书室、棋盘石、天然桥、福胜岩、花瓶石、香炉石、风动石、观音石、三宝石、罗汉洞、瀑布泉等景致。行至山腰,便见两块巨石架叠而成的天然石门,上刻"天门"二字,俗称"天开门"。天开门顶端有棋盘石,石面上依稀可见棋局痕迹。  往下过巨石横溪的"天然桥",就到俗称九侯庵的九侯禅寺。寺院始建于唐,南宋淳v年间及清乾隆、光绪年间屡有修缮,为诏安主要寺院之一。山门石匾上刻有"大名山"三个大字,正殿悬挂的"洗心之藏"木匾是黄道周所题,两边的东斋、西斋还存有朱熹手迹。前殿右边有望海楼。寺前的五儒书室,为天然石室,可坐数十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禁止"伪学",金陵赵嘉客、洛阳周直言等五儒来此隐居讲学,因而得名。  寺周围还有牛眠石、鲤鱼石、云根石、云梯、飞来佛、松涧泉等景致。牛眠石如耕牛卧地;鲤鱼石如鱼跃龙门;云梯层岩堆叠,整齐如梯;禅寺左后的飞来佛是用天然石笋雕成,外有小巧玲珑的八角亭,别具一格。  山麓有一大石洞,名"陈吊洞"。相传宋末元初起义领袖陈吊眼曾屯兵于此。山间峭壁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寺僧无碍所书"九侯名山"四大字,还有宋王十朋,明罗汝芳、黄道周等名家的题刻。
【长泰天柱山】  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距漳州市区46公里。海拔900多米,怪石嶙峋,时有云雾缭绕,故有"天柱云峰"之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宋代摩崖石刻和象鼻岩、忘归石、盘陀石、屏风石、一线泉、观海楼等20多处奇景,宋时即有"临漳第一胜处"之誉。且动植物资源丰富,现已被辟为省级森林公园。
【连城冠豸山】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1.5公里处,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亦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元朝至正年间,县尹马周乡辟为名胜,到了明代,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上游第一观"。  冠豸山山峻石奇,远望如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冠豸。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声出峡谷中,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游人在此倾听涛声,欣赏红杜鹃,分外悦目赏心。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眺望城区,村舍错落,田畴如画,楼宇林立,九曲文川,缭绕如练;后眺倚势,层峦叠嶂,笏峰屏列,万石纷披。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五姐妹石。莲花洞内有石椅石桌,在此小憩,山岚飘逸,凉意袭人,前观五姐妹石,身姿娉婷,神态各异,令人遐思。寿星峦上,石栏曲折,长寿亭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旁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酷似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险壑之中。登艇游览,山环水绕,沿途可欣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清乾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的墨宝。  近年来,冠豸山风景区的建设有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余万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场所,凿通了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购置了游湖游艇,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每年接待游客近十万人,赢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和赞誉。
【龙岩天宫山】  天宫山,耸立于龙岩市雁石镇和江山乡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500米的天宫山历来以"神奇秀丽"著称。
  天宫山"奇"在于峰、云、泉、石,天宫山"秀"在于幽、雅、逸、清。游人可以从黄庄起程,步过水桥,沿着曲曲野径,拾阶而上,林荫间古道石阶经历千万人的履磨,犹如人工修饰,两旁山花烂漫,给人以清新,纯朴的自然美。凌晨,观赏日出,彩云构成异景,风姿奇特,吸引不少游人。天气情朗之际,登上主峰--大佛山,望孝子岭龙腾仓、香炉峰,群峦亮秀,气势磅礴,显示大自然造物之奇伟。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举目望去,云海更壮观。这里既是避暑胜地,又是游览佳境,最使人神往的是,天宫山主峰竟是一尊天然弥勒大佛,游人只要往西南方的观云海亭山回眸,大佛慈祥端正,隆腹盘膝,栩栩如生,霞光映照。神彩飞扬,这一发现,吸引着更多的海外游客前往观瞻。1982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重建胜地,集资重建回通寺,大慈殿、观慧楼,以及斋厅和宿寺筹,总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同时修路架桥,垦芒种植,绿化园林,如今一年四季香客游人三五成群接踵而来,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这座古老的名山将成为我国东南的又一旅游胜地。
【长汀卧龙山】  卧龙山,位于长汀县城北。《古今图书集成?州府山川考》载:"环城四面皆平田,就中突起一山,不与群山相属,如龙盘屈而卧,故名。又名九龙山,亦名无境山"。自宋以来即为汀州名胜,曾被称为汀州八景之首。山上有北极楼、金沙寺、千松亭、风香亭、新乐亭等名胜。尤以建于宋代的金沙寺较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名山风景区的寺观建筑艺术。登上金沙寺俯览长汀城内,名胜古迹,尽收眼底。  北极楼,又名玄武楼,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建。坐北朝南,土木结构,由门楼、经楼、正殿组成。占地2000平方米,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2层楼阁,台梁式木构架,楼下左侧墙上嵌有清康熙三十年重建北极楼碑记一方。
【三明瑞云山】  瑞云山,在三明市区西北十二公里的狮头山麓。为火成岩地貌奇观。  瑞云洞进深30米、宽61米、高4米。洞内有一座五开间始建于宋代的木结构庙宇,供奉诸佛。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摩崖石刻数处。洞顶苍松如盖,泉水涓涓,如串串玉珠,组成帛帏,悬于洞口,蔚为壮观。洞口还保存着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监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讲学时的石刻"有容"二字,及"人在石中藏璞玉,客来洞口融珠帘"等对联。  洞前石山门为清康熙年间建造。上刻"瑞云洞"三字,山门前便是明代单拱石桥。洞口周围,洞庙东北,有避邪洞、小一线天、观鱼池、马背山等景点。整个风景区,为古树所环抱。伴以鸟啼虫鸣,显得清静幽雅。
【三明大佑山】  大佑山,位于三明市区西北15公里处,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大佑山海拔1276.3米。景区为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属陆相火山碎屑沉积--火山喷发构造,表现为孤峰入云、傲视群峰的地貌,雕塑出飞瀑流泉、幽峡峭壁、象形灵石的旅游形象。  明《八闽通志》、清《沙县志》、民国《福建通志》都有相当篇幅描述大佑胜景,宴坐峰、聚星石、忘忧石、降魔石、天威石、藏云坞、归云洞……均有记载。邑人一直将大佑山视为吉祥圣地,山上建有普照寺,香火甚旺,自宋朝就有文人骚客来大佑山吟诗作赋,宋进士、兵部尚书罗畸曾赋诗赞之。每当农历十五日五更时,在山巅可观日月两轮东西相照这一"日月同辉"的奇异天象
-- 三明之象征。大佑山将以"立子、平安、忘忧、显贵、长寿、荣华、永福、智慧"九佑山门欢迎八方宾客。
【将乐龙栖山】  龙栖山,系武夷山脉东南延伸脉,地处闽西北将乐与明溪两县交界处,全区面积63.85平方公里,以古传龙潜于些而得名。龙栖山为福建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山商林密,古木参天,秀水长流。境内主峰高达1624米,为将乐县最高峰。侧峰5座,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有近6万亩原始森林,是我国少有、独特的天然植物园。这里共有7个植被型,24个群丛,130多个科,近300种树种,有名贵的南方红豆杉、柳杉、金钱松、龙柏树等,
还有含笑、吉祥草海棠、山茶花等奇花异卉。这里还是一个动物王国,有虎、豹、熊、猴群、羚羊、飞狸、娃娃鱼等百余种珍奇动物,鸟类种类也相当丰富。1989年5月,龙栖山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龙栖山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正在着手开发为旅游与暑胜地。这里是回归自然、度假疗养、科学探幽的好去处。
【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福建西北部,总面积70平方公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夷山风景区地质为红色沙砾岩构成的低山丘陵,山峰海拔一般在400米左右,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29.2米。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武夷山九曲溪景观形象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凭借一张竹筏顺流而下,即可阅尽武夷秀色,此乃武夷山景观的精华,堪称世界一绝。&&&
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武夷山"架壑船棺"、"虹桥板"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闽越王所居的汉城遗址,是消逝三千多年的古文明和古文化传统习俗的独特的实物见证;程朱理学,始于"二程"(程颐、程颢),集大成于朱熹,构成中国宋代至清代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欧美诸国。孔子集前古思想之大成,开创中国文化传统之主干的儒学。朱熹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使程朱理学达到顶峰,为儒学注入新的生机,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朱熹(公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地位的人物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传统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最大的,前推孔子、后推朱熹。素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之说。
【南平茫荡山】&&&
茫荡山,位于南平市西北,距市区约15公里。这里最高峰海拔1363米,景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主要有溪源峡谷、石佛山、三千八百坎、朦憧洋等景点。茫荡山以山幽林深,泉清雾重称著,是一避暑旅游、森林疗养的绝好处所。区中溪源峡谷有百丈飞瀑、溪源庵、瑞龙桥、蛤蟆石、仙人叠石、晴雨树、杉木王等胜景,素有"十里清溪、百仞壁立、千层台阶、万木深蔚"之称。&&&
石佛山位于茫荡山东部,从公路旁的山道上远望,可见一尊高约10余米,低头俯视的石佛,故山因此而得名。山中有宋代古庙遗址和摩崖石刻。宋人曾子方以"面前山好无人识,定是飞来小鹫峰"的诗名描绘石佛山景色之美,亦有人赞此山可与武夷、庐山、天台、雁荡等名山相媲美。&&&
茫荡山之东有一条用石块铺砌的闽赣古道,长约5公里,当地人称"三千八百坎"。古道两旁山花草木点缀于奇岩怪石之间,千年水杉、古老巨樟雄峙于山峦之上。从坎头极止远眺,群山起伏,溪水蜿蜒,古道天梯,云障雾罩,景致分外迷人。朦憧洋为茫荡山峰巅,每当雨后初晴,登高望远,云蒸霞蔚,彩虹高挂,颇有朦憧、茫荡之感。
【松溪湛卢山】&&&
湛卢山,位于松溪县南部茶平乡境内,距城区24.4公里,最高峰海拔1230米。相传春秋时期欧冶子在此铸成天下第一剑---湛卢宝剑,故以剑名山。因此湛卢山素有"闽山第一"、"天下第一剑山"、"剑山"等美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湛卢山不仅具有秀丽多姿的自然奇景,更有着灿烂丰富的人文景观。  "乾坤开胜地,紫气抱卢山。"这是古人对湛卢山的生动写照。这里山势雄伟,树木葱茏,气候宜人,终年云蒸霞蔚,四季雾凝,是人们登高望远或消夏避暑的极好去处。  远望湛卢,剑峰、湛云峰、玉女峰三峰并列,形如笔架。湛云峰是湛卢山最高峰。登临峰顶,极目四望,可充分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天气晴好时,在此晨观日出,暮送日落都是极好的享受。若遇阴雨天气,无论是俯瞰变幻万端的茫茫云海,还是近观飘拂的云丝,都使人有置身仙界之感。玄妙无穷的云雾景观,堪称湛卢一绝。矗立在湛云峰左右两侧的,是玉女峰和剑峰。玉女峰因其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剑峰则山势巍峨险峻,多奇岩怪石。两峰相比,玉女峰极富阴柔之态,剑峰则尽显阳刚之气,犹如一对男女童子侍候在湛云峰两侧。  游人登上湛卢山,除了可一睹"湛卢三峰"绮丽风光外,还可遍观山上仪态万端的岩石景观。这些岩石形态各异,名称也各不相同,顾名睹状,维妙维肖,令人叫绝。这座兀自独立的石山,因其形似怒吼的雄狮而被称为"狮子岩";这群累叠而成的岩石,因其状如葡萄而被叫作"葡萄岩";这是位于剑峰脚下的"岑岩古道",因其壁立千仞,便于题刻,所以古人在此多有所作。其中就有刻于唐贞观年间,记述欧冶子铸剑经过及湛卢山名称来历的"断碑"。这方立于"岑岩古道"旁侧的岩石,人称"香岩"。人立于此,则有阵阵异香飘来,民间有何仙姑在此散花遮狐臭的传说。其实,这香味却是来自崖壑下的桂树林。  山无林,则失其秀丽。湛卢山气候温和湿润,植物种类繁多,树木葱茏,四季常青。游人在不同的季节登山,可领略四时各异的森林景观: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令人目不暇接,各种花色争妍斗艳,显出盎然春意;盛夏,绿荫如屏,走在荫翳蔽日的小道上,听潺潺的流水声和宛转的鸟鸣声,可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得的幽静与超然;深秋,树树霜叶点染于墨绿的山林之中,色彩斑阑,另添一番情趣;隆冬季节,松涛呼啸,偶尔一场大雪,顿时漫山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固然是湛卢山吸引人的重要原因,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湛卢山如此景仰,更缘由于它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传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允常之命,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湛卢宝剑。《越绝书》、《拾遗记》、《辞源》、《辞海》、《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古籍辞书均有记载此事,民间亦有大量传说。湛卢山十六景中,有关欧冶子铸剑的古迹就有8处,包括欧冶洞、铸剑炉、剑池、试剑石、&127;炉坪、断碑、仙姑洞、欧冶祠等。欧冶子和他的"天下第一剑"的神奇传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造访湛卢山,给这里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养份。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湛卢山麓筑"吟室",并在此读书、著述、讲学、授徒。朱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吟室旧址建了湛卢书院,传授理学。湛卢书院自宋以来,历经七百余年,到民国初年已破落荒芜,但其遗址至今尚存。  元朝时,宋代理学家杨时的七世孙杨缨到湛卢山担任湛卢书院山长,在剑峰之下建造"续贤庵"。杨缨后人在其址建杨氏书室,招聚杨氏子孙及外姓童生入山专心攻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这里已只剩一片废墟,但仍有碑刻、石臼、香炉等遗留在遗址中。  深山藏古刹,这是许多名山的共同特点。座落于湛云峰南侧的清凉寺,是湛卢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它始建于唐神宗三年,最早是为纪念欧冶子而建造的,称上祠。南宋时扩建,称为湛卢禅庵。清末复修,改名清凉寺。寺庙为全木结构,有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后殿左侧的袭古殿,也称陈戬祠,原是为纪念宋朝抗金护驾名臣陈戬而建的。处于后殿右侧的三官堂,原为人们为纪念欧冶子而建造的欧冶祠。清凉寺内有殿、堂、楼、阁、僧舍、禅房90&127;余间,&127;由272根朱红楹柱支撑,回廊曲径盘桓交错,&127;显得轻巧灵便。这座千年古刹被称为"松邑蕊珠",明朝起便声名远播,成为闽浙边境十县的佛教圣地,香火终年不断,庙会期间,香客游人多达3000余人,不少归家的台、港、澳同胞也慕名前来观光。
【浦城浮盖山】 &&&
浮盖山,又名盖仙山,位于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面积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46米。它犹如一条尾摆西北、首向东南的巨龙,雄踞在闽浙赣三省边境。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五次入闽,曾两次遍游山中诸景,并在山中大云寺写下了《游浮盖山记》,盛赞浮盖山"石痕竹影,娟然可爱。峰恋环列,此真独胜"。  浮盖山属花岗岩地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独特景观,再衬托以郁郁葱葱的苍翠松柏,四季不凋的淙淙涧泉,大自然伟力在闽浙赣三省边境造就了这片奇秀的山川。
【福鼎太姥山】&&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北距浙江省温州市150公里,南至福州市250公里,雄峙于东海之滨,晴川湾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气势恢宏,景致独特,素以"山海大观"著称。传说诸仙每年到此聚会一次,故又有"海上仙都"之美名。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雁荡、武夷地处通衢,声名远著,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鲜。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实在颇有见地。太姥山峡谷幽邃、峰岩森峭,有"方横断壁千层险"之称。山峰海拔大都在500-1000米之间,有覆鼎峰、新月峰、笔架峰、莲花峰、天柱峰等54峰。  主峰摩霄峰,因状如覆鼎,又名覆鼎峰,海拔约千米,登临眺望,山光险峰尽收眼底。新月峰上有"观月台",晨可观东海日出,墓可看青山落照,夜能赏行空皓月,故而得名。莲花峰,极似硕大的莲花,于峥嵘万状的奇峰之中,绽蕊叶艳更显姿容绝世。山中奇峰耸峙,有的象孤峭的天桩,有的似尖削的竹笋,有的象欲跃的神童……鬼斧神工,争奇斗峭。  太姥之美不仅在峰,又以石奇、洞异、峰险、雾多"四绝"而名闻遐迩。古人诗曰:"悬崖壁矗千层险,云雾多变尽奇观"。奇石有"十八罗汉上山"、"仙人锯板"、"仙翁对奕"、"金龟爬壁"、"九鲤朝天"等360景,真是"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  太姥奇洞有百处,皆由裂隙交加,大石滚叠而成,形成大洞藏小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奇幻莫测,有的向低处延伸,直通海面,称通海洞;有的向上扩展,可达九鲤朝天石顶,叫通天洞;有的削壁夹巷,见天如线,曰一线天;有的终年滴水,曰滴水洞…………有的洞中可观日出,有的洞中可观海潮,小的洞令纳数人,大的洞可容千百人;此洞可闻霆震回荡、轰鸣不息,彼洞则闻"幽咽流泉、间关莺语",令人兴味跃然,拍掌称奇。太姥山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一年里,竟有100多天云雾,尤其是春夏之交或雨后初晴,山岗弥漫四合,汇成茫茫云海,群峰时隐时现,时浮时沉,游人到此,如入仙境。太姥山乃太姥娘娘之道场。汉王烈《蟠桃记》云,尧时一老母种蓝山中,遇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乘九色龙马升天。《力牧录》载,黄帝的老师容成子修练于太姥山,后移往崆峒
。汉武帝命大臣东方朔册封天下名山,
太姥山列为三十六名山之首。历史上,太姥山盛于唐。玄宗敕建国兴寺后,山周先后建了三十六座寺院,使太姥山由道教圣地转为佛教活动中心。同时,西方明教传入,于摩霄峰上建造摩尼宫。宋代,名人雅士聚集,授学传知于太姥。朱熹避难山下,讲理学,注《中庸》。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文学作品,已出版太姥山诗文集计二十多万字。看名山,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太姥山是一部大自然经典巨著,任何人也无法读透。这就是它永恒魅力之所在。  太姥山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唐宋时,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寺、瑞云寺、灵峰寺、芭蕉寺、天王增规模最大,至今国兴寺遗址尚有石柱360根,寺前有楞枷宝塔、石池以及唐宋时创作的人物、花卉、禽兽等雕刻和石碑。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曾注释《中庸》一书于此。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60余处。
【宁德霍童支提山】&&&
霍童支提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宁德市城西北50公里处,是霍童山的主要部分。支提,梵语"聚集福德",佛教经典《华严经》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常住说法"。又提及"不到支提枉为僧"。支提山历史悠久,早在唐天宝六年(747年)朝廷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时霍童山受到封表,自此后史籍中把霍童山列为中国名胜三十六洞天之一。明《闽都记》有:"闽境之山,西则武夷,东则霍童"之记载。  霍童支提山共分四个游览区,即支提胜场、瀛洲击水、霍童洞天、那罗延窟。  支提胜场游览区是以支堤寺为中心的岩、洞、泉等观赏游览区。支提寺于宋开宝四年(971年)为吴越王钱淑所建,历代帝王曾四次敕赐寺名,五次钦差太监赐物修寺。现存有御赐珍宝、"千圣天冠"铁佛、"流金大毗卢"铜佛以及佛教经书等。寺迄今千余年,历经兴衰,仍为我国一大禅林,闻名海内外。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佛教重点寺观,1985年10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支提寺所处的支提山,耸立着99峰,最高峰华顶峰海拔1299.9米,全山有景点700多个,著名的有九十九峰十六岩,七洞四林五大泉,三井四湖又四池,五石四台九龙潭。是闽东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瀛洲击水游览区位于支提山下洪口乡莒洲村,莒洲历史称古瀛洲。由古瀛洲顺流而下至霍童镇,沿溪20公里,舟过九曲三十濑,时而波平如镜,时而激流险滩,惊而不险,险而不危,构成独特的风格。沿溪有:勒马回朝、金钟覆地、半卷珠帘、新妇下轿、龙珠浮动、鱼溪圣井、双虹饮洞、黄蜂出洞等八大景观。  瀛洲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建筑奇特,村舍依山峭壁而建,远眺似鱼鳞千叠、黄蜂出洞,近看衡宇高低,楼台倒影,水上一个村庄,水下一个村庄,整个村庄倒映在清潭碧水之中。这里自古住着谢、彭两姓,现历史人物遗迹尚存。在这儿,上自七十老叟下至八岁顽童都继承了祖先留传下来的"绝活"──独木冲浪。他们一个个手持竹篙立于独木(单根毛竹)之上,顺流而下,急流冲浪甚是壮观。  霍童洞天游览区。霍童,原名"霍山",据汉刘向《列仙传》记载,西周"霍桐真人"到此修炼,故得此名。唐天宝六年(747年)敕封"霍童洞天",现有碑刻,北宋就有"霍童第一洞天"之誉,明史学家泉州人何乔远撰的《闽书》云:"宁德洞天最方舆,视武夷无所让"。  这里有大、小童峰、霍林洞、摘星台等景点,漫游其间可以体验到道教的洞天福地、仙山琼阁的境界。  那罗延窟游览区主要由那罗寺、辟支岩和百丈岩组成。那罗寺,位于虎贝乡,始建于唐代,据《三山志》记载"石窟高可百寻,深广五十丈,上方若凿,下平如镜,群峰插汉,北涧奔流,别一乾坤,非复人世"。那罗寺就建于这一石窟之中。寺为木架两层结构,上无瓦片,独具特色。辟支岩,由罗汉洞、古佛塔、狐猿叫月、五鸟攀枝、九龙盘、升法台、观音织布等景点组成。其中以"珍珠帘"最为壮观,在辟支岩顶上有一脉山泉往崖口喷泻而下,在高空变幻为一幅水帘,犹如无数珍珠编串而成,晶莹透彻,随风缥缈,千姿百态。百丈岩,高数百丈,雄伟壮观。
南T山,位于宁德市城关西南面,距城1公里。它最早开发于宋代,宋时在飞泉寺的原址上建有道观,明、清时期重建飞泉寺、龙湫寺、南峰寺。南T山是以这三个寺庙为中心,并以其特有的山光水色,成为旅游胜地。&&&
南T山共有5个景区:它们是湖滨、南T、龙湫、南峰、白鹤。湖滨景区为南T山的入口处,在这里可以观赏南T山的全貌。  南T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辅以人工点缀,更显优美。宁川十景之首的"南祭飞淙"便在其中。《宁德县志》载:"在一都白鹤峰之南,玉女峰之左,飞泉百丈,望之如银河倒泻。"若是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时,隐约可见飞流中有一位落泊秀才与一位披发的少女在对峙,故又称"夫妻瀑"。在飞瀑的左侧有一个"五塔洞",洞内宽敞明亮可容数十人。与"五塔洞"遥遥相对的是"紫阳洞天",这是一个大洞套小洞的通洞,深隧奇幽,阴森凉爽。穿过"紫阳洞天"可到"水濂洞",洞内滴水成串终年不竭。"剑诗泉"是由两块巨石凌架溪涧,相依成洞,泉水淙淙,洞内有一石击声如木鱼,故曰"木鱼石"。近年来新建有"时芳亭"、"观瀑亭"、"映莲池"、"陆游塑像"、"思轩室"、"老寿星塑像"等。  龙湫景区是拱伏隐秀,夹涧飞泉的天然丘壑。志书记载:"有龙藏焉,四时兴云雾",故得名"龙湫"。这里主要景点有"石门双峡"、"临风岗"、"刘海台"、"青狮岩"、"玉龙潭"、"燕咀岩"等。  南峰景区在龙湫之山,沿着羊肠曲径,拾级而上,可见"五台石"、"文笔峰"、"石人面壁"、"将军洞"、"南峰巅"及"南峰禅寺"等景点。  南T山麓的御仙桥亭旧址为白鹤景区。有"白鹤鸣岗"、"白鹤巅"等景点。建于宋代的白鹤古道蜿蜒山中,历代文人墨客、达宦雅士在此留下了许多题刻和诗篇,其中有明分巡道徐用检大书:"海阔天空",有清郡守李拨题曰:"鹤翥鸾翔"和"沧海一粟",有明知县高愈谦书"海鹤雄观"和明提学熊敦朴书"天清海晏",清知县汪大润书"俯视一切"等多处石刻。
推荐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庐山疗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