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振洋是北京301医院心脑血管疾病食疗菜科医师吗

名医名方6》
本人跟师从事中医治肿瘤,在本县开的店为,天山肿瘤研治所。利用本地纯正中草药专治各种肿瘤,癌症不是绝症,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可以长期生存下来的,告示肿瘤患者,早中期易治,晚期吃走尚可,有希望。加博友 & 关注他被推荐日志最新日志该作者的其他文章博主推荐相关日志随机阅读首页推荐【引用】《引用 名医名方6》 09:59:48|&&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本文引用自杏林润雨 的 名医名方录.cn/1222-b.htm王云铭简介王云铭,男,1918年10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文化程度大专。早年拜师王瑶潭、纪翱臣著名老中医学徒。1942年9月天津国医专修学院函授部毕业。现任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曾亲自编写《中医学基础讲义》、《中医妇科学讲义》等多部教材,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内容被载入一些专著或教材中,其中《滑胎的治疗经验》被载入《中医精华浅说》一书中,治疗习惯性流产的验方“调补冲任汤”及治疗崩漏系列方剂被载入《名医名方录》第二辑,《崩漏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治疗》等被载入《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一书中。王云铭擅长中医妇科,对崩漏、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治疗,独具专长。王云铭1987年9月被评为淄博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4月被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治偏头痛方组成:杞子30克,菊花9克,龙胆草9克,珍珠母30克,蔓荆子9克,藁本9克,白芷6克,羌活9克,清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丹参24克。?功能:滋下清上,通络化痰,祛风止痛。主治: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症见头痛时发,发则头痛剧烈,痛连眉棱,或牵引目痛,或偏于一侧,或满头皆痛,或其痛如刺,痛处不移,或头昏沉重,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用法:水煎服。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约一小时浸透后煎煮,一剂药煎两遍,首煎用武火(温度较高)煎沸后以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滤取汁后,加水适量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滤取汁,两煎药汁混匀,总量约250~300毫升左右。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一次。?方解: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又名偏头风,其痛发作,痛势较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痛止后一如常人,《张氏医通》谓其“痛久不已,令人丧目”。总以外感失治,风寒之邪阻遏经络,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感受外邪久生痰浊,阻塞经脉,上扰清空,少阳厥阴二经经气不利所致。治以滋下清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方中杞菊胆草滋下清上,羌防荆子藁本祛风湿散寒邪,清夏白术补脾益气化痰,丹参天麻珠母活血祛风镇痛,诸药合用,以奏滋下清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之效。?临床应用:偏头痛一般多指痛在左、右或前额或后头部而言,从广义说来,很多头痛偏在局部,皆属偏头痛范畴。临床上气虚倦怠者加红参9克以升阳补气;面色晃白无华、脉象芤细者加当归6克、黄芪30克以补气生血;胸脘痞闷、吞酸嗳腐、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9克,大黄6克,枳壳9克以宽中下气,导滞通腑;目赤不得眠者加黄芩9克,木贼草15克,白蒺藜15克以清肝明目;腰痛重者兼服六味地黄丸一丸(每丸重9克)以滋补肾阴。根据35例的临床观察,痊愈者29人,占82%;显效(痊愈后半年内复发)者6人,占18%。?名医名方录.cn/1219-b.htm李鄂生简介李鄂生,男,1937出生,河北省定州市人。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系本科,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药剂科科长,主任中药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医院中药管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剂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中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教授,国家二部一局批准的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药制剂、药剂管理、科研及教学培训工作,具有坚实的中医药专业理论水平及丰富的中药药剂、中药炮制、中药质量鉴定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实践经验,结合医院临床各科用药需要,主持医院科研制剂的生产与研制,取得三项省级科技成果奖。“中药炮制与制剂技术问答”一书获1992年度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新药中药“将军疮疡膏的研究”课题获1994年度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并通过省级新药鉴定;“盆腔炎注射液的研制”获1994年度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在从事中药工作30余年中勤于笔耕,善于结合临床并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总结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20余篇。盆腔炎注射液组成:丹参、苦参、延胡索、蒲公英、漏芦各10克。?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止痛,消痈散结。?主治:妇科各种炎性疾病,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用法:每日二次,每次2m1,肌注。方解:盆腔炎是由一般化脓菌引起的内生殖器和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瘢痕和包块,祖国医学认为盆腔炎的病因为邪毒入侵、客于胞脉,以致气血瘀滞、冲任受阻、带脉失司所致。“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中医治疗盆腔炎则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本方首选丹参为主药,是因丹参活血化瘀功效甚佳,且兼能养血,故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历来用于各种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失调、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瘀滞作痛等。苦参是中医用治湿热黄疸、湿疹瘙痒、赤白带下、痈肿疮毒等症的要药,有抗菌消炎,燥湿利尿作用,且多用于泌尿系统炎症。延胡索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效,历来作为止痛要药,尤对气血瘀滞所致的疼痛疗效最佳。既能疏通血脉,祛瘀止痛,又可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效,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感染性炎症,且抗炎作用显著。漏芦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生肌排脓,舒筋通脉之效。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止痛,消痈散结之功。?临床应用:盆腔炎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止痛,消痈散结之效,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972年用于临床治疗妇科各种炎性疾病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组方选药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体现了中医优势。1986年列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研究课题。经陕西中医学院附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对36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观察,治疗组211例,治愈165例,好转39例,有效率97.75%。1993年经专家鉴定,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未见毒性反应,未发现肌肉刺激反应;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可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功能。其制备工艺、设计先进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可行,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实为一种速效、高效、安全无毒的纯新中药注射剂。?(吕润霞董力整理)名医名方录.cn/1216-b.htm石景亮简介石景亮,生于1939年,河南省方城县人。任焦作工学院副院长,焦作工学院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焦作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古文》研究会委员,焦作市政协委员,国家二部一局批准的全国第二批继承其学术经验的名老中医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后又在河南中医学院攻读四年,再从师于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吕承全教授,尽得其真传。对脾胃病、肾病及妇科疑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见解,无论职务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出专家门诊,强调“医者,理也。为医者,业欲精,必明理,欲明理,必溯源”。崇尚医德,尝以“不求闻达医林,但愿普济众生”为信条。主编的《脾胃论溯源及应用》一书,199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大黄抗衰老延年有特效》、《中医药纠治激素副作用的思路与方法》等论文,受到同道的高度评价。温上清下汤组成:桑白皮20克、地骨皮20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知母12克、黄柏6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玄参12克、仙鹤草20克、炒栀子15克、炮姜10克。?功能:清上温下,导火归元。?主治:反复鼻衄,久治不愈。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首煎20分钟,以取其“气”;次煎30分钟,以取其“味”。两煎共取药汁500毫升左右,分两次饭后温服。服药过程中,宜戒烟酒,忌食辛辣。连续5天为一疗程。?方解:大凡反复鼻衄,阴血既亏,阳气亦损,导致阴虚于下,阳浮于上。虚阳上越,迫血妄行,发为鼻衄反复发作。方中桑白皮、地骨皮,仿“泻白散”意,清泻肺经郁热伏火,以清上热;伍以旱莲草、女贞子、黄精、玄参、知母、黄柏,旨在补肾阴益精血,滋阴守阳;牛膝引上冲之血归经下行;炮姜温而少辛,守而不走,以冀浮越之阳得以潜藏;栀子解乎心热,祛三焦浮火;仙鹤草苦凉,可止人体各部出血,二药相伍,以治其标。诸药相配,清上不损下,温下不碍上,清温并用,标本兼治,从而达到阴平阳秘,鼻衄止矣。?临床应用:“清上温下汤”系石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拟的经验方,是诊治鼻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有效方剂。遣用时,宜辨证精当,相应化裁。伴有失眠者,遵泻南补北理论,加黄连6克、上肉桂2克;胃纳欠佳者加百合30克、生山楂20克、冬瓜籽30克;脾弱便溏者,减知母、黄柏药量,去玄参,加生山药30克、山楂炭20克、乌梅15克;衄血量多者,加生白芍15克、鲜白茅根30克、丹皮12克。名医名方录.cn/1213-b.htm陶根鱼简历陶根鱼生于1948年,陕西省洛南县人。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院脑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省中医内科学会秘书长,省脑病学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陶教授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及临床医疗中,承岐黄,研百家,博古今,采众长,善辨证施治,尊古方而不拘泥,深入探索,精益求精,临证治疗效果显著,深受患者爱戴。对中风(脑血管病)、头痛、眩晕、高血压病、心肌炎、胆石症、脑瘤等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特别对中风的研究治疗更有其独到之处。他抓住风、火、痰、瘀、虚等病机要点,在古方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开窍固脱、活血通络、滋阴熄风、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滋补肝肾等六大法则,每一大法下又包括若干细则,这些方药效果显著,多收良效。?陶教授曾编写《临床脑血管病》、《痘疹辨证》、《中风病防治研究》、《临床中医内科学》、《脑血管病护理》等多部著作,分别由人卫、陕西科技等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及全国中医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陶教授的“通脉舒络液合汤剂辨证治疗脑血栓形成”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6年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中风病诊治与治疗标准”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乙等奖;“中风先兆证及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清开灵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TH-A偏瘫治疗机的研究”获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中药近视灵冲剂临床与实验研究”获陕西省高教委科技成果三等奖;“中药外贴治疗高血压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星火计划银奖;“《痘疹辨证》古医籍整理研究”获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醒脑汤组成:西洋参3~6克黄芪15~20克当归10~12克川芎12~15克水蛭3~6克地龙10~12克三七粉3~6克远志6~10克菖蒲6~10克冰片0.3克功能:益气活血,醒脑开窍。?主治:中风(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血管性痴呆、脑萎缩。? 用法:黄芪、当归、川芎、水蛭、地龙、远志、菖蒲等药先用水浸泡20分钟(以水没过药为准),然后用武火(大火)煎开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30分钟,共煎两次。西洋参文火另煎。二煎液兑参,冲服三七粉、冰片。?方解:中风后遗症出现半身不遂、肢软无力、健忘、痴呆等,陶教授多从气血辨证。他认为至中风后遗症期患者多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而脑窍不利,肢体萎废,故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所在,所以治疗采用益气活血、醒脑开窍之法。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西洋参助黄芪补气,补气而不伤阴。当归活血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川芎、三七粉、水蛭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远志、菖蒲安神益智、开通心窍,冰片香窜善行,无处不到,通诸窍,更能清心醒脑,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醒脑开窍之功。?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脑萎缩等由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脉络不通、脑窍不利而出现的半身不遂、痴呆、健忘、少气、面色暗黄、舌苔薄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及气虚血瘀所致的各类病症。本方曾制成丸剂对300例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临床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3%。名医名方录.cn/1210-b.htm陈健民简历陈健民,生于1941年,上海市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中医科教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杂志》编委。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教学秘书、上海医学辩证法学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1977年被国家二部一局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30余年的治学格言为博采众长、一专多能、见难而上;医哲求索、中西结合、融会贯通。临床擅长肿瘤病等疑难杂症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尤以青紫舌、舌脉异常等诊断及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治疗见长。1974年起发表论文90余篇,译文12篇,专著28本。其中《癌症血液高粘状态和活血化瘀治疗》荣获1986年全国第一次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肿瘤)三等奖,《癌症患者舌象研究》与《癌症患者血瘀证和血液流变性》分别荣获1991年、1992年上海医科大学校级科研成果奖。穹龙汤组成:川芎30克地龙15克葛根30克延胡30克川牛膝30克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癌症、心脑血管病、肝病、痛经、糖尿病、胶原性病等伴有血液高粘状态者,或见青紫舌、舌脉异常者。?用法:急火煮沸,继慢火煮半小时,滤药液,加水再煎,共3次,3次药液混和,约在600-900ml间,分3次饭后1-2小时温服。?方解:川芎为传统活血药,据药理报告:川芎小量收缩血管,大量扩张血管,故川芎量用至30克。地龙有清热、息风、通络之功,虽无活血功效,但药理示有溶血作用,即溶解血球、包括血块。葛根有辛凉解表、生津止泻等功能,不属活血药,但文献报导能增加冠状动脉、脑血管及内耳微血管的血流量,故用至30克。延胡可理气、活血、止痛,为气分中血药,配伍川芎血分中气药,可谓理气活血力更佳。川牛膝有活血祛瘀、通经功效。川芎药性上行,牛膝药性下行,上下配合适宜全身性疾病。芎龙汤药味虽少,但量较大,合计135克,相近一般中药处方量。全方以川芎、延胡、牛膝等活血化瘀为主,配伍增加血流量的葛根、溶解血栓的地龙,其活血化瘀作用较强。?临床应用:芎龙汤治疗297例癌症,以血液高粘状态为指标,其有效率为58.92%;另对照养阴补气方地黄汤(生地、明党参、黄精、黄芪、扁豆———自拟方)治疗癌症236例,虽在改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方面差别不大,但在纤维蛋白原量及红细胞沉降率两项中,芎龙汤有明显下降作用,而地黄汤无。纤维蛋白原升高易形成血栓,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显示炎症,相似血瘀与热。芎龙汤有化瘀与清热作用,而地黄汤无。显示中医不同治法与药物的差异、适应证及其科学性。?芎龙汤除改善血液高粘状态外,另对癌症免疫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观察20例癌症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C)及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与40例对照组相比,癌症NKC下降,CIC上升。经芎龙汤治疗NKC上升并超过对照组,CIC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可见不能简单地把活血化瘀等同于消除血液高粘状态,扶正补益等同于免疫功能。体外反细胞突变试验所见,芎龙汤有中等度反细胞突变作用,而地黄汤无。提示芎龙汤对癌症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临床30余年使用芎龙汤达数万例,未见到出血现象。对有出血倾向者根据辨证配伍清热止血、化瘀止血、温经上血、补气摄血等药物。(肖丽明整理)名医名方录.cn/1207-b.htm何介元简历何介元,生于1931年,广东省梅州市人,副主任医师,广东河源慢性病防治站站长,全国食用菌毒菌科研协作组成员。1955年毕业于广东省第四医士学校,1966年进入广东省医药学院深造。自幼承家传针灸启蒙,从医50年,在高等真菌的研究基础上,于1971年潜心研究,大胆应用紫芝为主,抢救白毒伞中毒11例农民患者10例成功获救,以90、9%的治愈率,在国内外首次改写中外教科书上所记载白毒伞中毒病死率高达90%以上的历史结论。同时还用紫芝治疗角鳞白毒伞中毒6例,斑豹毒伞中毒11例,全部获救,治愈率100%,并填补了“神农本草”缺紫芝可治毒蘑菇中毒的一处空白。先后参加由国家卫生部组织召开的全国毒蘑菇中毒防治会议,应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国际灵芝专题研讨会、第三届中日国际真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入选1997年1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智慧宝库丛书”。?紫芝救治毒蘑菇中毒方组成:紫芝〔Ganodermajaponam(F·r)li?oyd〕。?功能:解救各类毒蘑菇中毒。用法:取无虫蛀干品磨粉紫芝50克,按常法加水煎二次,并将二次煎液合并浓缩成150毫升(含原生药33.3%),备用。每天三次,每次口服50毫升,昏迷患者鼻饲给药。? 方解:紫芝又名木紫,民间用其治疗菌类中毒,故有“菌王”之称。据初步化学预试,紫芝所含的成分有生物碱类、甾醇类、三萜类、糖类、蜡、酚性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甙类、内酯、香豆精、甘露醇、麦角固醇、虫漆酶、虫漆异酶等。我国古代认为紫芝甘温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药理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具有强心、保肝和镇静作用。?临床应用:自年间,我们对三种毒蘑菇中毒34例患者(白毒伞11,角鳞白毒伞6,斑豹毒伞11),均使用紫芝煎液口服为主,5例有肾衰患者结合手术透析救治,死1例,治愈率达97%,故可认为紫芝可以作为治疗各种毒菌中毒的首选药物。日河南省南阳市12名农民误食白毒伞中毒重危患者,经用本法抢救全部生还。名医名方录.cn/1204-b.htm赵国岑简介赵国岑,男,汉族,1937年生,河南省郑州市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名医学术研究会理事、全国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带徒导师、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名医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医研究》杂志编委、仲景国医大学教授等。?出身中医世家,1958年至1964年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6年毕业,从事消化疾病的研治工作。擅长内科,兼行针灸。针药并用,辨证辨病相结合,在近40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补中气调脾胃治消化,健脾土固肾气治消渴,益心气活瘀血治胸痹,纳肾气调阴阳治不育”36字治病要决。采用经方、古方和先辈治验,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化裁组合成“化滞益胃汤”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解毒益肝汤”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近年来,对糖尿病、男科疾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发表学术论文和临床经验报道40余篇,专著6部,科研成果6项。指导研究的“多功能电脑治疗仪”、新药“失眠安贴”、“久久银杏茶”等均通过鉴定并获得生产批号。1997年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授予为河南中医事业发展作出显著成绩的特别贡献奖。化滞益胃汤?组成:大黄12克白术10克牵牛子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槟榔10克甘草5克功能:化滞益胃。?主治:胃脘痛(脾虚胃滞型),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舌苔薄腻,舌质淡或略暗或有瘀斑。?用法:上药加水500ml,浸泡20分钟,文火煎至300ml药液,饭前温服。1剂如法煎服3次,1日服1剂。?方解: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有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清泻郁火之功,善于荡涤胃肠实热,消积化滞,又有祛瘀生新之能,故为君药。白术健脾益胃,燥湿利水,对脾虚湿邪滞胃和水湿滞胃伤脾所引起的病证均有良效。牵牛子功能泻下逐水,杀虫破积,善除胃肠实热壅滞。二者辅助君药大黄化滞力量更强,且有健脾益气之功为臣药。枳实消积散结,破气行痰。厚朴行气燥湿运脾,降逆平喘,能除胃肠滞气,对湿阻中焦、气滞不利和痰湿内阻所致脘腹痞满有良效。木香行气止痛,能消胃肠滞气。砂仁化湿行气,健脾止泻。槟榔杀虫消积,导滞行气。五味合用,对食积、虫积、气滞、水湿痰饮不化等多种积滞有特效。积消滞化胃自复,故能佐君臣化湿益胃之功而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中止痛,缓和药性故为使药。全方用药得当,配伍严谨,共奏化滞益胃之功效。?临床应用:若胃痛甚可加甘松、元胡;胃酸灼热加煅瓦楞子、吴萸、黄连,甘草量加倍;兼有两胁胀满或疼痛者加柴胡、川楝子、元胡;大便溏加炒山药减槟榔;恶心重者加姜半夏、姜竹茹;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麦芽。急性肠炎、水泻、腹痛及老年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赵一余月娟).cn/1198-b.htm名医名方录? 马大正简介马大正,男,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为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医学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和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材。现任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妇科主任、主任医师,浙江省中医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从事妇科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男女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与经验。1991年出版21万字的《中国妇产科发展史》,填补国内研究的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著作流传至十几个国家与地区;1992年出版47万字的《中医妇科临床药物手册》,开创了中药学的专科研究,日本的《汉方之临床》杂志曾对此二书进行介绍与推荐。1996年出版47万字的《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系统介绍妇产科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在杂志上发表50多篇文章,曾参加在日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传统亚洲医学大会。益肾安胎汤组成:鹿角胶(烊冲)10克,金狗脊10克,仙茅6克,菟丝子12克,川断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莲房10克,仙鹤草15克,淮山药15克。?功能:温肾止血安胎。主治: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用法:每剂加水4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用慢火煎药液至200毫升左右,如此二次,分早、晚温服。出血稍多,加荆芥炭10克;恶心呕吐,加砂仁(杵冲)4克,半夏10克;大便秘结,加桑椹15克,首乌15克。? 方解:鹿角胶温补督脉阳气,温肾止血;金狗脊、仙茅温肾;菟丝子、川断、杜仲、桑寄生、淮山药益肾;仙鹤草、莲房消瘀止血。众药共奏温肾安胎止血之效。?临床应用:先兆流产的治疗,唐代《经效产宝》中提出:“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其中虽有疗胎之议,却无疗胎之方(仅有胎死下之以治母病者)。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将该病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扑损伤四型分别论治。历代安胎也均以补肾益母安胎为主,很少顾及胎儿的因素。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胎儿属纯阳之体,正是这一息阳气,维持了胚胎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温肾可以养胎,胎气充盛则胎自安。温肾安胎汤的药物组成侧重于温肾,较之于单纯的补肾安胎法具有更高的疗效,提高了先兆流产的治愈率,明显降低了过期流产的发病率。通过临床科研证实,治疗先兆流产96例,治愈91例(其中服药1剂,阴道出血停止、其他症状消失者11例,占11.5%;2剂者11例,占11.5%;3剂者50例,占52%;4剂者4例,占4.2%;5剂者2例,占2.1%;6剂者11例,占11.5%;7剂、10剂各1例,均占1%),好转1例,无效4例,治愈率达94.8%,而西医对照组治愈率为68%,两组经统计学对照处理,X=9.88,P&0.01。临床上经常见到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出血棕褐色,治疗乏效,最终导致过期流产的发生。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也提出对该类患者终止妊娠的建议。而温肾安胎汤对这类患者则具有独到的疗效,在本治疗组中,阴道出血咖啡色者30例,黯黑色者10例,紫色者17例,均获得良好的疗效,证实了它独具的温阳养胎、益肾安胎、子母同治的功效。.cn/1195-b.htm名医名方录曲生简历曲生,男,1939年出生,吉林省大安市人,现任长春市中医院业务院长、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内科委员会副主委,长春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春市中医学会内科委员会、抗癌学会中医药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市科协委员,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长春大学兼职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1965年长春中医学院毕业后经长春市卫生局选派,作为吉林省著名老中医孙纯一先生的高徒,随师学习四年,孙纯一先生病逝后,独立开展临床工作。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咳喘病、脾胃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曾研制《咳喘灵胶囊》治疗咳喘病;《七珍壮骨胶囊》治疗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风湿胶囊》治疗风湿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深受病人的欢迎。近年来自拟《通痹汤》治疗各类痹症,疗效颇佳。参与和作为主要研制者之一的《静脉舒胶囊》治疗脉痹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吉林省中医管理局1997年中医科技成果三等奖。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曾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参与编写《心脑血管病中医证治学》著作1部。自1982年以来连续15年被评为长春市科协先进工作者,1998被评为长春市卫生局拨尖人才,长春市劳动模范。?通 痹 汤组成:羌活15克、秦艽15克、细辛3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杜仲20克、赤芍20克、萆?10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牛膝20克、乳香10克。?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火、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见关节肿胀、疼痛,筋脉拘急,活动不利等。?用法:先将诸药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先用武火煎至沸腾,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取出药液,共煎煮三次,将三次药液混匀,约400ml,日服2次,每次服100ml,温开水送服即可。?方解:本方以羌活、秦艽、木瓜、茯苓、萆?祛风除湿,细辛温经通络,当归、赤芍、乳香活血止痛,杜仲、牛膝益肝肾、强筋骨。在临症之时,不可忽视细辛、乳香的作用,细辛辛温,善祛风通络,乳香能通行十二经,祛风伸筋,调气活血,止痛。二药同时应用不但能增强止痛之功,而且具有祛风活血之效,是本方不可缺少之药。?临床应用:风邪重而疼痛走窜者以祛风通络为主,重用当归、川芎加防风;寒邪重而痛甚者以温经散寒为主,加附子,肉桂、元胡减秦艽、萆(xie)..?;湿邪重而关节沉重疼痛者,加苍术、薏苡仁;若痹证日久、正气亏虚、气血不足者,加黄芪、人参;若关节肿胀变形者可加仙灵脾、狗脊;若关节红肿热痛者可加连翘、赤小豆,赤小豆入血而通络,能散血消肿,清热解毒,凡遇关节红肿者,加入赤小豆,皆可收到良效。名医名方录.cn/1189-b.htm邢月朋简历邢月朋,男,汉族,1940年生,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共党员,前后拜著名中医魏省一、于振洋、胡东樵为师学徒八年,现任石家庄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石家庄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市科协委员,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长期从事医疗临床工作,擅长内科,对心脑血管病、肺脏疾患独具匠心,并悉心研究心血管病症,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历年发表论文40余篇,论著《内科临床指南》一部,参编多部函授讲义;实地教学于课堂,其弟子出徒皆青于蓝。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六项,神支精治疗室性早搏、神农羚羊丸治疗中风先兆性偏头痛、大运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活利心康冲剂治疗慢性心衰等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在临床实践中创制了益气升降汤治疗太息症,压汤治疗脉压差小性眩晕症,止麻消痰活血汤治疗麻木症,葶苈生脉五苓饮治疗慢性心衰,养心定悸冲剂治疗顽固性脉结代,110愉心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麻附辛翘合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动过缓,大运汤治疗房室传导阻滞,使新生冲剂治疗隐性心肌缺血,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帕金森氏病,清眩汤治疗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症,解毒化痰汤治疗病毒感染性支气管炎,桑家汤治疗特发性浮肿,消烦汤治疗更年期烦热自汗症等等,于临床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疗效显著。益气升降汤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台党参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玉竹30克炙甘草6克功能:补益宗气调畅气机。主治:太息症:自觉胸间憋闷,压迫感而深吸气,然后以呼出为快,或兼心悸、胸痛、乏力、多梦、眩晕等。?用法: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取汁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方解:本证多见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中,多属“心肺气虚”之证,是宗气不足或宗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心脏受邪日久不解而致功能失调变为虚证,出现心肺功能失调或低下的太息症,故从补养入手,补气升陷为主,调畅气机为辅,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补益宗气,为方中主药;张锡纯有“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之说,在此配以枳实理气中之滞,与桔梗配伍一上一下,使气机伸展,因此定名为益气升降汤;五味子、玉竹为培气之本,防气之涣;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补益宗气,调畅气机之功。?临床应用:本方可治疗冠心病、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中的太息症,而随着症状的减轻和好转,心电图也随之改善。应用时,心悸怔忡加酸枣仁15克,黄连12克,丹参15克;全身乏力、动则气短酌加黄芪、人参量;口干渴加元参、石斛各15克,知母10克;津气两虚加三参饮;血虚加当归、阿胶各10克,熟地15克;失眠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烦躁不安加知母、炒栀子、竹茹、竹叶各10克;虚热加地骨皮15-30克;心冷背寒加桂枝10克,干姜10克;项背肩胛不舒加葛根30克;脉迟加桂枝10克或官桂、附子各10克;脉压差小者,炙甘草增至15-30克。(于慧卿整理)名医名方录.cn/1171-b.htm顾乃强,男,1938年4月出生,上海市人,现任上海天山中医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成员,上海市名中医,全国中医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外科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顾氏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顾筱岩是闻名上海近代名医,父亲顾伯华是著名外科专家,顾氏秉承家传,悉心钻研,1963年毕业年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先后主编出版“顾筱岩学术经验集”和“实用中医乳房病学”获上海中医研究院和上海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顾氏乳腺增生病专科》被列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特色专科。顾氏行医30多年,善于总结临床经全,进行科研探索,“乳癖灵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已获准为上海市卫生局1998~1999年度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顾氏勤于笔主编医著尚有:“乳房百问”和“外科医话趣录”;参与协编“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等专著十部,撰写论文30余篇。顾氏在弘扬顾氏外科医术上作出贡献,在继承上更发扬创新,建立自己的学术逻辑性想和医疗特色。他在乳腺增生病的诊治上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精粹,根据乳癖的证型特点提出论治乳癖的学术观点有: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平,冲任病之本,治癖调冲任,癖由痰瘀凝,莠结重化瘀,乳衄肝火盛,火旺血离经。以上几点学术观点对乳癖的论治,立法用药具有十分实用的指导意义,取得了较好疗效。乳癖灵组成:仙灵脾12克 鹿角9克 制香附9克 益母草30克 山慈菇9克 生山楂15克功能:调摄冲任,理气活血。主治: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共取汁500毫升,每次250毫升,早晚各一次。方解:本方仙灵脾为君,该药性味甘香辛温,温补肝肾,为命门之要药。乳癖之症,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是病之本。肾气虚,上不能滋养乳络则结块胀痛,下不能充实胞宫则月经失调。仙灵脾为君佐鹿角血肉有情之品,补益肝肾调摄冲任治本。 乳癖结核随经期变化和喜怒而消长,症由气滞血瘀所结,方以香附理气开郁,气行则郁解,气畅则痛止。益母草行血活血,该药祛瘀血而不伤新血,补新血而不滞瘀血,通中有补,香附合益母草理气活血而达到消块止痛。乳癖之症,病住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地,取柴大胡为肝经之引药,引领诸药直达病所,又要协同香附理气止痛,山慈菇软坚化痰散结,治中有防乳癖的癌变,以冀祛邪而安正,生山楂一味既有脂痰散瘀之功,又能协同山慈菇散结消癖,尚可调味诸药。临床应用:乳腺增生病该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本病以出现乳房周期性肿块和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病理分类本病又有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增生瘤变,囊性乳腺增生和硬化性乳腺增生之别。结合临床的各别表现可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凡出现乳痛明显,痛不可及者可在方中加味延胡,青皮理气止痛;乳腺增生瘤变肿块坚实或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属痰瘀互结可加三棱,莪术,土茯苓等活血化瘀散结;如出现乳头溢液属囊性增生病者应参加菟丝子,巴戟肉,苁蓉等补益肝肾和藕节,地榆等凉血止血,通过长期临床,复方乳癖灵加减贯穿防病寓于治病中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唐新整理)中国中医药报(总2427期 ).cn/text/2427.htm名医名方:对证止血汤黎家玉,男,1932年7月生。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医眼科主任中医师。1962年9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1962年10月至1964年10月在阳江人民医院任内科中医师。1964年11月至1996年6月在阳江中医院先后任中医内科医师、中医肛肠科医师、中医眼科主任医师等职。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基本方组成:三七10g,丹参15g,蒲黄炭15g,阿胶10g(烊化)。对证选用君药加入:实火用生地40g、大黄10g;虚火用生地20g、黄柏10g;气滞用柴胡10g、川芎6g;气虚用北芪50g、红参10g。功能:依因止血主治:各类型眼底病出血期用法:每日2剂,重症3剂,早晚或早午晚餐后1小时凉服为宜。方解:本方用双君药,以加强药力,根据证型分别加入。生地、大黄泻火;生地、黄柏坚阴;柴胡、川芎解郁;北芪、红参益气。三七、丹参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蒲黄炭与阿胶一涩一黏立收止血之功,均为臣佐之药。临床运用:明代张景岳云:“动血之由,惟火与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张氏之论虽不是指眼底出血,其实亦然。因为“轮之有证,由脏之不平所致。”欲要有效止血,并能稳定病情,必须察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依因遣药。但势急之时,又必须急则治其标,使止血之治迅速到位,故直接的止血药又不可缺。经验证明,使用收涩止血药不必拘泥于留瘀之说。本方之组成原则系逆张氏之旨发挥,历用不衰,疗效肯定。如确实“无证可辨”,可按基本方使用,但应尽可能“对证入座”。药物剂量可据证之轻重适当调整。 D4中国医师周刊(总2419期 ).cn/text/2419.htm名医名方:益气活血通络汤卢永兵,男,1942年3月生。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原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名中医。曾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家庭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揭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是广东省八、九届人大代表、揭阳市第二届政协常委、揭阳市科协主席。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老年医学研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钻研,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尤有心得。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3篇。主编、协编《老年医学新进展》等医学专著8部。益气活血通络汤组成:黄芪100g,丹参15g,田七15g,川芎8g,红花8g,鸡血藤20g,血风藤15g,桂枝5g,路路通20g,水蛭10g,全蝎10g,蚯蚓15g,蜈蚣10g。功能:益气活血化瘀 祛风通络止痛主治:脑中风后遗症口眼喎斜,肢体瘫痪,也治风湿日久肢体关节痹痛。方解:黄芪为君,益气通脉,大剂量能升陷启痿。《医林改错》曰“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元气一亏,经络自然亏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归并于右侧,左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用重量黄芪立意在此。桂枝温通肢体经脉。田七、丹参、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田七化瘀止血,对血瘀与出血有双向作用。路路通、鸡血藤、血风藤祛风通络利关节。《本草纲目》曰路路通能“舒筋络拘挛”。《饮片新参》曰鸡血藤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络”。《常用中草药手册》谓血风藤能“舒筋活络,治四肢麻木,筋骨痛”。水蛭、全蝎、蚯蚓、蜈蚣化瘀祛风通络。《本草经百种录》曰水蛭“性迟缓而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本草求真》谓全蝎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滇南本草》曰蚯蚓能“祛风,治口眼歪斜,强筋治痿”。叶天士很重视应用虫类药物治疼痛痿废,他说:“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不论是缺血性脑中风,还是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后均以瘀为主,因而脑中风后遗症可益气活血通络论治。临床加减:血压偏高、头胀痛加葛根20g、杭白菊15g;腰膝酸软加熟地15g、怀牛膝15g、杜仲10g;血糖偏高加葛根15g、熟地15g、花粉15g、萆薢15g;合并冠心病心绞病加栝楼仁20g、薤白10g;有出血倾向去红花、川芎减半,加仙鹤草20g;健忘加石菖蒲15g、远志10g;痰多加法半夏10g、胆南星10g;大便秘结加大黄(后下)15g。病例:黄某,男,55岁。日初诊。病者昏睡,家属诉其2天来常头痛头晕,大便5天未解。晨起发现口眼喎斜,身不能动,小便失禁。诊见面色、唇色晦暗,口眼向左侧喎斜,左半身瘫痪。舌尖边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弦。血压138/70mmHg。嘱送医院进行CT增强扫描,示大脑右侧梗塞。家属强烈要求在家治疗,遂处方:(1)益气活血通络汤加葛根20g,法半夏10g,郁金10g,石菖蒲20g,大黄(后下)15g,日煎1剂,乘温化开苏合香丸一粒,鼻饲。(2)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25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3)插导尿管。第3天,病者基本清醒,不能对答,能用健侧手指示意,二便自解。上方去苏合香丸、大黄,余药同。第6天病者能对答,口眼喎斜明显改善,诉头微晕、乏力,患侧麻痹。上肢肌力仍0,下肢能缓慢屈伸。用益气活血通络汤全方,加服维脑路通片,日3次,每次2片。第18天口眼喎斜消失,患侧下肢能随意活动,上肢能握拳,肌力IV。上方不变,再服10天,患侧上下肢活动自如,生活基本自理,自觉乏力。上方去红花、水蛭、全蝎、蜈蚣、蚯蚓,加熟地15g,怀牛膝15g,桑寄生30g。服15剂后,一切正常。D3中国医师周刊(总2399期 ).cn/text/2399.htm名医名方:利胆排石汤何世东,男,58岁。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高中毕业后随师学医,1970独立中医门诊。1978年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学习,在校期间跟随多位名老中医临证。毕业后在东莞市中医院内科住院部工作21年,担任内科主任15年,2003年任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擅长治疗疑难病,对肾病、风湿性疾病、胃肠道疾病有独特体会及显著疗效。主持“康尔胃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1997年获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荣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东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主持“康尔胃Ⅱ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2004年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二承担者参加并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三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对类风湿关节辨证分型及治疗前后临床意义的评诂》等论文38篇。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东莞市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奖。2002年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组成:柴胡12g,枳实、白芍各15g,木香12g(后下),金钱草30g,茵陈30g,大黄10g(后下),玄明粉10g(冲),黄芩12g,法半夏12g。功能:疏肝利胆、通便排石主治:肝胆管结石用法:将中药用清水4碗浸泡,30分钟后煎成1.5碗,再下大黄、木香,5分钟后去渣,下玄明粉。煎成药汁分2次服。若湿热重者加蒲公英、山栀子、郁金;纳差便溏者去玄明粉,加苍术、川厚朴、陈皮、鸡内金;痛剧者木香(后下)加至30g,合金铃子散;体虚者加太子参、当归等。方解:方中柴胡、枳实、木香疏肝行气利胆;茵陈、白芍、黄芩、金钱草清肝胆之湿热,并可排石;柴胡、黄芩、法半夏枢转少阳;大黄、玄明粉清泄阳明通便,帮助肝胆疏泄,以达到排石目的。临床运用:用于未发展成急腹症的肝胆管结石,或肝胆管多发性结石、泥沙样结石者不能手术、或术后反复发作。运用时需按上述用法加减运用,一般用药10天左右开始排石,排石作用稍缓而持续,服药需耐心,每个疗程4周。体壮、初起、症状重者可日2服。1个疗程结束未排完结石者,3个月后可再用1疗程,病案举例:黎××,男,48岁。患者于1963年患胆囊炎、胆石症,在某医院行胆道取石术及胆囊切除。1967年复发再行第二次胆道取石术,其后间有上腹疼痛、黄疸。日,恶寒,发热达40℃,右上腹疼痛,3天后出现黄疸,在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痛减,但黄疸加深。于8月11日入我科治疗。当时尿色深黄,大便软烂,色白如土。实验室检查:CCFT(++++),SGPT2500.5nmol/L,尿胆红素强阳性,尿胆素及尿胆原阴性。B超检查:胆总管扩张1.4cm,结石1.1cm×1.1cm。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舌红,苔黄腻,脉弦。诊为胆总管结石,治以疏肝利胆,行气通便。处方:木香(后下)、白芍各20g,柴胡、郁金、丹参、法半夏、枳实各15g,黄芩、大黄各12g(后下),元明粉(冲)、鸡内金各l0g,金钱草、茵陈各3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每日大便2次,腹痛减轻,但尿黄、粪白如前。守上方服至8月21日,大便转黄,尿稍清。上方去柴胡、玄明粉,日服2剂。8月24日大便色深黄,尿清,黄疸消退,肝功正常,仍守上方每日2剂,8月30日痊愈出院。出院后再每日l剂,30天后B超复查,胆总管无扩张,结石消失。中国医师周刊(总2369期 ).cn/text/2369.htm名医名方:清肺消瘀汤张炳秀,女,1946年出生,安徽六安人,主任中医师、教授。1969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迄今已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5年。现任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安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中医管理局“首届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68计划)”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教学指导老师。曾受业于已故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全国温病学科与新安医学学科带头人王乐甸教授,深得王老治疗温病之精髓,于时令病治疗尤以经方见长,且多有发微之处。临床上博采众家,对李东垣之脾胃学说推崇有加,多兼顾脾胃为治,建功甚夥。采用自制经验方“三生斑螯酊”配合“龙马二虫丸”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痹证,疗效显著。临证之余,手不释卷,勤于笔耕,先后在省、国家级医学期刊杂志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获优秀论文多篇。组成:生黄芪15g,生薏仁30g,败酱草30g,鱼腥草(后下)30g,怀山药10g,京三棱10g,蓬莪术10g,制半夏10g,广陈皮10g,玉桔梗10g。用法:上药水煎,每日1剂,每剂服2次。功效:清热解毒,消瘀破癥,祛痰排脓。主治:肺痈,多属现代医学之肺脓肿、球型肺炎、炎性假瘤伴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痰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解:上方取《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之义,以善补肺气、托疮生新之黄芪易附子,参以大剂清热解毒之鱼腥草,合破癥散结之三棱、莪术,复伍陈皮、半夏、桔梗,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瘀破癥、祛痰排脓之效。黄芪伍三棱、莪术,取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愈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之意。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滇南本草》载,“治肺痈咳嗽,带脓血者,痰有腥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黄芪伍山药援增补益脾肺之功,乃从脾肺双管齐下,标本兼而治之。《本草求真》载:“桔梗系开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此桔梗之用,取其载药上行之效,以达上焦华盖之灶,力有专攻,而收药简效宏之妙。临床运用:肺痈乃肺家常见病证之一,中医认为由热毒瘀结,肺叶生疮,血败肉腐而成,教科书多按分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不必囿于三期。大凡症见咳吐脓痰或痰中带血,发热不退,胸痛乏力,精神萎靡,伴有影像学显示肺部浓密模糊阴影,或呈散在局限性炎症块影,或边缘出现较整齐的球型炎性病灶等诊断为肺炎者(或为球型肺炎,或为炎性假瘤),无论有无成痈成脓都可投以清肺消瘀汤为治。本方可使早期炎症消散,成痈可以化瘀,脓成可以排脓解毒,一方三用而收阻断病情发展之效。临床一般1个疗程(15天)即可收效,临床诸症逐步缓解,效不更方,守原追服1~2个疗程,影像学提示肺部块状阴影基本吸收或消散。若病程中出现发热不退属热毒炽盛者,可加黄芩、黄连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痰多清稀伴畏寒肢冷者,酌加熟附片10g,以振奋阳气,匡扶阳虚之质;咯血多,或成口出者,另加三七粉10g冲服,以理血止血;痰黄稠、不易咳出者,加海浮石、冬瓜仁、大贝母等,亦可将桔梗用量增至15g~20g为用;部分后期患者,身热渐退,咳嗽亦少,但仍有气短乏力、口干咽燥诸症,应酌加适量益肺养阴之品调瘥。须强调的是,临证中一定要注意与肺癌相鉴别,以免漏诊、误诊,贻误治疗时机。对已确诊肺癌且伴有上述主症,亦可在上方基础上加白英10g、白花蛇舌草30g,以加速炎症吸收,缓解症状。 D4中国医师周刊(总2359期 ).cn/text/2359.htm名医名方:红斑狼疮方喻文球,1950年10月生,江西临川人。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江西中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主任,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中医外科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从事中医外科皮肤科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形成独特的医疗技术风格。在学术上,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及深刻研究有关特色和学说,精读《内经》、《伤寒论》、《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精究外科皮肤科“消、托、补”三法内涵,对肿毒初起,消托并用,凡有外形症状,初起解毒配和营,中期解毒配托毒,后期解毒配补益。先后出版著作15部、论文40篇,主编全国高等成人教材《中医外科学》、《现代中医皮肤性病学》等著作。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的科研课题共计6项。组成:太子参15g,生黄芪30g,当归10g,山萸肉15g,白马骨15g,楤木20g,鬼箭羽30g,半支莲15g,乌韭15g,天仙藤15g,首乌藤15g,蜂房15g,益母草20g,黄精30g,菟丝子15g。功能:益气养阴,调整免疫;活血通络,解毒化瘀。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每次煎150ml~200ml,分别于三餐饭后服。方解:方中黄精、菟丝子补肾之精;当归、山萸肉补肝血、化肾精;太子参、黄芪补肺脾之气;半支莲、蜂房、乌韭解毒化瘀,尤其是乌韭,又名小叶野鸡尾,为万能解毒药,最能消除红斑狼疮之瘀毒;白马骨、楤木、鬼箭羽、益母草、天仙藤、首乌藤活血通络、化瘀解毒。红斑狼疮患者气阴两虚,因虚致瘀致滞,因瘀滞不通而产生邪毒,故应用上述活血化瘀药物而无破气逐瘀药伤气血之弊,且诸药又兼有通络解毒之长。本方调补肺、脾、肾,重点补肾的精气,使精气血化生不息及阴阳平衡调畅,加入解毒化瘀通络之品,共同调整免疫功能,清除抗原体复合物,改变红斑狼疮病态,恢复正常生态。临床运用:本方对慢性系统红斑狼疮有良好疗效,服用本方可以较为顺利地撤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于急性发作期、慢性活动期红斑狼疮及合并多脏器损害患者,亦可应用本方加减化裁。应用本方治疗数百例红斑狼疮病人,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方加减应用可根据据不同症情而化裁,①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活动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应用本方去太子参、生黄芪、当归、山萸肉、菟丝子等,加生石膏30g、板兰根20g、十大功劳20g、生玳瑁20g、紫草20g、赤芍10g、丹皮10g。着重清热凉血,解毒化瘀。②红斑狼疮合并肾功能损害,有蛋白尿、管型、尿中有红血球等,本方加蝉衣15g、琥珀6g、鸭跖草20g、下山蜈蚣(草药)20g,去黄精、菟丝子,山萸肉。若肌酐、尿素氮升高,加萆薢20g、石菖蒲6g、土茯苓30g以分清别浊。⑧红斑狼疮合并肝功能受损,本方去黄精、菟丝子,加绣花针(草药)30g、茵陈10g、田基黄15g。④若合并心肌损害,则加五味子10g、麦冬10g。中国医师周刊(总2355期 ).cn/text/2355.htm名医名方:柴羚地黄汤王伯章,男,日出生于广东南海,1961年高中毕业后随先父王挚峰学医,1968年在湛江地区人民医院行医,1979年~1982年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2年至今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199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000年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有论文40多篇,专著两本,其中《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获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市、厅级科研课题4项。曾任广东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兼附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广东省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湛江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由于学有家传,又攻读过研究生,并长期工作在正规综合医院,接诊较多危重疑难病例,长于治疗咳、喘、晕、瘫等呼吸、神经系统及肝、肾疑难病。对中、西医的长、短处均有了解。本人更注重仲景学术的理论与临床的应用,认为掌握伤寒论的基本临床思维方法很重要,即“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无方立法,对症用药”。组成:柴胡2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生姜8g,甘草8g,红枣4个,党参12g,羚羊角粉(先煎)4g,生地15g,丹皮10g,白芍15g,葛根15g,桔梗15g。功用:解肌退热,凉血平肝。主治:外感高热不退,尤其小儿外感高热数天不退,入夜热甚,或稍高热即易抽搐的小儿,可伴咽痛、流涕,少咳嗽,身疼等。用法:用清水4碗煎余1碗半,分2次服,隔4~6小时服一次。当天服药,次晨多可退热。小儿按成人体重比例酌减用量。方解:此方是小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来。方用小柴胡汤加桔梗、葛根解肌退热,对少阳邪热,或肺胃外感邪热迁延数日于肌表不解,用柴胡、黄芩、葛根、桔梗透邪达表;半夏、生姜安胃和里;党参、红枣、甘草扶正,合方能调动机体阳气津液的调燮机能,透表达邪外出。但小儿稚阳之体,也多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体者,稍高热即易抽搐,或成人营亏木旺者,高热不易退,用之热反高,或不高而觉头重痛,即后世所谓柴胡劫肝阴之说。犀角地黄汤是温病治热入营血、动风动血之方。不用犀角(亦被禁用),改为羚羊角,是“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之谓。配丹皮、白芍、生地滋阴凉血平肝,可内助营阴,外协同柴胡、葛根达邪解表,犹如滋水行舟、表里协同而解热矣。临床运用案例:叶×,2岁,发热、少纳、流涕2天,初诊医生作上呼吸道炎用银花、连翘、蓝根及注射穿琥宁等热稍退,隔2天又热,如此迁延诊治20多天来诊。患儿体温39.4℃,咳嗽少许,流涕,唇红,舌苔白干,脉浮数。拟下方:羚羊角粉(先煎)2g,生地10g,丹皮5g,白芍5g,柴胡8g,黄芩5g,法半夏5g,生姜5g,党参5g,甘草3g,桔梗6g,甘菊4g,葛根8g,荆芥(后下)2g。服药1剂,次晨热退,再服1剂,不再热。后用四君子汤加陈皮、桔梗、葛根、牛蒡子等善后。名医名方《中国中医药报》总2277期伍炳彩 男, 1940年生,江西省吉安县人。1966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师承江西中医学院名誉院长姚荷生教授,从事金匮、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工作。现任江西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南昌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政协第六届委员等职。力倡辨证论治,擅长中医内科杂病。主要著作有《解表法在肾炎中的运用》、《心律失常治法探讨》,参与编写《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题解》等书。泻下蠲痹汤组成:猪苓6g,黄芩15g,广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条,黄柏6g,白芷6g,芒硝15g,山柰6g,茜草12g,大黄15g,全蝎3g,藿香3g,生甘草3g。功能: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下止痹。主治:痹证日久化热,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舌红苔黄,脉沉有力,形体壮实,用诸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方无效者。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方解:痹症乃由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日久可以化热,或由误治亦可热化,造成风寒湿热胶结不解,病情缠绵难愈。故本方重用芒硝、大黄通下以泻热,使胶结不解之邪从大便而解;佐以蜈蚣、全蝎入络搜风以止痛;“无湿不成痹”,故本方又用黄芩、黄柏苦寒以清热兼燥湿;猪苓甘淡以渗湿,厚朴苦温以燥湿,藿香芳香以化湿,集渗湿、燥湿、化湿于一方,湿痹自无停留之处;山柰、白芷不但可行气化湿,散寒止风湿之痛,和广木香配伍,又可防止芒硝、大黄攻下而致腹痛;久痛入络,故又伍以茜草入络祛瘀止痛;甘草甘缓,不但能缓急止痛,具能缓和药性,使芒硝、大黄攻下而不伤正。诸药合用,有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下之效,故本方对风寒湿化热或误治化热而致的痹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应用:泻下蠲痹汤适合于痹证化热,用各种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法不效,辨证属热证、实证、里证,使用本方有泻下通便的使用,可使病邪从大便而解,从而获得理想的疗效。人们对于痹症用通下之法,颇多顾虑。但从临床上看,风寒湿热胶结不解,不泻不能除其胶结之邪,故可放胆用之。得泻下后,芒硝、大黄剂量可酌减,继续服用,病情则逐日好转,除大便次数稍增有黏液外,余无其他不适。连续服用几剂后,泻下减弱,或仅下黏液,这时病情逐渐好转,故医者、病者不必惊慌,但医者必须事先与病人交待清楚。本方不但可用于痹证化热,即或对湿郁阳气而致的全身怕冷、哮喘属湿热成实者,投之亦获良效,本方大黄、芒硝可不必后下。D3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脑血管疾病食疗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