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熟地怎么生长

生地黄体高12-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4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果期7~8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大,两端稍细,长6-12cm,真径3-6cm,有的细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韧,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气微,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味甘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
生地易感染病害,对前茬作物要求很严,忌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连作。前茬作物以禾本科为好。选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疏松的、前茬禾本科和蔬菜、白薯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上冻前,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第二年春天种植前,施基肥(农家肥)60000千克&/公顷,翻耕一次,耙平整细作畦,宽150厘米左右,长根据种子数量和地形而定,地势低,多雨地区,打高畦,20厘米左右高,或起垄,垄面宽45-60厘米,沟宽30厘米,高20厘米左右,以利排水。繁殖方法生地黄种植生地繁殖方法有两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大面积生产普遍采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多半作为育种采用。
寒冷的地区:把地黄秋天收回,用窖藏,次春选粗细均匀手指粗无病虫害的,取中部折成6~8厘米小段,每段要求有2~3个芽眼,稍风干后,或用草木灰粘断口处,作为种栽用。
温暖的地区:地黄收获时,选好的留在地里,作第二年的种栽用。春栽地黄,于7月末,挖出来,栽新的地块,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按株行距12厘米*25厘米栽、栽后注意灌水、排水、施肥、除草、田间管理等生长培育,越冬第二年春天创出作种栽,最好随挖随种,此法比较好。生地生活力强,产量高、质量好,并能防止品种退化。栽植方法
北方4月上旬至4月下旬,栽早地黄或春地黄,在北方,小麦收获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晚地黄或麦在地黄。在南方惊蛰至春分栽种,在打好的畦面上,按行距45厘米开深7厘米左右、宽10~13厘米的沟,以25~30厘米株距,错开放入根茎,覆土盖平畦面,如果早春栽植,外沟深10~15厘米,将挖出的土盖在下种沟上面,在沟内浇水,当大部分生地生芽时,把沟填平,做成平畦,保持地温和水分,地面不板结,出苗整齐。每公顷地用种栽450-600千克。
生地苗期较长,在畦埂上,应间作一些矮小的早熟作物,间作密度小。蚕豆、红小豆、四季豆、早熟玉米等分枝少的植物。病虫防治
(1)斑枯病
是真菌中半知菌感染,侵害地黄的叶子,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13天左右喷一次,连续3~4次。或用60%代森锌500~600倍液13天左右打一次,连续3~4次。烧毁病叶,并做好排水工作。
(2)枯萎病
真菌中半知菌感染。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间叶侵染,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设有排水沟,4年左右轮作一次即不得此病。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7~10天1次,连续2~3次。
(3)红蜘蛛成虫和若虫
5月份在叶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处呈黄白色小斑,至叶片褐色干枯。
防治方法:用乐果乳剂0.5千克加水1000千克喷射防治,清除枯枝落叶。
生地对气候条件要求不太严。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而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长较好。较过沙的土壤,荫蔽处生长不好,土壤过黏或过硬,都会造成其块根发育细长,产量降低。如果土壤积水,块根很容易腐烂。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生长于海拔50-1100米的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生地黄生地出苗后至封垄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中耕除草,应特别小心,勿伤害幼苗,深3厘米以内,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两次肥,以农家肥为主,每次每公顷15000千克左右,第一次苗高6-10厘米时,第二次苗高15~25厘米时追一次,一定是腐熟肥料,开沟施于行间。
灌水排水:生地既怕旱又怕涝。春季栽种时,天旱必须浇水,栽种后第一次可多浇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即可,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乱根。采收加工
寒露至立冬收获,在畦的一端开沟,顺序采挖,去茎叶、须根、泥土,忌水洗,分开大小,置于火炕上,先微火3天,待大部分生地发汗后,可加大火。头1~3天,每天翻一次,以后每天翻2~3次,一直到生地发软,内没有硬核,颜色变黑,外皮变硬时取出来即为生地。注意事项
生地无性繁殖,易退化,所以进行种栽培育显得十分重要。7~8月份,在当年春季栽种的地黄内,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的植株作种栽,挖出根状茎,折成3.3~6厘米小段,切口断面沾草木灰,阴凉地方稍晾一下。栽在已深翻过,施足腐熟堆肥的畦子里,按行株距30厘米*5厘米栽一苗,覆土1.5厘米左右,浇透水。加强田间管理,除草、排水等工作。待第二年春天挖出作种栽,随挖随栽,产量高,质量好,能防止品种退化。
在寒冷地区,种栽不能在野外地里越冬,可在秋季收获春地黄时,选择无病虫害的、没有伤口的中等大小的块茎,放在背阴处稍晾,放在挖好的深宽3米以上的坑里,坑底放一层沙,种栽放5厘米厚,上面盖一层细土,不露地黄为度。以后随气温的下降,土层增厚,最厚30厘米以上。春季随气温的回升逐渐撤防寒士,或翻倒一次除去腐烂的块茎,重新放火坑内,覆一层薄土,至栽种。&
生地黄1、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皮质醇分解代谢的影响:生地粗提取物(相当生药8mg)与家兔肝切片一起温孵后,结果表明生地能保护皮质醇&A环上C4和C5之间的双键及C3的酮基不被还原,侧链C17和C21上的羟基和C20上的酮基免受降解,从而有延缓肝细胞对皮质醇的分解代谢效应。生地与外源性皮质激素同时应用时,使血浆皮质醇含量仍能维持在近似正常水平,并认为其机理可能是因竞争影响了皮质激素与肝细胞受体结合,而影响肝细胞对类固醇的摄取,减慢了皮质醇的分解代谢所致。& 2、抗放射作用:大鼠每日ip&100%生地注射液1ml,连续6天,能使接受600Y照射所致的伤害减轻,回升加快。 3、保肝作用:地黄煎剂对小鼠实验性中毒性肝炎有保护作用,能防止肝糖原减少。& 4、对血糖的影响:早年曾报告兔sc地黄(品种未注明)醇浸膏溶液2g/kg或ig4g/kg均可使血糖下降。尤以注射给药较明显,于给药后4h血糖降至最低水平。兔sc地黄醇浸膏溶液还能抑制党参所含碳水化合物引起的持久性高血糖作用。Im地黄醇浸膏溶液20g,也可抑制和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免血糖升高。亦有报道地黄水或醇浸出物仅降低正常兔血糖,而对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无效。兔SC地黄素0.5g/kg,亦的类似地黄水浸出物的降血糖效果。单味生地降血糖作用比葛根显著;八味地黄丸的降血糖作用并不强于单味地黄。但也有报道地黄对兔正常血糖没有影响。大鼠sc同样制剂20g/kg也不能拮抗肾上腺素所致大鼠的升血糖效应。而且还观察到ig地黄水煎浸膏剂后,大鼠的血糖没有升高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黄水煎浸膏剂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所致。据最近报道,怀庆地黄根茎的热水提取物中乙醇沉淀组分(RG一WP)。主要由果胶样多糖组成,iv该组分对正常及链脲菌素诱导的小鼠显示出降血糖作用。RG一WP经化学修饰及蛋白酶处理得到的结果表明,活性存在于多糖结构部分。给正常小鼠投与RG一WP可明显提高肝脏葡糖-6-磷酸酶脱氢酶的活性,但可降低肝脏葡糖-6-磷酸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RG一WP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正常大鼠肝脏的糖原含量。& 5、对系统的作用:0.1%及0.5%地黄浸膏任洛氏溶液灌注离体蛙心无明显作用。浓度加大至1%则有明显强心作用,对衰弱心脏尤为明显。若浓度增至2-5%可致中毒反应。另有资料也证实2-3%生地煎剂或酊剂可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心率减慢,甚至出现传导阻滞或心室停搏等现象。离体兔心灌流实验表明生地0.2-1.0g有减少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收缩力无影响。中剂量0.5和大剂量1.0g能减慢心率。用地黄醇提出物0.33%浓度灌注兔心,心率虽有减慢,但冠脉流量却增加。采用86Rb进行实验,也证明地黄水煎浸膏剂20g/kg&ip有明显的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蟾蜍下肢血管灌流试验表明,1-3%地黄浸膏液滴入,可引起血管收缩。5%的浓度则可使血管扩张。麻醉犬和免iv地黄浸膏液,可致血压升高,但对去脑的犬无升压反应,故认为地黄的升压作用可能是中枢性的。有报道iv地黄水煎浸膏剂或醇浸剂0.8g/kg对麻醉犬均有降压生地黄作用,且重复给药有明显的快速耐受现象。& 6、作用: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黄色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而水煎剂的作用不明显。Ip水煎剂或醇浸剂10g/kg,以及po地黄炭均能缩短小鼠尾部出血时间。& 7、作用:麻醉犬iv地黄浸膏后,单位时间内尿量有增加,利尿作用可能与其强心及扩张肾血管等作用有关。有报道,未能证实地黄水煎浸膏和醇浸剂对大鼠有利尿作用。8、泻下作用:梓醇甙具有迟效性缓和泻下作用,小鼠泻下作用的ED50为0.34g/kg。& 9、抗炎作用:地黄水煎剂和醇浸剂10g/kg每日灌服,连续5天,对大鼠实验性性脚肿有显著消肿作用。有实验仅证实地黄水煎剂有此效应,而醇浸剂作用不明显。& 10、抗真菌作用:试管实验表明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及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11、对人细胞的干扰素诱生和协同增强NDV诱生作用:5mg/ml地黄提取液处理人扁桃体细胞,可使干扰素效价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样剂量药物可协同NDV诱生干扰素,与对照组相比较作用非常显著(P&0.001)。& 12、其它作用:po地黄水煎浸膏剂、醇浸剂或ip&10g/kg均能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效应产生协同作用。地黄煎剂或醇浸剂20g/kg&ip,对小鼠减压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生地黄1、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圣惠方》解毒饮子)&
2、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3、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水煎,分三服。(《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4、治时气热毒在脏腑,欲发赤斑:地黄汁五合。上件药于锅中,以炼成了猪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圣惠方》)
5、治吐血: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蒸之令消。(《医心方》单神方)
6、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生地黄、白茅根各半两,葱白二茎。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7、治因劳损尿血不止:生地黄汁五合,车前叶汁五合,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上件药,将二味汁相合,每于食前暧一小盏,调下胶末二钱。(《圣惠方》)
8、治产后小便出血:生地黄、生刺蓟各半斤。上捣绞汁,每服一小盏,食前饮下。(《普济方》)
9、治心热肠风脏毒出血:生地黄半斤,研取汁,连渣,黄连四两,二味拌匀晒干。上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医统》千金地黄丸)
10、治妇人伤血不止,兼赤白带下:生地黄汁、益母草汁半碗。上件药,取水半盏,同煎至七分,日三五服。(《普济方》地黄益母草汤)
11、治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亏)痛,烦躁恍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生地黄、生姜各二斤,研,取汁留滓,蒲黄、当归各四两。上于银石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焙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妇人良方》地黄丸)
12、治产后血晕危困:生地黄汁一大盏,当归一分(锉),赤芍一分(锉)。上水煎三五沸,温服,如觉烦热,去当归,入童子小便半盏服之。(《云歧子保命集》)
13、治跌骨碎破: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若血聚,以针决之。(《卫生易简方》)
14、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卫生易简方》)
15、治乳痈:地黄汁敷之,一日数次效。(《卫生易简方》)
16、治血热生癣:以生地黄汁频服之。(《千金要方》)
17、治暴赤眼肿痛:生地黄(净洗,切,研)、黑豆各二两,生捣末。上二味,捣成膏,临卧时以盐汤洗眼后,闭目,以药膏厚罨眼上,更不动,至晓水润药令软,取下。(《圣济总录》地黄膏)
18、治骨槽风痛,龈肿齿疏:生地黄一斤(取汁),胡桐泪半两(细研),白矾半两(枯,研),麝香一分(细研)。上三味,研为极细末,与生地黄汁,相和匀,于银器中,即以文武火慢慢熬成膏。临时以药于牙龈上涂之,有津即咽。每用一字,食后,夜卧。(《圣济总录》)
19、治伤寒心热,口舌生疮:生地黄汁三合,蜜五合。上二味搅匀,慢火煎如稠饧。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时。(《圣济总录》)
20、治喉闭:用生地黄汁二升,蜜三升,合,微火煎之,取二升,稍稍含之。(《普济力》)
21、治风着口面喎,语不多转: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独活三两(切)。上三味相和,煎取一升,顿服之。未正,更进药一剂。无所忌。(《外台》)
22、治劳热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生地黄汁半斤,蜜三合,青蒿汁三合。上药相和,不计时候,温服一合,宜顿服之。(《普济方》地黄汤)
23、治虚劳干咳嗽,好酒者久嗽不愈尤效:人参十二两,白茯苓十五两,琥珀、沉香各半两,大生地黄十斤(洗净,银石器内杵细,取自然汁。甚忌铁器),白蜜五斤(熬去沫)。先以地黄汁同蜜熬沸,搅匀,用密绢滤过,将人参等为细末和蜜汁入磁瓶或银瓶内,用绵纸十数层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锅内或铜铁锅内以长流水煮没瓶颈,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换过油单蜡纸扎口,悬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气,提起,仍煮半日以出水气,然后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后取一二匙,用温酒一两调服,不饮酒人白场调亦可。(《古今医统》)
24、治心病无问新久:生地黄一味,随人所食多少,搜面作馎饦,或冷淘食,但忌用盐,服之良久当利,即愈。(《世医得效方》)
25、通经脉,补虚弱,强脚膝,润肌肤:生地黄一斤取汁,牛膝制了末二两。上件药,搅匀,银石器中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下。(《普济方》)
26、治髭发黄赤,一染即黑:生地黄、生姜各半斤,洗净,石臼杵,绞取自然汁,留渣用。上用不蛀皂角一条,去皮弦,蘸取药汁,慢火炙黄,以汁完为度,却将前药渣同入罐内,火煅存性,研末,用铁器盛之。每用三钱,白汤一盏调匀,放三日。临睡时将药涂髭发,自然即黑。(《古今医统》)
27、治撞碎生翳膜眼,亦除翳膜:生地黄汁、薄荷汁、冬青子汁。三味汁熬浓,加蜜一两,熬成膏,点眼。(《眼科全书》长春膏)
海带生地瘦肉汤&
原料:取海带30克,生地18克,绿豆100克,陈皮3克,瘦猪肉100克。
做法:将海带洗净泡发切丝,猪肉、陈皮洗净切丝,与生地、绿豆同置砂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锅煲2小时,加食盐少许即可食用。
食疗功效:海带含有一种叫做硫酸多糖的物质,能够吸收血管中的胆固醇,并把它们排出体外,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保持正常。海带对放射性的物质有特别的亲和力,海带冬瓜生地煲龙骨中的胶质能促进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减少放射性疾病的发生。绿豆性寒凉,可清热解毒,利尿消署,止渴祛火。生地性寒,有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之功效。经常饮用此汤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凉血养阴之功效。
温馨提示:
(1)海带含有较高的有毒金属-砷。食用前应先用清水漂洗,然后再浸泡12-24小时,并要勤换水。这样,就可以放心地食用。
(2)海带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冬瓜生地煲龙骨
材料:生地,龙骨,冬瓜,姜片,盐
1.龙骨冷水下锅,烧开后去血沫,捞起备用。
2.生地清水冲洗干净切块备用、冬瓜洗干净后切块备用。
3.烧一锅开水,加入龙骨、生地、姜片,大火煮开转中火煲约45分钟后加入冬瓜再继续中小火煲30分钟。
4.饮用前把生地扔掉(也可食用)加入盐调味即可饮用。
小知识:&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这道汤水所用的是生地不是熟地哦。生地为鲜品的干燥品,而熟地为生地的蒸制品;两者的功效有所区别,生地是凉血的,而熟地则补血。中药材真是博大精深啊~稍不小心就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效。
生地黄1、《》:生地黄,钱仲阳泻小肠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请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2、《本草汇言》: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血得补,则筋受荣,肾得之而骨强力壮。又治胎产劳伤,皆血之愆,血得其养,则胎产获安。又,而,二便所以润也。 &3、《本草新编》: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或下血,宜用之为主,而加入荆芥,以归其经,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络。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频用,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当血之来也,其势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凉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温补之剂,不当仍以生地再进也。如日日煎服,久则脾胃大凉,必至泄泻,元气困乏,而血又重来。4、《》:生地黄,《别录》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鼻衄吐血,皆捣汁饮之,以其能散血消瘀解烦也。其治跌扑损伤,面目青肿,以生地黄捣烂罨之即消,此即《本经》治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证之义。盖肝藏血而主筋,肝无留滞,则营血伤中自愈,筋无邪著,则三气通而血痹自除。作汤除寒热积聚者,血和则结散,而诸证平矣,其曰填骨髓,长肌肉者,邪无著而形神自复也。按生地黄与干地黄,功用不同,岂可混论。徐之才《别录》云,生地黄乃新掘之鲜者,为散血之专药,观《本经》主治,皆指鲜者而言,祗缘诸家本草从未明言,且产处辽远,药肆仅有干者,鲜者绝不可得,是不能无混用之失。曷知干地黄既经炙焙,力能止血,安有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治乎。至于伤中日久,积聚内形,寒热外显,并宜鲜者作汤,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设混用干者,则瘀伤愈结,安望其有髓充肉长之绩乎。予尝综览诸方,凡药之未经火者,性皆行散,已经炙焙,性皆守中,不独地黄为然也。&5、《得配本草》:世人动云生地妨胃,其能开胃,人实不晓,惟胃中阳气不足者,服之则胃气不远而饮食减,若胃阴虚,而胃土干燥,致胃气不远者,生地滋其阴,以清其火,而胃气从此运行,饮食自然渐进。至时行热症,生地尤为切要,阴汁上充,则汗涌于肌表而经邪解;阴血下润,则秽泄于二便而腑邪出,故火邪溢于阳明经,冲生地汁于白虎汤中,战汗而顿解;邪热入于阳明腑,冲生地汁于陷胸汤中,便通而自退;更有火生痰,痰生火,交结于中,和生地汁于竹油、姜汁中则谵语直视等症即除。如,可用干地黄,滚水浸透,绞汁冲服,防其泥滞,加枳壳或川贝疏之。且气道通,邪气外达,而病自霍然。近人多以生地为补剂,又疑妨胃,畏不敢用,即用之,亦一、二钱而止,五、六钱而止。入诸药同煎,半成熟地,使邪滞于内而莫出,泥于膈而胃闭,遂视此为害人之品,禁不入方,致令胃阴枯涸,多有不可救药者,亦由用之不善也。 &6、《》:《别录》生地黄一条,云大寒,则以新采得者而言,故结以'皆捣饮之'四字,谓捣饮其自然汁也。较之干者已经日曝,自有不同。其治鼻衄吐血者,指气火冬瓜黄升腾,挟血上逆,妄行汹涌而言,如大吐大脑之属于气火有余者,是宜以大寒直折其逆上之势,而下血溺血之实症火症,亦同此例。若云血已多,火焰已减,即非所宜;而所失太多,气营两惫者,更无您用大寒之理。又谓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则血崩一症,多属冲任无权,下元失其固摄之力,虚症极多,实火绝少,必无纯事寒凉,可以止崩之法。盖请失血之宜于甘寒清火者,惟阴虚火动,邪焰鸱张,而正气未衰,脉洪神旺之时,可以寒凉灌溉,先去其凭依之势;一至所失不少,纵有余火未熄,总之形神已馁,脉象已虚,即非一味清凉,所可奏绩。若更形消色夺,气怯神疲,则虚惫之余,固摄扶元,犹惧不逮,又安可寒凉无忌,更其正。况乎大寒止血,更必有血凝积瘀之害。虽曰地黄散瘀,是其特长,或尚不至积寒生痰;然大寒之性,必非通治诸股失血,无往不宜,《别录》所言,似嫌呆板,必不可泥。乃更以主治产后血上薄心闷绝,则气逆上冲,法宜降逆逐瘀,亦非甘寒所宜;纵曰此物果能破疯,而'大寒'二字,终非新产通用之品,亦当存疑,未敢轻信。又主胎动下血,则症与崩中近是,亦难泛用,又接以胎不落三字,则指胎元已坏,欲堕未堕者言。以为破血下胎之用,盖古入固以鲜地为逐瘀破导品也。又主折,瘀血留血,是亦古人用以破瘀之常;北齐徐氏之才,亦有鲜生地散血之说。颐谓伤瘀发肿发热,用以外治,清热定痛,散瘀之功,固不可没;若内伤有瘀,则恐非大寒之性,所能破导者也。 &7、《》: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碗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8、《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9、《食疗本草》:主齿痛,,折伤。 &10、《四声本草》:黑须发。 &11、《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12、《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13、《本草从新》:泻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呈或条状,长9-15cm,直径1-6cm。表面浅红黄色,具纵直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疤痕。,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邮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以条粗长直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理化鉴别1、取本品干燥细粉0.2g,加水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点于圆形普通滤纸上,用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2、取本品干燥细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l,加入5%α-萘酚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1ml,两液界面出现紫红色环。(检查多糖) &
生地和熟地生地和熟地都属于地黄,只不过是一生一熟而已,生地是被晒干的药品。《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
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470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植物分类学报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0次
参与编辑人数:2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37:1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