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学目前发展趋势是什么?学习社会心理学咨询现在有用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心理学究竟在做什么?带你重新认识心理学
我的图书馆
心理学究竟在做什么?带你重新认识心理学
心理引言:心理学究竟在做什么?是心理咨询吗?其实,心理学不止心理咨询而已哦!要想彻底了解心理学的来龙去脉,请听心灵咖啡网细细道来。 & ——心灵咖啡网
不论中西方,科学都是由哲学脱胎而来,心理学也不例外。当一个人对全世界的奥秘有了好奇心,Ta就有了做哲学家的潜质,当一个人对人类内心的奥秘有了好奇心,Ta就有了做心理学家的潜质。不管是哪个时代,也不管是什么职业,哪个阶层,人们都会对人类内心的奥秘感到好奇,其中以哲学家、思想家、医学家、宗教领袖等好奇心旺盛的人为典型,他们对人类内心活动的规律深深好奇,因此会做一些观察,也得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好比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意思是“当人的内心败坏到一定程度就再也没法改变”,这就是一种对“人类内心活动的可变性”的看法;《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就是对“人类内心活动和躯体健康关系”的看法;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没错就是那个数学家)他认为灵魂分三个部分: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和智慧在脑,情绪在心脏,动物只有智慧和情绪,这是对“人类内心活动的功能分布”的看法;佛教提出“轮回转世”,这是对“人类内心活动是否会随着肉体的活动而消亡”的看法。
但是,如果所有的观察家都是凭一己的观察而拍脑袋得出结论,那我们永远不会得到最客观的知识,也因此无法了解人类内心的真相。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明明白白的、看得见的、可推敲的、经得起检验的、能推而广之的心理学,而不是凭借个人臆想得来的、只适用于观察者这一个人或者他身边一小撮人的心理学,这才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自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心理学便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使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寻找心理学的真相。
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动机何在?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人的内心活动呢?问这个问题之前,不如先问人们为什么希望了解科学。
我们学习科学,是为了了解世界万物的规律,从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好。
那些先贤们之所以要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其实也是为了了解人类内心活动的规律,从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好。
所以心理学的出现一开始就是“动机不纯”的。我们之所以想要了解,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学科学是为了控制大自然,而学心理学,是为了控制自己,控制别人。
所以,心理学和科学一样,都是双刃剑,心存善念,造福人类,一念之差,万劫不复。
但不论是科学还是心理学,现阶段破坏性都没有人们想象的可怕。说好的2012世界末日已经过去了,咱们也还活得好好的,心理学目前的力量其实还远不及科学,因为心理学的研究有四阶段,前三个阶段是描述、解释、预测,做到了前三个,最后才能做到控制,而全世界人口这么多,流动性这么大,文化这么多元,语言又不通,方法论也没完善,要想做到全面描述都很困难,更别提最难的控制了。要想研究人,研究所有人,研究全人类,谈何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问一个学心理学的同学“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永远问不出答案的缘故——你的提问是在“预测”这个阶段,你是要Ta根据你的外表、说话的声音、体味和表情来“预测”你的想法,这属于第三阶段的内容。而我们的科学心理学,由于暂时还未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无法对全人类作出统一的描述,所以还没有完全进入第二阶段“解释”的层面,你的提问,对整个心理学界来说都已经超纲了。
叹,如你所见,科学心理学的现状,就是这么无力。
你也许会举出反例说,你看《Lie&to&me》里面不是有微表情嘛?这不作数?读心术又是怎么回事?星座呢?催眠呢?
作为心理系学生,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
一、对于微表情:
1.&首先,电视剧中的研究群体主要是西方人,西方人表情夸张,而东方人善于克制情绪,从小被教育遇事要不动声色,你能捕捉到“微表情”的机会也许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这在心理学中叫文化差异。
2.&其次,微表情只能代表情绪,却不能代表想法。一个男人在摸鼻子的时候不一定是说谎,也许是因为其他原因而紧张,而这其他的原因,也许是你未曾了解的。这叫情境差异。
3.&最后,微表情最短只持续0.04秒,相当于40毫秒,而实验表明,人类视觉从看到表情到做出反应,最短也需要150毫秒,是40毫秒的3倍还多。(注:反应时是指一个个体从接受感官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早在19世纪唐德斯就已经做过。)
也就是说,只要对方的微表情消失得够快,比你的反应速度还快,在你反应过来之前它就消失了,你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连有没有看到都不敢确定,又怎么可以用自己不确定的东西来预测对方的想法呢?
因此,即使微表情的确有可信度,可行性也是无法保证的。
二、对于读心术和星座:
1.&读心术的常用手段是通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但穿着打扮可以换,言行举止可以伪装,而个性特征却是相对稳定的东西,要用一个变化莫测的东西,预测一个相对稳定的东西,其准确性有多少,不得而知。更何况,这些外在的东西有时是受文化风俗影响的,但我们也知道每个民族里面,也有各式各样的人。
2.&读心术就是那个宣称“知道你在想什么”的人,星座也常常宣称“知道什么时间段出生的人是什么性格”,但从现有的科学上讲,直接读取别人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想知道的话,只能根据常理去推测,那么假如你的常理和Ta的常理有出入,那就没法推测了,所以不论是算命的还是星座,都不会把话说死,都说得很含糊,只求一个大致上的符合,再要细致地分析下去,对与不对都只能碰运气了。从神秘学上讲,或许读心术可能实现,但,这已经脱离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而是心灵学。
三、对于催眠:
荧屏上的催眠是有夸大成分的,节目甚至为了效果,会实现挑选参与者。事实上,并不是催眠师想催谁就能把谁催倒,催倒一个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①&被催眠者信任催眠师
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
②&这个人本身催眠感受性高
文献表明,有很大一部分人完全无法被催眠,一部分是因为器质性原因,另一部分是因为催眠感受性弱。催眠感受性是指受试者接受暗示程度的高低,在一般人口中,大约有25%的人,具有较高的催眠感受性,换言之,仅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较深地催眠,而真正能催眠进入深层恍惚意识状态者,在一般人口中,只有10%。所以,即使被催眠,也基本不必担心自己会失控。
最后多说一句,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职业道德,业内有长期严格的考核,假如职业道德有问题,是绝对没有机会上岗的。
辟谣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心理学现在根本不是万能的,大家不要迷信心理学。
那么,现在并非万能的心理学,做了些什么?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从1879年到2014年,这135年的时间里,心理学家使用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来探索人类内心的运作方式:
一、描述性研究:
1.&档案研究:如使用人口普查文件等已存档的数据来分析。档案研究的例子好比通过数据来观察近年来的离婚率的变动趋势。
(局限性:这种方式虽然便宜,也有普适性,但多数情况下无法获得有价值的数据)
2.&自然观察:观察者对人们自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然后忠实地记录下观察的结果。好比说达尔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观察,写出了《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用观察的方法长期系统地获取婴儿发展的实证资料,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婴儿打开了一扇窗口。
(局限性:期间保证不让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在被观察,否则被研究的对象可能会表现地不自然;另外,由于无法对情境做任何改变和控制,所以观察者不能预计想要看到的行为什么时候会出现)
3.&调查研究:当想要研究一个群体的某些特点时,从这个群体中抽取足够数量的样本来,让他们回答一系列关于他们思想、行为、态度的问题。这个方法也被许多电视台和网媒采用,用来调查相关人群,只不过心理学研究中的调查研究多半会问更多的问题,用纸质问卷或网络问卷把结果记录下来,而且每个人问的基本是同样的问题。
(局限性:如果所抽取的样本不能很好地代表所要研究的整体,那么这个调查结果的意义就不大了;另外参与调查的人员可能自己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无法在调查问卷中给出真实的结果)
4.&个案研究:对于典型的个人或者小群体进行非常深入透彻的考察。这种研究方法尤其适合小众群体,好比研究同性恋人群,由于群体人数本身就很少,做大范围研究不太现实,群体内成员的同质性也较高,所以个案研究就比较适合。
(局限性:如果研究对象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独特的,那么结果的推广性可能就会受到限制。)(但是不能推广的经验在小范围内也许仍有大用处:以往有心理学家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发展出了不少新理论,并应用到了心理障碍的治疗中,成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疗法。)
5.&相关研究:当想要研究两件事之间的关系时,好比学习心理学中研究学习时间的长短会不会和考试得分的高低有关,就会找来足够多的人(通常≥30),然后调查他们学习时间的长短和考分的高度,然后使用统计方法计算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判断相关的程度,根据相关系数的正负来判断两件事是“A升B也升,A降B也降”的关系,还是“A升B降,A降B升”的关系。举个例子,好比说心理学家研究夫妻关系满意度和夫妻每天相处时间长短的关系,就可以用相关研究的方式。
(局限性:当两件事存在高度相关时,我们尽管希望是其中一个导致了另一个的发生,但是事实上并不一定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好比说春天来了和树开花了只是相关关系,因为在花棚里只要达到了温度,不是春天也一样开花,所以只能说春天和开花是相关关系,而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世界上很多事情也是一样的。)
二、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在可控的情境下精心操纵和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观察这种改变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影响表现在实验参与者的外在行为上),以此来考察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法对于学理科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心理学家做实验时,和其他学科一样,都会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某种特殊的处理(可能是研究者说了和控制组不一样的话、给他们看了和控制组不一样的东西),控制组则不接受处理,或者接受另一种处理。保证两组人的区别只是被施加的实验刺激不同,尽力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然后假如出现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结果有显著差异,那就认为是实验中施加的某种特殊的处理导致了两组人行为上的不同。
举个例子:好比一名医学家发明了一种治疗感冒的新药。为了检验药效,她找来20个感冒患者,让他们每天吃一次这种要,10天之后,他们都痊愈了。假如就此说是感冒药的功劳,你会质疑说这20个人不吃药也可能在10天后好转,所以,研究者才需要一个控制组。这个控制组里的人也感冒了,但不给他们吃药。十天之后,对两组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如果此时实验组明显好于控制组,才能说明新药确实有效。
在心理学实验中也是一样,只有当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结果不一样,才能说是研究者的实验控制导致了两组的结果不同。
(局限性:无关变量的控制只能尽力而为,有时意想不到的无关变量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改变;心理学家必须保证实验过程和结果都是可重复的,这才能证明结果的可信度;即使在实验室环境下可重复,但在生活环境下,无关变量干扰多,是否依旧能重复,是另一码事;另外,实施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较长,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计划,也不一定能得出有用的结果,因此效率很低)
为什么心理学家们135年的努力仍旧没有改变全世界?因为每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所以得出任何一个可靠可信的结论都相当不易。所以心理学目前在以蜗牛一般的速度火速发展着。
目前来说,心理学家们使用者以上提到的方法研究着以下这些内容:
□&我们熟知的:
1.&临床心理学:围绕各种心理疾病展开研究、诊断和治疗。临床心理学家可以为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供帮助,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如关系破裂后的不快),大到一些相对极端的状况(如长期严重的抑郁)。
咨询心理学也属于临床心理学家的范围,咨询心理学家也处理人们的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处理的问题更加具体。咨询心理学的主要关注点落在教育、社会和职场适应这类问题上,帮助来访者做职业规划、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应对人际关系问题和考试焦虑等等。
我们所熟知的催眠、意象对话等等技术都是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围。
2.&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动是如何受他人影响的。好比从众心理、如何说服一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人格特质,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4.&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心理发展历程。孩子在每个年纪都有什么心理特点,这个话题每个做家长的都很关心。每个个体也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历程,以便更好地关爱自己,也设身处地地关爱他人。
□&我们较为陌生的:这些也是心理学~
1.&基础心理学:研究人类的一些很基本的心理功能,好比感觉(视听味嗅触等)、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学习和思维过程。目前这个分支的一些独立的子方向也成为了独立的分支。比如认知心理学,它聚焦于探索更高水平的心理过程,包括思维、记忆、推理、问题解决、判断、决策和语言等。同样是研究经历地震的人群,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关心的是如何帮他们摆脱痛苦,而一个认知心理学家更感兴趣的是幸存者对灾难的记忆。
2.&行为神经科学:人本质上是生物有机体。行为神经科学主要想了解的是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生物过程是如何决定我们的行为的。换句话说,行为神经学家一直在思考身体怎样影响行为。例如,当海啸席卷着巨大的生命威胁而来的时候,行为神经科学家最想知道的是此时此刻人体内会发生怎样的生理变化。
3.&临床神经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顾名思义,是要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运用于临床。临床神经心理学将神经科学和临床心理学相结合,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于大脑结构和化学过程的理解。目前该领域已经研发出了一些心理障碍的新疗法,但同时也引发了是否应该使用药物来控制行为的争议。(比如化学阉割控制性成瘾)
4.&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关注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基因怎样影响我们的行为。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细胞中的化学编码信息不仅决定像头发颜色和种族这类特质,还是引发我们各种行为的关键。在进化心理学家看来,无论我们的行为是什么,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5.&行为遗传学:行为遗传学试图理解我们是怎样继承特定行为特质的,以及在环境的影响下我们是否会真正表现出这些特质。
这些分支之所以让我们有点陌生,是因为它们在分析心理学问题时,多少都带有一点生物学的视角,所以有时候会被误以为是生物学或者医学。实际上,严格来说,这些心理学分支是心理学和生物学跨界的产物。
发表评论:
馆藏&31213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专业不错,现在很多大学还没有能够开设,若可以学好的话前途很不错.
当然是电子商务了,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机遇,不过你可以现在w 了解一下情况,这是个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的一个项目,很有发展前景的
我靠,这么大的问题您应该请教国内的心理学专家,好伐?
当然了,心理学包括楼上这位的学派,但是,这几个学派已经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了,而且主要的研究还都是外国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的成果,当代心理学的热门是认知心理学,积...
认真地看了您的自我陈述,大致了解到如下情况:1、您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诸多缺点;2、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您了解到“心理学”,您试图通过学习“心理学”完善自...
答: 我不和婆婆在一起,我只要把宝爸喂的饱饱的就OK啦
大家还关注考研,我选择心理学或教育学,不知道哪个就业前景比较好?
考研,我选择心理学或教育学,不知道哪个就业前景比较好?
选择的专业主要想避开数学,大家还有哪些不考数学的专业推荐给我呀???
当初考研时,在心理学和文学之间选择了很久。后来,选择心理学,就像今天老师上课时所说,是因为对自我的困惑,是期望由心理学这个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我没有太关心将来出去以后,要怎样靠心理学赚钱,对我来说,这并不是太重要。 我很庆幸,在选择心理学以后,.没有后悔过。就像下文的作者所说,心理学有它的美学价值,它给我们描绘的世界一如文学一样也是诱人的。通过心理学,我不断地认识自己,也在理解他人的行为与这个世界。这样一个视角,无法用好坏去衡量,只要你从中感受到美好,那就是你选择的幸福。 大众看到的心理学只是这一学科冰山之一角。有一个朋友问我,你们心理学在学什么?我对他说,我们在做实验,用圆规的两脚放在你掌心,看你感觉一点还是两点。呵呵,我只是想告诉他,咨询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有很多心理学家正在实验室里做非常基础的研究,为增进人类认识贡献绵薄之力。 下面是来自考研论坛上的一个帖子(注:部分无关内容删除),作者s9076。他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比较到位和成熟。我也是跨专业考心理学的,对他最后所说虽然难免有所抵触,但他中肯的观点值得一看: 大概花了两三个小时看了一些大家的发言,有一些感想,说对了大家接受,说错了大家也不要反对,个人看法,纯粹参考。 (......) 2。对心理学这个专业的前途的看法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就是作教师,从事心理咨询什么的。上海目前的情况是,如果你是硕士毕业,你在上海的高校不可能拿到教师岗位,你只能从事辅导员工作,在上海进入高校起码博士学位。很多人想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是不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的,除非你肯花上十年以上的精力在上海创出明堂。上海的高校目前心理咨询的岗位已经足够,估计在未来三年内你们毕业后很难在进入,一个萝卜一个坑。更多的各位如果想进入高校的话,很多人都会去作辅导员。心理学目前比较好的前途是进入企业,主要包括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 3。心理学硕士毕业的工资情况 这儿只是给大家一个估计值,可能会有高或低的情况: 高校辅导员,3000,不包括奖金 高校心理咨询人员:2500,不包括讲课费,奖金,额外收入等 人才中介,不一定,一般说来年限越久就越是容易,5年后一般年薪大概在20万左右, 企业管理咨询,私营企业大概在(员工),如果到企业讲课的话,讲课费用一般是一天,最高可以做到20000一天,但是很难。 人力资源管理,私营企业3000起薪,外资企业大概在8000左右 公务员收入在上海大概在,额外收入另计 高校教师收入据统计年薪平均在70000左右。 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公司等收入在5000左右。 目前我所知道的心理学硕士最低工资在2500元。不包括奖金。 4。心理学的价值 上面给大家列了一些基本情况,应该算是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吧。我想心理学的价值可以分成两类: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很多人比较看重使用价值,而忽略了心理学对美学价值的追求。世界是复杂的,心理学不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但它可以很好的描绘这个世界。 5。心理咨询是什么 很多人抱着善良的心态,要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去帮助其他人,但是很可惜的是,能够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人屈指可数,对那些跨专业的人而言,从事心理咨询是不合适的,是不够资格的。如果看一个人是否有潜力,我想最好看他所就读的大学,因为大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心理学也一样,非心理学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心理学系本科阶段的教育,直接进入研究生教育,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即使有些跨专业的学生在经过硕士三年学习以后,他对心理学的了解不足以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本科生相比,这就是现实。 如果说心理咨询的难度,一般说来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很少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反而那些跨专业的学生乐于选择这个专业,无知者无畏。
心理学的火热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是在近几年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的基础上成长的。资料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患病率达1%,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抑郁症患病率高达4%—8%。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此外,存在暴力攻击、自杀自伤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已超过3000万人。近年来,以神经症为代表的各种情绪问题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随着自然和人为灾难事件的频繁发生,与之相关的精神障碍也日益增多。这一问题在“非典”迄今体现得尤其的突出,大概是平时的2倍。 精神疾病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卫生部发布的资料显示,与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相关的疾病负担占全部疾病负担的20%,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并将上升至全部疾病负担的1/4以上。此外,由于中国心理咨询业起步较晚,仅从公益性的诊所来看,机构和专业人才也极为缺乏。据星雨热线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而在美国,每百万人口就有550个心理学家。在香港的大学,平均每1000个大学生就有一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医生,而内地的1000多所高校中,只有30%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的人更少。”中国的心理咨询业处于一种供求极不平衡的状况中,精神疾病患者严重超过医疗机构的容纳数量,直至2004年,我国仅有精神科机构572所,病床11万余张,精神科医师1.5万余名。而全国目前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为1600万左右。也就是说,床位和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1张床位对应146个精神疾病患者,床位使用率竟超过百分之百。 基于这个供求的严重平衡和社会对于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的重视,心理学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我觉得心理学好些是个热门将来心理师一定很吃香的 教育家很少阿
当然是心里学好找工作了,不过建议不要学心里,自己也会疯掉的
下页更精彩:1}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