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对应五行和五脏是什么?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对应五行养五脏
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单从表面看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相互影响制约。《黄帝内经》里有记载称,五色五味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若身体有外在疾患,人们相对容易察觉。但若病变在内脏,就会变得复杂,或许就得借助各种医学器械。更为糟糕的是,大多数内脏的病变,治疗起来都比较复杂棘手,因此如何养护内脏,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推荐一种简单且实用的中医五脏保养办法——五行调理法。
读五行知五脏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主任、广西名中医史伟介绍,人的身体有五行属性,五脏同样也可分为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轻松地对身体进行调理。
  广西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  主治医师罗鸿宇认为,掌握了五脏的五行,便能有针对性地去调理身体,养护脏腑,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保护好它要“克”的,而防范要“克”它的。
  以肝脏为例,“肝属木,水生木,木生火”,而“金克木,木克土”,要养护肝脏就需保护好“土”,就要健脾,同时要防御“金”,即注意及时补足肺气,防范肺部疾患。
五色五味养五脏
  人体五脏不但有五行属性,还跟五种味道、五种颜色有联系。《黄帝内经》便是利用五行学说,把五色五味与自然界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的。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因此肝属木,可以酸味养之;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所以心属火,要多食苦味;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属土,可用甘味滋养;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属金,喜辛味;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属水,好咸味。
  不但五味对五脏有影响,五色亦可影响五脏功能。绿色属木,是肝之苗;红色属火,是心之苗;黄色属土,是脾之苗;白色属金,是肺之苗;黑色属水,是肾之苗。也就是说,平日多吃白色食物,如雪梨、百合、白果等可益肺;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可补肾;红色食物如红枣、番茄、红豆等可强心;黄色食物如土豆、豆制品等可健脾;而绿色或青色的食物如绿豆等可养肝。五行五色五味五脏的具体关系如下表:
五味过偏亦能伤五脏
  不同的味道养不同的脏器,但值得提醒的是,若五味过偏,也可能会引发疾病。
  如过食酸味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偏好苦味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饮食偏甜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嗜好辛味则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吃得太咸往往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
  因此选择食物时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健康。
  五脏病变有时辰规律
  中医有一个经典的学说,即“子午流注”,说的是每天十二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十二经络。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同样,五脏有病变,也会在某一特定时辰表现相应部位的不适。
  如肺发生较大的病变时,患者就常在凌晨3至5时醒来,在此时段里失眠,而过了这个时辰又能入睡;肝脏有病变,患者则容易在凌晨1至3时感觉肝区不适;心脏有恙,其不适感多会在中午11至13时表现出来;若脾脏有问题,则会在上午9至11时反映;若肾脏有疾患,多会在下午5至7时表现出肾区的不舒服,中医里说的肾包含了西医的肾,也包含了生殖机能。
  一旦察觉到身体五脏有规律地在固定时辰内表现出相对固定的不适感,就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五脏也有声音、情绪
  肝对呼喊:人肝气过盛的时候会发怒,会大呼小叫,&受委屈的时候会长出气,这些都是人体一种不自觉的自救功能,借以减少肝气的郁滞。
  心对欢笑:心对应笑声,心神脉盛就会笑。
  脾对歌声:脾值正气时,人的声音能够输布四方。脾值邪气的时候,则欲狂歌不止,&这是脾气输布太过的一个表象。
  肺对哭泣:比如冬干秋燥的季节,肺气无论是过虚还是过盛,都会容易用哭泣来排解抑郁,甚至可能在梦中哭泣。
  肾对呻吟:在现实生活中,人疼痛了会呻吟,&这其实是在用不能抑制的呻吟声,来调整藏于肾中的元气。此外,人在极度欢娱的时候也会呻吟。
  心主喜:人在开心的时候,会被说成是“心花怒放”,并且通过笑声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肝主怒:病人喜欢发脾气,传统医学会诊断为“肝气盛,肝火旺”。气滞会引发肝区疼痛、不思饮食等,其实就是过怒伤肝的一种表现。
  脾主思虑:脾的正常功能应该是将广度的思维输布四方,但是如果总是过度忧思,就会因抑郁、焦虑而致病。另外,肺主悲、肾主恐,都是一样的道理。
  五行相克规律治疗法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网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于五脏对应五行的养生
天气热了,身边朋友谈论养身问题的比较多,综合书本和网络资料,总结了一点养生的资料,主要是针对五脏及其对应的五行:
在《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中有记载关于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的特征,而得出结论: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简而言之《黄帝内经》中应用五行的生、克、乘、侮等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肌体各腑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把人体组织结构按五行予以归属;
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官——目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
情志——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
通俗解说下:
木主肝,它像春天的树一样,向上性,开窍由目;
火主心,代表心脏里的血像火一样在燃烧有激情,开窍于舌;土主脾,代表后天性,所以饮食是要用口来完成;金主肺,金代表金属能发音;
水主肾,水性下降,所以会往外排出。
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
五行养生时间和季节
心——火——夏——11:00-13:00
肝——木——春——1:00-3:00
肺——金——秋——3:00-5:00
肾——水——冬——17:00-19:00(据说其实中午12点也是,因为阳气足)
脾——土——长夏——9:00-11:00
五行相生的理解:
  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
  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
五行相克的理解: 
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
  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五色养生:
传统素有一种五色法之说,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即:“青入肝,赤入心,白入肺,黄入脾,黑入肾”,且有“五色浅淡可补,深浓可泻五脏”之说。
一、红色——补心
红色入心,红色属于五行中的“火”,在五脏对应上入心,多食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多吃赤色食物能预防感冒,有补血、生血、补阳的功效,所以较适用于“虚证”及“实证”,如形体瘦弱、脸色不光润、贫血、心悸、四肢冰冷、手足无力等症状。
相应的食物:红辣椒,红豆红薯、胡萝卜、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  
二、黄色——益脾
  黄色入脾,脾胃在中医的五行上讲是属于土脏,偏好黄色,黄色食物是最能护脾养胃的,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所以更要懂得滋补,保护。同时,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激发能量,对集中精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尤其作为早餐食用。
  相应食物:黄豆、牛蒡、脚板薯,薏米、韭黄、南瓜,苹果、粟玉米等。
三、绿色——养肝
  青色入肝,入肝的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肠胃、促进生长、排毒。绿色食物能有益肝气循环、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相应食物:青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含有益肝脏健康的叶绿素和多种维他命。
四、黑色——补肾
  黑色入肾,肾是我们的先天之本,主藏纳精,黑色食物对于补肾、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含黑色素的食物,都有助提高肾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
  相应食物: 黑豆 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紫菜。
五、白色——润肺
  白色入肺,肺脏与白色都属金,白色的食物可以养肺,肺与白色相对应,故吃白色食物可收到养肺效果, 在增强抗敏感及炎症功能同时也能除肺燥,肺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
  相应食物:山药、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五行音乐对应人体五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医五行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医五行
中医五行是汉族传统的在中医方面的运用。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在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外文名The five elements of TCM医&&&&院上海中潭医院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在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中医五行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胜复的关系。(1)第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中医五行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中医五行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中医五行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蕴盛等。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中医五行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而侮;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克我)之行发生,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中医五行、助长之意;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的规律是木生火、、、、;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其关系见下图: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事物内部系统结构的五个方面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因而经常处于运动发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体来看,相生与相克又都是在总和中表现出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故在整体上也呈现动态均势。可见,五行所达到的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轻,复气亦轻。
例如太过,作为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类,皆属五行相生关系失常而出现的变化
1.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失常,影响到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的变化。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①母行虚弱,累及其子行也不足,导致母子两行皆虚。即所谓“母能令子虚”。如水虚不能生木,引起木行也不足,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临床上常见的肾精亏虚,引起肝精肝血不足,或肾阴亏虚引起肝阴不足而肝阳上亢的病变,即属此类。②母行过亢,引起其子行亦盛,导致母子两行皆亢。如木行过亢,可引起火行过旺,导致木火俱盛。临床上常见的肝火亢盛引致心火亦亢,出现心肝火旺的病变,即属此类。
2.子病及母
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的变化。子病及母的一般规律是:①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也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即所谓“子能令母实”,一般可称为“子病犯母”。如临床上可见心火过亢引起肝火亦旺,结果导致心肝火旺的病理变化。②子行亢盛,劫夺母行,导致母行虚衰,一般可称为“子盗母气”。如临床上可见肝火太盛,下劫肾阴,导致肝阴肾阴皆虚的病理变化。③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一般也可称为“子盗母气”。如临床上可见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亦不足,终致心肝两虚的病理变化。[1]自相似五行元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胃、、、),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目、舌、口、鼻、耳),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递,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于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则病理上的传变主要体现于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及的乘侮关系。
(l)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
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系病变从母脏传来,并依据相生方向传于属子的脏器。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证,即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口燥,五心烦热,盗汗等症。
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旺证,即而致,可见,或狂躁,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怒,,面红等症。
(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
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致疾病传变。如木亢乘土,即或,临床多见,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或胃失和降证候。如,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
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即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
应当指出,所谓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之,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还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来讲,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中医学根据五行之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不仅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试从和相生两方面来进行叙述如下:
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即。
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是运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明的。
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
总之,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个脏在功能上均有他脏资助,因而本脏不至于虚损;又能制约其它脏,因而使它脏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这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的协调统一。
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之规律来加以说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说明。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由于对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而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一般来说,中医诊病很重视色诊和脉诊的结合应用,且能在客观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状况。但是,欲从色脉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即色脉相符,为病情发展正常;脉克色为逆;脉生色为顺。如肝病,色青而见,是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肺脉),则属相克之脉,即脉克色(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即脉生色(),则为顺。此种判断预后的生克关系,在临床上虽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套用。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因此,疾病的传变,则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及本脏。因此,在临床上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其有关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有病,则应经常注意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虚,则疾病不易传变,且易于痊愈。故《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时,可采用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以加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法:指通过滋阴以,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之病证。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犯胃或乘脾,出现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
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法:是以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是指用温运脾阳或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不运,或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法:指通过,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病证。
此外,在中,手足三阴三阳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属木的时令是春季。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发的时机。
属木的器官是肝、胆、眼睛。
属木的情志是怒。
属木的味道是酸味。
属木的食物是青色食品。
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
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属金的时令是秋季。秋天西风萧瑟,万物凋敝,符合金性。
属金的器官是肺、、鼻。
属金的情志是悲。
属金的味道是辛味。
属金的食物是白色食品。
秋天最应该保养的是肺,最容易出现的病痛是咳嗽,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响。秋天帽落西风,草木开始枯萎,很容易让人感时伤月,心情抑郁。悲属金,跟肺同源,过度悲伤就会造成肺损伤。
金系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它们性情偏平、凉,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
推荐食物:洋葱、大蒜、梨、、山药、杏仁、百合、银耳属火的时令是夏季。夏季万物茂盛,气候炎热,如同播火。
属火的器官是心、、舌。
属火的情志是喜。
属火的味道是苦味。
属火的食物是赤色食品。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心属火,火性很热而且向上蔓延。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
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通常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温、热,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属水的时令是冬季。冬季万物蜇藏,冷气袭人,冰封大地,与水性相合。
属水的器官是肾、、耳。
属水的情志是恐。
属水的味道是咸味。
属水的食物是黑色食物。
外餐过多会伤肾,这可是我们最在意的器官。大厨做饭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这样更下饭更香。可是咸味属水,和肾一族,适量是有益的,过度是糟糕的,如果同时面色发黑,确实肾脏不妙。
此时最应该多吃黑色食物。这些食物对应的是肾脏及,经常吃能帮助和肾、、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正常,使多余水分不至于积存在体内造成体表水肿,有强壮骨骼的作用。
推荐食物:黑豆、黑芝麻、蓝莓、香菇、黑枣、桂圆、乌梅属土的时令是长夏。这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此时暑热多湿,正是万物蔬果生长的时期,与土性相应。
属土的器官是脾、胃、口。
属土的情志是思。
属土的味道是甘味。
属土的食物是黄色食品。
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现问题,对应的是黄色食物。脾、胃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它们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
推荐食物:橙、南瓜、玉米、黄豆、甘薯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肢体、毛发
甲:头、胆。
乙:肝、项。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
卯:肝、胸、目、手、爪、筋
火:、心、肩、血液、、、牙齿、、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丁:心、血液
巳:面、牙齿、络、三焦、
午:心腹、、目、舌、神气
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胸、项、肩、皮肤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戌:、胸、筋、臀、腿、膝、足
金:肺、、肝、脐、股、声咳、、鼻、皮肤、痔疮、、、牙齿
庚:肠、脐
辛:肺、股
申:声咳、肺、、筋骨、、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水:肾、、胫、足、头、、、、腰、耳、子宫、、、血液、汗
癸:肾、足、精
子:、耳、腰、液、溺
亥:肾、头、、髓、精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脏六腑与五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