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打上胰岛素就不能停了吗?
来源:QQ播客
受访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 内分泌科主任 都健教授我国糖尿病患者1亿人左右 为何肥胖成糖尿病帮凶?大辽健康:首先介绍下关于我国糖尿病的基本情况。都健:糖尿病现在属于慢性流行性疾病,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这样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加。中国曾做过20岁以上,4.6万人口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糖尿病发病率在9.7%,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大约有九千二百四十万人口的糖尿病患者。所以诊断后的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之外,还需要体检或者宣传糖尿病知识的办法去发现还未被发现的患者,这对我们帮助减轻糖尿病病人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并发症是很有帮助的。大辽健康: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被称为“死亡四重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联?都健:在代谢性疾病中,我们把有一些代谢性的因素聚集在一个个体身上发生的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主要包含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痛风。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中若干个,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患者是有代谢综合征的。代谢综合征有一些共同的发病原因,所以这些代谢综合征主分常常处于共病状态。它们共同发病的原因很复杂,有遗传因素,有环境因素,但是在这个代谢疾病发病中,肥胖是公认的最基本的一个发病源头。所以我们在控制代谢性疾病中,除了要控制血糖、血压,调整血脂,降低高尿酸血症等之外,我们特别关注体重的控制,它是我们在治疗中一个不可逾越的“拦路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black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 型糖尿病初用胰岛素:选基础还是预混?
作者:王建华
2 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伴进行性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大多数 2 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会因口服降糖药失效而接受胰岛素治疗。对初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无疑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有哪些?根据 2010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 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推荐方案主要有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或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分别介绍如下:1. 以「基础胰岛素」作为起始的治疗方案常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NPH)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其中,中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一般为 12~18 小时,有吸收峰值,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风险相对大些;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维持时间长达 24 小时,作用平稳无峰值,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风险比中效胰岛素低得多。该方案的做法是:白天口服降糖药,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基础胰岛素(即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初始剂量为 0.2U/kg·d,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次调整 1~4U 直至空腹血糖达标。若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则可根据低血糖程度适量下调基础胰岛素剂量 2~4U。该方案比较适用于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糖尿病患者。2. 以「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的治疗方案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如诺和灵 30R、诺和灵 50R)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 30、诺和锐 50),它是由固定配比的基础和餐时胰岛素组成的双时相胰岛素。因此,可以同时兼顾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方案(1)预混胰岛素每日 1 次、晚餐前注射。保留原用的口服降糖药,晚餐前注射一次预混胰岛素,初始剂量为 0.1~0.2 U/kg,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空腹血糖达标为止。方案(2)预混胰岛素每日早、晚两次餐前注射。该方案需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指早、晚餐前服用的胰岛素促泌剂),若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可以继续使用,初始预混胰岛素剂量为 0.4 U/kg·d,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晚餐前和早餐前胰岛素剂量,直至餐前血糖达标为止。合理选择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和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各有千秋。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优点是:(1)简单易行,每日只需注射 1 次,患者依从性好;(2)对整个夜间、特别是空腹血糖控制较好,并由此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得到加强,进而达到对全天血糖的良好控制;(3)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小,用药安全性较高。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缺点是:(1)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2)对胰岛功能较差、糖化血红蛋白基线较高(>9%)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及预混胰岛素。2. 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的优点是:(1)可同时兼顾基础及餐后血糖,总体控糖效果(尤其是对餐后血糖)更好,尤其对 HbA1c 较高(>9%)、β细胞功能较差的患者,比基础胰岛素治疗更易达标;(2)治疗花费相对较低(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相比)。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的缺点是:(1)夜间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2)通常需要每日早、晚两次定时注射(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每日注射 1 次或 3 次),治疗依从性不及基础胰岛素方案。临床小结总而言之,无论是基础胰岛素起始还是预混胰岛素起始,均是安全有效的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但两种方案又各有所长,没有谁最好,只有谁更合适。在临床选择时,还是应当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如患者的胰岛功能状况、HbA1c 水平、血糖谱特点、年龄、胖瘦、治疗依从性、经济条件、低血糖风险等等,从疗效、安全性、依从性、价效比等几个方面全面考虑,最终作出最合理的选择。本文作者:王建华,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糖尿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糖尿病人如没有胰岛素,结果会怎样?致敬班廷!
1发明胰岛素前,患者这样治疗
1922年1月前,胰岛素还未发明,糖尿病人一直采用“饥饿疗法”苟延残喘,接受饥饿疗法的患者者非常瘦,因为糖尿病人不能吃东西,如果吃东西,生命即有死亡的危险,真是“吃是病死,不吃是饿死”,当时糖尿病人不光要忍受饥饿,还要饱受失明、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折磨,即使依靠饥饿疗法,一般1型糖尿病人也活不过5年,这就是胰岛素没有发明前糖尿病人的命运 !
2胰岛素发明后,患者如常生活
1922年1月,加拿大班廷医生用牛胚胎提取液治疗了第一个DM患者,名字叫Leonard Thompson。治疗前,一直接受饥饿疗法的患者非常瘦,接受Banting他们提供的牛胚胰腺提取液治疗后,Thompson的血和尿糖都得到了控制,可以正常饮食,未几又可以工作了,真是非常成功!
因胰岛素她活了74岁
1922年,时任美国国务卿Charles Evans Hughes的女儿Elizabeth Hughes也是治疗者之一。她每天给妈妈的信,详细而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用胰岛素成功治疗的情景。她说,胰岛素使得她的体重和体力每小时都在增长,把她从死神处夺了回来,使她享受人生的梦想得以实现。她于1981年死于心脏病,享年74岁。
3伟大无私——班廷不以胰岛素专利牟暴利
Banting(班廷)的伟大之处,不仅是他发明了胰岛素而改变了数以亿计糖尿病人的命运;更值得推崇的是他没把发明成果作为暴富的工具,而是贡献给了全人类:作为胰岛素专利的拥有者,班延并没有据此来发财暴富,他没有把专利转让给出价最高的投标人,而是以低廉的价格转给了一家同意以3分钱卖1单位胰岛素的厂家,因为他说“自己的发现应该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增加自己的财富”,正是如此,Banting(班廷)被视为加拿大的英雄和荣耀,当然相信他在每个糖尿病人心目中,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4为发明胰岛素,班廷历经艰辛
为了发明胰岛素,班廷花光钱买来狗做试验,不光每天与几十条狗吃住在一起,他心爱的未婚妻也因他整天在试验室无时间倍她而离开,但这都动摇不了他发明胰岛素的初衷!
他和助手在10条因手术而患上糖尿病的狗身上注射了75次以上的胰岛素提取液,从而获得了降低血糖和尿糖含量而延长狗寿命的效果;又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治疗获得成功,但问题是,提取胰岛的手续太过复杂,且不纯净,胰岛素含量太少无法用于临床;后又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班廷终于获得了用来直接提取正常胰脏的胰岛素的方法,这是人类医学史上里程碑意义的发现。
现代糖友没理由控不好糖尿病!
医疗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先贤们的无私付出,现如今胰岛素的提取纯度几乎和人自身分泌的一样, 注射胰岛素的针头也非常先进感觉不到疼痛,正如一位糖友所说“现在的科技进步飞快,控制糖尿病轻松又没有痛苦,糖尿病人活着真幸福!”所以做为糖尿病人,我们更没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控制血糖了!
5走近班廷故居,向先贤致敬!
如今班廷医生虽已仙逝,但他的发明成果却代表着他的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今天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满怀崇高的敬意,一起来参观下班廷医生的故居——班廷医生的故居有两处,第一处在加拿大的伦敦市的班廷诊所,这座与英国首都伦敦重名的城市,竟然也有女王大街,泰晤士河。班廷故居是一座临街三层小楼。楼前有班廷雕像,底座铜牌上刻着“Doctor Frederick Banting(弗德里克·班廷医生)”,书写着人们对班廷的怀念。
铜像重现了班廷奋笔疾书的刻苦工作场景。
伦敦故居右侧是一小型广场。入口处,一盆燃烧着的火焰名为“希望之火”。据了解,这盆火是十多年前班廷百年诞辰时,由英国女王的母亲点燃的(她丈夫乔治五世因糖尿病去世)。将来有一天,糖尿病真正得到根治时,这团火将被熄灭。
第二处班延故居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德肯谢阿里斯顿班廷的故居,这是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的卓国金先生带着虔诚之心前来参访时所拍摄的珍贵照片,就让我们跟随照片神往一游: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新德肯谢阿里斯顿班廷的故居
房间挂满了纪念班廷的照片:那个夏天,班廷与他的助手成功提取了狗的胰岛素,照片中的这只狗也被誉为“英雄”。
为胰岛素的发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四位医学家。
班廷从小就拥有绘画天赋,附有艺术气质的他善于标新立异、敢想敢为。
班廷曾经坐过的沙发,整天忙于实验室的他也许没坐过多少次吧,所以还这么新!
班廷使用过的电话,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大概就是从这部电话传到班廷耳朵里的。
卧室里的座榻,班廷常常坐在上面思考问题吧。
班廷的烟斗,科学家当然要抽烟啦!
哇,这是什么?第一支胰岛素注射针管?好珍贵!
班廷的眼镜,看到它,似乎看到了班廷智慧有神的眼睛!
礼来公司批量生产的胰岛素,这可是“救命稻草”,据说当年常常供不应求,比春运火车票还火爆。
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董事长卓国金先生与班廷侄子合影。
卓国金先生获赠班廷侄子亲笔签名的印有班廷照片的杯子,如获至宝!
在班廷故居的联合国糖尿病日签名布上,签下“瑞京”的名字,很神圣,很骄傲!
参访结束之际,卓国金董事长凝视着拯救全球糖尿病患者的班廷相片,身上的担子不由得更重了。 “一切为了糖尿病人” 这句流淌在瑞京人血液里的口号不断在耳畔盘旋……
6扎根”班廷故居——坚定不移“改变糖尿病!”
当地时间日傍晚,班廷故居广场的班廷基金会旗帜下,“RuiJing Diebetes,China”及瑞京水滴状LOGO,永久嵌在班廷故居的广场中央,这代表了来自中国的糖尿病工作者对班廷无比崇高的敬意,也寓意了卓国金先生和众多有志之士“一起改变糖尿病”的决心坚如磐石般!
将一块青砖镶嵌在班延故居广场,也是瑞京人在班廷面前许下的承诺,为了糖尿病人健康,瑞京人踏着先贤的脚步,永往直前,矢志不渝!
致敬先贤班廷医生,同时也向所有为了糖尿病人健康而努力前行、默默付出的人点赞;更希望像班廷一样的伟大科学家再次出现在本世纪,彻底治愈终结糖尿病,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关注微信tnbtb88(糖尿病同伴),进群学控糖知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糖尿病人用得起好用的血糖仪,正品保障
监测血糖远离并发症,用它!
今日搜狐热点2型糖尿病能用胰岛素治疗吗?_网易新闻
2型糖尿病能用胰岛素治疗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公益宣传项目主办
患者问:我是2型糖尿病人,曾做过胰岛功能检测,结论是血浆内胰岛素水平接近正常,但我的血糖却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请问王教授,这是什么原因呢?此外,我从一些糖尿病科普文章中了解到,2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以不用打胰岛素治疗。您的文章中提出2型糖尿病人也要尽早使用胰岛素,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一旦注射胰岛素就会成瘾,需要终身使用?
王执礼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答:有些人误认为2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因此,当2型病人被告知需要用胰岛素时,往往感到很困惑,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减轻和控制高血糖毒性和高渗性对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也可增强受高血糖毒性损害的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受损的胰岛B细胞得以休息并为其修复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有效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胰岛B细胞尚具备较好的合成及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且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在口服降糖药又能达到满意控制血糖和预防延迟并发症的目的时,可以不用胰岛素。但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完全衰竭,此时机体的内源性胰岛素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就不适合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了。因为,此时病人血中胰岛素的量已严重不足,血浆中的葡萄糖不能被人体所代谢,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的毒性一方面可加重胰岛细胞损伤,甚至导致胰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的不同程度损害,会产生心、脑、肾、神经、血管等多种并发症,这种情况下只有给予胰岛素治疗才能打断这一恶性循环,使病人的血糖和病情得到控制。最新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尽早使用胰岛素,可迅速缓解高血糖毒性和高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后,胰岛B细胞能得以较好的修复,甚至达到不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的效果。
由此看来,胰岛素的治疗也要讲个体化。根据临床经验,2型糖尿病人遇到以下情况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1.口服降糖药原发性失效:多见于非肥胖的2型病人,发病后磺脲类药物用至最大剂量维持3个月,仍不能使空腹血糖得到控制。
2.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肥胖或非肥胖的2型病人均可发生。此类病人发病后最初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药物可有效控制血糖,但疗效逐渐降低,最后药物用至最大剂量,亦不能满意控制血糖。
3.病人发生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糖尿病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足等。
4.应激情况:患者并发急性感染、外科手术、外伤、妊娠、结核需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5.口服药物过敏:2型糖尿病人对磺脲类药物过敏,又不宜用双胍类药物或难以坚持口服药物时。
总之,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而且使用胰岛素并不存在“成瘾”一说。
典型病例:患者赵某,男,43岁,身高170cm,体重85kg,超重30%。发病特点:口渴、多饮、消瘦3年,入院前未用药治疗。检查:空腹血糖8.4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1.76mmol/L,餐后3小时血糖19.89mmol/L,平均血糖值16.7mmol/L。胰岛功能测定提示: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度脂肪肝。治疗:对其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其科学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控制病情,采用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减轻高糖毒性对全身机体组织的损害。采取改善全身微循环和神经纤维兴奋性的方法,修复受损伤的全身血管、微循环和胰岛B细胞,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控制血压,防止血小板聚集,积极治疗并发症。治疗效果:患者住院18天,体重减轻6kg,胰岛素用量从最多时的27单位/天,逐渐将至为0。出院后一直停用胰岛素和各种口服降糖药,仅以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日平均血浆血糖值为5-6mmol/L,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93被浏览43,818分享邀请回答84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胰岛素用量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