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病理性黄疸疸这么治,要注意什么!婴儿病理性黄疸疸和生理

公告 - 摇篮网
摇篮育儿问答()将于日0:00-日3:00更新升级。届时摇篮育儿问答将暂停服务,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杨彩凤大夫本人发表
小儿黄疸高
到底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_黄疸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小儿黄疸高
到底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宝宝是日出生的,是早产儿(35W+6),5月17日发现小孩的黄疸偏高 经皮测胆14左右,在妇女儿童医院住院采用输入白蛋白和紫光治疗 后有所降低 11.4~9
前天出院后 担心再反复 就继续门诊检查
这两天有所反复
今天的测量值为 15.1~15.9
妇女儿童医院的医生说事病理性黄疸,请问医生这种真的是病理性黄疸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m***发表于
副主任医师
皮测值不统一,不好判断,需要问测量的医生,也可对照一下住院时14对应的血中胆红素值
您的病情已经了解,建议: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杨彩凤大夫本人
状态:就诊前
医生说最高的一次测量血液中胆红素值是 472
照光后 370
输入白蛋白后降为280 后来就没再抽血 不过医生说在降低
病理性黄疸吃茵栀黄能治愈吗?出院的时候医生没给我开那药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杨彩凤大夫的信息
儿童癫痫 热性惊厥
杨彩凤,女,长期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工作,在国外儿童医院神经科癫痫研究中心学习两年,参与门诊、住院病人...
儿科可通话专家
华西妇产儿童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青浦中心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未收录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_百度知道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还有胆红素增高的机制?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成人的两倍以上,这是由于新生儿 初生时红细胞数相对多;其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且破坏快;旁路胆红素来源多和血 红素加氧酶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引起。 2.肝功能不成熟 肝细胞内 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5~15天达到 成人水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 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肠肝循环特殊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 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结 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肝门静脉达肝。加重 了肝的负担。 因此,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l%~2%,极易出现黄疽。 【新生儿黄疸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 2~3天出现黄疸,5~7 天最重,10~14天 消退,早产儿可延 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15mg/dl)作为生理性黄 疸的上界目前认为欠妥,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umol/L(10mg/dl)也可能发 生胆红素脑病。 (二)病理性黄疸 1·特点 ①黄疸在24h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 /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③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 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2.原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以 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 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儿溶血(见本节);②胆道闭锁;③母乳性黄疸;④胎粪延迟 排出;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等;③药物性黄疸如维 生素K。等;①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均可加重黄疸。 【治疗原则】 1.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疗法(参阅第五章第五节);提早喂养和保持大便通畅。 3· 保护肝,控制感染不使用对肝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及黄疸的药物。 ’4.适当输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 与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 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一)了解黄疸程度 1.观察皮肤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照疗法护理(参阅第五章第四节) 3.耐心喂养患儿 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 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二)严密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 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神经系统 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大小便观察 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 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处理感染灶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5.补液管理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 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 也可进入脑组织。 (三)健康教育 ①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 预防性服药;③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④若为 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 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 再恢复母乳喂养。⑤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 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其他类似问题
生理性黄疸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刚刚出生小孩黄疸怎么办
刚刚出生小孩黄疸怎么办?指数为11严重吗?
09-10-29 &匿名提问 发布
您好!下面的内容供您参考:疾病概述 黄疸是指因血液中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粘膜及巩膜(白眼球)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使胆红素在血液中潴留,因此使皮肤发黄。2.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多因母胎之间血型不合,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形成胆红素在血液中大量潴留,发生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多发生于新生儿肝炎、败血症、严重病毒性感染等;阻塞性黄疸:多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梗阻等疾病。 诊断要点 随时观察黄疸的变化,严防发生核黄疸;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1.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2.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3.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4.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5.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6.出现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治疗建议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7-10天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若黄疸提前或推迟出现,或出现上面所述各种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医院系统检查,以免延误诊治,危及婴儿生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 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好!下面的内容供您参考:疾病概述 黄疸是指因血液中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粘膜及巩膜(白眼球)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使胆红素在血液中潴留,因此使皮肤发黄。2.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多因母胎之间血型不合,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形成胆红素在血液中大量潴留,发生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多发生于新生儿肝炎、败血症、严重病毒性感染等;阻塞性黄疸:多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梗阻等疾病。 诊断要点 随时观察黄疸的变化,严防发生核黄疸;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1.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2.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3.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4.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5.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6.出现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治疗建议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7-10天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若黄疸提前或推迟出现,或出现上面所述各种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医院系统检查,以免延误诊治,危及婴儿生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据介绍,大约有1/2~3/4的孩子在出生之后2~3天会出现黄疸,黄疸在出生后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黄疸在14天左右就会自然消退,早产儿的黄疸可能要持续到21天.如果在此期间孩子的黄疸不是特别严重,没有出现吃奶不好、体温过高或者过低等情况,一般都是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对新生宝宝关键是做好病理性黄疸的预防和及时治疗.黄疸14天未消失可能是病理性的&病理性黄疸会对孩子的听力、智力等产生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孩子夭折.&那么怎么区分孩子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呢?病理性黄疸有以下几种&特征&:另外,孩子在黄疸自然消退期内,出现不吃奶、低温或者发烧等异常情况,家长也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如果治疗及时,一般都可以治愈.新生儿黄疸用蓝光治疗最快据了解,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类型有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其中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感染后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出现黄疸;阻塞性黄疸则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其特点是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大约1~4周)再次出现黄疸,并且呈加重趋势;母乳性黄疸,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这种黄疸的程度会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目前原因还不明确.&宝宝出生之后不要一直呆在家里,在天气好的时候,家长应该带孩子适当晒晒太阳,一方面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帮助消除黄疸,同时阳光下便于观察孩子黄疸的程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就医,如果孩子黄疸特别严重时,可以考虑用蓝光治疗.&董志巧说,蓝光治疗是目前祛新生儿黄疸最快的方法,一般不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孩子出生后及时让其排出胎便&病理性黄疸会给孩子神经系统带来损害,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着重是预防.&孩子在出生后,家长要注意及时让孩子排出胎便,因为胎便中存在大量的胆红素细胞,在体内停留过久会被肠道吸收,加重黄疸的程度,如果孩子出现排便不畅,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的药物如清肝利胆口服液、茵栀黄颗粒等,另外母亲在妊娠期要防止病毒感染、尽量少食肥甘油腻类食物,并在围产期进行早期病毒筛查,排除病毒感染因素.〔名词解释〕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在中医上又称胎黄,黄疸的出现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环境相对缺氧,红细胞数量多.胎儿出生后肺循环建立,大量胎儿红细胞被破坏,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使新生儿的眼睛、面部等呈现出黄色.如果出现西医上说的病理性黄疸,黄色会加重,遍及新生儿全身.1.宝宝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自然消退期(足月儿14天、早产儿21天),或者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2.黄疸出现后进展很快,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或者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3.经过专业检测,足月儿总胆红素值超过256微摩尔/升,直接胆红素值超过64微摩尔/升,基本可以确诊为病理性黄疸.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果母乳性黄疸,不用太紧张,很多纯母乳喂养的到3个月都还会黄。一般不用改配方乳。如果实在要改,量也不是固定的,而是要看小孩能吃多少。一般消毒煮沸要10分钟以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