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经络图。

选择你所在城市
当前位置:&药典库
欢迎来到药店网!
【第205页】【性味与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来源:药店网 &&点击:685&&编辑:蒋成姚
【性味与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痈,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15~60g。
【贮藏】置干燥处。
金& 铁& 锁& &&Jintiesuo&&& PSAMMOSILENES RADIX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金铁锁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 Wu et C.Y.Wu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外皮和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有的略扭曲,长8~25cm.直径0. 6~2cm。表面黄白色,有多数纵皱纹和褐色横孔纹。质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粉性.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辛,麻,有刺喉感。
【鉴别】(1)本品粉末类白色。网纹导管多见,偶有螺纹导管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6~25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70%甲醇3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50%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铁锁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Ⅳ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 : 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9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8.0%。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胃脘冷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外治疮伤,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o.1~0.3g.多人丸散服。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金& 银& 花& &&Jinyinhua&&&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性状】本品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0. 2g,加甲醇5ml.放置12小时,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I,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K)。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Ⅸ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
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绿原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 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50%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5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10μl,注入液褶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1. 5%。
木犀草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苯基硅烷健合硅胶为填充剂(Agilent ZORBAX SB-phenyl 4.6mm×250mm, 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 5%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0nm。理论板数按木犀草苷蜂计算应不低于20 000。
咨询热线:400
客服中心:
药店网邮箱:学术支持:四川省药学会
本网站不得展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医院制剂及放射性药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本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个腧穴。在中医学上,肝经脉为诸筋之主导经脉。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十二经脉之一。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分支  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  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足厥阴肝经循行线路图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二、主治概要  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肝经。  足厥阴肝经,流注时辰为清晨一至三点,即丑时。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如: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三、联系脏腑  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四、病机分析  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足厥阴肝脉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肝脉受邪,经气不利,则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肝脉上行者循喉咙,连目系,上出额至巅顶,本经经气不利则巅顶痛,咽干,眩晕;肝主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则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五、经腧穴  常用腧穴,左右各14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 曲泉、 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1、大敦  【定位】:在足(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调肝肾,熄风宁神。  【主治】:①疝气。②遗尿。③崩漏,阴挺,经闭。④癫痫。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井穴2、行间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①目赤肿痛,青盲。②失眠,癫痫。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④小便不利,尿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荥穴3、太冲  【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②郁证,胁痛,腹胀,呃逆。③下肢痿痹,行路困难。④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⑤癫痫,小儿惊风。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输穴原穴4、中封  【定位】:在足背侧,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主治】:①疝气,腹痛。②遗精。③小便不利。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经穴5、蠡沟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作用】:疏泄肝胆,调经利湿。  【主治】:①外阴瘙痒,阳强。②月经不调,带下。③小便不利,疝气,足肿疼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络穴6、中都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作用】:疏肝理气,消肿止痛,调经通络。  【主治】:①两胁痛,腹胀,腹痛,泄泻。②恶露不尽。③疝气。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郄穴7、膝关  【定位】:在足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  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作用】:散寒除湿,通关利节。  【主治】:膝部肿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8、曲泉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股骨向上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凹陷处  【作用】:散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①小腹痛,小便不利。②遗精,阴挺,阴痒,外阴疼痛。③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④膝股内侧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类别】:合穴9、阴包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踝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  肌之间  【作用】:疏肝调经,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引小腹痛,小便不利,遗尿。②月经不调。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10、足五里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作用】:疏肝理气,清利下焦。  【主治】:①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②阴挺,睾丸肿痛。③瘰疬。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  【国际代码】:Zú wǔ lǐ(LR10)11、阴廉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p style="max-width: 100%; min-height: 1 color: rgb(62, 62, 62); line-height: 26.9473686满旺之星(MWZY16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MWZY168人本无病,病为排病之途;
身自有药,顺势而为,人人可为良医; 世间有道,道不远人; 大道至简,简而易行!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WZY168人本无病,病为排病之途;
身自有药,顺势而为,人人可为良医; 世间有道,道不远人; 大道至简,简而易行!&&&&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中、西药配伍禁忌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西药配伍禁忌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骆天炯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常用中药的功用性味归经(二)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热淋黄疸。
用量用法& 10-30g,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主要含有多糖、棕榈酸、咖啡酸、蒲公英甾醇、菊糖。具有抗菌、抗炎、抗内毒素、抗肿瘤作用,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性味归经& 苦、咸,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主治& 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及温热病热盛火炽、热入心营、神昏谵语等证。
用量用法& 1.5-6g,锉为细粉冲服或磨汁服,或人丸散剂。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十九畏”有不宜与川乌、草乌同用之说。
为牛科动物水牛的双角。性味咸,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壮热,神昏及斑疹,热盛出血等证。疗效与犀角相近,而沿用已久。药理作用与犀角相似。但用量用法为犀角的1.5-10倍。锉碎先煎,亦可锉末冲服。
现代研究& 水牛角含赖氨酸、组氨酸等17种氨基酸以及由氨基酸组成的肽类及蛋白质。具有抗炎、抗感染、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临床用于类风湿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等。&
性味归经& 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主治& 滋阴,降火,解毒。用于温热病热入营分,伤阴劫液,身热、口干、舌绛,或温热病血热壅盛、发斑,咽喉肿痛,烦躁谵语以及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证。
用量用法& 10-15g,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虽有滋阴作用,但性偏降火,阴虚火不旺者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胸闷少食便溏者不宜用。反藜芦。
现代研究& 含玄参素、草萜甙,具有抗炎和利胆和降低毛细则通透性的作用。
性味归经 咸 、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麻疹或温热病发斑疹,因热毒盛而致斑疹不畅或色紫暗以及疮疡、湿疹、阴痒及烫伤、火伤等证。
用量用法& 3~10g,煎服,或作散剂。外用可油浸用或熬膏。
使用注意& 本品寒滑,有轻泻作用,脾虚便溏者忌服。
现代研究& 紫草紫草素、紫草红、脂肪酸等。紫草能够抗炎、抗补体活性,抑制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E2的生物合成,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对迟发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临床可由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 滋阴清热 凉血止血 。用于外感热病,热人营血,身热口干或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证以及热病伤阴,舌红口干,口渴多饮及消渴证烦渴多饮等证。
用量用法& 10-30g,鲜品用量用法加倍。鲜品捣汁入药,炒炭用于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 生地黄主要含环烯醚萜、单萜及其甙类以及多种氨基酸等。干地黄的水提取物能够使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醇提取物功能抗SRPC抗体-溶血素生成,减少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肝泻火。用于温热病热在血分,身热、发斑疹,及血热所致吐血、衄血,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目赤肿痛等症。此外,亦可用于热淋、血淋及热痢带血等血热证。
用量用法& 1-15g,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虚寒性的经闭等忌用。反藜芦。
芍药主要含芍药甙。曾报道赤芍的不同提取物对免疫功能似有不同的影响。水腹腔注射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活性无明显显影响,也不影响肝脏重量,醇提物则可使脾重量显著减轻,而赤芍的正丁醇提取物则可使RES吞噬活性显著增强,并使肝重量明显增加,而对脾重量却无明显影响。对于抗体生成,水提物和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溶血素生成。另报道赤芍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T淋巴细胞转化,而对B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影响。对于兔抗小淋巴细胞血清(ALS)所致T细胞功能低下小鼠,赤芍对T淋转无明显影响,但可使Ts的异常增高平抑至正常水平,并使低下的IL-3活性明显增强至正常水平,表明赤芍能调节Ts活性。另报道赤芍能增强丝裂霉素C的抗瘤活性,并减轻其降白细胞作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温热病热人血分而发斑疹,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及温热病后期,阴分伏热发热,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内热等证,还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癥瘕及痈肿疮毒,内痈。
用量用法& 6-12g,煎服或人丸散,炒炭用于止血。
使用注意& 血虚有寒、孕妇及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 主要含牡丹酚、牡丹酚甙、芍药甙等。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强体液免疫、制补体活性、制迟发超敏反应、抗炎的作用。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主治& 截疟、退虚热、清暑热。常用于疟疾寒热温热病后期,温热之邪人于阴分的低热不退、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发热和暑热外感等证。
用量用法& 3-10g,煎服,或鲜用绞汁。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现代研究& 主要含倍半萜类(青蒿素、青蒿酯、蒿甲醚)、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成分,具有免疫活性的主要是倍半萜类。
性味归经& 苦、咸,寒。归胃、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苦寒降泻,咸能入血,功能清热凉血,益阴除烦,用于外感热病发热,及邪人营血,身热经久不退、阴虚内热、产后虚热等证;又能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治疗热淋、血淋和疮痈肿毒、咽喉肿痛,以及毒蛇咬伤等证。
用量用法& 3~12g,煎服或人丸散剂。
现代研究& 白薇含白薇素、强心甙、挥发油等。具有抗炎、解热作用。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肾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凉血除蒸,清泄肺热。适用于阴虚发血热、小儿疳积发热以及肺热咳喘和吐血、衄血等证。此外又能清泻肾经浮火而止虚火牙痛。
用量用法& 6-15g。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 含甜菜碱、谷甾醇、蜂花酸及亚油酸等。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肺、胃、膀胱经
功效主治& 本品凉血止血,生津止渴,利尿通淋,常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热病烦渴及湿热黄疸、水肿、热淋。
用量用法& 10-15g,鲜品30-60g。
现代研究& 含白茅素、芦竹素等,含钾、钙较多。有利尿及促凝血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兼能健脾除痹,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及风湿痹痛、筋脉挛急等证;又能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
用量用法& 10-30g。本品力缓,用量须大,宜久服。健脾炒用,其余生用。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羹或与粳米煮粥、饭食用,为食疗佳品。
现代研究& 含有薏苡仁酯、薏苡素、薏苡多糖等。具有抗炎、抗补体、抗肿瘤作用,能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有促进作用,对花生四烯酸代谢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别名& 地耳草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消肿。可用于黄疸及疮疖痈肿。
用量用法& 10-15g。
现代研究& 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精、鞣质、蒽醌等。具有抗菌作用。
性味归经& 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
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及疮疡肿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 10-30g;鲜品30-50g。外用适量。
主要含垂盆草甙。具有保肝抗菌作用。垂盆草甙在大剂量时对大小鼠的细胞免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现代研究& 主要含有糖类、氢甙类、氨基酸、黄酮、三萜类和植物甾醇等。具有抗菌保肝作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胃、肾、经
功效主治&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用于膏淋、带下及风湿痹痛,又治皮肤湿热疮毒。
用量用法& 10-15g。
使用注意& 肾虚阴亏者忌服。
现代研究& 含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及湿疮搔痒。
用量用法& 10-30g。
现代研究& 茵陈含香豆素、东莨菪内酯、蓟黄素、茵陈色原酮等。具有保肝、利胆、抗炎、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止痛,解表。用于风湿痹痛偏于下部者及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此外,本品亦用于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用量& 3—10g。
现代研究& 含挥发性成分如甲氧基欧芹素、百里香酚和香豆素类成分独活醇、佛手柑内酯、东莨菪素。独活的抗炎作用明显且持久,还具有解痉、镇静、镇痛作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痹证,骨节疼痛、四肢麻木、脚弱无力及中风手足不遂等症及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用量用法& 10-15g。治风湿痹证宜制用,治痈肿、湿疹宜生用。
现代研究& 豨莶草主要含甙类及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对巨噬细胞及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本品为治疗风湿疾病的主要药物。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偏于热者及喉痹、痈肿等证。
用量& 6—15g。
现代研究& 主要含有木脂素、甾体糖甙、三萜及乙酸酯、黄酮及吲哚生物碱等。
别名& 寮刁竹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祛风止痛、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及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 3—10g;散剂1.5—3g本品芳香人汤剂不宜久煎。
现代研究& 主要含牡丹酚、黄酮和少量生物碱,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尤宜于上肢痹痛。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疗水肿。
用量10-30g
现代研究& 含桑皮素、桦木酸等。具有抗炎作用,能提高淋巴转化率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症。
用量& 10—20g
现代研究& 含广寄生甙和少量槲皮素及d-儿茶素。具有镇静、利尿、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性味归经& 甘、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和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等血证。本品兼能补肺益肾以止咳喘。
用量用法& 10-15g,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含鹿蹄草素、熊果甙、梅笠草素、和少量苦杏仁酶。具有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别名& 阴阳莲& 大叶蛇总管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主治& 活血定痛,清热利湿,用于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湿热黄疸及淋浊带下等证;外用有较好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水火烫伤,以及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本品还能化痰止咳,泻下通便,用于肺热咳嗽和热结便秘。
用量& 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 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镇咳、平喘作用。虎杖及其蒽醌制剂对放射及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升高作用。
别名& 蕲蛇
性味归经&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祛风,活络,定惊。可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中风后半身不遂;麻风、顽癣、皮肤瘙痒及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多种风病。
用量用法& 3~10g;研末服1-1.5g。
注& 历代本草所载的五步蛇为上述蕲蛇,目前药材另有一种金钱白花蛇,系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故名。其功效与蕲蛇相似,但用量较轻。大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两者药材来源不同,使用时应予区别。
附& 乌梢蛇
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性味甘平,无毒。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用量5—10g,人汤剂;研末一次2—3g。
现代研究& 蕲蛇头部毒腺含较多的血液毒,少量的神经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和促凝成分。蕲蛇提取物具有抗血栓和镇静、镇痛作用。
别名& 蚕矢&&&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祛风除湿,和胃化浊。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疹瘙痒及湿浊内阻而致的吐泻转筋。
用量用法& 5-10g。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主要含有叶绿素、植物醇、胆甾醇。麦角甾醇等。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腰膝疼痛及跌打损伤疼痛。&
用量用法& 5-10g。
现代研究& 含风藤酰胺、风藤奎醇、风藤酮、胡椒酮等。具有抗肿瘤、抗炎及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作用。
性味归经& 苦、微甘,温。归肝经。
功效主治& 行血补血,舒筋活络。用于、经行不畅、痛经、血虚经闭,以及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等证。
用量用法& 10-15g,大剂量可用30g。
现代研究& 高低剂量鸡血藤均能明显提高小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剂量组作用更明显,但高剂量右可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抗超敏反应和抗炎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降低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秦万章氏用三藤糖浆(鸡血藤、雷公藤、红藤)治疗各型红斑狼疮,有效率94.5%。&秦万章.三藤糖浆治疗302例各型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10);604&
别名& 红藤、大血藤
性味归经& 苦平,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用量用法& 9-15g
现代研究& 主要含蹂质,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别名& 菝契
性味归经& 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消瘀。用于筋骨酸痛,痛风,淋病带下,癌症
用量用法& 15-30g
现代研究& 含以薯蓣皂甙元为主的多种皂甙及其墩果酸、山奈素、生物碱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作用。
别名& 鬼箭羽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破血通经,杀虫止痛。用于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虫积腹痛
用量用法& 3-9g
使用注意& 无瘀积者及孕妇禁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肌肤麻木等症。此外,本品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
用量用法& 10-15g,水煎或浸酒服。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全草含有石松碱、棒石松碱等生物碱,香夹兰酸、阿魏酸等酸性物质及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等三萜化合物。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大毒。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或络,杀虫解毒。常用于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性、类风湿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
用量用法& 带皮全根10-12g,去根皮仅留木质部的根15-25g,内服宜久煎,分2-3次口服。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青年女性慎用。本品有大毒,皮部毒性更大,务除尽。
现代研究& 含生物碱、卫矛醇、二萜化合物、三萜化合物及甙类成分如雷公藤总甙。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雷公藤有类似免疫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雷公藤还具有多方面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并不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本身也无糖皮质激素样作用。雷公藤还能抑制雌二醇和调整雌二醇与睾酮的比值。雷公藤的毒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其次为生物碱、三萜类及甙类。二萜类主要损害心、肝、胃肠道和骨髓,生物碱主要损害肝脏。
临床应用& 向熙瑞等用去皮雷公藤糖浆与片剂治疗干燥综合症1例,其中5例加用丹参照射液,结果均获不同程度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杂志,3)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功效主治& 祛风活络,清热除湿,利水通经下乳。可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以及水肿胀满,经闭少乳。
用量用法 5-10g,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舒筋平肝,化湿和胃。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吐泻转筋等。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证
用量用法5-10g。
&&& 使用注意:阴虚腰膝酸痛,伤食积滞多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果实含皂甙、黄酮类、鞣质、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齐墩果酸,维生素C等大量有机酸;此外尚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等。齐墩果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提取液具有抗癌作用,并能降低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胃、大肠、肝、胆经。
&&& 功效主治&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手足不遂及骨蒸潮热。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
&& 用量用法& 5-10g。
使用注意:气血亏虚身疼发热,或虚寒疼痛,尿清便溏者忌用。
&& 现代研究&& 秦艽含生物碱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糖及挥发油。具有抗炎作用,秦艽碱甲可减轻大鼠甲醛性足肿,加速肿胀消退,并认为其抗炎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实现的。
& &&临床应用
1.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秦艽注射液是含秦艽总生物碱的灭菌水溶液,以秦艽生物碱甲计算含秦艽总生物碱l0mg。肌注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对镇痛、消肿、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退热都有显著作用。
2.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81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2例,其中54例口服秦艽片,并加服强的松,另8例单服秦艽片,结果观察组控制30例、好转20例、无效8例、加重4例,总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19例单服强的松,总有效率为31.58%。在症状消退和狼疮细胞阴转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
性味归经& 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用于风湿痹痛,诸骨鲠咽。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 用量用法& 5-10g;治骨鲠可用30g。
&&& 使用注意& 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体弱者宜慎用。忌茶、面汤。
现代研究& 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三萜类化合物、甾醇等。具有松弛平滑肌,镇痛作用。
性味归经& 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证、各种阳虚证及寒湿痹痛。
用量用法& 3—15g人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性味归经&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主治&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脾肾阳衰证以及阴疽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等外科疾患。此外,气衰血少之证,常以少量肉桂配人补气养血药中,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
用量用法& 2-5g,研末冲服,每次1—2g,或人丸散。人汤剂应后下。官桂作用较弱,用量可适当增加。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及孕妇忌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肾经。
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及风寒表证;又能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可用于寒饮伏肺喘咳及鼻渊头痛。此外,细辛亦可外用治疗口舌生疮。用水调细辛末敷脐部,另以黄连汁涂患处。
用量用法& 1—3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
使用注意& 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忌用;用量不宜过大;反藜芦。
现代研究& 细辛含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醇、黄樟醚等挥发油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细辛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抗组胺、抗变态反应作用,对实验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辛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β内啡肽产生的影响有关。细辛具有抗肾炎作用,可抑制肾损伤大鼠尿蛋白排泄,改善血清生化血指标。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能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致的痰饮证及经寒瘀滞,经闭、痛经、瘕瘕等证。桂枝有较好的通阳作用,常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证。
用量& 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均忌用;孕妇及者慎用。
现代研究& 桂枝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抗过敏及利尿作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瘕积聚,以及肢体疼痛等证。疮痈肿痛,温热病热人营血,证见高热、时有谵语、烦躁不寐,或斑疹隐隐、舌红绛等,以及心悸怔忡、失眠等
用量用法& 5-15g。酒炒可增强活血之功。
使用注意& 反藜芦。
现代研究& 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醌、丹参酸丹酚酸、丹参酚、异阿魏酸、丹参醛等。丹参煎剂、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均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大鼠血中淋巴细胞转化率。溶血空斑试验表明丹参煎剂有促进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能活血定痛。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及打损伤,长于止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用量用法& 3-10g。研粉吞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凡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现代研究& 三七地化学成分与人参相似,主要含有三七皂甙和三七黄酮。三七具有免疫调节剂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加强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此外,还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前人称为血中之气药,用于、痛经、闭经、难产、产后瘀阻腹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以及跌打损伤、疮痈肿痛等病证;又用于头痛、风湿痹痛等证。
用量用法& 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火旺、舌红口干者不宜应用;对妇女及出血性疾病,亦不宜应用。
现代研究& 川芎主要含有川芎嗪、黑麦碱、阿魏酸、川芎内酯等。能直接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有兴奋作用,但随剂量加大而转为抑制。
别名& 玉金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腹胁肋胀痛、、痛经及癥瘕痞块等证及湿温病浊邪蒙蔽清窍、胸脘痞闷、神志不清或痰气壅阻、闭塞心窍所致的癫痫或癫狂等病证。本品尚能利胆退黄,又可用于黄疽。
用量& 6—12g。
使用注意& 《十九畏歌诀》说:“丁香莫与郁金见。”可供使用时参考。
现代研究& 含挥发油以及多糖、香豆基阿魏酸乙烷、姜黄素等。郁金粗多糖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郁金挥发油具有抑制抗体产生的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活血祛瘀,利尿消肿。用于妇女血脉阻滞之、经行不畅、小腹胀痛、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及小便不利,水肿。本品又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用量用法& 10—15g,大剂量可用30g。外用适量,取鲜品洗净,捣烂外敷。
附& 茺蔚子
又名小胡麻,性味功效与益母草相似,兼可凉肝明目、益精养血。
现代研究& 主要含前益母草素、益母草碱和水苏碱,还含有月桂酸、亚麻酸、油酸及多种维生素。前益母草素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降低全血粘度的作用,益母草碱能明显增加麻醉家兔的尿量,对狗缺血型急性肾衰模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性味归经& 肝、平,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活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崩漏便血,创伤出血,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 10-15g。
现代研究& 主要含异回芹素、棕榈酸和硬脂酸混合物、山藿香内酯。能够降低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抑制溶血素抗体生成,升高血清补体C3的含量,促进血小板增加,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别名& 紫金牛,老勿大,矮地茶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用于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及湿热黄疸;本品有较好地止咳祛痰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喘痰多。
用量用法& 10-30g
性味归经& 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本品生用活血祛瘀,引血下行,用于瘀血阻滞的、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以及跌打伤痛及吐血、衄血、齿痛、口舌生疮,以及头痛眩晕等证。酒制能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腰膝酸痛,下肢无力等证。
用量用法& 6—15g。
使用注意& 孕妇及者忌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行水消肿。用于血滞经闭、经行腹痛、、腹中包块、产后瘀滞腹痛,跌打伤痛,胸胁疼痛及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等证。
用量& 10~15g。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痞块,,风湿痹痛,血滞经闭,癥瘕痞块,风湿痹痛以及痈肿初起或脓成未溃,瘰疬等证
用量用法& 3~10g;亦可研末吞服,每次1—1.5g以研末吞服效果较好。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性味归经& 甘、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适用于急慢惊风、口眼喎械、惊痫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风湿痹痛、偏正头痛。
用量用法& 2-5g。研末吞服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孕妇及血虚生风者慎用。
性味归经&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瘀阻疼痛,肺痈、肠痈以及肠燥便秘。此外,本品尚能止咳,用治咳嗽气喘,胸膈痞满,可作为辅助之品。
用量用法& 6-10g;捣碎,人煎剂。
使用注意& 本品走而不守,泻多补少,过用或用之不当皆使血流不止。无瘀血及便溏者不用。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 主要含苦杏仁甙、挥发油、脂肪油。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妇人腹中气血刺痛以及跌打损伤瘀痛,以及关节疼痛等证。还可用于因热郁血滞所致地斑疹色暗者。
用量用法3-l0g。
使用注意& 孕妇及忌用。
现代研究& 主要含红花甙、新红花甙、红花黄色素、红花醌甙及红花多糖、氨基酸等。红花黄素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红花多糖对小鼠脾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对抗强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红花水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破血逐瘀。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等证。
用量用法& 1.5-4.5g;去翅足,焙干研末吞服,每次0.3g。
使用注意& 体虚和孕妇忌服。
性味归经&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破血逐瘀。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此外,用活水蛭外用可吸血,可消痈肿丹毒。
用量用法& 3-6g;焙于研末吞服,每次0.3~0.5g。
使用注意& 血虚无瘀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 鲜活水蛭含多种抗凝血成分,如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最近从中分得一种含64个氨基酸的多肽也有抗凝作用。从水蛭分泌物中分出一种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Pa。
别名& 地鳖虫& 土鳖虫& 土元
性味归经&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经闭、产后瘀阻、癥瘕及骨折损伤,瘀滞疼痛,以及腰部扭伤等证、
用量用法& 3-10g;研末吞服,每次l~1.5g。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气不安之证
用量用法& 5~15g。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使用注意& 本品燥湿伤阴,故只适用于中焦有湿之症,如属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均不宜服。
现代研究& 白术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还含白术内酯。具有强壮作用,能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能明显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但有靶织特异性。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脾化湿,消暑,解毒。常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乏力便溏,夏伤暑湿引起的吐泻腹胀,可解酒毒、河豚鱼毒及一切毒。
用量用法& 10-20g。补脾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现代研究& 白扁豆含对人的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素,可延长凝血时间。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本品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
用量用法& 2-10g。清火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尿道疾病可用甘草梢。
使用注意& 本品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每易引起浮肿,使用也当注意。
现代研究& 甘草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皂甙、甘草次酸,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黄甙、甘草素,和甘草多糖。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皮质类固醇相似,近年研究提出甘草具有的类固醇样作用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产生的。甘草具有保肝、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是通过对多种病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具噬细胞的活性等作用实现的。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主治& 补脾益气,润肺滋阴。用于脾胃虚弱,肺虚燥咳及肾虚精亏所致腰酸、头晕、足软等证。
用量用法& 10-20g;鲜者30~60g。
使用注意& 因性质滋腻,易助湿邪,凡脾虚有湿、咳嗽痰多以及中寒便溏者均不宜服。
现代研究& 含菸酸、粘液质、醌类、淀粉、糖,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黄精对动物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和抗疲劳、抗衰老作用,体外实验观察多糖提取物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对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提高ERFC百分率。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表虚自汗、浮肿尿少及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此外,还可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
用量用法& 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温升助火,又能固表止汗,故凡表实邪盛、气实胸满、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 黄芪主要含三萜皂甙类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黄芪对免疫系统具有广泛影响,以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为主,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黄芪具有保肝、抗溃疡作用,其抗溃疡作用与减弱攻击因子和减少胃酸排泌有关,黄芪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肺虚喘咳及肾虚遣精、尿频、妇女白带过多。此外,用治消渴有效。用量用法& 煎服10-30g,大量60-250g。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使用注意& 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服。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 补气生津。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证。
用量用法& 10~30g。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9:34
骆天炯大夫的信息
骆天炯大夫电话咨询
骆天炯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骆天炯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骆天炯大夫提问
骆天炯的咨询范围:
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胃炎、肠炎、干燥综合征、失眠、怕冷
骆天炯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老年病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经寒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