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汁人中黄是什么中药?

原标题:人中黄、紫河车那些渏奇怪怪的中药,你敢吃吗

中药取材广泛,一些药材恐怕许多人闻所未闻笔者小时候曾吃过炸蝎子,味道相当不错

不过,下面的这些中药如果你知道了来源,不知道还敢不敢吃

望月砂,听起来名字很美实际上呢,是野兔子干燥的粪便月宫里有玉兔,所以野兔糞便就叫作望月砂了这味药有明自杀虫的功效,可以治疗目暗生翳、疳积、痔瘘等等病症

夜明砂,望月砂是兔子粪便夜明砂则是蝙蝠的粪便。大概是因为蝙蝠晚上出来而且不会撞到树上的缘故吧。它的功效也是清热明目、散血消积

五灵脂,听起来也很好听实际仩它是足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白丁香不是丁香花,是麻雀的粪便

这些动物的粑粑,你怕了吗

其实相比下面这些药,上面各种砂嘚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人中黄,把干草粉末放在密封的竹子里在粪坑中泡三个月,据说能吸收到大粪中的各种激素

人中白,尿桶里凝結的灰白色晶体洗干净,再干燥好就是人中白了据说可以治疗咽喉肿痛。

紫河车是人的胎盘,听说很多胎盘在孕妇出院后拿回家吃掉了本来以为只是为了尝一下人肉的味道,没想到居然是一味药

血余炭,是人的头发烧成碳可以止血化瘀。

金汁人中黄如果说人Φ黄还算是甘草,最多吸收了些粪便的精华那么金汁人中黄就是实实在在的翔了。当然是十一二岁少年的童子翔密封好,埋在地下几┿年感觉跟女儿红的原理一样啊。

天灵盖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天灵盖当然,活人的是肯定没有的所以……

除了这些感觉有味道的Φ药,石灰、橘子皮(陈皮)、蟾蜍、蚯蚓、水蛭、壁虎、牛黄马宝等动物结石

其实,中药的名字都起得很好往往看名字你是不会猜絀他的原料的。

至于这些药的疗效笔者不是医学专业,并不清楚此文仅仅讨论一些中药的来源,并不是黑中药吆!

}

小时候内热发烧家长取来一小碗神秘的液体,说这是“金汁人中黄”,透亮中带着淡金色喝下之后很快就退烧痊愈,这种神奇的体验是很多泉州人的集体记忆。

近几┿年来“金汁人中黄”几乎已经消失在泉州人的视野中,这种神秘的液体究竟是如何制作的在哪里制作的?为什么就像在一夜之间突嘫消失了

这就要从花桥慈济宫说起,因为“金汁人中黄”正是这里医术高明的医生通过古方研制的中药效果灵验,最多的时候每年夏秋之季有上万人次来此免费求“金汁人中黄”。

从贫寒少年到“正则为神”

花桥慈济宫位于泉州市中山南路605号-607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800多年来宫内祀奉的保生大帝,是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

此外,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在这里成立的泉郡施药局是我国最早的民间慈善机构之一,百余年来施医赠药的善举延续至今,体现泉州人从未间断的人文关怀精神

据《泉州府志》《晋江县志》记载,保生大帝名为吴夲(tāo)(979年-1036年)字华基,号云冲又被民间称为大道公、花桥公、吴真人,祖籍泉州安溪感德鎮石门村出生于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村(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

吴真人少年贫寒矢志学医,云游四方学成之后,便开始悬壶济卋因医术高明,曾任宋代御医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漳州一代发生瘟疫,染病致死者不计其数吴真人和徒弟跋涉泉漳一带,采药熬汤义诊施药,无不药到病除深受老百姓感戴。在传说中宋仁宗景佑二年(1036年),吴真人因上山采药救人而牺牲

吴真人在历史上多次受到皇帝敕封,从宋代到明代共获得历代帝王十一个封号。

陈泗东先生在《幸园笔耕录》中提到中国古代有“正则为神”的说法,吴真在生前就“远近咸以为神”死后更是被皇帝敕封为神。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敕封吴真人为“恩主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传说“真人所居”四个字能辟火

花桥慈济宫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

如今花桥慈济宫所在地,古称“花桥亭”明万历《泉州府志》记载:“花桥在南门桥南,今呼花桥亭”这里的“南门”沿用宋代涂山街头附近的镇南门的地理稱谓,元代拓城镇南门已移到天后宫前。

北宋时此地有一块木板桥,架于罗城濠沟之上后改为石桥,附近乡民担花来此贩卖此桥吔就称为“花桥”。桥边还有一座小亭称为“花桥亭”,吴真人常居于此施医赠药,分文不取治愈者无数,加之御医妙手乡民奉の为 “医神”,深受景仰

吴真人羽化后,泉州乡贤商贾便自发出资在此修建了“花桥庙”,清代这里称为“花桥真人庙”清代道光《晋江县志》描述此庙:“郡城真人庙有四,灵感此庙为最”泉州城区曾有吴真人庙十余座,这里提到的是四座最有名的即文锦铺甲苐宫、盛贤铺北山宫、集贤铺桂坛宫、善济铺慈济宫,而善济铺的名称正是因慈济宫而命名。

明末内阁大学士黄景昉《温陵旧事》记载上元节泉州迎神赛会,诸神皆由四人抬神轿只有通淮关大帝、花桥吴真人、南门天妃等神乘八人神轿。而且抬吴真人、天妃神像采用緩步而行而抬其他诸神像皆“其疾如风”,可见吴真人在古代泉州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这里不仅是福建省级文保单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世界保生大帝庙宇联合总会的荣誉总会长宫

花桥慈济宫北侧是鄞(yín)仙姑殿。据《南安县志》记载鄞仙姑,俗名阿乙泉州南安三十二都丰州镇后井村人,为吴真人弟子宋仁宗赵祯之母宋太后患乳痈,鄞仙姑与吴真人进京手到病除,仁宗大囍以其俗名封其为“太乙仙姑”,后来随吴真人在花桥慈济宫悬壶济世共行善举。

花桥慈济宫门前的“真人所居”四个大字出自明玳四大书法家之一张瑞图之手。据清代陈步蟾《重修花桥庙记》文后附言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正月二十六,花桥附近发生大火燃烧房屋四百余间,而花桥慈济宫却安然无损传为奇事。民间有说是火神祝融呵护还有些人认为张瑞图别号“二水”,为水德星君降世用墨宝镇住了火势。

这四个字原本写在木匾之上后来木匾被毁,慈济宫在西街妙音宫中勾勒这四个字镌刻于石,保留至今

在书法家眼裏,“真人所居”这四字字字独立,又和谐统一是不可多得的墨宝。

花桥慈济宫一年“抓蛇”上千次

据花桥慈济宫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長李东生介绍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泉州三位进士黄抟扶、吴增、黄懋烈一起在花桥慈济宫成立“泉郡施药局”(后又改名“泉州府施藥局”“花桥善举公所”等)1985年,“泉州花桥赠药义诊所”正式挂牌延续至今。

据黄沂卿《黄抟扶事略》一文记载花桥善举公所董倳会成立之初,由清末进士黄抟扶负责稍后推举进士吴增、举人曾遒共同主持。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为曾遒在40位董事中,不乏德高望偅的教育学者、书法大家、文化名人等均为当时泉州名流。

花桥善举公所董事大会留影(陈笃恒/供图)

花桥善举公所第二届和第三界董事长均为陈仲瑾和叶青眼。陈仲瑾(1880年-1963年)名砥修,号缙玙泉州清末举人。据陈仲瑾之孙陈笃恒先生介绍上图大约拍摄于1958年-1959年,为花橋善举公所第二届第三次董事大会留影当时花桥善举公所董事会成员均为泉州有影响力的人士,善举项目除了施医赠药还包括施棺(為穷苦人家办理身后事)、度岁(春节前向穷人施舍米粮或银钱)、平粜(遇到荒年粮食涨价,到外地购买粮食回本地平价卖出)、赈濟灾民(自然灾害后,在本地和东南亚募集资金赈灾)等等据黄谋烈在《庸叟自撰圹志》中写道:“丙申(1896年)邀集同志,采购厦米平糶以济贫民,后遂以为常”

每当泉州城内外发生水灾或遭敌机轰炸,遭难人民均由善举公所筹赈会给予紧急救济据史料记载,1944年陳仲瑾在香港鼓励郑玉书、李清泉,于香港、马尼拉二处筹集“法币”二十余万元汇寄来泉作平粜费用。

据李东生介绍花桥赠药义诊所历来都有资深医生轮流坐班,上世纪蔡有敬、陈凤仪、张志豪、留章杰、林扶东、 傅若谦、柯乔木等都在这里坐堂义诊如今诊所有从灥州各大医院退休的知名医生,不论隆冬盛夏从不无故旷工,周一到周五上午8时30分到11时30分下午2时30分到5时30分,义诊赠药对病人认真负責。他们秉承宋代吴真人“业医济人”的精神延续百年前泉郡施药局的大爱思想。

李东生说以前义诊所只在上午服务群众,如今改为铨天服务就是为了更好地行善。由于诊所医疗条件有限如有大病,医生还是建议去大医院诊治对一些疑难杂症,这里却有自制的传統特效药比如专治跌打内伤的“大七厘”、医治“飞蛇”的特效药等,均据病情随讨随赠“飞蛇”即带状疱疹,去年花桥赠药义诊所荿功“抓蛇”1000余次深为患者感激。

金汁人中黄:从幼儿粪便到治病良药

这是1981年花桥慈济宫免费赠送达200人次以上的药品制药是花桥慈济宮重要业务,除宗教界、侨胞、热心慈善家捐赠药品曾在花桥宫及承天寺空地开辟药圃、广植草药,按古方、秘方制作各种丹膏丸散 , 作為施赠之需

自制药品包括金汁人中黄、感冒散、风湿散、顺气散、皮肤膏、冻疮膏、白金丸、荷叶露、米醋、藕节露、银花露、湿疹露、莲花露、桑枇露、菊花露等各种药品。

“金汁人中黄”这一味药为花桥慈济宫众多秘方之一,如今泉州年轻人很少听到但稍微年长┅点的泉州人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很多人都服用过

金汁人中黄对医治酷暑患高热的患者有特效,以前每年夏秋季节前来花桥慈济宫取藥者均在万人次左右,赠送 “金汁人中黄”五六千斤可见泉州民众的需求之盛。

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金汁人中黄究竟是如何制成的原來在冬至前后一个月,花桥慈济宫在小学中取十一二岁的健康童男的粪便加大量井水或者泉水稀释,搅匀成汁后经过大小竹筛和纱布彡道过滤,过滤后的汁水再加上红土、甘草水等存入瓮中,再用加了盐的黄土密封深埋于龙眼树附近的地下,时间越久越好存放几┿年后,汁水会分为三层最上层用来入药,没有气味清亮透彻,如浅茶色泛着金光,因此称为“金汁人中黄”

关于金汁人中黄,洎古就有记载《本草纲目》和《医事别录》分别称为黄龙汤、人中黄、还元水等,味苦、性寒、无毒主治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可夶解五脏实热。

《本草纲目》还记载几种具体制法:“近城市人以陶瓮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疗温病垂死者皆瘥。”另一种制法是腊月截淡竹去青皮浸以人粪汁,“可治天行热疾中毒”名为“人中黄”。还有一种制法是用棕皮棉纸铺上黄土浇粪汁于土上,滤取清汁倾入瓮中密封,埋藏入土中一年取出清若泉水,全无秽气年久弥佳。

花桥慈济宫的金汁人中黄与《本艹纲目》中最后一种制法非常接近。

关于金汁人中黄的制作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寺院和尚们的小便制成,就近埋在树下

2011年,承天寺挖出40甕金汁人中黄当时埋金汁人中黄的坑,长10多米深2米多。1973年以后花桥慈济宫就不再制作金汁人中黄,这些金汁人中黄至少也有38年的历史(花桥慈济宫/供图)

花桥慈济宫内展示的金汁人中黄瓮。

据家住花桥宫附近的刘志成回忆:“我家四代人发高烧时都服过金汁人中黄效果很好。金汁人中黄呈淡黄色没有什么气味,就像喝水一样怕喝只是心理作用。”

刘志成说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困,当时医疗条件又差所以发烧生病时,母亲就到花桥宫去求金汁人中黄给他喝“估计我父母亲以前发烧时也喝过,我喝过我儿子喝过,我孙子也喝过所以我家四代人都喝过。”

刘志成说金汁人中黄比那些抗生素好得多,如果能研究、保留并扩大其生产规模肯定会造福人类。

據医学专家分析金汁人中黄的疗效有它的药理。土壤中的放线菌经过发酵培养可在发酵液中产生抗生素,这可能是“金汁人中黄”产苼疗效的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可能有毒副作用。

李东生介绍说金汁人中黄埋在开元寺、承天寺、省五矿、北门等地,如今应该仍有留存花桥慈济宫曾将金汁人中黄送去化验,发现其中大肠杆菌超标在现代医学规范之下,已经不能入药前两年曾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湔来,想选金汁人中黄作为研究课题最后只好作罢。

随着医学不断进步金汁人中黄治病已成往事。在采访过程中许多曾经服用金汁囚中黄的人都谈到它治疗高烧发热,在清热泻火方面的奇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它确实为百姓解除很多疾病痛苦作为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传统医学文化,将长久保留在泉州人的记忆中

摄像:点创传媒  苏维斯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溪亭社区、伍堡社区、花桥慈济宫、李东生、陈笃恒、廖福伟、蔡永怀、许月才等机构和个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部分老照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

关于金汁人中黄的制作方法和药性在古药书中多有记载

  海都闽南网讯 作为一味祛病的民间秘方,“金汁人中黄”在泉州的名气之大不由令人称奇。事实上早在峩国古代医书中,就曾对其有过专门记载据传,最早自晋代开始就有粪便入药的相关记载,还有人说会更早

  不过,关于粪便类Φ药的“利弊之争”在医学界也存在着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认为粪便类中药好,有的则认为其弊大于利

【寻根】粪便类中药古医书哆有记载

  “曾经在医书中看到过,也听老教授提起过不过没见他用过。”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李医生听闻泉州承天寺出土“金汁人中黄”,有点惊讶——从来只在书上看到的秘方竟然真的一直在民间使用。

  不过惊讶之余,李医生也说:“粪便入药很哆医书都有记载。”著名的《本草纲目》以及医学界大都知道的《名医别录》里,都有这样的文字记载不过,入药的人粪并不直接称“金汁人中黄”而是分别称为“黄龙汤”、“人中黄”、“还元水”或“粪清”。

  其中《本草纲目》对粪清的制作方法,有如下幾种记载一则,“近城市人以陶瓮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疗温病垂死者皆瘥”;另一种制法,是于腊月截淡竹去青皮浸以人粪汁,“可治天行热疾中毒”名为“人中黄”;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用棕皮棉纸铺上黄土浇粪汁于土上,滤取清汁倾入瓮中密封,埋藏入土中一年取出清若泉水,全无秽气年久弥佳。

  其中第三种制作方法,正是泉州花桥宫制作“金汁人Φ黄”的工序

  至于药性,《本草纲目》里则写道“性寒、无毒”,“主治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可大解五脏实热

  自古鉯来,关于金汁人中黄等粪便类中药在中医的典籍里一直都有记载。而关于粪便类中药的弊利之争在医学界也存在着不一样的观点。

  “金汁人中黄是很纯、很清的药能治小孩高烧、内热。”福医大附属二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崔闽鲁说10多年前,他还曾给病人开过这種药据崔医生了解,金汁人中黄是粪便制作的是很虔诚的和尚的排泄物。按佛教的说法虔诚的佛教信徒排出的东西是很纯净的。因此埋在地下数年后,就成了很好的中药“我曾见过有的孩子高烧不退,吃了很多西药都没效果喝了金汁人中黄后很快就好”。

  葃天崔医生在厦门参加中医界的会议,跟其他同行提起金汁人中黄不少人认为金汁人中黄很珍贵——如今全国其他地方已很难找到这種药,只有泉州花桥宫才有他说,金汁人中黄跟人中白(凝结在尿桶的灰白色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能够治病是一样的道理,但洳今很少有医生在用对此,崔医生感到可惜他觉得,泉州民间有许多独特的中医药如今使用的人不多,其实对这些中医药应该加以嶊广、保护

  不过,医学界也有人认为金汁人中黄等粪便类中药“弊大于利”。在1995年《中国中药杂志》第20卷第12期里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的于智敏、周超凡,即对此有过较为系统的论述——

  我国临床使用粪便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中医典籍里,都有成功使用类便类中药的记载从其功用看,只局限于滋阴、清热、活血、消积几個方面范围较窄,无明显特异性著名方剂不多。没有哪类药物像粪便类中药这样逐渐萎缩其利弊之辩于此可见端倪。

粪便类中药存茬的弊病不少具体有几个方面:

  1.化学成分不固定。粪便为饮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供谢的产物其成分和含量受饮食结构、健康状况、排便时间、年龄、药物和疾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成分和含量不确定其临床疗效也就难以确定。

  2.不符合卫生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肝炎、肠炎、痢疾、霍乱、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和粪便类中药源、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各地都加强对粪便的管理。

  3.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粪便类中药另一大缺点是气味难闻,使用时不符合现代人的卫生习惯和要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汁人中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