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抑郁症型精神分裂症

广州后勤部医院
大洋精神科 > 
情感型精神分裂症如何做好护理
来源: 大洋网 时间:
新闻摘要: 情感型精神分裂症如何做好护理?情感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家人的关心及护理,才能正常使病情得到控制。那么情感型精神分裂症如何做好护理呢?广州后勤医院的刘主任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情感型精神分裂症如何做好护理?情感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家人的关心及护理,才能正常使病情得到控制。那么情感型精神分裂症如何做好护理呢?广州后勤医院的刘主任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一、治疗护理:患者家属应帮助患者熟悉到自己的病情,并劝说患者就医。急性发作时,应立即住院治疗。按医嘱服用治疗物,不可自行购治疗物、断治疗物或换用。
    二、情感型精神分裂症日常护理要点有加强练习:由于情感淡漠退缩,患者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和定向、记忆、判定力的认知障碍。病情好转时,适当安排患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帮助病人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三、安全护理:情感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都比较淡漠、行为退缩、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跌伤、自伤、伤人、玩火及噎食,故家属应留意观严加防范。
    四、生活护理:了解情感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活动及行动表现,尊重他们的人格。患者的生活要有规律,饮食公道,避免可能引发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的发生。加强危险物品的收藏检查,应禁止患者吸烟,防止发生火灾,如吸烟则应有家属在场。
    广州后勤医院首创的“立体平衡疗法”取到了显著的效果,该疗法以平衡脏腑阴阳、脑电位,疏通经络为主导思想,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先进仪器检测治疗相结合,辅以脑电疗法、生物电疗法、神奇音乐疗法、心理辅导疗法,通过攻补、调理、巩固三大阶段全方位立体治疗,获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情感型精神分裂症如何做好护理?如果上面的介绍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点击我们的专家在线咨询,可以通过在线交流来让我们的我院专家给您进行对话,让正处于痛苦中的朋友能得到一个更加专业全面的建议。
广州后勤部医院成立于1951年,是卫生部在华南设立的唯一一家集教学、医疗、预防、保健的国家公立甲等后勤医院...
199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职于南京某医院精神...
197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之后调进三...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又称分裂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psychosis),是指一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分裂症状为幻觉妄想及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症状本病是由Kasanin(1933)首先提出病人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症状,有诱发应激因素急性起病,家族中若干病例有情感障碍,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特殊类型称分裂情感型,又有混合型循环型之称。1970年以后有部分学者将此病归属于情感性精神病ICD-9将之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所谓分裂情感型精神分裂症;ICD-10也将之与列在同一类别内;而DSM-Ⅲ则列入其他重性精神障碍之外国内外学者对其本质有不同看法:不典型精神分裂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亚型;独立的疾病单元既不同于精神分裂症也不同于情感性精神病;介于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组异源性疾病有的有精神分裂症有的有情感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1.遗传因素一级亲属的对照研究资料(Maier和Krause1989)表明,本病在遗传学上是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之间而单相重症抑郁则无明显的遗传上的特异性。推测分裂情感性是两种遗传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两种基因的联合但这一假设与临床特点不符合如病人具有精神分裂症基因外还具有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基因,则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预后将较以上两种精神病更差,因第二个致病基因对预后起不良影响。另一假设为延续性模式(continuitymodel),该假设认为:单相双相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是一个从黄色→绿色→蓝绿色→蓝色的连续。双相为黄色疾病精神分裂症为蓝色疾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为绿色疾病。这一假说本身有很多未解决的疑点,要论证基因型是延续模式,尚需做大量流行学人口调查或一级亲属的调查(SamuelG.SirisMichaelR.Lavin,1995)。
分裂情感性先证者的家族调查,有报道情感障碍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口,多支持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系但亦有研究发现亲属中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较大支持本症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变异。有的作者根据本病先证者家族调查资料发现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均高而没有发现本病家族中分裂情感性的发生率有增高认为支持本病遗传上的异质性(TsuangMT,1991)。
2.发病诱因Kasanin最早提出,本病在发病前有应激或巨大生活事件。Brickington(1980)报道10/32的分裂躁狂性精神病发病前有应激:分娩手术,头部外伤或重要人际关系问题。Tsuang(1986)报道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发病前有较多促发因素为60%,而精神分裂症为11%,躁狂症为27%抑郁症为39%。Marners等(1990)发现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情感性障碍在发病前的生活事件各占51%而精神分裂症为24%。此外有报道酒精能增加精神病性情感症候群的发病危险度。
3.神经内分泌研究由于在诊断标准和分类上的分歧影响本病研究工作的开展对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神经内分泌研究结果有分歧如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的率在分裂情感性抑郁型较低与精神分裂症和正常对照相接近,不同于重症抑郁的高脱抑制率同样对甲状腺素的反应(TSH)以及催乳素()在注射(TRH)的反应,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人的反应与精神分裂症和正常对照相似,并不迟钝,与重症抑郁病人的反应不同。
但部分分裂情感性病人,其内分泌反应和内源性抑郁病人相似这些病人的康复较其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人更完全。
对分裂情感性躁狂型病人的研究较少,但发现至少有一项研究,DST和TRH试验的结果与情感性精神障碍较接近。另有一个研究,在尿内3--4-(MHPG)的排出率接近双相情感障碍而不是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作者(SamuelSiris,MichaelLavin1995)提出可以参考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模式。少数病人、基础极为显著者不论在任何环境中均能发病出现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和感知障碍。遗传素质处于中间状态者只有在一系列环境中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冲击下发病。遗传素质负荷极为微小者,在应激影响下不易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研究资料表明本病在遗传学上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有学者推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两种遗传性疾病即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两种基因的联合。
研究发现发病前应激或巨大生活事件对本病的促发因素为60%均高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和抑郁症(11%27%和39%)。此外有报道酒精能增加精神病性情感症候群的发病危险。
对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神经内分泌研究,结果不一致。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1.临床特点(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分裂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2)病程常有反复发作间歇期或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前可有诱发应激因素。
(4)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
(5)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2.临床分型根据情感障碍在发病时,情感障碍的症状特点呈单相或双相发作(躁狂抑郁还是两者兼有)可分为3种类型:躁狂型抑郁型混合型
并发症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征必须具备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而且出现与消失时间比较接近。在诊断中要注意整个病程的症状演变不可只以一时所见的症状为诊断依据否则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发病中分裂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必须持续2周以上,以此作为诊断本病的主要条件之一。本病诊断要点
1.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在临床上都很突出难分主次
2.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不全或缺乏
3.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2周以上。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系统(CCMD-2-R1995)将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列在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项目下含义是“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常有反复发作的一种疾病。分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
4.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
5.严重程度标准,符合以下2项:(1)社会功能显著下降(2)自知力不全或缺乏
6.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多同时存在出现与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但以分裂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必须持续2周以上。
7.说明如果一个病人在不同发作中分别表现以分裂性症状或情感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仍按每次发作的主要临床相作出各自的诊断。
分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混合型。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分类第10版(ICD-10,1993)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中对本病的诊断要点为: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差几天,因而该发作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亦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的标准此时方可作出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诊断本术语不适用于仅在疾病的不同发作中分别显露出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症状的病人例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精神病性发作的余波中往往出现抑郁症状[见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4)]。有些病人出现反复的分裂情感性发作可为躁狂型或抑郁型也可为两型之混合另一些病人可在典型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之间插入1~2次的分裂情感性发作,对于前一种情况,分裂情感性发作是恰当的诊断;而后者只要在其他方面临床相典型则偶然出现的分裂情感性发作并不能推翻或反复发作性抑郁障碍的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躁狂型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分裂性症状和躁狂症状均突出心境异常的形式通常为高涨,伴自我评价增高和夸大观念但有时兴奋或易激惹更明显,且伴攻击性行为和被害观念。上述两种情况均存在精力旺盛、活动过多、集中注意力受损以及正常的社会约束力丧失。可存在关系、夸大或被害妄想但需要其它更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方能确立诊断例如病人可能坚持认为他们的思维正被广播或正被干扰异己的力量正试图控制自己或诉说听到各种不同的说话声,或表露出不仅仅为夸大或被害内容的古想性观念常需仔细询问病人是否真正体验到了这些病态现象而非玩笑或隐喻之词。躁狂型分裂情感性障碍通常急性起病,症状鲜明虽然常伴有广泛的行为紊乱,但一般在数周内即可完全缓解。
分裂情感性障碍诊断要点:必须有显著的心境高涨,或不太明显的心境高涨伴有易激惹或兴奋在同一次发作中,应明确地存在至少1个、最好2个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本类别适用于单次躁狂型分裂情感性发作以及大多数发作为躁狂型的反复分裂情感性发作包含: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
分裂情感性障碍,抑郁型是一种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分裂性症状和抑郁性症状都很突出的精神障碍。抑郁心境通常伴有若干特征性状或行为异常如迟滞失眠、无精力、食欲或体重下降正常兴趣减少集中注意力受损、内疚、无望感及自杀观念同时或在同一次发作中,存在其他更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例如病人坚持认为自己的思维正被广播或正被干扰或异己的力量正试图控制自己。他们可能确信自己正被跟踪或陷入某种阴谋之中但他们自己的行为不能说明这些确信是合理的。可听到不仅仅为贬低或责怪内容的声音,而且还听到要杀死病人或幻听在议论他们的行为。抑郁型分裂情感性发作表现往往不如自狂型鲜明和令人吃惊但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且预后较差。虽然大部分病人完全缓解个别病人却逐渐演变成精神分裂症性缺损。
诊断要点:必须有明显的抑郁至少伴2种典型的抑郁症状或属于抑郁发作的有关行为异常在同一次发作期间明确存在至少有1种、最好2种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本类别适用于单纯抑郁型分裂情感性发作以及大多数发作为抑郁型的反复发作性障碍包含: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型;抑郁型。分裂情感性障碍混合型:精神分裂症症状与混合型双相情感性障碍同时存在者。包含:循环性精神分裂症。
实验室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合并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并发症的阳性结果。其他辅助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辅助实验室检查。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与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的鉴别并不难,关键是对临床症状的认定以及确认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的主次地位。如果一个病人在不同发作中分别表现以分裂性症状或情感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仍按每次发作的主要临床相做出各自的诊断。
1.精神分裂症与的鉴别较为困难,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常伴有情感症状,尤其是状(1)精神病性症状可从开始持续到恢复之前,但两者的心境发作期所占病程的比例不同分裂情感性障碍在精神病性症状活跃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总病期大部分时间精神分裂症的心境发作以抑郁发作常见,前驱期残留期持续的时间较短。
(2)情感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心境发作较重精神分裂症的心境发作多为抑郁发作。
2.心境障碍鉴别点主要在于情感症状持续的时间两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都可以从疾病开始持续到疾病恢复前,但情感症状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
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
4.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服药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实验室检查测到患者体液中的药物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
5.偏执性障碍偏执性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只限于妄想,而且妄想不怪异。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般采用抗躁狂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合用,可取得较好疗效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电休克治疗(ECT)。
1.分裂情感性躁狂的治疗(1)急性期治疗:对这一状态的精神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是氯丙嗪和锂盐。两者对控制急性症状均有效但有资料提示控制高度兴奋的病人氯丙嗪效果优于锂盐;中等度兴奋的病人,两者效果相当两者合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锥体外系副作用在联合使用时有所增加氯丙嗪的剂量同一般治疗剂量。锂盐的剂量要通过监测血锂进行调整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对急性情感性躁狂有效的手段,当需要有快速反应时(危险处境)以及其他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分裂情感性躁狂的控制速度不如躁狂症,缓解程度亦不如躁狂症完全。
(2)维持治疗:锂盐可用于维持治疗及预防分裂躁狂型或双相型复发。用于维持治疗时,血锂浓度一般应维持在0.60mmol/L左右接受长期锂盐治疗的病人应注意液体和食盐的摄入定期检测血锂水平、肾和甲状腺功能。此外,锂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妊娠头3个月要慎用。
(3)部分双相型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病人及难治病例的治疗:除抗精神病药物和锂盐外,可考虑抗痉挛药如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tegretol)、(Sod.Valproate),单独或合并使用合并用药要注意药物副作用。有资料提示氟哌啶醇和锂盐合用血锂浓度上升,导致明显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氟哌啶醇和卡马西平合用时氟哌啶醇的血浆浓度下降50%左右,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副作用,可能是通过本身代谢特点,通过肝脏酶系统降低血内氟哌啶醇的浓度,而丙戊酸钠不影响通过肝代谢的药物。
为了较迅速地控制兴奋在抗精神病药物中,除外,有人提出氯氮平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药物。或加用苯二氮类药物此外,新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也可试用。
2.分裂情感性抑郁的治疗(1)急性期治疗:一般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合并使用对精神病性抑郁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和抗抑郁药物(包括和)经历过较多的验证,但由于它们合用时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等)明显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抑郁药SSRI可能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但尚缺乏系统的验证。锂盐对此型的效果不明显但有作者推荐,双相病程的难治性精神病性抑郁可以一试。
也有作者提出,此型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观察到抑郁症状随精神病性症状的改善而消失者。如精神病性症状消失后抑郁症状仍存在,且排除神经阻滞剂的副作用后可采用抗抑郁剂治疗,逐渐加量用量与治疗原发性抑郁相同电休克治疗(ECT)亦可以考虑在顽固性病例中应用(MichaelGelderDennisGath1996)
(2)维持治疗:在急性发作性症状缓解后,需要进行维持治疗对分裂情感性抑郁的作用不如分裂躁狂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原则同分裂躁狂型。在维持治疗阶段如出现抑郁发作可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此时的治疗方法同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逐渐加大抗抑郁药物剂量至治疗量。当分裂情感性症状消失后如精神病性症状持续存在,需要考虑长期的神经阻滞剂治疗(TsuangMT,1996)。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国外将本病分为分裂躁狂和分裂抑郁两型。研究预后时分别与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或抑郁症相比较Angst(1986)和Samson(1988)复习文献资料后指出本病预后较好,较情感性精神病差最早有作者提出过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躁狂型预后和躁狂症相接近而抑郁型的预后和重性抑郁明显不同,但并未为以后的资料所肯定。
Coryell等(1990)认为慢性化是本病预后的指征,不论是分裂躁狂型或分裂抑郁型。
纵向调查的资料对确定预后有帮助。有资料提出:如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而缺乏情感性症状是预后不良的指征Coryell概括文献中其他预后不良的指征:病前适应能力差青少年时期适应能力差,成年社会适应能力差,慢性化病程以及临床相中以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为主。作者认为,上述指征适用于和躁狂型两者(TsuangMT,1996)。
分裂情感性障碍 -
精神疾病预防知识普及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大体上是协同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工作以及在医学的现有水平上开展的至于从根本上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则有待于精神病学和各相关科学的发展,以及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原理的充分阐明。这是人类历史赋予医学科学的一项艰巨而崇高的使命。
在当前,几乎普遍公认的病因学与流行病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多源因素就是说,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后与患者个体的遗传因素易感素质、病前个性特征、发病时的机体状态、精神创伤、环境中的促发因素以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着广泛的联系该病发病前应激或巨大生活事件对本病的促发因素为60%,故针对已发生事件进行预防性干预十分重要。
首先,应准确地理解当事人面对生活事件的类别,了解可能得到的社会支持的性质,以及所处环境会使之产生些何种反应然后再考虑需否或如何进行干预例如婚后分离与少儿升入中学这类的事情虽然也是生活事件,但未必构成对精神健康的威胁。又如,居丧个体如有近亲帮助就不再需多动员参加丧偶者互助小组。
与此相反,有些具体情况则急需进行预防性干预措施比如对于身患危及生命的重病又急需动大手术救治,例如乳癌进行乳腺全切术这样患者同时缺乏配偶的深切同情和支持时就需给予咨询,进行预防性干预(Maguire等,1980)方法是由护士在手术前后与患者进行讨论介绍术后伤口修补办法。然后每2个月随访1次检查上肢运动情况鼓励进行锻炼,同时向其配偶了解情况动员患者继续恢复积极的工作。上述的项目曾在152名妇女中进行,随机分成实验与对照的两个组别然后在手术后3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分析评定焦虑抑郁与性问题发生的情况。评定结果提示,两组皆产生有焦虑、抑郁与性生活问题但实验组至多延续6个月而对照组则第10个月时尚未消除此外实验组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优良。对乳房缺如可以适应,对佩戴的也非常满意。
为了对身处心理刺激逆境进行预防性干预防止心理异常有些国家在社会中自发地设置了许许多多的互助小组,进行社会互助运动。例如有对12~20岁青少年身处酗酒家庭中的互助小组,有为居丧者设立的“同情之友”小组,为盲人设立互助机构,为残疾儿童父母设立的组织等等进行互助互救。由于成员间遭受相似又同病相怜因而积累了许多可贵经验和可取办法尽管最终不在于预防但至少能沟通信息,在情绪上可以获得支持行动上得到帮助。为此在实际效果上起到能够应付困难处境的作用,因而具有广义上的心理卫生的意义。
刺激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精神状态影响深刻的莫过于居丧问题。居丧反应当时是一种悲恸反应,时过境移之后仍有些人经久处于情绪抑郁状态有的演变形成。许多专家为此研究了居丧者心理异常的预测问题,并对高危人群安排以长期随访加以证实。Parkes(1981)提出了居丧者易产生心理反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为:①一向依附于死者,②易怒或好自责,③对死者的亡故毫无准备④缺乏必要的家庭支持,⑤身处经济文化的低层次。对于高危人群Parkes采取干预措施并设置对照组,20个月后实验组没有产生焦虑与自主神经症状而且酒毒品与烟草消耗量也低于对照组。
本症应作为进行治疗选择有效抗精神病药迅速控制精神症状使患者完全恢复,包括恢复自知力。维持治疗视恢复情况而定。如恢复完全可不必长期维持治疗一旦发现有复发征象应及时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因诊断分类上的分歧和改动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很难得到但临床上并不少见世界卫生组织(1975)报道10个国家811例精神分裂症中,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07人占13%国内上海苏州两地调查住院301例(1977)中,此病有16例占5.3%国外有一项调查资料表明的年发病率为0.3~5.7/10万相当于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7.3~15.0/10万的1/4大致相当于躁狂症的年发病率1.7~3.3/10万。终生患病率0.5%~0.8%(TsuangMT1996)发病年龄同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少年或进入成年期发病未发现在性别、种族、地区或社会阶层间的特殊联系。
国内外学者对病因假设存在不同看法:①本病是精神分裂症的变异②本病是情感性障碍的变异③属不典型精神分裂症;④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亚型;⑤为独立疾病单元不同于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⑥介于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之间的中间状态;⑦是1组异源性疾病,有的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1个亚型,有的认为是情感障碍的1个亚型;⑧是精神分裂症素质和情感障碍素质相互作用的产物(SamuelG.SirisMichaelR.Lavin1995)Hafner等(1990)认为从人口学资料两性患病率分布发病年龄以及症状学、病程和预后等变量自杀率及治疗反应均支持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介于两大功能性精神病之间的病例(caseinbetween)(HafnerH1990)。
等单位(1978)报道的7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资料:急性和亚急性起病者占89.8%,病前2/3有诱因,病前个性特征强型和中间者占78.6%。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1978)对20例混合性精神病64人次的临床分析:急性和亚急性起病者占56.2%,发病前有诱因者占83.6%。女∶男为4∶1,女病人第1次发病年龄平均23.5岁;男病人30.2岁本病遗传倾向较明显家族中有精神病史者占50%(南京)和57.1%(上海),高于分裂症和躁郁症临床特点可见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多次反复发作时交替出现情感性或精神分裂症症状并可伴有意识模糊一次发作最短半个月,最长4.5~5年。间隔1个月至4~6年不等。一般认为本病预后较好。对67例平均7.5年的随访资料:缓解良好者20.9%,尚好者59.8%病情被动处于发病者17.8%,自杀死亡者1.5%。
分裂情感性障碍 -
分裂情感性障碍 -
火罐网/disease/d10_d0/39328/clinic.html
用药安全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新药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精神医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四川精神卫生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59:1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е?,???,κ???,?[?]
????,3?'?,???.
??,????,??.???,????,???????.
?,,??, 1/2 ,е?,???.
?濴??,IJ?.???,????
?鵽?[??],??β,??,??.
????,???,??????η??3????Ч?,?Ч.飺
??schizophrenia)??????С?????IJЭ????????...?schizophrenia)??????С?????IJЭ????????????????0.43&0.69&15?0.30&1.20&(Babigian,1975)???0.09&????(IPSS)?18?20??203000??鱨棬??о??0.2&0.6&??? 0.3&(Shinfuku,1992)???? ???鷽 λ?? ??
???棬????????????精神分裂症 重症情感性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 列入规定病种支付范围_十一版_金华日报_金华新闻网
关注我们:
精神分裂症 重症情感性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 列入规定病种支付范围
提示: 《金华市区残疾人医疗康复补助办法》日前出台。与以往相比,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等都有了较大提高。精神分裂症、重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儿童孤独症列入规定病种支付范围,按规定给予支付。
《金华市区残疾人医疗康复补助办法》日前出台。与以往相比,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等都有了较大提高。精神分裂症、重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儿童孤独症列入规定病种支付范围,按规定给予支付。
《金华市区残疾人医疗康复补助办法》的救助对象,为具有金华市区户籍、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并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对象和持有经卫生部门认定的诊断机构确诊的孤独症儿童。
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
(一)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对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重度残疾人、低保残疾人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缴费部分和一份大额医疗补充保险由政府给予全额补贴,非农持证残疾人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一500元补助,农业户口持证残疾人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二300元补助。
(二)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项目:将偏瘫肢体训练等25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将精神分裂症、重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儿童孤独症列入规定病种支付范围,按规定给予支付。
(三)助听、助明、助行行动项目:白内障复明、助听器适配、助视器适配、下肢假肢安装、人工髋或膝关节置换、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按标准给予补助。
(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为符合条件并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14周岁的聋儿、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每人每年补助1.2万元,累计补助最长不超过6年。
为0~6周岁听力重度残疾聋儿补助购置基本型人工耳蜗1台,手术费按每人1.2万元补助,术后第一年康复训练费用按每人1.4万元标准补助。
对符合肢体矫治手术适应指征的0~6周岁的残疾儿童,每例补助手术费1万元、术后康复训练费6000元;装配假肢、矫形器的每人补助5000元。
以上补助按如下标准执行: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残疾儿童按照100%标准补助;低保标准150%~200%家庭的残疾儿童及一户多残、一人多残、重度残疾、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按照50%标准补助;其他家庭的残疾儿童按照25%标准补助。
(五)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配置:对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购置轮椅、助行器、站立架、拐杖等辅助器具给予免费配送。
(六)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补助项目:
1.根据《关于做好贫困精神残疾人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全额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对需要门诊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的特困供养、低保或当地认定的低收入等困难家庭中的精神残疾参保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优先推荐使用纳入《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安全、经济、疗效好、副作用小的基本抗精神病药物,并实行动态管理。对符合保障条件的患者服用用药范围内的抗精神病药物,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部分费用纳入当地医疗救助,给予全额保障,并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医疗救助部门按实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不得再向患者收取精神疾病相关诊疗费、药费和化验检查等相关费用。民政和财政部门要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对全额保障对象所需医疗救助资金给予兜底保障,切实做好全额保障工作。
2.对其他常年服药的持证精神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100元门诊服药补助。
3.住院治疗的持证精神残疾人费用,在享受医保报销和大额大病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后,按自负部分金额60%给予补助。
(七)基层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人才建设
1.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由市分别给予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2.市区每年对康复协调员和康复技术指导员进行业务培训。
来源: 作者: 张海滨
责任编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浙新办许可证编号:005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浙)字8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 报纸发行投诉电话:186021
Copyright (C) 2001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感抑郁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