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炎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其病因与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此外,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感染某些药物等因素亦可诱发。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征。重症患者可很快出现多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的各种表现。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人,发病率在我国各地普遍有所升高,但经过近十余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索,重症死亡率已有大幅度降低。
  中医认为,本病轻症属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结胸厥逆范畴。本病与肝胆脾胃大肠等关系密切,起因于暴饮暴食恣啖膏粱厚味贪凉饮冷,或暴怒伤肝,情志不畅,或统嫒糯埽?钥梢?路⒉ H粢蛞?巢唤谒鸺捌⑽福?⑽冈嘶??荆?谏??牵??躺?龋??扔挚捎胧郴?嶂陀诔Ω??纬筛?抵ぃ蝗刃叭粲胨??嘟嵩蚩尚纬山嵝刂刂ぃ皇?戎?稗拐粲诟蔚ǎ?蔚ㄊ栊故Ю??ㄖ?庖缍?纬苫起恪H粢蚯橹静凰欤?┡?烁危?纹?崮婵朔テ⑼粒?芍轮薪蛊???凳?荆??鸶纹⒒蚋挝钙?停黄?陀挚捎胧?然ソ幔?跋旄蔚ㄆ⑽傅纳?担黄??怀??迷蜓?胁焕??纬善?脱?觥H敉虫上扰,亦可阻滞胰管,使胰腺所泌之津汁排泄受阻引发本症。若热毒深重,热瘀互结,蕴结不散,可致血败肉腐,形成痈脓;严重者邪热伤正耗津,正不胜邪,可由内闭而致外脱,或内陷致厥。
  目前,西医治疗胰腺炎尚无特效办法,治疗原则是禁食输液胃肠减压抗炎和抑制胰液及消化酶的分泌排泄,其基本出发点是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以使胰腺得到充分休息。但由于中医认为本病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诸邪互结,气血运行不利,壅滞失通,引发出痛呕胀闭发热等症,治疗上则以通导为大法。
  比较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发现,西医是消极地让胰腺安静,中医则恰恰相反,使病理产物包括已被激活的胰酶等通过通泄得以驱逐。由于清除了已被激活的胰酶等有害的病理产物,有利于胰腺炎症的缓解和减轻机体组织器官可能受到的损害,变消极的静待为积极的恢复。中轻症胰腺炎治疗的大量资料表明,在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等方面,中医疗效均明显高于西医。
  对于重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由于此时胰腺病理损害严重,可因胰腺之出血坏死严重感染毒物自身吸收等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休克腹腔严重感染,甚至胰性脑病等多脏器损害及功能衰竭,严重危及生命,需以西医为主抢救,包括手术治疗。据统计,当发生三个以上的脏器功能衰竭时死亡率为%,二个脏器功能衰竭时死亡率为%~%。但在此时,若能同时结合中医药抢救,通过补益通导化瘀解毒,攻补兼施,则有助于消除有毒物质,对抗内毒素,减少自身中毒,有助于抗感染抗休克,并松弛括约肌,帮助胰管引流,解除胰管内梗阻,抑制胰酶活性,促使肠蠕动恢复,改善微循环,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肠麻痹和瘀滞状态得以缓解,有助于挽救垂危,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王宝恩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例重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其患者多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他根据辨证采用大承气汤大柴胡汤泻热汤生军芒硝玄参甘草等以大黄为主药的通腑方药,结合理气化瘀清化湿热等方法,不拘固定方与固定剂量,以通腑为目的,多途径口服胃管注入灌肠给药,以肠道排气日通便~次腹胀消退为度,并结合支持疗法抗菌等多种西医手段,包括少数中转手术,结果痊愈率达%,死亡率仅%。这显示了中医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上的良好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本病以通下为大法的治疗中,大黄功不可没,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室研究所证实。不论是采用以大黄为君药的复方抑或大黄单方,均可发挥强有力的通导泄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增强胃肠道推进功能,促成药物性胃肠减压,扩张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而利胆,可全面抑制胰腺内多种消化酶分泌,尚可抗菌解毒,抗凝血又止血,并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此品使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本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使用大黄时,须考虑患者的证情及体质状况。由于不同人的体质及不同证情的相对特殊性,对大黄药力的反应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用药剂量的个体差异。尽量使剂量用得合理,是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的关键。具体药量通常在~克,甚至报道有用至克日者,但需要明确的是并非剂量越大越好,过量往往易导致呕吐频泄脱水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副作用,一切应以切中病情为准,重要的在于视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通常以大便通泄~次为度,具体通便次数,需视证情及体质状况而定。有一泄而症减,二三泄而症失者,有经更多次通泄而症始减者,均与患者当时的病理状态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不可一概而论。正如有人指出的:大黄的作用是基于微环境的改变,过量大黄使机体正常微环境失去稳态而致虚,而适量大黄则使这种不利环境逆转而恢复正常,使机体稳态得到平衡。大黄入药宜后下,入沸水中煎沸~分钟即可。
  总之,不论是治疗水肿型还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以中医药维持患者大便畅通,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视为取得疗效的关键性措施。而对重症出血坏死型,掌握好手术时机甚为重要。
(责任编辑:)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
相关阅读热点关注The Lancet:急性胰腺炎综述
作者:luyifl
急性胰腺炎每年的发病率为13-45/100000,是住院患者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也是院内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来自德国的 Lankisch等就急性胰腺炎自2008年以来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发表于日的The Lancet杂志上。病因胆囊结石及饮酒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遗传及药物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吸烟量达20包年的人群发生非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是非吸烟人群的2倍以上。2型糖尿病使胰腺炎发病风险升高1.86-2.89倍,而且年轻患者风险更高,抗糖尿病治疗能降低这种风险。胰腺分裂对胰腺炎的临床或病理意义尚不明确。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90%为轻至中度,其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女性、胰腺炎史、年轻、不伴胆管扩张的肝外胆管结石、血清胆红素正常等)及操作因素(预切开、胰管造影、多次插管、胰管切开、球囊扩张、取石失败等)均有关。小肠镜也可能导致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发生。病理过程1、细胞受损机制任何原因导致的胰管阻塞将导致胰液分泌受阻,进而阻碍腺泡细胞分泌酶原颗粒,最终形成含有消化酶及溶酶体酶混合物的自噬空泡。组织蛋白酶B将胰蛋白酶原激活,进而通过瀑布效应激活其他消化酶,发生自我消化。胆汁酸对腺泡细胞的毒性作用也引起了重视。腺泡细胞摄入胆汁酸后,激活MAPK、PI3K、NF-kB通路,诱导促炎介质形成,但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仍待考究。2、酒精性胰腺炎研究认为酒精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有:1.影响Oddi括约肌功能;2.增加胰管内沉淀物形成的趋势,导致蛋白栓形成;3.使腺泡细胞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升高细胞内消化酶及溶酶体酶含量,使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而诱发胰腺炎。尽管酒精对胰腺的不利影响已十分明确,但只有少部分饮酒者发生胰腺炎,提示存在其他因素。然而,目前候选的几个可能因素(饮食、饮酒种类、饮酒频率、高脂血症、吸烟及遗传)尚未证实有确切作用。分类亚特兰大分型是评判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标准分类方法,近期发布的修订版分别定义了临床及影像学的重症胰腺炎。轻度胰腺炎患者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及系统或全身并发症,通常无需胰腺影像学检查,发病3-7天即可出院。中度胰腺炎伴一种或多种短暂的器官功能障碍(小于48小时),或伴系统及全身并发症。器官功能障碍可出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系统并发症定义为原有并存病的恶化,如充血性心衰、慢性肝病、慢性肺病等。局部并发症包括胰周液体聚集、假性囊肿等。重度胰腺炎伴持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器官功能障碍(不小于48小时),大多数患者可出现胰腺坏死,死亡率高于30%。最近新出一种四分类方法对胰腺炎严重程度进行评定:轻度(无坏死或器官障碍);中度(无菌性坏死和/或短暂的器官障碍);重度(感染性坏死或持续的器官障碍);极重度(感染性坏死且存在持续的器官障碍)。此分类法的临床适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亚特兰大分型已经过修订,更适用于临床。无害性胰腺炎评分则有助于区分轻症患者。修订的分类方法同时描述了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最值得重视的是急性坏死物聚集和包裹性坏死。急性坏死物聚集可发生于胰腺间质和胰周组织,出现急性坏死物聚集的患者病死率升高。急性坏死物聚集有时逐渐缩小,极少数自行消失,但大多数情况下,其周围出现炎性组织,形成包裹性坏死,后者可为无菌性或感染性。诊断1、主要诊断流程根据亚特兰大分型,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腹痛(急性、持续性、严重的上腹疼痛、常放射至背部)、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在正常值三倍以上、增强CT发现急性胰腺炎征象(少数情况MRI或腹部超声发现)。影像学检查对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只轻度升高的患者有着重要意义,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2、实验室检查除了血淀粉酶或脂肪酶,还要注意检查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糖、凝血常规、血胆红素等。当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5%或出现呼吸加快时,应查血气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重复频率。3、心电图及胸、腹片50%左右的患者可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主要在后壁,其实并无心梗。胸片检查可出现胸腔积液及肺部浸润,提示疾病严重。腹部平片有时会出现以哨兵袢为标志的肠梗阻(左上腹或中腹的孤立性肠袢)或结肠截断征(脾曲或降结肠内无空气)。胰腺区钙化提示慢性胰腺炎存在,说明该患者为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4、CT增强CT评分系统可用来评估胰腺及胰周炎症情况和胰腺外并发症,其评价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准确性与临床评估系统相近,因而不推荐入院时仅为评估严重程度而行CT检查。早期CT(起病4天内)只有在临床怀疑胰腺炎诊断或需排除其他威胁生命的状况时才予以考虑。5、预后指标无害性急性胰腺炎评分(HAPS)有助于区分轻度胰腺炎,两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将无反跳痛或肌紧张、血细胞及肌酐正常的患者判为轻度胰腺炎,其准确度为98%。该评分系统可用于社区医院,以决定哪些患者需要早期转入专科医院、给予更积极的治疗及监测。治疗急性胰腺炎一旦确诊,即应给予早期治疗,主要包括液体复苏、止痛、营养支持,在进行液体复苏的同时,需抬高患者头部,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吸氧,吸氧被证实能减少60岁以上患者50%的死亡率。1、液体复苏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早期液体复苏有助于减少72小时内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但过少的补液量与过多都对患者有害。但快速地血液稀释将增加28天内败血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另一项研究表明,大量补液而不是少量补液与预后不良有关。关于补液的种类,美国胃肠病学会(ACG)与国际胰腺协会(IAP)/美国胰腺协会(APA)的指南相似。ACG认为乳酸林格氏液优于等张晶体液,然而IAP/APA声明,乳酸林格氏液不得用于伴高钙血症患者的早期补液。两者对于补液速度的推荐稍有不同:ACG推荐250~500mL/h,IAP/APA推荐5~10mL/(kg.h),假设ACG推荐的量适于70kg的患者,则相对的IAP/APA推荐量明显高于前者。只有ACG推荐了开始补液的时间,他们认为只有在12~24小时内补液才能使患者获益。上述建议来源于一项多中心的RCT研究,该研究还发现,入院24小时内的血尿素氮水平是胰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指南还建议根据血尿素氮水平的高低调节补液量。2、止痛疼痛治疗在入院时应获得绝对优先权,然而,目前的系统评价纳入的评估各种止痛剂效果的RCT研究都质量不高,且未予明确答案。大型医疗中心(每年入院人数&118)的死亡风险比小型医疗中心低25%。早期补液无效或者出现持续器官功能障碍或广泛的局部并发症的患者应转入多学科合作(包括内镜治疗、介入放射及手术治疗)的胰腺炎中心。当患者出现持续SIRS、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升高、红细胞压积增加或并存心肺疾患时,应当进行紧密监护;对于无害性胰腺炎,仅需在普通病房治疗。3、营养支持轻度胰腺炎患者无腹痛、恶心、呕吐时即可给予经口营养。一项包含15个RCT的系统评价表明,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患者的死亡风险低于无营养支持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但对死亡率无影响。然而,时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项包含11个RCT的系统评价表明,与肠外营养相比,入院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能显著降低多器官障碍的风险、胰腺感染性并发症及死亡率。许多研究推荐使用鼻十二指肠管而不是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但尚无权威推荐。首先使用鼻十二指肠管似乎是值得推荐的,但胰头部重症胰腺炎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梗阻,需要内镜治疗。因胃轻瘫、肠梗阻出现呕吐或餐后痛时,应经中心静脉予以肠外营养。有meta分析显示,在给予肠外营养的患者中,补充谷氨酰胺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及总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谷氨酰胺仅在肠外营养有效的原因是其主要在肠内及肝脏代谢,因而经肠内营养,其入血浆浓度低于肠外营养。此外,抗氧化剂似乎对胰腺炎无明显作用。Cochrane的一篇综述表明,由胆囊结石引起的胰腺炎(不考虑严重程度),早期行ERCP对死亡率及局部或系统并发症无明显作用,然而,该综述建议如同时存在胆管炎或胆道梗阻时,应行ERCP。并发症处理1、坏死通常不推荐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可通过开腹、腹腔镜或分阶段将坏死部位切除,以上手术方式不存在竞争,而是互补。单纯抗生素即可治疗感染性坏死,约2/3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能够接受抗生素治疗,其死亡率为7%。Seifert等成功引入了通过胃壁开窗对胰腺感染性坏死进行清创,该法被广泛应用并从中衍生出其他术式,但需在专科医院执行。关于各种术式的优劣还需更多临床研究。Van Santcoort等比较了递升治疗(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经皮放置引流管,必要时行微创坏死切除术)与开腹坏死切除术的效果,他们发现递升治疗能减少29%的新发多器官障碍,但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对于存在包裹性坏死的患者,只有出现持续腹痛、食欲下降、肠梗阻或感染引发的恶心及呕吐时,才考虑干预,这种情况下,可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行直接内镜下坏死切除术。2、假性囊肿嗜酒及重症胰腺炎是假性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1/3的患者可自行消退,这些患者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且囊肿直径不超过4cm。有症状的假性囊肿可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胃空肠造瘘术。3、胰管断裂胰管断裂可导致单侧胸腔积液、胰源性腹水或加重液体聚集。如果是局部断裂,通过ERCP放置支架有助于胰管愈合。当断裂发生在广泛坏死区时,需要内镜医师、放射介入医师及外科医师等多学科合作。4、胰周血管并发症20%行影像学检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现存在脾静脉血栓,其发生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概率小于5%,因而不建议行脾切除术。假动脉瘤十分罕见,但4~10%的患者将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肠系膜血管导管溶栓是肠系膜栓塞的一线治疗措施。5、胰腺外并发症24%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胰腺外并发症,包括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从而使死亡风险翻倍。如怀疑有败血症,应早期予抗生素,而不是等待血培养结果出来。如培养结果为阴性,应停用抗生素,以降低真菌及艰难梭菌感染风险。调养及随访1、进食胰腺炎患者的基础治疗应当持续进行直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需因具体情况而异。欧洲肠外及肠内营养协会指南建议,轻度胰腺炎患者宜尽早开始经口营养,但并未明确给予具体时间及方案。开始经口营养的条件不是取决于淀粉酶水平,或许应当由患者决定自己感觉饥饿时是否进食。有研究表明,根据患者需求决定是否进食有积极作用,但也可能出现腹痛复发,继而延长住院时间。2、影像学检查不明原因的胰腺炎患者应行超声内镜检查,排除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或胆泥)。超声内镜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有助于排除肿瘤。3、短暂的胰腺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不全胰腺炎恢复期可同时出现短暂的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因此需监测胰腺功能,通常胰腺功能在胰腺炎消退3月内恢复。胰酶替代治疗并非必需,重症患者可临时应用。大约3月时,需查内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及HbAc),重症患者需进行糖尿病随访。4、进展成慢性胰腺炎德国一项长达8年的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发作史的患者中,只有饮酒者会发展为慢性胰腺炎,与之后戒烟、酒及胰腺炎程度无关。慢性胰腺炎10年的累积发病率为13%,20年为16%。有两次急性胰腺炎发作史的患者2年内发生慢性胰腺炎的概率为38%。丹麦的研究表明3.5年后24.1%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胰腺炎,美国的同类研究也显示,3.4年后32.3%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胰腺炎,且部分病例无饮酒史。预防研究表明,对酒精诱发的胰腺炎患者每6月进行宣传教育能降低其2年内胰腺炎复发次数。轻度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在本次住院时行胆囊切除术。对于重度患者来说,胆囊切除术应当推迟至炎症及积液充分吸收后,以避免感染。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可降低复发概率,因其能方便胆囊内结石顺利排出。预防性支架放置和预切开常被推荐用于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两项meta分析显示,预防性放置胰管支架能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三项meta分析显示,ERCP术前或术后经肛使用吲哚美辛可降低胰腺炎发生风险,因而被常规推荐使用。通常不推荐常规预防性运用硝酸甘油、头孢他啶、生长抑素、加贝酯、乌司他丁、肝素、抗氧化剂、白介素-10、糖皮质激素等。有meta分析显示,经肛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胰腺炎的效果优于胰管支架。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胆结石相关文章
胆管炎相关文章
胰腺炎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重疾专题系列
重大疾病知识解析——
了解胰腺炎相关知识,科学预防胰腺炎的发生,用保险来抵御胰腺炎对家庭经济的威胁,保障幸福生活每一天!
胰腺炎知识讲堂
胰腺炎是胰蛋白酶在自身消化作用下引起的疾病。急性胰腺炎可见于各种年龄,多发于20-50岁,且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7。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胰腺类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发病年龄也将会有所提高。
内容摘要:
   胰腺炎是一个复杂的跨科疾病,重症患者治疗难度大,死亡率极高。我国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不加遏制,胰腺炎将...
内容摘要:
  很多重大疾病在早期发现的时候都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病情恶化的,胰腺炎就是如此。造成胰腺炎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不规律的生活...
内容摘要:
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兼有内、外分泌的功能。胰腺一旦病变,对体内的消化、分泌都会产生影响。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
内容摘要:
 胰腺是人体消化作用做强的器官,它的重要性决定了病变后对人体正常运转的恶性影响。胰腺炎可大可小,根据病情程度轻重不一。那么...
好担心呀!
有没有方法
可以抵御这种危害?
商业保险承保胰腺炎吗?
慧择网客服:
胰腺炎属于重大疾病的一种,商业保险是承保胰腺炎疾病的,投保重疾商业保险可以获得赔付或者报销胰腺炎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
胰腺炎医疗花费
胰腺炎患者除了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以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正确护理。下面是根据胰腺炎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发展情况所介绍的护理常识,希望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吸取其中的要领。
胰腺炎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常见于青壮年人。胰腺炎发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有经济上的损失。如果没有足够的保险保障,完全靠自己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那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胰腺炎的基本医疗花费在10万以上
其他额外的经济损失
基本治疗费用
手术化疗费用
2年服药费用
休养期间工资收入?
治病期间的营养费用?
其他的各项开支?
胰腺炎的医疗费用和其他经济损失总共:25万以上
社保报销举例说明
治疗胰腺炎大部分需要社保报销范围外器材和进口药物,一般自费比例为30%-45%。
1、如基本治疗费用社保报销范围内为3万
扣除社保报销起付额是2000元
2、如手术化疗费用社保范围为2万
社保的报销比例是80%
3、基本上都是进口药,如社保范围内为2万
社保的药物报销比例为70%
获得补偿仅仅不到:5万以下
重疾商业保险赔偿
加入投保胰腺炎保险,只要得到医院的确诊,就能获得赔偿。
1、胰腺炎治疗基金
10万-30万(可选)
2、胰腺炎手术基金
1万-3万(可选)
3、胰腺炎前期治疗费用
2万-6万(可选)
4、胰腺炎住院治疗津贴
100元-200元/天(可选)
您将得到补助最高达:40万以上
温馨提示:胰腺炎是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而治疗胰腺炎仅靠社保是无法弥补损失的,因此,我们需要投保重疾保险来弥补经济损失!
胰腺炎投保指南
胰腺炎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虽然重大疾病时刻都在威胁人类的健康,但是随着现代医学...
都说重大疾病保险投保容易理赔难,像胰腺炎这样的疾病真...
购买胰腺炎保险注意事项
NO1 购买保额在20万以上
罹患胰腺炎的损失至少在25万以上,因此购买商业保险时,保额一般都需要在20万以上。
NO2 涵盖肿瘤早期治疗金
一般重疾保险额度承保胰腺炎初期症状的,因此选购重疾保险要附带早期治疗金。
NO3 住院津贴越高越好
住院津贴有助于治疗实际花费无关,是按照住院实际天数来补偿的,一般都在200元/天。
NO4 选择保险经纪人购买
要选择正规保险经纪人购买重疾保险,发生理赔获得经纪公司免费全程协助理赔,早理赔,早治愈。
胰腺炎经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而在医疗费用高涨的今天,治疗胰腺炎,会给家庭带来承重的经济负担。这提醒我们,即使在健康的时候,也要未雨绸缪,给自己购买重疾保险,来抵御胰腺炎给我们幸福生活带来的威胁!
合作的保险公司品牌(排名不分先后)
7x24小时服务热线
专业、诚信,值得信赖!
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 深圳市慧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6- 版权所有急性胰腺炎
目录1 拼音jí xìng yí xiàn yán2 英文参考acute pancreatitis3 概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一种,是由对胰腺自身所致的急性化脓性。其与胆道结石、、胆道等使及内容物反流入胰管,激活和而引起的炎症密切,酗酒、暴饮也可诱发本病。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型和型两类。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其中80%以上的病人病情较轻,即急性水肿性,可经非手术,基本上是一种内科病。10%左右的病人属于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pancreatitis,AHNP),胰腺的炎症已非可逆性或自限性,常须手术治疗,应视为病。由于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较前深入,和治疗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外科医生很感的问题,同时因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达30%~60%,且易发生各种严重合并症,对医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4 疾病名称急性胰腺炎5 英文名称acute pancreatitis6 分类肝胆外科 & 胰腺炎症
消化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其他疾病7 ICD号K858 流行病学许多报道指出,急性胰腺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与胆道疾病发病率增加、临床的认识有所提高等因素有关。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7。可见于各种年龄,但以20~50岁者多见。然而,发病年龄与病因也有些关系,如引起的胰腺炎以多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的发病率增加,其发病年龄也将会有所提高。9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存在地区差异。在我国半数以上由胆道疾病引起,在西方国家,除外,酗酒亦为主要原因。9.1 胆道系统疾病正常情况下,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Vater壶腹者占80%,汇合后进入十二指肠,这段共同管道长约2~5mm,在此“共同通道”内或Oddis处有结石、胆道蛔虫或发生炎症、水肿或痉挛造成阻塞,收缩,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力时,胆汁便可反流到胰管内激活胰酶原引起自身消化,即所谓“共同管道学说”(common duct theory),50%的急性胰腺炎由此引起,尤其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若移行过程中损伤胆总管、壶腹部或胆管炎症引起Oddis括约肌障碍,如伴有十二指肠腔内高压,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产生急性胰腺炎;此外,胆道炎症时,释放出可通过胆胰间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急性胰腺炎。9.2 酒精或药物在欧美国家酗酒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国近年也有增加趋势。能胃窦部G分泌,使分泌增加,十二指肠内下降,使分泌旺盛,胰腺外泌增加;长期酗酒可刺激内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发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其原因符合“阻塞-分泌旺盛学说”。有些和可直接损伤胰腺,或促使胰液亢进,或促进胰腺管上皮细胞增生、腺泡扩张、性变或引起血脂增高,或促进Oddis括约肌痉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如、、、噻嗪类、、有机磷等。9.3 感染很多可并发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发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常见的有炎、、、、等。蛔虫进入胆管或胰管,不但可带入,还可带入,能使胰酶激活引起炎症。9.4 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家族性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高脂血症时,胰腺造成局部缺血,扩张,损害血管壁;在患者,7%合并胰腺炎且病情严重,病死率高;25%~45%的病人有胰腺实质钙化和胰管结石。结石可阻塞胰管,同时钙又能激活胰酶原,可能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原因。9.5 手术创伤上腹部手术或可引起胰腺炎。手术后胰腺炎多见于腹部手术,如胰、胆道、胃和十二指肠手术,偶尔见于非腹部手术。其原因可能为术中、术中污染、Oddis括约肌水肿或功能障碍,术后使用某些药物,如抗能、制剂、、利尿药等。此外,也可并发胰腺炎,多发生于选择性插管困难和反复胰管显影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ERCP时胰管插管成功率在95%以上,但偶有在胰管显影后,再行选择性胆管插管造影时不顺利,以致出现多次重复胰管显影,刺激及损伤胰管开口;或因不严格,注入感染性物达梗阻胰管的远端;或注入过量,甚至引致胰腺腺泡、组织显影,诱发ERCP后胰腺炎。国外学者认为,反复胰管显影3次以上,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轻者只有升高,重者可出现重症胰腺炎,导致死亡。9.6 其他9.6.1 (1)血管因素
及结节性周围炎,均可致动脉管腔狭窄,胰腺供血不足。
9.6.2 (2)妊娠后期
妇女易并发胆结石、高脂血症,增大的可压迫胰腺,均能致胰液引流障碍、胰管内高压。
9.6.3 (3)穿透性溃疡
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
9.6.4 (4)精神、遗传、过敏和变态反应、糖尿病昏昏迷和尿毒症
、、过敏和、昏和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
9.6.5 (5)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狭窄、等可引起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少数胰腺时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畅,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
9.6.6 (6)特发性胰腺炎
原因不明约占8%~25%。10 发病机制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致病途径不同,却具有共同的发病过程,即胰腺各种消化酶被激活所致的胰腺自身消化。正常情况下胰腺能防止这种自身消化:
1.胰液中含有少量胰酶物可中和少量激活的胰酶。
2.胰腺腺泡细胞具有特殊的功能,阻止胰酶侵入细胞。
3.进入胰腺的中含有中和胰酶的物质。
4.胰管上皮有黏保护层。当在某些情况下上述防御机制受到破坏即可发病。
在病理情况下,因各种原因导致胰管阻塞,胰腺腺泡仍可持续分泌胰液,可引起胰管内压升高,破坏了胰管本身的黏液屏障,HCO3-便发生逆向弥散,使导管上皮受到损害。当导管内压力超过3.29kPa时,可导致胰腺腺泡和小胰管破裂,大量含有各种胰酶的胰液进入胰腺实质,胰分泌性抑制物(PSTI)被削弱,原被激活成蛋白酶,胰实质发生自身消化。其中以胰蛋白酶作用为最强,因为少量胰蛋白酶被激活后,它可以激活大量其他胰酶包括其本身,因而可引起胰腺组织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及坏死。
胰腺酶A与急性胰腺炎关系近年更受重视,此酶一旦被、胰蛋白酶、钙离子和激活后即可水解膜的卵磷脂,生成和卵磷脂,后者能促使细胞,胞内大量胰酶释出,加重炎症程度。此外磷脂酶A使胞膜磷脂分解为脂肪酸及溶血卵磷脂的过程中,还产生血栓素A2(TXA2),TXA2为强烈的缩血管物质,TXA2与PGI2的比例失调可导致组织障碍,加重病理变化。被激活后可导致坏死甚至波及胰周组织。血钙越低提示脂肪坏死越严重,为预后不良的征兆。被胰蛋白酶激活后,除具有一般的蛋解作用外,对弹力纤维具有特异的消化作用,使血管壁弹力纤维,胰血管坏死、破裂与出血,这也是水肿型发展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原被胰蛋白酶激活后形成血管舒缓素,可释放缓激肽及胰激肽,能使血管舒张及通增加,最终引起。
近年来,国学者对急性胰腺炎的发制的研究已由上述“胰酶消化学说”转至组织“学说”。大量实验研究揭示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的损伤过程中,一系列炎性介质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并且各种炎症之间,通过不同途径介导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
1988年Rinderknecht提出的“过度激活”学说,最近阐述的“第二次打击”理论——即炎症因子的产生及其级联“瀑布”效应(cascade reaction),认为胰腺局限性炎症发展为威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不同的致病因素致使腺泡细胞的损伤,引发活性胰酶的释放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过度激活,激发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胰腺坏死性炎症、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屏障功能失调。肠道细菌易位至胰腺和血液循环导致血症;内毒素再次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炎导致高血症,激发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同时部分炎性因子趋化更多中性粒细胞浸润胰腺、肺脏等,致使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参与SA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炎性因子包括细胞因子,如(TNF-α)、白介素(ILS)等;炎性介质,如(PAF)、(NO)等;趋化因子,如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尽管这些炎性因子作用各异,但最终的作用是殊途同归,导致SIRS和MOF的发生。
肠菌易位的确切机制仍有争议,最可能的途径是穿透肠壁易位或血源性播散。目前普遍认为细菌内毒素是单核巨噬细胞的强烈激活药,诱导炎性因子TNF-α、IL-1和IL-6泌。正常人门血的内毒素很快即被肝库普弗细胞清除,防止因内毒素对过度激活而导致细胞因子瀑布样效应。肝网状功能下降或抑制网状内皮功能,可导致全身内毒素血症发生和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临床研究表明SAP患者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受到破坏和抑制。由此可见,内毒素在SAP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扣扳机”,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引起高炎症因子血症以及和中性粒细胞的强大破坏性,最终造成SIRS和MOF。这就是最近提出的“第二次打击”学说。11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11.1 症状11.1.1 (1)腹痛
急性胰腺炎多数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腹痛的位置与病变的部位有关,如胰头的病变重者,腹痛以右上腹为主,并向右肩放射;病变在胰尾者,则腹痛以左上腹为重,并向左肩放射。强度与病变程度多相一致。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采用针刺或注入药物而能使腹痛缓解;若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有休克,采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止痛。腹痛常在3-5天内消失,有时亦可有反复或拖延较长。如病情恶化,胰腺周围广泛坏死,则可产生,肠音消失,全腹广泛压痛,腹肌紧张等征象,甚至出现。
11.1.2 (2)恶心呕吐
急性胰腺炎发病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水肿性胰腺炎中,不仅有恶心,还常呕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频。
11.1.3 (3)全身症状
可有,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大多数病人有中等度发热,超过39℃者较少见,并在3-5天退。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等。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这两种原因引起的黄疸结史、实验室等加以鉴别。
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发生休克或死亡,称为猝死型或暴发性胰腺炎。11.2 体征11.2.1 (1)全身体征
①:多平卧或,但喜静卧。
②、、呼吸:在水肿性胰腺炎时,多无明显变化,但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可有血压下降,脉搏及呼吸加快,甚至出现休克。值得提出的是,在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时,可以出现(ARDS)。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综合征,需要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③:多淡红,伴有感染时多红或紫红;舌苔多薄白或白腻,严重病例则黄腻或黄燥。
11.2.2 (2)腹部体征
①:腹部多平坦,但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因肠而出现腹胀,并发或时,可有局限性隆起。
②:压痛、痛与肌紧张可因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而各异。一般情况下,多在上腹部有程度不同的压痛,但压痛部位与病变部位有关。病变在胰头者,压痛在右上腹;病变在胰尾者,压痛在左上腹;病变累及全胰腺者,全上腹有压痛。若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腔渗液多时,常为全腹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急性胰腺炎时,也常在上腹部发现肿块。肿块的原因可能有:A.胀大的胆囊,位于右上腹胆囊区;B.肿大的胰头,位于右上腹,但位置较深;C.胰腺囊肿或脓肿,多为圆形的囊性肿物;D.水肿的发炎组织,如、肠管或小内的积液。
③:有肠胀气时,叩诊呈鼓音,若腹腔有渗液时,则叩诊呈浊音,并可测出移动性浊音。
④:肠音多减弱,当出现肠麻痹时,可呈“安静腹”。12 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轻症急性胰腺炎极少有并发症发生,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常出现多种并发症。12.1 局部并发症12.1.1 (1)胰腺脓肿
指胰腺脓肿胰腺周围的包裹性积脓,由胰腺组织坏死液化继发感染形成。常于起病2~3周后出现,此时患者高热伴症状,腹痛加重,可扪及上,明显升高。穿刺液为脓性,培养有细菌。
12.1.2 (2)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周围液体未被,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囊肿。多在起病3~4周后形成,常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大的囊肿可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相应症状。12.2 全身并发症12.2.1 (1)脏器功能衰竭
可以发生一个至多个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衰竭,严重者表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主要有:
①循环衰竭,表现为休克。
②和心力衰竭。
③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发展迅速的呼吸困难、发绀,不能缓解。
④,表现为少尿、进行性和肌酐升高。
⑤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粪或,阳性。
⑦胰性脑病,表现为精神甚至昏迷。
12.2.2 (2)感染
病情中可继发腹腔、呼吸道、泌等感染。感染扩散可引起败血症。因机体抵抗力极低,加上大量使用,易发生。
12.2.3 (3)慢性胰腺炎
少数可演变为。13 实验室检查13.1 白细胞计数轻型胰腺炎时,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但在严重病例和伴有感染时,常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也增高。13.2 淀粉酶测定淀粉酶测定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但并不是特异的诊断方法。在发病早期,胰腺血管有以及某些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的严重破坏,则可不增高。有时休克、、、腮腺炎、以及肠道和胆道感染的情况下,淀粉酶也可增高。因此,有淀粉酶增高时,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与体征,排除非胰腺疾病所引起的淀粉酶增高,才能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增高与胰腺炎发病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临床观察可有以下几种表现:①发病后24h,淀粉酶达到最高峰,48h后出现最高峰;②发病后内尿淀粉酶达到最高峰,而血清淀粉酶可能不增高或轻度增高;③血清淀粉酶与尿淀粉酶同时增高,但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④淀粉酶的升降曲线呈波浪式或长期增高,揭示已有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提出的是,淀粉酶的增高程度与炎症的不一定成正比,如水肿性胰腺炎时,淀粉酶可以达到较高程度,而在某些坏死性胰腺炎,由于胰腺组织的大量破坏,淀粉酶反而不增高。
关于血清淀粉酶与尿淀粉酶何者准确,文献上有分歧。有人认为,血清淀粉酶的测定准确,有人则认为尿淀粉酶测定准确,而且收集容易,可反复进行检查。因此,目前临床上以测定尿淀粉酶者较多。13.3 血液化学检查重型胰腺炎时,二氧化化碳结合化碳结合力下降,血尿素氮升高,表明已有损害。受到破坏时,可有升高,但多为一过性。出血性胰腺炎时,血钙常降低,当低于7mg%时,常示预后不良。13.4 腹腔穿刺术对于有腹腔渗液的病例,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穿刺液多为血性,如淀粉酶测定增高,即可确诊为该病。13.5 淀粉酶同工同工酶检查已确定的淀粉酶同工有两种,胰型同工酶和型同工酶(STI)。急性胰腺炎时,胰型同工酶可明显增高。对高度怀疑胰腺炎而淀粉酶正常者,对高淀粉酶血症的淀粉酶是否来源于胰腺,测定同工酶则更有价值。国内有人采用方法,从阴极到阳极端显示PIA有P3、P2、P1三种,其中P3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可靠指标。13.6 放射免疫胰酶测定(RIA)因淀粉酶测定对胰腺炎的诊断没有,随着测定技术的进步,许多学者寻找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即胰酶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当前,测定的酶大致有以下几种。
13.6.1 (1)免疫活性胰蛋白酶(IRT)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损坏可释放大量胰蛋白酶及,它是一种仅存在于胰腺内的蛋白酶。因此测定血清中胰蛋白酶及酶原的浓度,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临床应用证明,血清IRT在重型胰腺炎时,升高的幅度大,持续时间久,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轻重程度具有一定帮助。
13.6.2 (2)弹力蛋白酶Ⅱ(elastaseⅡ)
应用放射免疫法可测定血清免疫活性弹力蛋白酶(IRE)。由于胰腺全切除清IRE可以消失,故对该酶的测定可有特异性。
13.6.3 (3)胰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PSTI)
PSTI是由胰腺腺泡分泌,能阻抑胰内蛋白酶的激活。由于它是一种特异性胰蛋白酶抑制物,存在于胰液与血液中,测定其含量不仅能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还能鉴别病情轻重程度,有利于病情观察。
13.6.4 (4)磷脂酶A2(PLA2)
PLA2是一种脂肪分解酶,是引起胰腺坏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可升高,且持续时间较血清淀粉酶长,对重型胰腺炎的诊断是有用的。14 辅助检查14.1 X线检查14.1.1 (1)腹平片
腹平片可能见到以下征象:①胰腺部位的密度增强(由于炎症渗出所致);②性肠郁张(主要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横);③膈肌升高,;④少数病例可见胰腺结石或胆道结石;⑤十二指肠环淤滞,其内缘有平直压迹;⑥腹平片,表现“横结肠截断”征,即结肠肝曲,脾曲充气,即使改变体位横结肠仍不充气,这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引起所致。
14.1.2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化道钡餐造影可能见到以下征象:①胰腺头部肿大,十二指肠环有扩大;②胃窦部受压;③十二指肠有扩张、淤积现象;④十二指肠乳头部水肿或由于胰头肿大所致倒“3”字征;⑤时,可见胃肠受挤压现象。14.2 超声检查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占有愈加重要的位置,成为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但易受胃肠积气的影响。超声对胰腺炎的诊断可有以下发现。
14.2.1 (1)胰腺体积增大
在水肿型胰腺炎时,胰腺体积增大者少;而在重型胰腺炎时则多有增大,且胰腺轮廓模糊,表面不光滑,胰腺深面与脾静脉分界不清,有时胰腺界难以辨认。
14.2.2 (2)胰腺回声增强
在水肿型胰腺炎可见部分胰腺回声增强,但在重型胰腺炎时可见胰腺内部大幅度凹凸不平,多有强回声,间有不规则低回声区。
14.2.3 (3)腹腔渗液
在水肿型胰腺炎不多见,但在重型胰腺炎时多有之,其中多为弥漫性积液,也可为胰腺周围之局限性积液。经治疗之后也可发现胰腺脓肿及假性囊肿。
根据以上所述,结合临床特点,超声可以作为鉴别水肿型与重型胰腺炎的手段之一。14.3 CT检查CT扫描也可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组织从轻度水肿、出血到坏死和化脓的各种病理变化。CT也能发现胰腺周围的积液和小网膜、肾周围间隙的水肿,有助于早期发现及追踪观察胰腺假性囊肿。因不受胃肠积气与的影响,CT扫描较超声检查更具有优越性与准确性,但因检查费用较昂贵,尚不能常规使用。14.4 纤维内镜检查(1)纤维胃镜检查没有直接的诊断价值,可能看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水肿与充血,胃后壁可能见到凸起的改变(肿大胰腺所致)。
(2)纤维十二指肠镜除可看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外,可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部的异常或病变,特别是在壶腹部结石嵌顿引起的胰腺炎时,可看到凸起的乳头或结石,从而直接找到病因。
(3)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RCP):只适合于急性症状后,作为了解胆道病变而使用。虽对胰管梗阻情况也能做出,但有造成胰腺炎再次发作、成为注入性胰腺炎的可能,故不宜常规使用。14.5 腹腔镜检查对于诊断尚不十分清楚的急性上腹痛或重型胰腺炎,可有一定意义。通过腹腔镜可见到一系列的病变,可分为准确征象和相对征象。
14.5.1 (1)准确征象
指镜下见到后即可肯定胰腺炎的诊断,其中有:①病灶性坏死:是由于脂肪酶与磷脂酶活化造成脂肪坏死的结果。在发病早期的病例,这种坏死见于上腹部小网膜腔内,由于病变的扩散,可发现于大网膜、小网膜、横结肠、胃结肠、肾周围脂肪囊、结肠旁等处。这种灰白色脂肪坏死的范围与病变的程度是一致的。②:在重型胰腺炎中,可发现于85.5%的病例,渗液量在10~600ml,最多的胰性腹水可达6L以上。有人测定渗出液的淀粉酶活力增加。略增高者病死率19%。淀粉酶高于1024U者,病死率59.1%,渗出液的颜色与预后也有关。
14.5.2 (2)相对征象
没有诊断意义,需结合准确征象与临床,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①腹腔充血:常伴有腹腔渗出液,在上腹部发现较多。②胃位置的抬高:这是由于肿大的胰腺、小网膜的炎症或囊肿将胃垫起所致。用纤维胃镜接触胃壁时,可感受出坚硬的胰腺。14.6 血管造影术为了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血管性或出血性并发症,有选择地对一些病人进行腹腔,也是近几年来的一项新进展。血管造影可显示出胰腺和胰腺周围动脉的血管病变(如和假性动脉瘤),从而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如能施脉插管栓塞术,就可能避免因控制出血而施行的开腹手术。14.7 核素扫描发病早期多正常,但在重型胰腺炎时,可见不均匀或不显影或局限性放射性缺损区。由于这种检查方法需要一定的设备,故不能普遍使用。14.8 其他检查方法、等,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直接帮助,但在重型胰腺炎时也多有改变,可作为诊断与治疗的辅助检查方法。15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有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上不仅要求作出胰腺炎的诊断,还要对其病情发展、并发症和预后作出。
凡是上腹痛的病人要想到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这一条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前提。特别是那些诊断尚不很清楚的上腹痛或给予解痉不能缓解时,更有可能是胰腺炎。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4项标准:①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上腹痛或恶心呕吐,伴有上腹部压痛或刺激征;②血清、尿液或液有胰酶含量增加;③图像检查(超声、CT)显示有胰腺炎症或手术所见或尸解病理检查证实有胰腺炎病变;④能除外其他类似临床表现的病变。16 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正确诊断率近年来有显著提高,但在非典型的病例中,往往易与其他急性腹部疾患相混淆,故应随时提高警惕,现将鉴别要点略述如下。16.1 急性胆囊炎、胆石病的腹痛较急性胰腺炎轻,其疼痛部位为右上腹部胆囊区,并向右胸及右肩部放射,血尿淀粉酶正常或稍高;如伴有胆道结石,其腹痛程度较为剧烈,且往往伴有、高热及黄疸。16.2 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多数为儿童及青年,开始在上腹部剑突下偏右方,呈剧烈的阵发性绞痛,患者往往自述有向上“钻顶感”。疼痛发作时,辗转不安、大汗、手足冷,痛后如常人。其特点为“症状严重,体征轻微”(症状与体征相矛盾)。血尿淀粉酶正常,但在胆道蛔虫合并胰腺炎时,淀粉酶可升高。16.3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溃疡病穿孔为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腹壁呈板状,肠音消失,肝浊音缩小或消失。腹平片有存在,更可能帮助明确诊断。16.4 急性肾绞痛有时应与左侧或左相鉴别。肾绞痛为阵发性绞痛,间歇期可有胀痛,以腰部为重,并向腹股沟部与部放射,如有血尿、、尿急,则更有助于鉴别。16.5 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在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反射性放射至心前区或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电图改变,往往相混淆。然而,患者可有冠心病史,胸前区有压迫感,腹部体征不明显等,须仔细鉴别。17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至今仍然争论不休,早在1889年Fitz就曾报道过52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认为早期外科手术对患者有害无益,此后经过14年的临床探索,则又提出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观点。1925年,Moynihan采用小网膜腔清创引流术治疗急性胰腺炎,至今仍是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术式。但在1938年,Nordmann在德国的外科年会上总结了德国的治疗经验,仍主张应以内科治疗为主。此后长达30多年的时期内一直多于内科保守治疗,不少病例也因此而死于感染、休克和MODS。因此,界又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重新开始临床研究和探讨,认为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和引流腹腔是防治感染、休克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自从Watts(1963)等首次作切除胰腺治疗胰腺炎获得成功之后,20世纪70~80年代,积极采用外科手术从单纯的胰腺切开引流发展到坏死组织清除、部分胰腺切除,甚至于提出了全胰切除治疗重症胰腺炎。但是,通过近10多年经验总结,发现早期外科手术、特别是扩大化手术如胰腺切除术疗效不。此后,多次国际胰腺炎会议和国内历届全国胰腺外科会议对手术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辩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至今,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不需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的病死率不到l%;重症胰腺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适时作坏死组织清除和引流,但大多不宜早期手术(在2周内),除个别病例如所谓的暴发性胰腺炎或并发腹腔室(ACS)者,可根据不况早期采用手术清创引流或腹腔减压,协助病人度过危险期。据有关资料,目前一般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约为10%~35%,而暴发性胰腺炎则仍高达60%~70%。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仍然是目前讨论的焦点与热点。17.1 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曾取得成功。其病因多为情志不畅、。风、寒、湿邪或内扰,手术损伤等。证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痛引肩背,发热,恶心呕吐,尿黄。如炽盛,胆汁外溢,可见黄疸;如炽盛,内动营血,可见瘀斑;甚者可有烦渴,厥逆,严重者多可引致、休克。治宜清热,攻下,舒肝为主。临症可用化裁;如偏热重者可用;疸者应兼用加减;腑气不通,腹胀,燥实坚者合加减;如有痰热互结胸腹硬满者合大隐胸汤;蛔虫上扰者可加用、、苦楝根皮、等之剂。此外,治疗,饮食禁忌,纠与失衡,止痛解痉剂的合理使用等均十分重要。
17.1.1 西医治疗措施
17.1.1.1 ①禁食和胃肠减压
可减少和食物对胰腺的刺激,降低胰酶和胰液的分泌,使胰腺得以休息。
17.1.1.2 ②补充输液、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休克
由于炎症大量的,血容量不足需要及时予以补充,以恢复血循环量,并需维护电解质,纠正,维持循环,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出现休克为预后不良之兆,应积极抢救。一般主张早期大量静脉注入抑制胰酶活性药物,其次是补充血容量。因为炎症和坏死常可丢失大量或,多者可达的30%。根据14名休克病人的治疗经验,平均1800ml、血浆1800ml、875ml。还可用血浆蛋白或,至休克控制为止。同时要测中心静脉压,根据压力变化调整液量,以免影响心肺功能。升压药物只能收到暂时效果,尽量少用。皮质效果不肯定,而且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有诱发胰腺炎之嫌,故不作一般常规使用。
17.1.1.3 ③镇痛解痉
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不但影响病情恢复,甚至影响心功能,因而必须尽早控制。一般止痛药无效时可用50~100mg肌内注射,每4~6小时1次。一般不用吗啡镇痛,因单独使用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还可同时给予解痉药如,除能使Oddi括约肌松弛,还可抑制胰液分泌。严重疼痛以上药物均不能止痛时,可以考虑、或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可留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入药物。可以阻滞两侧脑及内脏神经的输入支,效果较好。
17.1.1.4 ④抑制胃酸
应用H2阻滞药如或如(),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对胰腺外分泌的刺激,同时可减少的发生。
17.1.1.5 ⑤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
药既可减少胃酸分泌,又减少胰液分泌。常用0.5mg肌内注射,普鲁苯辛15mg,4次/d,这些药物的是:心动过速、尿潴留和肠麻痹,使用时应加以。H2受体阻断药、雷尼替丁、等,以及H -K -ATP酶抑制药奥美拉唑等均可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胃酸对胰腺分泌的刺激作用。胰蛋白酶抑制抑制剂如、等具有一定的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也能明显抑制胰液及胰酶的分泌,但存在的毒副作用,会引起抑制和机体免疫力下降。(glucagon)可抑制胰液分泌,还可促进分泌增加,后者亦有抑制胰腺分泌的作用。目前对胰液和胰酶抑制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效果最好,无明显的副作用,常用的制剂有()和生长抑素拟似剂八肽生长抑素()。有作者认为这类药物还有可能对胰腺实质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并可抑制的活性。无论是动物试验还是临床试验均表明:该类药物对急性胰腺炎具有治疗作用。但在该类药物对Oddi括约肌张力及胰腺血流的影响方面尚有争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证实应用抑制胰液和胰酶分泌的制剂能明显改善胰腺炎的预后。
各种抑肽酶可以抑制胰酶活性,是理想的治疗胰腺炎的药物,但是效果都不十分显著。一般主张早期大量静脉点滴,可以控制炎症进展,并能挽救休克。
Trasylol国内已有,可以抗胰血管舒缓素,使缓不能变为缓激肽,每次10万U,2次/d。Iniprol有抗弹力纤维酶的作用,每次2万~4万U,静脉点滴。Aprotonin可抑制蛋白酶、血管舒缓素、及,每天10万~20万U,甚至50万U,分2次静脉滴入。可能产生,敏的可能性。
叶绿素a(chlorophyll-a)本身无抑制蛋白酶,体内代谢后产生的叶绿酸(chlorophyllin)对蛋白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每天20~30mg静脉点滴。
FOY为非肽类剂,可抑制蛋白酶、血管舒缓素、原、弹力纤维酶等,与aprotonin效果相仿。FOY 100mg相当于aprotonin 5万~10万U。根据病情,开始每给100~300mg溶于500~1500ml盐水,以2.5mg/(kg?h)(8ml/min)的速度静脉滴注。2~3天情好转,可逐渐减量。副作用可有低血压、静脉炎、皮疹等。
CDP-choline或5-Fu(蛋白合成抑制药)可抑制磷脂酶A,每天100~500mg静脉点滴。
胰酶,口服大量胰酶可以抑制CCK及secretin的释放从而减少胰酶分泌。
17.1.1.6 ⑥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制剂
胰腺炎继发感染主要是由肠道菌群移位所致,常见的为埃希、、克雷白杆菌和等。但目前不主张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仅在有胰腺坏死或有胰外广泛侵犯和坏死时,经静脉输注或区域动脉,以及通过胃肠道给药,防治肠道内引起的细菌感染。
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后期可继发真菌感染,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胰腺炎治疗的后期应重视真菌感染的防治,常用的药物有和。
17.1.1.7 ⑦营养支持
轻型急性胰腺炎由于病程较短,病情较轻,一般只需在禁食期内根据液体出入量及热量需求由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即可。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由于病程和禁食时间长,机体耗能大等原因,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认为,在不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争取尽早恢复,以减少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具体措施和方法则应根据个体病情作不同的选择。
17.1.2 中医治疗方法
17.1.2.1 中药灌肠灌胃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是脾胃、所致,治以、通里攻下为主,对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采用灌肠灌胃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通常的做法是:在胰腺炎发病初期,采用中药,第1天灌肠2次,第2次灌肠后12h(通常在晚上8点),经注入中药,并夹管半小时至2h(视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长短),多数患者经1次灌胃治疗后就可排出大量的大便。效果不佳者可继续灌胃1~2次,排出大便后继续灌肠2次/d,共持续1~2周左右,多数患者可恢复胃肠道功能。
17.1.2.2 食疗
梨子切片泡入食醋里,每天3次,每次30克。
17.1.2.3 针刺
主穴,。呕吐者加,痛重加。痛剧时用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17.1.2.4 艾灸
神厥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17.1.3 ICU重症监护
近20年来,由于ICU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使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死率明显下降。ICU重症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氧代谢的,目的在于了解组织细胞的氧合状态以及患者对氧的需求量;②营养代谢监测,主要监测,了解状况,积极纠正严重持久的负氮平衡,同时外源性的需求量;③器官和系统功能监测,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防治,针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休克、、ARDS等情况。
17.1.4 早期介入治疗
近年来采用早期介入治疗重症胰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分别介绍如下:
17.1.4.1 ①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
1992年,日本学者武田和宪和国内学者张肇达等报告了区域动脉灌注5-Fu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动物实验研究;1995年,国内顾凤元等报告了区域动脉灌注5-Fu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据文献报告,国内目前已有多家单位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区域动脉灌注原则上可作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方法,只要无急诊手术适应证者都可进行此疗法。即使是所谓的“暴发性胰腺炎”,也有较好的疗效。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一般持续约2周左右。一般动脉灌注开始后病人腹痛将会立刻减轻或消失,同时下降,全身情况好转。待患者胰腺炎的症状、体征缓解,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腹部CT复查显示胰腺基本正常,即可停止应用。一般需灌注2周左右予以拔除导管,拔除导管前一般先停止动脉灌注l~2天,观察病情有无“反跳现象”,病情稳定后再拔除,导管头需送。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动脉灌注液的组成成分应包括:胰酶抑制剂、、、合并感染者可联合应用抗生素;B.动脉灌注液总量:液体总量过大会加重胰腺组织水肿,不利于病变恢复。一般说来,每天液体总量控制在200ml以内,每小时液体总量不得超过50ml;C.动脉灌注液输注的速度:一般要求控制其速度为4~50ml/h,若低于4ml,动脉回流;若大于50ml/h,患者会有不适感觉,并可加重胰腺水肿;D.胰酶抑制剂的应用方案:第1周,5-FU 250mg+10ml生理盐水,每12小时1次,联合应用奥曲肽0.1mg+20ml生理盐水,每8小时1次;第2周,停用5-FU,改单独应用奥曲肽0.1mg+20ml生理盐水,每8小时1次,时间约2周左右,也可将上述方案中的奥曲肽成十四肽生长抑素(施他宁)6mg,24h维持。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确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制定一个更为规范的治疗方案,使采纳该项技术更加有章可循。
17.1.4.2 ②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源性胰腺炎
由于壶腹部结石嵌顿或者小结过壶腹部可引起括约肌痉挛、水肿,并有导致感染的胆汁向胰管内逆流,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因此,尽可能早地解除胆胰管内压力对遏制炎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早期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解决Oddi括约肌梗阻、痉挛、水肿非常有效的方法,较之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A.经ERCP可明确看到胆管结石,如有阻塞,可很快经Oddi括约肌切开予以减压,不需全麻及手术;B.手术损伤小,对操作熟练者而言手术时间短;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时间长、损伤大,对以前曾行胆囊切除以及全身情况差的老年患者剖腹手术的风险更大;C.剖腹手术能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术后肠麻痹时间更长,继发胰腺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值得提出的是,ERCP检查没有发现胆管内结石的重症患者,是否需要EST治疗的意见至今难以统一。大多的观点倾向于没有发现胆管结石的患者不必做EST,其理由是括约肌切开将永久性破坏Oddi括约肌功能,使胆囊的存在变为一个憩室;同时将使十二指肠液更易反流至胆胰管内而增加胰腺炎的发生机会。但持反对意见者则认为,括约肌切开可减轻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引起的括约肌痉挛和水肿;能避免因胆囊内结石再次排出进入胆总管引起梗阻和嵌顿;括约肌切开后虽然增加十二指肠液反流的机会,但反流液也因胆胰管开口畅通而容易返回十二指肠,不会增加胆胰管内压力,因此认为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无论有无结石嵌顿,仍以作EST为宜。
17.1.4.3 ③短时血液滤过
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引起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近年来,人们开始采用治疗MODS的研究。1994年,德国Gebhart应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1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但该研究未设对照组,也未探讨病情改善与哪些炎症介质有关。1996年日本学者采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包括急性胰腺炎在内的SIRS病人,发现滤后促炎细胞因子确有下降,但停滤后又会显著升高,疗效难以肯定。由于持续血液滤过要持续在24h以上,这不但会影响其他药物的给予和引起出血,而且会过度清除炎症介质,导致“矫枉过正”,使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相对升高,人为地引发补偿抗炎反应综合征,使机体的促、抗炎反应难以达到平衡。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多家单位对此作了改进,即采用短时血液滤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报道了短时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结果,观察到短时血液滤过结束时,其血中促炎细胞因子显著下降,抗炎细胞因子显著上升。认为主要是因为短时血液滤过可以通过清除促炎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而调整了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的非稳态,而促使抗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多。短时血液滤过的临床应用指征:A.腹痛后72h内;B.暂时无手术指征;C.无严重的房颤和出血倾向;D.高脂血症原则上不宜血滤,应改为血液,但是可以通过血滤器吸附部分血脂后,仍可以应用短时血滤。当患者的<90次/min,呼吸次数<20次/min,体温<38℃时,就应停止血液滤过。短时血液滤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介入措施,可以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
17.1.4.4 ④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腔内存在大量的胰性渗液,这些渗液中含有高浓度的胰酶以及各种有毒害作用的炎症介质,它们一方面可加重肠麻痹导致积液和肠壁水肿,引起腹内压显著增高和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CS)。另一方面,物质吸收入血引起机体的全身毒害作用,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采用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和灌洗减压,可以将大量的腹腔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局部和全身损害,因此具有较好疗效。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通常在B超下进行,其部位通常在腹腔渗液最集中处或者;而腹腔灌洗法是经脐下作小切口向上腹部和分别置入进水管和,用灌洗。应用期间要特别注意的管理,防止导管源性腹腔感染的发生。17.2 手术治疗17.2.1 (1)适应证与手术时机
尽管普遍认为早期手术对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非有利,但手术毕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必不可缺的治疗方法。但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手术始终是胰腺外科讨论的焦点问题。但一般认为,急性胰腺炎之治疗手术是必要的,但应遵循“手术宜小不宜大,宜迟不宜早,能不手术尽可能不手术”之原则。此外,急性胰腺炎毕竟是一种复杂性的病变,制订治疗方案时应根据具体病情考虑手术的迟早和大小。
17.2.1.1 ①早期手术适应证
综观各种观点,下列情况则以早期手术为宜:
A.诊断不明确,不能除外胃肠道、绞窄性、血管栓塞等急腹症者。
B.出现胆道梗阻的重症,首选ERCP-EST解除胆道梗阻。但对不具备ERCP-EST技术的单位,应早期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以免错失手术时机。
C.早期并发腹内高压和腹腔室间隔综合征者。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内高压和腹腔室间隔综合征,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导致肾、肺、管、甚至功能失代偿,必须及时采取早期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腹腔减压,以阻止病变的进一步恶化。
D.胰腺坏死疑有感染者。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应在ICU重症监护强抗感染治疗或区域动脉灌注胰酶抑制剂和抗生素,观察24~48h,若无明显改善者应及时采取早期手术。
E.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疑为“暴发性胰腺炎”,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不能稳定病情并有恶化倾向者。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一小部分病人来势特别凶猛,发病后很快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情很难控制,恶化很快,病死率特别高。对于这类病人,采用常规的非手术治疗难以稳定病情,采用积极的早期手术治疗干预,能挽救一部分患者的生命,但病死率仍然很高,有待进一步探讨。
17.2.1.2 ②晚期手术治疗适应证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渡过急性反应期后进入期和残余感染期,出现急性液体积聚伴感染,或急性假性囊肿伴感染,或胰腺坏死伴感染,以及胰腺或等情况,是晚期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此时进行手术因胰腺坏死组织的界限清楚、病情也相对比较稳定,手术比较彻底,效果明显。此外,需要晚期手术治疗的还有消化道瘘、大血管糜烂出血、假性动脉瘤形成破裂等并发症。
17.2.2 (2)手术方式
对于需要早期手术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多很严重,有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尚不稳定,对手术的很差。所以,对于此类患者,手术治疗的原则要求简单和有效,手术宜小不宜大。换言之,针对患者突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最简单的措施予以解决,力求既能解决患者病情主要矛盾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比如说,对于存在胆道梗阻患者,在解决胆道梗阻的前提下,视具体情况适当清除胰腺坏死组织,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和胰周间隙通畅引流即可。
对于早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腹内高压和腹腔室间隔综合征患者,彻底清除腹腔内渗液和充分冲洗腹腔是关键,对胰腺局部的处理也以从简为原则。
对于早期并发胰腺坏死伴感染者,手术的关键就是针对胰腺局部组织的处理,对胰腺坏死组织的清除要相对比较彻底,适当扩大胰周侵犯的清除,选用合适的部位使用合适的引流,以保证术后引流畅通。由于胰腺坏死组织不可能一次性得以完全清除。而且随着病变的发展胰腺组织会进一步继续坏死。因此,胰周通畅引流是手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部分患者还需要术后的冲洗,此时可选用双套管引流。对于病变和病情严重,估计病程相当长者,附加空肠造瘘以早期恢复肠道功能是必需的;至于胃造瘘和胆道造瘘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近年来,有不少单位采用腹腔镜下胰腺周围清创引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引流具有较之开腹引流更为简便,创伤更小,对一些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引流的病人确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对于胰腺并发症需要晚期手术的患者,因已渡过急性反应期和全身感染期,病情相对比较稳定,而胰腺局部组织的坏死也相对比较彻底,其手术方式则以彻底清除胰腺局部或胰周坏死组织并充分引流为目的;对于因大出血肠道瘘的患者,手术方式则需按具体情况而定。17.3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7.3.1 (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在急性胰腺炎病变过程中有很多的机会并发ARDS,最易发于急性反应期、胰腺坏死继发感染以及手术治疗后,主要由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间质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易于;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肺栓塞等一系列病变所致。磷脂酶A2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可能是引起这一系列肺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呼吸次数加快,呼吸费力、窘迫感;显示到严重的低氧血症;后期发展至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若ARDS诊断成立,应考虑插管或做机械辅助呼吸;若仍未改善,需要考虑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治疗。AR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若能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大部分是可以挽救的。但是在处理ARDS的同时,还要考虑腹腔内的原发病变,若原发病变在恶化,不作针对性处理,ARDS也是无法治愈的。
17.3.2 (2)出血
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腔内出血。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行胃镜检查,发现有多发弥漫性黏膜糜烂,首先考虑应激性溃疡,应采用冰盐水加上腺上腺上腺素局部灌洗,同时全身应用止血剂和制酸剂,包括生长抑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多数出血将会停止;若胃镜发现局部炎性糜烂出血或局部穿孔出血,主要是由胃外感染坏死组织腐蚀胃壁造成,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不仅要做局部止血,更重要的是要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局部灌洗。对于化道严重出血,大多数是结肠(脾曲结肠最常见)被感染坏死组织腐蚀穿孔所致,应立即手术切除肠段,并清除局部感染坏死组织和局部灌洗。腹腔内出血常见的有创面损伤导致小血管出血和局部较粗的血管被感染坏死组织腐蚀而继发的大出血。前者出血量多不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可采用局部灌洗或填塞压迫止血;后者出血量大而凶猛,很快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应立即手术止血为上策。
17.3.3 (3)瘘
空腔脏器瘘为瘘、结肠瘘及胃瘘;而实质性脏器瘘为。对空腔脏器瘘的处理,由于瘘管大多与小网膜腔直接相通,瘘液将加重创口感染。因而,结肠瘘应及早作近端造瘘。胃瘘及小肠瘘先使用局部灌洗引流,大多能;对不能愈合的,要早期手术处理。对胃肠道瘘的病人要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全身使用消化道分泌抑制剂如生长抑素、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洛赛克)等。胰瘘都发生在病程的后期,绝大多数病人多能自愈,只有极少数长期不愈者,需做加压造影,以了解有无残腔、有无合并其他空腔脏器瘘,以及胰管远程有无狭窄断。对有残腔、合并有其他空腔脏器瘘以及胰管远程有狭窄或中断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同时全身使用生长抑素,95%病例都可以治愈。
17.3.4 (4)感染
感染分为局部残余脓肿、全身脓毒血症以及真菌感染。局部残余脓肿根据腹部CT或局部造影摄片定位,尽早做手术引流。全身脓毒血症分为经验性用药和根据细菌培养及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惟独深部真菌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棘手的问题,据文献报告,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是胰腺炎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重部真菌感染的防治。据有关研究发现,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肠源性致病性所致,其中念珠菌属占90%以上,其余主要为毛、隐。在念珠菌谱中,白色念珠菌占一半以上,非白色念珠菌依次为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以及星形、伪热带和克柔念珠菌等。近10年来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深部真菌感染起病隐袭,同时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且确诊断必须依靠活组织检查和从病变组织中找真菌,其确定性诊断极为困难。若待确定性诊断后再行治疗,大多会因丧失抢救时机,病人难以存活。因此,临床医师要依据诊断线索,结合的病原学检查,大胆做出初步临床诊断。对疑为真菌感染的病人则应立即进验性治疗,当有助于提高治愈率。由于本病多由念珠菌属感染,且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氟康唑可以覆盖,因此,一线物采用氟康唑;二线抗真菌药物采用两性霉素B。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适应证为:①有血源性感染的证据,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②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因为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部分耐药;③毛霉菌感染;④氟康唑治疗无效者,应改为两性霉素治疗。两性霉素B的副作用主要是发热,加用对抗,另外还有低血钾和上升,应严密观察和及时纠正。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去除病灶至关重要,一旦疑诊为深部真菌感染,应拔除或更换所有留置导管,手术引流胰腺脓肿或清除坏死感染灶。另外,应加强营养和增强治疗,对有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者应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若有确凿证据证实为单纯真菌感染,则停用抗生素。
17.3.5 (5)胰性脑病
胰性脑病是指急性胰腺炎时所并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为精神异常、视、怪异、抽搐发作,甚至可出现或意识障碍。重症急性胰腺炎一旦继发胰性脑病,常预后不良,病死率很高。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①胰酶的作用:由于胰腺炎时血-屏障通透性增高,逃逸至血液中的大量胰酶致使变、静脉、小出血灶、软化灶及中毒、水肿代谢障碍等,多见于急性反应期;②严重感染中毒:在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由于继发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深部真菌感染等,其的作用于脑组织,引起一系列类似脑炎的神经精神症状;③:的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也可通过对交感神经末梢或游离出的作用,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④缺乏:长期禁食,又得不到足够的外源性补充,导致维生素缺乏,最终影响脑细胞代谢,造成脑组织的损害。上将由于1缺乏而引起的脑病称为Wemicke脑病;⑤其他因素: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可导致脑细胞代谢障碍及水肿,严重时产生颅内高压及的临床表现。
胰性脑病的治疗重点在于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急性胰腺炎。部分患者可随胰腺炎病情的缓解而好转,尤其是要针对引起的病因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抑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及手术清创引流、补充维生素等;其次,采取措施治疗神经精神症状:①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应用、()等药物;②有或颅内高压时,可采取,降低颅内压;③有助于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对恢复意识障碍、改善语言功能有一定疗效,()可减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④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舱治疗,能迅速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
17.3.6 (6)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休克或DIC引起,补充血容量,一旦休克纠正后,可给适量,如仍无进展,可给25~50g及200mg速尿,如仍不能缓解,只好采用腹腔或。
17.3.7 (7)高血糖
重症胰腺炎可以影响胰岛功能使血糖升高,根据血糖或量给以相应的胰岛素皮下注射。静脉输葡萄糖时可加入相应的胰岛素,一般按1∶3~1∶4的比例,即1U胰岛素∶3~4g葡萄糖。每4小时查尿糖,每天查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尿糖结果再调整胰岛素用量。18 护理发作时患者应禁食,待腹痛基本消失,音恢复后,再进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步增加饮食,但应禁忌高脂肪食物,食物以少量多餐为主。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腹痛的性质和体征,及早明确诊断,控制病情发展。19 预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约10%,几乎所有死亡病例均为首次发作,伴随Ranson指标3项或大于3项。出现不全或提示预后不良。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达50%或更高,手术治疗可使其降至20%左右。胰腺炎发作后3周或更长时间,表现持续性发热或高淀粉酶血症,提示出现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20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急性胰腺炎有反复发作的趋势,预防措施包括去除病因和避免诱因,例如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戒酒,不暴饮暴食,治疗高脂血症等。胆石症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有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的胆石症病人应择期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此外,还应少用或不用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21 相关药品胰酶、胰泌素、硫唑嘌呤、四环素、、水杨酸、吗啡、胰蛋白酶、磷脂、肿瘤坏死因子、氧、、、、山莨菪碱、雷尼替丁、奥美拉唑、阿托品、、抑肽酶、加贝酯、氟尿嘧啶、生长抑素、奥曲肽、氟康唑、两性霉素B、肝素、、、氢化可的松、、氯丙嗪、地西泮、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胞磷胆碱22 相关检查胃泌素、胰泌素、尿淀粉酶、淀粉酶、胰蛋白酶、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粪隐血试验、、、胰岛素、儿茶酚胺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12:05:4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