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用途的脚后跟痛

脚后跟疼是怎么治疗
【导读】每个人都会有身体不适的时候,虽说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也让人感到十分不适。脚后跟疼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问题,严重起来走路都成问题。那么,脚后跟疼怎么治疗?引起脚后跟疼的原因是什么呢?
许多人可能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脚后跟突然就开始疼,有时还会对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那么,脚后跟疼怎么治疗?一、封闭治疗封闭针可以在疼痛部位直接进行注射,起效快且费用低。封闭针的作用时长不定,短的几个星期,长的可达几年时间。这一种治疗的方法对局部疼痛有着不错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封闭针只是对症治疗,疼痛的问题不一定会被彻底解决。除此之外,由于封闭针是激素类药物,年轻的女性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并且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措施。1、& 足跟骨刺切除术:如果患者是顽固性脚后跟骨头疼并且经过X光片确认有骨刺,则可以采取这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时会在脚后跟骨头内侧切一个口,然后进入跟骨,把里面的骨刺全部锉掉。2、& 跟骨钻孔术:如果患者骨头内压高,则可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内压的目的,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脚后跟疼痛的症状。手术时依旧是在跟骨内侧进行切口,一路到达跟骨后方,在跟骨内侧钻7-10个孔,效果能够达到90%。三、使用矫正鞋垫跟垫痛多发于老人,这是因为老人的跟垫部位弹力不如从前,使得整个脚后跟下方压痛明显。患者可以通过使用矫正鞋垫减小跖腱膜张力,使其受到的刺激减轻,从而缓解疼痛。 ...
在很多时候,偏方对疾病的治疗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而许多脚后跟疼的患者觉得去医院看病太麻烦,就想用偏方进行治疗。那么,治疗脚后跟疼的偏方有哪些呢?一、足跟痛熏洗方材料:这个偏方需要用到50升白醋和60克夏枯草。做法:准备好需要的材料之后,就能开始煎煮的流程。先煮夏枯草,把它放入锅中并加上适量的清水,然后煎半小时,去渣后把药汁倒出,最后加上白醋即可。使用方法:每天趁热熏洗脚后跟1次,每次20分钟,坚持使用一个星期能有一定的效果。二、足跟痛外敷方材料:这个偏方需要用到的材料分别为蜂蜜、白醋以及30克的川芎。做法:准备好材料后,先把川芎研磨成细粉,再混上等量的蜂蜜和白醋,把它们混成膏状物就可以了。使用方法:在每天睡觉前把膏状物敷在脚后跟疼痛处,待到第二天早上再把药膏拿掉,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三、红花活络酒材料:这个偏方用到0.5升白酒、9克紫草、9克赤芍、9克当归以及15克红花。做法:准备好材料后,把它们一起放进白酒里密封泡一星期,然后去除药渣,留下药酒。使用方法:把制备好的药酒涂抹在足跟疼痛处即可。
如果一个人好端端的却突然出现脚后跟疼的症状可能还不太会在意,要是疼痛的症状一直没有消除,那么大家一定会感到很困惑。其实,引起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这些你都了解吗?一、足跟骨刺骨刺其实是跟骨退行性改变而导致骨质增生,许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脚后跟疼。当脚后跟形成的骨刺长期存在,并且长期负重,则可能导致脚后跟局部充血并且出现无菌性炎症,从而刺激到病变部位的神经,从而感受到疼痛。二、跖筋膜炎对于经常站立或者行走的人来说,脚后跟疼可能是跖筋膜炎所引起的。这其实是一种长期、慢性损伤所积累起来的病变。一般来说,跖筋膜炎所引起的脚后跟疼都可以自愈,患者不必太过担心。在日常可以把足跟垫高,以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从而使症状减轻。三、跟垫痛这种状况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跟垫指的是跟骨下面组织纤维作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和弹力纤维一起形成的具有弹性的衬垫。在人处于青年时期时,跟垫的弹性大,吸收震荡的能力强。老年时,跟垫的弹性减小,跟骨需要在没有衬垫的情况下承受人体的体重,严重者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从而引起脚后跟疼。
有的女性朋友在怀孕时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妊娠反应,感觉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可以的。但是在产后却出现较多不适症状,让这部分女性朋友有所担忧,害怕是不是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对宝宝可能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那么,产后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一、坐月子时没有适当下地活动产妇如果在坐月子时一直没有下地进行活动,时间一久脚后跟的脂肪垫会出现退化的现象。此时产妇如果下地活动,已经退化了的脂肪垫可能因无法承受产妇体重的压力以及行走时所造成的震动而出现水肿、充血的症状并导致脚后跟疼痛。二、鞋子不合脚产妇在怀孕期间体重大幅增加,也导致产妇步幅变大。如果产妇感觉鞋子不合脚却又没有为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重新选择合适的鞋,时间一长也可能会导致脚后跟疼痛。三、遭受风寒侵袭女人在生产后通常会劳损肾气,需要注意保暖。如果产妇没有注意,并且在下地行走时穿着凉鞋或拖鞋,则很容易受到风寒侵袭,使得腰与脚之间的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导致产妇脚后跟疼痛。
脚后跟通常不会成为大家的关注点,但是它疼起来还真叫人难受。因此我们要在身体健康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这样的烦恼找上门让身体受罪。那么,预防脚后跟疼的方法有哪些?一、青少年应避免跑跳青少年出现脚后跟疼的症状都是因为跟骨骨骺炎,这种疾病与患者长期跑跳导致跟骨外伤有关。而身体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跟骨骨骺仍在生长,应避免过多的跑跳,特别是从高处跳下的动作,从而避免跟骨外伤导致脚后跟疼。二、避免长期站立和行走老年性脚后跟疼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劳损、跖腱膜炎等。为预防这种原因所引起的脚后跟疼,应尽量避免长期站立和行走,也可以通过把脚后跟抬高的方式减轻其负荷。除此之外,应尽量穿软底,并在脚后跟处垫一个软且为圆形的垫,从而让身体重心向前,从而达到减轻脚后跟所受到的压力。三、平足症患者可在足底垫软垫平足症所导致的脚后跟痛是因为患者足弓减少甚至消失,使得足跟骨前倾,长期走路就会导致疼痛出现。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可以在足底中央处垫一块高度在2-3厘米的软垫,并且修剪成内侧高外侧低、中间高四周低的斜坡形。
选择食物分类
五谷杂粮食物加工篇蔬菜/食用菌肉禽蛋/野味水果水产品/海鲜调味品饮品/饮料零食/小吃豆/乳/奶制品干果补品草药
选择适用人群
客户端下载很多人不知道,脚后跟龟裂用点它,不出一晚上就能让足部光滑白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很多人不知道,脚后跟龟裂用点它,不出一晚上就能让足部光滑白嫩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脚后跟疼用什么膏药最有效,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脚后跟疼的呢,想知道脚后跟疼用什么膏药最有效啊,有知道的吗谢谢
你好,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所以需要检查一下明确病因,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包括内服药、外用药,按摩、手术等。另外也可以经过辨证后选用苗药治疗。现在口碑比较好的有“苗方跟痛贴”等贴剂,对跟骨骨刺综合症、跟骨骺炎、跟腱后滑囊炎、距骨后结节骨折、跟腱前囊炎、胫后神经痛等足跟痛疾病有确切疗效。苗医讲究标本兼治,使用苗医贴剂治疗,可以避免西医治疗复发的可能性。
另外在生活中应当注意到这些
1、尽量避免穿戴一些软的、薄底的鞋子,不要使足跟着凉或受冻;
2、在足跟部垫一些比较柔软的垫子,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3、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药物加养护,祝你早日康复!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简介
  脚后跟俗称脚踝.
在解剖学上,脚踝(或称踝关节)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组成包括7块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
  对应英语单词:heel 英音:[hi:l] 美音:[hil]
脚后跟疼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脚部疼痛的困扰。据美国足病医学会的罗纳德博士说,该协会接到的患者咨询热线电话70%以上都和脚后跟有关。疼痛原因
韧带发炎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足底跖腱膜炎
  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足底脂肪垫萎缩
  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骨刺
骨刺
  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 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如何保护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相关信息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医学名称
  足跟痛,又称为跟痛症,是足跟部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疗方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外敷和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中药治疗
  跟骨消痛贴 :成分杜仲、丹参、桂枝、补骨脂、骨碎补、川穹、伸筋草、透骨草、羌活、独活、牛膝、桃仁、红花、川乌、草乌、白芷、细辛、威灵仙、乳香、没药、老蒜、生姜、葱白等
  用法用量: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直接贴足跟痛处。每付可贴三天,十付为一疗程。
  功能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以及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疼痛,步履困难。
封闭治疗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封闭针是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数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手术治疗
  ①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
  ②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
  ③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
  ④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其他治疗
  1、理疗。
  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压痛点注射腊 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
  3、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跟垫痛常见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 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处方 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内服处方 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 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
  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家庭偏方治疗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药材
2、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3、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4、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5、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6、乌梅、醋法治足跟痛: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7、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8、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10、仙人掌治足跟痛:取仙人掌适量,刮去其两面毛刺,然后剖成两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患足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冬天可将剖开一面烘热再敷患处,一般宜晚上敷,治疗期间宜穿布底鞋,适量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11、鲜川楝叶治疗足跟痛:取鲜川楝叶30-60克,加红糖适量,捣烂成膏状,外敷患足跟,24小时后更换,一般用药2-3次疼痛消失。
具体药方
  其方药、治法如下:
药用
  透骨草、威灵仙、寻骨风、丹参、当归、川芍、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没药、玄胡、土鳖虫、红花各20克,加食醋2000毫升浸透后浓煎,滤取药液,乘温浸泡足跟半小时,并用力搓揉患处,早中晚各1次。每剂药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天。30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内疼痛逐渐缓解、消失、行走自如。
浸泡法用
  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一般连用半个月,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持续1-2个月,司一望康复。也可用苏木、白附、麻黄、当归、川芍各30克,煎水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巧分钟,每日2次,有祛寒除湿、和而止痛之功。
熏洗砖烙法
  先将茂艾60克、乌梅15克加水煎取药汁,入盆内使热气上蒸,患足放于气上熏洗,井用衣物遮盖,等药液冷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上,趁热下压数分钟,每日1-2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药液可用多次。也可取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用布包成一袋,在清洁水内浸泡10分钟左右;另取砖头一块,在平面上挖一凹窝,置炉火中烧红后取出;然后往凹窝内倒食醋100克,井将上述药袋放在
  醋砖上,随即将患足跟放在药袋上,约巧分钟即可;每日1剂,连用3-5剂,疗效显一著。
药膳法
  取鸡肉90克、川鸟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适用于足风寒湿痹阻经络者。也可用羊肉90克(切块)、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适用于足跟痛偏寒湿者。
改变习惯
  每日踩鹅卵石5分钟,促使纤维组织软化,在海绵鞋垫的足跟处挖一洞,使行走时疼痛处小受压,也有利于疼痛缓解。治疗期间,还应适当休息,少走路,少弹跳,宜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症状较重或经上述治疗未能奏效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秘方
  成功治疗“脚跟痛”的秘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肥猪肉,酒适量。肥猪肉切片,蘸热酒敷患处。
  3)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4)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
  6)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足跟痛应该如何预防
  足跟疼痛由于病因不同预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3.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4.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临床范围
  引起脚跟疼痛的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围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8)跟骨结核、肿瘤等。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另外,现在认为一般是与跟部的骨内压增高有关系,现在有脚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采用一种钻孔减压的办法,但是有些并不是骨内压增高,现在中医说的肾虚的人,也会出现这个脚跟疼痛的现象,特别是有些女性,或者产后,或者有些比较长的体质比较差的人,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痛,这种疼痛中医说与肾虚有关。
  我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疗“脚跟痛”的秘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肥猪肉,酒适量。肥猪肉切片,蘸热酒敷患处。
  3)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4)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
  6)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回答者:五蕴六尘-大学士十七级7-316:21
  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种,平时注意保暖可以热敷或用热水泡脚,也可能是站的姿势不对引起的。如果站立时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脚后跟上就会引起脚后跟疼。
  建议去拍一张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么就是因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来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你介绍一个成功治愈“脚后跟痛”的秘方:
  用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3--5次后可见效。
  解放军304医院骨科韦兴
  许多老年朋友有脚后跟痛的经历,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按摩后会逐渐缓解,但如果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造成该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或退行性变后出现足跟脂肪垫萎缩、骨刺等。
  由于跟痛症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有些老年人认为这是人体逐渐衰老的一种副产品,因此无须治疗,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跟痛症的人来说,一般休息、理疗、封闭、消炎镇痛药等均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学者认为:对于无外伤史的老年患者,跟痛症可能是其骨质疏松的警示,因为骨质疏松可以最早在跟骨表现出来。
  总之,避免外伤、注意劳逸结合可以减少跟痛症的发病几率。预防骨质疏松也有利于跟痛症的预防和缓解。老年人一旦出现脚后跟痛应到医院检查、咨询。
一般脚后跟疼的原因是:
1、韧带发炎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
2、鞋子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3、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
怎样告别足跟痛
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听到一些中老年朋友诉说自己足跟部位疼痛,活动时加剧,甚至有时痛得不敢走路。多数患者从足跟...
注意保护脚后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脚部疼痛的困扰。据美国足病医学会的罗纳德博士说,该协会接到的患者咨询热线电话70%以上都和脚后跟有关。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
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侧跟关节炎等建议你去医院检查。
既然医院没有看出什么症状,可能不是很严重,应该是长期劳累所致,不要担心。上次我就是因为左脚后跟疼,治疗了一段时间,慢慢的就好了。像治疗这种病用你说的苗方跟痛贴就...
答: 影响怀孕的原因有很多种的,如果检查都是正常的话,可能与身体的内分泌激素失调,或者是情绪等原因都有关系。
平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放松,不要太紧张,可以到医院测一下卵...
拟行胆肠吻合术者,术前3日口服卡那霉素、甲硝唑等,术前1 日晚行清洁灌肠。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肌内注射维生素K10 mg,每日2次...
答: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汗斑,也叫花斑癣,是属于真菌感染。治疗上抗真菌治疗就可以了
指导意见:
硝酸咪康唑乳膏就是俗称的达克宁,是属于抗真菌的药物...
答: 股癣(tinea cruris)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皮肤的真菌感染,实际是体癣在阴股部位的特殊型。
诊断要点:1.常发生于阴囊对侧的大腿皮肤,一侧或...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后跟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