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平滑肌瘤瘤是怎么样的一个肿瘤

> 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平滑肌瘤(leiomyoma of esophagus)是起源于食管平滑肌的良性肿瘤,发生部位多见于食管中段,其次为下段,颈段罕见。临床上大多数病变发生在壁间,其余可在腔内,外膜下及少数呈弥漫型,使食管肌层呈广泛瘤样增生。
食管平滑肌瘤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生于食管固有肌层,也可来自食管壁内的血管肌层和迷走的胚胎肌组织。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研究显示约74%平滑肌瘤起源于内环行肌,18%起源于黏膜下肌层,8%起源于外纵行肌。肿瘤呈膨胀性向腔内、外生长,97%肿瘤为壁内生长,2%向纵隔生长,1%肿瘤突入食管腔,带蒂如息肉。起源于内环行肌的平滑肌瘤多沿食管长径在肌肉内生长,因黏膜和黏膜下层阻力低而向腔内突出。起源于黏膜下肌层的平滑肌瘤则更易突入腔内,甚至呈息肉状。起源于外纵行肌的平滑肌瘤可向食管外生长,有时被误认为纵隔肿物。
食管平滑肌瘤发病部位国外文献报告以食管下段多见,中段次之,上段少见。国内报告以食管中段多见,下段次之,上段少见。肿瘤数目绝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多发的数目不定,二至十几个不等。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大小差别很大,有人报告最大直径28cm,最小直径1cm,但85%肿瘤直径<4cm。重量最小0.25g,文献报告最重者达5000g。 肿瘤大体形状不一,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者,约占全部病例的60%,不规则(生姜形)(图1)占10%,马蹄形占8%,其他不规则形如螺旋形、哑铃形、条索形、结节状或分叶状,或环绕食管(图2)。 肿瘤表面光滑,有完整纤维包膜,质地坚韧,易与食管黏膜分离。食管平滑肌瘤切面可见纵横交错的肌束,血管稀少,呈灰白色(图3),或带黄色,切面有时可见灶性出血、液化或钙化等。镜下可见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束,细胞呈长梭形,分化良好,胞浆丰富,嗜酸性,边界清楚。胞核呈梭形,无异型核分裂象(图4)。部分纤维呈黏液样或玻璃样变性,少数可见钙质沉积。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平滑肌瘤不同,食管平滑肌瘤恶变的很少,有报告恶变率约为0.24%~3.3%。
发病年龄多见于20~60岁,男性多于女性2~3倍。在婴幼儿中未见有报道,但任何年龄均可累及。由于大部分瘤体积较小,生长缓慢,一般病人的病史较长,平均超过1年。约半数病人无自觉症状,常因其他原因照胸片或胃肠道造影时发现。常见症状有吞咽困难,见于45%~56%的病例中,与食管癌不同的是进展缓慢或间歇发生,程度较轻。一般平滑肌瘤造成的食管梗阻并不严重, 约1/3病人主要是在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疼痛或有胀满感,大多数患者已有多年的病史。另有1/3病人有反酸、嗳气、食欲不振及其他非特异性消化道功能紊乱。少数病例的肿瘤可增大,甚至压迫气道而发生呼吸道症状。症状一般与肿瘤大小、部位及外形有一定关系。但是也有报告肿瘤已有6cm甚至15cm长的病例,并无症状;反之,1.5cm长的肿瘤却有吞咽困难。1972年和1980年,ullal和kaymakcalan各报道1例伴有肥大性骨关节病的食管平滑肌瘤的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后,肥大性骨关节病表现很快消退。flavell报道1例以反复呕血为主要症状的病人。
肿瘤可导致其表面黏膜溃疡坏死,可合并食管裂孔疝、食管憩室、甚至引起食管穿孔,也有肿瘤引起窒息猝死的报告。食管平滑肌瘤病人也可合并食管癌。上述并发症可掩盖平滑肌瘤的临床症状,造成漏诊。
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对本病诊断并无直接意义,主要用来与食管癌相鉴别。
1.x线诊断 (1)胸部x线平片:8%~18%报告可见肿瘤阴影,约1.8%的病例肌瘤影中可见钙化斑。肿瘤巨大者可被误诊为后纵隔肿瘤,国内报告60%可见软组织阴影。 (2)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x线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形态和生长方式。腔内充盈缺损是常见的x线表现,缺损多呈半月形且边界清晰。充盈缺损的上下端与正常食管交角随肿瘤凸入食管腔多少呈锐角或轻度钝角,其表面黏膜完整(图5),病变处黏膜皱襞消失呈“涂抹征”或仅余少数粗纹,食管腔可高度扩张,但钡剂通过顺利。病变旁食管柔软,蠕动正常。
钡剂抵达肿瘤上缘时通过缓慢,少量存留的钡剂勾画出肿瘤上下两极,表现为半圆形垂直于食管长轴的杯形征(图6)。
由于肿瘤撑开展平表面覆盖的黏膜,该处附着薄层钡剂,是为瀑布或涂抹征(图7)。
钡柱为瘤体的充盈缺损所分流,但食管近端不扩张,通过亦无障碍。较大的平滑肌瘤体,尤其近贲门部者,可使食管成扁平状而显得狭窄。但在另一角度,食管可以增宽,位于食管胃联合部的平滑肌瘤,可使管腔变形及成角(图8)。
随着瘤体的增大,x线可出现以下征象: ①外压征:肿瘤呈膨胀性均匀生长,有完整包膜,对食管产生一半圆形压迫,局部向腔内凸起,食管局部显示半圆形或弧形充盈缺损,即外压性切迹肿物。 ②锐角征、环形征及涂抹征:由于肿瘤凸起部与食管壁交界处形成一定角度,钡剂通过时先充盈上段瘤体,并与食管壁夹角形成一锐角。肿瘤越大,形成此角愈清楚,钡剂沿肿瘤两侧向下分流,构成肿瘤上下缘与两侧钡剂影浓,而肿瘤凸出部影淡,亦即涂抹征。 ③肿瘤呈膨胀性生长,x线显示食管壁局部纺锤样改变,将食管壁展平拉宽,食管腔相对狭窄,而钡剂通过顺利,梗阻不明显。 ④由于肿瘤一般不侵透黏膜,不形成溃疡,故黏膜较光滑完整。一般1cm以下壁内肿瘤不易被发现。 多数食管平滑肌瘤经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钡餐检查的另一个目的是发现其他合并症,如食管憩室及食管裂孔疝。据报道,并有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较高。 但以下情况容易误诊:①瘤体较小,尤其是小于1cm者;②食管造影显示食管黏膜充盈缺损;③食管黏膜无破坏的食管癌;④合并食管或贲门疾患掩盖了平滑肌瘤的影像特征。临床上凡遇以上不典型食管平滑肌瘤的x线影像患者,应进一步行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2.内镜诊断 食管镜检查也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数目。纤维光学内镜可见凸入腔内的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肿物,表面黏膜光滑完整,色泽正常,在吞咽动作时可见肿物有轻微的上下移动。肿物周围的食管柔软,运动正常。肿瘤大时食管腔呈偏心性狭窄,但管壁不僵硬,内镜仍可通过无阻力。因为平滑肌瘤质地坚硬,疑为平滑肌瘤时,不应该取活检,以免引起局部黏膜下组织炎症或感染,还可发生肿瘤与肿物组织粘连,使肿瘤摘除术剥离黏膜时导致黏膜破损,增加并发症的机会。除非伴有局部黏膜糜烂、炎症而难确诊外,一般不主张在瘤体表面正常黏膜上活检。 3.ct或mri检查 本病经x线食管造影及食管镜检查多可明确诊断,但有少数病例,尤其是胸中段食管平滑肌瘤易与主动脉瘤、血管压迹或畸形混淆。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及明确病变性质。应以ct检查可通过测定衰变系数证实其组织类型,显示肿瘤与主动脉的关系,明确肿瘤的大小和范围,有助于鉴别平滑肌瘤与以黏膜下生长为主的食管癌,还可显示肿瘤与主动脉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动脉造影。ct扫描、磁共振影像检查(图9,10)。
4.食管镜内超声探测 超声内镜检查特征有边界明确的均质低回声或弱回声,偶呈无回声病变,少数患者有不均质回声和不规则的边缘。表面为超声扫描正常表现的黏膜。其通常发生在中层,偶也可在第2层见到。少数患者有固有肌层增厚。平滑肌瘤可压迫,但不侵犯到周围组织(图11)。伴有不均质回声,边缘不清晰或不规则的黏膜下肿瘤多考虑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可发现壁间异常及附近淋巴结的影像。有助于鉴别食管恶性肿瘤、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黏膜下肿瘤和后纵隔肿瘤。
临床症状是发现本病的线索,不能以此确诊,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主要依据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内镜检查。临床体征及其他检查对诊断无帮助。
1.食管恶性肿瘤 多发性平滑肌瘤或不规则形的肿块环抱食管,致管腔凹凸不平,黏膜显示不清而与食管癌难以鉴别。食管癌可见管壁僵硬,充盈缺损不规则、黏膜破坏及龛影等黏膜肿瘤的特征。有的腔内型食管癌或癌肉瘤可以与平滑肌瘤相似,但仔细观察可见黏膜不整,而且腔外无软组织块影。 2.纵隔肿瘤 x线造影检查可见纵隔肿瘤引起的是外压性改变,管壁处充盈缺损较浅,切线位肿物与管壁间的钡影成钝角,食管两壁常同时向一侧偏移。气管分叉下淋巴结肿大常压迫食管中段前壁,引起处压性改变, 3.其他疾病 有时结核性淋巴结炎可侵入部分食管壁产生与平滑肌瘤相似的改变。位于食管下段的肿瘤须与左心房压迹相区别。
虽然平滑肌瘤无症状并且生长缓慢,但以后可以发生症状,故除极小的肿瘤直径在1~2cm以下者、无任何症状、或病人又老弱、心肺功能低下等身体条件不适手术者外,一经诊断均宜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罕见。手术方法与难易程度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形状、黏膜固定、胃的累及程度及少数病例中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而定。手术主要为黏膜外肿瘤摘除术。 切口根据肿瘤部位而定。如息肉状平滑肌瘤蒂部在颈部,可经颈部切口摘除;上胸段平滑肌瘤应用右侧后外或前外开胸切口;中、下段病变应视病变所在的壁而决定右或左侧开胸切口。切开食管肌层后,由于肿瘤有包膜,故剥离很容易,但是应小心避免破损食管黏膜,尤其在剥离陷入肌瘤的结节与结节相邻部形成的“沟”或“谷”底的黏膜褶时。肿瘤摘除后应仔细检查有无黏膜破损,可通过经胃管注气后将食管浸泡在水中检测。如有破损应妥善修补,若肌肉缺损面在3~4cm以下者,可用附近纵隔胸膜缝合加固,超过此范围者可根据情况用大网膜、带蒂膈肌瓣移植或胃壁等方法加固。当肿瘤体积大,挤压相邻的纵隔脏器及胸膜腔时,剥除有困难,或包绕食管全周(通常发生于食管贲门交界部),且有表浅溃疡时,或者下段巨大平滑肌瘤向下延伸超过贲门入胃时,或在剥除术中黏膜破损过多,无法满意修复时,或合并食管癌时,均可行食管部分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术。摘除术比较安全,手术死亡率1%~2%。术后尚未见复发的报道,切除术死亡率2.6%~10%。 对诊断明确的食管平滑肌瘤,也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据认为良性平滑肌瘤大小在5cm×5cm×5cm左右者均可经电视胸腔镜摘除。术中辅以电视食管镜监测黏膜有无破损,同时通过内镜充气协助胸内解剖游离平滑肌瘤。术后病人恢复快。
食管平滑肌瘤摘除后效果良好一般并发症很少,术后随访无复发报道。有大组病例的报道平滑肌瘤摘除术的死亡率在1%以下,行食管部分切除者在2.6%~10%。若有术中黏膜破损未发觉或修复不妥者,术后可发生食管胸膜瘘瘘口不大者可保守治疗,瘘口大者需再次开胸手术修补。摘除术后,由于食管壁受到损伤及食管周围瘢痕挛缩,后期可发生食管瘢痕狭窄或食管憩室。影响进食的食管狭窄可予扩张治疗。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吴桂珠大夫本人发表
请问平滑肌瘤是什么性质的瘤_子宫肌瘤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平滑肌瘤是子宫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病理诊断名称。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吴桂珠大夫的信息
普通妇科:妇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治
妇科肿瘤:宫颈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
盆底疾病...
吴桂珠,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擅长妇科肿瘤(宫颈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的诊治、女性...
妇产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
红房子医院
宫颈疾病诊疗中心
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微创中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复兴医院
宫腔镜诊治中心
副主任医师
红房子医院
宫颈疾病诊疗中心
郑大一附院
苏大附二院
北京复兴医院
宫腔镜诊治中心
北京复兴医院
宫腔镜诊治中心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皮肤平滑肌瘤症状表现是什么
本文导读:触痛与良性肿瘤有关吗,良性肿瘤的症状是什么呢,触痛是良性肿瘤的症状吗,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  平滑肌瘤表现及一混淆的:皮肤平滑肌瘤(leiomyoma
cutis)是由皮肤中立毛肌、肉膜或血管壁平滑肌组成的一种良性瘤。皮肤平滑肌很少,主要见于毛囊附近的立毛肌,皮下深层血管周围的肌纤维,阴囊和阴唇内的平滑肌束等,故平滑肌瘤好发颈面、四肢侧面及会等。
  皮肤平滑肌瘤诊断: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有3种类型:
  1、毛发平滑肌瘤 (piloleiomyomas)
  较多见,可多发或单发。好发于面颈部、背和四肢伸侧,为硬固结节,高出皮面,大小不一,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肿物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被推动。表面皮肤呈红棕色、褐色或蓝色。多发者,皮损不对称,常成簇出现,可融合成片,也可散在分布,皮损直径为0.1~0.6cm。单发者,结节较大,直径可达2cm。有触痛。在寒冷和压迫时可有自发性疼痛,疼痛时肿瘤隆起。成群的结节有时可融合成斑块。大多数病变对触觉敏感,可有自发性疼痛症状。无自觉症状。
  2、肉膜状平滑肌瘤(dartoic leiomyoma)
  肉膜状平滑肌瘤亦称生殖器平滑肌瘤(genital
leiomyomas)源自乳头或生殖器平滑肌。发生于乳头或阴囊、大阴唇。病变呈单发性结节,界限清楚,直径约0.5~1cm,表面可为正常肤色,或呈红色或淡蓝色,可长至数厘米,早期无自觉症状,日久可有阵发性疼痛。
  3、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
  血管平滑肌瘤较多见,常发生于成年妇女(平均47岁)。源自血管平滑肌,皮损通常为单发性结节,呈球形,可推动,直径为0.5~10cm,皮色呈蓝紫色,常有阵发性刺痛或压痛,持续2~3min,可因寒冷、运动、压迫、情绪激动或疲劳而诱发。疼痛程度随时间而逐渐加重。病程缓慢,不能自行消退。常见于下肢,尤其是小腿屈侧及足部。通常位于皮下组织内,也可涉及到真皮。
  临床上出现单个或群集的痛性丘疹或结节,且在寒冷刺激下皮损表面出现皱缩时,应考虑为该病。
  皮肤平滑肌瘤易混淆疾病:
  1、小汗腺囊 小而柔软,分布均匀,无疼痛。而生殖器平滑肌瘤遇冷或触摸时则收缩;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有疼痛感,多发性或单发性皮肤平滑肌瘤疼痛明显。
  2、皮肤纤维瘤 主要为胶原纤维增殖,镜下见细胞细长、浅伊红染;胞核椭圆,两端较尖。Van
Gieson染色时胶原纤维呈红色,Masson染色时胶原纤维呈绿色。
  3、鞘瘤
发生于神经干,多位于四肢屈侧,可左右推动,而不能上下移动。病理可见瘤细胞更细长,波浪形。胞浆染浅伊红色。胞核细长,呈栅栏状排列。
  4、高分化平滑肌肉瘤 瘤细胞轻度不典型性,每30个高倍镜视野下找到1个或几个核分裂象。
  手术切除为皮肤平滑肌瘤的主要方法。单个肿瘤应完整切除,否则易复发。多发性肿瘤必要时手术切除并植皮。对于多发性损害不便手术时,为缓解疼痛,可服用硝苯地平10mg,3次/d,另可试用肾上腺能阻滞剂酚苄明。其他如冷冻、透热疗法也可应用。
(责任编辑:实习张义文)
肿瘤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所在位置: >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
更新时间: 19:28:54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大部分人对胃肠间质瘤是是什么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它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间质瘤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应该涵盖了以前所谓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但作为间叶组织发生的肿瘤,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的概念并未被排除,只不过在目前的临床病理诊断中,这类肿瘤只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少部分。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情况。
  大体标本上,胃部小的病灶表现为粘膜下、胃壁内和浆膜小结节;部分表现为胃溃疡。稍大的肿瘤可突出于胃腔内,20-30%出现胃溃疡,胃粘膜多完整;位于浆膜外的大肿块直接浸润胰腺或肝脏。切面质地从稍硬到柔软,伴出血时病变中心呈褐色。大肿块伴有出血性坏死和囊性改变,外周有一薄边;恶性gist常呈囊性肿块[6]。
  尽管消化道间叶肿瘤少见,但种类繁多,形态复杂,以前由于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上皮样肿瘤被误认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962年stout报道了一组“胃的奇异型平滑肌瘤”,首先对胃的平滑肌瘤提出了疑问;1969年who将其归为上皮样平滑肌瘤。
由于免疫组化、电镜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1983年mazur和clark[3]通过对以往的消化道间叶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这组肿瘤既无平滑肌分化又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于是首先将其命名为“胃肠间质瘤”。在以前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中的大多数是胃肠间质瘤。
在消化道间叶肿瘤中,胃肠间质瘤多于平滑肌瘤,后者又多于雪旺细胞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过去由于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相关的内容有所了解,了解这些常识,第一可以帮助患者明白它是什么,不至于引起心理上的惊慌,第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治疗。
  提到大蒜,大家首先会想到“蒜你狠”,但是...
  要想尽早的发现疾病的病情,并及时的进行确...
  在生活中胃癌的危害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我...
  胃癌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是人类的一大...
大家爱看 |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4] [编号经营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管平滑肌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