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指南 2010修订版 哪里可以买到?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导读: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表1我国四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在11. 编后语12. 致谢 附件:分级推荐 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各次调查的总人数、年龄、诊断标准及患病粗率,见表 1。虽然各次调查的规模、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表1
我国四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 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 血压正常高值水平人群占总成年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长,尤其是中青年,已经从1991年的29%增加到2002年的34%,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估计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1.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通常,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可能与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以及北方人群盐摄入量较高有关;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3.1.
高钠、低钾膳食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 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1.3.2.
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1.3.3.
饮酒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 。1.3.4.
精神紧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1.3.5.
其它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除了高血压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要点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按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推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治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两次较大规模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抽样调查(表 2)以及15组人群年期间三次调查的变化,见表 3。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进步,但仍分别低于50%,40%和10%。农村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低于较发达地区。表 2我国两次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 表 3
我国15组人群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变化(年) 2.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2.1.
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全球61个人群(约100万人,40-89岁)为基础的前瞻性观察研究荟萃分析中,平均随访12年,诊室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血压从115/75 mmHg到185/115 mmHg,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在包括中国13个人群的亚太队列研究(APCSC)中,诊室血压水平也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密切相关;而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每升高10mmHg收缩压,亚洲人群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只分别增加24%与21%。长期随访发现,随着诊室血压升高,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在重度高血压,ESRD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11倍以上,即使血压在正常高值水平也达1.9倍。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这些研究还发现,不仅血压的平均值很重要,血压的昼夜节律以及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期间的血压变异也可独立于血压平均值预测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不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目前,冠心病事件迅速增加,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2.2.
各种血压参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血压参数是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AP)和脉压(PP)。采用常用的柯氏音/袖带法测量血压,可直接测量一个心动周期中的最高压力SBP与最低压力DBP,根据SBP与DBP,可进一步计算出MAP与PP。因此,长期以来,直接测量的SBP与DBP是主要的评估血压的参数。但由于MAP及PP分别与外周血管阻力及大动脉弹性功能密切相关,可能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因此,近来引起重视。总体而言,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SBP或DBP优于MAP或PP;用SBP与DBP 联合或MAP与PP联合优于任一单项参数;SBP与DBP联合又优于MAP与PP联合。对冠心病事件而言,在年轻人群,DBP的预测价值高于SBP;而在50岁以上人群,SBP的预测价值开始超越DBP;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收缩压进一步升高,而舒张压则呈下降趋势,因而,脉搏压升高,并成为最强的冠心病事件预测因子。2.3.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关系的特点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人群监测数据还显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5倍。在临床治疗试验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比值,在我国高血压人群约5~8: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约1:1。近年来,尽管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发病率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这提示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对于制订更有效的减少我国人群心血管风险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3.
诊断性评估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⑴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⑵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⑶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作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3.1.
病史应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以下内容:(1)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或肾脏病的家族史;(2)病程:患高血压的时间,血压最高水平,是否接受过降压治疗及其疗效与副作用;(3)症状及既往史:目前及既往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性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等症状及治疗情况;(4)有无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史,提示肾实质性高血压;有无肌无力、发作性软瘫等低血钾表现,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无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提示嗜铬细胞瘤。(5)生活方式:膳食脂肪、盐、酒摄入量,吸烟支数,体力活动量以及体重变化等情况。(6)药物引起高血压:是否服包含总结汇报、表格模板、计划方案、出国留学、经管营销、自然科学、初中教育、农林牧渔、高中教育、IT计算机、医药卫生、求职职场、外语学习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内容。本文共14页
相关内容搜索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全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8页免费49页免费81页1下载券46页免费51页免费48页免费48页免费26页免费3页免费4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2页1下载券43页1下载券49页免费78页1下载券81页1下载券
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全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4-第5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4-5
表6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mmol;糖异常(6.1-6.9mmol/L)?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3.3mmol/L(130mg;&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 ?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3.3mmol/L(130mg/dL)或
HDL-C&1.0mmol/L(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 ?高同型半胱氨酸 &10?mol/L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 超声心动图LVMI: 男?125, 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 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 选择使用)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
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男性115-133?mol/L(1.3-1.5mg/dL), 女性107-124?mol/L(1.2-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30mg/g(3.5mg/mmol)2?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 血肌酐:男性?133?mol/L(1.5mg/dL)
女性?124?mol/L(1.4mg/dL) 蛋白尿(?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 视乳头水肿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餐后血糖:≥11.1mmol/L( 200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5.
高血压的治疗 5.1.
治疗目标:目前,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与保障体系尚未建成,而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又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指南设定标准、基本两个治疗目标。标准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南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那些每日1次使用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控制其他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基本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的任何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短效药物每日2-3次使用,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尽可能控制其它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 ?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其它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并适当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危险因素越多,其程度越严重,若还兼有临床情况,则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就越高,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也应越大。心血管危险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在很大范围内呈连续性,即便在低于140/90 mmHg的所谓正常血压范围内也没有明显的最低危险阈值。因此,应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最近,对既往的抗高血压临床试验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在高危患者中,虽然经过降压、调脂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患者的心血管“残余危险”仍然很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进行更早期的有效干预,即对低、中危患者进行更积极治疗,并对检出的各种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进行有效治疗,以预防或延缓此类患者的疾病发展进入高危阶段。对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范围的人群,降压治疗可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发生,但降压治疗是否能够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尚需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 要点7
治疗目标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 降压目标: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 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舒张压低于60mm 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5.2.
治疗策略5.2.1.
按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分层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作出治疗决策。很高危病人: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高危病人: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中危病人:先对患者的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进行为期数周的观察,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低危病人:对患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反复测量血压,尽可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评估及监测程序见图 1.注明: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值收缩压&130 mm Hg或舒张压&80 mm Hg,或家庭自测血压平均值收缩压&135 mm Hg或舒张压&85 mm Hg。 5.3.
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在本指南中,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要点8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压),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血压、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
控制体重;― 不吸烟;5.3.1. 减少钠盐摄入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主要措施包括:? 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建议使用可定量的盐勺; ? 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用量;? 少食或不食含钠盐量较高的各类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肠以及各类炒货; ?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肾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5.3.2.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身高(米)2]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2,在24-27.9 kg/m2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体重;BMI?28 kg/m2 为肥胖,应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男/女),同样提示需控制体重,如腰围?95/90cm(男/女),也应减重[5]。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在饮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及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1 kg为宜。对于非药物措施减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控制体重。 5.3.3. 不吸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不仅戒断困难,复发率也很高。因此,医生应强烈建议并督促高血压患者戒烟,并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4等内容。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 任委员: 刘力生 副...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 任委员: 刘力生 副...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 任委员: 刘力生 副...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 任委员: 刘力生 副...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 年) (2005 年修订版 全文) 前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在多次广泛征求各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我国 20 余位心血管、肾脏...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word 文档) (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第三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全文) (2010 年修订版 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第三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 任委员: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郭兆安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2010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
全网发布: 23:11
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指南》不仅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等专业人员,对患者及关注健康的公众也有指导意义。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团体及新闻媒体等积极宣传、推广和贯彻新《指南》,为全面推动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事业,遏制心脑血管病的增长态势而共同努力!
&&&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 &&&&&&&&&&&&&&&&&&&&&&& &
发表于: 17:15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郭兆安大夫的信息
郭兆安大夫电话咨询
郭兆安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近期通话:
病人脑血栓右侧
患者女性,64
与2012年发
怀疑自己得了慢
一直在当地用药
狼疮肾衰,目前
腰腿易酸。早泻
肝肾囊肿增多增
肌酐694,血
我是给我爸爸看
网上咨询郭兆安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郭兆安大夫提问
郭兆安的咨询范围:
肾小球疾病(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尿路感染,多囊肾,肾结石及各种中医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防治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