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预兆怎样预防糖尿病才可以延缓

预防糖尿病如何吃水果_新浪健康_新浪网
预防糖尿病如何吃水果
  ●原只水果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助降低餐后血糖
  ●香蕉葡萄有助健康人预防糖尿病,但糖友却不宜多吃
  日前,《英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报道。在这项研究中,美国研究者发现,蓝莓、西梅、苹果和雪梨等水果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下降有关,但换算为等量的果汁后,却增加了风险。专家分析,这种差异与原只水果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关。
  但是,香蕉、葡萄等水果,在研究中被发现可助健康人降低糖尿病风险,另一边却又不适宜糖尿病患者。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对于糖代谢正常人群,水果中的植物化合物对糖尿病的预防起了主要作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更大,建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可用青瓜、西红柿来代替水果,并最好到营养科看看,由营养科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食谱。
  文/记者伍仞 通讯员陈建伟、魏星
  医学指导/广州市武警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定宇、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罗宏斌
  研究:每周三份原只水果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该项研究共对187382名参与者进行了18~24年的跟踪随访。在纳入研究前,这些参与者都没有重大慢性病,随访期间共有12198人最终患上糖尿病。研究者综合其他因素后发现,以“1”表示一般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值,无论吃的是哪种水果,每周吃三份水果,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0.98。按不同类型的水果分类,有部分水果和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下降有关,分别为:蓝莓0.74、葡萄和葡萄干0.88、西梅0.89、苹果和雪梨0.93、香蕉0.95、西柚0.95、李子桃子和杏子0.97、橙子0.99。
  不过,以上都有一个前提――这些水果是原只吃的。因为把水果换成等量果汁后,2型糖尿病的综合风险比为1.08。
  分析:原只水果富含膳食纤维
  看过该研究的报道后,广州市武警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分析,原只水果中的膳食纤维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的一个原因。水果中的纤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香蕉、桃、西瓜等水果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另一种是苹果、雪梨、橙等水果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前一种要做水果汁时往往不用榨,只需要搅拌即可,做成果汁时果肉中的纤维会断裂、被破坏;而后一种做成水果汁通常需要靠榨,并且榨汁后会剩下果肉“渣”,人们在喝果汁时一般是不吃“渣”的,纤维素的摄入就更少了。
  膳食纤维的好处在于,能增加人的饱腹感、延缓胃排空,无形中使人胃口变小、避免过食。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胃肠道内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织在一起,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以降低餐后血糖。纤维素对人体的作用首先在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从而降低血糖、血脂。除此以外,纤维吸附在胃肠道壁上,也能从物理上相对隔绝食物,减少或延缓糖和脂肪酸的吸收。因此,有研究显示,同样的营养成分,以固体和液体的形式摄入,摄入固体后除了饱腹感更强以外,血糖、血脂升高的幅度较液体小。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罗宏斌认为,水果汁比原只水果更快被人体消化吸收,使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血糖反复升高,会造成胰岛细胞损伤,如此一来便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自己动口去咀嚼、消化纤维会动用更多能量,也更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建议:血糖控制不好 可用青瓜西红柿代替水果
  细心的读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会发现,研究中所发现的能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几种水果中,包括香蕉、葡萄这些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为何同一种水果,健康人吃了能降低糖尿病风险,但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人来说,却不宜多吃呢?
  “要注意的是,相关水果使糖代谢正常人群糖尿病风险降低的作用机制,和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两种不同人群上可能有不同作用。”曾晶表示。
  正常人群,均衡饮食、适当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健康,而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主食、根茎类食物(玉米、土豆等)和水果。“我还能不能吃水果、能吃什么水果”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关注的问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定宇介绍,能否吃水果首先要看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高到十几二十,就应该避免吃水果了。”另外,水果应该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有利于血糖稳定,不适合在饭后马上吃。他表示,杨桃、番石榴属于含糖较低的水果,橙子、雪梨、桃子等属中等,西瓜、苹果、香蕉的糖含量较高,至于榴莲、葡萄、龙眼、荔枝等,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宜吃了。
  曾晶则介绍,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就可能要用青瓜、西红柿、柚子等来代替。另外,同一种水果之间也有不同。比如西红柿应选择大西红柿,而非圣女果,因为后者容易使血糖升高;而苹果中,青苹果就比蛇果好,因为苹果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合成淀粉,熟的苹果吃起来就更“粉”,也易升血糖。
  曾晶提醒,糖尿病讲究综合治疗,饮食治疗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到营养科向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日常活动量、食物喜好等个体情况,给出一个总的建议摄入量,而且因为营养科医生更清楚每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还可以分析每天每类食物应该吃什么、吃多少,制定个性化的糖尿病食谱。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查看: 3954|回复: 0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设计《糖尿病的预防保健》教案
《糖尿病的预防保健》教案
教学目的:
1、纠正体内代谢异常,消除症状,使血糖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
2、保证儿童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具有良好的劳动能力。
3、使成年患者有较好的体力,与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
& && &4、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 & 5、对肥胖型患者要减轻其体重。
教学重、难点:
1、& && &&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
2、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
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上海居民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并已成为威胁上海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慢性病发病的原因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这些慢性病的最有效的途径。
  为了帮助居民预防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三种最主要的慢性病,和提高居民患病后的自我保健能力,我们编写了这本《居民慢性病预防保健手册》。希望居民能认真阅读,主动了解和掌握这些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一、糖尿病及其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体内糖、脂肪
蛋白质、水和盐代谢紊乱的全身慢性疾病。如果长期不能把血糖在
常水平,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冠心病、中风和肾功能衰竭等并
糖尿病主要分:胰岛素依赖型,好发于年青人非胰岛素依赖性,好发于中老年人。
二、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与下列情况有关: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肥胖的人
& &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
三、如何发现糖尿病
& &经检查发现空腹和餐后血糖和尿糖升高
& &多饮——经常感到口渴,饮水多
& &多尿——排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
& &多食——经常感到饥饿,食欲明显增加
& &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 &眼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也可能引起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 &四肢——上下肢尤其是下肢出现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甚至出现麻木感,夜间或寒冷季节加重
& &皮肤——面色红润,皮下出血或淤血,甚至发现浅表溃疡,多见于足部
& &其他——慢性腹泻或便秘、阳萎、阴道炎;少数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四、患了糖尿病怎么办
& & 严格控制每天的进食量,尤其是食物摄入的总热量要控制在生理需求的正常范转之内。成年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30千卡左右热量,休息日可适当减少,工作日可以适当增加。
& &三餐的热量可以按1:1:1的比例分配
&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 &少吃零食
& &注意休息和适当的锻炼结合
& &保持愉快的心情!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预防糖尿病有什么方法?_糖尿病科_中国健康网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预防糖尿病有什么方法?
  预防糖尿病有什么方法?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据悉,得了糖尿病的人群比血糖正常的人还要早10年逝世!如此惊人的一个数字在提醒我们,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人群比血糖正常者早逝十年
  我国一项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长达23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人群比血糖正常者早逝10年。23年间,随访对象中半数糖尿病患者已经死亡,其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而血糖正常者中仅有1/5离世。
  专家指出,矫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吸烟等因素影响后,糖尿病人群死亡率仍然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倍。
  如何预防糖尿病?
  1、减轻体重。各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明确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因此,只要能减轻体重,就能获益。成年以后主要胖的是腰腹,有的人虽然体质指数正常,但是腰腹脂肪多。通过合理运动,首先减少的是腰腹肥肉。而单纯节食、不运动未必减脂肪,还可能会丢肌肉。人的肌肉少了,血糖可能更不稳定。
  2、每天走路30分钟。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分摊到5~6天进行,即每天30分钟左右。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较小。
  3、适量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喝咖啡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咖啡有利尿的作用,还能提神,帮助身体燃烧一部分热量,对促进代谢有好处。但喝咖啡要适量,一天不能超过3杯,否则有脱钙的风险,会引发。另外,早起喝比较好,可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且一上午比较清醒。
  4、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研究证明,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残余的代谢废物,做好肠道清理工作。另外,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好处还表现在对肠道自身激素的调节上,对脂类代谢、糖类代谢都有益处。
  5、经常深呼吸。研究表明,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深呼吸有减轻压力的作用。除了深呼吸,精神紧张的时候做做瑜伽,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减轻胰岛素抵抗。很多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早上肯定血糖高,这就是交感神经紊乱的后果。
  6、保证充足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睡得太多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不同年龄对睡眠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青春期之前小儿睡眠须超过10小时,年轻人8小时,中年人至少6小时。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如果自我调整不过来,就该吃药。现在新的安眠药副作用不大,可以间断服用,千万不要硬撑着。
  7、不要独居。国外研究表明,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正常的家庭生活对生理和健康都是有利的,独居的人如果自我约束力差,容易作息不规律,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的几率高。不过,自我约束能力强、健康素养高的人没事。
  8、45岁以后关注血糖。专家说,45岁以上是糖尿病高发人群,特别是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压高的人,应多关注血糖。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一是糖尿病教育。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即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减少无知的代价,增加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方法;糖尿病教育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糖尿病教育有助于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是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第一是总热量控制,主食、副食、食用油都要控制,热量不能过多,同时,要合理配餐,就是不要吃太多的动物性食品,要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高纤维饮食和清单饮食。不碰烟酒,特别是烟,它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害。
  三是运动治疗。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一般来说,运动后合适的心率是170减年龄,比如60岁的人,170减年龄就是110次。运动治疗的原则要注意个体化、安全,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
  四是血糖监测。通过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变化,有利于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和管理。血糖监测一般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3点血糖。此外,还应定期(一般三个月左右)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眼底变化等。
  第五才是药物疗法。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采用阶梯方式治疗,即先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如病人已认真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2~3月,血糖水平仍未达标,则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并视病情需要进一步联合口服降糖药,或口服降血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
更多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糖尿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