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播问题

每日在线答疑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乙肝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乙肝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中医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社区医院&&&
乙肝主要是通过 血液 精液阴道分泌物在被传染人皮肤或者黏膜有创面的情况下传染。当然性生活有可能传染。另外母婴或父婴传染可能啊。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在产生抗体以前最好带上避孕套。接吻一般不会被传染。但是如果双方有口腔溃疡,接吻或进餐,共用洗漱用具就有可能传染。所以家庭成员不要共用牙膏牙刷。日常生活一般是不会传染的.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利用中医优势出发,治疗儿童癫痫、女性癫痫、成年人癫痫。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军海医院&&&癫痫
1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血液制品,一次性针头、江湖游医多功能拔牙器械、针炙等;患者伤口、口腔溃疡患者食用过的食物等)2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如: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传染等。)3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如:乙肝病毒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可引起婴儿感染等)。
&&&肝病科_肝炎科
擅长:擅长采取中西医结合双重诊治疗法治疗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丙肝)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上海新科医院&&&肝病科_肝炎科
乙肝主要是通过 血液 精液阴道分泌物在被传染人皮肤或者黏膜有创面的情况下传染。当然性生活有可能传染。另外母婴或父婴传染可能啊。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在产生抗体以前最好带上避孕套。接吻一般不会被传染。但是如果双方有口腔溃疡,接吻或进餐,共用洗漱用具就有可能传染。所以家庭成员不要共用牙膏牙刷。日常生活一般是不会传染的
擅长:擅长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硬化、肝腹水、肝癌、酒精肝、药物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等疑难肝病的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学研究院&&&肝病科
您好,乙肝主要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昆虫叮咬传播。另外,乙肝病毒只是没有特效药,没有任何的权威机构诊断乙肝病毒是绝症,只是这个疾病是世界的三大顽固疾病,不是一般医院能治疗好的,只要患者树立信心,找到专业医院,正确的治疗方法,科学的治疗系统,乙肝病毒也是可以治愈的!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_产科
上海市东方医院&&&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院&&&内科_感染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乙肝病毒是怎么传播的,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学医的朋友自然会知道乙肝是血液传播为主,不会介怀跟乙肝病人生活接触;但是社会中很多非医学专业的普通群众,一直都不是非常清楚乙肝是血液传播疾病,即使知道了,也很介意与乙肝朋友接触,这是很让人遗憾的事情。所以,本词条与此有必要再次澄清:乙肝是血液传播疾病,日常生活接触(握手、拥抱等)是不会发生传播的。但有时候事情又远没有这么简单,且慢慢往下看。
是一个人一个人传播的,人群中一般都是散在感染。乙肝病毒不会像那样暴发性流行,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隐蔽的传播机制,这样逐个散在发生的方式,在中国也累积了1.2亿的感染者。要注意,这里所谓的“感染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不一定是,实际上,感染者80%成为携带者(剩下20%痊愈),携带者中又有80%终将痊愈,只有20%的携带者发展为肝炎。这些数字并不十分确切,只是一个大概。
感染乙肝的自然历程
有传染性、能把传播给他人的感染者,称之为“传染源”。比如“”传染性强,“”传染性弱。
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血液内水平的高低。“”的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血液内病毒水平比较高,是最活跃的传染源;隐藏在人群中尚未检查出来的“”携带者,有潜在的最高传染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是传染源。“”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内有病毒,但复制水平非常低,血清中检查不到乙肝病毒,这样的携带者传染性就比较低。
传染性的大小与血清高低无关,具有传染性的是病毒,并不是转氨酶。理解这句话非常重要。很多人认为自己转氨酶升高了,就开始在家里另开饭碗,担心传染给家人,这实在是让人惋惜的错误。即使病毒含量很高(大三阳),一起共用碗筷吃饭也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乙肝病毒不是消化道传播疾病,是血液传播疾病。但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总有那么些人找不到传染途径的证据,就怀疑是不是一起共用碗筷惹的祸?是的,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比如感染者的口腔黏膜破了,有血,血粘在筷子上,其他免疫力低或者是小孩子用了感染者的筷子(前提是筷子的病毒还在,没有经过消毒),刚好这个小孩子的口腔黏膜或胃肠道黏膜也有破裂出血,理论上这种情况是可以传播乙肝病毒的,但是这种可能性应该是非常低的。
传染源传播潜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他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及其与他人接触的密切程度。
与携带者的日常接触并不能传染,传染需要一定的途径,主要是、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是血源性病毒,不同传播途径都必需以血液作为载体。
我国近年输血管理很严格,输血传播已经十分罕见;当前较常见的是“微量血液接种”,如纹身、纹眉、刮脸、吸毒等,因感染隐匿而不自知。试想一位穿街走巷的剃头师傅的刮须刀被污染了,会传播给多少人?如果发廊美容店的一枚纹眉针被污染了,会使多少位女士被感染?至于污染了土郎中的针灸针,甚至可以引起小的流行!
母婴传播曾经是最重要的途径,由于的普遍接种,这一途径很大程度已被阻断。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主要因接触被患者血液污染的物体,如“大三阳”的携带者因皮肤擦伤和疮损,释放大量乙肝病毒污染环境表面,可长期在体外生存,再由易感者破损的皮肤感染。
性生活中因黏膜损伤而感染。在欧美性接触是成人传播的最重要途径;在我国乙型肝炎还不能算作一种性病。即使性传播感染了乙肝病毒,绝大多数被感染者都能够自动清除病毒,获得抗体,痊愈。只有极小部分免疫力非常低下的被感染者才有可能发生肝炎,或者携带。
由于社会经济情况的改变,按当前发生传播的数量,下表是粗略的排行榜。“大三阳”的携带者虽然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以血液为载体)才能传播,一般性的人际接触是不会感染的。
乙肝传播途径
“大三阳”的携带者虽然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以血液为载体)才能传播,一般性的人际接触是不会感染的。但如果你是正常成年人(只要不是免疫特别低下的人),如果注射了乙肝疫苗,就更加无需担心。即使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纵然被感染了(这种可能性真的是非常低),你本身的免疫力也绝对有能力清楚病毒,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清除病毒。
那有人会有疑问了,既然乙肝传播不是那么简单,那为什么中国有1亿的感染者呢?
答:因为那是婴幼儿还未开始注射乙肝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做出生免疫的时候做的统计学数字,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婴幼儿期被感染。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的防治工作做好了,乙肝感染数目一定会迅速下降。
我国当前输血管理很严格,乙肝病毒通过输血传播已很罕见;而微量血液接种的过程十分隐匿,也十分广泛。
隐匿的微量血液传播常不自知,如共用剃刀、剃须刀、牙刷等。美容操作(文身、耳垂穿孔、修剪指甲和理发店刮胡子等)传播可能比较普遍,理发店刮胡子发生感染尤其重要。试想一位穿街走巷的剃头师傅的刮须刀被污染了,会传播给多少人?如果发廊美容店的一枚纹眉针被污染了,会使多少位女士被感染?至于污染了土郎中的针灸针,甚至可以引起小的流行!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包括、、口腔溃疡或糜烂),可能暴露于血液或含血的体液。
有乙肝病毒传染性的家庭成员有皮肤破损时可能沾染一些家具,洗衣机洗涤妇女内裤(尤其是期)易被污染。
幼儿园的玩具传递频繁,幼儿常磕磕碰碰而受微小外伤,从而经玩具传进和传出。公共场所的公用设施也可受微量传染性血液的污染。
经人与人传染,传播机制需逐一实现,在人群中一般以散发性出现。我国有众多的乙肝病毒传染源,数以亿计的感染者都是这样逐个散在发生的。 社会忽视了隐匿的血液传播,却误认为是经餐饮传播的,你看错误有多大!
乙肝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出自A+医学百科 “乙肝病毒是怎么传播的?”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乙肝病毒是怎么传播的?”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关于乙肝病毒常见的10个谣言(zz)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43916人加入此小组
  1,“世界卫生组织说乙肝只有三个传染途径”   【事实】原话是说有三个“主要”传染途径,同时WHO也承认有35%的感染病 例传染源传染途径未明,即不能用parenteral、sexual和perinatal解释。   2a,“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疾病,因此不通过消化道传染”   2b,“共餐不会传播乙肝”   2c,“乙肝只通过血液传染”   【事实】一起吃饭一般情况下不会传染乙肝。这样说主要是要区分乙肝和甲 肝的传染途径。甲肝是消化道传染疾病,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传染,也就是说,被 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完好没有破损的消化道仍可引起传染。乙肝就不 一样,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完好没有破损的消化道是不会引起传染的, 所以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疾病。   不过,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有粘膜破损的消化道是会引起传染的。   而且要是携带者和易感者都有口腔溃疡的话,被血液污染的唾液进入破损的 口腔消化道粘膜更会引起传染,这种可能性不低,因为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普遍 不佳,74%的中国人都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疾病或口腔溃疡(《人民日报》, 2008)。   3a,“唾液不会传染乙肝”   3b,“要吃一升(或一桶)唾液才然感染乙肝”   3c,“唾液病毒浓度低因此没有传染性”   【事实】唾液中HBV DNA水平并不低,荷兰科学家发现(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04)从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和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 看,唾液HBV DNA水平只比血清HBV DNA水平差一个数量级,即血清HBV DNA水平 中位数约为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的10倍。   关于唾液传染性   A,唾液hbv dna的水平比血液hbv dna的水平低一个数量级(2004年,荷兰 科学家《临床病毒学学报》)   B,血液传染性:血液中病毒颗粒浓度达到1000---10000个/ml时,即可引起 传染【流行病学(第5版 2003年) 卫生部高校教材】;传播乙肝病毒所需血量 非常微少,0.0001ml血量即可引起传染【传染病学(第3版)主编 王 季午】——计算一下,可知血液传染需要的病毒量非常之低。   根据血液数据计算出来的唾液数据:   唾液中病毒颗粒浓度达到1000---10000个/ml时,可引起传染(与血液数据 一样);   传播乙肝病毒所需唾液量为0.001-0.000001ml(是血液数据的十倍);   结果:唾液传染需要病毒数和血液传染需要病毒数一样。   4,“唾液要通过破损的口腔,需要很大的创口才行”   【事实】HBV does not cross the skin or the mucous membrane barrier. Some break in this barrier, which can be minimal and insignificant, is required for transmission.(WHO 2002年的manual)   {HBV不能通过正常的皮肤或粘膜屏障。皮肤或粘膜屏障的破损——可能是极 其微小和忽略不计的——是引起传播所需要的}   ——极其微小的创口也可能引起传播   5,“只有甲肝才需要分餐,乙肝携带者不需要分餐”   【事实】这是错的,如果是甲肝的话,就不是分餐不分餐的问题了,而是要 吃煮熟的食物不吃生食的问题。   6,“乙肝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就没有传染性”   【事实】传染性主要要看血清的HBV DNA是否阳性及载毒量,其它体液的传 染性也要看每种体液的HBV DNA是否阳性及载毒量。肝功能正常的携带者完全可 能血液或体液的HBV DNA载毒量很高从而传染性很高。   7,“急性乙肝发作前的潜伏期没有传染性”   【事实】在急性乙肝发作前的数周内和发作期间均有传染性。   8,“乙肝病毒不能间接传播”   【事实】乙肝病毒是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的。乙肝病毒传染性是艾滋病的 50-100倍。艾滋病毒在体外几乎没有生存的能力因而没有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但乙肝病毒在体外各种器物表面可以生存7天以上而不失传染性,是可以间接传 染的。参看:   HBV is stable on environmental surfaces for at least 7 days, and indirect inoculation of HBV can occur via inanimate objects like toothbrushes, baby bottles, toys, razors, eating utensils, hospital equipment and other objects, by contact with mucous membranes or open skin breaks.   {HBV 能稳定的附着于周围物体表面长达7天,(当附着于这些无生命的物体, 诸如,牙刷、奶瓶、玩具、剃须刀、餐具、医院设施及其它物品表面的)HBV与 (易感者)破损的黏膜或皮肤相接触时,HBV 间接种植(传播)就发生。}   HBV is able to remain on any surface it comes into contact with for about a week, e.g. table-tops, razor blades, blood stains, without losing infectivity.   {HBV 能稳定的附着于任何物体表面约7天而不失其传染性,如桌面、剃须刀 片、血迹等}   摘自WHO2002年的Manual   9,“中国有那么多携带者主要是因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共用注射针头”   【事实】中国有那么多携带者主要是因为母婴垂直传播和对婴幼儿、儿童的 水平传播,共用注射针头只是儿童水平传播的一个途径,不能解释中国这么高的 携带比例。从其他东亚社会看,许多东亚社会(如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 或现在有或曾经达到过与中国类似的携带比例,这也足以说明用水平传播的一条 途径来说明中国的携带率是不对的。   10,“如果乙肝传染性那么厉害,全世界都得乙肝了”   【事实】不知道为什么要全世界得了乙肝才能证明乙肝传染性厉害?在中国 这样的高流行国家,超过一半的人一生中曾经感染过乙肝(也有数据说中国超过 6成的人一生中曾经感染过乙肝),这就是说,居住在中国这样的高流行国家一 生中感染乙肝的总和概率不低于0.5,这是一个奇高无比的感染率。——注:传 染性指标   不过,感染后并不一定成为携带者,感染后是否成为携带者要视不同年龄群 体甚至不同个人的免疫力而定。根据美国乙肝基金会,围产期婴幼儿感染后成为 携带者的几率是90%;儿童感染后成为携带者的几率是50%;成年人感染后成为携 带者的几率是10%。——注:免疫能力指标
+ 加入我的果篮
的话:关于第一点,如果存在大量传播来源不明的案例,则是对“其他感染途径”的支持性证据。关于第二点,乙肝病毒在体外各种器物表面可以生存7天以上而不失传染性。无需消化道,牙刷就不错。关于第三点,要想说“一定很高,比作者想象的要高”,请给出证据。否则,并不比作者的说服力更强。关于第四点,要想说“一定比作者想象的要求更高”,请给出证据。否则,并不比作者的说服力更强。关于第五点,如果唾液能够传播乙肝,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应该随意使用公共餐具。你关心亲嘴,不代表别人也关心亲嘴。关于第六点,很多乙肝携带者肝功能正常者认为自己没有传染性。你虽然在地球上,但你没有见过这种携带者,应该开阔一下眼界。关于第七点,同第六点,你没有听过这个谣言,不代表这个谣言不存在。关于第八点,你引用的英文中哪句话说的是你所说的“前提”?关于第九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作者认为“中国儿童感染率高出成人几倍以上”?请介绍一下你的思路。作者的文章,只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除了通常见到的官方说明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外,其它传播途径也是 客观存在的 。刻意抹杀一种危险的存在,是忽悠人的做法。所以我说与文科生(包括一些文科思维者)讨论问题,是很难讨论出结果的。文科生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写作文。我们知道中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是先想好一个主题,然后拼命的搜集有利的论据来论证这个主题。在他们的眼睛里,支持主题的论据是可以拿来反复强调的,不支持主题的论据则视而不见。他们本着“宽于待己、严于待人”的原则,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哪怕只是一种线索或猜想就可以拿来吹成50%或100%的定论,而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哪怕只有一点点的瑕疵或不可靠也会被打成狗屁不通完全错误。在很多医学研究中,你可以查到很多与经典不符的新观点和新猜想。这没办法因为研究者也要吃饭,没新东西发表就活不下去了,但最终只有很少的观点会被证实来推翻或修正经典。如果你不加分析按照自己喜好拿来用,自己YY一下还可以,拿来恐吓群众就不对了。你去查查看,文献中说许多癌症、血液病甚至肥胖都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但只是一种可能性,还需要研究。你说看了以后不跟胖子做朋友了怕被传染,人家会告你诽谤的。现在的文献中当然有许多乙肝感染新途径的报道,但你不能只查对你有利的文献报道啊!你也得看看是经典途径的报道啊是不?对于不符合你观点的经典就“大胆”的质疑,对符合你观点的“新猜想”就“大胆”的肯定,对少部分免疫失败的记录就无谓的担心,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精神啊?真的,现在的研究还是支持“乙肝非经典途径风险很小”。如果抱着怀疑一切的精神,那么你受到的其他威胁多得去了,最终除了待在无菌病房里哪里都去不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篇由学了十课时传染病学的精神科医生写的瞎掰文。关于第一点:微生物学或传染病学已经明确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医学界承认通过生活非常密切接触传播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当然具体到每个病例,传播来源不明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毕竟是一种潜伏期非常长的传染病,就算感染上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终生不表现出症状。在几年后被查出感染乙肝,再反过去回忆之前有没有暴露于血液,都能回忆得清楚才怪呢。所以传播来源不明并不是说存在大量的其他感染途径。关于第二点:基本上我要承认,“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经过破损伤口感染人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关键是,你去哪里找“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微生物通过哪种途径传播,并不是你脑袋想想碰巧有个伤口就能实现的。已经明确的事实是,甲肝和戊肝病毒可以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并在适宜外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可以污染食物、水或手。但乙肝病毒呢?会通过消化道排出吗?离开体液环境能生存吗?关于第三点:作者基本没有杜撰。不少研究者认同,高病毒载量的病人或携带者唾液存在传播风险,但达到多少载量水平需要进一步证实,不过一定很高,比作者想象的要高。关于第四点: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不过一定比作者想象的要求更高。关于第五点:作者用了一个递进式的语句,似乎认为吃熟食要比分餐更严格,这种逻辑水平使我怀疑他能不能看懂我这些文字。在任何时候都要吃熟食、喝开水,这是最基本的健康常识。相对的甲肝病人需要更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单独餐具、餐具消毒和分餐。即便认同某种程度时唾液能传播乙肝的研究者也不会异想天开地要求乙肝病人分餐,人家只是关注亲嘴好不好。关于第六点: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仅限于体液传播)。但我怎么觉得这个常识,地球人都知道,压根就没人造谣说“乙肝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就没有传染性”,是作者为了凑足十个谣言做梦时听人说的。关于第七点:同第六点,作者在做梦时听人在造这个谣,所以特地写出来给梦里人看的。关于第八点:乙肝病毒可在体外生存7天以上是不会错,但前提是在伴随它排出的体液环境。作者在查WHO指南的时候难道没有接着看下面的一段话:What should be used to remove HBV from environmental surfaces?(如何清除环境表面的HBV?)Any blood spills — including dried blood, which can still be infectious — should be cleaned using 1:10 dilution of one part household bleach to 10 parts of water for disinfecting the area. Gloves should be used when cleaning up any blood spills.(戴手套用1:10稀释家用漂白液对有血迹的区域,包括干的血迹进行清洗消毒)所以说,医学界从来没有否认过密切生活接触存在传播乙肝的可能性,但是真的需要非常非常密切。除非你共用剃刀,否则你的伤口碰巧遇上感染者的血污只会比交通意外的风险小。关于第九点:本来不想吐槽这一条,因为讨论过去垂直传播多还是水平传播多,对现在来讲并没有多大指导意义。但按作者这样的讲法,好象中国儿童感染率高出成人几倍以上,这不是事实。关于第十点:首先作者搞混了接触病毒与感染病毒的概念。不过如果把作者文中的感染换成接触,我可以认同作者的部分观点。但问题是从这几年来看,通过控制血液传播确实极大控制了乙肝的感染率(儿童主要靠免疫接种),所以我认为:只要社会采取了正确的措施,乙肝的传染性就不厉害,如果采取错误的措施,乙肝的传染性就厉害。事实证明,通过体液途径以外的方式传播乙肝风险依然非常非常小,远低于其他疾病的风险。过分夸大乙肝额外的传播风险,就如同夸大交通事故叫大家都不出门一样,是反科学的。
的话:否认乙肝的传播风险,就如同让小孩子一个人过红绿灯一样,自求多福。如果你是理性人的话,试着读我下面的话,文科生就算了:人类的愿望通常是非常美好,但也是非常虚幻的。妄想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风险的环境,是每个人潜意识中非常向往的事,可惜那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在他的生活中只能尽可能的规避更多的风险,但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于是精力(当然包括利用精力挣来的金钱)与风险就成为一个反比函数,选择那些投入精力少却能规避高风险的事去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一种疾病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少,即使感染后得病的机会也很少,而且疾病负担也不是特别大,但你却花很大的精力和心理负担去避免与这种疾病患者日常接触,结果导致你忽视其他健康问题,或者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社会适应性降低,或者没有更好的精力学习与工作,那么绝对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是严重浪费社会资源。最后,建议任何有过分担心的人接种疫苗,并停止毫无节操的通过夸大疾病传播风险来哗众取宠的行为。
引用 的话:最后再说一句给看到这个帖子的网友:乙肝一点都不可怕,从小到大,我身边的兄弟朋友同事都有得乙肝的。经过适当控制或治疗,可以和正常人完全没有区别。而且,就算你嘴上的确有一块溃疡,也不要因为看了楼主的这些f...我觉得你这个因为所以的逻辑有问题啊……看完差点没跪下……“就算你确实嘴上有溃疡,也不要因为楼主的话而不共餐,因为……”我还以为是因为实际上就是完完全全不可能被感染呢(比如就像蚊子传播艾滋病的那个反驳一样,需要多少数量才能感染而共餐绝对不足以达到这个数量),结果你却说因为这样就会变成歧视者、会导致乙肝少女自杀……这就和“你不可以一整天只吃饼干不喝水哦,不然卖水的商家不就该破产了吗你个王八蛋”一样嘛。从个人角度来说,当然乙肝少女不自杀更好,但首先保护自己更重要不是吗?你这个“因为”完全不足以让大家对乙肝放下心来好嘛……疾病是不可怕,但是就算不可怕也没人愿意平白无故得个病玩,首先自己就会不舒服对不对?明明白白用干货让大家放下戒心,真的比单纯一顿喷要有效太多了。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