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咨询师报名的朋友吗~我想有些改变~想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谈谈~~

以前去做咨询的时候,我的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他不会勉强去帮助一个内心不想改变的人。只有自己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才有可能从咨询师这里有所收获。请问这样的原则是否有道理,原因是什么?假如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作为心理咨询师,你的朋友希望你主动帮助她的亲人走出心理困境,但是本人非常抗拒心理咨询,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需要改变的。这时候应该帮助还是拒绝?————————————以上是主要问题,再夹带一个与上题有关的私人的问题,也可以算是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我有一个朋友,四十多岁,他的妻子患抑郁症多年。几年前,他决定离开自己的国家,来美国工作,妻子也随他来了美国。可是,他妻子的病情在异国他乡迅速恶化,一年后选择了自杀。他的内心一直非常痛苦,觉得是自己追求事业的野心导致了妻子的离世。从那以后,他就选择惩罚自己,慢性自杀。每天抽无数根烟,喝无数杯咖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生病了也不去看医生。他的肺部应该已经有了病变,持续胸口疼,喘不上气。作为他的朋友,我特别不想他这样下去。可是他是一个非常骄傲以及固执的人,旁人很难改变他的想法。他也拒绝去看心理医生。我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经验的人可否指点一二。就像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对一个内心抗拒改变的患者,你会做些什么呢?
前面加点私货:看了清流的回答还是蛮涨姿势的,但问了一圈周围的老师和咨询师,好像目前确实在这个方面无论是方法还是理论国内还是挺空白的,估计是因为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程度还不够的原因,希望以后能像美国一样发展成多层次的咨询体系。---------------------------------------分割线------------------------------------------------------------------------------------------先回答是不是:1.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不应该主动帮助一个内心不想改变的人。2.如果作为心理咨询师,既不能给朋友的亲人咨询,也不应该去咨询一个本人非常抗拒心理咨询的人。合适的做法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和朋友的亲人聊聊,看看能不能劝她去其它的心理咨询师那里咨询。再回答为什么:1.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尊重来访者的意愿是要上的第一课,也是最最基本的职业守则。与来访者设立共同的咨访目标,建立咨访同盟,是一切心理咨询的基础。如果来访者内心抗拒,则咨访同盟无法建立,而如果没有良好的咨访关系,则一切咨询都无从提起。心理咨询师不是魔术师,那种不管什么人来用个怀表晃一晃就倒了的,是电影,因此从技术上首先就无法咨询。其次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在来访者自己想要改变却不知如何着手的时候以自己受过的训练以及学习的知识为来访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就好比律师应该是提供法律服务的而不是输出正义,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要求不是一个“把每个心理有问题的人都治好”,而应该是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来访者梳理情绪、设置合理的咨询目标并达到。因此从职业要求上来说也不应该主动帮助一个内心不想改变的人。最后需要改变是我们从旁人的视角去看的,但对于来访者本身来说可能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个合格咨询师应该严守价值中立原则,绝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不能因为自己觉得来访者需要改变就要求来访者改变。而且我们无法准确的了解一个来访者为什么抗拒心理咨询或者抗拒改变,而这里面潜藏的原因可能非常重要。很多的看起来的心理困境其实同时也是内心的保护机制,就像鸡蛋的壳一样,贸然的打破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从伦理上来说也不应该咨询。2.如果朋友的亲人陷入困境,拒绝的理由除了前面三点之外还应该加一条: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不能有多重关系,因此如果是熟人的话只能转介给其它的咨询师。---------------------------------------------------------------------------------------------------------------------关于你的私人问题,我想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无法强行要求一个心理咨询师给他做咨询。那作为朋友,能做的是多陪伴,尽量帮他把情绪宣泄出来,剩下的交给时间。PS.在我看来你朋友的“惩罚自己”其实也可能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保护,通过惩罚自己降低内心的痛苦,防止因为过度的内疚而崩溃,就好像如果我们觉得有点痒的时候会狠狠掐自己一下,痛了就不痒了(比喻不是很恰当请不要在意)。如果事情刚发生且等半年再看看,通常来说人是有自愈能力的。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我回答比较合适,因为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目前发展还不如西方一些国家,心理咨询本身还是新生事物,没有成为公共卫生系统甚至法律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范围有限,有些情况可能还没出现,但不代表这些情况在整个心理咨询行业内不存在。简单来说,咨询师是有可能与完全没有咨询意愿甚至改变愿望的人工作的,并且在西方,这部分来访并不少见,甚至可能是有些为特定机构服务的咨询师的主要来访源。这种类型的来访称为非自愿来访。在西方国家,这样的来访大多来自公检法机构,酒精成瘾导致的频繁酒驾,精神障碍致使虐待儿童导致失去监护权……这些人的判决本身可能就带心理咨询,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和罚款、社区服务、以及其他民事处罚等并列,成为了社会安全和法律系统的一部分。这些来访者不看够多少个小时的心理咨询,没有心理咨询师给签字,是拿不回驾照、监护权或其他个人权益的,所以不论他想不想,他都得坐在那做咨询,而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从这段咨询中受益,即使他根本不想来。看清自己的问题也好,升起改变愿意也好,或者别的什么,具体取决于每个个案。当然,还有另一些非自愿的来访,比如父母带来的孩子,家人劝来的亲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心理咨询有专门一套与非自愿来访工作的技巧方法,这些方法主其中近年最有名的是称为“动机式访谈”的方法,国内应该有社工类出版把原书翻译过来了。从本质上来说,与非自愿来访者的工作首先会聚焦于倾听和建立关系,并澄清来访者的需要,如果可能,帮助来访者看清情况,甚至激发他的改变意愿,共同采取改变措施。但同时也必须要说明,一般来说非自愿来访者在咨询中的改善进度会较自愿来访慢很多,甚至可能没有改善,因为本人没有改变动机,咨询师的大量工作停留在激发动机阶段,鲜少能快速产生什么实质性进展,从咨询师角度来说做起来也很郁闷,因此独立执业的咨询师大多不太愿意接手这类个案。至于LZ的情况,如果你朋友对心理咨询特别抵触,建议带他参加一些当地的社区活动或者成长小组什么的,甚至如果不介意教会都行,美国本地这类东西应该还是比较多的,为你的朋友寻找一个比较友善的个人支持团体,以此为出口让他慢慢心境上有所改善。
看完问题,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如果是病人主动咨询,成功率和治疗进度都比被迫进行咨询的高很多,这是咨询界常识。事实上,很多时候咨询师都不得不跟“表面上”或者在“某些维度”上不想改变的病人打交道。此时咨询师该做的是解开病人的心结,并且激发病人的生存欲望。不应该视作改变,而应该视作咨询师跟患者一起经历的人格成长。比如说,某个病人现在思维被局限在某个很狭窄的地方,他走不出自己思维认知的怪圈,对他而言貌似只有死一条路了。这个时候,他需要某种认知上的成长,让他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事情是会变好的。比如说,我就不觉得题主的朋友是内心深处真的不想活了,他在“某个维度”上不想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他把妻子死亡的原因归因为自己,他认为他必须戏剧性地自杀才能表达对那段感情的忠诚,他认为他必须惩罚自己。如果他不作死,他的道德观不会放过他。这个时候他需要有人让他相信,这一切不完全是他的责任,而且爱他的人不管有没有死都不会希望他这样糟践自己。事实上,真正想死的,想让自己人生变得悲惨的人,是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总会觉得,只有自己的死亡和悲惨才能解决问题。比如很多艺术家吸毒滥交酗酒贫困流落街头,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自己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如果活得太理性,他们的艺术就不够真诚。这个时候,你必须跟他们探讨,“活得理性,活得不悲催”跟“成为艺术家”之间的矛盾和关联,如果你真的能通过引导交流,让他们觉得“活得理性不悲惨”跟“成为艺术家”在某种方式下能不矛盾地相辅相成,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开始有动机改变他们的生活。咨询师有其相对固有的行业准则,但是到了某种程度,其实跟艺术家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咨询风格和咨询理念,对于我这样的咨询师,“内心完全不想改变的病人”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要么,ta的生活和理念没有很大问题,那么ta不算是病人。要么,ta是病人,但是ta并不是“完全”不想改变的。只不过陷入了某个思维认知的怪圈,必须有人引导ta,跟ta一起走出来。
Big to Low写一篇英语作文﹕“我觉得我挺了解我自己的,我是一个内向女孩,我想交更多的朋友所以我想改变我的性格,做一个善于交际的女孩,可我不知道怎么做让我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请教了我的朋友,她们说,“你只要大胆一点,别这样羞涩就行了·” 真的是这样吗?”
写一篇英语作文﹕“我觉得我挺了解我自己的,我是一个内向女孩,我想交更多的朋友所以我想改变我的性格,做一个善于交际的女孩,可我不知道怎么做让我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请教了我的朋友,她们说,“你只要大胆一点,别这样羞涩就行了·” 真的是这样吗?” 25
“我觉得我挺了解我自己的,我是一个内向女孩,我想交更多的朋友所以我想改变我的性格,做一个善于交际的女孩,可我不知道怎么做让我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请教了我的朋友,她们说,“你只要大胆一点,别这样羞涩就行了·” 真的是这样吗?” &I think I know my own, I am an introverted girl, I want to make more friends so I want to change my personality, being a sociable girl, but I don't know how to do it let me become such people, so I consulted with my friends, they said,& as long as bold a bit, you don't have to do is so shy, &really?&
的感言:我有救了,太谢谢你了
等待您来回答
外语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咨询师考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