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不用甘精胰岛素素?

→ 有代替胰岛素药物吗。不用打针
有代替胰岛素药物吗。不用打针
男 | 41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跌倒,血糖高,新沂中医院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过敏,没遗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找药物吃不用打针
其他类似问题
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偏方治大病.中医疑难杂病研究.中药偏方秘方咨询.临床合理用药...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1986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你好,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注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长期大量的注射有一定的副作用,有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并发症。西医目前对糖尿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称之为不治之症,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克服了传统产品治疗上严格忌口的弊端,使病人的营养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了综合治疗,标本兼治;这些药物打破了常规的降糖疗法,药物中独有的活性成分经人体转化能彻底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清除糖尿病致病根源—糖毒素,打破胰岛素β细胞与胰岛素受体周围的生物屏障,恢复人体正常糖代谢功能,快速达到平稳血糖的目的。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提供、推荐服务有(就诊服务、义诊服务)
擅长: 脊柱病,关节病,颈肩腰腿痛,骨伤病,外科疾病。
帮助网友:116548称赞:10976
&&&&&&病情分析:&&&&&&您好,目前还没有完全可以替代胰岛素的药物,胰岛素仍为治疗糖尿病最好的药物&&&&&&指导意见:&&&&&&胰岛素是最接近生理性治疗的糖尿病药物,副作用很小,几乎对肝肾没有影响,是治疗糖尿病目前效果最好,最安全,副作用最小的药物。
擅长: 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
帮助网友:39958称赞:1835
&&&&&&病情分析:&&&&&&您好:如果是您的血糖不是很高的话,我建议你服用降糖的药物进行治疗为好&&&&&&指导意见:&&&&&&您可以选用格列本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药物都是可以选用的
&&&&&&以上是对“有代替胰岛素药物吗。不用打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
帮助网友:5116称赞:644
&&&&&&病情分析:&&&&&&你好,在这次外伤之前有没有糖尿病呢?如果没有,考虑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的可能性大&&&&&&指导意见:&&&&&&不知道患者外伤的伤势如何?如果现在还在住院,建议先使用胰岛素度过机体应激反应期。有些人身体恢复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如果现在身体已无大碍,但血糖仍高,就要考虑是糖尿病了,可以服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监测血糖,调整药物,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追问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
参考价格:27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
参考价格:¥27
本品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不用冰箱储存的长秀霖胰岛素能否使用?
来源:发布时间: 17:16
3ml:300iu(笔芯)
百济健康商城提醒您:用药需谨慎,更多咨询请来电与我们执业药师联系。
导读:胰岛素如何储存呢?很多患者都知道,医生嘱咐胰岛素最好是在冰箱里面储存,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温度过低会使胰岛素变性,温度过高也会是胰岛素变性,那么在常温下储藏的甘精胰岛素可以储存多久呢?长期没有用冰箱储存的长秀霖甘精胰岛素能否使用呢?
长秀霖和其他胰岛素有些不同但是又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长秀霖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同其他胰岛素一样的是,甘精胰岛素的主要作用也是调节糖代谢,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同时抑制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和蛋白质水解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不同的是,长秀霖甘精胰岛素是在人胰岛素B链羧基末端增加了两个精氨酸,同时也把A链羧基末端A21位置的天冬酰胺替换成甘氨酸,这使甘精胰岛素在酸性溶液(pH值为4)中完全溶解,在中性溶液中溶解度很低,因此,皮下注射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小沉淀可持续释放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长达24小时平稳无峰值的可预见的血药浓度。
但是,不管长秀霖与其他胰岛素是不是一样,胰岛素的储存方式都是不会改变的,适宜胰岛素储存的温度是2-8度,如果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适宜保存,夏天胰岛素当然要放置在冰箱中,而在冬季则可以放在室内不用冰箱,对于夏季,长期放置在室温中的胰岛素是不可以使用的,而在冬季则可视情况而定。
康德乐药师温馨提醒:胰岛素对温度的要求是苛刻的,所以,家里最好是有一台专门储存胰岛素的冷藏盒,保证胰岛素在恒温下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保存,其次就是在出行乘坐飞机时,不要降胰岛素托运,因为托运仓的温度在飞行时可达零下30多度,所以,应随身携带,如果您还有什么关于胰岛素或者是长秀霖胰岛素的问题,可致电400-168-0606咨询康德乐药师,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关注本问答的用户还关注了 点击了解更多:
关注本问答的用户还关注了
了解《不用冰箱储存的长秀霖胰岛素能否使用?》的患友还关注了
热门关注药品
来得时效果好不好
最新问答 更多&&&
最近浏览过的产品 更多&&&糖尿病患者应走出使用胰岛素误区
| | | | | | | | | |
糖尿病患者应走出使用胰岛素误区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日益增多以及越来越面向年轻化,糖尿病越来越成为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3.82亿,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92亿。而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使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胰岛素的使用仍然需要注意,医生提示,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虽有优势,但并不是的。同时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副总用,患者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包括眼、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肌肉等。   糖尿病分两种类型   Ⅰ型糖尿病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中生产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因此,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很少或者缺如。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或者胰岛泵生存。科技的进展也提供胰岛素注射的其他方式。Ⅰ型糖尿病,曾被称为幼年起病型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   Ⅱ型糖尿病   的特点是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人不能有效使用他们体内产生的胰岛素。他们往往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病情。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仍需要口服药物和胰岛素。Ⅱ型糖尿病占全球2.46亿糖尿病人群的90%以上。   不管是哪种糖尿病,只要把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只要血糖控制好了,糖尿病就不可怕。   什么类型的患者更适合使用胰岛素来治疗?   虽然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式,但是并不是每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使用胰岛素。对此,医生提示:临床中四类患者更适合使用胰岛素控制高于正常水平的血糖值,即一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特殊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和口服用药血糖控制不好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特殊情况患者&包括发生严重感染的患者、围手术期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患者等。   有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疗法&,其效果要比口服药好,而且有利于保护肝肾。事实上,这是对胰岛素的一种误解。医生提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群,胰岛素该用的时候才能用,如果疾病没有发展到需要使用胰岛素的阶段,好不要用,注射胰岛素并不一定比口服胰岛素效果好&。   一般来说,当患者刚得糖尿病的时候,由于人体内胰脏分泌的控制血糖的胰岛&细胞功能还可以,只是比正常人稍差,通过口服用药,在十到十五年内,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注射使用胰岛素的,当病人口服用药的效果开始减弱,达不到控制血糖和防止并发症的目的时,才应该考虑使用胰岛素联合治疗或者替换治疗。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三大误区   误区1、打胰岛素会&上瘾&   部分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之后发现,自己需要的剂量逐步增加,担心自己对胰岛素&上了瘾&,这也是多年以来部分&糖友&抗拒胰岛素疗法的主要原因。医生提示:胰岛素本就是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肯定不存在上瘾的情况发生。患者发病以后,之所以使用胰岛素的量有所增加,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胰岛细胞功能是逐渐衰退的,有的快有的缓,胰岛素的需要量随着病程的延长,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   误区2、打了胰岛素,就可随意吃喝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因为害怕血糖过高,所以在饮食上要十分注意,想吃的不能吃,不想吃的又非要吃。饱受饮食之苦,面对美食的诱惑只能望而兴叹。面对胰岛素这一治疗方法,很多人认为打上胰岛素之后,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不需要做额外的运动。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糖尿病是慢性病,很多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除了药物以外,合理的饮食结构、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对疾病的进展有重要影响。尽管胰岛素有很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患者仍需要保持低糖、低脂、低热量的饮食。   误区3、胰岛素越早打越好   有患者认为,刚得糖尿病就打胰岛素,有助于保护自己的肝肾,是佳的选择,事实并非如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确诊糖尿病以后的方案是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是在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基础上才需使用,使用胰岛素的时机由患者具体病情决定。所以,患糖尿病以后怕伤肝伤肾,一开始就使用胰岛素,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医生称:&除非是刚得糖尿病血糖就很高,或者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出现了急性并发症,我们会先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一段时间,不过,2--4周结束后,会再换成口服药物。&   小提示:   患了糖尿病饮食注意什么?   在血糖控制理想后,糖尿病患者可以参考下表选择水果:   适量食用:鸭梨、青瓜、柠檬、李子、草莓、枇杷、西瓜、猕猴桃等;   谨慎食用:香蕉、山楂、鲜枣、海棠、荔枝、芒果、甜瓜、橘子、桃、杏等;   不宜食用:干枣、红枣、蜜枣、柿饼、杏干、桂圆、果脯、葡萄干等;   可以喝粥,但需要减少大米的分量,加一些杂粮和青菜。如小米、燕麦、菜叶等。另外熬粥的时间也不易过长,并在粥变稠前喝,此时粥升糖指数不高。   虽然无糖食品用甜味剂取代蔗糖、果糖等作为添加剂,如无糖月饼,但它仍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好选择一小块品尝。   白开水并不产生任何热量,推荐每日饮水量为6-8杯;但饮茶要适量。糖友应该限制饮酒和咖啡,并且我们不推荐您饮用任何含糖饮料。   外出用餐,通常菜的油量很大,可以让服务员单独准备一个装热开水的小碗,吃菜前用水涮涮,可防止摄入过多油脂,做到清淡饮食。如果在外面用餐吃不完,就打包并带回家,不用一次吃完。(本部分内容转载自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本文部分内容摘选在中新网健康频道
微信展示区病情分析:
你好,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注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长期大量的注射有一定的副作用,有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并发症。西医目前对糖尿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称之为不治之症,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苦瓜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无需节食,不忌口,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可以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这些药物克服了传统产品治疗上严格忌口的弊端,使病人的营养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了综合治疗,标本兼治;这些药物打破了常规的降糖疗法,药物中独有的活性成分经人体转化能彻底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清除糖尿病致病根源—糖毒素,打破胰岛素β细胞与胰岛素受体周围的生物屏障,恢复人体正常糖代谢功能,快速达到平稳血糖的目的。这些药物在糖尿病的康复上,达到了中医临床公认的“效果显著、治疗彻底、无复发、无毒副作用”的四条统一标准。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药物不能控制血糖才用胰岛素,想摆脱胰岛素的话,通过中医全面调理修复胰岛功能和激活胰岛细胞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而不是单一降血糖,自身能够控制血糖就可能摆脱胰岛素了,建议到正规专科医院治疗。
病情分析:
结合中药治疗,2个月以后可逐渐减少胰岛素,4-6个月可完全停用胰岛素,再服中药巩固治疗就完全康复了!糖尿病是肾阴虚不能正常收蔹封藏,大量营养物质随小便流失,脾虚【脾就是胰岛】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食物不能转化吸收,导致整体虚弱的消耗性疾病,中医称消渴病,就是说身体虚弱,缺乏营养了。不用担心,中西结合治疗是可以治好的。注意1思想不要压力,心情好不吃药病可好三分,2不可控制饮食,【控制饮食缺乏营养什么病也治不好】血糖暂时高点沒事,【正常人血糖有时也会高】家常便饭一定要吃九成饱,不吃含防腐剂的食物及饮料,3不可大量用降糖药,【小量降糖药帮助降点就行了】,4适当锻炼不可过于劳累,5钱沒健康重要,够花就行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遇事宽慰病远离身!6不可频繁测血糖,频繁测血糖只会给自己増加压力,两三个月测一次就可以。7结合服中药春来玉泉丸治疗很快可好转,【脾就是胰岛,找到恢复胰岛的中药了,所以疗效特别理想。】不久可恢复健康。男性应该节制性生活,7-10天一次比较适宜。千万不可让治不好的旧观念误了你的健康与幸福!
病情分析:
这位朋友你好,很乐意为你解答,根据您的描述,存在上述情况的话,不一定就要选择胰岛素治疗,可以选择降糖药物治疗。指导意见:存在上述情况的话,可以选择敏感的降糖药治疗,如格列齐特缓释片加二甲双胍治疗,定期复查血糖值,注意控制饮食即可。医生询问:
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如何正确选择和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肯定不会引起依赖。那为什么有人打上胰岛素就不能停呢?这是因为糖尿病人需要胰岛素,他的胰岛功能有问题,自己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人体缺少它,我们就得想办法补充。
本期嘉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 教授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控糖目标
好大夫在线:请您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糖尿病?
郭晓蕙教授:糖尿病从字面来看就是尿里有糖了,这是最早期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当时有人排出的小便招来了蜜蜂,所以又叫蜜尿症。
好大夫在线:哪些检查可以确诊糖尿病?
郭晓蕙教授:最早期诊断主要是检测尿里的糖,后来检测手段进步了,可以用一种葡萄糖的氧化酶直接检测血里面的含糖量。
现在的诊断标准是正常血糖值为3.9-6.1mmol/L,空腹的状态下血糖超过6.1就算高,长期大于7.0就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也就是说,在医院查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选另一天再查一次,仍然大于7,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
有些人第一次看病血糖就非常高,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症状,还有尿酮体,甚至有人直接进到急诊室治疗,这类病人不用进一步查血糖就可以肯定是糖尿病了。
有些人的血糖在6.1到7.0之间,这时需要做糖负荷试验。把75克葡萄糖粉冲成糖水,空腹8小时后喝糖水,之后再测血糖,如果血糖大于11.1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还有一种全世界都推荐的方法,就是用糖化血红蛋白来诊断糖尿病。但是中国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不是统一的,有些医院的检测结果可能不是很准确,所以没法用糖化血红蛋白做统一标准。如果在标准的实验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大于6.5%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了。
好大夫在线:各项指标控制到什么水平才算达标?
郭晓蕙教授:主要是看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反应近三个月平均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就可以认为达到理想的水平了。
但不同的人要求不是完全一样的,应该因人而异。如果是年轻人,刚确诊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应该尽可能再低点,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是4%-6%,最好能达到这个值。因为这类病人要和糖尿病生活几十年,所以血糖越正常,获得的好处越多。
而年纪偏大或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血糖控制过于严格的话,引起低血糖的风险就特别大。假如病人患了肿瘤之类的疾病,预期寿命非常短,严格控制血糖的好处并不大,反而会增加风险。再比如心衰的病人,血糖特别高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又不能不控制血糖,他的血糖在7-8之间就可以了。
好大夫在线:控制血糖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郭晓蕙教授:控制血糖的方法主要就是饮食、运动、教育、血糖监测和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架马车。大概95%以上的人除了饮食、运动,还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人的一生当中很重要,它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除此之外,现在还有一种比较新的药物叫胰高糖素多肽,在国内上市已经有四五年了,它跟胰岛素一样是需要皮下注射的。
这类药的主要成分“胰高糖素多肽”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激素,它既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又可以减少升高血糖激素的分泌,还能减慢胃蠕动的速度。胃蠕动变慢,人就不容易感到饿,进而摄入食物的量就减少了。
好大夫在线:哪类患者适合用胰岛素降糖?
郭晓蕙教授:首先是一型糖尿病,这类病人的胰岛β细胞被自己的免疫系统破坏掉了,不能自身分泌胰岛素,必须用胰岛素。
如果二型糖尿病人用了足够的口服药,加上饮食、运动还不能把血糖控制好,就该用胰岛素了。实际上血糖一直控制不好的病人中,至少一半在得病十年以后需要使用胰岛素。
血糖稳定的二型糖尿病人突然得了肺炎、肺结核之类的感染性疾病时,血糖会紊乱,这是因为严重的感染会增加病人的能量消耗,这时比较适合用胰岛素。
有些病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这时肯定需要胰岛素治疗,因为很多病人这时已经没法用口服药了。
有的糖尿病人由于慢性并发症导致胃肠道功能不好,经常腹泻,影响了口服药的吸收,就得用胰岛素。二型糖尿病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尤其肾功能衰竭,很多口服药都不能使用,只能选择胰岛素了。
还有一些二型糖尿病人,由于过于严格控制饮食,导致体型特别瘦,这肯定是要注射胰岛素的。
刚确诊糖尿病时随机血糖就在11以上,糖化血红蛋白在9%以上,说明这类病人的胰岛功能很差,这时稍微补充一点胰岛素也是可以的。
好大夫在线:胰岛素分为哪些剂型?
郭晓蕙教授:按来源分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动物胰岛素是从动物身体里面提取出来的,但人胰岛素不是从人身体提取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人工合成的。
过去常用动物胰岛素,有些人会发生过敏现象,一注射就腿肿、痒、起皮疹,病人很痛苦,即使这样动物胰岛素还是经常供不应求。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研究人胰岛素的基因,成功制造出了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的基因构成跟人类是一样的,所以避免了容易过敏的问题。早期的人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要等30分钟才能吃饭(例如赖脯胰岛素),后来通过技术的改良,加快了胰岛素在人体内的分解速度,注射完马上就可以吃饭(例如门冬胰岛素),使得胰岛素的使用越来越方便。而且人胰岛素价格便宜,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胰岛素。
还有一个就是按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分类,有超长效、长效、中效、短效、和速效胰岛素,其中速效胰岛素就是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达到药物作用峰值(就是指药物的浓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开始真正起效)的时间更短,降糖效果更强,但作用时间很短。
好大夫在线:不同剂型的胰岛素推荐哪种用法?
郭晓蕙教授:如果是初发糖尿病,血糖特别高,甚至已经有酮症酸中毒,说明病人胰岛素缺乏比较明显,最好一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推荐餐前用短效、睡前用中效,可以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甚至可能恢复部分胰岛功能。
有些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人,长时间用口服药,慢慢地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不住了,这时建议在睡前使用长效或者中效胰岛素,先让空腹血糖降下来,进而使餐后血糖也下降。
如果糖尿病人能比较好地监测自己的血糖,可以使用预混胰岛素,它包括了中效和短效胰岛素。这个方案比较方便,但要求病人的生活要规律,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还要有规律的运动。
好大夫在线:不同剂型胰岛素可以联用吗?
郭晓蕙教授:首先短效或者速效胰岛素可以和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联用。极特殊情况下,预混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会联用,但这不是推荐用法。因为预混胰岛素里有短效和中效胰岛素了,短效胰岛素已经能控制全天的血糖,没有必要多加一个同样效果的长效胰岛素。
好大夫在线:胰岛素注射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郭晓蕙教授:首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首选在腹部和大腿,也可以注射在上臂或者臀部,总的来说就是肉多的地方。一般餐前注射的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肚子上,因为这里的吸收速度比较快,可以尽快进食。如果想让胰岛素吸收慢点,可以注射在大腿外侧,一般中效胰岛素可以这么用。很多胰岛素没有部位的差别,比如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
孕妇的话可以注射在腹部的最外侧或者臀部。有些孕妇担心注射臀部时没有办法捏皮,但其实没有必要。现在最短的针头只有4毫米,而一般女性臀部的脂肪厚度至少要5厘米以上,所以不捏皮也不会扎到其他地方。
另外注射胰岛素要注意部位的轮换,不能总在同一个部位打。很多原来不用胰岛素的病人会跟护士学打胰岛素,因为护士第一次打在某个部位,他就总在那一个地方打。有些人的皮肤都起硬结了,甚至还拿硬结当标志,结果形成了皮下脂肪增生。临床上经常见到糖尿病人的肚子鼓起一块包,就是不更换注射部位引起的。
实际上可以注射胰岛素的范围很大,一般在肚脐前面握拳,拳头以外的范围都可以打。而且一定要轮换着打,比如这个星期打左边,下个星期打右边。推荐的轮换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决定。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每注射一次,一定要换针头。因为新的针头是非常细、非常锐利的,它扎到表皮上可能会有一点刺痛的感觉,但进到皮下后就没有感觉了。随着针头反复利用,它会慢慢变钝,扎针的时候会变疼,拔针的时候还会损害皮肤,时间长了也会引起硬结。
再有要注意胰岛素的剂量调节要准确,注射前要尽量排净气泡,有时候气泡会影响胰岛素的剂量。
特别要强调的是注射针头的处理,很多病人不太重视这方面。一般针头的最外面会有一个大帽,注射完以后一定要把这个大帽套回去,再把针头整个拧下来,然后统一放在专门的容器内。
病人的家里如果没有专门的容器,就用普通的矿泉水瓶,因为瓶口小,所以针头放进去不容易掉出来,比较安全。一瓶装满以后把瓶盖拧紧,最好能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都有专门的处理方法。这样做不仅保护了自己,还防止环卫工人在垃圾分类时不小心被扎到,利人利己。
好大夫在线:还有什么原因会引起注射部位的硬结?
郭晓蕙教授:前面提到两种可能,一是没有更换注射位置,二是没有更换针头,还有一种情况是胰岛素过敏。如果糖尿病人在注射的部位发现类似硬结的小包块,先要尝试更换注射部位和针头。这样做以后包块消失了,就不是过敏,但如果包块没消失,还又红又痒,那就很可能是过敏,这时一定要去看医生。还有一些人起硬结是对针刺入皮肤这个过程有反应,这类病人就要想办法解决或者避免针刺的问题。
好大夫在线:糖尿病人在家中如何监测血糖?
郭晓蕙教授: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医生调整胰岛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要调整好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就先要监测好血糖。
病人住院时,有专人负责监测血糖,而且频率很高,所以医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好血糖,让病人出院。回到家里以后,也需要规律地监测血糖。病人在家中监测好血糖,到门诊看病时带好血糖结果,医生就可以根据结果给病人调整用药。
如果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那监测的频率可以稍微放松一点,每天测一次空腹和一次餐后血糖,或者每周定一天测几个点的血糖。
如果一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最好在早餐和晚餐前各测一次血糖,如果能再测餐后血糖就更好了,这样得到的信息更多,更容易调整。
如果一天注射四次胰岛素,最好监测三餐前加睡前的四次血糖。空腹血糖达标了,再注意监测餐后血糖。
有些病人半夜或者早上血糖偏低,还有些早上血糖高,这两种情况最好能测一次半夜的血糖,这样及时调整胰岛素,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如果病人睡前打胰岛素,那么可以早上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病人自己可以小幅度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好大夫在线:病人自己调整胰岛素用量时有什么原则?
郭晓蕙教授:病人自己调整只针对长效胰岛素,而且不能有夜间低血糖现象。我一般会教病人看空腹血糖,先设定一个空腹血糖的目标,比如我设到8,先测三天空腹血糖,只要超过8就可以加两单位胰岛素,连续三天都超过8再加两单位,再测三天血糖,还是超过8再加两单位,这种是比较安全的方法。但病人住院时医生增减胰岛素的剂量相对比较大,因为在医院有医护人员看着,比较安全。
好大夫在线:胰岛素有没有副作用,都有哪些副作用?
郭晓蕙教授:胰岛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胰岛素本身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有些病人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突然改变了饮食或者运动方式,又没有监测血糖,导致血糖过低没有及时发现,造成低血糖,这是十分危险的。
好大夫在线:低血糖时病人会有哪些表现?发生低血糖时该怎么办?
郭晓蕙教授:一般低血糖时病人会感到心慌、哆嗦、出汗,有些会感到头晕、头痛。还有一些人脾气突然变坏了,说话不着边际,这可能是更严重的低血糖,有些老年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糖尿病人一定要学会识别低血糖,平时注意监测血糖,了解自己血糖波动的规律,什么情况下血糖容易偏低。如果感觉低血糖的时候一定要测一下血糖值,看是不是真的偏低。有些病人运动量一大就低血糖;有些觉得自己血糖偏低,可一测血糖还在10以上,这可能是他以前的血糖太高了,所以还没有降到达标值就感觉低血糖了。
发生低血糖时,立即吃一点含糖的食品或者饮料,过15分钟测血糖,如果血糖还是低再继续吃。这也是提醒糖尿病人,一定要随身携带含糖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好大夫在线:胰岛素有没有减量甚至停掉的可能性?
郭晓蕙教授:一些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人初次诊断糖尿病时,原本血糖特别高,用上胰岛素后血糖很快降下来,是有可能减量甚至停掉胰岛素的。这其中有些人用上胰岛素血糖下降特别明显,甚至出现低血糖,医生就要逐渐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到很低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胰岛素了。
虽然胰岛素停掉了,但不代表这类病人不需要用药。他们还是需要吃一些口服药,比如二甲双胍,再加上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了。
比较胖的病人停掉胰岛素的机会多一点,但瘦的病人也有这样的机会,我有一个很瘦的老病人就是这种情况。他十年前发现得了糖尿病,来医院时已经出现酮症酸中毒了,当时坚持注射了一个月的胰岛素,血糖控制得非常好。病人自己又很自律,饮食控制得特别好,中间这些年就用一种口服药,有段时间甚至不用药,现在70多岁了,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血糖控制得很理想。
这个病人给了我们几点启示,如果病人本身的胰岛功能还可以,又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初期用胰岛素的治疗效果会很好。但如果不控制饮食、不运动,不管用什么药,效果都不会太好。
好大夫在线:很多糖尿病人都担心胰岛素会引起依赖,最后请您给大家解答一下这方面的疑惑。
郭晓蕙教授:胰岛素肯定不会引起依赖。什么叫做依赖?那些成瘾性的药物作用在人的神经系统后,人感觉特别舒服,对这种药产生了一种幻想,认为这种药可以让自己很舒服,不吃就会感到难受,这才是依赖。
但胰岛素没有这样的作用,胰岛素停了以后,病人不会觉得难受,也不会想要再用,这就不是依赖。
那为什么有人打上胰岛素就不能停呢?这是因为糖尿病人需要胰岛素,他的胰岛功能有问题,自己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人体缺少它,我们就得想办法补充。所以糖尿病人千万不要担心,可以放心使用胰岛素。
好大夫在线:最后介绍一下郭教授的出诊时间,特需门诊是周一下午,普通门诊是周一上午和周四上午。
患者看病经验
郭大夫看病非常耐心 医德高尚
通过这几次的接触使我们全家都很感动,您不但细心的诊断病情,还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地解答...
好大夫在线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关注“好大夫在线”官方微信,了解更多疾病资讯、查询医生信息、申请一对一专家咨询
出品:好大夫在线 | 策划:张莹
摄像:王凯 |制作:张莹 | 设计:于佳颖 |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44 京ICP证080340号 京ICP备号 京卫网审[2013]第0092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13号
好大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胰岛素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