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是风疹病毒

出风疹不能吃什么东西 得风疹后饮食注意事项及禁忌_腾牛健康网
腾牛健康网:实用的健康养生网站,助你健康生活每一天
出风疹不能吃什么东西 得风疹后饮食注意事项及禁忌
导读:风疹是春季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如果你得了风疹,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下面,我们来看看得风疹后饮食注意事项。
在得风疹期间,切勿吃辛辣食物和零食,在饮食方面上有所注意,就会很快好起来。那么,出风疹不能吃什么东西以及吃什么好得快呢?出风疹不能吃什么高蛋白食物风疹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能吃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进入人体以后不能被完全的消化吸收,有一部分的蛋白质就会被吸收进血液,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的反应,这样是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腐败类多肽食物腐败类多肽食物也是风疹患者平时应尽量避免的,像臭豆腐、臭蛋、变质水果等都是属于腐败类多肽食物,这类食物进入患者体内不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而且还会引起肠胃反应,进而会导致风疹病情加重,对此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刺激性高热量食物风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禁忌刺激性高热食物,比如烟酒、辣椒、大蒜等食物都是不适合风疹患者日常食用的,这类食物摄入以后会导致血管扩张、毛孔张大、排汗量增加,这样是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含过多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于患有风疹的患者来说,患者平时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吃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因为据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是会导致风疹病情加重的,因此,患者想要身体更快的恢复就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吃这类食物。得风疹后饮食注意事项1、风疹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吃甜食。2、风疹患者也不应该食用酒精类的食物,例如,甜酒,因为它们的性质比较燥热,不利于具有出疹性疾病(例如风疹)的恢复。3、风疹患者也应该尽量少吃那些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例如,洋葱、青椒、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等,由于它们的性味比较辛辣刺激,所以不利于风疹性疾病的恢复。4、风疹患者也应该尽量避免吃那些油炸、油腻的食物,例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由于这些油腻的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不利于病情的治疗以及风疹病人的恢复。得了风疹吃什么食物好清营粥组成: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水牛角洗净,同入砂锅煎汤,取汁去渣,再入洗净的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2~3次,温热服食。功效:本粥清营泄热,兼以透表。适用于营分热盛。症见身热,夜间尤甚,烦躁,咽干但不欲饮,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银翘解毒粥组成: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功效:本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舌苔薄黄,脉浮数。注意: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温馨提示: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如使用上述方法无效的话,请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荨麻疹与风疹的区别是什么?
核心提示: 荨麻疹与风疹有什么区别?最近一位网友网上留言问,前段时间的天气冷暖交替,大风降温后,她发现宝宝身上出现皮疹,还伴有发热,起初以为是荨麻疹,后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是风疹。那么,荨麻疹与风疹的区别是什么?
  与有什么区别?最近一位网友网上留言问,前段时间的天气冷暖交替,大风降温后,她发现宝宝身上出现皮疹,还伴有,起初以为是荨麻疹,后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是风疹。那么,荨麻疹与风疹的区别是什么?  由于风疹和荨麻疹发病时皮肤上都会出现皮疹,所以很多人经常把两者混淆。一般在大风或冷空气下,不但会引发荨麻疹,也有可能引发风疹,两者一定要区分清楚,才能对症治疗。荨麻疹和风疹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病原不同。荨麻疹是一种性的皮肤疾病,多见于秋冬季节的大风天气,主要是在大风下带来了过敏原(如灰尘、花粉、动物的皮毛等)或者寒冷空气下引起发病,一些食物或药物也会引起发病。而风疹是有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冬春季节是高发季,有较强的传染性,大风降温后,在皮肤上出现皮疹。所以两者一个是由过敏源引起的,一个是由病毒引起的,但都是在降温寒冷或者大风天气下明显爆发。  2。皮疹消退时间不同。风疹会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症状,接着出现皮疹,皮疹多在几天之后才会开始消退;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没有的情况,少数患者还会伴有、寒战、或心跳加速的症状。一般1天左右开始消退,消退之后不留痕迹或疤痕。  3.皮疹特征不同。荨麻疹的皮疹相对较大,呈椭圆形或圆形,不规则性,是一些为潮红色,大小不一,孤立而不成片的斑块,也叫做风团,伴有明显的瘙痒感,服用抗过敏药后可迅速缓解,1小时左右就会消退,但有可能复发。而风疹的皮疹是一些红色的斑丘疹,米粒大小,瘙痒感不明显,服用抗过敏药并不会消退,只有对症处理,一周左右就会恢复。  以上是荨麻疹与风疹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效区分两者。只有区分清楚,才能对症治疗,早日恢复。平时大家还可以多关注荨麻疹与风疹的皮疹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皮疹消退,恢复健康。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风疹相关资讯
答: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
答:这种情况多见于过敏导致,可以做一下过敏原实验检查,查看是对那些物质过敏,...[]
答:出虚汗和发烧有关系,另外也可见于身体虚弱、微量元素缺乏等导致,建议做一下...[]
副主任医师科室:皮肤科
主任医师科室:皮肤科
主治医师科室:神经内科
传染科热门疾病
疾病精彩推荐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风疹不用怕,有艾灸就够了!
我的图书馆
风疹不用怕,有艾灸就够了!
  风疹的名称有很多,被称为“风疹块”、“鬼风疙瘩”、“瘾疹”、“风骚瘾疹”等,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灸疗师表示,它的临床症状,本病多突然发病,全身部位都可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高出皮肤的粉红色或白色的肿块。轻者以瘙痒为主,疹块散在出现,此起彼伏;重者疹块大片融合遍及全身。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病理阐述】  本病的病位在肌肤腠理,多与风邪侵袭,或胃肠积热有关。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营卫不和,或素有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病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而发本病。  中医学对本病的论述较多。《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五》:“小儿因汗,解脱衣裳,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胗,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隐胗,瘙痒耳。”《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治小儿风骚瘾疹方。”《医宗金鉴》称:“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堆累成片……”其病原来自外因风邪所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风疾瘾疹者,因小儿肌肤嫩,血气微弱,或因暖衣而腠理疏开,或天暄而汗津润出,忽为风邪所干,搏于血气,藏流于皮肤之间,不能消散。”  按照病程的长短,本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风疹:一般多因食用鱼、虾、蟹、蛋等荤腥动风的食物,或对某些东西,如花粉、羽毛、昆虫叮咬、药物过敏;或由于表卫不固,汗出当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邪气客于皮肤,致使营卫不和;或饮食不节,内有湿热、食滞,外感风邪,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所致。  慢性风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耗伤阴血等原因,而导致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引起的。  【灸疗辨证】  1.风热型  (1)症状表现:发病急骤,风团色赤,灼热奇痒,心烦口渴,遇热则发,遇冷则减轻,夏重冬轻。常伴恶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兼胃痛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夹湿者,皮疹色赤,中间有小水泡,偶见大泡,搔痒异常,抓破后有脓水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灸疗原则:疏风清热,凉血消疹。以取足少阳、足太阳、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池,风门、曲池、足三里、风市、膈俞、血海。  (4)随症加穴:①恶寒发热者,加合谷、大椎;②咽喉肿痛者,加少商、鱼际;③呕吐腹泻者,加内关、上巨虚。  (5)灸法操作:  ①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黄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②灯火灸:每次选1~3穴,每穴每次淬灸1燋,一般只灸1次。慢性者每隔15天灸治1次。多选用百会、长强等穴。  ③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热之邪,郁于肌腠,不得宣泄所致。故取风池、风门祛风透表;取曲池、风市以清热消风;膈俞、血海有凉血化皱的作用。又由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足三里以行气活血。诸穴协用,使血行则风自灭,热清则疹自平,而到达祛风止痒的目的。配大椎、合谷穴以疏邪解表;配少商、鱼际二穴。可以清热利咽;配内关、上巨虚穴以和胃运脾;配阴陵泉、三阴交可以利水渗湿。这些穴位,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可达到治愈之目的。  2.风寒型  (1)症状表现:疹块红微或瓷白,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以露出部 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冷或吹风而发,得暖可缓解,冬重夏轻,舌苔薄白或薄白而腻,脉浮紧。如夹湿者,多见局部水肿,阴雨天气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2)灸疗原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以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大椎、风池、风门、曲池、血海。  (4)随症加穴:①夹湿水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②瘙痒者,加止痒穴。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治1~2次,6次为1疗程。  ②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黄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寒之邪,郁闭腠理,不得透达,营卫不和所致。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可疏散风寒;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风门又为足太阳与督脉之会,是风邪侵入之门户,灸此穴可以祛风达邪,再配曲池、血海二穴,以宣气行血。对于症见夹湿水肿者,加泻阴陵泉、三阴交以运脾利湿。如此风消寒散则痒自止。  3.脾胃湿热型  (1)症状表现:发病急骤,发疹时有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疲倦,纳差,小便短赤,皮疹色红,成块连片,势若烘云,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2)灸疗原则:清热利湿、祛风。以取手足阳明、手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合谷、曲池、内关、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4)随症加穴:①胃脘痛甚者,加中脘、公孙;②脐腹痛甚者,加阴交、气海。  (5)灸法操作:  ①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黄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②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本型为湿热蕴于肠胃,风邪郁于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所致。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合穴曲池、募穴天枢灸,外可疏风透表,内可清泄湿热、调和胃肠;配内关、足三里,理气畅中,调运升降;取肝、脾、肾三经之会三阴交,疏肝运脾。诸穴合用,共奏内清外达,表里双解之效。  4.气血两虚型  (1)症状表现:疹块反复发作,疹块色淡,迁延数月或数年不愈,瘙痒致寝食不安,耗伤气血,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并伴有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胖,脉细弱。  (2)灸疗原则:补气固表,养血祛风。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  (4)随症加穴:①表虚多汗者,加合谷;②心悸寐差者,加神门;③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定喘。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②温针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0分钟,或1~3壮,每日治疗1~2次,6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由于素体虚弱,或病后气血不足,表卫不固,复感风邪,郁于腠理,不得透达所致,故治以标本兼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气海、足三里以补脾益气,而开化源,膈俞、血海皆为调血要穴,补之可养营生卫,泻之活血祛瘀,与脾俞、气海、足三里相配,可益气养血以治其本,取风门祛风达邪以治其标。表虚多汗者加合谷以敛汗固表,心悸寐差者加神门以养心安神,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以降气平喘。如此标本同治,相辅相成,病自痊愈。  5.冲任失调型  (1)症状表现:风疹多在月经2~3天发生,经净后自消,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复发作,常伴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经行腹痛,色紫多块,舌质淡红有瘀斑、瘀点或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2)灸疗原则: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以取足厥阴,足太阳,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期门、肝俞、膈俞、关元、血海、三阴交。  (4)随症加穴:①瘙痒剧者,加曲池、风市;②经行腹痛甚者,加气海、地机。  (5)灸法操作: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②艾炷隔姜灸:艾炷如米粒、黄豆或半枣核大,每穴灸3~5壮,每日灸1~2次,3 次为1疗程。  ③温针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或1~3壮,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④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冲任失调型风疹,主要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经脉不畅、肌肤失养、生风生燥所引起的。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泻期门、肝俞以疏肝解郁;取关元、血海,调气血而理冲任。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理论,因此配膈俞、三阴交,可通经气而利血脉,泻曲池、风市,可祛风邪以止搔痒。配气海、地机二穴,以行气活血,通经逐瘀,则腹痛自除。如此诸穴配伍,治疗风疹效果较好。  【补充说明】  1.灸法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尤以急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临床止痒、消疹的作用很突出。本病极易复发,因此应在疹块消失后,接着继续治疗一个时期,以巩固疗效。对于迁延不愈的顽固性患者,应坚持较长时间的灸治,部分病例也可取得效果。  2.古代文献治疗本病取穴记载,无论是取单穴,还是多穴,都多取曲池,因曲池属阳明,擅于开泄,既可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故凡瘾疹不论是外邪侵袭还是肠胃蕴热者用之皆宜。头痛瘾疹者可配合天窗随证取穴。  3.由于导致风疹的病因甚多,因此,必须寻找病原,针对病因治疗,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治措施,方能减少和避免复发,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4.本病若出现腹痛、腹泻,或见气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当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  北京灸道堂温馨提醒您,好发于冬春二季,尤其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容易感受风寒或风热,所以发病的机会也就更多。夏秋季节,虽然也有发生,但比较少见。风疹的发病年龄,一般说来,都在幼儿时期,尤其三岁前后最容易发生,因此被称为易感年龄。
馆藏&1058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风疹不是因为“风”引起的__亲子中心_新浪网
风疹不是因为“风”引起的
  前几天我带孩子去春游,当时风很大,回来后孩子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涕,第二天孩子身上期起了一身的皮疹,医生说孩子得的是风疹,请问风疹是不是因为风引起的?广东张明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疹性传染病。多发于春季,多见于1―5岁的孩子。风疹病毒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症状。上述症状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是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的另一个特点。大约4-5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症状几乎与皮疹同时消退。
  患风疹后家长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注意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在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玩,不要带孩子到患儿家中串门,避免与患儿接触。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即牛奶、稀粥、蛋羹等。
  做好五官的护理:可用棉花沾湿生理盐水清洗五官,年龄大的患儿可用盐开水漱口;在清洗完鼻腔分泌物后,可涂以石腊油或金霉素软膏,以保护鼻腔粘膜。
  注射疫苗:风疹已有疫苗,接种疫苗可增强免疫力。
  药物治疗:可以服用清热解毒中药。副主任医师 王建伟
更多关键字:&&
电话:010-发表时间:
风疹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病情描述及疑问:风疹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发病时间:不清楚
补充提问(补充提问细节,有助于医生为您详尽解答!)
关于 风疹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相似问题
有922人关注
湿疹与风疹的区别是什么
有381人关注
痤疮与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有798人关注
奶藓与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有286人关注
您好小宝宝风疹和湿疹的区别
有911人关注
手癣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怎么治疗
有263人关注
奶癣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有541人关注
痱子和湿疹的区别,这到底是什么
有710人关注
疥疮和阴囊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有142人关注
痱子和湿疹的区别是什么?
有898人关注
问一下湿疹跟痱子的区别是什么?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发表时间:
建议: 湿疹是由于很多中内外因素引起的疾病,和变态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发病后症状多为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过敏性炎症,发病后会出现剧烈的瘙痒,反复的发展,逐渐的会转变成慢性湿疹,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及时的进行治疗。荨麻疹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的炎性充血和大量的液体渗出,导致局部的水肿,荨麻疹的发生比较迅速,消退也很迅速,伴有瘙痒,也会出现发烧、腹痛、恶心等症状,可以分为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丘疹荨麻疹等,荨麻疹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反复的发展会导致皮肤出现继发性感染
评价成功! +1
十大 风疹 相关搜索
十大 过敏 相关搜索
十大 慢性荨麻疹 相关搜索
十大 急性荨麻疹 相关搜索
想了解提问步骤?请查看   
回复内容不能少于20个汉字!
我来回答(您的热心回复将给予患者非常有用的指导)
问题已经结束,欢迎继续讨论!
(Ctrl+Enter快速提交)
最热议的10大问题
风疹和湿疹的区... 相关专题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你还可以选择:
还没有帐号? 
经典答案设置提示
成功设置经典答案!
您当前投诉的是网友的提问
投诉类型:
无意义提问
投诉类型:
无意义回答
附加说明:
请放心,您的隐私将得到保护
您的投诉已受理,请耐心等待管理员审核,感谢您对39健康问答的帮助。
系统出错,请稍后再试,谢谢!
问题收藏提示
您成功收藏了该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疹病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