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听说糖尿病人如何降血糖要注意监测血糖,都需要监测些什么指标呢?

石家庄日报社数字报
第T04版:治疗
&&&&&&&&&&
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监测
稿件来源:
&&专家档案:&&赵军强 河北友爱医院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专业特长:内科老年病、糖尿病、甲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内科一诊室&&河北友爱医院(省市医保、离休人员定点医院)&&咨询电话:5&&李先生咨询:听说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里,自我监测是一项很重要的方面,请问糖尿病的监测内容有哪些呢,如何做呢?&&河北友爱医院糖尿病专家赵军强解答: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指糖尿病患者的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监测。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可以帮助你有效监控治疗效果。这方面的必要性体现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主要的监测内容是血糖,包括各个时间点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其他的监测指标有血压、体重及腰围、血脂、足、肾脏、眼底、心血管病。&&血糖的监测:要监测三餐前后血糖。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 出现不明原因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在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或血糖较高、波动较大时,血糖监测的频率应高一些,血糖控制理想了,血糖监测的频率可以减少。血糖控制的目标值为空腹3.9~7.2mmol/L、非空腹≤10.0mmol/L,超出这个范围时就要注意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监测一次,达到目标(<7.0%)后每6个月测一次。&&其他监测指标&&血压: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30~80%有高血压。糖尿病人严格控制血压可大幅度减低脑中风、心肌梗死、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糖尿病无合并高血压者每月检查一次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待血压控制平稳后,可每周测量1天血压。&&体重及腰围:体重反映的是全身肥胖程度,正常值18.5-23.9kg/m2;腰围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腰围控制目标:<90/85cm(男/女)。每月监测一次。&&血脂的监测:每年至少查一次(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用调脂药物治疗者,需要增加检测次数;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查一次。&&足部疾病排查:糖尿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四十倍。有足病及危险因素者应每天检查足部;普通患者每三个月到医院进行足及相关检查。&&肾脏监测:每次随诊时查尿常规;每年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肌酐浓度;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眼底病变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查一次眼底。&&心血管病:很多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时患者无胸痛症状,因此至少每年评估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常见的监测血糖误区:只监测空腹血糖,而不监测餐后血糖;只监测血糖,而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只有感觉不舒服时才测血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才监测。
Copyright@ .cn, 石家庄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本网邮箱:.cn
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13号 联系电话:83 国新网 许可证编号:&&&备案编号 :  2型糖尿病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更新时间: 09:12  | 文章来源:.cn
  患者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型糖尿病特色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它的发生给患者的身体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哪?下面就由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适当的时候进行2型糖尿病的诊断是很有必要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动态的监测血糖。因为血糖可以直接反应患者2型糖尿病的病情。现在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血糖的监测,对此患者要有正确的了解。
  血糖监测可以是定时监测,也可以是动态血糖监测,后者更好一些。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时都是采用指血血糖监测,但如果出现了应激状态,就应该送到医院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应激状态包括很多种情况,如手术、外伤、剧烈的情绪波动、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乳酸酸中毒等等,这时候由于血糖在应激状态下突然增高,病情比较严重,此时再采用一天监测7个点的血糖值已经无法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血糖,因此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能给医生提供更加详细确切的血糖数值,以了解一天之内哪个时间段或时间点血糖控制不好,以便调整对该段或该点血糖的控制方案。
  患者的病情经过治疗之后,血糖就会平稳下来,这时可放弃动态血糖监测,不过依然还要加强自我血糖的监测。在最开始可每天监测7次,之后随着血糖的平稳渐渐减少频率。血糖控制的标准以不出现低血糖为前提,最好能接近正常血糖标准(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以上专家介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2型糖尿病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由于2型糖尿病的常见性和易忽视性,患者往往在就医时得不到规范的治疗。这使得得了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反反复复的治疗中遭受的身心伤害巨大,因此患有2型糖尿病务必到专业的正规医院,尽早接受专业规范的治疗。
  温馨提示:我院将最优质的服务和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上一篇: &&&&&&
编辑推荐:
您可能喜欢糖尿病常用血糖监测指标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13期
糖尿病常用血糖监测指标分析
【摘要】:正由患者或医护人员进行血糖监测,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基石,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价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效果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以使血糖水平尽可能控制在最佳水平,减少或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水平的进步,糖尿病已由尿糖、血糖监测,发展到现在的动态血糖监测(CGM)、糖化血清蛋白(GS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并逐渐成为临床监测血糖更客观可靠、更受青睐的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87.1【正文快照】:
由患者或医护人员进行血糖监测,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基石,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价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效果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以使血糖水平尽可能控制在最佳水平,减少或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水平的进步,糖尿病已由尿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爱生;王甫能;陈苹;郅敏;陈发胜;郎江明;;[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4期
郎江明,陈苹,魏爱生,陈发胜;[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芙蓉;;[J];护理学杂志;2006年19期
孙敬芳;王先令;李春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周健;喻明;马晓静;张锋;卢逢娣;;[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0期
喻明;;[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年19期
王先令;陆菊明;潘长玉;母义明;窦京涛;巴建明;;[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周健;贾伟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0期
贾伟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强;;[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庞国明;王志强;闫镛;张芳;;[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先令;[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广慧;[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孙敬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陈天宇;[D];吉林大学;2007年
卢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冯健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徐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琳;吴静;薛耀明;;[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9期
顾卫琼,洪洁,张翼飞,唐金凤,陈名道,宁光;[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1期
郎江明,陈苹,魏爱生,陈发胜;[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年01期
周健;喻明;贾伟平;李青;李鸣;马晓静;陆蔚;项坤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3期
吴国富;麦一峰;罗薇;于春艳;吴银环;焦江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4期
魏爱生;王甫能;陈苹;郅敏;陈发胜;郎江明;;[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4期
周健;贾伟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0期
贾伟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建新;韦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15期
钮忠波;;[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8期
曹素贞;刘桑燕;林美华;;[J];慢性病学杂志;2010年07期
李玉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05期
赵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31期
吴大方;李洁;王忠玉;刘晓宇;周岩;;[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9期
方丽卉;张锦;;[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5期
方小正;陈敏;李红;卢正红;;[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11期
王朝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5期
高青;李全民;胡晓强;孙勇;杜瑞琴;樊艳婷;朱艳秋;颜艳;肖春;郑磊;张秋兰;郭宝英;;[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声;马可;朱乾堃;曹芸;冯晓慧;沈丽;;[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段可杰;黄立芳;;[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杨卫文;黎莉;谭松;胡志恒;;[A];2008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姜菁静;陈敏;陈艳秋;唐倩如;孙玮;陈爱芳;林轶凡;孙维佳;徐丹凤;孙建琴;;[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路敏;周颖;崔一民;;[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郑振光;;[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王坚;苗冬梅;Liping Yu;Sunanda BGeorge S.E;[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刘兴利;孙英贤;孙兆青;庞文跃;李晓东;马淑梅;牛铁生;耿宁;张贺;;[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司谦;;[A];全国第6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6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马荣辉;邓鑫;;[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运西;[N];健康报;2005年
朱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N];医药导报;2007年
戴秀娟 李尤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易善永;[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倪青;[N];保健时报;2007年
心怡;[N];医药经济报;2007年
本报特约记者
尹琳;[N];保健时报;2008年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启煜 教授;[N];健康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玮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刘颖;[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郑卫军;[D];浙江大学;2011年
郭佳;[D];中南大学;2011年
何予;[D];中南大学;2012年
龚燕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邵聪;[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宋柏林;[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闫焱;[D];复旦大学;2012年
张旭东;[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解合兰;[D];山东大学;2005年
袁宁;[D];吉林大学;2011年
曹琳;[D];暨南大学;2011年
李东;[D];武汉大学;2005年
余熠;[D];浙江大学;2006年
韩令力;[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吴春彦;[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宋开兰;[D];山东大学;2008年
金银花;[D];吉林大学;2009年
段智娟;[D];昆明医学院;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夏天糖尿病人要注意监测血糖
13:48: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夏天糖尿病人要注意监测血糖!夏天是血糖水平最低的季节,很多糖尿病人觉得这时糖尿病比较好管理,就放松了血糖监测。专家称,在夏季,由于饮食清淡、消耗量大,再加上睡眠不佳等原因,会导致血糖起伏不定。所以,糖友们在夏天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并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保持血糖稳定。
一、夏天谨防血糖上蹿下跳:
血糖季节性偏低
天气炎热会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动,尤其容易出现低血糖。主要是因为天气炎热,白昼时间长,能量消耗较其他季节大。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消耗的糖分也增多。同时,夏天饮食清淡,而清淡的食物里含糖量相对偏低,而且人体在夏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量比其他季节相对多,这也是造成夏天血糖偏低的原因。但是,这种现象只是季节性的,糖尿病患者夏及仍要严格控制饮食,注意生活起居。
二、监测血糖预防并发症:
研究证明,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降低了三分之一,而死亡率降低了近50%。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当,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对眼睛、肾脏、末梢神经和血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即使夏天血糖水平比较低,也不要忘记测血糖。
三、那么,夏天糖友应该如何检测呢?
次数因人而异
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1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四、除了检测血糖,夏天怎么预防血糖波动呢?
六个要点预防血糖起伏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夏季血糖更难控制,糖友们更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通常要注意以下六个要点:
1、控制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激动,做到“心静自然凉”。
2、合理补充水分,一天至少饮水毫升,分次饮用,切不可怕多尿而不饮水,但也需注意不能狂饮,尽量选择温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或低糖饮料,不可贪饮凉水、冰水,这易伤肠胃,引发腹泻,造成代谢紊乱,血糖不稳定。
3、合理饮食,营养平衡。夏季一般食欲较差,但不可随意减少主食,尤其是应用胰岛素的患者。烹调方式多凉拌、清蒸,少辛辣煎炸。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荞麦、绿豆、全麦、芹菜、鸭肉、鱼虾等,瓜果类可多选西红柿、苦瓜、黄瓜、菜瓜、番石榴、杨桃、李子、草莓等。
4、适当运动,利用清晨或夜晚在室外温和地运动,如:太极拳,体操、气功、散步(1小时可消耗热量200千卡),避免正午进行剧烈的运动,透支消耗体力,发生中暑。要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不可过度。
5、药物在高温中容易丧失疗效,需注意糖尿病药物的保存,如胰岛素等要冷藏在冰箱里,口服药放在阴凉处,以免变质失效。高温会影响血糖仪和试纸的准确性,测血糖时易出现假象,误导治疗。
6、夏天是各种病菌繁殖、蚊虫孳生的季节,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容易出汗,易被蚊虫叮咬。外出时,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如涂抹清凉油、花露水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服。
相关搜索: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评论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热门图片新闻
夏至养生食谱 饮食上宜清淡养生
五月初五端午到 15个传统习俗要知晓
冷饮伤胃 夏季如何正确吃冷饮
夏至养生消暑汤
孕妇可以吃粽子 孕妇吃粽注意事项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栏目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万达广场B6-1302 邮编:350028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全国连锁东北首家糖尿病精细化诊疗机构&&&糖尿病专科医院&&&黑龙江权威专家亲诊&&&国际化治疗技术&&&专业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精细化诊疗:
您现在的位置:&>&&>&
糖尿病人要定期测血糖,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来自:&&|&&责任编辑:ygh&&|&& 15:30:05&&|&&点击:
导读: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糖尿病人要定期测血糖,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糖尿病人要定期测血糖呢?
1.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
2.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
3.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4.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
5.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以上便是专家为我们讲解的有关糖尿病人要定期测血糖知识,希望大家切勿忽视它的重要性。糖尿病的危害性极大,很多患者都忽视了定期测血糖从而导致了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出现糖尿病病发症。
声明: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网站所刊登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诊疗依据,亦不能代替面对面的诊疗服务。
专家提醒您:有以下病情者,应警惕为糖尿病所致,或为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表现:
患者宋先生,52岁,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汉族,已婚,个体。患者于2006年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诊断为&糖尿病&。2010年因血糖升高开始间断.....
患者王先生,48岁,已婚,黑龙江省鹤岗市人,干部。患者于2001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口干、多饮,伴体重下降...
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介绍
&&&&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一家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科研为一体的并有国内知名糖尿病专家共同参与的大型糖尿病专科医院,省、市医保定点医院,是东北地区首家现代化糖尿病专...
关注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
权威糖尿病专家亲自应诊
从医40余年 ,东北地区糖尿病协作委员会副主任...
擅长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心、...
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三甲级医院...
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进修于山东烟台国家糖尿病...
副主任医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对疑难病及糖尿病临床..
副主任医师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
糖友学校毕业学员
医院最新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人如何降血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