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宝宝一岁得了手足口病 口腔要如何帮他清理口腔

宝宝如果不吃东西?那就要去检查了 小心手足口病
医师提醒家长注意,若孩子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疼痛有溃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病,直接接触病毒可能染病。有些家长想,孩子去年得过手足口病,身体有抗体了,应该不再会犯病吧。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这次是一种病毒,下次可能是另外一种病毒。况且,即使是同一种病毒也会造成重复感染。也没有疫苗可预防,孩子可能一犯再犯。所以,对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家长得做好预防措施。
家长是个潜伏的“毒源”
病毒多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多接触沾有病毒的毛巾、餐具,飞沫而传染。有些患儿家长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没出门,也没接触过病人,怎么也会传染上手足口病呢?事实上,家长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虽没症状,但仍有传染性。
成人也会被病毒感染,只不过,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强,感染了病毒没什么明显症状,有的人仅有轻微的咽喉痛。这类隐形感染者也是“毒源”,会传播病毒给孩子。成人可比儿童接触杂物多得多。不管是坐公共还是数钱买东西,都会频繁接触到来自外部的千万种细菌。如果回家后不洗手就喝水、吃东西或者抱孩子,很快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所以,不管出于预防何种疾病的目的,家长下班后就要换衣服、洗手,再去抱孩子、陪他们玩耍。
不愿吞东西是个疼痛信号
正值手足口病发作期,家长应关注小孩的身体变化。如果孩子自己接触了患病儿童,一般3~7天后就会出现症状,过了这个时间再发病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手、足的皮疹、发烧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但其实口腔皮疹才是先发症状。
口腔中皮疹一般在口腔接近咽喉的部位,平时很难看见,家长也很难察觉。婴幼儿又不会表达,所以家长更要留心宝宝的“疼痛语言”。因为口腔长皮疹会让宝宝非常疼痛,连咽口水都痛,所以会抗拒食物。因而当宝宝出现吞咽困难,抗拒吃东西,流口水时要考虑为手足口病,检查一下孩子的口中靠咽喉部位有没有水泡。
广州的手足口病多数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很少重症病例。若及时发现并治疗,一般问题不大。绝大多数情况7~10天可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医师得根据孩子表现出的症状对症处理。
比如,口腔疼痛可以喷点西瓜霜、涂维生素粉末等;对高烧则用药退烧,低烧则用冰敷等物体方法降温,多喝水促进降温。同时吃些抗病毒的金银花液、小柴胡颗粒等。因为手足口病让口腔产生病症,家长得为孩子准备柔软的食物,让他进食后用清水洗洗口腔,免得食物残渣黏在口腔造成继发感染。
但是,如果孩子持续高烧3天以上,精神萎靡甚至出现昏迷,或者剧烈呕吐,则要立即看急诊接受治疗。不然,手足口病可能发展为脑炎、心肌炎多器官衰竭,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准妈妈安全度过十月怀胎,就要更多的学习怀孕知识和怀孕初期知识 更多怀孕知识,请访问怀孕育儿,让更好的育儿知识让宝宝健康成长!
本文标题:宝宝如果不吃东西?那就要去检查了 小心手足口病 宝宝手足口病怎么办 1岁宝宝手足口病 新闻网
也许你对以下内容也感兴趣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的内容一到4、5月份,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就悄然而至了。出去遛弯,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有手足口病。熊孩纸都成了安静的小男子,个个都处于大写的生无可恋状态。家里奶奶生怕宝宝被传染,坚决不让他和他的小伙伴接触,天天上演拉锯战,那情景可真赶得上一部鸡血鸡汤泡沫剧了。借这个事儿,今天就来讲讲,让妈咪们担心的手足口病那些事儿。
手足口病是啥?
手足口病是一类病毒感染,它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种类挺多的,而且瞪着鱼泡眼用力看也不知道是啥东东,就不一一列了。它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宝宝的急性传染病。
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宝宝会在1—2周内痊愈,家长不用过于忧心,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宝宝出现比较危险的状况,如患上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导致死亡的!而且因为病原体类型多,各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所以即使之前得过手足口,也不能保证以后不再发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听名字就知道,手足口病最容易长在手、脚和口腔中,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宝宝能感觉到疼痛,有的宝宝臀部或者肛部也会长一些。同时还伴随低烧(38°C左右)、皮疹等,通常都不严重的,1-2周内会自然痊愈,且没啥后遗症。但是持续低烧可能会让小宝宝感到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并不时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
呼吸系统:宝宝的肺部功能会变差,呼吸会变得急促或困难,还有可能出现类似窒息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口吐白沫或血沫。
神经系统:宝宝会变得精神涣散、恶心呕吐、嗜睡等。还会出现些比如四肢抽搐、无力等等,严重可能会患上脑水肿、脑疝等。
循环系统:发现宝宝开始四肢发凉、面色发白、心跳紊乱时,要及时送医。
手足口病很少出现重症病例。但有风险需谨慎。宝宝如果感染上了病毒,妈咪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要随时观察宝宝的情况,如过感觉不对劲了,就要及时送医,以免耽误病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患病宝宝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宝宝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所以奶奶是对的)
饮食传播:它致病因是肠道内的病毒,so饮食是主要的扩散方式。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感染。
接触传播:患病宝宝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沾有细菌。健康的宝宝接触到这些东东会让细菌有机可乘了。还有像幼儿园、培训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大人们要格外注意了。
手足口病的爆发不存在地域性,而且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季节交替阶段更为频发。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 消毒隔离
妈咪发现宝宝患手足口病了,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要隔离两周。宝宝用过的玩具、杯具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要彻底的消毒。可以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不宜浸泡的东东可以在阳光下爆嗮消毒。
2. 通风换气
家里应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舒爽,温湿度适宜。宝宝生病期间不要请外人来家里做客,禁止爸比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 注意休息和饮食
患病的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些温开水。宝宝患病了会因为发热、口腔疱疹等因素而胃口较差,不愿进食,这时候妈咪应准备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要忌食生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5. 皮疹护理
宝宝穿的衣服、被子要干净整洁,衣服应该宽大柔软,还得经常更换。妈咪要定期修剪宝宝的指甲,必要时还可以把宝宝的小手包起来,以防他抓破皮疹。如果宝宝的小屁股也有皮疹,那么妈咪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一定要保持宝宝的小屁屁清洁干燥哦。
6. 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程度的热,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妈咪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要是体温超过了38.5℃,就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退热药了。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161631 ,
话题:22996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郑朝光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留在家中隔离,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以免引起流行蔓延。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注意饮食营养,多喝温开水,吃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
3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8.5℃以下的宝宝,给予多喝温水及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漱口
剪短宝宝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柔软舒适,经常更换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什么情况必须急诊看医生?
宝宝体温超过38.5℃,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
精神萎靡或出现不寻常的嗜睡
烦躁不安、持续发烧、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心跳加快等
呕吐增多,甚至持续呕吐或呈现喷射样呕吐
肌肉抽搐痉挛或颈部及肢体僵硬、意识模糊或昏迷
已确诊手足口病在家护理者,若有上述情况,应立即就医复诊。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幼儿园是预防重点
天天坚持晨检,对教室进行消毒。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通知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
诊,同时对其接触过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要加强对儿童卫生知识的宣传,指导儿童养成餐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等习惯
2家长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手足口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
家长必须提高警惕,在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应尽快就医确诊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2:25
郑朝光大夫的信息
郑朝光大夫电话咨询
郑朝光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郑朝光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郑朝光大夫提问
郑朝光的咨询范围:
新生儿,早产儿疾病, 儿童呼吸,消化,神经, 抽动症,孤独症, 18岁以下, 不限
郑朝光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小儿内科好评科室
小儿内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 口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